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钱一本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钱一本〗(?一1617年)字国端,别号启新。明武进(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授庐陵知县。入为福建道御史,曾劾张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已而巡按广西,因谏册立皇太子改期事遭廷杖,并被削籍。归筑经正堂以讲学。东林书院成,又与顾宪成分主讲席。一本之学,得王时槐者居多。他鉴于当时学者喜谈本体,便以工夫为主,谓“一粒谷种,人人所有,不能凝聚到发育地位,终是死粒。人无有不才,才无有不善,但尽其才,始能见得本体,不可以石火电光,便作家当也”。他认为“仁人心即本体,义人路即工夫,故舍其路而不由,便是放其心而不知求”,他引用章潢的话说:“‘世之求心者,止欲守其默照之体,存其圆虚之神,好静恶动,而于日用间亲疏厚薄,是非可否,一切失其宰制化裁之宜,纵使恩怨平等,而于亲亲仁民爱物混然无别,谓之为仁可乎?谓为心不放可乎?’可见由义正以居仁,充类至义之尽,即所以为仁之至也。”他认为,仁义礼智虽为人所固有,但如不根之于心,便不能生色。如人生侧隐之心,这只是仁之端,不是根。所以人应将“一点真心,扩充以满其量”,如此自可“至诚至圣”。他强调化育工夫,指出,“盈天地间皆化育流行,人试自省化不化?育不育?但有不化,直是顽砾;有不育,直是僵块。于此不知,知于何致”?“有性无教,有天无人,如谷不苗,如苗不秀,如秀不实”。他赞同“存心养性”、“戒慎恐惧”、“存诚”、“克己”等传统的儒家修养方法。他认为,所谓“放其心”,“谓失其仁义之良心也”,关键在于本身有无此仁义之心,如有此心,“即常游于千里之外,正谓之存,不谓之放”,“不然,即常敛于径寸之内,正谓之放,不谓之存”。提出“不知性,无心可尽;不养性,无心可存”,要“有涵养未发工夫,立脚在太极上”。须养得血气和平,“心意才暴戾,便似于乾坤毁伤了一番,便似于父母忤逆了一番,只此便是莫大罪恶了”。人须戒慎恐惧,不可怠惰放肆,“怠惰放肆,心即人欲”,“戒慎恐惧,心即天理”,“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功力”。他认为,率性自诚始,修身自明始,“自诚明,人人本体之明,故曰性;自明诚,人人工夫之诚,故曰教”。所谓“克己”,“只是这个身子顿放得下”,但又须“提掇得起”,此谓“由己”。钱氏也赞同“存理遏欲”的观点,但将侧重点放在“存理”上,谓“徒遏欲,非所以存理,长存理,乃所以遏欲”。钱氏深于《易》学,著有《像象管见》、《象钞》、《续钞》、《范衍类》。其著作还有《邸钞》、《黾记》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