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韩愈诗选

韩愈诗选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是时新晴天井溢[1],谁把长剑倚太行[2]?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3]。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马头溪深不可厉[4],借车载过水入箱[5]。平沙绿浪榜方口[6],雁鸭飞起穿垂杨。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归来辛苦欲谁为[7],坐令再往之计堕渺茫[8]!闭门长安三日雪,堆书扑笔歌慨慷[9],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开缄忽睹送归作[10],字向纸上皆轩昂。又知李侯竟不顾[11],方冬独入崔嵬藏[12]。我今进退几时决[13]?十年蠢蠢随朝行[14]。家请官供不报答,无异雀鼠偷太仓[15]。行抽手版付丞相[16],不待弹劾还耕桑[17]。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于长安。卢云夫,名汀,时任虞部司门库部郎曹。韩愈和他唱和的诗很多。盘谷子即李愿。

* * *

[1] 天井:关名。天井关在太行山上,有天井溪,即北流泉。

[2] 长剑倚太行:五百家注本引孙汝听云:“水自天井倾泻而下,如长剑之倚山。”

[3] “冲风”二句:冲风,屈原《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王逸注:“冲,隧也”;洪兴祖补注引《诗经》“大风有隧”。冲风即大风,从关隘(隧)吹过的风。一说“飘风”。吹破,指吹破了“长剑”,化为“飞雨”。这样一来,就把太行和洛阳联系起来了。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的名句,实从韩诗的这两句化出,而又青胜于蓝。

[4] 厉:古“濿”字的省写,涉、渡的意思。《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氏笺:“以衣涉水为厉”,是说水深到腰部,要打湿衣服,不同水浅时在膝部,可以揭衣而过。

[5] 箱:通“厢”,指车厢。

[6] 榜:行船。方口:地名,即枋口,又作坊口,在太行山下。

[7] 谁为:即为谁——作什么。

[8] 坐令:空使。

[9] 扑笔:掷笔。

[10] 缄:指书信。送归作:即本诗题《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

[11] 李侯:指李愿。

[12] 崔嵬:高山,这里指盘谷。

[13] 进退:进取、退休。

[14] “十年”句:韩愈自贞元十九年为御史登朝,至元和七年恰是十年。

[15] 雀鼠偷太仓:《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在李斯看来,作“郡小吏”是“食不洁”之鼠,“学帝王之术”即所谓做帝王师是“食积粟”之鼠。在韩愈说来,“家请官供不报答”是可耻的事。

[16] “行抽”句:行,即将。手版,即笏——竹或象牙制的长片,古代臣子朝见君王时用以记事、记话的,后来改用手本。丞相,即宰相,是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把手版交给丞相,喻退职。

[17] 弹劾:检举过失、揭发罪状。

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并序(选五首)

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往往为亭台岛渚,目其处为三堂。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岁,职修人治,州中称无事。颇复增饰,从子弟而游其间。又作二十一诗以咏其事,流行京师,文士争和之。余与刘善,故亦同作。

渚亭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莫教安四壁[1],面面看芙蓉[2]。

《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作。刘给事,名伯刍,字素芝,元和八年以给事史出任虢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刺史。题云“二十一咏”,即二十一首。

柳溪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莫将条系缆[3],著处有蝉号。

柳巷

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吏人休报事[4],公作送春诗。

镜潭

非铸复非熔[5],泓澄忽此逢[6]。鱼虾不用避,只是照蛟龙。

孤屿

朝游孤屿南,暮戏孤屿北。所以孤屿鸟,与公尽相识。

* * *

[1] 安四壁:安装亭的四壁。

[2] “面面”句:芙蓉,荷花。亭四面无壁,却可以面面看荷。

[3] 条系缆:柳条系船。

[4] 休报事:不要来报告公事。意谓勿以俗事相扰。作者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有一处也是写因吟诗而不愿被公务扰及的话:“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那是曲说,比这诗的直说似更有味道。

[5] 铸、熔:古代镜子是青铜制的,所以说“铸”、“熔”。

[6] 泓澄:水静而清。

广宣上人频见过

三百六旬长扰扰[1],不冲风雨即尘埃[2]。久为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3]。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4]。

约元和九年作。上人,和尚的尊称。广宣上人是当时有名的诗僧。此诗刺上人之不闲。

* * *

[1] 扰扰:忙乱的样子。语出《庄子·天道》:“胶胶扰扰兮。”初唐诗人王绩《赠程处士》诗云:“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此用其意。

[2] 冲:突过、撞着。这个字在这个句子中当两个字用:不冲风雨,即冲尘埃。

[3] 数:读shuò,屡次,与题中“频”同义。

[4] 红叶窗前有几堆:即窗前有红叶几堆。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1],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作。

* * *

[1] 都未:这里作算来没有解。芳华:并指芳草、香花。

[2] 故穿:故意穿过。

盆池(选二首)

其三

瓦沼晨朝水自清[1],小虫无数不知名[2]。忽然分散无踪影[3],惟有鱼儿作队行。

元和十年夏作。原五首,选第三、第五两首。这一“组诗”都用白描手法勾写物象,而又因物寄意,可以约略窥见作者的胸怀涵泳。

其五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4]。且待夜深乘月去[5],试看涵泳几多星。

韩愈另有《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能几时?君子不可闲。”参看当可相互发明诗意。或以《盆池》是写“闲适”,所见未免片面。

* * *

[1] 瓦沼:即盆池——以瓦盆蓄水当作池沼。

[2] 小虫:即饲鱼之小红虫。足见我国中唐时已用盆养文鱼——金鱼了。

[3] “忽然”句:那时饲金鱼,是用一种红线虫,该虫离水则相互纠缠成团,入水则分散。分散无踪影,是说虫被鱼吞食尽了。

[4] 拍岸:水拍击池岸(盆边)。写得声势具在,仿佛有波涛,其实是“才添水数瓶”罢了,与下面写盆池夜深时“涵泳几多星”,同是小中见大的手法。

[5] 乘月:别本作“明月”,以“乘”字为胜。

晚春

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1],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以下《晚雨》、《楸树》、《赠同游》三首同。十六首诗非一时之作,约元和十年。故让它们各自成单篇,不作“组诗”处理。

* * *

[1] 思:这里读sì。

晚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1],池岸草间蚯蚓鸣。投竿跨马踏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2]。

* * *

[1] 廉纤:微细,用以形容小雨,始于韩愈这句诗。

[2] “才到”句:古代报告时间,从黄昏到次日黎明,都打更鼓。司更鼓处多设在城楼上,早晚城门启闭,亦按鼓号。这句写归时已晚,快关城了。

楸树

青幢紫盖立童童[1],细雨浮烟作彩笼。不是画师来貌取[2],定知难见一生中。

* * *

[1] 童童:荫遮着的样子。《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2] 貌取:描摹取景、写生。

赠同游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1]。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 * *

[1] 唤起、催归:黄庭坚以为二者都是鸟名:唤起,又名春唤;催归,即子规。说看来像是虚设,使人不觉。(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

桃源图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1]。武陵太守好事者[2],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3],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4],异境怳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5],地坼天分非所恤[6]。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烝红霞[7]。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8]。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9]。听终辞绝共凄然[10],自说经今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11],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12],火轮飞出客心惊[13],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这诗约在元和八年至十年间作。作者集中的题画诗,仅此一篇。自从陶渊明写出了他的《桃花源记》以来,后代的作家多袭用他这一题材,或祖述其语,或发挥其意,甚或至于以假当真地考证其地……其中以大诗人王维的《桃源行》最脍炙人口。但那诗却把陶记中的“避地”写成了“出世”,把“人间”换作了“仙境”。和韩愈同时的诗人刘禹锡,有《游桃源诗》,描述“近世仙”瞿氏子在桃源遇仙,后来得道,“如烟去无迹”,更说得活灵活现。韩愈是反对这种态度的。他题诗的对象——这一幅“桃源图”的山水画,尽管所画的情景或与王诗相同,或自王诗取意,而他的诗却从现实出发,开宗明义,指出“渺茫”、“荒唐”;以微言作结,讽谕“世俗”,要辨“伪与真”。

* * *

[1] 生绡:绡,是一种薄绢。宋以前绘画多不用纸而用绢,所谓“绢本”。绢有生熟,唐人画多用生绢。

[2] 武陵太守:张澍云:“疑是窦常。元和十年,窦为朗州刺史。朗州,唐武陵郡。”钱仲联谓:“常以元和七年出守武陵,见刘禹锡《武陵北亭记》。”

[3] 南宫先生:方世举云:“或即卢汀。”按,卢汀时为虞部,唐代尚书诸曹,统称“南宫”。忻,通“欣”,喜欢、高兴。

[4] 臻极:达到顶点。这是夸张的称誉。

[5] 嬴颠刘蹶:嬴姓秦朝倒了,刘家汉朝垮了。

[6] 地坼天分:指三国、东晋两段历史时期的割据、对峙。坼,音chè,裂。

[7] 烝:通“蒸”。红霞:比喻桃花的颜色。

[8] 物色:访求。相猜更问语:本《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数语。

[9] “大蛇”二句:概括西汉、东晋两个历史阶段的史实。“大蛇中断”指汉高祖斩蛇起义,“丧前王”指秦已亡;“群马南渡”指晋君臣江左偏安,“开新主”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新政权。这两句是由《桃花源记》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况设想出渔人对桃花源里人的答辞。

[10] 辞绝:话说完了。

[11] 樽:酒杯;俎:是陈列牺牲的几案。樽、俎都是祭器,这里代指礼教、风俗。本陶渊明《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

[12] 啁哳:同“嘲杂”。

[13] 火轮:指太阳。

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1],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2],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3],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4]。想当施手时[5],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6],乾坤摆雷硠[7]。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8],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9],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10]。仙官敕六丁[11],雷电下取将[12]。流落人间者,太山一豪芒[13]。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14]。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15]。腾身跨汗漫[16],不著织女襄[17]。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18]?乞君飞霞佩[19],与我高颉颃[20]。

元和十年或十一年(公元816年)作。方世举云:“此诗极称李、杜,盖公素所推服者。而其言则有为而发。”按,李白、杜甫在当时还不曾受到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名高于杜;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还有“不知群儿”,对这两位大诗人进行“谤伤”。韩愈从来是把李、杜并提,而且把他们的文章看作“光焰万丈”来“举颈遥相望”,认为是不灭的、不可及的。在《石鼓歌》里他说“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在《荐士》里又说“勃兴得李杜,万类困凌暴”。这首诗一本此意,旨在平息群诼,最后并与张籍共勉。

* * *

[1] 不知:无知。群儿:指幼稚的人们。

[2] 蚍蜉:音pí fú,蚂蚁。

[3] 伊:语助词,无义。

[4] 斧凿痕、治水航:《吕氏春秋·古乐》说禹“凿龙门,通漻水以导河”,这里借喻李、杜巨大的成就和贡献。斧凿痕喻他们的艺术技巧,治水航喻他们的创作道路。韩愈并批判当时的人们只看到前者,不看到后者。

[5] 施手:施展身手,显示本领。

[6] 划崩豁:划然地裂天开。用郭璞《江赋》:“豃如地裂,豁若天开。”

[7] 摆雷硠:摆,动。硠,音láng,山崩石碰。动雷是天上的巨响,山崩石碰是地上的巨响。

[8] 帝:指天帝。

[9] “翦翎”句:用祢衡《鹦鹉赋》:“闭以雕笼,翦其翅羽。”喻天帝使他们困顿。

[10] “金薤”句:金字写在玉版上,言其不朽。薤,指古代的“薤叶书”体,见前《岣嵝山》注〔3〕。琳琅,美玉。

[11] 六丁:神将。

[12] 取将:两字是同义复词:拿去。

[13] 豪芒:豪,通“毫”。毫芒,犹如说一丝、一丁点儿。方世举云:“言李杜之文,今虽盛传于世,然不过存什一于千百耳。世人方且不见其全,又安敢轻议乎!”

[14] 八荒:八方。

[15] “刺手”二句:刺手,赤手空拳。酌,舀。这两句称誉李、杜而自己想学习李、杜,似暗用杜甫《戏为六绝句》“未掣鲸鱼碧海中”和李白《短歌行》“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句意。魏泰《临汉隐居诗话》:“高至于酌天浆,幽至于拔鲸牙,其思赜深远如此,讵止于曹、刘、沈、宋之间耶?”方世举云:“酌天浆以喻高洁,拔鲸牙以喻沉雄。”

[16] 汗漫:广大、不可知、无拘束。《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甘为汗漫游。”在这里韩愈是把这个抽象的词儿当作有形体可“跨”的东西。

[17] 襄:据《说文》解为织文。《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这里“织女襄”犹如说织女织成的文章,与郑氏笺“襄,驾也”用法不一样。旧注多引郑笺,失之。

[18] 无太忙:犹如说无乃太忙、岂不太忙吗?

[19] 乞:这里读qì,是给予的意思。

[20] 颉颃:音xié háng。《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颉,飞上;颃,飞下。这里是偏义用法,只取飞上义。

庭楸

庭楸只五株[1],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2],我在中央焉。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3]。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濯濯晨露香[4],明珠何联联[5]。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6]。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7]。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8]?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9]。九牛亡一毛[10],未在多少间。往既无可愿,不往自可怜[11]。

元和十一年作。

* * *

[1] 五株:或是泛指,或是庭树之中只五株为楸,其他为别种树。作者是年作《示儿》诗:“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缕络之,春华夏阴敷。”可参证。

[2] 当昼:正午。

[3] 纤穿:一线穿过,指日光透过重枝密叶。

[4] 濯濯:《诗经·大雅·嵩高》:“钩膺濯濯。”毛传:“濯濯,光明也。”

[5] 明珠:即上句的“濯濯晨露”。

[6] 蒨蒨:音qiàn,青葱貌,形容月下的树色,仿佛是青烟绿雾。这里不仅是写楸,并也写藤。作者另有《感春》诗:“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亹亹新叶大,珑珑晚花乾。”可参证。

[7] 重遭:更有、更受到。这是进一层之词。应上句“我已”。

[8] 肯:犹如说岂肯、哪能。也是进一层之词,应上句“尚不”。权门:有势力的人家。

[9] 动:这里是动辄、动不动的意思。

[10] “九牛”句: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语意。九牛言其多,指“有客动百千”;亡一毛言其失去的少,指仅我不去。

[11] 可怜:犹如说可爱。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1],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2],失势一落千丈强[3]!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4],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5]!

元和十一年作。中唐诗人都爱以诗描写音乐之美,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但描写琴声要算韩愈这诗为好。后来苏轼曾对欧阳修举出此诗,欧阳修却以为“此诗固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非琴诗”(见《东坡诗话》)。蔡絛《西清诗话》和许彦周《彦周诗话》曾辨之。

苏轼《水调歌头》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词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苏轼另有《听贤师琴》诗,那是因为欧阳修说韩愈这诗“非琴诗”而作的新“琴诗”:“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两者相较,后一诗分析琴音似不如前一词描写琴韵为美。那么,韩愈的原作,实未可厚非。苏轼也许因欧阳修是他的座师,不便当面回驳。宋人蔡絛和许彦周都肯定了这是琴诗,否定了欧阳修“非听琴诗”说。

* * *

[1] 昵昵:亲密。一作“妮妮”。

[2] 跻攀:形容手足并用。跻,登高。

[3] 千丈强:千丈有馀。与上句“分寸”对言,那是形容上去的万难,这是形容落下的无止境。以上十句,描写琴声的五种变化。《西清诗话》:“‘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出见(现)也。‘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精神愈谨,耸观听也。‘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纵横变态,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又见颖师孤绝,不同流俗下俚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不主故常也。皆指下丝声妙处,惟琴为然。琵琶格上声,乌能尔耶?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讥评也。”《彦周诗话》:“‘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此泛声也,谓轻非丝、重非木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此泛声中寄指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吟绎声也。‘失势一落千丈强’,顺下声也。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

[4] 推手:推颖师的手——止颖师的琴。

[5] 无以:命令词,犹如说不要,勿用。冰炭:犹如说水火——形容两不相容,是说颖师的琴声忽而使人冷,忽而使人热,受不了。

病鸱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有泥掩两翅[1],拍拍不得离。群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2]。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送追随;遂凌紫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运命穷,遭逢巧丸儿[3],中汝要害处,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丐汝将死命[4],浴以清水池;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自知无以致[5],蒙德久犹疑。饱入深竹丛,饥来傍阶基。亮无责报心[6],固以听所为。昨日有气力,飞跳弄藩篱;今晨忽径去[7],曾不报我知。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窥[8];京城事弹射,竖子岂易欺[9]!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元和十一、十二年间作。此诗刺作恶而背恩者。

* * *

[1] 掩:通淹。

[2] 争先之:抢着投掷它。

[3] 巧丸儿:善弹的人。

[4] 丐:乞、救。

[5] “自知”句:是说鸱知道这样的遇救、受浴后,吃得好,睡得安,是自己没法弄到的。

[6] “亮无”句:亮,通谅,真、诚的意思。责,这里作求、取解。这句是说救鸱人实是没有求报答的心思,所以下句说听其所为,即上二句所写的饥来饱去那样。

[7] 径去:径自去了、一直去了。

[8] 天衢:犹如说天街、天路,指高空,也喻高位,用语双关。

[9] 竖子:即前面说的“巧丸儿”。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1],日出潼关四扇[2]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3]。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作。是年七月,韩愈任彰义行军司马,随裴度到蔡州督战,征吴元济。这是唐代中央平定地方叛乱的战争,有名的“淮西之役”。这一役,自元和九年冬起,至元和十二年冬结束。裴度、韩愈,都是极力主张用兵、认为叛乱可以平定的。十月,裴度的部下李愬擒吴元济,十一月,献俘长安。这时韩愈随裴度还京。题云:“次潼关先寄”,是将到潼关之前写的。“张十二阁老使君”,作者原注:“张贾”。

* * *

[1] “荆山”句:是说过了荆山,又快到华山。荆山在河南境内,华山在陕西境内。这里总写一路经过。

[2] 四扇:一作“四面”。其实是东西两面,一面两扇,两面四扇对开。

[3] “相公”句:相公,指裴度。裴度初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后加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的职权等于宰相,故称相公。新破,一作“亲破”。按,裴度是自请督战的,当他出发时,对宪宗说:“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无日。”这句正写当日预期,今日兑现。

题于宾客庄

榆荚车前盖地皮[1],蔷薇蘸水笋穿篱[2]。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3]。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以后作。于宾客名,字允元,宪宗朝曾任宰相,后改任太子宾客。这时于已死。方世举云:“以豪奢败,此诗伤之。”

* * *

[1] 车前:即车前子,车前科的药用植物。

[2] 蘸水:吻着水面。

[3] 春归:这里是说春天到来。可得,这里作哪得、怎得解,疑问之词。这词儿唐、宋人惯用,如白居易《酬严给事》:“不缘啼鸟春饶舌,青琐仙郎可得知?”苏轼《和子由送春》:“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伴馀晖。”又如韩愈另一首《楸树》:“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可”字都作何、哪、岂等反问字意用。

华山女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1],广张罪福资诱胁[2],听众狎恰排浮萍[3]。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4]。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5],洗妆拭面著冠帔[6],白咽红颊长眉青[7],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8]。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扫除众寺人迹绝[9],骅骝塞路连缁[10]。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11]。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12]。天门贵人传诏召[13],六宫愿识师颜形[14]。玉皇颔首许归去[15],乘龙驾鹤来青冥[16]。豪家少年岂知道[17]?来绕百匝脚不停。云窗雾阁事慌惚[18],重重翠幔深金屏。仙梯难攀俗缘重[19],浪凭青鸟通丁宁[20]。

唐宪宗晚年,既好神仙,又崇佛。元和十三年十月,颁布求方士的诏书,得柳泌。十一月就任柳泌为台州(今浙江省内)刺史,因为柳泌说要到天台山才找得到灵草来炼长生药。谏官们以为自古以来,没有以方士作临民之官的。同时又有迎佛骨的事。韩愈既反对佛教,也反对道教。他有《论佛骨表》一文,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上作的,接着是遭贬。这首诗讽刺女道士,揭露道观内幕,也讽刺到皇帝,揭露了宫庭,当是上《论佛骨表》前不久、元和十三年末或十四年初作。这首诗和前面《谢自然诗》同是以反对道教为主题的,而手法两样,《谢自然诗》是正面劝告人们不要迷信;这首诗是侧面的讽刺、揭露,笔尖是扫着皇家。最好两篇参读。

* * *

[1] 闹宫庭:这里似指寺庙中的宫殿,东街西街,一片热闹。明写佛教声势之盛,隐刺帝后迷信之深,才会上行下效。

[2] 广张:大肆宣传。

[3] 狎恰:私下互相邀约。排:拥挤。排浮萍,形容人多,如水上浮萍,大堆大片,推来推去。

[4] “黄衣”二句:黄衣,唐代道士的服色。明星,天明后的星子,即晨星,言其仅有。两句写道士讲道,听者寥寥,反衬当时佛教正盛,开拓下文华山女以“色相”和“灵异”来争取人信教的描写。

[5] 异教:指佛教(这里就道教的立场说话)。仙灵:指道教。

[6] 帔:音pèi,道袍。

[7] “白咽”句:应上句“洗妆拭面”,是说女道士着意打扮:搽了粉,抹了胭脂,深画了眉。“咽”,这里指颈子。

[8] 观:读guàn。道院称“观”,有别于佛院称“寺”。扃:音jiong,门扇。不许人开扃,写女道士欲招故拒的手段。

[9] “扫除”句:是说“街东街西讲佛经”没人听了;“听众狎恰排浮萍”的现象已经转移到道观这边来了。

[10] 骅骝:这里泛指马。缁:音zi,车的前帏;:音píng,车的后幔。这里“缁”代指车辆。

[11] 无地:没有空地。形容人满,插足不下。

[12] “抽钗”二句:写贵妇人当场施献财物——她们的首饰(金钗)、手饰(金镯)和佩饰(玉环、玉珮之类)。青荧,形容金玉的光泽。

[13] 天门贵人:指宫庭内监。

[14] 六宫:指后妃们。

[15] 归去:回到天上去,这里借喻进到宫中去。

[16] 龙、鹤:本是神仙乘驾之物,这里喻宫庭的车马。青冥:本指天,这里借喻宫中。

[17] 道:指宗教的道理、教义。

[18] 云窗雾阁:指华山女的居处:用“云”、“雾”字样来写其神秘。事慌惚:用《老子》:“道之为物,惟怳惟惚;惚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惚兮,其中有物。”“慌”与“怳”通,今作“恍”。这里作者借喻其中的物象是事涉暧昧。

[19] 仙梯难攀:喻入宫廷后华山女的身份、地位、环境,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接近的。俗缘重:喻豪家少年们这时和她比起来,太悬殊了。

[20] 浪凭:漫凭、任凭。青鸟:我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和侍者。《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有三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丁宁:一般写作“叮咛”,嘱咐的意思。这里指语言、消息,喻豪家少年们之于华山女,只能凭消息相通,秘密相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1]。欲为圣明除弊事[2],肯将衰朽惜残年[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5]。

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崇佛教,具体反对到宪宗派人到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京而且入宫这件事上,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这诗是在离长安不远的途中作的。韩湘,字北渚,后来长庆三年成进士,官至大理丞。他便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把韩湘写成一个有异术的人;刘斧《青琐高议》又写他能知未来之事,都不离这首诗。嗣后宋人小说、元人戏曲,更衍为《韩湘子三度文公》、《蓝桥记》之类的话本和杂剧。以这诗为题材的绘画,有《韩昌黎画图》。元陈栎《定宇先生集·题韩昌黎画图》云:“昌黎韩公之守潮阳也,行至京兆府蓝田县蓝关,即秦峣关,示侄孙湘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善画者绘为图,山岭重叠,雪景模糊,人马行其间,俱有畏寒凌兢状,观之令人凄然。公学正识卓,守坚论严,欲水火佛骨,忤宪宗意,谪为此行,雨雪霏霏,仆痡马瘏,亦良苦矣!公铁石心肠,当自忘其苦。侄孙湘远来追送之。湘,即公兄子老成之长子也。公祭老成文曰:‘长而子,待其成’,有恩于湘深矣。示以诗,欲托以死,可嗟也已!……”这诗千年来为人们所熟诵,不是单靠《韩集》的流行,也是由于传说、小说、戏剧、绘画……的描写和渲染。

* * *

[1] 封:即“封事”——上给皇帝的意见书。“朝奏”与“夕贬”是相对而言,形容得罪之速。朝、夕,并非实指。

[2] 圣明:“圣主”“明君”之谓,指宪宗。弊事:指宗教迷信。“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3] 残年:犹如说老命。按,是年韩愈五十二岁。

[4] 秦岭、蓝关:均长安附近地。秦岭指终南山,蓝关在蓝田县境。这里一写回首,一写前瞻。马不前:用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5] “好收”句:瘴江,指潮州的韩江,在唐代那儿是瘴疠之地,谪宦者视作畏途。韩愈以为会死在那儿,所以预嘱韩湘“收骨”。

题楚昭王庙

丘坟满目衣冠尽[1],城阙连云草树荒[2]。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元和十四年作。楚昭王名轸,是春秋时代楚国的贤王,据《左传》,他南征不返,可能是落水死的。昭王庙在湖北宜城,韩愈另有一篇《记宜城驿》(题下或注有“愈代侄孙作”,吴汝纶则以为“此本公侄孙作”):“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井。……井东北数十步有楚昭王庙,有旧时高木万株,多不得其名,历代莫敢翦伐。尤多古松大竹。于太傅帅襄阳,迁宜城县,并改造南境数驿,材木取足此林。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庙后小城,盖王居也。……”末署“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题”。所记情景与作记时间,与诗相合。

* * *

[1] 衣冠:一般用以指世家、人物。这里“衣冠尽”是说楚世家早已亡,楚人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丘坟满目”。

[2] “城阙连云”是想象之境——想象楚国盛时。现在却只剩下“草树荒”。

泷吏

南行逾六旬[1],始下昌乐泷[2]。险恶不可状[3],船石相舂撞。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风土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问之何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4]?有罪乃窜流[5]。侬幸无负犯[6],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7],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8]。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9]。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10]。圣人于天下[11],于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有生还侬。官无嫌此州[12],固罪人所徙。官当明时来[13],事不待说委[14]。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15]。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慌[16]?大瓶罂小[17],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18]?得无虱其间[19],不武亦不文。仁义饰其躬,巧奸败群伦。”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差[20]。历官二十馀[21],国恩并未酬。凡吏之所诃[22],嗟实颇有之。不即金木诛[23],敢不识恩私?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24],敢不持自贺!

元和十四年三月赴潮州途中作。

* * *

[1] 六旬:六十日。韩愈于是年正月十四日离京,四月二十五日到达潮州,共经过了七十多天。下昌乐泷时已过了六十天了。

[2] 昌乐泷:一作乐昌泷。据旧注:县名乐昌,泷名昌乐。泷,音lóng,急流的水道。

[3] 不可状:无法形容。

[4] 底处所:何处所、甚么地方。

[5] 窜流:发配、放逐,这里指发配、放逐的地方。

[6] 侬:在“侬幸无负犯”、“侬尝使往罢”中是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在“牙眼怖杀侬”中是作名词:“人”;在“亦有生还侬”中兼有名词“人”和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意味。

[7] 不虞:没有料到。卒见困:突然间被难倒。卒,读cù,同“猝”。

[8] 苦辽:甚远。

[9] 汹汹:波涛的巨大声音。屈原《九章·悲回风》:“听波声之汹汹。”

[10] 差:通“诧”。差事:怪事、希奇的事。

[11] 圣人:这里指天子。

[12] 无:勿、不要。

[13] 明时:所谓圣明之时——指朝廷政治清明。

[14] 事不待说委:事儿不消说便知原委。意思是说,你是犯了罪被贬来的。——应上文潮州是“罪人所徙”之地,而你又是“当明时来”,不是因为犯罪是什么?

[15] 引分:照着本分。

[16] 慌:音tǎng huǎng,有时写作“惝怳”,失意、忧愁、无所依归的神色。

[17] :音gāng,瓮的别名。扬雄《方言》:“灵桂之间(广西北部)谓之,周魏之间(河南西部、中部)谓之。”罂:音ying,与、瓶同为容器,大者叫,中者叫罂,小者叫瓶。

[18] 不:音义俱同“否”。

[19] 得无:莫非、是否,疑问之词。虱其间:犹如说在那里面做寄生虫。

[20] “始惭”句:是说原来居官已觉得惭愧,现在听了这番话更自觉羞耻。

[21] “历官”句:韩愈自贞元十二年为观察推官起,历官协律郎,四门博士,监察御史,连州阳山令,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博士,员外郎,河南县令,职方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御史中丞、行军司马,刑部侍郎,副礼乐史,到贬潮州刺史为止,已经过二十三年了。

[22] 诃:斥责。

[23] 即:受、当。金木:指金属做的和木制的刑具,如刀、枷之类。

[24] 多:谓受用不尽。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