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汝宁李思齐

思齐,姓李氏,字世贤,汝宁罗山县人。累官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封许国公。洪武二年来降,授资善大夫、江西行省左丞。三年,除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七年九月四日卒,年五十二。

至正十二年壬辰,察罕帖木儿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同起义兵,袭破罗山,授察罕帖木儿为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为汝宁府知府。

当元之季,汝、颍兵起,公招集义旅,数平郡县,宫中顺大夫、汝宁府知府。(宋濂撰《平章李公权厝志》)

罗山县典史李思齐与察罕克复罗山县。(《庚申外史》)

至正十七年丁酉二月,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以兵自虢援陕西,以察罕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思齐为四川行省右丞。

至正十八年戊戌正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合兵于凤翔,诏察罕帖木儿屯陕西,思齐屯凤翔。

四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会宣慰张良弼等讨李喜喜于巩昌,喜喜败入蜀。察罕帖木儿驻清湫,李思齐驻斜坡,张良弼驻秦州,郭择善驻崇信,拜帖木儿等驻通渭,定住驻临洮,各自除路、府、州、县官,征纳军需。李思齐、张良弼同谋袭拜帖木儿杀之,分总其兵。

五月,思齐杀同佥枢密院事郭择善。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正月,李思齐进兵平伏羌县等处。

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击败之。

按:《实录》明玉珍陷嘉定在十八年,而《元史》书于二十一年五月,未详孰是。

李思齐受李武、崔德降。

九月,四川贼兵陷东川郡县,李思齐调兵击之。

十一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遣兵围鹿台,攻张良弼,诏和解之,俾各还信地,兵乃解。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正月,诏李思齐讨四川,张良弼平襄汉。

时两军不和,故有是命。(《元史 顺帝纪》)

二月,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奉诏谕李思齐讨四川。

时思齐退保凤翔,使至,进兵益门镇;使还,复归凤翔。(《元史 顺帝纪》)

三月,李思齐遣兵攻张良弼,至于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六月戊子,田丰、王士诚刺杀察罕帖木儿。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四月,孛罗帖木儿、李思齐互相交兵。

六月,孛罗帖木儿方奉诏讨襄汉,扩廓帖木儿部将歹驴等驻兵蓝田、七盘,思齐攻围兴平,遂据,踵袭其后,孛罗帖木儿遣竹贞等入陕西,据其省治。扩廓帖木儿遣部将貊高与思齐合兵攻之,竹贞出降。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正月癸亥,诏封李思齐为许国公。

三月,皇太子下令于扩廓帖木儿军中,以孛罗帖木儿袭据京师,命扩廓帖木儿及陕西平章政事李思齐各统军马,奋义恢复。

六月,皇太子加李思齐银青荣禄大夫、国公、中书平章政事、皇太子詹事,兼四川行枢密院事。

进保关陕,历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全境安民,卫元社稷,其功为多。(《权厝志》)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二月,扩廓帖木儿还河南,调度各处军马,陕西张良弼拒命,李思齐、脱烈伯、孔兴等兵皆与良弼合。

初,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同起义师,齿位相等。及是,扩廓帖木儿总其兵,思齐心不能平,而张良弼首拒命,孔兴、脱烈伯等亦皆以功自持,请别为一军,莫肯统属。扩廓帖木儿乃遣关保、虎林赤以兵西攻良弼于鹿台,而思齐亦与良弼合,兵连不能罢。(《元史 察罕帖木儿传》)

七月甲申,以李思齐为太尉。

扩廓帖木儿遣关保、虎林赤合兵渡河,会竹贞、商皓,且约李思齐以攻张良弼。良弼遣子弟质于思齐以求援,良弼拒守,关保等不利,思齐请诏和解之。

九月,李思齐兵下盐井,获川贼余继隆,诛之。

礼部侍郎满尚宾、吏部侍郎掩笃剌哈自凤翔还京师。

先是,尚宾等持诏谕思齐开通川蜀道路,思齐方兵争,不奉诏,留凤翔一年,至是始还。(《元史 顺帝纪》)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正月,李思齐、张良弼、脱烈伯自会于含元殿基,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

五月,李思齐遣张良弼部将郭谦等守黄连寨,关保、虎林赤等引兵拔其寨,郭谦走;会貊高等为变,关保、虎林赤夜遁,李思齐速解而西。

六月,李思齐据长安,与商皓拒战,侯伯颜达世进兵攻思齐,秦州守将萧公达降思齐。思齐知关保等兵退,遣蔡琳等破其营,侯伯颜达世奔溃。

七月,李思齐遣许国佐、薛穆飞会张良弼、脱烈伯兵屯于华阴。

时朝命秃鲁为陕西行省左丞相,思齐不悦,遣其部将郑应祥等守陕西,而自还凤翔。(《元史 顺帝纪》)

八月,诏命皇太子亲出总天下军马,而分命扩廓帖木儿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秃鲁与张良弼、孔兴、脱烈伯等取襄樊。

十月丙辰,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以书谕元将李思齐、张思道。

书曰:“曩者元君失驭,天下土崩,群雄欲成霸功者甚众。然处非其地,徒扰扰以伤民,今十有七年矣,功业之建,概乎无闻。迩者,吾将军傅友德守徐州,师至中滦,获王保保部将,始知二公割据秦中,而王氏亦已守之,三分其险。数年之间,民无一定之归,使人旁观似无智者。以吾料之,非智不足也,患在因循。假元君之旧号,决志不速,而使民横遭涂炭耳。区区虽昧于见闻,然尝与高明长者才能之士,论访海内形势,天运去留之几,颇知一二。况人之常言,天道所助者在德;地利可据者在险。今百二山河,二公割据,不相上下,必欲相为犄角,分富贵于其中。恐可保其暂,未可保其终也。今吾不畏二公之怒,直辞相告,二公当揣其福德、威力足慰民望者,推一人为尊,抚定关中,以一民心,拥精兵,守要害,虎视太行之东、大河南、北。使君尊于上,公卿将相各安于下,家乐其业,人全其生,不亦可乎!若乃各据一隅,以杀戮相尚,虽快志一时,必有不测之祸。脱有不虞,身名俱灭,比之屈节揣分,尊朋友有德者为君,己为公卿将相,永保功名富贵者,其贤不肖,岂不大相远哉!若我以用兵争强之事相告,使二公彼此角力,以决雌雄,是秦民未有休息之日,终非贤人君子知天运者之所为。今以相尊、相让之事告二公者,盖欲休兵息民,为二公之福不浅也。二公当度之揣之,其势其德可尊者谁?苟为不然,鹬蚌相持,渔者获利,悔将无及。”(《太祖实录》)

十二月,诏陕西行省左丞相秃鲁总统张良弼、脱烈伯、孔兴各枝军马,以李思齐为副总统,统御关中,抚安军民;脱烈伯、孔兴等出潼关,及取顺便山路,渡黄河,合势东行,共勤王事。思齐等皆不奉命。

诏分潼关以西属李思齐,以东属扩廓帖木儿,各罢兵还镇。于是关保退电潞州,商皓留屯潼关。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元诏削扩廓帖木儿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讨之。

大明兵至河南,李思齐、张良弼等解兵西还,思齐次渭南,良弼次栎阳。

时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烈伯与扩廓相持日久,大明兵已至河南,思齐、良弼皆遣使诣扩廓告以出师非本心,乃解兵大掠西归。(《元史 察罕帖木儿传》)

三月,大明兵取河南。李思齐、张良弼会兵驻潼关,火焚良弼营,思齐移军葫芦滩,调所部张德钦、穆薛飞守潼关。

大明兵入潼关,攻李思齐营,思齐弃辎重奔于凤翔。

四月甲子,大明将军冯宗异进攻潼关,李思齐、张思道弃关宵遁。

初,思齐与思道闻王师取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思道营,思齐乃移军退守葫芦滩,遣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及王师至,思齐弃辎重走凤翔,思道奔城。丙寅,宗异遂入潼关,引兵西取华州。(《太祖实录》)

大军攻潼关,张、李、脱、孔四军皆溃而西。(《庚中外史》)

思齐、思道各拥大众夹武功、东川而军,思齐在东,思道在西,以御我军。(《鸿猷录》)

五月,李克彝弃河南城,奔陕西,推李思齐为总兵,驻兵岐山。

是月,李思齐部将忽林赤、脱脱、张意据,商皓据武功,李克彝据岐山,任从政据陇州。(《元史 顺帝纪》)

七月,李思齐会李克彝、商皓、张意、脱烈伯于凤翔。

元太尉李思齐守凤翔,总辖山外二十四州之地。上察参政孙希孟、都府经历王均美等与侍卫指挥毛骧、张焕盟为昆季,饮生鸡血酒为誓。上疑之,鞭希孟、均美,遣赍敕往谕思齐,思齐不听,缚于陕西菜市,剐之。(俞本《纪事录》)

闰七月丁巳,元诏李思齐南出七盘、金、商,图复汴、洛,与扩廓帖木儿等四道进兵。思齐兵未出,扩廓帖木儿退守太原。

丙寅元帝北奔。

八月庚午,大明兵入元都。

洪武二年己酉三月庚子,大将军徐达师出鹿台,遂入奉元路。

癸卯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发陕西进取凤翔。丙午李思齐奔临洮。

元太尉李思齐总关陕、秦陇之兵,西至吐蕃,南至矶头关,东至商雒,北至环庆,皆思齐主之,精兵不下十余万。闻大军至,弃陕西之凤翔,陕西父老迎达降。(俞本《纪事录》)

初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飞等守关中,张思道、孔兴、脱烈伯、金牌张、龙济民、李景春等驻鹿台,以卫奉元。及大兵入关,思道等先三日由野鱼口遁去。师至凤翔,李思齐惧,率所部十余万西奔临洮。遇春入凤翔,获其部将薛平章等。(《太祖实录》)

四月丁丑,右副将军冯宗异师至临洮,李思齐降。

时大军追李思齐至凤翔,遇春军至,思齐已遁至固关,见万木夹道,遣人砍木截路,以阻袭军。遇春令军士步者攀崖逾岭,骑士断木焚之。四月,至巩昌,土官汪灵真保降。十二月,达遣冯胜追思齐至临洮,土官平章赵脱儿挟思齐出降,达以金吾卫指挥潘寻守之,令骑士送思齐、灵真保、脱儿三人赴京。(俞本《纪事录》)

大将军在凤翔议师所向,诸将咸以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庆阳易于临洮,欲先由幽州取庆阳,然后从陇西攻临洮。达曰:“不然。思道城险而兵悍,未易猝拔;临洮之地,西通蕃夷,北界河汉,我师取之,其人足以备战斗,其产足以供军储。今以大军蹙之,思齐不西走胡,则束手就降矣。临洮既克,则旁郡自下。”遂移师趋陇西,下巩昌,遣右副将军宗异将天策、羽林、骁骑、雄武、金吾、豹韬等卫将士征临洮,李思齐降。初,思齐之在凤翔也,上以书谕之,曰:“前日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欤?抑元使适至,足下不能隐而杀之欤?若然,亦时势之常,大丈夫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夫坚甲利兵,深沟高垒,必欲极力抗我军,不知竟欲何为?昔足下在秦中,人以兵众地险而从之,虽有张思道专尚诈力,孔兴等自为保守,扩廓帖木儿以兵出没其间,然皆非敌。足下当时不能图秦自王,已失此机。今中原全为我有,向与足下相为犄角者,皆披靡窜伏,足下以孤军相持,徒伤物命,终无所益,厚德者岂为是哉!朕知足下不守凤翔,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足下初入其地,胡或面从。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据其地不足以为资,失其地适足以自殒。使兵威常强,尚云可也;倘中原相从之众,以胡地荒凉,或不乐居,其心叵测,一旦变生肘腋,孑然孤弱,妻孥不能相保矣。且足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诚能以信相许,去夷就华,当以汉待窦融之礼相报。否则,非朕所知也。”思齐见书,有降意。其养子赵琦与其麾下绐之,与西入吐蕃,思齐信之,遂俱奔临洮。琦等思窃宝货妇女避匿山谷间,思齐遂穷蹙。至是,举临洮降,琦等亦相继来归。琦,狄道人,一名脱脱帖木儿,时呼为赵脱儿,世为元土官云。(《太祖实录》)

魏国公统兵定中原,公驻军临洮,遂率士马数万来归。(《权厝志》)

五月乙卯,大将军达遣指挥曹崇送李思齐赴京。

达至临洮,以所获临洮银印一,白金五千两,黄金百两送陕西行省。(《太祖实录》)

十月,以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李思齐为江西行省左丞,俱不之官,食禄于京师。

洪武三年庚戌,李思齐从大将军达破定西王保保,还取兴元,升中书平章政事。

从大将军征定西,复汉中。(《权厝志》)

是年冬,论功,赏文绮及帛各二十四匹。十二月辛巳,升中书平章,子孙世袭指挥佥事。思齐等皆起兵归附之臣,上欲优之,命食禄而不视事。(《太祖实录》)

洪武七年甲寅八月,以李思齐子李世昌为金吾卫指挥同知。

诰曰:“昔君天下者,赏有功而官有德。圣人之心,明如日月,历代相承,永为模范。尔李世昌年虽未冠,而授兵卫之职者何?盖为尔父遭时大乱,能率众以保关内,是以民安而地辟。及至胡人退遁,诸雄有无知者,以汉人弃父母之邦,遗邱陇,从胡人复仇,我中国迄无所成。惟尔父效窦融之事,帅二万骑及步兵之众,助朕成功,至今关内之民时思之。尔当习将之谋略,以待成人而备侮。特授尔某官,永为世袭,尔懋哉!”(高皇帝《御制文集》)

九月戊辰,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

前六年,公复从大将军征大同,至代县得疾而还。宠劳备至,遣医官络绎治疗。且幸其第视之,寻赐新第一区,官其子世昌怀远将军,同知金吾右卫指挥使司事,甥郑玉武略将军、羽林卫镇抚,以慰其心。岂期公荏苒沉疴,竟弗能瘳。卒之日,侧室临汝陈氏年三十三,亦自经而死。事闻,上皆亲制文,遣使者祭之,且赠陈氏淑人,谥以贞烈,是月二十日,与公合殡京城上元县之向村,以俟他日归葬礼也。(《权厝志》)

甲寅岁,上遣思齐往谕沙漠河南王王保保。至则待之以礼,留数日,遣归,令骑士送至界上,骑士辞思齐曰:“总兵有旨,请留物以作遗念。”思齐曰:“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骑士曰:“请留一臂。”思齐知不可免,断一臂与之,还京而死。上以其幼子为指挥使,厚恤其家。(俞本《纪事录》)

按:思齐之死,俞本所记为确。《权厝志》云:“从征大同得疾而还。”又云:“荏苒沉疴,竟弗能瘳。”虽讳言其实,而其微词亦可思矣。洪武八年乙卯正月辛未,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增祀故淮安侯华云龙、平章李思齐等百八人。

上御制《祭李思齐文》,曰:“卿昔为民中原,时逢世乱,独能仗义施仁,挺身奋臂,率义旅以保关中,臣元有年矣。何元纲不振,社稷陵替,卿尚能固守臣节,斩我行人,忠臣之义,可谓尽矣。然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未几,胡君遁去,中原之地复我汉人,朕遂为生民主。当是时,汉人弃邱垅从胡,为我中国仇雠。至今身膏草野,骨委沙漠。惟卿退守临洮,心思父母之邦,义忠族类,是以全境保民,助我成功,今七年矣。夫何久疾不痊,以致长往。噫!握兵一世,又得善终,亦人之所难。卿能如是,岂不美哉!朕闻卿殒,不胜痛悼,今遣某官用牲醴致祭,卿其享之。”(高皇帝《御制文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