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紀

英宗皇帝

諱天祚,神宗嫡長子也。其母黎氏皇后,以天彰宝嗣四年丙辰四月誕生,戊午年九月立爲皇太子。神宗崩,遂登大宝,在位三十七年,壽四十歲,崩于瑞光殿。

廢立不惑婦人之言,寄託能得賢臣之輔,可謂無愧於負荷矣。然憸邪莫辨,刑罰不明,所以天災示警,㓂盗並興,紀綱紊舛,可勝言哉。

己未紹明二年〈宋紹興九年〉,宋封帝爲交趾郡王。

庚申三年〈二月以後大定元年,宋紹興十年〉春正月,真登州牧黎法圓献白鹿。

二月,改元大定元年

三月,玉陛員外郎阮義明献玄鹿。

以杜英武爲宫殿令知内外事。英武杜太后弟,黎太后親用之,故授是職。

夏四月,以誕日爲壽寧節。

自春徂夏不雨。

五月,雨。

冬十月,大熟。

卜者申利自謂仁宗子,率其黨與由水路抵太原州,出西農州,道過陸令州,入據上原州、下農州,招納亡命召募土兵,有眾八百餘人,同謀作亂。

辛酉大定二年〈宋紹興十一年〉春正月,申利僣號平王,立其妻妾爲皇后、夫人,子爲王侯,賜其黨與官爵,各有差。是時申利黨僅千餘人,所至揚言利善兵術,以脅邉鄙,沿邉溪峒人皆震懾,無敢敵者。二月,吏上書告急,詔諫議大夫劉禹儞領兵出陸路,太傅許炎領兵泝水道討之。時禹儞使先鋒将侍衛都蘇漸、宣明寨主都陳蟾進次博沱江,遇利水軍,合戰漸敗,爲利所殺。利還㨿上原州,築隘于博茹縣,以拒官軍。禹儞攻拔博茹隘,進至蒲汀,遇利水軍大戰,禹儞敗績,将士死者過半,遂還。

夏四月,戊辰,禹儞至京師。辛未,利出㨿西農州,使上原、宣化、感化、永通人攻富良府,陷之,利㨿府治,晝夜會其黨,與謀㓂京師。己卯,命太尉杜英武将兵討利。五月,辛卯,利兵引㓂京師,次廣驛,遇英武軍大戦,利兵敗死者不可勝數,英武斬首梟道左,自平虜関至南漢江,扲萬崖州首領楊目金、鷄洞首領周愛檻送京師,利僅以身免,奔陸令州。壬午,送目愛等繋于本縣府,詔英武招集利敗卒于平虜関。發御府塩賜目愛等。

秋八月,國師明空卒〈師長安府嘉遠縣譚舍社人,能顯靈事驗,凣水、旱災傷,禱之輙應。今膠水、普賴等寺皆有塑像奉事焉〉。

冬十月,朔,又使英武討陸令州,俘利黨二千餘人。利遁于諒州,太傅蘇憲誠擒利送英武,檻㱕京師。使李義、林安集其餘黨。詔廷尉按利罪。獄成,帝御天慶殿洽判,利與其謀主二十人並斬,餘皆以次論,原其脅從者。群臣上表賀。

劉禹儞献白鹿,又献檳榔珠。

史臣吳士連曰:當是時,劉禹儞有失律䘮師之罪,反献祥瑞以揜之,而無一人敢論者,可見刑政之多非。杜英武強粱凌轢,夫豈無所自哉。

壬戌三年〈宋紹興十二年〉春二月,劉禹儞献舚蜍珠。

冬十月,遣富良府首領楊嗣明如廣源州招集州人。

十二月,詔諸典熟田二十年内,咱贖相争,田土五十年〈或五年,或十年〉内得奏訟,有荒田園,爲人所耕作者一年内咱争認,過此者禁之。違者杖八十,或相争田池,以兵刃敺擊死傷人者,杖八十徒罪,以其田池還死傷者。

史臣吳士連曰:殺人者死,古法也。今罪與人同,殊無差等,失輕重之權衡矣。

詔諸断賣荒熟田,已有栔券者不得贖,違者杖八十。

詔免利黨放流罪。

癸亥四年〈宋紹興十三年〉春二月,詔天下應今後三家者爲一保,不得私宰沙水牛,如有祭祀,奏請得㫖方許。違者寘之重罪,鄰家不吿罪同。

自春至夏,旱,帝親祈之。

六月丁丑,雨。

秋八月,詔楊嗣明勾管陸路諸沿邉溪峒公事。

九月,詔諸權勢家有潭池之外,毋得妄禁,違者罪之。

冬十月,使太傅黃義賢、員外郎孔長率陸路諸沿邉溪峒軍淘金于如箇等處。

甲子五年〈宋紹興十四年〉春二月,以韶容公主嫁楊嗣明,封嗣明爲駙馬郎。

五月,牟俞都献白雀。以牟俞都爲太師,遙領陸路沿邉溪峒事。

乙丑六年〈宋紹興十五年〉夏四月,滛雨,祈晴。

奉職阮奉献六眸龟,胷中有籒文二行,群臣辨之,成王以公法四字。

詔諸相争田池財物,不得托權勢家,違者杖八十徒罪。

秋七,月造傘圓山神祠及布盖翁嚴翁母等神祠。

八月,宋妖人譚友諒竄入思琅州,自號召先生,詐稱奉使諭安南,沿邉溪峒多從之,友諒遂率其徒入㓂廣源州。時宋廣西路經畧帥司賫書,請追捕友諒。詔駙馬郎楊嗣明,文臣阮汝枚、李義榮討之。未幾,又命太師牟俞都将陸路沿邉溪峒諸軍繼之。時嗣明已拔通農州隴堵隘,擒友諒黨伯大等二十一人,惟友諒走脱,竄山澤間。詔管軍使義榮管押伯大等交還于宋。先是,邕州假爲官誥,使以邀友諒。友諒以爲然,與思明州首領二十人餘,奉其銅印、地圖、土物附歸于宋。至楊山寨,邕州守趙愿擒友諒,及其黨送帥司。宋人見其黨中有楊於者,胷刺黑龍,及蒲州首領五人,知是我越人,皆還之。

營廣慈宫奉皇太后居。

造永隆福聖等寺。

禁百作匠不得造宫樣噐物擅賣民間。

丙寅七年〈宋紹興十六年〉春正月諒州安忠侯〈缺名〉献白鹿。

三月,員外郎李午献白鹿。

太師牟俞都卒。

夏四月,牛畜疫死。

旱,祈得雨。

彗星見。

閏六月,詔各局决獄,有彊争不合條制者,杖六十。

秋七月,造天資庫六所。

八月,詔百官管甲主都,凣充補禁軍,宜揀大户,不得取孤獨人,違者罪之。

丁卯八年〈宋紹興十七年〉秋八月,造永隆、清瀾二舟及翔决、奉先二舸。

九月,書家李昭献白鵶。

冬十月,庚辰,小侍衛李崇献六眸龜,胷中有籒文八字。

造安興寨行營。

詔杜英武如富良府考校官僚,及定户籍數目。

十一月,起瑞天公主第于諒州。

皇太后杜氏崩,謚曰昭李皇后。

戊辰九年〈宋紹興十八年〉春二月,帝幸莅仁行宮耕藉田,遂幸應豊行宮。

夏六月,詔禁大通、㱕仁二鎮,蛮里山獠首領官郎,無故不得赴京。

瑞天公主㱕諒州。

冬十月,慶成廣慈宮。

己巳十年〈宋紹興十九年〉春二月,爪哇、路貉、暹羅三國商舶入海東,乞居住販賣,乃於海島等處立庄,名雲屯,買賣寳貨,上進方物。

夏四月,設仁王會于龍墀,大赦罪人。

帝御龍墀觀捕象。

冬十一月,天成公主薨。

以守富良府中書火阮權爲中書舍人,如文州南頭那䨙田,會七源州朝奉郎農彦剛議事,以廣源人虜七源廖伍故也。

造莅仁行宫。

庚午十一年〈宋紹興二十年〉春三月,旱。

秋七月,旱。

九月,真臘人㓂乂安,至霧濕山,會暑濕多瘴死,遂自潰。

初,帝幼冲,政無大小,皆委杜英武。英武使妻蘇氏出入宫禁事杜太后,以故英武私通黎太后,因此益驕,居朝廷則攘臂厲聲,役官吏則頤指氣,使眾皆側目而莫敢言。殿都指揮使武帶、廣武都火頭梁上箇、玉階都火頭同利、内侍杜乙與智明王保寕侯、駙馬郎楊嗣明等謀收捕英武。計定,帶等率軍士詣越城門外,大呼曰:「英武出入禁庭,恣行凶穢,惡聲聞外,罪莫大焉。臣等請早除之,毋貽後患。」有詔禁軍收捕英武,繋于左興聖廊,命廷尉者按其事。太后令人餽以酒食,密置金于食噐,以賂帶及其監守者。左興聖火頭阮楊曰:「汝等貪賂,我與汝必不免於英武之手,不如先殺之,以免後禍。」乃執戈欲刺之。左興都譚以蒙抱楊奪其戈止之曰:「殿謂英武罪當死,須俟帝命,不可擅行。」楊怒詬〈音候,罵也〉之曰「殿前武吉,非是帶耶〈吉帶方言,糞尿也〉?何貪人之賂而不惜命乎。」言訖,知不免,遂赴井死。時帝聽英武獄,配英武杲田兒。太后憂悶,思所以復英武職任,乃屢設大會,赦諸罪人,冀英武得預焉。英武累蒙赦宥,復爲太尉,輔政如故,寵任愈隆,由是擅禍福,專生殺,而怨報之心常交如也,猶恐軍吏追捕,多不如意,乃以指使百餘人献之以爲奉國衛都,有犯罪者,悉委奉國衛都捕之。英武密言於帝曰:「徃者武帶等自率禁軍,突入闕庭,其罪莫大,不早懲之,恐異日變生,不可圖也。」帝莫之覺。遂可其奏。英武命奉國衛都逮捕帶等下獄治之。詔降智明王爲侯,保寕侯爲明字,保勝侯爲奉職,内侍杜乙等五人上木馬,玉階火頭同利等八人斬于西階市,殿都指揮武帶等二十人梟諸江頭,駙馬郎楊嗣明等三十人流遠惡處,諸預謀者並圖田宏犒甲,果如楊言。

黎文休曰:杜英武出入禁庭,私通母后,罪莫大矣。武帶等宜庭奏奸状,收捕繋獄,而誅之可也。今乃率眾人突入越城門,驚脅幼主,強求詔㫖。及捕獲英武,乃受太后之金,而不用阮楊之言,後竟爲其所殺,累及數十人,所謂養虎遺患也。

史臣吳士連曰:英武大惡。帶等既與諸宗室協謀,不能揚于王庭,明正其罪,乃以兵驚脅幼主。兹時也,英武已喜得所㨿,以爲辝矣,安知不計通太后,使重賂帶等。苟免以遂其報復之心邪。幸而阮楊明吿之以禍之所在,及不見聽,則寕赴井以示之,猶不知覺,其取後禍,将誰咎哉。然則太后無罪乎?曰罪極矣。非有伊周之才德權位,而欲止之,難免乎大貞凶之失。

詔閹寺不得擅入宫,犯者死罪。如不謹慎而他人入者,罪如之。

禁朝官不得徃來王侯家,在禁中不得結會三五人話談非議,違者罪之。諸犯徃來奉國衛都噐械廊地頭外,杖八十徒罪,至廊内者死。奉衛在廊有詔㫖方得舉噐械,無詔㫖而擅舉過地頭外死。

辛未十二年〈宋紹興二十一年〉春正月,内人火頭杜時献綠毛金龜。

二月,帝幸龍水捕白象,得之。群臣上表賀。

夏四月,杜英武献檳榔一本二十八莖。五月,杜英武献白鹿。

秋八月,帝幸廣慈宫觀競舟。

冬十月瑞明公主薨。

十一月,皇長子龍昶生于應豊行宫,尋冊爲顯忠王。

造西殿永清閣及永耀、清瀾二舟。

壬申十三年〈宋紹興二十二年〉春二月,内師翁李元献三足六眸龜,胷上有籒文,羣臣辦之,成王以八方四字。

夏四月地震。

五月,天雨黃砂。

伯大王薨〈未詳〉。

秋七月,天雨黃砂。

冬十月,殿試。

占城國人雍明些疊詣闕,請命爲王。詔上制李蒙領清化府乂安州五千餘人如占城,立雍明些疊爲王。蒙至占城,爲其主制皮羅筆所拒,雍明些疊、蒙等皆死之。

癸酉十四年〈宋紹興二十三年〉,造新関門。

甲戌十五年〈宋紹興二十四年〉春正月,安忠侯〈缺名〉献白麞。

撞龍山獠叛。

徐寅献白鵶。

二月,詔英武討撞龍山獠,降之。

秋八月,大黃江〈今長安府是也〉山獠首領農可來叛。

九月,帝御大羅城南門觀築園丘壇。

冬十月,占城主制皮囉筆進其女,納之。

黎文休曰:夫帝王之於夷狄,服則綏之以德,叛則示之以威。英宗使李蒙領五千餘人援立雍明些疊爲占城國王,而爲制皮囉筆所殺,義當興師問罪,擇立一人代王其國,則威加殊俗,而德在後王。今乃受其女而不問其罪,可謂逸矣。其後占城、真臘連年入㓂,乂安一路,不勝其弊,英宗實啓之也。

史臣吳士連曰:小國之賴大國,以其能安靖已也。脱有不幸遭亂,公子出奔,有納之之道,然不以正,未有能濟者矣。魯納其子糾是也。納之知其不正者,晋納捷菑是也。英宗之納雍明些疊,果得正,而爲彼拒命冒殺耶。問罪之師,不可不舉也。果不正耶,盍亦自反其本乎然。事既至此,宜使一介問罪,待其輸情悔謝可也。乃溺女色之私情,忘國家之大事,而肉食者不以爲言,謂之何哉。

十一月,丁未,帝親征農可來。庚戌,發京師。甲寅,克之。丙辰,班師。己未,至京。

造應豊莅仁行宫及永章舶。

乙亥十六年〈宋紹興二十五年〉夏五月,紹容公主薨。

秋八月,競舟。

大水。

地震。

九月,徵夏田租。

冬十月,木星犯金星。

命匠起富良第。

十一月,占城來貢。

十二月,地震。

造麗天宫及龍慶朝覲廊。

丙子十七年〈宋紹興二十六年〉春二月,辛未,天雨黃砂。

夏四月,詔起廣源州第。

冬十二月,丁未夜,御庫火。 造御天行宫、瑞光殿、暎雲閣、清和門、儀鳯階、延富閣、賞花亭、玉花階、金蓮池、明月橋及御厨大葉船、宫内大葉船。

太傅李俞都上章乞致仕,加太師錫金,歸田里。

建孔子廟。

是歲大饑,米一升直七十錢。

丁丑十八年〈宋紹興二十七年〉,詔定律令。

戊寅十九年〈宋紹興二十八年〉春二月,阮國使宋,回上言:「臣到宋國,見庭中有銅匭,以受四方章奏。臣請倣而行之,以達下情。」帝從之,置匭于庭,令有言事裁書投其中。時有暗投匿名書,言英武作亂,搜之不得其人。英武誣國所爲,流國于清化之寨頭。未幾,帝召國還。英武又送酖酒,國度不免,遂飲毒卒。

命少保費公信選民丁定,諸邑及充太廟并山陵奉祠人。

秋八月,杜英武死。

己卯二十年〈宋紹興二十九年〉春,天符寺柱流血。

牛吼國進華象。

夏五月,牛吼、哀牢叛。命蘇憲誠討之,獲人、牛、馬、象、金銀珍寳甚多。拜憲誠太尉。

庚辰二十一年〈宋紹興三十年〉春正月,起二女、蚩尤祠於布盖坊。

二月,命蘇憲誠、費公信選民丁壯者充軍伍。擇将校通兵法、諳武藝者分管之。

辛巳二十二年〈宋紹興三十一年〉春,遺馴象于宋。宋帝謂其大臣曰:「朕不欲異獸勞遠人。可令帥臣詳諭,今後不必以此入貢。」

造古法州法雲寺。

冬十月,太傅黃義賢卒。輟朝五日,以有扶日功,特加常禮。

十一月,帝命蘇憲誠爲都將,杜安頤副之,領兵二萬,廵西南海邉等處,以安鎮邉隅。帝親送至大安神投〈今神符是也〉符海門而還。

太尉劉慶譚卒。

壬午二十三年宋紹興三十二年春正月,詔自閹者杖八十刺,左膊二十三字。

地震。

二月,考課文武臣僚,考滿無過犯者增秩。定爲常憲,凣九年爲一考。

癸未政隆寳應元年〈宋孝宗瑋隆興元年〉,禁天下不得用假真珠。

秋八月,迯卒嘯聚爲羣,刼掠陸路居民。命費公信將兵十萬討平之。

甲申二年〈宋興隆二年〉春三月,占城來貢。

秋七月,大水過常,禾榖渰沒。

宋封帝爲安南國王,改交趾爲安南國。

乙酉三年〈宋乾道元年〉夏六月,大旱,民大疾疫,牛畜多死,米價騰踊。

秋八月,試學生。

丙戌四年〈宋乾道二年〉春三月,占城使行至烏里,以風水軍〈僧魔〉駕海掠我瀕海小民而還。

民有献龜,胷有天子萬年四字,亦有献白鵶者。

丁亥五年〈宋乾道三年〉秋七月,命太尉蘇憲城伐占城。

冬十月,占城遣使進珍珠方物請和。詔憲誠班師,自是占城執藩臣禮,奉貢不缺。

造日龍舶。

戊子六年〈宋乾道四年〉秋八月,宋使來,韃靼〈即元使也〉亦來。俱誘以厚賞,陰以禮接,之使不相見。

己丑七年〈宋乾道五年〉春三月,望月蝕。

海門魚死,命朝野寺觀僧尼、道士誦經祈禱。

太師致仕李俞都卒。

夏四月,作清和殿奉安先帝先后神御,随時薦享,重修真教寺。

庚寅八年〈宋乾道六年〉帝習射騎于大羅城南,名射庭,令武官日習戦攻破陣之法。

辛卯九年〈宋乾道七年〉春二月,永元殿無故自動。

脩文宣王廟殿及后土祠。

帝巡幸海島,周覧山川形勢,欲識民情疾苦、日程遠近也。

壬辰十年〈宋乾道八年〉春二月,帝又廵幸海島、南北藩界,圖記風物而還。

癸巳十一年〈宋乾道九年〉春,重修太和橋。

夏五月二十五日,皇太子龍𣉙〈音札〉生。

秋造翫水舶。

甲午十二年〈二月以後天感至寳元年,宋淳熙元年〉春正月,地震。

二月,改元天感至寳元年。

秋九月,太子龍昶有罪,廢爲庶人囚之。先是龍昶烝于宫妃,帝不忍抵死,故有是命。一日,帝召宰相謂曰:「太子國之大本。龍昶既爲不道,朕欲龍𣉙繼承大綂。然彼猶少年,恐未克堪。如俟其壯,奈朕年衰何。」時有内人抱龍𣉙出,見帝戴巾,哭請戴之。帝未及勒,哭愈甚。帝乃脱而加之,龍𣉙大笑。帝益奇之,建儲之意遂决。

冬十一月,地震。

十二月,彗星見南方。

乙未天感至寳二年〈宋淳熙二年〉春正月,冊龍𣉙爲皇太子,居東宫。拜蘇憲誠入内檢校太傅平章軍國重事王爵,輔翼東宫。

夏四月,帝弗豫,力疾,命蘇憲誠抱太子攝政事。

秋七月,乙巳,帝崩于瑞光殿。先是,帝疾大漸,皇后復請立龍昶。帝曰:「爲人子不孝,安治民乎。」遺詔蘇憲誠輔導太子,國家事務一遵成憲。時太后欲行廢立,恐憲誠不從,乃以金銀賂其妻吕氏。憲誠曰:「吾以大臣受顧命輔幼主,今受賂而廢立,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太后又召憲誠,諭之百端。對曰「不義而富且貴,豈忠臣義士之所樂爲。况先帝言猶在耳,殿下豈不聞伊尹霍光之事乎?臣不敢奉詔。」事遂寝。

史臣吳士連曰:英宗幼冲嗣位,杜英武之事,莫得而知之也。及年踰弱冠,命憲誠等領兵廵邉,又親行周覧山川形勢,要識民間疾苦、道理遠近,其保民守國䂓模見矣。又置射庭,令武臣日習戦攻之法,其詰戎講武謀謨見矣。太子龍昶有罪廢之,立龍𣉙爲儲副,居東宫,使人心有所繋属。疾大漸,皇后請復立龍昶,以禮義折之,不惑於婦人之言,仍力疾召憲誠受遺詔輔太子攝政事,付托得人,以防後患。卒之太后廢立之謀,終莫能行,上安下順,非其力歟、若夫高宗之不肖,當是之時,焉能逆覩哉。帝但順理行之而已。

太子龍𣉙即位于柩前,時方三歲,尊母杜氏爲昭天至理皇太后。

以杜安頤〈皇太后弟也〉爲太師同平章事,蘇憲誠爲太尉。

盟國人于龍墀。

高宗皇帝

諱龍𣉙,英宗第六子也。其母杜氏皇-{后},-以政隆寳應十一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誕生,天感至寳二年冊立爲皇太子。英宗崩,遂登大寳,在位三十五年,壽三十八歲,崩于聖壽宮。

帝觀逰無度,刑政不明,盗賊蜂起,饑饉荐臻,李家之業於是乎衰矣。

丙申貞符元年〈宋淳熙三年〉春正月,改元大赦。

史臣吳士連曰:高宗以去年七月即位,至是始改元者,蓋有蘇憲誠輔政,能復古禮也。

丁酉二年〈宋淳熙四年〉春三月,占城㓂乂安州。

戊戌三年〈宋淳熙五年〉,國䘮除。昭靈皇太后宴羣臣於別殿,謂之曰:「當今先帝賔天,嗣皇幼冲,占城失禮,北人㓂邉。卿等受國厚恩,當以國家爲慮。今日之計,不如復立太子,以延國祚,以安民心。」羣臣咸拜手稽首曰:「太傅受天子明命,陛下既屢慰之矣,臣不敢違。」皆拜謝而退。憲誠領禁兵,嚴號令、明賞罰,天下歸心。

夏五月,以誕日爲乾興節。

己亥四年〈宋淳熙六年〉春正月,選丁男,壯者充軍伍。

二月,地震。

三月,考績,居職勤敏才幹,不通文字爲一類,有文字才幹爲一類,年高行純、洞識古今爲一類,以次授職,使之治民,管軍,以官無濫冗。

夏六月〈缺日〉,两日並出。

太尉蘇憲誠卒。帝减膳三日,輟朝六日。初,憲誠寝疾,参知政事武賛唐夙夜侍側,諫議大夫陳忠佐以他故,不暇存問。及疾篤,太后親臨問曰:「如有不諱,誰可代者?」對曰:「忠佐可。」太后曰:「賛唐日侍湯藥,公言不及,何也?」對曰:「陛下問其可代,故臣以忠佐對。如問侍養,非賛唐而誰。」太后嘉其忠而不用其言。

史臣吳士連曰:蘇憲誠受托孤之寄,盡忠竭誠,善處于變,雖震撼擊撞,而中流屹乎砥柱,卒使上安下順,不愧古大臣之風。况臨終之際,爲國薦賢,不以私恩,太后不用其言,李氏之不幸也。

詔禁鹹塩鉄噐,不許往源頭貿易。

庚子五年〈宋淳熙七年〉春,定王侯入朝例。

秋八月,大水。

永元、會僊二殿地震。

辛丑六年〈宋淳熙八年〉春正月,故太子龍昶率家属奴隸恣行盗竊,欲謀作亂。

夏四月,熒惑入南斗。

大饑,民死幾半。

壬寅七年〈宋淳熙九年〉春正月,詔求賢良。

築壇拜将,以吳履信爲上将軍,将水步軍巡捕盗刼。

以李敬脩爲帝師,内則奉侍經幄,外則教民忠孝,自是昭靈太后不敢萌異圖。

禁天下不得著黃色服。

暹羅國來貢。

癸卯八年〈宋淳熙十年〉春正月,以吳履信爲督,将伐哀牢。

冬十一月壬午,朔,日食。

甲辰九年〈宋淳熙十一年〉春三月,占城來貢。

暹羅、三佛齊等國商人入雲屯鎮,進寳物,乞行買賣。

冬十月,思蒙等冊叛,自相攻擊。

乙巳十年〈宋淳熙十二年〉春正月,試天下士人,自十五歲,能通詩書者侍學御筵,取裴國愾、鄧嚴等三十人,其餘並留學。

秋七月,命建康王龍益率師討冊諸蠻,平之。

丙午十一年〈七月以後天資嘉瑞元年,宋淳熙十三年〉春正月,宋封帝爲安南國王,制畧曰:「即樂國以肇封,既從世襲,極真王而錫命,何待次陞,盖異禮也。」

三月,冊譚氏爲安全元妃〈妃将軍時奉女子也〉。

秋七月,獲白象,賜名天資,詔改元天資嘉瑞元年。

遣黎槐卿如宋報聘。

丁未天資嘉瑞元年〈宋淳熙十四年〉夏四月,雷震太廟。

西域僧來。詔問其所能,以能伏虎對,試之不驗。

戊申三年〈宋淳熙十五年〉夏五月,旱。帝親幸瀛婆法雲寺祈雨,因迎法雲佛僧㱕報天寺〈今朝國初猶乃舊俗〉。

六月,地震暴風。

秋七月甲子,朔,日食。

太師杜安頤卒,以太傅吳履信輔政。

己酉四年〈宋淳熙十六年〉春二月辛酉,朔,日食,日月色赤如血。

地震。

三月,帝遍幸江山,凣乘輿所至,有神祗者,皆賜封號,立廟享祀。

庚戌五年〈宋光宗紹熙元年〉春正月,皇太后杜氏崩。

秋七月,太傅吳履信卒,以譚以蒙爲太傅。

冬十月,帝拜謁山陵,祔皇太后新塑象。

造翫瑤舟。

辛亥六年〈宋紹熙二年〉春,真臘國來貢。

冬十二月,熒惑犯太白。

壬子七年〈宋紹熙三年〉夏六月,地震。

秋七月,雷震永寕殿二處。

清化古弘甲人叛,命將討平之。初,甲人見牛跡於菴蘿樹上。觀之,乃是白牛,良久,復由他岐下。本甲衛人黎挽占曰:「白牛在下之物,却在木上,是下在上之象。」因相率以叛。至是討平之。

浚蘇歴江。

癸丑八年〈宋紹熙四年〉,考課内外文武官,明其黜陟。

試天下士人入侍御學。

甲寅九年〈宋紹熙五年〉秋七月,皇太子旵〈丑咸切〉生,封譚元妃爲安全皇后。大赦天下。賜耆老七十以上帛各一疋,大酺二日于廟。

冬十月,雨雹有大如馬首者。

造天龍舶。

乙卯十年〈宋寕宗擴慶元元年〉春二月,地震。

雷震離明閣。

試三教,賜出身。

丁巳十二年〈宋慶元三年〉夏六月,旱。

造迎蟾宮。

戊午十三年〈宋慶元四年〉春正月,詔沙汰僧徒,從譚以蒙之言也。

秋七月,大水。

占城使來貢求封。

演州髙舍鄕吳公李招聚亡賴,與大黄州人稱先皇苗裔丁可,裴都者同時作亂,並討平之。

己未十四年〈宋慶元五年〉秋七月,大水,禾穀淹沒。

大饑。

冬十月,帝幸清化府捕象,仍遣使封占城王。

庚申十五年〈宋慶元六年〉春正月,發粟賑貧民。

秋七月,昭靈太后崩。

壬戌十七年八月以後天嘉寳祐元年,宋嘉泰二年春三月,地震。

秋八月,皇次子忱生,改元天嘉寳祐元年。、

命樂工制樂曲,號占城音,其聲清怨哀傷,聞者泣下。僧副阮常曰:「吾聞詩序云:『亂國之音怨而怒』。今民亂國困,主上廵遊無度,朝正紊亂,民心乖離,是敗亡之兆也。」

癸亥天嘉寳祐二年〈宋嘉泰三年〉春二月,大興土木,营諸宫殿。

夏四月,敬天閣将成,有鵲巢其上生雛。群臣諫曰:「昔魏明帝構凌霄閣,有鵲巢焉。髙堂隆諫曰:『臣聞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今鵲巢宫闕,臣愚以爲閣雖成,必有異姓居之。』願陛下審髙堂隆之言,先務脩德,然後興工可也。」帝聽宦官笵秉彛之言,督作愈急,百性苦之。

秋七月,殿指揮使知乂安州杜清、州牧范延奏曰:「占城國主布池爲其叔父布田所逐,今載妻子寓機羅海口。意欲求救。」八月,帝命譚以蒙、杜安徃計其事。将至機羅,杜安曰:「彼以兵來,虜情難信。諺云:蟻孔潰堤,寸煙燎屋。今布池豈特蟻孔寸煙而已。」以蒙以語清、延,使爲之僃。清等曰:「彼以難來求救,何必疑。」以蒙怒,引軍還。清共延謀襲布池,爲自全計。謀泄,反爲所殺。乂安大潰,死者無筭。池大掠而㱕。

九月,大黃江人又叛。初,大黃江人費郎、保良奏譚以蒙蠹國害民等罪,以蒙怒笞之。郎等由是積怨,因天下愁苦向亂,遂叛。命祗侯陳令馨爲元帥,将兵討之。仍遣尙書徐英珥率清化府同時進討費郎,戦于路布江口,敗績皆死之。

甲子三年〈宋嘉泰四年〉春正月,命杜敬脩討大黃江叛人,不克。

乙丑四年〈三月以後治平龍應元年,宋開禧元年〉春三月,改元治平龍應元年。

宋人㓂邉,我民罷於奔命,盗賊漸起,帝頗徇財貨,羣臣多賣官鬻獄。

丙寅治平龍應二年〈宋開禧二年〉春二月,拜譚以蒙爲太保,戴拱辰冠。

時帝營造不息,盤逰無度,日與宮女觀逰爲樂,聞城外有盗竊,佯爲不知,又性畏雷,聞之輟驚。幸臣阮餘自言有禁雷之術。會雷鳴,使餘試之,餘仰天誦咒,而雷益厲。帝詰之,對曰:「臣戒之久矣,天益髙,而彼猶強暴如此。」

丁卯三年〈宋開禧三年〉春正月,盗賊蜂起。詔選丁男壯者充軍伍,令路官統管收捕之。

冬十月,國威州傘圓山蠻爲盗,刼掠清威鄕,其眾甚盛,不可復制。

戊辰四年〈宋嘉定元年〉春正月,冊皇子旵爲皇太子,居東宫。

大饑,饑莩相忱。

以范猷知乂安軍事,猷遂反。招納亡命盗賊,號候人,分行刼掠。國威州人亦率徒侣屯于西結,道路爲之不通。帝命上品奉御范秉彛将藤州兵討之。

己巳五年〈宋嘉定二年〉春正月,范秉彛率藤州、快州人攻猷。敗之,猷奔洪州。秉彝籍其家焚之。猷怨愈深。帝命奉御徵猷回京。

秋七月,秉彛回京師,将入奏,有止之曰:「猷言先入,怨猶未解。」秉彛曰:「吾事上盡忠,而爲姦賊所譖耶。况有君命,吾其焉避。」遂入。帝命執之及其子輔囚于水院。将刑,其將郭卜等聞之,將兵皷譟而入,至大城門外,爲門者所拒。斬關而入,帝聞事急,使召秉彛及輔入金晶階凉石䖏,刺殺之。卜等突入凉石,以帝所御車昇秉彛屍,御席裏輔屍,由越城門出,下東步頭,既而復入萬延宫,立皇子忱爲帝。譚以蒙、阮正賴皆受忱僞職。帝如㱕化江。猪洞人阮破鄰率其部曲夜盗隊山官厙財物。皇太子行至海邑劉家村,聞陳李女有姿色,遂娶之。李家漁業致富,傍人㱕之,因有眾,亦起爲盗。太子既娶李女,授李明字,拜女舅蘇忠詞爲殿前指揮使。

史臣吳士連曰:太子是行,因國亂而避難也。何以縱滛于外,擅爵與人哉。盖由髙宗逰觀無度,紀剛廢壞故也。然而李因以亡,陳因以興,天也。

陳氏兄弟集鄕兵平其亂,迎帝還京,乘輿反正,討郭卜之亂,按罪有差。

庚午六年〈宋嘉定三年〉春三月,帝使上品奉御杜廣將兵徃蘇忠詞家,迎還皇太子㱕京師,女還父母家。陳李爲他盗所殺,次子陳嗣慶代領其眾還,是爲順流伯。

秋七月,杜英徹數以蒙罪曰:「汝爲大臣,既懷無君之心,私受賊子之爵,今反與吾並列,吾雖不才,何面目與汝相對。」以蒙慚惧而退。

彗星見。

冬十月,帝弗豫,召杜敬脩受顧託命。二十八日,壬午,帝崩于聖壽宫。

史臣吳士連曰:高宗年幼嗣位,昭靈懷廢立之心,帝躬幾乎岌岌。賴有蘇憲誠素有權位,受託孤之寄,盡心調護,大噐不動,天下㱕心,必有嘉猷嘉謀,入吿我后矣。及憲誠卒,杜敬脩奉侍帷幄,輔德豈無其人,而帝耽于逰觀,滛于聲色,徇貨財、興土木,以教逸欲于有僚,興怨嗟于百姓,使李祚消剥以至於亡。書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帝兼而有之,謂之何哉。又按舊史,李朝諸帝,惟太祖書塟稱壽陵,仁宗雖書塟,而以地名稱陵。夫塟天子,國之大事,國史豈容不書。盖黎文休以其皆稱壽陵爲失禮削之也,然非史法矣。

皇太子旵即位于柩前,時方十六歲。尊母譚氏爲皇太后,同聽政令。又以龍舟迎陳氏,其兄陳嗣慶以時當䘮亂,未即送行。

遣使訃于宋,宋遣人來吊祭。

惠宗皇帝

諱旵,高宗長子,其母譚氏皇后。於甲寅年七月誕生,治平龍應四年戊辰正月冊立爲皇太子,高宗崩,遂登太寳,在位十四年,傳位昭皇,後爲陳守度所殺,壽三十三歲。遭時䘮亂,盗賊肆行,身嬰重疾,不能早求繼嗣,李氏遂亡。

辛未建嘉元年〈宋嘉定四年〉春正月,改元。二月,帝復使奉御范布迎陳氏。嗣慶乃令馮佐周等送之。會蘇忠詞與杜廣戦于朝東,佐周遂泊于大通步。及杜廣敗,帝令布及忠詞迎陳氏入宫,立爲元妃,以忠詞爲太尉輔政,封順流伯;陳嗣慶爲彰誠侯。

時承平日久,紀綱漸廢,民不之兵,盗賊之興,不可禁遏。帝初即位,以國事委太尉譚以蒙。以蒙不學無術,柔懦不斷,政事日隳。

壬申二年〈宋嘉定五年〉春二月,命同乳段尙募洪州民捕盗。時國勢衰弱,朝無善政,饑饉荐臻,人民困窮,尚乘之擅作威福,人莫敢言。後罪狀寝彰,爲羣臣所劾,下獄按問。尙乃拨劎,躶奔洪州,嘯聚羣黨,築城稱王,虜掠良民,朝廷不能制。

癸酉三年〈宋嘉定六年〉春二月,陳嗣慶以兵犯闕,請奉迎車駕。帝疑之,詔發諸道兵捕嗣慶,降元妃爲御女。

甲戌四年〈宋嘉定七年〉春正月,陳嗣慶軍至朝東,詣軍門謝罪,復請迎車駕。帝愈疑之,乃與太后及御女如諒州峙山。嗣慶聞秉輿播遷,御女久爲太后所苦,復發兵請迎如初。帝爲之信,復與太后及御女如兵合縣。

夏五月,嗣慶擊丁可裴都於大黃州,破之。

丙子六年〈宋嘉定九年〉春,冊御女爲順貞夫人。太后以陳嗣慶反側,屢指夫人爲賊黨,令帝斥去,又使人語夫人,令自引分。帝知而止之。太后加毒于夫人之飲食。帝每食,分其半賜夫人,而不使離左右。太后乃使人分持毒盃賜夫人死,帝又止之。夜與夫人微行,如嗣慶軍,值天明,次于安沿縣將軍黎覔家,會嗣慶将王黎領舟師來迎。帝乃次究連洲,宣嗣慶來朝。

夏六月,皇長女生于究連,後封順天公主。

冬十二月,冊夫人爲皇后,拜嗣慶爲太尉輔政,授嗣慶兄承〈陳上皇〉爲内侍判首。嗣慶與上將軍潘鄰調補軍伍,造戦噐,習武藝,軍勢稍振。

帝中風疾,醫治不驗,未有太子,中宫所生公主而已。

占城、真臘㓂乂安州,州伯李不染敗之。

丁丑七年〈宋嘉定十年〉春三月,帝漸發狂,或稱天將降,即持干楯𢮿小旗於髻上戲舞,自早至晡,不即或罷,復發汗燥渴,飲酒長睡,后日乃醒。政事不决,委任陳慶嗣天下,大權漸移焉。

戊寅八年〈宋嘉定十一年〉春三月,地震。

彗星見西南。

秋八月,詔捕扶董寺居士阮嫩,以得金璧不進故也。

九月,皇次女生,後封昭聖公主。

冬十月,陳嗣慶討廣威蠻,不克。

占城、真臘㓂乂安,李不染敗之,陞侯秩,賜食邑七百五十户,實封一千五百户。

己卯九年〈宋嘉定十二年〉春二月,陳嗣慶奏乞放阮嫩,從軍擊賊以贖罪。許之。冬十月,遣阮嫩帥師討廣蠻。

庚辰十年〈宋嘉定十三年〉春三月,阮嫩㨿扶董鄕,稱懷道王,奉表稱臣,乞平禍亂贖罪。帝遣人賫勑宣諭,然以風疾不能制。

辛巳十一年〈宋嘉定十四年〉春正月,徧求天下醫士,調治帝疾,不效,帝深居宫中,盗賊恣行城外,生民流離甚矣。

壬午十二年〈宋嘉定十五年〉春二月,定天下爲二十四路,路分公主居之,用宏奴属隸及本路軍人,相分爲甲。

造戦噐舟船廵捕道刼。

癸未十三年〈宋嘉定十六年〉冬十月,旱蝗。

十二月,阮嫩軍聲益振。

陳嗣慶卒,追封建國大王。以陳承爲輔國太尉,賛拜不名。

史臣吳士連曰:建嘉初年,盗賊競起,惠宗柔弱不能討。陳嗣慶以惠后爲太后所苦之,故興兵犯闕,請奉迎乘輿。當此之時,人心不能無疑,惠宗所以有收捕之令而不克。嗣慶欲其事之必成而属驚動,乘輿播遷至再,罪皎然也。然而惠宗、惠后卒依嗣慶以爲安,則其罪釋矣。跡非而情順,文不與而實與也。不然乃羣盗之尤耳。

甲申十四年〈十月以後昭皇天彰有道元年,宋嘉定十七年〉帝疾日滋,無嗣繼承大綂,公主皆分各路爲湯沐邑,獨委任指揮使陳守度領殿前諸軍扈衛禁庭。

冬十月,詔昭聖公主爲皇太子以傳位,帝出家,居大内真教禪寺。昭聖即位,改元天彰有道元年,尊號曰昭皇。

史臣吳士連曰:天道有常有變,聖人參天地賛化,育則有處變之道,而不失其常焉。堯之子丹朱不肖,不足以傳天下,堯於是薦舜於天,而天下治。舜之子商均不肖,不足以傳天下,舜於是薦禹於天,而社稷安,皆處變而不失常也-。後世惟傳子不傳賢,無舜禹其人也。不幸無嗣,則擇宗室嗣子育爲已子,嗣守丕基,亦處變之道也。李仁宗已行之也,惠宗盍舉故事而遵行焉。乃至疾病之後,立女子爲嗣而傳位,豈理也哉。當時人臣,不爲社則謀,遂使馮佐周援吕武爲説,以成昭皇禪陳之事,李氏之罪人也。

昭皇

初諱仸金,後改天馨,惠宗次女也。惠宗無嗣,立爲皇太子以傳位。在位二年,遂禪位于陳。

乙酉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陳太宗建中元年,宋理宗煦寳慶元年〉冬十月,詔選内外官員子弟充内色役,六火侍宫外,祗侯、内人侍内,日夜番上侍從。殿前指揮使陳守度知城市内外諸軍事。守度姪陳不及爲近侍、署六局,祗候陳僉爲祗應局,陳煚爲政首〈煚陳太宗〉,時方八歲,侍候於外。一日當司盥洗,因入侍内,昭皇見而悅之,每夜逰,召與同逰,見煚在暗處,即親臨挑謔之,或曳其髮,或立其影。他日煚捧水𠤷〈音移〉侍立昭皇盥頮〈音誨〉,以手掬水濺煚靣而謔笑,及煚捧檳榔巾,則以巾拋與之。煚不敢言,陰以告守度。守度曰:「誠有如此,皇族乎?赤族乎?」又一日,昭皇又以檳榔巾拋與煚,煚拜曰:「陛下赦臣罪否?臣願奉命。」昭皇笑曰:「赦汝,今汝已智辨。」煚又以吿守度,守度恐事泄倂誅,於是自率家属、親戚入禁中。守度閉城門及諸宫門,令人守之,百官進朝,不得入。守度徧吿曰:「陛下已有尙矣。」群臣皆曰諾,請擇日朝見。本月二十一日,群臣進朝拜賀。下詔曰:「自古南越帝王,治天下者有矣。惟我李受天眷命,奄有四海,列聖相承,二百餘年,奈以上皇嬰疾,承統無人,國勢傾危,命朕受明詔,勉強即位,自古已來未之有也。嗟朕惟爲女主,才德俱傾,輔弼無人,盗賊蜂起,安可秉持神噐之太重,朕夙興夜寐,惟恐難堪,每念求賢良君子,同輔政治,夙夜拳拳,於斯極矣,詩曰:『君子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今朕反覆獨筭,惟得陳煚文質彬彬,誠賢人君子之體,威儀抑抑,有聖神文武之資,雖漢高唐太,未之能過。想熟晨昏驗之有素,可遜大位,以慰天心,以副朕懷,庶可同心戮力,共扶國祚,以享太平之福。布誥天下,咸使聞知。」

十二月十一日戊寅,昭皇設大會于天安殿御寳床,百官朝服,進朝拜于庭下。昭皇乃降服,勸進陳煚即皇帝位。改元建中元年,大赦,稱禪皇,尋改文皇,群臣上尊號曰啓天立極至仁彰孝皇帝。拜陳守度爲國尙父掌理天下事。守度曰:「今盗賊並起,禍亂日滋。段尙㨿東,阮嫩㨿北,廣威大遠,亦未削平。李家衰弱,國勢傾危,昭皇女主,不克負荷,託以二郎,未諳國勢,政事多缺,國祚初開,民心未服,其禍不小。其雖叔父,不識文字,東馳西騖,以扞盗賊,不如且勸聖父權攝國政爲上皇,後一二年天下一統,復政二郎。」群臣稱善,勸聖父陳承居攝。

史臣吳士連曰:惠宗之世,天下之蠱已深。而人君非陽剛之主,當國以柔懦之臣,欲幹深弊之蠱,其何能濟。况帝嬰惡疾,治之弗効,又無嗣子,以承大統,危亡之兆,已先見矣。世傳李祖初得天下,車駕回古法幸扶董鄕寺,有神人題詩寺柱曰:「一鉢功德水,隨緣化世間。光光重照燭,没影日登山。」自僧萬行以其詩進,李祖覧之曰:「神人之事,不可曉也。」世人傳誦,莫識所謂。及李氏終,以詩爲驗。盖自惠宗上至太祖八代,而惠宗名旵,爲日登山沒影也。然則李氏之興天也,其亡亦天也。

右李朝九帝,始太祖庚戌,終昭皇乙酉,共二百六十年。

大越史記本紀全書卷之四終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