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中国问题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前文付梓出版之际,中国时局发生重要变化。吴佩孚打败张作霖,雄视北京。张作霖溃不成军,退回满洲,宣布独立。这可能很对日本人胃口,但很难猜出其他强国是否同意。因此,张作霖不大可能失掉满洲,也不大可能就此罢手中国政治。

眼下,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他有什么样的打算意义重大。这些年来,在华英国人跟他交好。这种情况英国报纸到处都有渲染。据《泰晤士报》讲,吴佩孚已宣布,希望再次召集旧国会,恢复宪政。南方政权可能会认同这一方案。如果他真打算做到这一点,凭他的权势,他能终结中国的混乱无纪局面。1922年5月30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发电,称“吴佩孚宣布,如果旧国会再次召集,服务于民族利益,他将鼎力支持,向阻挠该事业的所有人开战。”

5月18日,这位记者就发过一封电报,内容是:“吴佩孚支持统一运动,和陈炯明达成一致立场。”陈炯明与孙中山同在广州共事,此时与孙中山打起了内战。陈炯明推进帝国主义,希望执掌中国政权,认为只有自己建立的政府才符合宪政。该电报披露了吴和陈达成的方案。内容如下:

应实施地方自治,官员应由人民选举产生;区警应在区委员会指导下创立,区委员会服从中央省区委员会;管理民事的省长应对中央政府负责,不对督军负责;应创建国民军,受中央政府控制,并由中央政府拨付薪饷;各省治安应由警察及宪兵队负责维持,督军或陆军不得参与;全国上下应一致同意重新召集旧国会,恢复民国元年制定的《临时宪法》;中央政府应征收各种税收,划定数额后,再拨给各省用作经费开支。如有结余,应转给中央政府,一如前清做法;应植树造林,兴办工业,修建高速公路等保证人民生活。

这个方案可钦可敬,但我们不可能知道究竟有几项能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孙中山仍在与吴佩孚交战。英国报章曾说,孙中山和张作霖结过盟,但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恨吴佩孚。孙中山的朋友坚称,孙中山是真正的宪政派,吴佩孚不值得信任。但在改革派中间,陈炯明的名声比孙中山好。在华英国人交口称赞吴佩孚,厌恶孙中山。美国人都对孙中山赞誉有加,谴责吴佩孚。毋庸置疑,孙中山怀抱爱国热忱,并躬身力行。毫无疑问,广州军政府一直是中国最好的政府。英国报纸之所以报道这一主题,是有意让人对广州军政府留下不好的印象。比如,5月15日的《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封香港发来的电报,大意如下:

我了解到,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的部队正从广州出发北上。这支部队是乌合之众。很多人手无寸铁,大部分穿着破衣烂衫当军装。而且,纪律涣散,赌博成风,鸦片烟抽得很凶。

5月30日,《泰晤士报》又不得不承认,这支部队赢得辉煌胜利,攻陷“江西要地”,缴获40门野战炮及大量枪支弹药。

形势要等到详细信息通过邮件寄到后才会明朗。我们希望,广州军政府能打败陈炯明,与吴佩孚和解,并有足够实力强迫他遵纪守章。我们也希望,张作霖宣布满洲独立,日本不会趁机吞并中国全境。如果吴佩孚能按照上述声明行事,广州军政府肯定会发扬爱国精神,与他合作。此外,广州军政府将强兵壮,很有可能会让吴佩孚觉得谨慎起见,应该遵照声明。张作霖战败以前,中国就能实现统一,结束督军暴虐统治,这种可能性很大。但现在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未来依然问题重重。

1922年6月21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