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法苑珠林

卷第二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福田篇第十

·归信篇第十一

·士女篇第十二

福田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优劣部

·平等部

述意部第一

自大觉泥洹福归众圣。开士应真弘扬末教。并飞化众刹随缘摄诱。感殊则同室天隔。应合则异境对颜。是以随敬一僧则五眼开净。随施一毫则六度无尽也。

优劣部第二

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阿耨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世尊是二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众僧是三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已受戒者。应当至心供养三宝。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福德等无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善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

又僧伽吒经云。佛告一切勇菩萨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数转轮圣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若施三千世界诸须陀洹所得功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不如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不如施一菩萨。若施三千世界诸菩萨。不如施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尔时一切大众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几量耶。佛言。譬如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功德。不如一佛福德之力。

又阿毗昙甘露味经云。田好有三种。一大德田。二贫苦田。三大德贫苦田。云何大德田。谓佛辟支四沙门果等。云何贫苦田。谓畜生老病等。云何大德贫苦田。谓圣人老病等。若施大德田恭敬心得大报。若施贫苦田怜愍心得大报。若施大德贫苦田恭敬怜愍心得大报。是为福田好。云何物好。不杀偷夺欺诳得物。随有净物多少布施。是为物好。若布施佛即时一切得福。若布施众僧。受用得一切福。未受用不得一切福。若供养法故得大报。若学人聪明大智慧以法故供养。是谓供养法。布施得富。受施竟得乐力寿等。功德殊胜得大果报。若施畜生受百世报。若施不善人受千世报。若施善人受千万世报。若施离欲凡夫受千万亿世报。若施得道人得无数世报。若施佛得至涅槃。又布施有六难。一憍慢施。二求名施。三为力施。四强与施。五因缘施。六求报施。

又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持以七宝如须弥山等。于一劫中布施声闻辟支佛。不如有出家在家人能持一钱以用布施初发菩提心人得福德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宝梁经云。佛言。善男子。我今说世有二人应受信施。何等为二。一勤行精进。二得解脱。令此施主得大利益有三种施。一常施食。二僧房舍。三行慈心。此三福中慈心最胜。

又菩萨本行经云。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佛教布施。须达白佛。多施耶。少施耶。佛告须达。所施虽多而获报少。布施虽少而获报多。如施虽多而无至心贡高自大信邪倒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少。犹如田薄下种虽多收实甚少。何谓施少而获大福者。如施虽少欢喜恭敬与不望报施佛及辟支四沙门等。所施虽少获报弘大。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

又智度论云。以大悲心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义。佛施狗福多。佛田第一不如施狗。以是故知。大福从心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或时布施之福在于福田。如亿耳阿罗汉。昔以一华施于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乐。余福德力得阿罗汉。又如阿输迦王。为少儿时以土施佛。王阎浮提起八万塔。最后得道。施物至贱。小儿心薄。但以福田妙故得大果报。当知大福从良田生。若大中之上三事都具。心物福田皆妙。如佛以好华散十方佛时。问曰。此布施福云何增长。答曰。应时施故得福增长。如经说。饥饿时施得福增多。或远行来时。若旷路险道中施。若常施不断。或时常念施故施得增广。又增一阿含经云。施畜生食者获福百倍。与犯戒人食者获福千倍。施持戒人食获福万倍。施断欲仙人食者获福千万倍。与向须陀洹食者获福不可计。况成须陀洹乎。况向斯陀含得斯陀含道。乃至那含罗汉辟支如来等。其福功德不可称计。又智度论云。如大月氏弗迦罗城中。有一画师。名曰千那。到东方多刹施罗国客。画十二年得三十两金。持还本国。于弗迦罗城中闻打鼓作大会声。往见众僧。信心清净即问维那。此众中用几许物得作一日食。维那答曰。用三十两金足得一日食。即以所有三十两金付维那。为我作一日食。我明日当来空手而归。其妇问曰。十二年作得何物。答曰。我得三十两金。即问。金在何所。答言。已作福田中种子。妇言。何等福田。答言。施与众僧。妇便缚其夫送官治罪。断事大官问。以何事故。妇言。我夫狂痴。十二年作得金三十两。不怜愍妇儿尽以与他。依如官制取缚将来。大官问其夫。汝何以不供给妇儿乃以与他。答言。我先世不行功德。今世贫穷受诸辛苦。今世遭遇福田。若不种福后世复贫。贫贫相续无得脱时。我今欲顿舍贫穷。以是故尽以金施众僧。大官是优婆塞信佛清净。闻是语已赞言。是为甚难。勤苦得此少物。尽以施僧。汝是善人。即脱身璎珞。及所乘马并一聚落以施贫人。而语之言。汝始施众僧众僧未食。是为谷子未种芽已得生。大果方在后耳。以是故言。难得之物尽用布施。其福最多。

平等部第三

依大庄严论云。夫取福田当取其德。不应拣择少壮老弊。佛言。我昔曾闻。有檀越遣知识道人诣僧伽蓝请诸众僧。但求老大不用年少。后知识道人请诸众僧次到沙弥。然其不用。沙弥语言。何故不用我等。答言。檀越不用。非是我也。劝化道人即说偈言。

耆年有宿德  发白而面皱

秀眉齿缺落  背膢支节缓

檀越乐如是  不喜见幼小

时寺中有诸沙弥。尽是罗汉。皆作是语。彼之檀越愚无智慧。不乐有德唯贪耆老。即说偈言。

所谓长老者  不必在发白

面皱牙齿落  愚痴无智慧

所贵能修福  除灭去诸恶

净修梵行者  是名为长老

我破于毁誉  不生增减心

但令彼檀越  获得于罪过

又于僧福田  诽谤生增减

我等应速往  起发彼檀越

莫令堕恶趣  彼诸沙弥等

寻以神通力  化作老人像

发白而面皱  秀眉牙齿落

膢脊而柱杖  诣彼檀越家

檀越既见已  心生大欢庆

烧香散名华  速请令就坐

既至须臾顷  还服沙弥形

檀越生惊愕  变化乃如是

为饮天甘露  容色忽解变

尔时沙弥即作是言。我非夜叉亦非罗刹。先见檀越选择耆老于僧福田生高下想坏汝善根。故作是化令汝改悔。即说偈言。

譬如蚊子嘴  欲尽大海底

世间无能测  众僧功德者

一切皆无能  筹量僧功德

况汝独一已  而欲测量彼

汝宁不闻如来所说四不可轻。王子蛇火沙弥等。如庵罗果。内生外熟。外生内熟。莫妄称量前人长短。一念之中亦可得道。于僧福田莫生分别。即说偈言。

众僧功德海  无能测量者

佛尚生欣敬  自以百偈赞

况余一切人  而当不称叹

广大良福田  种少获大利

是故于众僧  耆老及少年

等心而供养  不应生分别

尔时檀越。闻是语已身毛为竖。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颂曰。

通达四果  善会六情  探玄启寤

证理怀祯  老少和穆  普敬只诚

随缘赴供  摄诱幽冥

归信篇第十一(此有三部)

·述意部

·少诚部

·大诚部

述意部第一

夫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之基。无信不可以登轻舟。无智不可以断微惑。斯道显然升沉目睹。数见愚夫不信业因能生报果。谓贫富自然苦乐天性。好丑不由忍恚。贵贱非关恭惰。众生自感。譬同草木好恶自然。岂由因得。今依佛经不同外道。夫论贫富皆由业缘。贵贱非关运命。愚智不可易虑。妍丑弗可换身。故经云。果报好丑定之于业。书云。命相吉凶悬之于天。以此言之。军民业贫者。与之而弗得。必其相富者。任置而常丰。故汉文帝以梦而宠邓通。相者占通贫而饿死。帝曰。能富在我。何谓贫乎。与之铜山任其冶铸。后遭事逃避饿死人家。又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者占之。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便欲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王谓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卒为夫余之王。故知业缘命运定于冥兆。终然不改弗可与夺也。故知作善得福为恶受殃。业果不谬斯理皎然。如何封愚抱迷不寤。又昔武丁之时。亳有桑谷共生于朝。太史占曰。野草生朝朝其亡矣。武丁恐惧侧身修善。桑谷枯死。商道中兴。岂非为善而有福也。又帝辛之时。有雀生乌在城之遇。太史占曰。以小生大国家必昌。帝辛骄暴不修善政。商国遂亡。岂非为恶之有殃也。如是史籍具引非一。如何顽固顿乖经史。世人共睹。春时下种冬则收藏。如施有来报感胎[疊*毛]之与掌钱。德必现酬致衔珠之与负鹿。又昔人一瓢以济馁夫。尚得扶轮相报。今供一斋以施大众。宁无福禄相酬矣。

小诚部第二

如涅槃经佛言。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一者无信。有信之人则名可治。定得涅槃。疮疣无故。无信之人。名一阐提。名不可治。又杂阿含经。世尊为婆罗门说耕田偈云。

信心为种子  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  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  是则善御者

保藏身口业  知食处内藏

真实为直乘  乐住为懈息

精进为废荒  安隐为速进

直往不转还  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  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  不还受诸有

尔时婆罗门闻已发心出家得阿罗汉道。又宝性论云。为六种人故说三宝。一调御师。二调御师法。三调御师弟子。何等为六种人。一大乘。二中乘。三小乘。四信佛。五信法。六信僧。又僧伽吒经云。时有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会众生得发菩提。佛言。一切勇。乃往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世尊。号曰宝德。我时作摩纳之子。此会众生住佛智慧者。往昔之时悉在鹿中。我时发愿。如是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时鹿闻已寻皆发愿得如是。一切勇。此会大众因彼善根当得阿耨菩提。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修善。以清净心归佛法僧。十拍手顷不生余心。命终生白摩尼天。五欲恣情心意悦乐。三归功德乃至报尽。于未来世得至涅槃。又无上处经云。佛告比丘。有三无上处。一佛无上处。二法无上处。三僧无上处。若诸众生两足四足无足多足。若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中说无上处。若有众生。于无上处起信向心者。于天人中得无上果报。

大诚部第三

如出生菩提心经云。尔时迦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发菩提心者。应摄几许福聚。尔时世尊以说偈言。

若此佛刹诸众生  令住信心及持戒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此佛刹诸众生  令住信心于法行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诸佛刹比河沙  皆悉造寺求福故

复造诸塔如须弥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有佛刹如河沙  皆悉遍施诸七宝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铁围山高广大  造塔无量为诸佛

如是求福众生等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诸众生具满劫  若头若膊常担戴

如彼最胜福德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是人等得胜法  若求菩提利众生

彼等众生最胜者  此无比类况有上

是故得闻此诸法  智者常生乐法心

当得无边大福聚  速得证于无上道

又涅槃经云。佛赞迦叶。若有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乃能于恶世受持如是经典不生诽谤。善男子。若有能于一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经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若有众生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若有众生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若有众生于四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虽复演说亦不具足。若有众生于五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经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若有于六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经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若有于七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若有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况复诸余善根。譬如有人析破一毛以为百分。取一分毛沾一滴水。持至我所而作是言。我以此水寄付瞿昙。莫令此水而有增减。亦莫令风日飘暴干竭此水。不令鸟兽饮之令尽。勿使异水而有和杂。以器盛持莫置在地。如来尔时即受彼寄。置恒河中不令入洄。亦复不令余物揩突。如是水滴在大河中。随流而去使不入洄复无遮碍。诸鸟兽等亦不饮尽。如是水滴不增不减。一等如故。共大水聚渐入大海。若是水滴毗岚风起坏世界时。假使是人住世一劫。我亦如是得住一劫。彼人尔时至劫尽时而来我所作如是言。瞿昙。我本寄水今有无耶。如来尔时知彼水滴在大海中。见知住处。不与余水共相和杂。不增不减平等如故持还彼人。阿难。如是如来应正遍知。有大神通无量知见明了无障。于受寄人中最尊最胜。若于佛所寄付如是微细水滴。经于久远而不亏损。此义应知。阿难。其细毛端者。喻心意识。恒河者。喻生死流。一滴水者。喻一发心微少善根。大海者。喻佛如来应正遍知。所寄人者。喻彼清信婆罗门长者居士等。住一劫者。喻如来受彼寄水终不亏损。亦如彼人寄彼水滴经于久远不亏一毫。如是阿难。若于佛所一发信心善根不失。何况诸余胜妙善根。我说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虽余不善堕在三涂。以本善根佛知是已从彼拔出置无畏岸。令彼忆识所种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乐。

又佛说无畏女经云。尔时阿阇世王有女名无畏德。端正无比成就最胜殊妙功德。年始十二其父王堂阁之上。著金宝屐。彼处而坐。时无畏德女见诸声闻。不起不迎。默然而住。不共问答。不迎不礼。不让床坐。阿阇世王见无畏德默然而住。即告之言。汝岂不知。此等皆是释迦如来上足弟子成就大法耶。世间福田耶。以为愍念诸众生故而行乞食。汝今既见。何故不起。不驰不礼。不共相问。复不让坐。汝今睹见何事故而不起迎。尔时无畏白父王言。不审大王。颇见颇闻转轮圣王见诸小王而起迎不。王言不也。复言。颇见颇闻师子兽王见野干时为起迎不。王言不也。复言。颇见颇闻帝释天王迎余天不。王言不也。颇见颇闻大海之神礼敬江河池神不。王言不也。女言。大王。如是菩萨发心趣向阿耨菩提。转轮圣王。以大慈悲初发心已。云何礼敬离大慈悲小王声闻。大王。颇有已求无上正觉之道师子兽王。而礼小乘野干人耶。颇有欲到大智之海欲求善知大法之聚。而求牛迹声闻人耶。大王。若有亲近声闻人者。是人即发声闻之心。若有亲近缘觉人者。是人即发缘觉之心。若有亲近正真正觉之人者。是人即发阿耨菩提心。尔时阿阇世王复语无畏德女言。汝大我慢。云何如是。见诸声闻而不奉迎。女言。大王。勿作此语。大王亦慢。云何不迎王舍城内诸贫穷者。王语女言。彼非我类。我云何迎。女言。大王。初心菩萨亦复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亦非我类。王语女言。汝岂不见。诸菩萨等皆悉敬一切众生。女言。大王。菩萨为度憍慢嗔恼诸众生等令彼得起回向之心。是故礼敬一切众生。为长众生诸善根本。是故礼敬。

尔时无畏德菩萨母。号曰月光。此月光女舍是身已生忉利天。号曰光明增上天子。若弥勒得菩提时。便即出家。次第皆见贤劫诸佛。悉得供养。然后于彼离垢如来所得作大王具足七宝。号曰地持。供养彼佛已得成阿耨菩提。号曰遍光如来。

颂曰。

封迷昏闇久  裴回梦里藏

心尘既未洗  怖沾甘露浆

慈颜发晖曜  烛我见朝阳

忽逢善知友  开导益神光

稍寤心澄静  方厌俗苍茫

缁徒既肃肃  法侣亦锵锵

见者心欢喜  归诚向道场

若存信邪倒  来苦未何殃

感应缘(略引三验)

·晋沙门竺法师

·宋居士袁炳

·隋沙门释道仙

晋沙门竺法师者住会稽。与北中王亘之周旋甚厚。共论死生罪福报应之事。情昧难明未审有无因。便共要若有先死当相报语。既别后王亘在都。于庙中忽见法师来王便惊云。和上何处来。答曰。贫道以某月日命过。罪福皆不虚。应若影响。檀越但当勤修道以升济神明耳。先与君要故来相语。言讫不复见(右一验出续搜神记)。

宋袁炳字叔焕。陈郡人也。泰始末为临湘令。亡后积年。友人司马逊于将晓间。如梦见炳来陈叙阔别讯问安否。既而谓逊曰。吾等平生立意置论。常言生为驰役死为休息。今日始知定不然矣。恒患在世有人务驰求金币共相赠遗。幽途此事亦复如之。逊问。罪福应报定实何如。炳曰。如我旧见。与经教所说不尽符同。将是圣人抑引之谈耳。如今所见。善恶大科略不异也。然杀生故最为重禁。慎不可犯也。逊曰。卿此征相示。良不可言。当以语白尚书也。炳曰。甚善。亦请卿敬情尚书时。司空简穆王公为吏部尚书。炳逊并其游宾。故及之。往反可数百语辞去。逊曰。阔别之久常思叙集。相值甚难何不小住。炳曰。止暂来耳。不可得久留。且此辈语亦不容得委悉。于是而去。初炳来闇夜。逊亦了不觉所以。而明得睹见。炳既去逊下床送之。始蹑屐而还闇。见炳脚间有光可尺许。亦得照其两足。余地犹皆闇云(此一验出冥祥记)。

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释道仙。本康居国人。以游贾为业。往来吴蜀集积珠宝。向直十万贯。后达梓州牛头山。值僧说法深寤财累乃沉江顿舍。便投灌口山竹林寺出家。初落发日对众誓曰。吾不得道誓不出山。结志不群野栖禽兽。入定一坐五日为期。有客到门潜通即觉起共接语。若无人时。端坐静室寂若虚空。有时预告。明当客至人数若干。形貌服色恰期明至。数服皆同。时遭酷旱。百姓惶怖忧稼失色。皆来请祈雨。仙即往龙穴以杖扣门。唤曰。众生何为嗜眠。如语即寤。当即玄云四合大雨普沾。民赖斯泽。贵贱咸赛钦若天神。隋蜀王秀作镇岷络。有闻王者。寻遣追召全不承命。王勃然动色。亲领兵仗往彼擒之。必若固违可即加刃。仙闻兵至傍若无人。被僧伽梨已端坐禅诵。王达山足。忽降雨杂注雹雪雷[馬*奔]水涌。须臾满川。军藏无计并忧没命。事既窘迫。乃忏悔归依。遥礼仙德。垂云忽散山路清夷。得达仙所。王躬尽敬一心归忏。仙为说法重发信心。乃殷勤奉请邀还成都。至静众寺弥加厚礼。举郭恭敬。号为仙阇梨。至仁寿年中返于山寺。卒葬于彼(右一验出唐高僧传)。

士女篇第十二(此有二部)

·俗男部

·俗女部

俗男部第一(此别三部)

·述意部

·诫俗部

·劝导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在家丈夫尊卑有二。一贵二贱。一富二贫。富贵之者人多放逸。傲慢贡高轻辱凌下。或有乘威籍势尊己凌人。或有博识聪达恃才凌人。或有辩口利词畅说凌人。或有夸豪奢侈轻慢凌人。或有美容姿态恃色凌人。或有乘肥骋骑恃乘凌人。或有资财奴婢恃富陵人。如是众多不可具述。众生愚痴甚为可愍。不知无常将至。妄起高心。来报汤炭煎煮相待。狱卒执叉伺候日久。不忧斯事公然喜乐。何异猪羊不知死至。何异飞蝇贪乐死尸。惟古思今富贵非一。生灭交臂贵贱同尘。富贵者唯见荒坟。贫贱者已同灰壤。既知贵贱同灰。即须卑己敬上。是以亲疏无定贵贱不常。苦乐易位升沉更互也。

诫俗部第二

如华严经。有十种慢业应当避之。一于尊重福田和上阿阇梨父母沙门婆罗门所。而不尊重恭敬供养。是为慢业。二有诸法师得胜妙法。于大乘深法知出生死道。得陀罗尼成就多闻。具智慧藏善能说法。而不信受恭敬供养是为慢业。三听受法时。若闻深法应发离欲心欢喜无量。而不赞法师令众欢喜。是为慢业。四起慢心自高凌彼。不省己实不调自心。是为慢业。五起计我心。见有功德智慧者不赞其美。见无德者反说其善。若闻赞他于彼人所起嫉妒心。是为慢业。六若有法师知是法是律是实是佛语。以憎嫉故说言非法非律非实非佛语。欲坏他信心故。是为慢业。七自敷高座。我为法师不应执事。不应恭敬供养余人诸修梵行。尊长有德悉应恭敬供养于我。是为慢业。八远离频蹙恶眼视彼。常以和颜等观众生。言常柔软无有粗犷离恚恨心。而于彼法师求其过恶。是为慢业。九以我慢心。于多闻者不往恭敬起听闻法。留难亦不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何等业长夜饶益一切众生。作何等行不益众生。作何等行从明入明。作何等行从冥入冥。如是人辈为我心漂没。不能得见出要正道。是为慢业。十起慢心故不值诸佛难得之法。消尽宿世所种善根。不应说而说。起呵责心更相讥论。住如是法应入邪道。但菩提心力故。而不永舍菩萨所行。虽不舍菩萨道。而于无量百千万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是为慢业。又出曜经偈云。

众生为慢缠  染著于憍慢

为见所迷惑  不免生死除

故知。凡夫为恶虽少。后世深苦获无边报。如毒在心人意不同。白衣营生不知顾死。然生不可保死必奄至。寻此危命非朝则夕。俄顷之间凶变无常。徒修田宅爱恋妻儿。法句喻经云。佛在舍卫国时。城中有婆罗门。年向八十。财富无数。为人难化。不识道德不计无常。更作好舍。前庌后堂凉台温室。东西两厢庑数十梁。唯后堂前距阳未讫。时婆罗门常自经营指授众事。佛以道眼见此老公。命不终日当就后世。不能自知。而方忪忪缮治。精神无福甚可怜愍。佛将阿难住到其门。慰问老公得无劳倦。今作此舍何所为安。公言。前庌待客后堂自处。东西二厢当安儿息财物仆使。夏上凉台冬入温室。佛语老公。久闻宿德思迟谈讲。佛有要偈。存亡有益。欲以相赠不审可不。愿小废事共坐论说不耶老公答言。今正大遽不容坐语。后日更来当共善叙。所云要偈便可说之。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有子有财  愚唯汲汲  我且非我

何有子财  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预虑  莫知来变  愚蒙愚蔽

自谓我智  愚而称智  是谓极愚

婆罗门言。善说此偈。今实遑遽。后来更论之。于是世尊伤之而去。老公于后自授屋椽。椽堕打头破即时命过。家室啼哭惊动四邻。佛去未远便有此变。里头逢诸梵志数十人。问佛从何所来。佛言。属到死老公舍。为公说法。不信佛语不知无常。今老者忽然已就后世。具为诸梵志更说前偈义。闻之欣然即得道迹。于是世尊为说偈言。

愚暗近智  如瓢斟味  虽久狎习

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即解道要  愚人造行

为身招祸  快心作恶  自致重殃

为行不善  退见悔吝  致涕流面

报由宿习

时诸梵志重闻此偈益怀笃信。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劝导部第三

惟此慢心通于白黑。智愚不免豪贱共有。但去轻论重在俗为甚。亦有空言我美。评说贤良讥毁圣德。一切白衣终日行之。未尝一日惭愧发露。情求胜道退省已躬。故外书云。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荣亲。亦有君子。高慕释教遵奉修行。贞仁退让廉谨信顺。皆是宿种禀性自然。与道何殊。亦有出家之人。不依圣教违犯戒律。不学无知与鄙俗无殊。然道俗形乖犯有希数。心有明暗过有轻重。故出家之人未犯已前念念入道。善业已熏福基已厚。虽有微恶轻愧而造。不能倾动。若小惭愧便复清白。若论在俗。身居无惭之地。心有无愧之情。畜养妻儿。财色五欲盈堂满室。荤辛酒肉随求所得。爱染情深无时暂舍。恶缘同住。岂得免之。此则明暗路分黑白殊隔。故知明能灭暗。暗不灭明。小灯之明已了室内。出家之人虽犯微过前明已成。正可光不增晖而本明常照。如器存炷立田安业永也。又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船虽是同由处有异。故迟疾不同。修犯难易。是知生死易染善法难成。早求自度励慕出俗。又贤愚经云。出家功德其福甚多。若放男女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无量非譬为比。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毕成佛道。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福增。年过百岁。家中大小莫不厌贱。闻说出家功德无量。即来佛所求欲出家。值佛不在即往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见老不度。如是五百大阿罗汉皆悉不度。即出寺门住门阃上。发声大哭。世尊复至种种慰喻。即告目连令其出家。目连即与出家授戒。复常为诸年少比丘之所激切。便欲投河没水而死。目连观见以神通力接置岸上。问知因缘。目连念言。此人不以生死怖之无由得道。即令至心捉师衣角。飞腾虚空到大海边。见一新死端正女人。见有一虫从其口出还从鼻入。复从眼出从耳而入。目连观已舍之而去。弟子问言。是何女人。答言。此是舍卫城中大萨薄妇。容貌端正世间少双。其妇常以三奇木头擎镜照面。自睹端正。便起憍慢。深自爱著。夫甚敬爱将共入海。海恶船破没水而死。漂出在岸。此萨薄妇由自爱身。死后还生在故身中。作此蛊也。舍虫身已堕大地狱受苦无量。小复前行见一女人。自身负铜镬。榰镬著水以火燃沸。脱衣入镬。肉熟离骨。沸吹骨出在外。风吹寻还成人。自取肉食。福增问师。是何女人。其师答言。舍卫国中有优婆夷。敬信三宝。请一比丘一夏供养。在于陌头作房安置。自办种种香美饭食。遣婢送之。婢至屏处选好先食。余与比丘。大家觉问。汝不偷食不。婢答言无。比丘食讫有残与我。我乃食之。若我先食使我世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缘。先受华报后堕地狱。次小前行见一肉树。多有诸虫围唼其身无有空处。噭唤啼哭如地狱声。弟子问师。是何树耶。目连答言。是濑利吒营事比丘。以自在故费用僧物。华果饮食送与白衣。以是因缘受此华报。后堕地狱。唼树诸虫即尔时得物之人。次复前行见一男子。周匝多有兽头人身。诸恶鬼神手执弓弩。三只毒箭镞皆火燃。竞共射之洞身焦燃。福增问师。此何人耶。目连答言。此人前身作大猎师。多害禽兽故受斯苦。于后命终堕大地狱。次复前行见一大山。下安刀剑。见有一人从上投下刺坏其身。投已复上如前不息。福增问师。此复何人。师复答言。是王舍城王大斗将。以勇猛故身处前锋伤杀物命。先受此苦后堕地狱。次复前行见一骨山。其山高大七百由旬。能障蔽日使海阴黑。尔时目连于此骨山一大肋上。往来经行。弟子问师。是何骨山。师答福增言。汝欲知者。此即是汝故身骨也。福增闻已心惊毛竖惶怖污出。白和尚言。闻我今者心未裂顷。愿为时说本末因缘。目连告曰。生死轮转无有边际。造善恶业终无朽败必受其报。昔过去时此阎浮提有一国王。名曰法增。好喜布施。持戒闻法。慈悲众生不伤物命。正法治国满二十年。其间闲暇共人博戏。时有一人犯法杀人。臣以白王。值王暮戏。脱答之言。随国法治。即依律断杀人应死。寻即杀之。王戏罢已问诸臣言。罪人何所。臣答杀竟。王闻是语。闷绝躄地水洒乃苏。垂泪而言。宫人伎女象马七珍悉皆住此。唯我一人独入地狱。我今杀人。当知便是栴陀罗王。不知世世当何所趣。我今决定不须为王。即舍王位入山自守。其后命终生大海中。作摩竭鱼。其身长大七百由旬。诸王大臣自恃势力。枉克百姓杀戮无边。命终多堕摩竭大鱼。多有诸虫唼食其身。身痒揩山杀虫污海。血流百里。鱼一眠时经于百岁。饥渴吸水。水流入口如注大河。尔时适有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值鱼张口。船疾趣口。贾人恐怖举声大哭。垂入鱼口一时同声称南无佛。鱼闻佛声闭口水停。贾人得活。鱼饥命终生王舍城作汝身也。鱼死之后夜叉罗刹出置海岸。肉消骨在作此骨山。法增王者汝身是也。缘杀人故堕海作鱼。福增闻已深畏生死。观见故身解法无常。得阿罗汉果。

俗女部第二(此别二部)

·述意部

·奸伪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在家俗女患毒多过。佛说邪谄甚于男子。或假涂面首调饰脂粉。或绮罗华服诳诱愚夫。或骄弄唇口邪眄歌笑。或咨嗟吟咏瞻视看人。或出胸露手掩面藏头。或缓步徐行摇身弄影。或开眼闭目乍悲乍喜。幻惑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伪卒难述尽。凡夫迷醉皆为所惑。譬如奸贼种种多诈。亦如画瓶储粪诳人。亦如高罗群鸟落之。亦如密网众鱼投之。亦如闇坑盲者陷之。亦如飞蛾见火投之。亦如苍蝇贪乐臭尸。近则失国破家。触则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内心如鸩。家贫困苦皆由女人。出外丧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离散亦由女人。宗亲疏索亦由女人。坠堕恶道亦由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业道亦由女人。不入圣果亦由女人。如是过患不可具论。众生如是甚为可愍。常为欲火所烧而不能离。致受殃苦尔来不绝也。

奸伪部第二

如出曜经云。昔舍卫城中有一妇女。抱儿持瓶诣井汲水。有一男子颜貌端正。坐井右边(亦有经云见阿难行美颜贪爱求为夫妇事在别经)弹琴自娱。时彼女人欲意偏多耽著彼人。彼人亦复欲意炽盛耽著女人。女人欲意迷荒以索系小儿颈悬于井中。寻还挽出。小儿即死。愁忧伤结呼天堕泪(自外云云)又佛在拘睒弥国。国王号曰优填。拘留国有逝心。名摩因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僚采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吾女齐。吾将应之。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心喜而曰。吾女获匹。正是斯人。归语其妻曰。吾为无比得婿。促庄饰女当将往也。夫妻共服饰之。其女行步摇动华光珠。珍。璎珞庄严光国。夫妻俱将至佛。妻道见佛迹相好之文。光采之色非世所有。知为天尊谓其夫曰。此人足迹之理。乃尔非世可闻。斯将非凡。必自清净无复淫欲。将不取吾无自辱也。夫曰。何以知其然耶。妻因说偈言。

淫人曳踵行  恚者敛指步

愚者足[跳-兆+彔]地  斯迹天人尊

逝心曰。非尔女人所知。汝不乐者便自还归。仍自将女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大仁。勤劳教授身无供养。有是粗女愿给箕扫。佛言。汝以女为好耶。答曰。生得此女颜容实好。世间无双。诸国王豪姓多有求者不以应之。窃见大仁光色巍巍非世所见。贪得供养故冒自归耳。佛言。此女之好为著何许。逝心曰。从头至足周旋观之无不好也。佛言。惑哉肉眼。吾今观之。从头至足无一好也。汝见头上有发。发但是毛。象马之尾亦皆尔也。发下有髑髅。髑髅是骨。屠家猪头骨亦皆尔。头中有脑。脑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池。决之纯汁。鼻中有洟。口但有唾。腹藏肝肺皆尔腥臊。肠胃膀光但盛屎尿。腐臭难论。腹为韦囊裹诸不净。四支手足骨骨相拄。筋挛皮缩但恃气息。以动作之。譬如木人机关作之。作之讫毕解剥其体。节节相离手足狼藉。人亦如是有何等好。而云少双。昔者吾在贝多树下。第六魔天王庄严三女。颜容华饰天中无比。非徒此伦。欲以坏吾道意。我便为说身中秽恶。即皆化成老母。形坏不复。惭愧而去。今此屎囊欲作何变。急将还去吾不取也。逝心闻佛所说恧然惭耻无辞。复白佛曰。若仁不取者。欲以妻优填王可乎。佛不答焉。逝心即送女与优填王。王获女大喜悦。拜父为太傅。为女兴宫。伎乐千人以给侍之。王正后师事于佛得须陀洹道。此女谮之于王。王惑其言。以百箭射后。后见矢不惧都无恚怒。一意念佛慈心。长跪向王。矢皆绕后三匝还住王前。百矢皆尔。王乃自觉怅然而惧。即驾金车白象驰诣佛所。未到下车。屏从叉手步进稽首佛足。长跪自陈曰。吾有重咎愧在三尊。所以彼淫侄图欲兴耶。于佛圣众有毒恶念。以矢百枚射佛弟子。如事陈之。睹之心惧。惟佛至尊。无量之慈。白衣弟子慈力乃尔。岂况无上正真佛乎。我今首过归命三尊。唯佛弘慈原赦其咎。佛叹曰。善哉。王觉恶悔过。此明人之行也。吾受王善意。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受之。王又头脑著地退就座曰。禀气凶顽忿戾自恣。无忍辱心。三毒不除恶行快意。女人妖蛊不知其恶。自惟死后必入地狱。愿佛加哀广说女恶魑魅之态。入其罗网鲜能自拔。我闻其祸必以自诫。国人巨细得以改操。佛言。用此为问耶。但说余义。王曰。余义异日禀之不晚。女乱惑意凶祸之大。不闻其祸何由远之。愿佛具为我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佛言。且听。男子有狂愚之恶却观女妖。王曰。善哉。愿受明教。佛曰。士有四恶急所当知。世有淫夫尝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欲网所裹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计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择之狱受痛无极。住心在淫吮其洟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奴之士。斯其一恶态也。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比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漂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城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宝。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来。孤亲无量之恩。斯其二恶态也。又人处世勤身苦劳躬致财贿。本有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娶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壅。背真向邪专由女计。若有布施之意。唯欲发言庄采女色。绝清净行束成小人。不识佛经之重诫祸福之所归。苟为淫使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其三恶态也。又善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淫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淫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男女。快乐欢娱终日弥多。外托祈福内以招奸。既醉之后互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淫结缚著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哀。譬如狂荒不知其非。斯其四恶态也。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涂。当审远此乃免苦耳。又复听说女人之恶。方便说偈言。

以为欲所使  放意不能安

习近于非法  将何以为贤

欲为畜生行  以欲还自残

溷蛆在臭中  不知为剧难

如蛆在溷中  不知东与西

结著于淫欲  盖此亦虫伦

淫既不见道  日夜种罪根

现在君臣乱  上下为迷昏

王法为错乱  政治为迷烦

农夫舍常业  贾人为珍连

现世更牢狱  死已入太山

当受百种毒  其痛难可言

烊铜灌其口  山车迮其身

此辈有百数  难可一二陈

常在三恶道  宛转如车轮

若世时有佛  而已不得闻

女人最为恶  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著  牵人入罪门

女人有何好  但是诸不净

何不谛信是  为此发狂荒

其内甚臭秽  外为严饰容

加又含毒螫  剧如蛇与龙

譬如锦绦矛  罗縠裹锋芒

愚者睹其表  玩之以自方

智者觉知舍  痴者致死伤

淫欲亦如是  抱刃以自丧

睹新即厌故  所乐亦无常

言为刀斧裁  笑为棘与枪

内怀臭秽毒  饰外以华香

愚者见欢喜  不惟后受殃

譬如鸩毒药  以和甘露浆

痴人贪其味  饮之皆仆僵

亦如薪得火  草木被重霜

所向无不坏  是为最不祥

女毒甚于是  莫能见其形

睹表不见里  故有淫欲情

其体甚易见  痴人惜不绝

绝欲以求道  去道如丝发

人本清净种  如鱼处深渊

罗网四面张  著者不得还

欲网剧于是  结著甚独坚

知者能自觉  可得脱其缘

譬如饥猿猴  望见熟甘果

投身冒荆棘  是辈百向堕

亦如鱼食钩  飞蛾入灯火

专火投危欲  不惟后受祸

佛说如是。优填王欢喜。即以头面著地白佛言。实从生年以来不闻女人恶态乃尔。男子悖乱随之堕恶。但不知故不制心意。从是以后终身自悔。归命三尊不敢复犯。为佛作礼欢喜而退。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是以经言。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压。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又智度论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常以烦恼忧怖与人。云何可近亲好。如说国王有女。名曰拘牟头。有捕鱼师。名术波伽。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著。心不暂舍。弥历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儿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常送肥鱼鸟肉以遗王女。而不取价。王女怪而问之。欲求何愿。母白王女。愿却左右。当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结成病。命不云远。愿垂愍念赐其生命。王女言。汝去至月十五日。于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后。母还语子。汝愿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天像后住。王女至时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须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严车五百乘出至天祠。既到敕诸从者齐门而止。独入天祠。天神思惟。此不应尔。王为施主。不可令此小人毁辱王女。即厌此人令睡不觉。王女既入见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璎珞直十万两金遗之而去。后此人得觉见有璎珞。又问众人。知王女来。情愿不遂忧恨懊恼。淫火内发自烧而死。以是证知。女人之心。不择贵贱。唯欲是从。

又萨婆多论云。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犯女人。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而发欲想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一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又增一阿含经云。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色力。二亲族之力。三田业之力。四儿力。五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便轻慢夫主。夫有一力尽覆弊彼女人。所谓富贵力也。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所谓色声香味触。愚痴之人著此五法不能得度若圣。弟子成就一无放逸力不为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至无为处。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一生豪贵之家。二嫁适富贵之家。三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多有儿。五在家独得由己。是谓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又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譬如有大沙聚将一滴水润此沙聚可令彻过。如一妇人。以千数丈夫受欲果报。不可令其知足也。其妇人有三法不知厌足。一自庄严。二于丈夫边所受欲乐。三哀美言词。阿难。其妇女有五蛆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蛆虫。在阴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千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动已复行。以彼令动。是故名恼。淫妇女人此不共法。以业果报发起欲行。贪著丈夫不知厌足。其妇女人若见丈夫。即作美言瞻视熟视。视已复视瞻仰观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视欲取他面。齿衔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额上污流。若安坐时即不欲起。若复立时复不欲坐。木枝画地摇弄两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门颊频申出息。逶迤屈曲。左手举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齿牙。草枝擿齿手搔脑后。宣露脚胫鸣他儿口。平行而蹶。急视诸方。如是等相。当知妇人欲事以发。厌离弃舍勿令流转生大暗中。

又正法念经云。天鸟为诸天说偈云。

妇人非常友  如灯焰不停

彼则是常怨  犹如画石文

虽亲近富者  无物则厌人

有物妇女近  无物妇女舍

与物兴供养  作种种功德

其心如火焰  而不可秉执

男如是随顺  如心之所欲

彼如是妇女  而常诳男子

如蛇华所覆  如灰土覆火

色如是覆毒  妇女亦如是

犹如见毒树  悦眼而不善

妇女如毒华  智者应舍离

又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云。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由贪珍宝物衣被欲心多故。二由相嫉妒故。三由多口舌故。四由作恣态淫意多故。以是因缘故堕地狱多耳。

颂曰。

五欲混神因  六贼乱心色

幻焰逐情飘  爱网随心织

铸金虽改秋  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辩  攀猿此焉息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