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奥义书

第六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这个自我将自己一分为二。这个是气息,那个是太阳。这样,它有向内和向外两条道路,日夜运转。那个太阳是外在自我,这个气息是内在自我。因此,内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外在自我的行径推断。因为人们这样说:“任何智者都涤除罪恶,监视感官,思想纯洁,立足自我,目光返回。”同样,外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内在自我的行径推断。因为人们这样说:“太阳中的那个人由金子构成。他从他的金子居处观看这个大地,甚至进入心莲中吃食物。”(1)

注:“进入心莲中”即进入莲花般的心中。“吃食物”意谓用热量消化食物。

它进入心莲中吃食物。它也是进入空中的太阳之火,名为时间,不可目睹者,以一切众生为食。而这莲花是什么?由什么构成?这莲花也是空。四面八方是它的花瓣。气息和太阳互相接近。应该用唵这个音节、三声和沙维特利崇拜这两者。(2)

注:“莲花”喻指心。“三声”指bhuḥ(地)、bhuvaḥ(空)和svaḥ(天)。沙维特利是一种吠陀诗律。

确实,有两种梵:有形者和无形者。而有形者不真实,无形者真实。这是梵,这是光。光也是太阳。太阳以唵为自我。唵让自己具有三重性,含有三个音素。通过它们,所有这一切经纬交织其中。因此,人们说:“太阳是唵。如果这样沉思,就会与自我结合。”(3)

注:唵(om)这个音节有a、u和m三个音素。

别处这样说:确实,歌唱是唵音,唵音是歌唱。歌唱是那个太阳,是唵音。因为人们这样说:“歌唱名为唵音。它是引导者,以光为形,无眠,无老,无死,三足,三音,还应该知道它有五重性,藏在洞穴中。”人们还这样说:“这三足之梵,根部向上,枝条是空、风、火、水和地等等,名为菩提树。这是梵。它的光是太阳,也就是唵这个音节。”因此,应该不断用唵这个音节崇拜它。它是唯一的启明者。因为人们这样说:

这个音节是功德,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他便得以心遂所愿。(4)

注:参阅《歌者奥义书》1.5.1,《伽陀奥义书》2.3.1和1.2.16。“三足”指觉醒、梦中和熟睡三种状态,参阅《蛙氏奥义书》。“三音”指a、u和m。“五重性”指五种气息。“洞穴”指心。

别处这样说:唵是它的声音形体。阴性、阳性和中性是它的性别形态。火、风和太阳是它的光芒形态。梵天、楼陀罗和毗湿奴是它的君主形态。家主祭火、南祭火和东祭火是它的嘴巴形态。梨俱、夜柔和娑摩是它的知识形态。地、空和天是它的世界形态。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它的时间形态。气息、火和太阳是它的热量形态。食物、水和月亮是它的丰满形态。觉、心和我慢是它的思想形态。元气、下气和行气是它的气息形态。因此,只要念诵唵,所有这些都受到赞颂、敬拜和供奉。因为人们这样说:“萨谛耶迦摩啊,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5)

注:萨谛耶迦摩,参阅《疑问奥义书》5.2。

从前,这个世界没有名称。生主是真实者。他修炼苦行,说出地(bhuḥ)、空(bhuvaḥ)和天(svaḥ)。这确实是生主的粗大形体,世界形态。他的头是天,肚脐是空,双足是地,眼睛是太阳,因为庞大的群体需要眼睛。原人依靠眼睛在庞大的群体中活动。眼睛是真实者。原人居于眼睛中,在一切对象中活动。因此,应该崇拜地、空和天,崇拜它们等于崇拜生主,一切的自我,一切的眼睛。因为人们这样说:“这是生主承载一切的形体。所有这一切隐藏在它之中,它隐藏在所有这一切中。因此,应该崇拜。”(6)

“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梵论者们说,沙维特利就是太阳,因此,受到热爱自我的人们宠爱。“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梵论者们说,沙维特利就是神,因此,我沉思这个称为它的光辉者。“沉思激励我们。”梵论者们说,沉思就是智慧,正是它们激励我们。

注:沙维特利(savitṛ)是太阳的名称之一。这里所谓“沙维特利的宠爱”或“神的光辉”指沙维特利(sāvitri)诗律。这种诗律名称的词义是“太阳的光辉”。“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沉思激励我们”,这三句源自《梨俱吠陀》3.62.10。

光辉藏在那个太阳中,或者说,是眼中的瞳人。梵论者们说,名为光辉(bharga),因为它依靠光芒(bhā)行进(gati)。或者,名为光辉,因为它如同制造干旱(bharjayati)的楼陀罗。bharga(光辉)中的bhā表示“照耀(bhāsayati)这个世界”。ra表示“令众生喜悦(rañjayati)”。ga表示众生进(gacchanti)出(āgacchanti)于它。因此,它名为光辉。

太阳名为surya,因为不断地压榨(suyamāna);又名savitṛ,也是因为压榨(savana);又名ditya,因为摄取(ādāna)。火名为pāvana(净化者),因为净化(pavana)。水名为pas,因为增长(pyāyana)。

注:“压榨”指压榨苏摩汁。“摄取”指摄取大地上的水分。“净化”指为众生消除罪恶。“增长”指使众生增长。

人们这样说:确实,自己的自我被称为引导者,不死者,思想者,思考者,行走者,排泄者,品尝者,嗅闻者,观看者,听取者,接触者,进入身体的遍入一切者。

人们还这样说:具有对立性的知识,自我能听取,能观看,能嗅闻,能品尝,能接触,也就是能认知一切。而不具有对立性的知识,摆脱因、果和行动,不可言说,不可比拟,不可名状,怎么表述?(7)

确实,这自我是主宰者,商波,薄婆,楼陀罗,生主,创造一切者,金胎,真实,生命,天鹅,导师,毗湿奴,那罗延,光明,创造者,维持者,统治者,因陀罗,月亮。它发热,覆盖有千眼金卵,犹如一个火覆盖有另一个火。它值得认知和追求。一个人应该在赐予一切众生无畏后,进入森林,抛弃外在感官对象,从自身中获取它。

注:商波、薄婆和楼陀罗均为后来的湿婆神的名称。“金胎”是梵天的名称。“天鹅”是至高自我或个体自我的名称。那罗延是毗湿奴神的名称。“千眼金卵”是原始创造主的孕育者。

有一切形,辉煌,通晓万物,

至高的归宿,唯一的光和热,

有千道光芒,有百种转动,

众生之生命,这太阳升起。(8)

注:这颂见《疑问奥义书》1.8。

因此,知道这两者(气息和太阳)是自我,便沉思自我,祭供自我。这样的沉思和用心实践,受到智者们赞颂。应该吟诵名为《受到剩食污损》的颂诗,以净化思想的污垢:

剩食或者受到剩食污损的食物,

恶人或生下死胎者赐予的食物,

但愿婆薮神的净化力、火和阳光,

净化我的食物和其他任何恶业!

进食前,先要用水漱口。进食时,念诵:“献给元气,娑婆诃!”“献给下气,娑婆诃!”“献给行气,娑婆诃!”“献给中气,娑婆诃!”“献给上气,娑婆诃!”祭供这五种气息后,控制言语,吃完剩下的食物。然后,再次用水漱口。这样,在漱口和祭供自我后,应该用《气息和火》和《你是一切》这两首颂诗沉思自我:

气息和火,至高自我,

它以五种气息进入,

但愿这位享受一切者,

喜悦者,令一切喜悦!

你是一切,你是一切人,

你维系你产生的一切,

但愿一切祭品进入你,

有你永生者,就有众生。

确实,按照这种方式进食,就不会再成为他人的食物。(9)

注:“不再成为他人的食物”意谓达到与至高自我合一,不会再生。

还有别的应该知道的事。这是对祭供自我的扩充,也就是关于食物和吃食物者。下面予以说明。

原人作为有意识者居于原初物质中。它作为享受者,享受原初食物。众生自我成为它的食物。众生自我的创造者是原初物质。因此,任何由三性构成者是可享受者,享受者是内在的原人。

注:“三性”指原初物质的三种性质:善性、忧性和暗性。

这里有例证:动物产生于种子,因此,种子是可享受者。这说明原初物质的可享受性。所以,原人是享受者,原初物质是可享受者。原人居于原初物质中享受。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原初食物由大至特殊,具有形相。由此,十四种方式得到说明。

注:“由大至特殊”指原初物质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依次产生大(觉)、心(思想)和五大元素(空、风、火、水和地)。五大元素构成各种特殊事物。“十四种方式”指原初物质、觉、我慢(“自我意识”)、心、五种感觉器官和五种行动器官。

确实,这个世界由食物形成,名为快乐、痛苦和痴迷。然而,要是不产生结果,也就无法品尝种子美味。童年、青年和老年,在这样的三个阶段中,也具有食物性,因为食物性产生于变化性。原初物质正是这样得以显现,而能把握。其中有觉等等美味,有决心、意愿和自大,以及五种感官对象美味,还有一切感官活动和各种气息活动。无论显现的食物或不显现的食物,享受者是无性质者(原人)。而依据享受者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它是有意识者。正如火是众天神的吃食物者,而苏摩汁是食物。知道这样,也就依靠火,吃食物。“众生自我被称为苏摩汁,以未显者为嘴者被称为火。”依据这种说法,原人以未显者为嘴者享受三性。

注:“未显者”指原初物质。

知道这样,也就成为弃世者,瑜伽行者,祭供自我者。正如不接触进入空室的美女,他不接触进入自己的感官对象,成为弃世者,瑜伽行者,祭供自我者。(10)

确实,食物是自我的最高形态。生命由食物构成。如果不吃,也就不能思想,不能听取,不能接触,不能观看,不能说话,不能嗅闻,不能品尝,气息流失。因为人们这样说:“如果吃,气息增长,就能成为思想者,听取者,接触者,说话者,嗅闻者,品尝者,观看者。”人们还这样说:

这些众生依赖大地,全都从食物中产生,

然后,依靠食物生活,最终又返回它。(11)

注:参阅《歌者奥义书》7.9.1和《泰帝利耶奥义书》2.2。

别处还这样说:一切众生天天为食物奔忙。太阳用光线摄取食物,由此它产生热量。获得食物,生命气息进行消化。获得食物,火燃烧发光。梵渴望食物而创制这个世界。因此,应该崇拜食物为自我。因为人们这样说:

生物从食物中产生后,又依靠食物生长,

食物被吃,也吃生物,故而被称为食物。(12)

注:这颂见《泰帝利耶奥义书》2.2。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这食物是尊神毗湿奴的形体,名为维持一切者。气息是食物的精华。思想是气息的精华。知识是思想的精华。欢喜是知识的精华。知道这样,他就有食物,有气息,有思想,有知识,有欢喜。知道这样,只要世上众生吃食物,他就居于其中吃食物。

注:参阅《泰帝利耶奥义书》2.1—5。

相传,食物防止衰老,食物安抚一切,

食物是动物生命,是医生,最为古老。(13)

别处还这样说:食物是一切的子宫。时间是食物的子宫。太阳是时间的子宫。年是时间的形态,含有瞬间等等时间单位,含有十二个月。年的一半属于火神,另一半属于伐楼那。在南行中,从星宿(magha)至危宿(śraviṣṭhā)的一半属于火神。在北行中,从柳宿(sarpa)至危宿的一半属于月神。在它自己的每个月中,按照行程含有九等份。由于时间的微妙性,运用这样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如果没有计量标准,就不能计量对象。依据单位性,计量对象得到计量,达到认知自我的目的。因为人们这样说:“那个太阳在时间的这些单位中运转。若是崇拜时间为梵,时间就会远离他。”人们还这样说:

众生从时间中流出,随同时间增长,

又在时间中隐没,时间无形而有形。(14)

注:每个月含有“九等份”,也就是每个月含有九个四分之一宿,即二又四分之一宿,这样,一年共有二十七宿。“时间就会离开他”意谓获得长寿或永生。

确实,时间和无时间是梵的两种形态。在太阳出现之前,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单位。随着太阳出现,有时间,有时间单位。确实,年是时间的形态。众生从年中产生。产生后,随年增长,又在时间中隐没。因此,年是生主,时间,梵的居处,自我。因为人们这样说:

确实,时间在伟大的自我中催熟一切众生,

而知道时间在何处被催熟,则是知吠陀者。(15)

注:众生产生于时间,时间产生于太阳,因此,这里所谓“时间在何处被催熟”,蕴含的回答是在太阳中被催熟。

这有形的时间是众生的大海。居于其中者名为沙维特利(太阳)。从它产生月亮、星星、彗星和年等等。又从它们产生这一切。世上善恶美丑的任何事物都产生于它们。因此,梵是太阳的自我。应该崇拜名为时间的太阳。人们说:“太阳是梵。”人们还这样说:

祭祀者,享受祭祀者,祭品,

颂诗,祭祀,毗湿奴,生主,

这些都是主宰者,见证者,

在那个光轮中,熠熠生辉。(16)

注:“太阳是梵”的说法,见《歌者奥义书》3.19.1。“享受祭祀者”指天神。“光轮”指太阳。

确实,在太初,梵是唯一者,无限者。向东无限,向南无限,向西无限,向北无限,向上和向下乃至一切方位都无限。因为对它而言,不存在东和南等等方位,也不存在纵横上下。这个至高自我不可思量,不可测量,不生,不可思辨,不可思议。它以空为自我。在一切毁灭时,唯独它保持清醒。它从空中唤醒这个纯意识。这个纯意识因它而沉思,最后又隐没在它之中。

注:“这个纯意识”指个体自我。

它的光辉形态呈现在炽热的太阳中,也呈现为无烟之火的奇妙光焰,也是腹中的消化食物之火。因为人们这样说:“它在火中,它在心中,它在那个太阳中。它是唯一者。知道这样,也就会与唯一者合一。”(17)

这是与它合一的方法:调息、制感、沉思、专注、思辨和入定。这称为瑜伽六支。依靠这个方法,

注:后来,波颠阇利(patañjali)在《瑜伽经》(yogasutra)中将瑜伽分为八支:“禁制、遵行、坐法、调息、制感、专注、沉思和入定。”(2.2.29)

见到这位金色的创造者,

神主,原人,梵的源泉,

于是,智者摒弃善和恶,

一切与至高不灭者合一。

注:参阅《剃发奥义书》3.1.3。

因为人们这样说:

如同鸟兽不会依附燃烧的山,

罪恶永远不会依附知梵者。(18)

别处还这样说:一旦智者将思想从外界撤回,气息停住感官对象,也就处在毫无意念的状态。因为名为气息的生命产生于无气息,气息应该将气息保持在名为第四的状态。因为人们这样说:

居于意识中的无意识,

不可思议,隐秘,至高,

应该将意识安置其中,

让微妙生命无所执著。(19)

注:“第四状态”指进入自我或梵的状态,参阅《蛙氏奥义书》7和12。

别处还这样说:还有比这更高的精神专注,用舌尖顶住上颚,抑止语言、思想和气息,依靠思辨看到梵。通过抑止思想,依靠自我看到比微小更微小的、闪亮的自我。依靠自我看到自我,也就成为无我者。由于这种无我性,也就被认为不可测量,没有起源。这是解脱的状态,至高的奥秘。因为人们这样说:

依靠思想的清净,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

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享受永久幸福。(20)

注:“无我”(nirātman)指放弃个体自我,与至高自我合一。

别处还有这样的说法:有一条名为苏迅那的脉管,贯通上颚,引导气息向上。通过它,与气息、唵音和思想结合,他上升。用舌尖顶住上颚,摒弃感官,凭伟大观看伟大。这样,他获得无我性。由于这种无我性,他不再享受苦乐,获得独一无二性。因为人们这样说:

首先保持平静,然后控制气息,

就能超越有限,戴上无限顶冠。(21)

注:“凭伟大观看伟大”,也就是凭自我观看自我。“独一无二性”指梵性。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应该沉思两种梵:声和无声。依靠声显示无声。唵是声。依靠它,上升,最终达到无声。人们说,这是归宿,这是永生,这是合一,这是寂静。正像蜘蛛沿着蛛丝向上,获得广阔空间,沉思者依靠唵,上升,达到独立自主。

另一些声论者有不同说法:用拇指按住耳朵,能听到心中空间的声音。对它有七种比喻:如河流,铃铛,铜器,车轮,蛙鸣,下雨,密室私语。一旦超越各种特征,便隐没在至高、无声、不显现的梵中。在那里,没有各种性质,没有各种分别,犹如各种液汁合成蜜汁。因为人们这样说:

应知两种梵:声梵和至高的梵,

通晓声梵者,获得至高的梵。(22)

注:这颂见《摩诃婆罗多》12.224.60。“声梵”通常指称吠陀。

别处还这样说:唵这个音节是声。它的顶端是平静,无声,无畏,无忧,欢喜,满足,坚定,不动,不死,不落,持久,名为毗湿奴,超越一切。应该崇拜这两者。因为人们说:

既高又低,这位神以唵音命名,

无声无有,应该将它安于头顶。(23)

别处还这样说:身体是弓,唵音是箭,思想是箭头,黑暗是靶子。穿越黑暗,达到没有黑暗笼罩的地方。破除笼罩的黑暗,便看到梵。它闪耀似火轮,光辉似太阳,充满活力,超越黑暗。它在那个太阳中,也在月亮中,火中,闪电中,闪闪发光。确实,看到它,便获得永生。因为人们这样说:

沉思导向内在至高真实,也导向外在对象,

这样,没有特殊性的意识变得有特殊性;

待到思想隐没,便获得自我见证的幸福,

那就是梵,永生,光明,归宿,终极世界。(24)

别处还这样说:犹如在睡眠中感官收回,犹如在梦中思想纯净,身处感官巢穴而不受束缚,他就看到名为唵音的引导者,以光为形,无眠,无老,无死,无忧。这样,他也成为名为唵音的引导者,以光为形,无眠,无老,无死,无忧。因为人们这样说:

这样,他与气息、唵音和多种多样的

一切结合或被结合,因而称为瑜伽。

气息、思想和各种感官合一,

摒弃一切事物,这称为瑜伽。(25)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正如渔夫用网捕取水中的鱼,祭供腹中之火,同样,唵音摄取这些气息,祭供无病之火。正如热罐中的酥油接触到点燃的柴草而燃烧,同样,这个名为无气息者接触到气息而燃烧。这燃烧者是梵的形态,是毗湿奴的至高居处,楼陀罗的楼陀罗性。它将自己分成无限多样,布满这些世界。因为人们这样说:

正如那些火花出自火,光线出自太阳,

气息等等一再出自它,依次进入世界。(26)

注:“无病之火”和“无气息者”均指梵。“楼陀罗性”也可意译为威猛性。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至高和永生的梵没有身体。而它的光是人的身体的热量,人的身体则是它的酥油。虽然它显现,但藏在心的空间中。人们依靠凝聚思虑,腾出空间,这样,它的光仿佛进入。然后,自己迅速进入这种状态,思想及其依托也就寂灭。这如同铁块埋进泥土,很快具有泥土性,火和铁匠也就不会麻烦这泥土般的铁块。因为人们这样说:

心中空间构成的库房,欢喜,至高居处,

是我们自己和瑜伽,是火和太阳的光。(27)

别处还这样说:超越五大元素和感官对象后,手中握弓,以出家为弓弦,以坚定为弓背,以摆脱自大为箭,射杀梵的第一门卫。这个门卫以痴迷为头冠,以贪婪和妒忌为耳环,以懒散、昏睡和邪恶为棍棒,自高自大,手中握弓,以愤怒为弓弦,以贪得为弓背,以欲望为箭,伤害众生。射杀这个门卫后,以唵音为船,抵达心中空间的彼岸。在渐渐显现的内在空间中,进入梵的厅堂,犹如探矿者掘洞探矿。在老师指导下,解除四网构成的梵鞘。然后,他变得纯洁,清净,空无,平静,无气息,无我,无限,不灭,坚定,永恒,不生,自主,立足于自己的伟大。看到自己立足于自己的伟大,便看清生死轮回如同车轮转动。因为人们这样说:

修炼瑜伽六个月,始终超凡脱俗,

他便通晓无限、至高和隐秘的瑜伽;

深陷忧性和暗性,执著妻儿家族,

即使他充满热情,仍将一无所获。(28)

注:“四网构成的梵鞘”指食物、气息、思想和知识。参阅《泰帝利耶奥义书》2.1—4。

说完这些,夏迦耶尼耶内心沉静,向他敬礼,说道:“国王啊,生主的儿子们依靠这种梵的知识登上梵路。通过修炼瑜伽,人们获得满足,能够承受对立的事物,达到平静。这种隐秘的知识,不能传给非儿子和非弟子,只能传给具备一切品德而对业师忠诚不二者。”(29)

注:国王指巨车王,见前面1.2。“生主的儿子们”指婆利奇利耶人,见前面2.3。

唵!应该在清净之地,保持清净,立足善性,研究真实,宣讲真实,沉思真实,祭祀真实。然后,他在渴望真实的梵中获得转变,焕然一新。斩断束缚是他获得的果报。他无所企求,摆脱对别人的恐惧,如同别人摆脱对他的恐惧。他摒弃欲望,获得永不毁灭的无量幸福。确实,摒弃欲望,如同获得至高宝库中的至高珍宝。因为人由一切欲望构成,以决心、意愿和自大为标志,受到束缚。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获得解脱。

对此,有些人说,性质受原初物质变化的控制,用决心之类束缚自我。只有克服决心之类的错误,才能获得解脱。确实,人用思想观看,用思想听取。欲望,意愿,怀疑,信仰,不信仰,坚定,不坚定,羞愧,沉思,恐惧,这一切都是思想。它随性质之流漂移,受污染,不坚定,轻浮,沮丧,渴望,迷乱,自高自大,心想:“我是他。这个是我的。”它自己束缚自己,犹如陷入网中的鸟。因此,人以决心、意愿和自大为标志,受到束缚。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获得解脱。因此,应该排除决心,排除意愿,排除自大。这是解脱的标志。这是从这里通向梵的道路。这是敞开的门。通过它,超越黑暗,达到彼岸。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

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1.5.3。

对此,人们这样说:

一旦五种认知能力和思想保持安静,

知觉不再活动,人们说这是至高归宿。

注:“五种认知能力”也就是眼、耳、鼻、舌和身五种感官。

说完这些,夏迦耶尼耶内心沉静。摩录多按照仪轨向他行礼致敬。摩录多已经达到目的,沿着太阳北行之道离开,因为别无他路。这是从这里通向梵的道路。他穿越太阳之门,向上离去。

注:“摩录多”是巨车王的称号,见前面2.1。

对此,人们这样说:

它居于心中,如同一盏明灯,光芒无限,

白色,黑色,棕色,蓝色,褐色,粉红色;

其中一道光芒向上伸展,穿透太阳光轮,

依靠它,人们越过梵界,达到最高归宿。

还有另外的一百道光芒向上伸展,

依靠它们,人们到达众天神的居处;

还有各种各样微弱的光芒向下伸展,

人们不由自主,陷身尘世,享受业果。

注:参阅《歌者奥义书》8.6。

因此,那个可尊敬的太阳是创造、天国和解脱的原因。(30)

有人问:“这些活动的感官具有什么性质?谁是它们的释放者和控制者?”回答说:“它们属于自我的性质。自我是它们的释放者和控制者。有诱人的感官对象和名为太阳光线者。自我依靠这五种光线享用感官对象。”

注:“五种太阳光线”指五种感官。与它们对应的五种感官对象是色、声、香、味和触。

“这自我是什么?”“人们说,它的特征是纯洁、清净、空无和平静等等。通过它自己的这些特征得以认知。有些人说,这个无特征者的特征如同寓于火中的热量,寓于水中的清凉之味。另一些人说,它是语言、耳朵、眼睛、思想和气息。还有一些人说,它是知觉、坚定、记忆和智慧。确实,这些特征对于它,犹如芽对于种子,烟、光焰和火花对于火。”

对此,人们这样说:

正如那些火花出自火,光线出自太阳,

气息等等一再出自它,依次进入世界。(31)

确实,从自我中出现一切气息,一切世界,一切吠陀,一切天神,一切众生。它的奥义是真实中的真实。犹如湿柴置于火中,冒出烟雾,同样,从这伟大存在的呼吸中产生《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安吉罗》、史诗、往世书、知识、奥义书、偈颂、经文、注释和注疏,以及一切众生。(32)

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2.1.20和2.4.10。《阿达婆安吉罗》即《阿达婆吠陀》。

这个五砖祭坛的家主祭火是年。这五砖是春季、夏季、雨季、秋季和冬季。它有头、双翼、背和尾。对于知原人者,这个祭火是大地,祭供生主的第一堆火。它用手举起祭祀者,送往空中,交给风。

注:祭坛形状似展翅之鸟,故而有头、双翼、背和尾。“原人”指自我。

确实,风是气息。气息是南祭火。它的五砖是元气、行气、下气、中气和上气。它有头、双翼、背和尾。对于知原人者,这个祭火是空中,祭供生主的第二堆火。它用手举起祭祀者,送往空中,交给因陀罗。

确实,因陀罗是那个太阳。太阳是东祭火。它的五砖是《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安吉罗》和史诗往世书。它有头、双翼、背和尾。对于知原人者,这个祭火是天空,祭供生主的第三堆火。它用手举起祭祀者,送往知自我者(生主),由知自我者交给梵。在那里,他高兴喜欢。(33)

大地是家主祭火,空中是南祭火,天空是东祭火。它们是净化者、清净者和纯洁者,因此,祭祀得以展现。腹中消食之火也是净化者、清净者和纯洁者的聚合。因此,应该祭供、安置、赞颂和沉思祭火。祭祀者手捧祭品,心中沉思天神:

这金色的鸟在心中和太阳中,我们

祭供祭火中光辉似雨的水鸟,天鹅。

他也思考这首颂诗的意义:那是沙维特利(太阳)的宠爱,应该沉思它的光辉。他在知觉中沉思,进入思想平静的境界,将它安放在自我中。在这方面,有这些偈颂:

正如撤去柴薪,火在原地安息,

断绝活动,思想也在原地安息。

尽管追求真实的思想在原地安息,然而,

受宿业控制,受感官对象诱惑,仍有妄念。

因为思想就是世界,应该努力净化它;

想什么便成为什么,这是永恒的奥秘。

注:这里译为“世界”的sasāra一词,也可译为“轮回”,参阅前面1.4。

依靠思想的清净,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

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享受永久幸福。

如果人的思想都像执著感官对象那样

执著梵,那么,还有谁不能获得解脱?

人们将思想分为两种:纯洁和不纯洁;

执著欲望而不纯洁,摒弃欲望而纯洁。

摆脱昏睡和迷乱,让思想保持安静不动,

一旦进入无意识状态,便达到最高境界。

应该抑止思想,直到它在心中灭寂,

这是智慧和解脱,其他一切是赘言。

思想靠入定涤除污垢,进入自我而幸福,

这不可言表,只能自己靠内部感官把握。

水中之水,火中之火,空中之空,不可分辨,

正是这样,思想进入自我,也就获得解脱。

这思想是人类束缚和解脱的原因:

执著对象为束缚,摆脱对象为解脱。

因此,不祭供祭火者,不安置祭火者,无知者,不沉思者,他们对空中梵界的记忆受到阻塞。所以,应该祭供、安置、赞颂和沉思祭火。(34)

向居于大地、记住世界的火神致敬!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

向居于空中、记住世界的风神致敬!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

向居于天空、记住世界的太阳神致敬!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

向居于一切、记住一切的梵致敬!请赐予祭祀者以一切!

真理的面容覆盖着金盘,普善啊!

请你揭开它,让人看到真法毗湿奴。

注:参阅《大森林奥义书》5.15.1和《自在奥义书》15。毗湿奴(viṣṇu)是神名,按词义是遍及一切者。

太阳中的那个原人就是我。这真法就是太阳的太阳性。它是纯洁的原人性,没有性别。

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它仿佛在太阳中,眼睛中,火中。它是梵,是永生者,是光辉,是真法。

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它是太阳中的甘露,月亮和各种气息是它的嫩芽。它是梵,是永生者,是光辉,是真法。

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它是在太阳中闪耀的夜柔。它是唵,是水,是光,是永生者,是梵,是地,是空,是天,唵!

八足,纯洁,天鹅,三线,极微,不灭,

无视善恶两性,见到一切者见到它。

注:“天鹅”指自我或梵。“八足”和“三线”(或“三经”)含义不详。

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它在太阳中升起,成为两道光芒。它是智者,是真法,是夜柔,是热量,是火,是风,是气息,是水,是月亮,是精液,是甘露,是梵的领域,是光的海洋。祭祀者们如同盐块溶化其中,与梵合一。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

对此,人们这样说:

在众天神中闪烁光辉,

如同微风吹动的烛光,

他知道这样,知道对立,

知道合一,而与它合一。

如同不断扬起的水沫,

如同高空云中的闪电,

他们依托闪耀的光焰,

如同火的美妙的发髻。(35)

确实,梵的光芒有两种形态:一种安静,一种增长。安静者依托空,增长者依托食物。因此,应该向祭坛祭供颂诗、药草、酥油、肉类、糕饼和米饭等等,也将嘴视为东祭火,将剩余的食物和饮料投入其中,以增长精力,赢得功德世界,达到永生。

注:祭祀者首先将食品祭神,然后自己吃祭神剩余的食品。

对此,人们这样说:向往天国,应该举行火祭。通过赞颂火神的祭祀,赢得阎摩王国。通过咏唱赞歌的祭祀,赢得月亮王国。通过为期十六天的祭祀,赢得太阳王国。通过彻夜祭祀,赢得因陀罗王国。通过为期长达一千年的祭祀,赢得生主王国。

正如灯心、灯托和灯油结合,灯就存在,

与宇宙之卵结合,自我和光辉就存在。(36)

因此,应该用唵音崇拜无限的光辉。它有三种展现:在火中,在太阳中,在气息中。祭供给火的大量食物通过脉管传送给太阳。然后,液汁成流,降下雨水,如同赞歌。由此,这些气息存在。依靠这些气息,众生存在。

对此,人们这样说:祭供给火的食物传送给太阳。太阳用光线降雨。由此,产生食物。由食物产生众生。因为人们这样说:

祭品正确地投放火中,抵达太阳,

太阳生雨,雨生食物,食物生众生。(37)

举行火祭者破除贪欲之网。由此,他破除痴迷,不再喜好发怒。他沉思愿望,解除四网构成的梵鞘。由此,他达到至高的空。在那里,他穿越太阳、月亮、火和真实者的领域。由此,他获得净化,看到它安居于真实中,不动,不死,不落,持久,名为毗湿奴,至高无上的居处,以真实为意愿,通晓一切,独立自主的精神,立足于自己的伟大中。

对此,人们这样说:

月亮居于太阳中,火居于月亮中,

真实居于火中,不灭居于真实中。

沉思身体之内一拃口中间那个拇指般的、比微小更微小者,他便达到至高状态。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

注:“一拃口”指心。“拇指般的、比微小更微小者”指自我或梵。

对此,人们这样说:

身体一拃口中,拇指般

大小者,像灯火的光焰,

两重,三重,那是受赞颂

的梵,进入万物的大神。

唵!向梵致敬!致敬!(38)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