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李白选集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2]。野竹分青靄[3],飛泉挂碧峰[4]。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5]。

【注釋】

[1]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山有大明寺,傳開元中李白讀書於此。

[2]露:一作“雨”。鐘,宋本作“鍾”,據他本改。

[3]青靄:山中雲氣。王筠《苦暑》詩:“日阪散朱氛,天隅斂青靄。”

[4]飛泉:陸機《招隱詩》:“飛泉漱鳴玉。”

[5]“愁倚”句: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停策倚茂松。”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九:寫幽意固其所長,更喜其無丹鼎氣,不用所短。

《唐詩歸》卷一六鍾惺評:全首幽適。

唐汝詢《唐詩解》卷三三:今人作詩,多忌重疊,右丞《早朝》妙絶今古,猶未免五用衣服之論。如此詩“水聲”、“飛泉”、“樹”、“松”、“桃”、“竹”,語皆犯重,得脱王、何之論,幸也。吁!古人於言外求佳,今人於句中求隙,去之所以更遠。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賀貽孫《詩筏》:無一字説“道士”,無一字説“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訪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寫來,便覺無烟火氣,此皆以不必切題為妙者。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七:前解訪道士不遇,後解則對景而悵然,倚樹望竹泉而已。

《唐宋詩醇》卷八:自然深秀,似王維集中高作,視孟浩然《尋梅道士》詩,華實俱勝。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四引吴汝綸曰:此(犬吠)四句寫深山幽麗之景,設色甚鮮采。

按:《唐詩紀事》卷一八引楊天惠《彰明逸事》云,李白“隱居戴天大匡山,往來旁郡,依潼江趙徵君蕤。(蕤)亦節士,任俠有氣,善為縱横學,著書號《長短經》。太白從學歲餘,去游成都……益州刺史蘇頲見而奇之”。説明李白青年時曾隱居戴天山讀書。並知李白隱戴天山在游成都謁見蘇頲之前。按《舊唐書·蘇頲傳》,蘇頲於開元八年後由禮部尚書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則李白隱居戴天山讀書約在開元七年(七一九),年十九歲。此詩當作於是年,為現存李白最早詩篇之一。全詩信手拈來,無斧鑿痕,而平仄黏對都合律詩規則,中間兩聯尤屬工對,足見詩人早年於律詩曾下過工夫。前人或謂李白不善律詩,豈其然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