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李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筌〗(生卒年不详)号达观子,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本为儒者,隐于嵩山,自称“少室山布衣”。唐玄宗开元中,出仕任江陵节度副使、御史中丞、仙州刺史。为李林甫所排挤,入名山访道,后不知所终。李筌对宇宙起源问题,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认为,天地为阴阳二气构成。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阴阳二气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五行之气为金、木、水、火、土,互相制伏,昼夜不停。能盗窃人的生死,万物的成败,故亦称“五贼”。如果“心既知之”(了解阴阳五行运动规律),并掌握规律,则宇宙在掌中,吉无不利,可免于灾害。愚人不懂自然变化规律,以为天变为神圣不可测。仰视日、月、星辰,观天文变化,目睹闪电雷鸣,水旱虫害,恐灾祸降身,心怀忧惧。明白规律者,则君怀廉静,臣能效忠尽贞,百姓康乐,天下太平,纵有天灾,也不怕。尧遭洪水九年,商汤时遭旱灾七载,百姓和平,人无饥色,原因是君主有道,臣能尽忠,百姓拥戴君主,虽有洪水大旱,也不能为灾。水旱是天象变化,治乱是时物(社会现象)。明白这些规律的人,才能把社会现象和天象变化区别开来,能转祸为福。万物夺取天地之气而成万物,人夺取万物以养其身,万物反能使人生祸患。认识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顺应这个自然之理,则可获吉福,反之会带来凶祸。他批判迷信阴阳五行思想。指出,任贤使能,不择吉日也能胜利;明法审令,不占卜也会事吉;赏罚严明,不祭祀也不会遭凶祸。政治的兴亡,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人事。他批判了国家强弱不可改变的宿命论。认为只要“乘天之时”,春忙植谷,秋及时种麦,夏长成,冬备藏;“因地之利”,使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用人之力”于生产。则弱国可变成强国。贫富也不是天生不可改变。没有因灾害疾病而贫者,是由于懒惰或奢侈;世上无奇业而富贵者,皆取决于节俭或勤奋。有容身之地。智者不说弱;有市井之利,智者不认贫,只要节俭努力,不患无财。他主张以法治国,按罪行制刑,按功劳设赏。严明赏罚,不徇私情,做到奖赏无私功,刑罚无私罪。同时强调治国要任用贤才。把人才分为“通才”和“偏才”两种。认为“通才”难求,应广求“偏才”。集“偏才”之长,以补“通才”之不足。要注意发挥人的专长,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李筌军事思想的基本点,是主张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天时不能保佑无道之君,地利不能救乱亡之国。地势的险易,是可改变的。人努力可化险为夷,也可变夷为险。还认为,人没有天生的勇敢和懦弱。勇怯在于法,懦弱者使之以刑,则变得勇敢;勇敢者使之以赏,则视死如归。他根据《孙子兵法》《九地篇》,提出不同地形的作战方案:诸各自为战的“散地”,不要战斗;敌人边界地区的“轻地”,不要停留;三属诸侯交通枢纽的“衢地”,不要合围;城邑附近的“重地”,只能掠夺资源;山林沼泽的“圮地”,要迅速通过;敌人据守险要的“围地”,要智取;不战则亡的“死地”,要拼死力战。又根据《孙子兵法》中《九变》、《用问》等篇,以权术用兵的军事思想,从性格和人品把敌人分为“仁人”、“勇士”、“智士”、“愚人”、“不肖”、“好财”等六类;又根据社会经济地位,知识才能,把敌人分为“智者”、“博者”、“贵者”、“富者”、“贫者”、“贱者”、“勇者”、“愚者”等八种,针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争取作战的主动权。用兵贵在制人,而不要受制于人。争取作战的主动权,就要避敌人之长,攻敌人之短;发挥自己之长,避自己之所短。而且要抓住战机,对有利的战机,要当即立断。如果犹豫不决,将坐失良机,反受其害。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敌人的短处,积极创造有利战机。李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的军事思想,进一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待社会现象比以往哲学家具有更多的唯物主义因素。主要著作有《太白阴经》十卷,《阴符经疏》三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