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陈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陈襄〗(?-1080年)字述古,学者称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气古行高,以天下为己任。进士及第,授浦城簿。历任县令司封员外郎、三司副使、判尚书都省等职。留意天下人才,曾荐论司马光、苏颂、苏拭等三十三人品,成为一时盛事。胡瑗、程颢、程颐、张载等名儒,皆受他举荐。自谓为官以来,“以兴学养士为先务”。在浦城、河阳、州、杭州、陈州兴办学宫,亲为诸生讲学。有问难者,乘他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出行,遇山峪中小学,则下车为童子讲经。从学者达干余人,著名弟子有孙觉、吴道、章衡、陈砥、吕逢时等,他一言一行,皆以古人为法,喜怒不形于色。主张用儒家礼义移风易俗。使百姓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里有礼。贫穷有难,亲戚携手相救。嫁娶死丧,邻里互相助。勤于农桑,不作盗贼,不学赌博,不好争讼,不以恶欺善,无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提倡倡圣贤应视天下之民如其子,一人不获,则身心不安,应学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指出隐居求志,古人崇尚。但有圣人之隐,贤人之隐,介夫之隐。圣人之隐,乐天以待命,时运未到可隐,时运一到应跃起,如舜、伊尹。贤者之隐,养气以蓄德,居贫贱而乐,如颜回、曾参。介夫之隐,但诘其身而不累于世,不忧天下,如长沮,则君子所不为。君子之道,是正以持之,通以行之。正者,为道之经,即中庸。权者为道之权,即随时之义。仁以居之,义以由之,正在其中。智以迁之,礼以和之,通在其中。君子知道此四者,可以藏身立命。他又提倡“好学以尽心,诚心以尽物。推物以尽理,明理以尽性,和性以尽神”(《宋元学案·古灵四先生学案》)。进入“至诚”境界,则为圣人。“诚”就是要存其正而公者,去其邪而私者,即择善;或慎于不睹不闻之际,即慎独。坚持如此,则明而诚。并强调学校的教化作用。他认为,邑民不识为学,父子兄弟不相孝友、乡党邻里不相怜恤,则其心唯争财夺利,以至身犯刑宪,鞭笞流血而不知止。非百姓乐于此,而是不知读书之故。父老应劝告子弟,令来就学,择明师而教喻,学校之设,不是教人以词章换取利禄。致学者应先明《周官》三物之要,使“有自得于心而形于事”,然后才可言入仕。教授诸生不应溺于章句之学,应阐明先王礼义,教以德行道艺。古灵之学,“其大意已通关(张载)洛(程颢、程颐)之津”,倡导之功,仅次于胡瑗、孙复,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著作有《古灵集》二十五卷,《居易录》二十卷、《中庸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