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唐伯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伯元〗(生卒年不详)字仁卿,号曙台。明澄海(今属广东)人。万历二年(1574)知万年县,改泰和,升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事。曾进石经《大学》,谓得之安福举人邹德溥。王守仁从祀孔庙,伯无上疏言:“不宜从祀,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凡盲心学者,皆后儒之误。守仁言良知新学,惑世诬民,立于不禅不霸之间,习为多疑多似之行,招朋聚党,好为人师,后人效之,不为狗成,则从鬼化矣。”言官劾其低毁先儒,降海州判官,移保定推官。历礼部主事、尚宝司丞、吏部员外、文选郎中。致仕卒,年五十八。伯元受业于吕怀,其学以践履笃实为要,而深疾王守仁心学。主性善说。认为性乃天命,无不善,而心则有善不善。至于身,则去禽兽无几,故性可顺,心不可顺,以其附于身;身可反,心不可反,以其通乎性。故反身修德。为为学之要。他强调修德要克己、反求。认为仁者以物为体,不得有己,故曰“克己”;仁者如射,反求诸己而已,故曰“由己”。知由己,然后克己,能克己,然后能复礼。学至于礼而止。礼,是其为学、修己的宗旨和归宿。他又将修己的内容扩展开去,认为“修己以敬,至于安人,安百姓,皆修己也”。正己而不求于人,虽谓之善,但够不上“至善”,“正己而物正之谓至善”。他引用《易》“终日乾乾,行事也”的说法,反对“正心而无所事”的观点,提出“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谓儒,正心而无所事之谓释。他强调“笃实”而忽视“名”,谓“太上忘实忘名,其次笃实晦名,其次力实生名。生名者贤,晦名者圣,忘名者天”。他反对为学空谈本体,认为学不可离五经,渭“经者,学之具也。学以明道,而《易》具矣;学以理性情,化天下,而《诗》具矣;学以为帝者师,为王者佐,而《书》具矣;学以修身齐家措之天下,而《礼》具矣;学以验天应人,明微维分,而《春秋》具矣。其理相通,其义各别”。为了突出修身,他提出。物有本末,身为本,而天下国家皆为末。所谓“物格”者,即“知修身为本而已”,“知修身为本,是谓知本,是谓知止,是谓知所先后,是谓物格知至”。所著有《唐选部醉经楼集》、《唐曙台集》。唐伯元属甘泉学派,为力反王守仁心学者之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