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部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对待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一位总统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自己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就大胆而尽职地去做吧!如果它是错误的,就干脆别动手。

那些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办起案件来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这些都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吧!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成功的秘密武器。

某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伟人:“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粒饱满的果实。但是在美国,年轻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想处理一桩桩棘手的案件,或者听了两三堂医学课,就急于做外科手术——要知道,那个手术可能维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啊!

学生时代一旦养成了半途而废、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运用一些小伎俩来蒙混过关、欺骗老师,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去银行办事时总是迟到,人们会拒付他的票据;与人约会时总是延误,会让人大失所望。如果一个人认为小事情是不值得认真对待的,那么如果他想著书立说,必定漏洞百出。一些人从来不会认真地整理自己的论文和书信,所有的文稿和信件散乱地堆放在书桌上,办事时他就会缺乏条理,不讲究秩序,思维也不周密,结果是连自己最基本的立场、原则和态度都会丧失,也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心。

这种人注定会是失败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其下属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司不是一个精益求精、细心周密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影响公司的发展。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做事情无法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上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一面贪图玩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从某种意义而言,全心追名逐利比敷衍修道好。

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无论做何事,务必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每天多做一点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之所以能快速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点”。

我曾经拜访道尼斯先生,并且询问其成功的诀窍。他平静而简短地道出了个中原由:

“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招呼我的习

惯……”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他服务。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在养成了“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之后,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使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务。

第二,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利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长期不使用你的右臂,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更虚弱甚至萎缩。

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往往会对未来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你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下一次当顾客、同事和你的老板要求你提供帮助,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人来处理时,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吧!努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譬如换一个角色,自己就是这件事的责任人,你将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每天多做一点,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获得更多的收益。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六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一个周六的下午,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种特权,一种有益的特权。这种特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人,而且为自己带来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另一位成功人士曾经向我讲述过他是如何走上富裕道路的。

“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使尽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月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因此,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一般人认为,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的事务性工作,难道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对百万富翁成功经验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额外投入的回报原则,尤其是在这些人早期创业时,这条原则尤显重要。当他们的努力和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老板的承认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独立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努力使其大受裨益。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钱,当你需要的时候,它随时都会为你服务。

满怀感恩之情

我曾经为他人工作,现在则为自己工作。以前总是认为老板太苛刻,现在却觉得员工太懒惰,太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于怀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彼此之间有长期的利益冲突。当老板的行为与雇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所有的同情和理解都会化为乌有。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繁琐的问题。来自客户和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老板的情绪。要知道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为老板,并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有某种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和才能。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老板,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惟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雇员,甚至认为老板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板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让他寻找合适的人选更焦心的了。

年轻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这个“己”是一个自私的、狭隘的,也就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实上,从每一个员工第一天上班开始,老板就用心地对他进行考察。他们会仔细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等,只有当他认为一个年轻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言行举止(包括认为老板无知)时,他才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毕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经营才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偏见而毁了整个事业。

因此,做员工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许就能重新赢得老板的欣赏和器重。

也许老板并不是一个领情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设身处地地为老板着想。因为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一个老板那里没有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没有效果。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内心宽慰。

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因素。事实上,每个登峰造极的人,都获得过别人的许多帮助。一旦你订出成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

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今日的年轻人,自从来到尘世间,都是受父母的呵护,受师长的指导。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牢骚满怀,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

现代中年人,虽有国家的栽培,老板的提携,自己尚未能发挥所长,贡献于社会,却也不满现实,有诸多委屈,好像别人都对他不起,愤愤不平。因此,在家庭里,难以成为善良的家长;在社会上,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弟,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遭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请注意,一定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永远都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老板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一些人从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于惧怕流言蜚语,而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离老板,以表自己的清白。这种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费尽心机的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才会心中坦荡,又何必去担心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为老板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个老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为未来做准备,你正在学习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甚至成为老板或老板的老板的技巧。当时机成熟,你就已准备就绪了。

当你精熟了某一项工作,别陶醉于一时的成就,赶快想一想未来,想一想现在所做的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能使你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尽管有些问题属于老板考虑的范畴,但是如果你考虑了,说明你正朝老板的位置迈进。

如果你是老板,你对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满意吗?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回顾一天的工作,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沉稳入眠,因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公司,正在创造机会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表现得更加忠诚,更具创造力,也会更加努力工作。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当你像老板一样思考时,你就成为了一名老板。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为公司节省花费,公司也会按比例给你报酬。奖励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就会兑现,但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公司的资产视为自己的资产一样爱护,你的老板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美国自由企业体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即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劳动是成正比的。

然而,在今天这种狂热而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你可能会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下一次,当你感到工作过度却得不到理想工资、未能获得上司赏识时,记得提醒自己:你是在自己的公司里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假设你是老板,试想一想你自己是那种你喜欢雇用的员工吗?当你正考虑一项困难的决策,或者你正思考着如何避免一份讨厌的差事时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会如何处理?当你所采取的行动与你身为员工时所做的完全相同的话,你已经具有处理更重要事物的能力了,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老板。

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忠诚于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为一种事业做出贡献。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老板和上司的意图。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

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可以增强老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集体的竞争力,使公司更兴旺发达。因此,许多老板在用人时,既要考查其能力,更看重个人品质。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老板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忠诚和勤奋。

当今社会,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公司花费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全部责任归咎于老板。但是,我们却发现,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于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同时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挥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身到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继续恶化。

缺乏忠诚度、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的价值有所降低。这些人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人一生恐怕要走几条路,才能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地方。从职业的角度,难免要调换几种工作。但是这种转换必须依托于整体的人生规划。盲目跳槽,虽然在新公司收入能有所增加,但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跳槽不再是目的,而成为一种惯性。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在不断地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账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们在跳槽时如此潇洒,但是真正面对工作时又是如此无奈。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时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啦,老板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等,幻想着跳到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现在的年轻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忠诚和敬业精神,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著追求。此可谓个人之悲,国家之悲,社会之悲!

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许多人认为自己在公司里受到老板和上司的压榨和奴役。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压榨和奴役他的不是老板和上司,而是他自己。这些人整天抱怨,说自己像一个奴隶一样被人役使,他的内心就渐渐产生了这种低人一等的心态,真正变成了一个奴隶。

应该培养高贵的人品,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越奴隶的层次。在抱怨自己是他人的奴隶之前,先看看你是否是自己的奴隶。

反省自我,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灵,不要对自己放宽要求。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心里隐藏着很多猥琐的思想、欲望和不假思考就顺从的习惯或者行为,这些东西在你平时的行为中比比皆是。

改正这些缺点,不要再做自己的奴隶,这样就没有人能奴役你了。一旦战胜自我,你便能克服所有的逆境,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要抱怨被富人所压迫。如果你也成为富人,能肯定不压迫别人吗?不要忘了永恒的法则是公平的,今天压迫别人的,日后一定会遭受压迫,绝对不会有例外的。假如你过去曾经富有,而且曾经压迫过别人,按照这条伟大的法则,现在你困苦的处境就是在遭受报应。让永恒的正义、永恒的善良留存心中。

努力摆脱自私与狭隘的思想,去追求无私和永恒的境界。摆脱自己是受害者的错觉,试着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伤害自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不久前,我应邀前往一家大公司参加年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中有一位老人当场宣布退休,公司董事长首先站起来做一次例行讲话,说一些哈利先生对我们公司多么有价值、有贡献,以及现在他要退休我们对他有多么怀念的话。

庆祝大会结束后,哈利先生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他用手背轻轻地触了我一下,对我说:“你能否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有话要对你说,顺便发泄一下我心中的郁气。”我无法拒绝这样的请求,于是带着他来到自己下榻的旅馆套房,点了一些饮料和三明治。

“在公司呆了那么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今天晚上光荣退休,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打开话题,然而哈利先生却说道:“今天我并不快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夜晚。”

“为什么?”我问道。我想要使他认为我很吃惊,其实我并不感到意外。

“今晚我只是坐在那里面对我惨痛的一生而已。我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彻底失败了。”

“你准备做些什么?”我问道,“你现在才65岁而已。”“还能做什么,我将要搬到老人村里去了,住在那里直到老死为止。我有一笔不少的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金,这些钱足够我养老了。”他很痛苦地说,“我希望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来临。”

我们陷入了沉默,然后他从口袋中取出今晚才拿到的退休纪念表,说道:“我想把这件礼物丢掉,我不希望留下这些痛苦的记忆。”

渐渐地,哈利先生已经放松下来,他继续说道:

“今天晚上,当乔治先生(该公司的董事长)站起来致辞时,你可能无法想像我当时多么悲伤。乔治先生和我一起进入公司,但是他很上进,节节攀升,我却不然。我在公司领到的薪水最高不过7250美元,而乔治先生却是我的10倍,还不包括种种红利以及其他福利在内。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总是认为乔治先生并没有比我聪明多少,他只是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练,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公司内外有很多机会,使我可能获得晋升的,例如我在公司呆了5年后,有一次公司要我到南方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自己因为感到无能为力而拒绝了。每次当这种绝好的机会到来时,我总是找一些借口来推托。现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在哈利的一生中,他一直游移不定,没有任何实际目标可言。他惧怕真正地面对生活,害怕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活着只是虚度年华。

哈利先生像无数人一样,把自己判入终身的心理奴隶的牢笼之中。这种奴隶并不限于某一种类型的工作:在办公室中,在商店里,在农场上,以及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发现这种奴隶的存在。

这些现代的奴隶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其他人强迫去当的。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当奴隶,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