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本卷记述了周穆王会见西王母,大猎于旷原,然后东行返国,南越沙漠的事迹。

西王母之邦是西域一大国,也是穆王此次西征的最后一站。故穆王在瑶池与西王母宴饮,吟诗话别一段,极富情趣,因而被后人所渲染,成为小说史上的佳话。但这里所描写的西王母,既非《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也不同于汉魏以后的仙女形象,而是一位和平友好、雍容大度的西方女国君。应该说这才是历史上西王母的真实形象。此外,六师之人大猎于旷原,致使“鸟兽绝群”一段,也颇为壮观而令人遐想。再有穆王东归,南越沙漠时口渴缺水,卫士高奔戎杀马取血以饮天子一节的描写,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在质朴的叙事中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本卷除用□标示的阙文有十九处外,穆王与西王母吟诗唱和一节,文字错乱也很严重,令人无法通读。现据《山海经》注引与诸家所说,径行补正,以便读者阅读。

3-1 吉日甲子〔1〕,天子宾于西王母〔2〕。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3〕,好献锦组百纯〔4〕,□组三百纯〔5〕,西王母再拜受之〔6〕。□乙丑〔7〕,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8〕。西王母为天子谣〔9〕,曰:“白云在天,山䧙自出〔10〕。道里悠远,山川间之〔11〕。将子无死〔12〕,尚能复来〔13〕。”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14〕。万民平均,吾顾见汝〔15〕。比及三年〔16〕,将复而野〔17〕。”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18〕:“徂彼西土〔19〕,爰居其野〔20〕。虎豹为群,於鹊与处〔21〕。嘉命不迁〔22〕,我惟帝女〔23〕。彼何世民,又将去子〔24〕。吹笙鼓簧〔25〕,中心翔翔〔26〕。世民之子〔27〕,唯天之望〔28〕。”西王母还归丌□〔29〕。天子遂驱升于弇山〔30〕,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31〕,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32〕”。

【注释】

〔1〕甲子: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宾于西王母。” 海按:顾实作“七月二十八日”,亦距前一日。

〔2〕宾于西王母:在西王母那里作客。郭璞注:“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海按:郭注所引见《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其下便引《穆传》此文所载。又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于省吾云:“西王母者,西母也,加‘王’字乃尊大之义。”

〔3〕白圭玄璧:白玉圭、黑玉璧,皆古代朝见时所执礼器。郭璞注:“执贽者,致敬也。”

〔4〕锦组:织有彩色花纹的丝带。此似指锦绣丝绢。 纯:古代布帛计量单位。 王贻樑案:“由文献可知,一纯为一束,五两、十端、二十丈。三百纯,六千丈也。” 海按:纯,相当匹。

〔5〕□组:檀本填作“素组”。 海按:“素组”与上“锦组”相对成文,译文从之。素组,即白色的丝绢。《山海经·西山经》引此作:“锦组百缕,金玉百斤”,或《传》文有异同。

〔6〕海按:此处用“再拜”而不用“膜拜”,可见西王母之邦非一般西域小邦。

〔7〕□:此阙文标示疑衍。 乙丑: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觞西王母于瑶池。”海按:顾实作“七月二十九日”,亦距前一日。

〔8〕瑶池:湖泊名。小川琢治云:“瑶池,是湖水之所在也。接巴里坤近傍,有巴尔库勒淖尔,为汉代之蒲类海。……据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三),则在今之镇西府西北四十余里。” 王贻樑案:“瑶池,愚疑为今新疆和硕县南、库尔勒东北之博斯腾湖。西汉时名海,东汉时名秦海,亦即《水经注》之敦薨薮。此处湖光山色甚美,颇合‘瑶池’之名。” 海按:王说可参。

〔9〕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郭璞注:“徒歌曰谣。” 陈逢衡云:“《太平御览》八十五引作‘谣,徒歌也’。……郭注见《尔雅·释乐》,言但以人声,不用丝竹也。”

〔10〕䧙:古文“陵”字,《山海经·西山经》正引作“陵”字。 自出:诸德彝云:“‘自出’二字疑作‘阻之’,‘阻’字古文‘’,篆文‘’与‘出’字同。”(转引自王贻樑) 海按:诸说可参,译文且按“阻之”而译。

〔11〕间:阻隔。

〔12〕将子无死:希望您不会死去。意即希您长寿。将(qiāng),请求,希望。郭璞注:“将,请也。”

〔13〕尚:希望。郭璞注:“尚,庶几也。”

〔14〕和治诸夏:和平治理中原各国。 诸夏,指周代分封的中原各诸侯国。

〔15〕顾:再来。郭璞注:“顾,还也。”

〔16〕比及:等到。

〔17〕而:同“尔”,即你。 野,古韵读yǎ(哑),与“夏”叶韵。

〔18〕海按:此句及以下至“眉曰:西王母之山”一段文字,原文错乱,不可通读,此据《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本《传》之文,并参洪颐煊校本,略作校正。

〔19〕徂彼西土:海按:原作“比徂西土”,据洪校本改。徂,前往。郭璞注:“徂,往也。”

〔20〕爰(yuán):于是,连词。《书·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孔传》:“于是知小人之所依。”

〔21〕於(wu):同“乌”。《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正作“乌鹊”。郭璞注:“於,读曰乌。”

〔22〕嘉命不迁:天命难改。嘉命,天帝的敕命。郭璞注:“言守此一方。”

〔23〕帝女:天帝之女。郭璞注:“帝,天帝也。” 海按:“女”字原脱,此据洪校本补。

〔24〕洪颐煊校云:“今本无此二句,有‘天子大命而不可称,顾世民之恩,流涕陨’十七字。” 海按:此据《山海经·西山经》注引补改。

〔25〕吹笙鼓簧:笙中有簧片,吹笙而簧片鼓动而发音。笙,管乐器,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郭璞注:“簧在笙中。”

〔26〕中心翔翔:心中乐洋洋。翔翔,即洋洋,悠然快意貌。

〔27〕世民之子:这里的人对于您。之,对于,此作介词用。

〔28〕唯天之望:每天盼望您。唯,语首助词。

〔29〕丌□:丌,古文“其”字。其下阙文疑为“国”字,意即“国都”。海按:此句“西王母”之下原有“之山”二字,顾实认为系衍文而删,今从之。又,此句原在“眉曰:西王母之山”句下,细推文意,西王母应先还其都,穆天子方驱而登弇山,故移于此。

〔30〕弇(yǎn)山:山名。当在西王母境内,当今何地未详。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 海按:《山海经》注引作“奄山”。

〔31〕纪丌迹:在石碑上著文铭刻他西行的事迹。丌,古文“其”字。郭璞注:“铭之”。

〔32〕眉曰:即“名曰”,题写道。郭璞注:“言是西王母所居也。”

【译文】

甲子这一天是吉日,穆天子到西王母那里作客。他带上白玉圭、黑玉璧去见西王母,表示友好而献上锦绣丝绢一百匹,白色丝绢三百匹,西王母拜了两拜接受了礼物。乙丑这一天,穆天子在瑶池上向西王母敬酒。西王母为穆天子唱道:“白云悠悠飘天上,山峦绵绵来阻挡。道路漫漫远又长,山水间隔阻友邦。祝愿您万寿无疆,希望您再来我邦。”穆天子答唱道:“我将返回东方,和平治理华夏。万民平等安乐,我要再来见您。等到三年之后,将又来此原野。”西王母又为穆天子吟唱道:“我来这西方土地,便安居茫茫原野。虎豹野兽来相伴,乌鸦飞鸟共相处。天命难改变,我是天帝女。为何世上人,又将离开您?吹起芦笙来,心中乐洋洋。世人向往您,抬头仰天望。”西王母回到了她的国都。穆天子于是驱马登上了弇山,就在弇山上刻石记载他西行的事迹,还栽上槐树,题写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3-2 丁未〔1〕,天子饮于温山〔2〕,□考鸟〔3〕。己酉〔4〕,天子饮于溽水之上〔5〕,乃发宪命〔6〕,诏六师之人□其羽〔7〕。爰有□薮水泽〔8〕,爰有陵衍平陆〔9〕,硕鸟解羽〔10〕。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11〕。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12〕。□〔13〕,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14〕。乃奏广乐。□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15〕,得获无疆〔16〕,鸟兽绝群〔17〕。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驻于羽之□〔18〕。收皮效物〔19〕,债车受载〔20〕,天子于是载羽百车〔21〕。己亥〔22〕,天子东归,六师□起〔23〕。庚子〔24〕,至于□之山而休〔25〕,以待六师之人。

【注释】

〔1〕丁未:丁谦《干支表》:“距前四十二日,至弇山还饮于温山。……合往返游观休息计之,故历四十二日。” 海按:顾实作“十一月十二日”,则据前“七月二十九日(乙丑)”为一百余天。据《干支表》推算,丁未距前乙丑,实为四十三日。西王母之邦距于温山不当历四十余日,此或文有脱误。

〔2〕温山:山名。陈逢衡云:“温山即《西山经》之鸟山,在穆王时则名温山也。” 顾实云:“此山曾为喷火山,故《穆传》称曰温山。温者,温暖之意。” 王贻樑案:“温山,距旷原一、二日程,盖是天山山脉北侧、靠准噶尔盆地南缘之一山,具体当今何山不明。”

〔3〕□考鸟:“考”上阙文檀本填“以”字,并云:“考者,校也。鸟犹禽,禽犹猎,留之校猎也。” 陈逢衡云:“空方当是戊申日干。” 海按:此处阙文不可晓。郭璞注文引《纪年》与此无涉,故不录。此句文义不可解,译文暂缺,以省略号代之。

〔4〕己酉: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饮于溽水。” 海按:顾实作“十四日”,亦距前二日。

〔5〕溽(rù)水:水名。丁谦:“溽水当即尼尼微东北郭马尔河。” 顾实云:“溽水,当即库拉kura河。” 钱伯泉云:“溽水,古名素叶水,今名楚河。” 海按:溽水,诸说各异,具体当今何地未详。

〔6〕宪命:命令。郭璞注:“宪,谓法令。”

〔7〕□其羽:卫挺生云:“‘其羽’上阙文,今按照下文文意,推补‘捕鸟而取’四字。” 海按:卫说可参,译文从之。

〔8〕□:此处阙文,檀本填作“林”字,卫挺生亦从之。译文从此。

〔9〕陵衍平陆:平缓绵延的丘陵地带。郭璞注:“大阜曰陵,高平曰陆。”

〔10〕硕鸟解羽:大鸟羽毛脱落,死去。 海按:“解”原作“物”,此从洪校本改。每君在《释“飞鸟之所解其羽”》(《文史哲》1981年第3期)一文中释“解羽”为鸟死去之词,其说可从。

〔11〕旷原:平旷的原野,亦地名。郭璞注:“言将猎也。下云‘北至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山海经》云‘大泽方千里,群鸟之所生,及所解。’《纪年》曰‘穆王北征,行积羽千里’,皆谓此野耳!” 小川琢治《地名表》:“旷原在镇西之西北,科布多之南。” 卫聚贤云:“大旷原在今新疆过和阗至疏勒。”(《穆天子传研究》) 顾颉刚云:“众说大多过远了。自宗周(洛阳)至阳纡(河套)三千四百里,从阳纡到旷原七千里,算起来至多只有到新疆哈密呢!” 王贻樑案:“旷原位置,前考昆仑已明。由阳纡(今内蒙阴山)往西略北七千里(折合今里为四千六百至五千八百里间),则非准噶尔盆地莫属。” 海按:王说近是。

〔12〕三月:陈逢衡云:“‘三月’疑是‘三日’之误,穆王不得舍于此至三月之久。”

〔13〕□:海按:此阙文檀本填“之野”二日,如此则属“旷原”之下。此说可参,译文且从檀本所填,连上作“旷原之野。”

〔14〕王勒:刘师培云:“‘勒’乃‘吏’字之误。” 海按:依卷二文例,当作“王吏”,而郭璞其下注云:“勒,犹劳也。”则疑“王”下脱一“吏”字,而正文与注文中“勒”字又皆“勤”字之讹。洪颐煊校本据《太平御览》引改作“勤”。译文即据此补正。 羽琌(líng):即羽陵。郭璞注:“下有羽陵,疑亦同。” 檀萃云:“羽陵者,羽泽中之高陵。” 常征以为“琌”即“岑”之省文。 王贻樑则认为“岑”为正字,偏旁“王”为后所增加。此说可参。 丁谦亦云:“羽琌非地名,盖羽积如山,久遂腐而成土,人可登陟,故称之曰羽琌。”此亦备一说。

〔15〕□六师之人:此阙文檀本填“命”字;洪校本则据《太平御览》引删。 陈逢衡:“此□当是日干缺字,删之非是。” 海按:作“命”字与文意合,译文且从之。 翔畋:放纵畋猎之意。郭璞注:“翔,犹游也。” 陈逢衡云:“翔畋,盖纵放鹰犬猎骑奔驰之谓。” 王贻樑案:“《说文》:‘翔,回飞也。’即言盘旋。是知翔畋即纵横驰骋、放意行猎也。”

〔16〕无疆:无限制。郭璞注:“无疆,无限也。”

〔17〕绝群:绝迹。郭璞注:“言取尽也。”

〔18〕□:海按:此阙文卫挺生认为是“下”字,“羽”下洪校本补一“陵”字,译文即据此补之。

〔19〕收皮效物:收集查验所获禽兽毛皮。郭璞注:“物,谓毛色也。《诗》云‘九十维物’。” 王贻樑案:“效、校,音义俱同。效者,校核验证也。”

〔20〕债车受载:租车承载。郭璞注:“债,犹借也。” 洪颐煊校云:“王怀祖观察《广雅疏证》引作‘赁车受载’。今俗语犹谓以财租物曰赁矣。”

〔21〕车:疑当作“緷(gun)”,古代量词。即百根羽毛捆成一束。《尔雅·释器》:“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縳,百羽谓之緷。”郭璞注:“别羽数多少之名。”海按:郭璞于此加注引文同上,却云“见《周官》”。 王贻樑案:“‘车’字当‘緷’字之讹。”海按:译文从此说。

〔22〕己亥:丁谦《干支表》:“距前一百十日,盖北赴旷原,行程十余日,又休息三月阅,大畋九日,至是始东归也。” 海按:顾实作“三月初六日”,则距前(十一月十四日己酉)一百四十余日。据干支表推算,己亥距前己酉只五十日,因舍于旷原三月方东归,则又当加五十日,可知此距前己酉实整百日,丁说近是。

〔23〕□起:此阙文檀本填“继”字。 陈逢衡云:“必是‘未’字。”海按:据下文“以待六师之人”,作“未起”近是,译文且从陈说。

〔24〕庚子: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至□山以待六师。” 海按:顾实作“三月初七日”,亦距前一日。

〔25〕□之山:山名。文阙未详何山。

【译文】

丁未这一天,穆天子在温山饮酒。……己酉这一天,穆天子在溽水河上饮酒,又发布命令,命六师部属捕捉禽鸟,收集羽毛。那里有山林沼泽、湖泊,也有绵延不尽的山峦丘陵,巨大的鸟儿在那里脱羽而死。六师部属都到达了旷原。穆天子在旷原大野休整了三个月。穆天子还在羽陵上大宴正公、诸侯、王吏,慰劳禁军卫士。又奏起广乐,命六师部属在旷原上尽情游猎,无限制地擒获,使鸟兽绝迹。六师部属大举畋猎九天,就驻扎在羽陵下。最后收集查验所获兽皮禽羽,借车装载。穆天子在这里装载了羽毛一百车,己亥这一天,穆天子起身向东返回,六师还未动身。庚子这一天,穆天子到达□山休息,并等待六师部属的人。

3-3 庚辰〔1〕,天子东征。癸未〔2〕,至于戊□之山〔3〕,智氏之所处〔4〕。□智□往天子于戊□之山〔5〕,劳用白骖二疋〔6〕,野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7〕。乃献食马四百、牛羊三千。曰智氏□〔8〕。天子北游于子之泽〔9〕,智氏之夫献酒百□于天子〔10〕。天子赐之狗采〔11〕、黄金之罂二九、贝带四十、朱丹三百裹〔12〕、桂姜百□〔13〕,乃膜拜而受〔14〕。乙酉〔15〕,天子南征,东还。己丑〔16〕,至于献水〔17〕,乃遂东征。饮而行,乃遂东南。己亥〔18〕,至于瓜之山〔19〕,三周若城〔20〕,阏氏、胡氏之所保〔21〕。

【注释】

〔1〕庚辰:丁谦《干支表》:“距前四十一日,待六师至乃行。” 海按:顾实作“四月十七日”,亦距前三月初七日(庚子)四十一日。

〔2〕癸未: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至于戊□之山。” 海按:顾实作“四月二十日”,距前实为三日。

〔3〕戊□之山:山名。“戊”下阙文未可知。王贻樑云:“戊□之山,距旷原并不远,大约在今新疆巴里坤或哈密附近。” 海按:王说可参。

〔4〕智氏:西域部族名。陈逢衡云:“智氏,犹河宗氏……疑如后世之部落,不必定有国也。” 吕调阳云:“今奇台县西北浮远城。” 刘师培云:“智氏乃里海附近国名。” 海按:诸说各异,因“戊□之山”为其居处,或亦距旷原未远。

〔5〕□智□:海按:“智”上阙文疑是纪日干支,又疑因下而衍,皆未详。“智”下阙文,檀本填作“氏”字,洪颐煊、翟云升亦疑为“氏”字,译文且从此说。 往:前往迎接。翟云升云:“‘往’字下似有阙文。或曰‘智氏往天子’云云,与上‘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同文,往犹逆也。” 丁谦云:“往,往见也。”卫挺生云:“往者,迎也。”

〔6〕劳:慰劳。 白骖:白色边马。郭璞注:“骖,也。”海按:古代驾车,居中者称服马,辕马,左右两边的叫骖马、马。 疋:同“匹”。

〔7〕守犬:同“狩犬”,即经过训练之猎犬。郭璞注:“任守备者。”

〔8〕曰智氏□:陈逢衡云:“此下当有赞美之辞,如上文‘曰赤乌氏,美人之地也’,‘宝玉之所在也’云云,其辞脱落不可考。” 卫挺生云:“此脱文当为‘导’字。”并当连下文读。 海按:译文且从卫挺生说,并连下文而译。

〔9〕子之泽:湖泊名。檀萃云:“,古‘师’字”,“师子,狻猊。” 海按:,是“”的讹字。读为xi(希),见《说文》。其义且从檀萃说,作“狮子”解,此湖畔为狮子棲息之地,故名。 王贻樑案:“此泽疑今新疆巴里坤湖。”

〔10〕智氏之夫:檀萃云:“‘智氏之夫’犹言‘智氏之人’也。”翟云升云:“夫,疑‘人’之讹。” 海按:此二说可从,译文从之。 百□:陈逢衡云:“以前后文例之,空方疑是‘斛’字。” 海按:译文从此说。

〔11〕狗采:具体何物未详。郭璞注:“疑玉名”。 海按:(zhì),卷四又有“玪”,郭璞亦注为玉名,皆同类之物。译文且从之。

〔12〕朱丹:即前文所称之“朱”,亦朱砂。

〔13〕桂姜:桂,即肉桂;姜,即生姜,或干姜。皆调味品。 百□:此阙文,檀本填“”字。洪校本亦认为当脱“”字。 海按:卷四有“桂姜百”,故填“”字是。但字书虽载此字,却音义未详,王贻樑认为或是“笥”字,常征亦认为是“笥”之古文,译文且从之。

〔14〕海按:“乃”上必有脱文,洪颐煊认为是脱了“智氏”二字,译文从此说。

〔15〕乙酉:丁谦《干支表》作“距前二日,南征东还。” 海按:顾实作“四月二十二日”,亦距前二日。

〔16〕己丑:丁谦《干支表》:“距前四日,至于献水。” 海按:顾实作“四月二十六日”,亦距前四日。

〔17〕献水:水名。王贻樑案:“献水当今何水不明,约在今新疆近甘肃交界边缘。”

〔18〕己亥:丁谦《干支表》:“距前十一日,至于瓜之山,乃南绝沙衍。” 海按:顾实作“五月初六日”,亦距前十一日。

〔19〕瓜之山:山名。小川琢治云:“此山位置,推定为后汉之伊吾卢,即今之哈密附近。”然具体当今何山未详。

〔20〕三周若城:瓜山环绕三周如城堡。郭璞注:“言山周匝三重,状如城垒。”

〔21〕阏(è)氏、胡氏:皆西域部族名。翟云升云:“《路史》七《国名纪》作‘阏胡氏’,当从之。” 海按:“阏”下“氏”字疑衍,翟说可参。 保:即守护、管辖。

【译文】

庚辰这一天,穆天子向东进发。癸未这一天,到达了戊□山,这里是智氏居住的地方。智氏前往戊□山迎接穆天子,送上白马两匹、野马、野牛四十头、猎犬七十只,作为慰劳。又献上食用马四百匹、牛羊三千头。智氏还引导穆天子游玩了北边的狮子湖。智氏的人又向穆天子献酒百斛,穆天子赏赐他狗采美玉,黄金缶十八件,贝带四十条,朱砂三百袋,肉桂、干姜一百筐。智氏人合掌加额,伏地跪拜接受。乙酉这一天,穆天子向南进发,转东路迂回前进。己丑这一天,到达献水,于是又向东进发。穆天子饮酒后,又向东南方向前进。己亥这一天,到达了瓜山。这座山环绕三周,形如城堡,是阏胡氏守护的地方。

3-4 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1〕。辛丑〔2〕,天子渴于沙衍〔3〕,求饮未至。七萃之士高奔戎〔4〕,刺其左骖之颈,取其青血以饮天子〔5〕。天子美之〔6〕,乃赐奔戎佩玉一隻〔7〕,奔戎再拜䭫首〔8〕。天子乃遂南征。甲辰〔9〕,至于积山之〔10〕,爰有栢〔11〕。曰余之人命怀献酒于天子〔12〕,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丹七十裹〔13〕,命怀乃膜拜而受。乙巳〔14〕,□诸飦献酒于天子〔15〕,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丹七十裹。诸飦乃膜拜而受之。

【注释】

〔1〕南绝沙衍:向南穿越沙漠。郭璞注:“沙衍,水中有沙者。” 檀萃云:“沙衍谓沙而平衍者耳。如水中有沙,天子曷至于渴哉?” 陈逢衡云:“沙衍,衍当如坟衍之衍。”即流沙。 刘师培云:“沙衍者,今里海东之沙漠也。” 王贻樑案:“此沙衍当即古流沙也。今西起甘肃与内蒙西北角,东至河套西侧,南至甘肃、宁夏古长城北界,北至阿拉善高原,是一大片沙漠(最为著名的即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间有山陵、草原与沼泽。计算里程,穆王此时当在甘肃、内蒙的西部,亦正是流沙的西北角或稍进入一些,故穆王遇渴。” 海按:郭注与正文牴牾。沙衍地望,王说可参。

〔2〕辛丑: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渴于沙衍。” 海按:顾实作“五月初八日”,亦距前二日。

〔3〕郭璞注:“沙中无水泉。” 海按:此与上注“水中有沙者”自相矛盾,注文或有误。

〔4〕高奔戎:人名,余事未详。

〔5〕青血:海按:洪颐煊据《太平御览》引改“清血”,译文从此。 郭璞注:“今西方羌胡刺马咽取血饮,渴亦愈。”

〔6〕美之:认为马血很甘美。 海按:一说称赞了高奔戎。

〔7〕隻:陈逢衡云:“隻,《太平御览》六百九十二、八百六十一引俱作‘雙’。”海按:此“隻”字为“雙(双)”字省文,参见卷二2-7节注〔14〕。

〔8〕䭫首:即稽首,古代叩头至地的礼节。䭫,古文“稽”字。郭璞注:“古稽字。”

〔9〕甲辰:丁谦《干支表》:“距前三日,至于积山之原。” 海按:顾实作“五月十一日”,亦距前三日。

〔10〕积山:山名,当今何山未明。丁谦云:“积山,原当为今什贝尔昆城地,城南之山即古时积山。” 小川琢治云:“今考此积山与癸未所到之苏谷(卷四首)是同一名。……恐即哈密东南约三百粁之一带。” 王贻樑案:“此积山与文献中之大、小积石山及本《传》卷一之积山俱非一山,当今何山不明。” :刘师培:“疑‘边’字,古文之别体。” 顾实云:“‘’,‘边’古文。” 王贻樑云:“,即‘边’字。” 海按:译文从上说。

〔11〕栢:即蔓柏。陈逢衡云:“字书无‘’字,吴任臣《字汇补》疑即‘蔓’字,引《穆天子传》云‘爰有蔓柏’。……盖谓此柏茂密而枝长,故曰蔓柏。”顾实从此说。 王贻樑案:“,‘蔓’之俗字。汉《校官碑》、魏《李超墓志》、《李挺墓志》等皆作‘’,可知本《传》‘’字下从‘方’乃‘万’之讹。蔓柏,疑即叉子圆柏,为匍匐灌木,成片生长于固定或半固定沙地,蔓延生长,今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多见。” 海按:王说可参,译文且作“蔓柏”。

〔12〕余:卫挺生云:“《后汉书·西域传》‘粟弋国’显为‘寿余’之对音。” 海按:,为古文“寿”字,“寿余”,部族名,居积山之边。命怀:寿余人首领名字。郭璞注:“命怀,人名。”

〔13〕黄金之罂、贝带:此与下所赐诸飦之人皆无数量,或文有脱失。

〔14〕乙巳: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诸飦氏献酒。” 海按:顾实作:“五月十二日”,亦距前一日。

〔15〕□:海按:此阙文当是天子至于某地,未可详知。陈逢衡云:“空方疑是至于某地。”据此,译文且依《穆传》文例,补阙文作“天子至于□,□之人”。 诸飦(jiān):某部族首领名。郭璞注:“诸飦亦人名,音犍牛之犍。”

【译文】

穆天子于是又向东出发,往南穿越沙漠。辛丑这一天,穆天子在沙漠中缺水干渴,找不到水喝。禁军卫士高奔戎便刺破车子左边马的颈脖,接取清血来给穆天子喝。穆天子觉得很甘美,就赏赐高奔戎玉佩一双,奔戎叩头至地拜了两拜。穆天子于是又向南行进。甲辰这一天,穆天子到达积山边缘,那里有蔓生的柏树。寿余人首领命怀向穆天子献酒,穆天子赏赐他黄金缶、贝带、朱砂七十袋。命怀合掌加额,伏地跪拜后接受。乙巳这一天,穆天子到达了□,□人首领诸飦向穆天子献酒。穆天子赏赐他黄金缶、贝带、朱砂七十袋,诸飦合掌加额,伏地跪拜后接受了这些礼物。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