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邓元锡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邓元锡〗(1527-1592年)字汝极,号潜谷。明南城(今属江西)人。嘉靖举人,未仕。早闻罗汝芳讲学,从之游,复就学于邹守益、刘邦采诸宿儒。其学渊源王守仁,但不尽宗其说。时心学盛行,谓“学惟无觉,一觉无余蕴,九思、九容、四教、六艺,桎要梏格也”元锡力排此说,谓“九容不修,是无身也;九思不慎,是无心也”。当时又有“荡清物欲”之说,元锡以为,物不可须臾离,内而身心意知,外而天下国家,无非物者,且各有其则。九容、九思、三省、四勿皆日用格物之实功,如诚敬行之,物欲自不得行乎其中。认为古学平易简实,不离日用,“诚明”二字,为其枢纽。元锡曾作儒释之辨,认为前人之辨终未能令人满意。以为出世经世、公私、虚实、本心本天、生死轮回、人伦事物之辨皆诬。认为,圣人之学,唯至于尽性至命,不求经世,而经世之业成,以为主于经世,则为“有意”,而有违干尽性至命;佛氏之学,唯主于了性明心,无三界可出,而出世之教行,以为其主于出世则诬。吾儒理无不实,但实者未尝不虚;释氏理无不虚,但虚者未尝不实。释氏之所谓心,指性命之理,即所谓天之命,而不应指斥其本心。释氏之生死轮回之说,则为世人执著于情识、沉迷于嗜欲,欲使其悟性命之本而拔济之,故为“迷人”而设。释氏之弃人伦、遗事物之迹,则为世人执著于情识、沉迷于嗜欲,故令其出家,以明无生之本,如儒者之聚徒入山,乃为“未悟人”而设。枯寂守空、排物逆机,释氏以为支辟;见玄见妙,灵怪恍忽,佛教以为邪魔,故不应将此委之于佛。释氏慈悯悲仰,弘济普度,故不得斥之为自私自利。释氏方心佛中间,泯然不立,故不应斥之为是内非外。儒释之辨的关键不在于道之体“释氏之于此体,其见甚亲,其悟甚超脱敏妙”,关键在于释氏“举其体物不遗者,-之于无物;见其无睹闻矣,而举其生化自然者,-之于无生。既无物矣,而物之终不可得无者,以非有非无,而一之于幻妄;既无生矣,而生之终不可得尽者,以为不尽而尽,而一之于灭度”(《明儒学案》)。黄宗羲谓“先生之辨儒释,自以为发先儒之所未发。然不过谓本同而未异”(同上)。邓元锡著有《五经绎》、《函史》、《皇书》等。为江右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