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公孙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公孙弘〗(前200-前121年)字季。西汉□川薛(今居山东)人,出身寒素,曾任狱吏,因罪免,以放牧为生。40岁开始从胡毋子都学《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还极不合帝意,免归乡里。元光五年(前130)复征贤良,□川国再推开,武帝擢为第一,拜为博士,一岁中至左内史。元朔三年(前126)为御史大夫,寻拜为丞相,封平津候。食邑650户。他认为尧舜以身作则,以礼义治国,以忠信待人而天下太平。他提出的治国方是“因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即赋敛省;不夺民时,不防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众逡;罪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勤”。为此皇帝施德政,而正官吏,百姓得以教化,上下不同协力,国乃得治,为了除邪吏,选正史,必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中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免除诸役。太常选择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人补博士子弟,郡国县,道、邑各级官吏发现当地名副其实爱好文学,尊敬长上,遵守法纪,和顺乡里的人,应上报所属郡太守和王国相,经郡国考核合格者,可随上计吏一同进京到太常处报到,受业如博士弟子,一年后参加考试,精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名列前茅可任郎中者,由太常造册上奏朝廷;特别优秀者,单独列名上报。不认真学习,才能低于下及不能通晓-经者,开除。对推荐不合格人才的官吏要给以处罚。首先选拔研究礼制的人,其次选拔研究历史典籍的人才,任用有文化礼仪修养的人担任官吏。提拔有文化礼义修养而被压抑的人才。挑选俸禄在比二百石级以上,和通晓一经以上的百石级的小吏,充任左右内史和大行的卒史,比百石级以下的充任郡太守卒史,普通郡2人,边郡1人。光任用背诵经书多者,如不足,则选拔掌故充任中二千石级的属官。文学掌故充任郡的属官,作为缺额充数。并将其写入教育法规。从此,公卿大夫士更多为彬彬有礼又有学术修养的士人。他熟习文法吏治,以儒家学说解释法令。认为天人互相感应,“桀纣行恶,受天之罚;禹汤积德,以王天下,因此观之,天德无私,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他结交天下名士,“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士,与参谋议”。他生活节俭,衣粗布食糙米,所入傣禄,皆给故人宾客,家无积蓄。事父母以孝闻,以礼赡养继母,继母卒,服丧三年。虽识多见广又善言谈,但迎合世俗,不肯犯颜强谏,为人忌妒阴险,与他有分歧者,不论远近,表面与之友善,暗地害之,杀主父偃,徙董仲舒是其例。《汉书·艺文志》记录《公孙弘》10篇,已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