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补益

叙虚损论第一

论曰:凡人不终眉寿〔1〕,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2〕,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经络便壅,皮里空疏,惟招蠹疾〔3〕,正气日衰,邪气日盛,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4〕,颓华岳而断涓流〔5〕,语其易也,又甚于此。然疾之所起,生自五劳〔6〕,五劳既用,二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故彭祖论别床异被之戒,李耳〔1〕陈黄精钩吻之谈,斯言至矣,洪济〔2〕实多。今〔3〕具录来由,并贯病状,庶智者之察微,防未萌之疾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即生六极:一曰气极,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外受邪气,多寒湿痹,烦懑吐逆,惊恐头痛;二曰血极,血极令人无色泽,恍惚喜忘,善惊少气,舌强喉干,寒热,不嗜食,苦睡,眩冒喜〔4〕;三曰筋极,筋极令人不能久立,喜倦拘挛,腹胀,四肢筋骨疼痛;四曰骨极,骨极令人痠削〔5〕,齿不坚牢,不能动作,厥逆,黄疸消渴,痈肿疽发,膝重疼痛,浮肿如水状;五曰精极,精极令人无发,发肤枯落,悲伤喜忘,意气不行;六曰肉极,肉极令人发疰,如得击不复得言,甚者致死复生。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而不绝,五曰精少,囊下湿,六曰精清〔6〕,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7〕,名曰七伤。七伤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忘而悲伤不乐,夺色〔8〕黧黑,饮食不生肌肤,色无润泽,发白枯槁,牙齿不坚,目黄泪出,远视,见风泪下,咽焦消渴,鼻衄唾血,喉中介介〔1〕不利,胸中噎塞,食饮不下,身寒汗出,肌肉痠痟〔2〕,四肢沉重,不欲动作,膝胫苦寒,不能远行,上重下轻,久立腰背苦痛,难以俯仰,绕脐急痛,饥则心下虚悬,唇干口燥,腹里雷鸣,胸背相引痛,或时呕逆不食,或时变吐,小便赤热,乍数时难,或时伤多,或如针刺,大便坚涩,时泄下血,身体瘙痒,阴下常湿,黄汗自出,阴痿消小〔3〕,临事不起,精清而少,连连独泄,阴端寒冷,茎中疼痛,小便余沥,卵肿而大,缩入腹中,四肢浮肿,虚热烦疼,乍热乍寒,卧不安席,心如杵舂〔4〕,惊悸失脉,呼吸乏短,时时恶梦,梦与死人共食入冢。此由年少早娶,用心过差〔5〕,接会汗出,脏皆浮满,当风卧湿,久醉不醒及坠车落马,僵仆所致也,故变生七气积聚,坚牢如杯,留在腹内,心痛烦冤〔6〕,不能饮食,时来时去,发作无常。寒气为病,则吐逆心满;热气为病,则恍惚闷乱,长〔7〕如眩冒,又复失精;喜气为病,则不能疾行,不能久立;怒气为病,则上气不可当〔8〕,热痛上冲心,短气欲死,不能喘息;忧气为病,则不能苦作〔1〕,卧不安席;恚气为病,则聚在心下,不能饮食;愁气为病,则平居而忘,置物还取,不记处所,四肢浮肿,不能举止。五劳六极,力乏气畜,变成寒热气疰,发作有时。受邪为病,凡有十二种风。风入头,则耳聋;风入目,则远视;风入肌肤,则身体瘾疹筋急;风入脉,则动上下无常;风入心,则心痛烦懑悸动,喜腹胀〔2〕;风入肺,则咳逆短气;风入肝,则眼视不明,目赤泪出,发作有时;风入脾,则脾不磨〔3〕,肠鸣胁满;风入肾,则耳鸣而聋,脚疼痛,腰尻不随,甚者不能饮食;入胆则眉间疼痛,大小便不利,令人疼痹。五劳六极七伤,七气积聚变为病者,甚则令人得大风缓急,湿痹不仁,偏枯筋缩,四肢拘挛,关节隔塞,经脉不通,便生百病,羸瘦短气,令人无子,病欲及人,便即夭逝,劳伤血气,心气不足所致也。若或触劳风气,则令人角弓反张,举身皆动,或眉须顿落〔4〕,恶气肿起,魂去不足,梦与鬼交通,或悲哀不止,恍惚恐惧,不能饮食,或进或退,痛无常处。至此为疗,不亦难乎。十二种风元不足

〔1〕眉寿 长寿。按“眉”,老。《方言》卷一:“眉,老也。东齐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旧说以为年寿高者眉长是寿徵,故称眉寿。《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眉寿,毫眉也。”孔颖达疏:“人年老者,必有毫毛秀出者,故知眉谓豪眉也。”

〔2〕邀名射利 谓谋求名利。按“邀”,谋取。《龙龛手鉴•辵部》:“邀,求也。”“射”,追求。《管子•国蓄》:“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

〔3〕蠹疾 正气损伤的疾病。按“蠹”,损害,伤损。《韩非子•初见秦》:“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陈奇猷集释:“蠹,亦坏也。”

〔4〕爝火 火炬,言其小。《玉篇•火部》:“爝,炬火也。”《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成玄英疏:“爝火,犹炬火也,亦小火也。”

〔5〕涓流 细流,亦言其小。《说文解字•水部》:“涓,小流也。”

〔6〕五劳 谓五种劳损。《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又,谓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等五脏劳损。见《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1〕李耳 即老子,亦即老聃。战国时楚国苦县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著《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余言。《史记》有传,可参阅。

〔2〕洪济 谓大有裨益。按“洪”,大。《尔雅•释诂上》:“洪,大也。”“济”,补益。《尔雅•释言》:“济,益也。”

〔3〕今 原作“令”,据文义改。

〔4〕喜即喜怒,易于发怒。按“”,怒,生气。《广韵•真韵》:“,怒也。”

〔5〕痠削 谓肢体疼痛而消瘦。按“削”,消瘦。张宝《流红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吾言之。”

〔6〕精清 谓精液冷凉不温。按“清”,冷。《素问•五脏生成论》:“腰痛,足清,头痛。”王冰注:“清,亦冷也。”

〔7〕临事不卒 谓行房之时阴器痿弱而不能终其事。按“卒”,终,毕。《礼记•奔丧》:“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郑玄注:“卒,犹止也。”

〔8〕夺色 谓面失光泽。按“夺”,丧失。《说文解字•奞部》:“,手持隹失之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失去物之称。”

〔1〕介介 梗阻貌。按“介”,阻隔。《汉书•翼奉传》:“前乡崧高,后介大河。”颜师古注:“介,隔也,碍也。”

〔2〕痠痟 痠痛。按“痟”,痠痛。《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痟首疾。”郑玄注:“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孙诒让正义:“谓春气不和,民感其气,则为痟痛而在首也。”

〔3〕阴痿消小 谓精力消损以致阴器痿弱,不能勃起。按“消”,消损,衰退。《释名•释言语》:“消,削也,言减削也。”

〔4〕心如杵舂 谓心中悸动不安,犹若舂杵捣动。按“杵”,舂米、捣衣等用的棒槌。《说文解字•木部》:“杵,舂杵也。”段玉裁注:“杵,舂捣粟也,其器曰杵。”“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皮壳。《说文解字•臼部》:“舂,捣粟也。”

〔5〕过差 谓过度。按“差”,限度。《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6〕烦冤 谓心中烦闷而意气不舒。

〔7〕长 经常。《广雅•释诂一》:“长,常也。”

〔8〕上气不可当 谓气逆上奔不可抵挡。按“当”,敌,抵挡。《玉篇•田部》:“当,敌也。”

〔1〕苦作 谓勤苦劳作。按“苦”,勤苦。《广韵•姥韵》:“苦,勤也。”

〔2〕胀 胀满。按“”,胀起,胀大。《说文解字•肉部》:“,起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胀。”

〔3〕脾不磨 谓脾失健运,不能消磨水谷。

〔4〕顿落 谓忽然脱落。按“顿”,忽然。《正字通•页部》:“顿,遽也。”

大补养第二论一首 方八首

论曰:病患已成,即须勤于药饵,所以立补养之方。此方皆是五石三石大寒食丸散等药,自非虚劳成就〔5〕,偏枯著床,惟向死近,无所控告〔6〕者,乃可用之,斯诚可以起死入耳。平人无病,不可造次〔1〕著手,深宜慎忌。

〔5〕虚劳成就 谓虚劳之证已经形成。按“就”,完成。《尔雅•释诂下》:“就,成也。”“成就”,谓已经形成。

〔6〕无所控告 谓病成之后,诸医束手,无处诉病求治。按“控”,诉,走告。《广韵•送韵》:“控,告也。”

〔1〕造次 轻率,轻易。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张仲景紫石寒食散

治伤寒已愈不复方。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钟乳炼 栝楼根 防风 桔梗 文蛤 鬼臼 太一余粮各二两半 人参 干姜 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三方寸匕。

损益草散

常用之佳,主男子女人老少虚损及风寒毒冷,下痢癖饮,咳嗽,消谷,助老人胃气,可以延年,又主霍乱,酒服二方寸匕愈,又主众病,休息下痢,垂命欲死,服之便瘥,治人最为神验方

人参 附子炮,去皮,各三分 干姜 桂心各五分 防风一两半牡蛎熬 黄芩 细辛各三分 桔梗 椒去目闭口者,汗 茯苓秦艽 白术各一两

上一十三味各捣筛为散,更秤如分,乃合之,治千杵。旦以温酒服方寸匕,老人频服三剂良,兼主虚劳。

草寒食散

治心腹胁下支满,邪气冲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鸣,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时泄时闭,心腹烦闷,不欲闻人声,好独卧,常欲得热,恍惚喜忘,心中怵惕〔2〕,如恐怖状,短气呕逆,腹中防响〔3〕,五脏不调,如此邪在于内而作众病,皆生于劳苦,若极意于为乐,从风寒起,治之皆同,服此药,旦未食时以淳美酒服二方寸匕,不耐者减之,去巾帽,薄衣力行方。

〔2〕心中怵惕 谓心中恐惧而时时戒惕。按“怵”,恐惧。《说文解字•心部》:“怵,恐也。”“惕”,戒惧。《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杜预注:“惕,惧也。”

〔3〕腹中防响 谓腹中气满不舒而鸣响。按“防”,阻塞。《玉篇•阜部》:“防,障也。”“响”原作“嚮”,今改。按“嚮”,通“响”。声音,回声。《周易•系辞上》:“其受命也如嚮。”陆德明释文:“嚮,又作响。”

钟乳炼 附子炮,去皮 栝楼根 茯苓 牡蛎各一分,熬 桔梗干姜 人参 防风各一两 细辛 桂心各五分 白术三两半

上一十二味各捣筛,治千杵。以酒服之二匕,建日〔1〕服之,至破日〔2〕止,周而复始。

〔1〕建日 寅日。古时术数家以天文中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种情况。《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

〔2〕破日 申日。古时术数家以天文中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种情况。《淮南子•天文训》:“申为破,主衡。”

又方 说状所主同前。

钟乳炼粉 人参 茯苓 附子炮,各三分 栝楼根 牡蛎熬 细辛各半两 干姜 桂心各五分 白术 防风 桔梗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服之一如前方。有冷加椒,有热加黄芩,各三分。

大草乌头丸

抢心,痹顽,羸瘦骨立,不能食,破积聚方。

乌头十五分,炮,去皮 人参五分 生姜二两 前胡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黄芩 白术 半夏洗 黄连 吴茱萸 龙骨 白头翁 干姜 细辛 桔梗 紫菀 芎 厚朴炙 女萎 矾石烧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二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以知〔3〕为度。主寒冷虚损,五十年心腹积聚,百病邪气往来,厥逆

〔3〕知 病愈。《方言》卷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或谓之知。知,通语也。”

草乌头丸

破积聚,治积结冷聚,阳道弱〔4〕,大便有血,妇人产后出血不止方。

〔4〕阳道弱 谓性器痿弱,不能行房。按“阳”,男性生殖器。颜况《囝》:“囝生南方,关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

乌头十五分,炮,去皮 大黄 干姜 厚朴炙 吴茱萸 芍药 前胡 芎 当归 细辛 桂心各五分 蜀椒三分,去目闭口者,汗 白薇半两 黄芩 白术 人参 紫菀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服,渐渐加之。

大理中露宿丸

主风劳,四十年癖,绝冷,并主咳逆上气方。

人参 桂心 吴茱萸 乌头炮,去皮 礜石烧,等分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再,以知为度。

匈奴露宿丸〔1〕

〔1〕匈奴露宿丸 “匈奴”原作“凶奴”,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痼冷积热改。按“凶”,同“匈”。《全后汉文•武都太守耿勋碑》:“山灵梃宝,匈灾乃平。”又《备急千金要方》无桔梗皂荚吴茱萸,有桂心,为四味。

〔2〕毒冷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痼冷积热作“寒冷积聚”四字。

主毒冷〔2〕方。

礜石烧 桔梗 皂荚炙,去皮子 干姜 附子炮,去皮 吴茱萸等分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再,稍加,以知为度。

解散发动第三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与第二十二卷通

论曰:既得药力,诸疴并遣,石〔3〕忽发动,须知解方。故次立解散方焉,一一依其诊候而用之,万不失一。夫脉或洪或实,或断绝不足,欲似死脉,或细数,或弦驶〔4〕,其所犯非一故也,脉无常投,医不能识也。热多则弦驶,有癖则洪实,急痛则断绝。凡寒食药热率常如是,自无所苦,非死候也。动从节度,则不死矣;不从节度,则死矣。欲服散者,宜诊脉,审正其候,尔乃毕愈。脉沉数者难发,难发当数下之,脉浮大者易发也。人有服散两三剂不发者,此人脉沉难发,发不令人觉,药势已行,不出形于外,但以药治于内。欲候知其力,人进食多,一候也;颜色和悦,二候也;头面身体瘙痒,三候也;啬啬〔1〕恶风,四候也;厌厌欲寐,五候也。诸有此证候者,皆药内发五脏,但如方法服药,宜数下之,内虚自当发也。

〔3〕石 石药,矿物类药物。《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孔颖达疏:“治病药分用石,《本草》所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弦驶 谓弦数。按“驶”,疾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苍颉篇》:“驶,疾也。”

〔1〕啬啬 原作“濇濇”,据文义改。

人参汤〔2〕

〔2〕人参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五石毒用治“瞋怒太过发”。

〔3〕转烛 谓变化莫测,犹若风中摇晃不定的蜡烛。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佳人》:“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主散发诸气逆,心腹绞痛,不得气息,命在转烛〔3〕方。

人参 枳实炙 甘草炙,各九分 栝楼根 干姜 白术各一两半

上六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短气者,稍稍数服,无苦也,能如方者佳。冬月温食,胸腹热者便冷食,夏月冷食。以水服药冷食过多腹冷者,作汤即自解,便止。

鸭通汤

主散发热攻胸背,呕逆烦闷,卧辄大睡,乘热觉四肢不快,寒热往来,大小便难方。

白鸭通新者 大黄二两 石膏碎 知母各一两 豉一升 麻黄三两,去节 葱白二七茎 栀子仁二七枚 黄芩一两半 甘草三分,炙

上一十味咀,以汤一斗二升淋鸭通,乃以汁煮药,取三升半,去滓,然后纳豉,更煮三沸,去豉,未食前服一升。

治气汤

主散家患气,不能食若气逆方。

人参 茯苓 桂心 厚朴炙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服七合。

主散发头欲裂,眼疼欲出,恶寒,骨肉痛,状如伤寒,鼻中清涕出方以香豉五升熬令烟出,以酒一斗投之,滤取汁,任性饮多少,欲令小醉便解,更饮之,取解为度。亦主时行,寒食散发,或口噤不可开,肠满胀急欲决〔1〕,此久坐温衣生食所为。皇甫云:口不开,去齿下此酒五合,热饮之,须臾开,能者多饮,至醉益佳,不能者任性。胀满不通,导之令下。

〔1〕胀急欲决 谓胀满拘急,犹若将要破裂。按“决”,破裂。《集韵•屑韵》:“缺,破也。亦作决”。《史记•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

善服散家痰饮,心胸客热,闷者,吐之方

甘草五两,生用

上一味咀,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半,空腹分再服之。服别相去如行五六里,快吐止。主散发黄,胸中热,气闷方

胡荽一把,切

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便愈,如不瘥更作。亦主通身发黄者,浓煮大黄叶令温,自洗渍尤良。并主热毒及胸中毒气相攻,若不尽,复烦闷,或痛饮如故。亦主新热下痢。

解散,主诸石热毒方

白鸭通五升,新者

上一味汤一斗渍之,澄清,候冷饮之,任性多少,以瘥为度。

三黄汤

主解散发腹痛,胀满卒急方。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三两

上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作丸。

散发,时行兼有客热,下血痢不止而烦者,黄连汤方

黄连 黄檗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擘 阿胶一两,炙 干姜 芍药 石榴皮各二两,一方用枳实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以水六升煮之。

乳石发头痛寒热,胸中塞,日晡手足烦疼方

生麦门冬四两,去心 葱白半斤,切 豉三升

上三味熟汤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散发虚羸,不能食饮,大便不通,调脏腑方

麦门冬去心 黄芩 人参各二两 竹茹一升 大枣十四枚,擘茯神 半夏洗 生姜切 甘草各三两,炙 桂心半两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散发四肢肿方

甘遂一两 木防己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

散发口疮方

龙胆三两 子蘗〔1〕四两 黄连二两 升麻一两

〔1〕子蘗 即子檗,亦即小檗,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小檗、细叶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茎枝。性味苦寒,无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泻痢,黄疸,痈肿疮疖,瘰疬等。

上四味咀,以水四升先煮龙胆黄连,取二升,别取子蘗冷水淹浸,投汤中令相得,绞取汁,热含冷吐,瘥止。

散发如淋热方

葵子三升 茯苓 大黄 通草各三两 葱白七茎 当归 石韦去毛 芒消各二两 桂心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葵子,取六升,去滓纳药,更煮取三升,去滓,纳芒消更煮一沸,令消尽,分为四服,日三夜一。

散发大便秘涩不通方

大黄四两 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碎

上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大便不通方

生地黄汁五合 大黄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下地黄汁,又煮三沸,分二服。

单服硫黄发为疮方 以大醋和豉研熟如膏,以涂疮上,燥辄易之,甚良。

礜石发亦作疮,状如疖子,紫石多发于腹背,或著四肢,直以酥摩便瘥,仍用荠苨汤方

荠苨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干姜三两半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桔梗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从旦至晡〔1〕乃尽,日日合服,以瘥为度。

〔1〕晡 夜。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绝岛容烟雾,环州纳晓晡。”

非但礜石,凡诸石发,皆用此方。

散发痢血方

黄连 干姜各三两 黄芩半两 鹿茸二两 瓜子一升 芍药芎 生竹皮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味,以水一斗煮竹皮,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日尽。

靳邵大黄丸

主寒食散成痰饮澼水气,心痛,百节俱肿方。一各细丸。

大黄 葶苈熬 豉各一两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各三十枚

上五味,各捣大黄豉为末,别捣巴豆杏仁如脂,炼蜜相和令相得,又更捣一千杵〔2〕。空腹以饮服如麻子一丸,日再,不知,增至二丸,强人服丸如小豆大。

〔2〕一千杵 “千”原作“阡”,据文义改。

消石大丸

主男子女人惊厥,口干,心下坚,羸瘦不能食,喜卧,坠堕血瘀,久咳上气,胸痛,足胫不仁而冷,少腹满而痛,身重目眩,百节疼痛,上虚下实,又主女人乳余疾,带下,五脏散癖伏热,大如碗,坚肿在心下,胸中津液内结,浮肿膝寒,蛊毒淫跃,苦渴大虚等方。

消石十二两,熬之令干 蜀椒一升二合,去目闭口,汗 水蛭一百枚,熬 虻虫二两半,去翅足,熬 大黄一斤 茯苓六两 柴胡八两,去苗 芎五两 蛴螬三十枚,熬

上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更捣万杵,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饮服五丸,日三服,五日进十丸,此皆不下,自此以后任意加之,一日可数十丸。与羊臛自补,若利当盆下之,勿于圊〔1〕,尤慎风冷。若女人月经闭,加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熬。一方以酒服十五丸,日三,不知可稍增,当下如豆汁,长虫腹中有病皆除。

〔1〕圊(qing 轻) 厕所。《广雅•释宫》:“圊,厕也。”《释名•释宫室》:“厕,或曰圊,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

解散雷氏千金丸方

消石三分,熬 大黄四两 巴豆一分,去心皮,熬

上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许。饮服一丸,日二,以利为度。

细辛丸

主散发五脏六腑三焦冷热不调,痰结胸中,强饮百处不安,久服强气方。

细辛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泽泻 干姜 白术 茯苓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大黄〔2〕木防己各五分 芫花 甘遂各一两

〔2〕大黄 此上原衍“附子炮去皮”五字,据文义删。

上一十四味〔3〕各捣筛为末,别治杏仁如脂,合捣百杵,炼白蜜和,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二丸,日再服,不能者如大豆二丸,以知为度。散家困于痰澼,服药患困者,参服此丸,暨相发助,又不令越逸〔4〕,消饮,去结澼,令胸膈无痰,无逆寒之患,又令人不眩满迷闷。

〔3〕一十四味 原作“一十五味”,据文义改。

〔4〕越逸 谓正气浮越而逸散。

大青丸

主积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

大青 麦门冬去心 香豉各四两 石膏研 葶苈子熬 栀子 栝楼根 枳实炙 芍药 知母 茯苓 大黄 黄芪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日二丸,五日不知则更服之,以知为度。

下药法 凡散数发热无赖〔1〕,当下去之,诸丹及金石等用此方下之。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猪脂一斤合和之使熟,宿不食,明旦早食之令饱,晚当下,药煎随下出,神良。下药尽者后不复发,若发更服之。

〔1〕无赖 谓无所凭依,无可奈何。

又方 肥猪肉五斤,葱白 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合煮之,旦不食,啖之,一顿令尽为度。

压药发动数数患热,用求下却之方 取猪肾脂,勿令中水,尽取以火炙之,承取脂,适寒温,一服二三合,一日一夜可五六升,药稍稍随大便去,甚良。

又方 肥猪肉作臛一升,调和如常法,平旦空腹一顿食之,须臾间腹中雷鸣,鸣定便下,药随下出,以器承取,以水淘汰取石,不尽更作,如前服之。

凡散发疮肿膏方

生胡粉 芜菁子熬,别捣 杏仁去皮尖双仁,别捣 黄连捣末 水银 猪脂

上六味并等分,惟水银倍之,以脂和研令相得,更以水银治疮上,日三。

有发赤肿者,当摩之以膏方

生地黄五两 大黄一两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两仁 生商陆根二两

上四味切,以醋渍一宿,以猪脂一升煎商陆黑,去滓膏成,日三摩之。

散发有生细疮者,此药主热至捷方

黄连 芒消各五两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黄连,取四升,去滓,纳芒消令烊,以布涂贴著上,多少皆著之。

洗疮汤方

黄连 黄芩 苦参各八两

上三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极冷乃洗疮,日三。

治发疮痛痒,不可堪忍方 取冷石捣,下筛作散,粉之,日五六度,乃燥,疮中自净,无不瘥,良。

凡服散之后身体浮肿,多是取冷所致,宜服槟榔汤方

大槟榔三十五枚

上一味先出子,捣作末,细筛,然后咀其皮,以汤七升煮取二升,纳子末,分为再服,服尽当下,即愈。

解散,大麦 〔1〕方 取大麦炒令汗出,燥便止,勿令太焦,舂去皮,净淘,蒸令熟,曝干,熬令香,细末绢下,以冷水和服三方寸匕,日再。有赤肿者当摩之,入蜜亦佳。

〔1〕(chǎo 炒) 米、麦等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粮。《玉篇•麦部》:“,糗也。”

补五脏第四方四十五首

补心汤

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呕吐〔2〕,舌本强〔3〕,水浆不通方。

〔2〕呕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吐”下有“血”字。

〔3〕舌本强 谓舌根僵硬。按“舌本”,舌根。《灵枢经•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连舌本,散舌下。”张隐菴注:“舌本,舌根也。”“强”,僵硬。《素问•脉解》:“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王冰注:“强上,谓颈项痉强也。”

紫石英 紫苏〔4〕 茯苓〔5〕 人参 当归 茯神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二两 赤小豆五合 大枣三十枚,擘 麦门冬一升,去心

〔4〕紫苏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紫菀”。

〔5〕茯苓 原作“苓苓”,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改。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6〕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二夜一。

〔6〕一斗二升 原作“一升”二字,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改。

补心汤

主心气不足,多汗心烦,喜独语,多梦不自觉,喉咽痛,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 茯苓 紫石英 人参 桂心 大枣三十枚,擘 赤小豆二十枚 紫菀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宜春夏服之。

远志汤

主心气虚,惊悸喜忘,不进食,补心方。

远志去心 黄芪 铁精 干姜 桂心各三两 人参 防风 当归 芎 紫石英 茯苓 茯神 独活〔1〕 甘草炙,各二两 五味子三合 半夏洗 麦门冬各四两,去心 大枣十二枚,擘

〔1〕独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羌活”。

上一十八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为五服,日三夜二。

定志补心汤

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方。

远志去心 昌蒲〔2〕 人参 茯苓各四两

〔2〕昌蒲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蒲黄。”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伤心汤

主心伤不足〔3〕,腰脊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

〔3〕心伤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心气不足”。

茯苓〔4〕 远志去心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擘 饴糖一升 黄芩 半夏洗 附子炮,去皮 生姜切 桂心各二两 石膏碎 麦门冬各四两,去心 甘草炙 阿胶熬,各一两

〔4〕茯苓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茯神”。

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饴糖阿胶,更煎取三升二合,分三服。

镇心丸

主男子女人虚损,梦寐惊悸失精〔5〕,女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通,风邪鬼疰,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疾皆悉主之方。

〔5〕失精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作“或失精神”四字。

紫石英 茯苓 昌蒲 苁蓉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细辛 卷柏 干姜 大豆卷 防风 大黄各五分 䗪虫十二枚,熬 大枣五十枚,擘 干地黄三两 人参 泽泻 丹参 秦艽各一两半 芍药 石膏研 乌头炮,去皮 柏子仁 桔梗 桂心各三分 半夏洗 白术各二两 铁精 白敛 银屑 前胡 牛黄各半两 署预 甘草炙,各二两半

上三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及枣膏和之,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瘥为度。

大镇心丸〔1〕

〔1〕大镇心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丹参”作“丹砂”,“独活”作“羌活”,并有署预茯神大黄,为三十二味。

所主与前方同,凡是心病皆悉服之方。

干地黄一两半 牛黄五分 杏仁去皮尖两仁,熬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各三分 桑螵蛸十二枚 大枣三十五枚 白敛 当归各半两 泽泻 大豆卷〔2〕 黄芪 铁精 柏子仁 前胡 茯苓各一两 独活 秦艽 芎 桂心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丹参 阿胶炙 防风 紫石英 干姜 银屑 甘草炙,各一两

〔2〕大豆卷 原作“大豆齐”,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虚惊悸改。

上二十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及枣膏和,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二十丸。《千金》有署预茯神,为三十一味。

补肝汤

主肝气不足,两胁满,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热偏,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妇人心腹四肢痛,乳痈,膝胫热,转筋,遗溺痟渴〔3〕,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抢心,腹中痛,两眼不明,悉主之方。后面注内二两字疑。

〔3〕痟渴 即消渴。按“痟”,消渴病。《玉篇•疒部》:“痟,痟渴病也。”

蕤仁 柏子仁各一两 茯苓二两半 乌头炮,四枚,去皮 大枣三十枚,擘 牛黄 石胆 桂心各一两 细辛 防风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一方用细辛二两、茯苓二两,强人大枣二十枚,无牛黄,白术石胆各一两。

补肝汤〔1〕

〔1〕补肝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肝虚实“蕤仁”作“桃人”,无乌头,为九味。

〔2〕四厥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肝虚实作“四肢厥冷”四字。

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四厥〔2〕,疝瘕上抢心,腹痛,目不明方。

茯苓一两四铢 乌头四枚,炮,去皮 大枣二十四枚,擘 蕤仁 柏子仁 防风 细辛各二两 山茱萸 桂心各一两 甘草八□,炙,中者

上一十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常用。

泻肝汤

主肝气不足,目暗,四肢沉重方。

人参 半夏洗 白术各三两 生姜六两,切 细辛一两 茯苓黄芩 前胡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五日后,次服后

汤方

茯苓三两 吴茱萸一两 大枣三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 人参 防风 乌头炮,去皮 柏子仁 橘皮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有细辛二两。

补肺汤

主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逆短气,气从背起,有时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语无声,剧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白石英二两九铢 粳米三合 紫菀 干姜 款冬花各二两 桑根白皮 人参 钟乳研 竹叶切,各一两 大枣四十枚,擘 桂心六两

上一十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桑白皮及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平肺汤

主肺气虚竭,不足乏气,胸中干,口中礔礔干方。

麻黄去节 橘皮各二两 小麦一升

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肺伤汤

主肺气不足而短气,咳唾脓血,不得卧方。

人参 生姜切 桂心各二两 阿胶炙 紫菀各一两 干地黄四两 桑根白皮 饴糖各一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桑根白皮二十沸,去滓纳药,煮取二升五合,次纳饴糖令烊,分三服。

伤中汤

主伤中,肺气不足,胁下痛,上气,咳唾脓血,不欲食,恶风,目视,足胫肿方。

生地黄半斤,切 桑根白皮三升,切 生姜五累 白胶五挺 麻子仁 芎各一升 紫菀三两 麦种 饴糖各一升 桂心二尺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二斗煮桑根白皮,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五升,澄去滓,纳饴糖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温液汤

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方。

甘草三两

上一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肺痈咳,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不吐脓也〔1〕。

〔1〕不吐脓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痈作“必吐脓血也”五字。

补肺散

主肺气不足,胸痛牵背,上气失声方。

白石英 五味子各五分 桂心二两 大枣五枚,擘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 桑白皮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煮枣,取八合,及热投一方寸匕,服日三,亦可以酒煮,以知为度。

补肺丸

主肺气不足,失声胸痛,上气息鸣方。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 白石英 桑根白皮 桂心各二两 五味子三合 钟乳五分,研为粉 干姜一两 大枣一百枚

上九味捣筛为末,以枣膏和,为丸如梧子大。以饮下十五丸,日三。

泻肺散〔1〕

〔1〕泻肺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虚实有防风,为十九味。

〔2〕劳倦 “倦”原作“窘”,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虚实改。

主醉酒劳倦〔2〕,汗出当风,胸中少气,口干,喘息胸痛,甚者吐逆致吐血方。

款冬花 桂心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五味子 紫菀 苁蓉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桃仁去皮尖双仁,各五分,熬 当归 续断 远志去心 茯苓 石斛各一两 细辛 干姜各一两半 百部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泻脾汤

主脾脏气实,胸中满,不能食方。

茯苓四两 厚朴四两,炙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切 半夏一十,洗去滑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主冷气在脾脏,走在四肢,手足流肿,亦逐水气。

治脾气实,其人口中淡甘,卧愦愦,痛无常处及呕吐反胃,并主之方大黄六两

上一味破,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泻脾汤

主脾气不足,虚冷注下,腹痛方。

当归 干姜 黄连 龙骨 赤石脂 人参各三两 橘皮 附子炮,去皮 秦皮 大黄各二两 半夏五两,洗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合,分四服。

补脾汤

主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烦闷,得食辄呕欲吐,已即胀满不消,噫腥臭,发热,四肢肿而苦下,身重不能自胜〔1〕方。

〔1〕不能自胜 谓肢体困重,活动不能胜力。按“胜”,禁得起。《说文解字•力部》:“胜,任也。”段玉裁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

麻子仁三合 禹余粮二两 桑根白皮一斤 大枣一百枚,擘 黄连 干姜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半,去滓,得二升九合,日一服,三日令尽,老小任意加减。

建脾汤

主脾气不调,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呕,四肢痠削不收方。

生地黄 黄芪 芍药 甘草各一两,炙 生姜二两 白蜜一升

上六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搅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

柔脾汤

主脾气不足,下焦虚冷,胸中满塞,汗出,胁下支满,或吐血及下血方。

干地黄三两 黄芪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切,以酒三升渍之,三斗米下蒸,以铜器承取汁,随多少服之。

温脾汤

主脾气不足,虚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干姜 大黄各三两 人参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温脾汤

主脾气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两,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厚朴炙 桂心各三两 当归 芎 附子炮,去皮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泻脾丸

主脾气不调,有热,或下闭塞,调五脏,治呕逆食饮方。

大黄六两 杏仁四两,去皮尖及双仁,熬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半夏洗 玄参 茯苓 芍药各三分 细辛 黄芩各半两 人参 当归 附子炮,去皮 干姜 桂心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泻脾丸

主毒风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防响不消,时时微下方。

干姜 当归 桂心 葶苈各三分,熬 狼毒 大黄 芎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白薇 附子炮,去皮 甘遂 吴茱萸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

大温脾丸

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方。

法曲 大麦糵 吴茱萸各五合 枳实三枚,炙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桂心五两 桔梗三两 附子炮,去皮,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转脾丸

主大病后至虚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

小麦曲四两 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汗 干姜 吴茱萸 大黄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 厚朴炙 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温脾丸

主胃气弱,大腹冷则下痢,小腹热即小便难,防响腹满,喘气虚乏,干呕不得食,温中消谷,治脾益气方。

法曲 小麦糵各五合 吴茱萸三合 枳实三枚,炙 人参 桔梗 麦门冬去心 干姜 附子炮,去皮 细辛各二两 桂心 厚朴炙 当归 茯苓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黄二两。

平胃汤

主胃中寒热呕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

阿胶炙 芍药各二两 干地黄 干姜 石膏碎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胃胀汤

主胃气不足,心气少,上奔胸中,愦闷,寒冷,腹中绞痛,吐痢宿汁方。

人参一两 茯苓 橘皮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更捣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铜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沸,不能饮者服一升,日三,可长将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补脏汤。

和胃丸

主胃痛,悁烦〔1〕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2〕积聚,大小便乍难,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并主女人绝产方。

〔1〕悁烦 谓忧郁烦闷。

〔2〕寒壮 恐当作“寒热”。

大黄 细辛 黄连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皂荚炙,去皮子 当归 桂心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黄芩各一两半 葶苈熬 阿胶炙 芒消各半两 厚朴二分,炙 甘遂一两 半夏五分,洗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试和丸

主呕逆,腰以上热,惕惕惊恐,时悲泪出,时复喜怒,妄语梦寤,洒洒淅淅,头痛少气,时如醉状,不能食,噫闻食臭,欲呕,大小便不利,或寒热,小便赤黄,恶风,目视,耳中兇兇〔3〕方。

〔3〕兇兇 喧扰声。《说文解字•凶部》:“兇,扰恐。”王筠句读:“扰,其状也;恐,其意也。加声字,而兇之声情始备。”

防风 泽泻 白术 蛇床子 吴茱萸 细辛 昌蒲 乌头炮,去皮 五味子各一分 当归 远志去心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三分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华佗方。

补肾汤

主肾气不足,心中忙忙〔4〕而闷,目视,心悬少气,阳气不足,耳聋,目前如星火,痟渴疽痔,一身悉痒,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气,难咽咽干,唾如胶色黑方。

〔4〕忙忙 忧急貌。按“忙”,忙迫。《集韵•唐韵》:“忙,心迫也。”《六书故•人六》:“忙,仓皇也。”

磁石 生姜切 五味子 防风 牡丹皮 玄参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大豆二十四枚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铜器中扬之三百遍,纳药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升八合,分为三服。

肾著汤

主腰以下冷痛而重〔1〕,如带五千钱,小便不利方。

〔1〕冷痛而重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腰痛“而”作“腹”。

茯苓 白术各四两 干姜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肾间有水气,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绞痛方

茯苓 白术 泽泻 干姜各四两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茯苓 白术各四两 饴糖八两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饴糖煎之令烊,分为四服。

大补肾汤

主肾气腰背疼重方。

磁石 石斛 茯苓 橘皮 麦门冬去心 芍药 牛膝 棘刺 桂心各三两 地骨皮三升 人参 当归 五味子 高良姜 杜仲各五两,炙 紫菀 干姜各四两 远志一两半,去心 干地黄六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二十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分十服。

肾气丸

主五劳七伤,脏中虚竭,肾气不足,阴下痒,小便余沥,忽忽喜忘,悲愁不乐,不嗜食饮方。

署预 石斛各三分 苁蓉 黄芪各三两 羊肾一具 茯苓 五味子 远志去心 当归 泽泻 人参 巴戟天 防风 附子炮,去皮 干姜 天雄炮,去皮 干地黄 独活 桂心 棘刺 杜仲炙 菟丝子各二两

上二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肾沥散

主五劳,男子百病方。

防风 黄芩 山茱萸 白敛 厚朴炙 芍药 署预 麦门冬去心 天雄炮,去皮 甘草炙,各五分 独活 菊花 秦艽 细辛 白术 枳实炙 柏子仁各一两 当归 芎 菟丝子 苁蓉 桂心各七分 石斛 干姜 人参各二两 钟乳研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附子炮,去皮 白石英各一两 乌头三分,炮,去皮 羊肾一具 黄芪二两半

上三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二匕,日三。

泻肾散

主男女诸虚不足,肾气乏方。

消石 矾石各八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粳米粥汁一升纳一方寸匕,搅令和调,顿服之,日三,不知稍增。

五脏气虚第五方九首

五补汤

主五脏内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郁不足,下气,复通津液方。

麦门冬去心 小麦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人参 五味子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生姜八两,切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口干,先煮竹叶一把,减一升,去滓,纳药煮之。

人参汤

主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少腹急痛,宛转〔1〕欲死,调中平脏气理伤绝方。

〔1〕宛转 展转,曲折。《庄子•天下》:“椎拍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成玄英疏:“宛转,变化也。”

人参 茯苓 芍药 当归 白糖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生姜 前胡 橘皮 五味子各一两 枳实三分,炙 麦门冬三合,去心 大枣十五枚,擘

上一十五味咀,以东流水一斗五升渍药半日,以三岁陈芦微微煮取四升,去滓,纳糖令消,二十以上六十以下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服七八合,久羸者服七合,日三夜一。

治手足厥寒,脉为之细绝,其人有寒者,当归茱萸四逆汤方

当归 芍药 桂心各三两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切 细辛 通草 甘草各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咀,以酒水各四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下痢清谷,内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恶寒,其人面赤,或腹痛干呕,或咽痛,或痢止脉不出,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一两,炙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咀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脉即出也。面赤者,加葱白九茎;腹痛者,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痢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复脉汤

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二十一日死方。

生地黄一斤,细切 生姜三两,切 麦门冬去心 麻子仁各三两 阿胶三两,炙 大枣三十枚,擘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四两,炙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夜三。若脉未复,隔日又服一剂,力弱者三日一剂,乃至五剂十剂,以脉复为度,宜取汗。越公杨素〔1〕因患失脉,七日服五剂而复。仲景名炙甘草汤。一方以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见伤寒中。

〔1〕杨素 人名。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处道。佐隋文帝灭陈,封越国公。后任尚书左仆射、司徒,执掌朝政。

大建中汤

主五劳七伤,小肠急〔2〕,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然痛,小便赤黄,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虚乏方。

〔2〕小肠急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补肾“小肠”作“小腹”。

人参 龙骨 泽泻 黄芪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芍药四两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二两 生姜切 饴糖各八两

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纳饴糖令消,一服八合,相去如行十里久。《千金》有当归三两。

小建中汤

所主与前方同。

芍药六两 桂心三两 生姜三两,切 饴糖一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糖,一服一升,日三服。已载伤寒中,此再见之。

茯苓汤

主虚损短气,喉咽不利,唾如稠胶凝塞方。

茯苓 前胡 桂心各二两 麦门冬五两,去心 大枣四十枚,擘 人参 干地黄 芍药 甘草各一两,炙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麦门冬及八升,除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三剂水瘥。一名凝唾汤。

黄芪汤

主虚劳不足,四肢烦疼〔1〕,不欲食饮,食即胀〔2〕,汗出方。

〔1〕烦疼 原作“顿瘵”,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补肾改。

〔2〕食即胀 “胀”字原脱,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补肾补。

黄芪 当归 细辛 五味子 生姜切 人参 桂心 甘草各二两,炙 芍药三两 前胡一两 茯苓四两 半夏八两,洗 麦门冬二两,去心 大枣二十枚,擘

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一服八合,日三。

补虚丸散第六方二十二首

菴散

主风劳湿痹,痿厥少气,筋挛,关节疼痛,难以屈伸,或不能行履,精衰目瞑,阴阳不起,腹中不调,乍寒乍热,大小便或涩,此是肾虚所致,主之方。

菴子 酸枣仁 大豆卷 薏苡仁 车前子 蔓荆子 菥蓂子 冬瓜子 菊花 秦椒汗,子并闭目者,各一升 阿胶一斤,炒

上一十一味各捣,绢下为散,合和捣令相得,食后服三合,日再。若苦筋挛,骨节痛,难以屈伸,倍酸枣仁,菴菥蓂瓜子各三升。久服不老,益气轻身,耳目聪明。

大五补丸

主五脏劳气,七伤虚损不足,冷热不调,饮食无味。

署预 石龙芮 覆盆子 干地黄 五味子各二两 石南 秦艽 五加皮 天雄炮,去皮 狗脊 人参 黄芪 防风 山茱萸 白术 杜仲炙 桂心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巴戟天各一两半 远志二两半,去心 石斛 菟丝子 天门冬各七分,去心 蛇床子 萆薢各半两 茯苓五分 干姜三分 肉苁蓉三两

上二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翟平署预丸

补诸虚劳损方。

署预 牛膝 菟丝子 泽泻 干地黄 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 山茱萸 杜仲炙,各二两 苁蓉四两 五味子一两半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一夜一。瘦者,加敦煌石膏二两;健忘,加远志二两;少津液,加柏子仁二两。慎食蒜醋陈臭等物。

署预散

补虚风劳方〔1〕。

〔1〕补虚风劳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补肾作“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一十一字。

署预 牛膝 续断 巴戟天 菟丝子 茯苓 枸杞子〔2〕 五味子 杜仲各一两,炙 蛇床子 山茱萸各三分 苁蓉一两

〔2〕枸杞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补肾作“荆实”。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蒜醋。健忘加远志茯神,体涩加柏子仁,各二两。服三剂益肌肉,亦可为丸。

署预散

主头面有风,牵引眼睛疼痛,偏视不明方。

署预五两 细辛一两半 天雄炮,去皮 秦艽各二两 桂心 羌活 山茱萸各二两半

上七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十味肾气丸

主补虚方。

桂心 牡丹皮 泽泻 署预 芍药各四两 玄参 茯苓 山茱萸各五两 附子三两,炮,去皮 干地黄八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泽泻二两 桂心二两 署预四两 山茱萸四两 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二两

上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久长可服。

常服大补益散方

肉苁蓉 干枣肉 石斛各八两 枸杞子一斤 菟丝子 续断 远志各五两,去心 天雄三两,炮,去皮 干地黄十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无所忌。

补虚,主阳气断绝不起方

白石英 阳起石 磁石 苁蓉 菟丝子 干地黄各二两半五味子 石斛 桔梗 白术各二两 巴戟天 防风各五分蛇床子半两 桂心〔1〕

〔1〕桂心 药量原缺,校本同,待考。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以知为度。

小秦艽散

主风虚疥瘙痒方。

秦艽三两 茯苓 牡蛎熬 附子炮,去皮 黄芩各半两 人参三分 干姜 细辛各五分 白术三两半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桔梗 防风 桂心各一两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阳气衰微,终日不起方

蛇床子三分 菟丝子草汁二合

上二味和如泥,涂上,日五遍,三日大验。

又方 车前根叶

上一味曝干,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原蚕蛾未连者,一升

上一味阴干,去头足翅,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夜卧服一丸。

又方 蛇床子 菟丝子 杜仲各五分,炙 五味子一两 肉苁蓉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又方 阳起石

上一味以酒三斗渍二七日,服三合,日三夜一。

又方 特生礜石火炼一伏时

上一味捣末,酒渍二七日,服五合,日三夜一。

淮南八公石斛散

主风湿痹疼,腰脚不遂方。

石斛 防风 茯苓 干姜 细辛 云母 杜仲炙 远志去心 菟丝子 天雄炮,去皮 人参 苁蓉 萆薢 桂心 干地黄 牛膝 蛇床 署预 巴戟天 续断 山茱萸 白术各一两 菊花 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五味子各二两

上二十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琥珀散

主虚劳百病,阴痿精清,力不足,大小便不利如淋,脑间寒气,结在关元,强行阴阳〔1〕,精少余沥,治腰脊痛,四肢重,咽干口燥,饮食无味,乏气少力,远视,惊悸不安,五脏气虚,上气闷满方。

〔1〕强行阴阳 谓精力不能胜而勉强行房事。

琥珀二两 石韦 干姜 滑石 牡丹皮 茯苓 芎〔2〕 石斛 续断 当归 人参 远志去心 桂心各三两 苁蓉 千岁松脂 牡蒙 橘皮各四两 松子 柏子仁 荏子各三升 车前子 菟丝子 菴子各一升 枸杞子一两 牛膝三两 通草十四两 胡麻子 芜菁子 蛇床子 麦门冬各一升,去心

〔2〕芎 即芎。《楚辞•刘向•九叹》:“莞,芎弃于泽洲兮。”王逸注:“芎,芎穷也。”

上三十味各异捣,合捣二千杵,重绢下,合和,盛以韦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用牛羊乳煎令熟,长服令人志性强,轻身,益气力,消谷能食,耐寒暑,百病除愈,久服老而更少,发白更黑,齿落更生矣。

秃鸡散方

蛇床子 菟丝子 远志去心 五味子 巴戟天 防风各半两 苁蓉三分 杜仲一分,炙

上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三仁九子丸

主五劳七伤,补益方。

酸枣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蛇床子 枸杞子 五味子 菟丝子 菊花子 菴子 蔓荆子 地肤子 乌麻子 干地黄 署预 桂心

上一十五味各二两,加苁蓉二两,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大主肾虚劳。

疗气及虚方《千金方》云:治气及五劳七伤,无所不治,明目,利小便。

白石英十两,成炼者 石斛 苁蓉各一两半 菟丝子三两 茯苓 泽泻 橘皮各一两

上七味,先取白石英无多少,以铁槌砧上细打,去暗者及恶物靥翳,惟取向日看明澈者捣,绢筛于铜盘中,水研之如米粉法,三度研讫澄之,渐渐却水,曝令浥浥然〔1〕,看上有不净之物去之,取中心好者,在下有恶物亦去之,所得好者更研令熟,以帛练袋盛,置瓷瓮合上,以三斗米下蒸之,饭熟下,悬袋日中干之,取出更研,然后捣诸药下筛,总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过之。忌猪鱼鹅鸭蒜生冷醋滑。

治腰痛方 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1〕浥浥然 湿润貌。《说文解字•水部》:“浥,湿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