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冯从吾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冯从吾〗(生卒年不详)字仲好,号少墟。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疏请朝讲,上怒,欲杖之,以长秋节得免,请告归。寻起原官,又削籍归,家居讲学十余年。天启初,起大理寺少卿,擢副都御史。立首善书院于京师。屡疏乞休,后即家拜工部尚书,寻遭削夺。时魏忠贤逆党王绍徽修怨于从吾,及为吏部冢宰,使乔应甲抚陕以杀之,乔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从吾受学于许孚远。其为学要旨,在本原处透彻,在未发处得力,于日用常行事事点检,以求合其本体。所谓本原,即天命率性之初。他认为。《论语》所论工夫而不论本体,论见在而不论源头,盖欲使学者由工夫以悟本体,由见在以觅源头。而《中庸》则直指本体源头,以泄孔子之秘。?《中庸》之论道,即直指天命率性之初而言。他将性譬为“山下出泉”。认为“本源原清”,不过泉出山渐流渐远,才有清有浊。清者勿使之浊,浊者复澄之清,此便是学。性三品说徒知渐流渐远,有清有浊,未尝不是,而不知山下出泉,本源原清;杨简之说,徒知山下出泉,本源原清,亦未尝不是,而不知渐流渐远,有清有浊。、前者为不知本体,故疑性之或恶,而以学为“义外”;后者虽知本体,相信心即道,而又以学为“揠苗”。他赞同孟子性善之说,认为孟子道性善,正直指天命之初而言。圣贤学问,全在知性。性有义理之性,有气质之性。若以义理之性为主,源头一是,则情是好的,才也是好的;若以气质之性为主,源头一差。则无非不差,情也是不好的,为恣意纵欲之情,才也是不好的,为恃才妄作之才。他认为“性是善的,情是不善的”或“情是善的,才是不善的”的说法,皆为“末流之论”。冯氏曾作儒佛之辨,认为:佛氏圆觉大觉之觉,非吾儒先知先觉之觉,佛氏讲觉,丢过理字说心、说知,故为异端。吾儒之所谓性,在知觉运动灵明中之恰好处,是义理之性;佛氏所见之性,在知觉运动之灵明处,是气质之性。吾儒之旨,只在为善一字,佛氏之旨,却在无善二字。吾儒之学,以理为宗;佛氏之学以了生死为宗。吾儒曰末发,天命之理已具;佛氏觉性本空。吾儒说去欲;佛却说欲去不得。吾儒说存理,佛氏却说理不消存。吾儒之道至大;佛、道二氏之学,虽甚高远,但总不出吾道范围,二氏不能兼吾儒,吾儒则全可兼二氏。佛氏所以为异端,正在于得吾儒之体,误认形而下者为形而上者。所著有《冯少墟文集》、《冯少墟续集》等。冯从吾为甘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于其儒佛之辨,黄宗羲曾指出其不严密之处,谓“其论似是而有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