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五十五

○调部毗尼法

调部毗尼者。盖是调伏三毒七支也。所以五篇七聚。能制六情。禁止十恶。若不以此而为调伏。则诸破戒结贼。何由得息。无量善品。奚以克登。其有欲入无畏城者。当持禁戒钩。裂烦恼网。却魔怨敌。然后升禅定之阶梯。趣常乐之彼岸。得无快乎。

难提比丘

是比丘坐禅。如受戒犍度中释。禅秘要经云。佛告舍利弗。若行者入禅定时。欲觉起。贪淫风动。四百四脉。从眼至身根。一时动摇。诸情闭塞。动于心风。使心颠狂。因是发狂。鬼魅所著。昼夜思欲。如救头然。当疾治之。治之法者。教此行者。观子藏。子藏者。在生藏之下。热藏之上。九十九重膜。如死猪胞。四百四脉。从于子藏。犹如树脂。布散诸根。如盛屎囊。一千九百节。似芭蕉叶。八万户虫。围绕周匝。四百四脉。及以子藏。犹如马肠。直至产门。如臂钏形。团圆大小。上圆下尖。状如贝齿。九十九重。一一重间。有四百四虫。一一虫。有十二头。十二口。人饮水时。水清入脉。布散诸虫。入毗罗虫顶。直至产门。半月半月。出不净水。诸虫各吐。犹如败脓。入九十虫口中。从十二虫六窍中出。如败绛汁。复有诸虫。细于秋毫。游戏其中。诸男子等。宿恶罪故。四百四脉。从眼根布散四支。流注诸肠。至生藏下。熟藏之上。肺脾肾脉。于其两边。各有六十四虫。各十二头。亦十二口。婉绻相着。状如指环。盛青色脓。如野猪精。臭恶颇甚。至藏阴处。分为三支。二九在上。如芭蕉叶。有一千二百脉。一一脉中。生于风虫。细若秋毫。似毗兰多鸟𠿘。诸虫中。生筋色虫(此虫形体似筋。连持子藏。能动诸脉吸精出入。男虫青白。女虫红赤)。七万八千。共相缠裹。状如累环。似瞿师罗马眼。九十八脉。上冲于心。乃至顶髻。诸男子等。眼触于色。风动心根。四百四脉。为风所使。动转不停。八万户虫。一时张口。眼出诸脓。流注诸脉。乃至虫顶。诸虫崩动。狂无所知。触前女根。男精青白。是诸虫泪。女精黄赤。是诸虫脓。九十八使。所熏修法。八万户虫。地水火风动作。作此。佛告舍利弗。若有四众。着惭愧衣。服惭愧药。欲求解脱。度世苦者。当学此法。如饮甘露。学此法者。想前子藏。乃至女根。男子身分。大小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以手反之。置左膝端。数息令定。一千九百九十九过。观此想成已。置右膝端。如前观之。复以手反之。用覆头上。令此诸虫。众不净物。先适两眼。耳鼻及口。无处不至。见此事已。于好女色。及好男色。乃至天子天女。若眼视之。如见癞人。那利疮虫。如地狱箭。半多罗鬼神状。如阿鼻地狱。猛火热焰。应当谛观。自身他身。是欲界。一切众生。身分不净。皆悉如是。舍利弗。汝今知不。众生身根。根本种子。悉不清净。不可具说。但当数息。一心观之。若服此药。是大丈夫。天人之师。调御人主。免欲淤泥。不为使水恩爱大河之所漂没。淫泆不祥幻色妖鬼之所娆害。当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洁。如优波罗。人中香象。龙王力士。摩醯首罗。所不能及。大力丈夫。天人所敬。佛告舍利弗。汝好受持。为四众说。慎勿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蓝婆那

根本律云。时室罗伐城。有长者子。其根极长。时人因此。名曰长根。

豚子

豚。徒孙切。音屯。小豕也。

伊罗婆提河

此云胜河。亦云阿夷罗䟦提河。又云阿恃多伐底。此言无胜。余如五百结集法。拘尸城句中明。

苏卑

此苏卑优婆夷。非药犍度中。苏卑优婆夷也。此或讹略之言。母经云。苏毗耶优婆夷。应是也。

决潦

决者。断也。绝也。通也。亦行流也。潦者。行潦路上流水也。尔雅释诂云。潦者。雨水也。雨水流聚。故云行潦也。

慰周陵伽

亦作郁周隆伽。是虫名。如初篇中释。

婆楼越奢城

未详。

旃陀罗

此翻可畏。亦翻严炽。是比丘字也。

耶输伽

此云名称。是比丘字也。

婆修达多

此云世授。然婆修。亦是天名。或其父母祀此天。而得子也。或云婆苏达多。

须陀夷

或云须陀耶。又云苏陀夷。此言共起。此比丘身形长大。少有知识。三衣故弊。形体露现。以亲厚意。不问主。取他衣而着入聚落。根本律云。佛言。然诸苾刍。不应非亲友处。为亲友想。有三种亲友。谓下中上。于下亲友。作下心委寄。若中亲友。作中下心委寄。若上亲友。作上中下心委寄。若苾刍。于非亲友。作亲友心。相委寄者。得越法罪。福田经云。须陀耶。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为耶离国。为小民家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我时持酪。入市欲卖。值众僧大会讲法。过而立听。闻法欢喜。即持瓶酪。布施众僧。得咒愿福。益怀欣跃。缘此福德。命终生天上。下生人间。恒处尊贵。九十一劫。末后余𠎝。下生人间。母妊数月。得病命终。埋母冢中。月满乃生。冢中七年。饮死母乳。用自济活。微福值佛。逮得真谛。

阎婆果

亦作阎卜。或作阎逼。如上释。

波梨婆果

即是庵婆罗果之属。此方无。故不翻。

胡菰

即黄瓜。如上释。瓜字元无草头。俗加草。非也。

●律藏卷第五十六

三种药粥

如药犍度中释。

须甑

甑。子孕切。增去声。炊饭器也。

黠了

黠。胡八切。音辖。慧也。黠慧。由坚慧也。

高胜

或名直信。是尊者阿难。共行弟子。释迦之种族。为人软善和好。因受居士遗嘱。将财物付与一儿。第二儿不得财物。故语阿难令知。阿难便责摈之。经六布萨。不与共同。然高胜。与尊者罗云亲厚。罗云往语诸释女。求请阿难。听高胜比丘忏悔。乃教诸释女言。汝等将诸小儿。诸阿难所。头面礼足在前而坐。阿难必为汝等说法。说法已。默然。汝等尽留诸小儿舍去。彼必当言。将小儿去。汝等当言。若听高胜比丘忏悔者。我等将去。时诸释女。受此教已。如所教作。诸儿啼哭。阿难慈心故。即听高胜忏悔。

转𥑐

𥑐。古洽切。音甲。山侧也。今此借用。

剸栱

剸。徒官切。音团。截断曰剸。广韵云。截木也。栱。居竦切。弓上声。大杙也。又栱枓也。

摩头波罗呵那

摩头山。波罗呵那山。此二山。是耆阇崛山之别峰也。善见律云。有比丘日夜思欲。自制其心。而不能制。欲还俗。复自念言。我持戒具足。何以舍戒还俗。我宁取死。是故上耆阇崛山顶。投岩取死。而岩下有斫伐人。比丘堕时。磓杀伐人。无杀心。无罪。佛告诸比丘。莫自杀身。杀身者。乃至不食。亦得突吉罗罪。

满槽

财劳切。音曹。所谓马槽。酒槽之属也。

加陵伽王

加陵伽。是国名。如四十卷中释。杂阿含经云。自在王。是王有二夫人。第一夫人。以嫉妒故。以热油灌第二夫人。因此业堕地狱中。百千万岁。受诸苦痛。余业因缘。受熟烂身。众蝇封着。苦痛大唤。杂宝藏经云。目连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有守水鬼。以铁杖驱逐。不得近。于是诸鬼。迳诣礼目连足。各问其罪。有一鬼言。我身常有火出自然。懊恼。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作国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爱。常生妒心。伺次危害。值王卧起去。时所爱夫人。卧犹未起着衣。即生恶心。正值作饼。有热麻油。即以灌其腹上。腹烂即死。故受此苦。

四种风

一住风。二持风。三不灭风。四牢系风。阿修罗宫。在大海底。宫域四面及上。有此四种风。持水悬上。不令入其宫殿城郭也。

伊罗婆尼

义如药犍度中释。

难陀池

此云欢喜池。此池去阿耨达池不远也。

蔓陀延池

或云曼陀枳尼池。如药犍度。阿耨大池句释。

空慧定

空慧处定。识慧处定。无所有慧处定。此皆无色定也。如受戒犍度中释。尔时尊者目连。入此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从三昧起闻大象声。闻已。还疾入三昧。作是念。我入三昧中。闻是象声。从三昧起。语诸比丘。诸比丘不信。何以故。若人入此定。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若见。若闻。无有是事。此是目连不知。随心想说。大婆沙论云。彼尊者于定自在。入出迅疾。虽起定闻。作住定想。谓彼先从欲界善心。入初静虑。从初静虑。入第二静虑。如是乃至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还入识处。如是乃至入初静虑。从此欲界善心现前。闻龙象等声。不起分别。复还从欲界善心。入初静虑。从初静虑。入第二静虑。如是乃至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起。还入识处。如是乃至入初静虑。从此欲界善心现前。不审分别。便作是语。我自忆住无所有处定。闻曼陀枳尼池边。龙象等声。彼但于二心。起分别知。谓初入定心。及后出定心。于其中间。诸心相读。不审分别。故作是说(凡入定者。乃至住于初禅。尚不闻声。何况住于虚空无色定。而有闻声是以诸比丘不信是事。故共结之耳)。

水热沸

即温泉。如说戒犍度中释。

严好比丘

梵云输毗多。或云输毗陀。此译为净妙。严好净妙。二义皆一也。是比丘。一念能识知五百劫事。以彼前身。从无想天命终。来生此间。无想天上。寿五百劫。今忆彼事。故自说我一念中。能知五百劫事。

遮身衣

鼻柰耶云。诸比丘。从今已去。当着舍勒。此是半泥洹僧也。应法师译云。内衣也。半者。言舍勒相短。似今短裙也。如杂事中。比丘尼月期下。亦听着内衣。着时。须安带系腰。

口嘘

休居切。音虚。吹也。又急出声曰吹。缓作气曰嘘。

●律藏卷第五十七

人尻

脊梁尽处是也。如众学法中释。字从尸。从九。与尻字不同。尻即居字。从尸。得几而止。故是居也。

企床

去冀切。音器。举踵而望也(此字从止。与仙字不同。仙字。从山。火延切。音轩。轻举貌。又人在山上也)。

多作

有外道女。形貌端正。比丘系意。后时此女。去祗洹不远行。比丘言。汝多作。彼答言。实尔多作。比丘疑不知是犯。非犯。佛言。僧伽婆尸沙。按根本律。说鄙恶语。犯相有其九事。若与叶婆合说之时。得僧伽伐尸沙。若不与叶婆合说者。得窣吐罗底也。注曰。叶婆者。正目西方。说男女交合。不轨之言。若准此方音者。言多鄙媟。又复方音。随处不定。故存本字。然西方教授。说此言时。亦不全道。以鄙恶故。但云叶字。婆字耳。无犯者。若说叶缚言(大麦也)。或说叶摩尼言(帷幔也)。若于方国。虽说鄙恶言。然非所讳者。皆非是犯。

○毗尼增一法

毗尼增一者。盖法条贯。句数相次也。以数至十。复加其一。且数数皆增。故曰增一也。其所叙法。皆前篇聚。及契经处。所有文句相应者。总收此中。如华得鬘。有联络庄严之相。便读诵者。而受持之。诸部律文。并散布于篇聚间。故阙斯之一法。惟本律。与十诵备之。文虽简略。诚可记持。不复令人忘念也。

梵罚

梵。此云净。或言梵坛法。梵坛。义云默摈。有云。彼梵天治罪法。别立一坛。其犯法者。令入此坛。诸梵不得共语。始因阐陀比丘。恶性犯戒。不受谏语。触恼众僧。佛令作梵坛法。罚治之。一切比丘默摈。不与语。是梵罚治。五分律云。梵坛法者。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得共相往来交言。增一阿含经云。当云何与车匿比丘从事。世尊告曰。当以梵法罚之。阿难白佛言。云何梵法罚之。世尊告曰。不应与车匿比丘。有所说。亦莫言善。亦莫言恶。然此比丘。亦复不向汝。有所说。阿难白佛言。设不究事者。此则犯罪不重乎。世尊告曰。但不与语。即是梵法之罚。然由不改者。当将诣众中。诸人共弹使出。莫与说戒。亦莫与法会从事。

逃窜

窜取乱切。音㸑。逃也。又驱逐也。又藏匿也。故字从穴。从鼠。如鼠在穴中。

●律藏卷第五十八

三种覆

一覆破戒。二覆破见。三覆破威仪。戒见威仪如上。

释。摩诃般若经云。当来世诸比丘。求声闻。辟支佛道菩萨道者。是人当作如是言。若一切法。无所有性。谁垢谁净。谁缚谁解。是不知不解故。而破于戒。破正见。破威仪。破净命。是人破此。是故当堕三恶道。释论云。当来世。求三乘人。闻佛说空。无所有性。以罪重智钝。故取空相。便言谁垢。谁净。凡夫恶人。何以名垢。出家得道人。何以名净。是人不解佛语深义。以何事而说。着是空故。言何用持戒等为。以是因缘。即生邪见。破正见。破正见故。以少因缘。而破戒。及威仪。无所畏忌。出家人。资仰白衣。便妄语。求利衣食等。破于正命等。种此罪故。堕三恶道(噫今时已多此矣。修行者。宜速具一只眼)。

波罗梨子城

或云波吒厘子城。四域记云。摩揭陀国。兢伽河南。有故城。周七十余里。荒芜虽久。基址尚在。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华宫城)。王宫多华。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岁。更名波吒厘子城(旧曰巴连弗邑。讹也)。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传以授业。诸学徒。相从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怅望。同俦谓曰。夫何忧乎。盛色方刚。羁游履影。岁月已积。艺业无成。顾此为言。忧心弥剧。于是学徒戏言之曰。今将为子。求聘婚亲。乃假立二人。为男父母。二人为女父母。遂坐波吒厘树。谓女婿树也。采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请好合之期。时假女父。攀华枝以授书生曰。斯嘉偶也。幸无辞焉。书生之心。欣然自得。日暮言归。怀恋而止。学徒曰。前言戏耳。幸可同归。林中猛兽。恐相残害。书生遂留。往来树侧。景夕之后。异光烛野。管弦清雅。帷帐陈列。俄见老翁。䇿杖来慰。复有一妪。携引少女。并嫔从盈路。袨服奏乐。翁乃指少女曰。此君之弱室也。酣歌乐宴。经七日焉。学徒疑为兽害。往而求之。乃见独坐树阴。若对上客。告与同归。辞不从命。后自入城。拜谒亲故。说其始末。闻者惊骇。与诸友人。同往林中。咸见华树。是一大第。僮仆役使。驱驰往来。而彼老翁。从容接对。陈馔奏乐。宾主礼备。诸友还城。具告远近。暮岁之后。生一子男。谓其妻曰。吾今欲归。未忍离阻。适复留止。栖寄飘露。其妻既闻。具以白父。翁谓书生曰。人生行乐讵必故乡。今将筑室。宜无异志。于是役使之徒。功成不日。香华旧城。迁都此邑。由彼子故。神为筑城。自尔之后。国名波吒厘子城焉。故城东南。有僧伽蓝。名屈吒阿滥摩。唐言鸡园(或云波罗梨弗都卢城。弗者。子也)。

孔雀冠

彼以孔雀尾为冠。因而名之孔雀冠婆罗门。西域记云。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尾。或髑髅璎珞。或无服露形。或草板掩体。或拔发断髭。或蓬鬓堆髻。裳服无定。赤白不恒。

崩伽弥村

或作崩伽阇。此村在摩竭国。去村不远。有林名崩伽耆林。佛于中止。

下五使

使。即驱役之义。如世公使。驱逐罪人。谓此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三界生死故也。上五使者。谓色界。无色界。之惑也。一色爱使。二无色爱使。三掉使。四慢使。五无明使。下五使者。谓欲界之惑也。一贪使。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驱使。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也。二瞋使。瞋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瞋心。而不自已。由此瞋惑。系缚驱使。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也。三身见使。身见者。谓欲界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妄计为身。由此见惑。系缚驱使。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也(名。即心。色。即身)。四戒取使。戒取者。谓诸外道。于非戒中。取以为戒。即邪戒也。由此邪执。系缚驱使。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也。五疑使。疑者。迷心乖理。狐疑不决也。谓欲界众生。由此疑惑。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由此疑惑。系缚驱使。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也(广如论释)。

唐捐

唐。虚也。捐。弃也。

三结

结。即见惑。众生由此见惑结缚。不能出离生死。若断尽此惑。即证须陀洹果。一身见结。二戒取结。三疑结。如前广释。

金刚

梵云伐罗阇。此言金刚。起居注云。晋武帝十三年。炖煌有人。献金刚宝。生于金中。色如紫石英。状如荞麦。百炼不销。可以切玉如泥。什师曰。如有方寸金刚。数十里内。石壁之表。所有形色。悉于是现。世间所有坚重之物。无能过此。故佛恒以为譬也。

三种净肉

律言。有三种不净肉。不应食。若见。闻。疑。为己作。有三种净肉应食。不见闻疑。不为己作。详如药犍度。私呵因缘中说(或加鸟残。自死为五净也)。按此三种净肉。乃是如来初制渐教。以善权方便。而摄化群生也。佛未出世。天竺之地。无断肉法。若佛顿制。则无缘引导。是故世尊以妙神力。化为肉食。无有命根。离害命业。以三净肉。而渐令舍离杀因。然后制断啖食之缘。如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此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又大乘入楞伽经云。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一切诸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悲愍。不应啖食。我今为汝说其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大慧。诸罗刹等。闻我此说。尚应断肉。况乐法人。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大慧。衢路市肆。诸卖肉人。或将犬马人牛等肉。为求利故。而贩鬻之。如是杂秽。云何可食。大慧。一切诸肉。皆是精血污秽所成。求清净人。云何取食。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大慧。譬如猎师。及旃陀罗。捕鱼网鸟。诸恶人等。狗见惊吠。兽见奔走。空飞水陆。一切众生。若有见之。咸作是念。此人气息。犹如罗刹。今来至此。必当杀我。为护命故。悉皆走避。食肉之人。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为修慈行。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身体臭秽。恶名流布。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令于佛法。不生讥谤。以慈愍故。不应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净行人。弃舍天仙所食之味。犹如恶兽。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是故当知。佛法之中。无调伏行。菩萨慈愍。为护众生。不令生于如是之心。不应食肉。大慧。如烧人肉。其气臭秽。与烧余肉。等无差别。云何于中。有食不食。是故一切。乐清净者。不应食肉。大慧。诸善男子。冢间树下。阿兰若处。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见其形色。则已生于贪滋味心。菩萨慈念一切众生。犹如己身。云何见之而作是想。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恒被诸虫之所唼食。不能于食。深生厌离。大慧。我常说言。凡所食啖。作子肉想。余食尚然。云何而听弟子食肉。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大慧。净美食者。应知则是粳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如是等类。此是过去诸佛所说。我所称说。我种姓中。诸善男子。心怀净信。久植善根。于身命财不生贪着。慈愍一切。犹如己身。如是之人。之所应食非诸恶习。虎狼性者。心所爱重。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生耽着肉味。食种种肉。如是不已。遂至食人。臣民不堪。悉皆离叛。亡失国佐。受大苦恼。大慧。释提桓因。处天王位。以于过去食肉余习。变身为鹰。而逐于鸽。我时作王。名曰尸毗。愍念其鸽。自割身肉。以代其命。大慧。帝释余习。尚恼众生。况余无惭。常食肉者。当知食肉。自恼恼他。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昔有一王。乘马游猎。马惊奔逸。入于山险。既无归路。又绝人居。有牝师子。与同游处。遂行丑行。生诸子息。其最长者。名曰班足。后得作王。领七亿家。食肉余习。非肉不食。初食禽兽。后乃至人。所生男女。悉是罗刹。转此身已。复生师子。豺狼虎豹。雕鹫等中。欲求人身。终不可得。况出生死。涅槃之道。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若人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奇哉世间。贪着肉味。人身有肉。尚取食之。况于鸟兽。有不食者。以贪味故。广设方便。罝罗网罟。处处安施。水陆飞行。皆被杀害。设自不食。为贪价直。而作是事。大慧。世复有人。心无慈愍。专行惨暴。犹如罗刹。若见众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大慧。世无有肉。非是自杀。亦非他杀。心不疑杀。而可食者。以其义故。我许声闻。食如是肉。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于我法中。而为出家。妄说毗尼。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大慧。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非是住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劝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大慧。凡是肉食。于出家人。悉是不净。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于凡夫段食。况食血肉。不净之食。大慧。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尚唯法食。岂况如来。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大慧。我已断除一切烦恼。我已浣涤一切习气。我已善择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观众生。犹如一子。云何而许声闻弟子。食于子肉。何况自食。作是说者。无有是处。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悉曾为亲属  众秽所成长  恐怖诸含生

是故不应食  一切肉与葱  韭蒜及诸酒

如是不净物  修行者远离  亦常离麻油

及诸穿孔床  以彼诸细虫  于中大惊怖

饮食生放逸  放逸生邪觉  从觉生于贪

是故不应食  邪觉生贪故  心为贪所醉

心醉长爱欲  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

以财取诸肉  二俱是恶业  死堕叫唤狱

不想不教求  此三种名净  世无如是肉

食者我诃责  更互相食啖  死堕恶兽中

臭秽而颠狂  是故不应食  猎师旃荼罗

屠儿罗刹娑  此等种中生  斯皆食肉报

食已无惭愧  生生常颠狂  诸佛及菩萨

声闻所嫌恶  象胁与大云  涅槃央掘摩

及此楞伽经  我皆制断肉  先说见闻疑

已断一切肉  以其恶习故  愚者妄分别

如贪障解脱  肉等亦复然  若有食之者

不能入圣道  未来世众生  于肉愚痴说

然此净无罪  佛听我等食  净食尚如药

犹如子肉想  是故修行者  知量而行乞

食肉背解脱  及违圣表相  令众生生怖

是故不应食  安住慈心者  我说常厌离

师子及虎狼  应共同游止  若于酒肉等

一切皆不食  必生贤圣中  丰财具智慧

宣律师感通记云。四天王告宣师曰。佛在世时。放大光明。佛告天人。龙鬼神等。我之正法灭后。多有诸比丘。执我小乘教迹。不解毗尼意。导我听诸比丘食肉。于是诸比丘等。在寺内杀害众生。犹如猎师。屠肆之处。复有比丘纯着缯帛。游行淫女酒肆之舍。不习三藏。不持禁戒。痛哉。苦哉。诸恶比丘谤讟我教。舌何不落。告诸比丘。我于无量劫来。舍头目髓脑。或于饥馑世。作大肉身。施彼饿者。或内外财施。未曾吝惜。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岂教弟子啖众生肉耶。我既涅槃。诸恶比丘。次补我处。为天人师。开导众生。令得道果。岂有天人之师。口啖众生肉耶。我初成道时。虽开毗尼中。听食三种肉。然非四生之类。是诸禅定之肉。是不思议肉。非汝所知。何故谤讟我教。我于涅槃。楞伽经中。一切生命杂肉。皆已断讫。不听持戒之人。食诸众生身肉。若有恶比丘导毗尼教中。听食鱼肉。听着蚕衣者。此是魔说。我成道已来。至于涅槃。唯服粗布白㲲三衣。未着缯帛。何为谤我耶。大涅槃经云。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等。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若其肉器。为肉所污。但使无昧。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

重制

母经云。犯罪凡有三种。一者初犯罪缘。二者因犯故制。三者重制。云何名缘。尔时世尊。在修赖吒国游行。迦兰陀子修提那。为续种后继故。作欲心。与其本二行欲。因此初犯。佛集诸比丘。是名为缘云。何名为制。若比丘行非梵行。乃至畜生。犯波罗夷。不共住。是名为制。云何名为重制。尔时佛在毗梨祇国。有一毗梨祇子出家。后不乐道。常思念欲事。归家。即共本二行欲。行欲已讫。即生悔心。向诸比丘。说所犯事。诸比丘白佛。佛言。初入犯波罗夷。如毗舍离林中。乞食比丘。此是重制。又重制有二种因缘。一者急。二者缓。急者。乃至畜生。与人同犯。云何名缓。若有比丘。欲舍道还家行淫者。听舍戒还家。若后时还乐道者。听出家与受具足。是名为缓。如难提比丘犯重。听忏悔。在大僧下。沙弥上。此亦是缓。譬如国王。有犯罪者。一者急。二者缓。重制中。亦如是。一缓一急。是故三处。得决所犯事(余如母经第七卷中说。如是一一戒。乃至众学法。皆以此三法。推之可知)。

谙经

谙。乌含切。音庵。记也。忆也。晓也。悉也。练历也。

阿尼楼陀

或作阿尼卢陀。或作阿㝹楼䭾。又作阿尼楼豆。如是种种字别。然梵音是一。即阿那律陀是也。

婆夷

是阿尼楼陀。弟子字也。

四妄语

一波罗夷妄语(如初篇中说)。二僧残妄语(以无根波罗夷谤他。是也)。三波逸提妄语(如九十事初。及以无根僧残法谤他。是也)。四毗尼阿毗婆罗妄语(如九十事初妄语。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罪。而不说者。突吉罗萨婆多云。或有妄语。入偷兰遮。如说过人法不满。以无根法谤他不满。或有妄语入突吉罗。如三众妄语。或有妄语无罪。如先作。如有在家无师僧。本破戒还作比丘)。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八

音释

婉绻

上于远切。渊上声。宜作缱字。下音犬。绻缱不相离也。

𠿘

音嘴。鸟喙也。

音迂。泥淀也。

音逸。淫放也。

优波罗

此云青莲华。

摩醯首罗

此云大自在天。

与硾同。音坠。镇也。

音于去声。老妇之称也。

音眩。好衣。盛服。

音燕。谓合饮同宴也。

音乔。

同踏。践蹋也。

音欲。卖也。

音频上声。母畜也。

豺豹

上音柴。即狼属。下音报。似虎。而斑文圆。

音貂。鸷鸟。

罝罟

上音嗟。兔网也。下音古。网之总名也。

音读。怨谤也。

音吝。悭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九目录五非法五种犯破戒五过五种盐猫皮伊师皮忏有五法罪名种性客比丘和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