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毛奇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毛奇龄〗(1623-1713年)一名□,字大可,号秋晴,又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清浙江萧山人。十五岁补诸生。明亡,哭于学宫三日,参加抗清斗争。兵败,流寓江淮间。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儒科,试列第二,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撰修官,充会试同考官。后因病辞职,著述终老。曾结识汤斌,与阎若璩等多有辨难。从学者甚多,著名的有李□、邵廷采等。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其学广博,尤以经学自负。赞赏王阳明心物之辨,认为在心上求事物,则有事物。正如天为一物,而人石能知天为何物,但若从心上求之,则天之为天可以掌握,正所谓闭门造东,出门合辙。于心上求物,物乃存在。否则,而知则格物,行则求物,未免向处,与圣贤心性之学有所不合。故而,事君不能从君上求,事父不能从父上求,知天不能从天上求,知物不能从物上求,只能求之于吾心。吾心存事君事父,则有君有父;吾心知天知物,则有天有物。认为朱熹知行观内有矛盾,故而偏守王学,其知行合一,未提以知代行,而认为即知即行。认为就格物论格物,非知本之学,而知本即格物。何谓知本?一以修身为本,则本在修身;一以诚意为本,则本在诚意。修身以诚意为本。由诚而正,即时正时诚,循环以至于尽,是谓物有本末。知物有本末,为格物;知所先后为致知。格物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则又以诚意为本,是以"诚意"二字,为圣门下手第一功夫。守之理学亦称道学,被视为正统,而阳明之心学不在其中。其主王学,故有道学之辨。认为以道为学,实道家之学,程朱之学实源于此。故阳明为儒,而朱熹为道。其学术成就颇著,《四书改错》、《诗传诗说驳议》、《河洛图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等,条理明晰,考据细密,大胆否定,驳正宋明人讹误。谓四书无一不错,真所谓聚九州四海之铁,铸不成此错矣。治经,必以经解经,而不自说。若说经而与经悖,则虽合汉唐宋诸儒之说而予所不取。是必以此经质彼经而两无可解,然后旁及儒说。然儒说中,汉取十三而宋取一。对音乐亦有研究,能诗词并从事评论。然好为辨驳,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所著《经问》,指名攻驳者,唯顾炎武、阎若璩、胡渭,因三人博学重望,足以攻击。言古音则诋顾炎武;言《尚书》则诋阎若璩,作《古文尚书冤》、《尚书广听录》,力辨《尚书》之真。反对最力者为宋人,而尤以朱熹为甚。认为宋学为道学,实非圣学,。朱熹言行不一。《清儒学案》对其评价甚高,认为自明以来,使人不敢以空言说经,实自西河始。辨证图书,排击异学,尤有功于经义。然全祖望作《毛西河别传》及《萧山毛氏纠谬》,指责其论据失实之处甚多。一生著述宏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录其所著书目至四十余种。主要著作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西河合集》等,后人偏为《西河全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