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执大象 ,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语译

能守大道,天下人都会归从他。因为他不但不会害人,反而能使天下得到太平康乐。悦耳的音乐,可口的美味,只是做客时的短暂享受罢了,怎么可能持久?道显现出来的,虽然淡而无味,既看不见,又听不到,但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列子》一书特别强调道家“精神重于物质”的学说。作者本人更是以乘风而来的仙人姿态,出现在庄子的作品中。下文将提到的关尹乃是函谷关令,曾说服老子写《道德经》一书。

执守大道的太平

《庄子》之《达生》

列子问关尹说:“至德的人在水中行走不会窒息,踏在火上也不觉其热,在高空飞行也不觉恐惧,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尹答道:“因为他能保守纯和之气,修养恬淡之心的缘故。这可不是智慧、技巧、果断、勇敢所能做到的,我这就告诉你它的原因何在吧!”

“凡是有形貌、影像、声音、颜色的东西,都是物。那么物与物之间怎么会有距离呢?是因为有声无声的分别罢了!唯有无声无色,断绝视听,才能达到无形无变的境界。能执守这个‘大道’的人,才不会受外物的控制。……”

“酒醉的人掉在车下,虽会受伤或患病,还不至于死亡。他的骨节和常人相同,为什么损害却与常人迥异?乃因他精神凝聚,乘车不知,坠车不知,任何恐惧没有进入心中,即使和外物摩擦,内心也不会惊恐的缘故。酒醉的人尚能如此,何况那顺天而行的人呢?”

“圣人和自然化合,所以外物伤不了他;复仇的人不会去折断仇人的剑,因为剑本无心;性急的人,不会埋怨掉在头上的瓦片,因为瓦片也无心而落。”

“天下若能平静,没有战乱,没有杀戮,没有刑罚,那都是由于自然无为的大道所造成的啊!”

“不要运用智慧去发展人性,应该顺乎自然去发展天性;因为应合天性的合于道德,运用智慧的就伤害天性了。若能不厌弃自然,不运用人为,也就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道家主要的德行,乃是混合了生活中的为与不为,以达到心灵的“恬静”与“成熟”。所谓道家之名,由道的“恬静”而来。在第三十七章之一中将谈到恬淡、平静、沉着和无为,彼此是可以转换的。

用恬静来培养智慧

《庄子》之《缮性》

古时学道的人,用恬静培养智慧;虽有智慧,却不用它,这又叫做用智慧来培养恬静。两者交相培养,和顺的道德自然就由本性流露出来。

用之不尽

《庄子》之《齐物论》

“灌水进去不见满,取水出来不见干,而且不知其源在何处,那就叫做葆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