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孔子考虑的结果,还是再回到卫国去。子贡问道:“不是和公孙戌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回卫国的吗?”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呵,强迫的盟约就是神也不管这笔账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并且后悔前些时候不该轻信人言,派人监视。这次他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

孔子住在老朋友蘧伯玉家里。孔子这一回在卫国住得很久,一住住了三年。转眼孔子已经五十九岁了。鲁国国内也已经换了国君,鲁定公死了,由鲁定公的儿子鲁哀公继了位。

孔子在卫国的这几年却也并不得意。原因是,卫灵公已经老了,对孔子表面上虽然很敬重,但并不是真心的。他对于本国一些老人像蘧伯玉等尚且冷淡,如何能尊重外来的孔子?他十分荒淫,什么事也不振作,只知道和夫人南子、宠臣弥子瑕等鬼混而已。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这时一定要见见孔子。她打发人告诉孔子说:“四方来的名人,凡是瞧得起我们国君、觉得够交情的,没有不来见见我的。我也很愿意长长见识呢。”

孔子起初还婉谢,但谢绝不了,只好去见了她。

南子坐在纱帐里,孔子进门行了礼。南子在帐子里也回了礼。因为有帐子隔着,南子是瞧清楚了孔子的,但孔子却瞧不见南子,只听见南子身上佩戴的玉器叮咚叮咚地响。

孔子出来告诉门徒们说:“我本来不要见这样的女人,这次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

可是子路很不高兴。他觉得孔子有些失身份。

孔子急了,发誓说:“要是有什么别的,我不得好死,我不得好死!”[93]

孔子和南子的见面也的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卫灵公认为孔子不是那么严肃可怕了。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一同坐车出门,便让孔子在第二辆车上坐着,后面又跟着一辆车,坐的是太监雍渠。他们就这样一块儿在街市上招摇起来了。[94]

卫灵公也许认为这是表示对孔子的亲近吧,但孔子觉得这是难堪的侮辱。孔子事后说:“咳!我没见过看重道德像看重美色那样的人!”[95]

有一天,卫灵公问孔子说:“讨伐匡城蒲乡的公孙戌可以不可以呢?”孔子说:“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讨伐。”卫灵公又说:“但是我的大臣们不赞成呢。再说这地方是一个缓冲,可以用来应付晋楚两国的。现在去讨伐,有把握吗?”孔子说:“那地方的男人现在宁愿死,也不愿跟着公孙戌胡闹;那地方的妇女也肯出死力保卫自己的家乡,而不愿意受公孙戌的压迫。我们所要讨伐的,只是为首的四五个人罢了。把握是有的。”卫灵公说:“好。”可是并没有认真去进行。[96]

孔子知道卫灵公是不想振作了,而且也并不重视自己。

有一天,孔子正在屋里击磬(当时的一种乐器),一个背草筐的老人路过门口,听见磬声便说:“击磬的是个热肠人呵!”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但是太固执了。磬的声音又响又急,看来这个人是唯恐人家不知道自己!既然没有人知道,也就算了吧,何必呢?歌谣上不是这样唱来着:‘水深呢,脱去衣服游过去;水浅呢,撩起衣服蹚过去。’”[97]

可是孔子这时却还是执迷着——为梦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得到政治地位而执迷着。

最后卫国发生了政变。起因是卫国太子蒯聩和南子有了恶感。他派人去刺杀南子。但那个人到时候不敢下手,蒯聩屡次用眼睛向他示意,这样便被南子觉察了,她拼命喊起来:“太子要杀我呢!”卫灵公是偏向南子的,太子蒯聩吓得赶紧逃到晋国赵简子那里去了。[98]

这次卫灵公却想用兵了,便又问孔子怎样作战。孔子觉得卫灵公实在老糊涂了,作战理由既不正大,又牵涉到晋国;况且是父子之间的争执,外人是不好插嘴的,于是答道:“要是问我怎样祭天祭祖呢,我是学过的;打仗嘛,我可不懂。”[99]卫灵公听了自然很不高兴。

第二天孔子再同卫灵公谈话的时候,卫灵公的眼睛就没有看孔子,而只是仰着头看空中的大雁。孔子觉察出现在已经是必须离开这地方的时候了。

卫灵公不久就死了,结束了他在卫国四十二年的统治。内争继续着。南子依照卫灵公的遗命,叫小儿子郢来继位。但是郢却不敢答应,他说:“太子蒯聩虽然逃亡在外,但太子的儿子叫辄的还在,应该由他继承。”于是卫灵公的孙子辄被立为卫君,这就是卫出公。可是逃在晋国的太子蒯聩还想回来继位,这事得到了晋国赵简子的支持。那时鲁国的野心家阳虎也在晋国,赵简子便命令阳虎护送蒯聩回国。阳虎派了八个人穿着丧服,假装是从卫国来迎接蒯聩的,于是蒯聩假哭着到了国境。但蒯聩的儿子卫出公却用武力拒绝了蒯聩,结果蒯聩的阴谋失败了。[100]

这就是当时卫国的情况:由卫灵公的父子之争演变为第二代的父子之争。

在卫出公被拥立的这一年——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整整六十岁了。

当时,孔子的弟子中,有人怀疑孔子是否参与过拥立卫出公的政变,像冉有就问子贡道:“咱们老师是不是曾帮助过卫出公呢?”子贡说:“让我去问问看。”

子贡是个聪明人,他不便直接问孔子,却借两个历史人物来探孔子的口气,他问孔子道:“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伯夷、叔齐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王子,他们彼此推让,不肯继任父亲的王位,结果都逃到国外去了。子贡提出这两个人来,看孔子对他们怎么说法。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呵。”

“那么,他们有什么怨恨不平吗?”子贡想把问题弄得更明确些。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仁德,而得到的也就是仁德,这就满足了,还有什么怨恨的呢?”

子贡心里就明白了,出来告诉冉有说:“咱们老师是不会参与的。”[101]

死去的卫灵公既然不能重用孔子,现在卫国又发生了剧烈的内部斗争,这内部斗争还牵涉到国外势力——晋国支持蒯聩,齐国则支持卫出公,孔子于是决定离开卫国。

孔子最后批评卫国的政治说:“卫国和鲁国真是难兄难弟呵!”[102]从历史上说,鲁国的祖先是周公,卫国的祖先是康叔,康叔和周公原是亲兄弟,现在混乱的情形又差不多,所以孔子说了这样的双关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