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三卷 农业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禹贡》:扬州厥田惟下下,徐州厥田上中。似古时江以南田产不及江北。《周礼·职方氏》:扬州其谷宜稻。左思《吴都赋》: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吴地虽不限于江苏省境,已足见江南农产蕃殖事物代有变迁矣。明徐光启撰《农政全书》,清陆世仪详论区田,陶元淳讲求浚水,皆本省人明农之学说也。光绪二十三年,蒋黼、罗振玉等创办农学会于上海,设馆翻译东西洋各国农书,编为《农学报》,遍行各省,是为农学设会之始。于时张一麐等亦呈请于苏州府城,设立农务公会。二十四年,诏禁集会、刊报,江督刘坤一以农学会、《农学报》等项,考求物产,不无裨益,奏准免禁。寻复疏请以上海之农学报馆改为江南农学总会。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始奏颁农会章程。于是扬州、甘泉、宝应、泰州、通州、无锡等处,先后设立农务分会。其他有正在筹办间者,而未列于部之报册也。

垦 植

道光十三年,秋霖害稼。苏抚林则徐以江南多种晚稻,秋分后始花,遇风雨阴寒,多秀而不实,若在九、十月问,则未刈淹没,已刈霉烂,因劝民改种早稻。觅一岁两获种于楚、闽,给民栽种,令老农种于官廨后,以为之倡。署按察使李彦章亦以昔官广西,劝种早稻有效,辑《催耕课稻篇》,详早稻种法,悉备行于世。

同治八年,江苏布政使李宗羲拟招垦荒田酌缓升科章程八则,详经督抚奏准施行。

是年,常镇道沈秉成蠲俸购植湖州桑秧二十余万株。

光绪八年,江督左宗棠札行各郡县,劝倡种桑。海门、通州、泰兴、如皋、靖江首先栽植。

十八年,镇江知府王仁堪购桑秧十四万二千株,分给各区。

是年,通州张謇以海门人民育蚕折阅,请免丝捐十年,以兴蚕利。再移书厘捐总局论状,总办欧阳霖悟,遂得请。乃招商开行收茧,蚕业大兴。

二十一年,通州知州汪树棠援案请免丝捐,买桑劝种,招商收茧,乡民获利大丰。二岁间,通、海增值之桑,不下百万株。后厘捐总办穆克登布撤消免捐成案,茧行皆缴帖罢业。

二十二年,镇江知府彦秀购植桑秧十万余株。

二十三年,松江知府陈通声劝民树艺,购浙桑四千株,植西关外。

光绪二十四年,江督刘坤一奏准开垦通州所属盐场荒地,同时又奏准开垦两淮场田。除查明应留拨草荡外,余田分别荒、熟缴价,升科管业。

是年,漕运总督松椿以海州所属盐场,滨洪泽湖多涨滩,向准民间认领,以所生芦苇酌完税课,近岁渐成沃壤,可种杂粮。援通、泰查丈例,委员设局,开办丈放。

二十四年,江苏布政使聂缉椝、署按察使朱之榛以文告禁约育蚕各户,采茧时期,当满三昼夜,俾丝尽蚕缩茧厚适用,毋得取巧罔利先期早采,致蚕因摇动,蕴丝不吐,而生茧薄量重之弊。并劝商人,勿以受亏停业,嗣后仍照常收买.藉保华蚕生计。

二十五年,徐州道桂嵩庆以徐州所属罂粟日多,粮产日少,就郡城云龙山下石狗湖书院官地内,拨出八十余亩,周筑圩埝。开种水田。并仿古区田法,兼种早稻,以为徐民先导。

二十五年,扬州善堂绅董议设蚕桑公所,并购湖桑万株。分植北门观音山、长春桥一带。

是年,淮安官绅创立蚕桑公院,并植桑于元代大军仓旧址。

光绪三十一年,南北洋通商大臣合疏请设江浙渔业总公司于上海。由苏松太道袁树勋筹垫官款,张謇、樊棻等集合商股,为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三十万两。购德国葛格罗捕鱼轮船,改名福海。于中国领海试验捕鱼,以保海权。又广集沿海渔户,仿各郡县旧时渔团保甲法,联为渔会。并创设水产学校,讲求渔业。

光绪三十四年,海门商会总理刘燮钧呈请农工商部饬各行省军营局所学校,衣服酌用土布,俾棉产畅销。

光绪间,江宁商务局于省垣创办植茶公所,以朝阳门外紫金山麓二十余亩,青龙山麓六七十亩,为植茶试验场。宣统元年,改隶劝业道,由皖南茶厘局拨银二百万两,存典生息,为公所经费。并由劝业道创设茶务讲习所于城北丁家桥。

宣统二年,苏省咨议局议决全省蚕桑事宜四则:一、设女子蚕桑学堂。二、农业学堂内,应兼设蚕桑科。三、学堂应附设制种所。四、上海设立生丝检查所。呈由督抚,札行所属举办。

宣统二年,苏省咨议局议决在上海吴淞设立水产学堂。学科分渔捞、制造、养殖、远洋渔业四类。校址以旧有江浙渔业公司所设初等水产学校,改为官立中学。并先设一水族馆。此案呈经督抚,札行宁、苏两学司筹办。值辛亥军兴,事遂中止。

宣统二年,诏农工商部札行上海棉商及纱厂,设立禁止搀合棉花会。

三年,农工商部奏颁奖励棉业章程十四则。

农业试验场

江南蚕桑学堂栽桑试验所

江宁省城五福街,光绪二十七年设。初为蚕桑公所,后改学堂。分植桑、养蚕、茧丝、试验四目。考究蚕桑,参用东、西洋新理,改易土法。

高等实业学堂农事试验场

江宁省城三牌楼,三十年设。专供农科学生实习。南洋劝业会有是场种植成绩。

官立农业中学堂农事试验场

苏州胥门小仓口为校址。场址凡五处:中场在本校后,东场在府学宫西首,南场在盘门内城根,西场在阊、胥两门间外城根,北场在府署西偏。是堂以三十一年设场,陆续开辟,宣统元年办竣,种稻、麦、杂粮。各场有成绩表。

植园农业试验场

苏州盘门内府学西偏,迤南近瑞光塔。宣统二年设。就官、民荒地,垦种稻、棉、菽、麦、杂粮、瓜蔬,陂池种菱芡莲藕,隙地栽果树。又开沟洫,划方区试作区田。获稻逾常田二倍,其他收成皆佳。

江震农会农事试验场

震泽西门外中尖圩。三年设,场地二十亩。种植果树、马铃薯。又划定邑东门内吴江县界之荒地,备扩充用。

省耕旧舍农事试验场

江都县境地。光绪二十九年设,未报部注册。是场以种竹植桑为主。宣统三年,桑半就枯萎,竹尚茂。

江北农业公学农事试验场

清河城外河北。光绪三十四年设。占地百四十余亩,少半种桑,余待垦。宣统三年,校毁于兵火,桑树幸存。

通州农业学校农事试验场

州城南门外。光绪三十二年创办,宣统三年成立。是场逐年设备,占地一百十九亩有奇,种棉、麦、豆、玉蜀黍、瓜蔬、果树,并及蚕桑、畜牧、森林。

通州农会农事试验场

州城南门外东□旧址。宣统元年创办,二年成立。种棉并试种美棉,又植乌桕、白杨,备制烛及火柴之用。

垦 植 公 司

南京利益公司

江宁省城朝阳门外。树艺垦牧。光绪三十二年,章莘耕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六万两。

浮麓树牧公司

句容南门外天王寺镇。种植桑、松等树,兼营畜牧。三十四年,翟炳寿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一万元。

暨南垦牧公司

句容东门外下甸树。种植桐、桑等树。宣统间,梁祖禄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五千元。

新记垦牧公司

昆山小西门外三里桥。垦辟荒地,种树畜牧。宣统间,李可照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四万元。

阜生种植公司

金山洙泾镇。就镇地荒阜,试种桑、桕、杂树。光绪三十二年,丁彦翀等设合资有限公司,额银一千元。

阳羡树艺垦牧公司

宜兴均山分水岭。栽植松、柏、桑、茶等树,畜牧羊豕。任拙侯等设股份有限公司, 未详何年。 额银十万元。

利用树艺公司

镇江北门外。租买荒山植树,先种柏,收子榨油。光绪三十二年,黄鼎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五万元。

茂达树艺公司

镇江洪山洼。试种竹、木、果树,兼畜牧。三十三年,江凤池等设合资有限公司,额银一万元。

商办垦牧树艺公司

溧阳竹箦桥。考求山泽遗利,兴办垦牧树艺。三十三年,徐公亮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十万元。

吉金树畜公司

溧阳上元村丫髻、瓦屋、黄金诸山之麓。近水处开作稻田,余种松、竹、桑、桃。三十三年,杨良骏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十万元。

崇本树艺公司

金坛西乡。购买荒山,开垦树艺。光绪三十二年,李楙昌等设合资有限公司,额银三万元。

茅麓明农公司

金坛石马桥。垦荒种植。三十三年,杨良骏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十万元。

方麓裕农公司

金坛薛埠长山凹。经营种植、畜牧、蚕桑、农业。宣统元年,贝恒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十万元。

崇实树畜公司

扬州甘泉、扬子交界斗山地方。购地辟荒,种植、畜牧。光绪三十三年,周震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十万两。

长湖垦植公司

宝应白马湖滨太平圩。拟垦民荒二十万亩.先筑圩开沟,试种稻、粱、菽、麦、杂粮。宣统三年,鲍友恪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五万元。

东海树艺公司

海州城外云台山麓。辟地一百七十余顷,种植松、茶、果树及各种药苗。光绪二十五年,徐绍恒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三十万元。

海赣垦牧公司

海州、赣榆等处。筑堤挑河。建闸开沟,以兴垦植,兼及畜牧、渔业。三十一年,沈云沛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三十万两。

通海垦牧公司

通州、海门接壤吕四场。就近海荒滩,购地筑堤,讲求种植,兼及畜牧。三十一年,张謇等设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二十二万两。

通海蚕桑公司

海门搭连镇。种桑养蚕售茧。张謇等设未详何年。 股份有限公司,额银三万元。

米 之 种 类

米性不耐寒,又需多量水分。以气候及土壤之差异,中国产米区域,遂集中于南方数省,江苏省其一也。江苏又占地理上之优势,米市之盛,更为东南诸省之冠。主要农产即为米。全省六十一县中,几无不产米者,仅产量有多少之分而已。其中产米最富县份,当推常熟、昆山、无锡、江阴、武进、元和、长洲、阳湖、溧阳、宜兴、松江、句容、东台、盐城、宝应、丹阳、金坛、镇江、山阳、江都、如皋诸县。江苏所产之米,大别之不外糯米、粳米及籼米三种。糯米富于粘性,常为作糕、酿酒之用。粳米及籼米,粘性较少,为主要民食。惟以各县产区及收获时间之差异,此三种米中,尚有多种名目。

其主要者如次:

一、白粳米。主要产区为常熟、无锡、常州、宜兴、昆山、江阴、苏州及吴江等八处。中尤以常熟之一字青为最佳,无锡白粳米次之。

二、薄稻。主要产区为松江泗泾、青浦朱家角各地,尤以青浦产者为佳。

三、红粳。红粳又名野稻,品质较为低劣。产地以溧阳、宜兴为主。

四、糯米。或称白元,或称通变,或称变元。主要产地为丹阳、溧阳、金坛等县。

五、阴花糯。阴花糯产于青浦、昆山、松江泗泾、吴江各县。产量较少。

六、杜子籼。又名杜尖。产区以宜兴、昆山、吴江、松江各县为主。

七、羊籼。又名羊尖,为籼米中品级最高者。主要产区为溧阳、昆山、嘉定、松江、宜兴各县。溧阳产量最多,品质则以宜兴及昆山产者为最佳。

八、埠籼、鸡脚籼、细子籼、黄岐籼。此数种籼米,品质较劣,价亦较廉。产于宜兴、常州等县为多。

九、飞来凤粳、蒲鞋粳。此种粳米,以宜兴产者为主,产量不多,销路有限。

米 之 品 种

江苏各县所产米之种类,何止百数十种。即以苏州而论,所产粳米,已有三十七种名目。

松江粳米,亦有三十四种之多。惟名称虽异,而性质则大都相似。

兹为便于查考起见,将已调查各县内米之品种名称,列表于后:

吴 县

籼:芦籼、老芦籼、长兴籼、团籼、黄壳籼、红洋粳、六十日、杜籼、大籽籼。

粳:木犀球、早日木犀球、一时馨、长黄稻、早黄稻、晚黄稻、老晚稻、矮黄稻、杜黄稻、牛毛黄、小白稻、白连环、一粒珠、荒三石、芦花白、戤塘青、马料青、雪里青、一粒芒、晚不过、凤凰稻、北钩稻、最贵稻、紫皮香粳、白芒香粳、陈家稻、小红稻、上山红、里子红、灰大黄。

糯:白壳糯、红壳糯、花壳糯、花椒糯、麻雀糯、香球糯、羊毛糯、细紫糯、红芒糯、麻皮糯、薄壳糯、金坛糯、金穗糯、枣子糯、十家香。

松 江

籼:白芒籼、飞来籼。

粳:老来青、老来红、太湖青、齐梗青、菱白青、胡桃青、铁梗青、麻吊青、白稻、早白稻、飞来凤、金鼓黄、白壳小种、黑壳小种、赤稻常、黄黑种、丽种、绿种、窑种、早八齐、八树种、中秋稻、不球、瓜熟稻、石种稻、沙粳稻、百是种、财神稻、张家稻、干弗杀、枫泾百哥、亭林晚稻、普通晚稻、梗杀鸡。

糯:百日糯、秋前糯、麻皮糯、麻茎糯、野鸭糯、吓杀糯、矮脚糯、洗帚糯、茄糯、晚杀社稻。

常 熟

籼:早籼、晚籼、红眼籼、杜子籼、雾里籼。

粳:大黄稻、小黄稻、早黄稻、晚黄稻、大黄头、欣欣黄、芦稷黄、鸭嘴黄、牛皮黄、大白稻、小白稻、有芒稻、白芒一时馨、青芒一时馨、晚八个头、芦管白、早葡萄、一素新、江北杜稻、飞来凤、戤垝青、荔枝红、香粳、下田白、罗汉黄、落霜青、无锡稻、一时馨、早十日、野稻。

糯:血糯、黑壳血糯、堆枝糯、铁壳糯、红壳糯、白壳糯、斗子糯、小酿糯、污酥糯、金台糯、香嘴糯、小白糯、野糯。

青 浦

籼:芦籼。

粳:飞来凤、姚种、绿种、八秆、早八秆、百日稻、晚晚稻、香粳、野粳。

糯:白壳糯、红壳稻、糯稻。

金 山

籼:早籼稻、籼稻。

粳:早白稻、小白稻、晚白稻、中秋稻、八柱种、晚绿青、短绿种、短黑种、大窑种、窑鸭子、大湖青、长头颈、大角落、晚粳稻、金鼓黄、红芒稻、沙种。

糯:麻筋糯、洗帚糯、野鸭馨、粳壳糯。

宝 山

籼:早籼、糯籼。

粳:茅柴青、飞来凤、落霜青、菇茹青、石梗青、常黄、晚黄、小白稻、白壳、早稻、黎子红、撞勿倒、荒八石、无锡稻、五节稻、垃圾稻、常四红香粳、晚黄壳。

糯:紫棕糯、茭自糯、观音糯、果子糯、胡桃糯、小麦糯、早壳糯。

崇 明

籼:东洋籼、黄梗籼。

粳:有芒早晚稻、无芒早晚稻、无芒晚、青芒晚、精子晚、江南晚、芝子晚、秋前晚、香梗晚、乌晚稻、梨子红、梨子晚、鸭子黄、沙粳稻、木绣球、小白稻。

糯:老果子糯、小果子糯、新果子糯、一字糯、粉皮糯、红壳糯、茄皮糯、芦花糯、桂花糯、烂头糯、陈家糯、青梗糯、野鸡糯、秋前糯、御稻。

太 仓

籼:杜子籼、银条籼。

粳:黑壳香粳、长棋飞来黄、短棋飞来黄、大白稻、梨珠红、一树馨、盛垝青、木犀球。

糯:矮子糯、猪鬃糯、马鬃糯。

川 沙

粳:早十日、粳三基、乌子壳。

糯:乌子糯、黄皮糯。

溧 水

籼:早籼、晚籼。

粳:芒粳、小红稻。

糯:早糯、迟糯。

奉 贤

籼:白露籼。

粳:有芒沙粳、无芒红壳、晚稻、早十日、白壳、瓜熟稻。

糯:枣子糯、粳香糯。

溧 阳

籼:洋籼、中黄籼、红洋籼、早洋籼、乌子籼。

粳:小红稻、团籽子、芝粳。

糯:早糯、迟糯、糯稻。

高 淳

籼:黄壳籼、洋籼、湖北籼。

糯:江阴糯、糯稻。

嘉 定

籼:飞来籼。

粳:香炉黄、飞来凤、罗汉黄、梨子红、老来青、灰尘黄、老来红、黄稻、长棋黄稻、有芒黄稻、呆霜青、木犀球。

糯:麸皮糯、茭白糯、白壳糯、野鸡糯、强盗糯、蟹壳糯、红芒糯、嘉定糯。

宜 兴

籼:早洋籼、大籽籼、九月寒。

粳:立常青、飞来凤。

糯:白壳糯、红壳糯。

镇 江

籼:七十籽、六十籽、八十籽、早洋籼、本籼、乌子籼、露子籼、籼稻、鸡脚籼、芦秸籼、棉矮子籼。

粳:晚稻、全黑稻、棉花白、大头黄。

糯:黑壳糯、黄壳糯、红壳糯、矮子糯、麻筋糯、黄子糯、早糯、晚糯。

江 宁

籼:洋籼、一轧齐、广籼、紫壳洋籼。

粳:马克儿弯腰、六矮脚黄。

糯:早糯、晚糯、紫糯。

江 浦

籼:大稻子、天生早、江南早。

粳:三朝齐、八月白、尖针香稻、湖南丝。

糯:胡壳、黑壳。

靖 江

籼:六十日、万儿籼、黄梗籼、芦梗籼、桂花籼、芦叶籼、长梗籼、洋籼、矮脚籼、中秸籼、云条籼、无名籼、野籼、叶子青。

粳:细子晚、白芒晚、白壳粳、香子晚、桂花黄。

糯:香子糯、竹梗糯、芦壳糯、麻筋糯、白壳糯、粉皮糯、燕子糯、抄籼糯、红香糯、芝糯。

江 都

籼:早十稻、晏十稻、江籼、小籼、本籼、山籼、四十籽、五十籽、六十籽、八十籽、洋籽、棒头籼、矮子籼、江南籼、黄瓜籼、堆枝籼、圩稻种、红皮芒、小芒籼、旁柳籼、十个稻、船籼、大芒籼、天早稻。

粳:望江南、乌江早、晚稻。

糯:红亭、红壳糯、白壳糯、晚糯。

仪 征

籼:早稻、中颗子、尖颗子、洋籼、虎皮籼、早虎皮籼、迟虎皮籼。

粳:爱菊黄。

糯:小红子、拖山过、红糯、早糯、迟糯。

六 合

籼:小尖颗、大尖颗。

粳:大头白、矮脚黄、烂泥拖、徽州白、湖南早。

糯:黑糯、胡壳糯稻。

高 邮

籼:三十籽、四十籽、五十籽、矮子五、矮子籼、红壳子、大籼子、大稻子、堆枝籼、吓一跳、湖南籼、牛脚酸、麦芒归、芦籼、中籼、猴子籼、尖角子、江南早、女儿红、燕口鸟、红稻子、笤筋籼、客籼、占籼、四子籼、五子籼、大风光。

糯:矮脚虎、麻筋糯、虎皮糯、胭脂糯、扇子白、红糯子、白糯子、早黄粘、早糯。

宝 应

籼:红斑籼、大白籼、对子籼、团头子、江南早、大头归、牛脚酸、小籼、秋前五、淮北籼、海南籼、八十籽、麻茎籼、稍金籼、大粒籼、麦芒归、矮子籼、早白籼、迟白籼、红稻、红八石、洋籼、尚白尖、一水籼、奋老五蛮稻。

糯:红糯、拖过山、中秋糯、早糯、胭脂糯、矮脚虎、麻茎糯、粉皮糯、红嘴糯、乌金糯、迟稻、猴子糯。

淮 安

籼:堆枝籼、海南籼、小籼、白籼、洋籼、红板籼、三十籽、四十籽、矮子籼、江南早、中颗稻、早白稻、红早稻。

糯:红糯、粉皮糯、铁板糯、矮脚虎、上白糯、红嘴糯、金壳黄、拖过山。

南 通

籼:早前五、白壳子、黄壳子、大皈五、早稻。

粳:天来王、江南王、补海王、早十天、小芒稻、小晚稻、香粳稻、西洋青、枣儿红、碧绿生、一时青、三日齐、老来乌、圆满子。

糯:红壳糯、胭脂糯、黑壳糯、青子糯、牛黄糯、黄壳糯、香子糯、一时糯、无芒紫糯、称皮糯、三天齐糯、鸡脚黄。

如 皋

籼:银条籼、瓜食子、大叶籼、望江籼、江南籼、早红连。

粳:天落黄、白壳沙、乌壳沙、早十天、早五天。

糯:红壳糯、黄壳糯、棕壳糯、白壳糯、芦花糯、江阴糯、寸三粒、鸡脚黄。

泰 兴

籼:早矮子、晏稻、芒稻、细子稻、矮脚籼、杨叶籼、大叶籼、高脚籼、红茎籼、鲫鱼籼、驼子籼、豆儿籼、芦稷矮子、大麦矮子、黄瓜籼、中矮子野籼、六十日了田十二月早青籼、无本体。

粳:香子晚。

糯:红糯、黑糯、燕糯、黄壳糯、粉皮糯、怀花糯、香糯、猴子糯、狗牙糯。

泰 州

籼:秋前五、洋籼、金籼、大头归、随犁归、蟒蛇籼、三十日、尖角子。

粳:早五日。

糯:瓜熟糯、香子糯、狗牙糯、燕子糯、麻茎糯、粉皮糯。

东 台

籼:大头归、玉皮早、金籼、本金籼、海安籼、海安金籼、晚金籼、洋籼、江籼、芽花籼、女儿红、芒麻籼、晏干日、大风光海籼、秧稻赶早燕口红。

粳:二百粒、晚稻、早五日、胭脂红。

糯:白糯、香糯、麻茎糯、抢市糯。

兴 化

籼:六十黄、大豆归、吓一跳、兆金壳、洋籼、云谷堂。

糯:白糯、红糯、瓜子糯、中秋糯。

阜 宁

籼:江南早、早五日、吓一跳、项芒籼。

糯:早糯、迟糯。

米之种植时期

江苏全省少大山巨川之阻碍,自然环境允称统一。各县气候土壤,亦少差别。社会经济情形,大江南北固多区别,而于农业生产条件,似无多少关系。各县农事,大概分为冬、夏二季。冬作物以小麦为主,蚕豆、豌豆等次之。而夏作物则几全为稻。各县稻作,大概于四、五月之交播种,六月间移植,十月前后成熟,即可收割。各县情形,间或略有不同,然所差者甚微,大部相似。

兹将各县稻之种植时期,列表于下:

江苏各县稻之种植时期表

县 别   播种期        移植期       收获期

松 江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十月中旬至下旬

青 浦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

苏 州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六月中旬至下旬   十月中旬至下一月上旬

宝 山 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 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

常 熟 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  五月下旬至七月上旬 十月下旬至下一月上旬

溧 阳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九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

溧 水 四月中旬至下旬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

江 浦 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  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 九月中旬至下旬

仪 征 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  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

泰 兴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九月上旬至下旬

高 邮 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 九月上旬至下旬

山 阳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九月中旬至下旬

兴 化 四月中旬至下旬    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 八月上旬至九月中旬

泰 县 四月上旬至中旬    五月上旬至下旬   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

靖 江 四月中旬至下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 九月上旬至中旬

川 沙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 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

金 山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十月上旬至下旬

嘉 定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六月中旬至下月上旬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

崇 明 五月上旬至下旬    六月上旬至下旬    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

江 阴 六月         八月 十月

高 淳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下旬    九月中旬至十月下旬

江 宁 四月上旬至中旬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八月上旬至九月上旬

六 合 四月中旬至下旬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

镇 江 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 八月下旬至十月下旬

江 都 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   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 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

宝 应 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  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 八月下旬至九月下旬

阜 宁 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 九月中旬至下旬

东 台 四月中旬至下旬    五月中旬至下旬   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

如 皋 五月上旬至下旬    六月上旬至下旬   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

通 州 五月上旬至中旬    六月上旬至中旬   九月中旬至下旬

米 之 行 销

江苏虽为产米名区,而人口亦较他省为繁,以致产量虽富,消费量亦大。各县米产,除自给之外.而能有剩余输往他处者,为数颇少。惟各县中,或有一方面将本地米运出,一方面又取给于他地者。亦有自给不足,因各方米产汇集地关系,因而反有出口者。是以各县所产,自给不足者,未必即无出口。有剩余出口者,亦未必即足供给本县之所需。例如无锡、苏州常有大批米运往上海,然其本县所产,除于本县消费外,常无余粒,且感不足。盖其地处冲要,吸收他县之米颇多,以之转运出口而已。他如武进、丹阳等所产粳米,自食者不足百分之七十,尚有百分之三十以上,足供外用。然此非剩余,盖当地社会经济情形,至为衰落,一般农民无力食粳米者,比比皆是。因此一方面粳米出口,一方面即向邻县需要籼米及玉蜀黍等低廉食物,进口者为数常超出口者数倍也。兹就各县所产者在本县所消费之数量言之,则全省六十一县中,除不产米者外,所产米全在本县消费者占二十七县;本县消费百分之九十者占三县;百分之八十者占四县;七十者占七县;五十以上者占六县。输出能在产量一半以上者,除松江外,固绝无仅有也。如以每县为一经济单位,则江苏各县产米虽丰,亦仅足自给,甚者多供不敷求。

兹将江苏各县米之行销状况,列表如下:

江苏省各县米之行销表

县 别         本县销数(%)           县外主要市场

上元(江宁)         八○

句 容          一○○

溧 水          六○               上元、江宁

高 淳         一○○

江 浦           八○               上元、江宁

六 合          一○○

元和(长洲、吴县)      一○○

昆山(新阳)         八○                上海

常熟(昭文)         七○               上海、丹徒、江宁、上元

吴江(震泽)         五○                上海、硖石

奉 贤          一○○

上 海          一○○

金 山          五○                上海

南 汇          一○○

青 浦           六○               上海

川 沙         一○○                无锡、金匮

武进(阳湖)          六○

无锡(金匮)        一○○

江 阴          七五                无锡、金匮、武进、阳湖

宜兴(荆溪)         八○               无锡、金匮、上海

靖 江         一○○

丹 徒         一○○

丹 阳          九○               武进、阳湖、绍兴

溧 阳          五○               无锡、金匮

金 坛         一○○

山 阳          九○               靖江、宝应、高邮

盐 城          七○               泰州

阜 宁          七○               涟水、灌云

清 河

安 东

桃 源

江都(甘泉)         七○

仪 征

高 邮          八○               泰州、东台、山阳、清河

兴 化         一○○

宝 应          七○                无锡、淮阴

泰 州          一○○

东 台           六○                 通州

铜 山

沛 县

邳 州

宿 迁

睢 宁

嘉 定          一○○

宝 山          一○○

崇 明

海 州         一○○

赣 榆         一○○

沭 阳

通 州         一○○

如 皋         一○○

泰 兴          九○                 江南各县

海 门         一○○

太 平        一○○

砀 山

萧 县

丰 县

太仓(镇洋)        一○○

华 亭         四○                 上海

江苏麦之生产,虽不及米产之富,然为数亦不在少。全国各省,因气候、温度、地势及作物轮种关系,可分为冬麦及春麦两地带。江苏可谓为冬麦带中重要产麦区之一。汀苏各县产麦最丰区域,大麦为如皋、江阴、常熟、海门等县,小麦为宝应、南通、东台、高淳、泰兴、盐城、江阴、海门、沭阳、如皋、淮安、铜山等县,裸麦则盛产于如皋、金坛、吴江等处。全省各县,几乎皆有生产,惟多寡不同而已。

麦 之 种 类

一般言之,不外大麦、小麦及裸麦三种。实则名称颇多。除以播种时间为区别,可分为春麦、冬麦外,以麦粒形式为区别,呈赤褐色者,称为赤皮小麦;带黄白色者,称为门皮小麦。又可以麦粒之组成分为软小麦及硬小麦。

江苏省各县麦种,如加以细分,不下百数十种。略述如次:

一、大 麦

大麦种类,尚称简单。然如兴化一县,已有五种之多。江都及如皋各有四种。令竹合汁,几将百种。其中佳种,当推如皋产之四棱白壳及六棱红壳。江阴乡圩产大麦,海门之红大麦,常熟之紫筋大麦,最为著称。

二、小麦

江苏各县小麦产量,较其他麦类为盛,种类亦多。如淮安一县共有十六名称,高邮几种,吴县八种,武进、如皋、南通、丰县等地亦各有五、六种之多。其中品种较佳,为如皋之积木淮、大黄皮及蛇眼元麦,海门之六柱头小麦及四柱头小麦,宝应之玉皮小麦及大黄皮小麦,南通之大黄皮小麦,东台之密黄、车前子、水里钻等小麦,盐城之大小五花紫色紫秆子等小麦,沭阳之白玉小麦,淮安之百脚小麦,铜山之达子小麦等为最著称。

三、裸麦

裸麦产量不多,种类亦较少。惟海门一县,有八种之多。他如如皋、淮安、涟水等县亦各有三、四种。总汁全省。恐亦有七八十种。其中以金坛、吴江、丰县产者,较为著名。

兹就调查所得,将江苏省各县所产各种麦之品种名称,列表于下:

江苏各县大麦品名表

县 别 名 称

泰 兴 四棱大麦

江 都 大桥大麦、宜陵大麦、邵伯大麦、三月黄大麦、大麦

高 邮 老来光无芒大麦、有芒大麦

青 浦 杜大麦、早熟大麦

淮 阴 老来光大麦、黄芒大麦

昆 山 大麦

华 亭 普通大麦、四棱大麦、脱芒大麦

川 沙 大麦

宝 应  六棱大麦

山 阳 老来光大麦、四棱大麦、羊尾大麦

长洲(吴县) 红筋大麦

元 和  红筋大麦

萧 县 六棱芒大麦

崇 明 六棱红大麦、四棱白大麦、四棱红大麦

太 仓  白大麦

常熟(昭文) 白大麦、紫筋大麦

无 锡  白大麦

江 阴 乡圩产大麦

武进(阳湖) 大麦

赣 榆 大麦

安 东 四棱大麦、六棱种大麦

阜 宁 春大麦、南大麦、时大麦

兴 化 老来光大麦、无芒洋大麦、时芒大麦、青六花大麦、雁来红大麦

泰 州  紫秆大麦

如 皋 紫杆大麦、六棱红壳、四棱白壳、老来光大麦

靖 江  六棱大麦

砀 山 大麦

丰 县  芒大麦

沛 县  芒子大麦

邳 县  青皮大麦

沭 阳 大柳叶大麦、小柳叶大麦

宜 兴 白筋大麦、红筋大麦

高 淳 大麦

溧 水 大麦

江 宁  南京大麦

六 合 大麦

仪 征 烂芒子大麦、有芒大麦

丹 徒 大麦

通 州 时过青大麦、六棱大麦

海 门 蜈蚣大麦、红大麦、茨菇青大麦

江苏各县小麦品名表

县 别   名 称

南 汇 四棱芒小麦、鸭嘴黄小麦、 四棱无芒小麦

长洲(吴县、元和) 小黄皮小麦、长梢小麦、黄皮无芒圆粒小麦、方六穗小麦、有芒紫长旗小麦、大黄皮小麦、火烧光头小麦、有芒白长旗小麦

嘉 定  黄皮小麦

崇 明 有芒小麦、无芒小麦

华 亭 普通小麦、长梢红壳小麦、无芒小麦、有芒小麦、白芒小麦、白壳无芒小麦、白壳长头小麦

上 海 六柱头小麦、长柱小麦

吴 江 火烧茧子团小麦

昆山(新阳) 小麦

宝 山 黄皮小麦

太 仓 六穗头小麦、菜头黄小麦

无锡(金匮) 黄皮小麦

常熟(昭文) 茧子团小麦、菜子黄小麦、南京黄小麦

江 阴 黄皮小麦

高 淳 小麦

上元(江宁) 和尚头小麦、赤壳小麦、红东门小麦

宜 兴 早小麦、大皮黄小麦、紫秆红小麦、蚕老小麦

六 合 红芒小麦、蜈蚣小麦、六棱小麦、和尚头小麦

丹 徒  无芒小麦

江 都 火烧头小麦、小麦芒小麦、大棱小麦、和尚头小麦、和尚小麦

宝 应 玉皮小麦、大黄皮小麦、赤壳北望春小麦、徐州红小麦、火烧头小麦、玉色北望春小麦

淮 阴 大玉花小麦

萧 县 火小麦、狼尾白小麦、小麦、红花雾小麦、白穗子小麦

沛 县 白穗子红小麦、小红芒小麦

沭 阳 白壳无芒小麦、大白玉小麦、小白芒小麦、赤壳小白玉小麦

安 东 有芒筋小麦、无芒筋小麦、白玉花小麦

盐 城 大小五花小麦、紫秆子小麦、紫色小麦

东 台 黄六棱小麦、密黄小麦、车前子小麦、水里钻小麦前子小麦、水里钻小麦

川 沙 早十日种小麦四棱无芒小麦

金 山 无芒小麦

丰 县 小红芒小麦、大红芒小麦、老来白小麦、四棱白小麦、一窝蜂小麦、无芒小麦

邳 县 红芒二号小麦、白芒二号红麦、红芒小麦、白芒红麦

赣 榆 春麦、红麦、白麦

阜 宁 凿子头小麦、红芒春小麦、红和尚小麦

兴 化  梅前黄小麦、紫冠子小麦、百脚红小麦、车前子小麦

泰 州  紫皮小麦

靖 江  紫皮小麦

武进(阳湖) 无芒红皮小麦、有芒红颖小麦、有芒白颖小麦、有芒抢水黄小麦

溧 阳 早小麦、水白麦、无芒小麦、红关麦

溧 水 小麦

江 浦 大皮黄小麦、紫秆子小麦

仪 征 白小麦、六棱小麦、红芒子小麦、北关头小麦、虾穗小麦

泰 兴   紫皮小麦

高 邮 玉皮小麦、火烧头小麦、青芒子小麦、红芒子小麦、大皮黄小麦、车前子小麦、和尚头小麦、霉前五小麦、霉前黄小麦前黄小麦

铜 山 达子小麦

山 阳 大玉花小麦、长芒小麦、玉六棱小麦、顺水红小麦、玉花小麦、大西乡小麦、老来花小麦、徐州红小麦、白芒小麦、大刀王小麦、红芒子小麦、早芒春小麦、春芒子小麦、大黄皮小麦、紫秆子小麦、百脚小麦

砀 山 白穗子小麦、小红芒小麦

海 门 六柱头小麦、四柱头小麦

通 州 白六棱小麦、红芒小麦、火烧六棱小麦、白芒小麦、长穗白壳小麦、大黄皮小麦

如 皋 积木淮、大黄皮、蛇眼元麦、火烧头小麦、四棱白小麦、芒四棱小麦、六棱头小麦、芒火烧头小麦

江苏各县裸麦品名表

县 别     名 称

南 汇 火烧六棱裸麦、无芒裸麦、六棱裸麦

金 山 四棱裸麦

昆 山 元麦

太 仓 四月黄裸麦

武进(阳湖) 普通裸麦

溧 阳 元麦、紫元麦

上元(江宁) 南京裸麦

江 都 淮裸麦、猿裸麦、青头淮裸麦

清 河 三月黄裸麦、青裸麦

砀 山 没芒裸麦、有芒裸麦

沭 阳 黄壳裸麦、青皮裸麦、紫皮裸麦

安 东 青裸麦、黄裸麦、紫裸麦

盐 城 六棱黄裸麦、四棱黄裸麦

东 台 六棱黄裸麦、四棱黄裸麦

如 皋 六棱头裸麦、白六棱裸麦、四棱头裸麦

南 通 六棱黄裸麦、四棱黄裸麦

华 亭 普通裸麦、四棱裸麦、长梢红壳裸

吴 江 裸麦

崇 明 四棱裸麦、六棱裸麦、皱裸麦

常 熟 三月黄裸麦、火烧六柱裸麦

宜 兴 裸麦、老落须裸麦

溧 水 裸麦

仪 征  元裸麦

山 阳 玉花裸麦、裸麦、紫秆裸麦

萧 县  米大麦

丰 县  无芒裸麦、白裸裸麦、红裸大麦

赣 榆  裸大麦

阜 宁 紫元麦、浑蜡子元麦

兴 化 玉皮黄裸麦、紫冠子裸麦

泰 州 六棱黄裸麦、四棱黄裸麦

靖 江 燕子红裸麦

海 门 黑壳硬头六柱裸麦、软头白六柱裸麦、黑米柱裸麦、红六柱裸麦、桑葚六柱裸麦、五柱头裸麦、四柱头裸麦

麦之耕作面积

江苏各县中,麦作面积最广者,小麦当推铜山为盛,计二·三五一·○○○亩。如皋一·六六○·○○○亩,赣榆一·五○五·○○○亩,溧阳、邳县、泰州、江都、高邮、山阳、桃源、萧县、丰县、无锡、金匮、武进、阳湖等县均在一·○○○·○○○亩以上。其次,如南汇、昆山、新阳、常熟、昭文、江阴等县,均在五○○·○○○亩以上。五○○·○○○亩以下,一○○·○○○亩以上者,则有奉贤、华亭、嘉定、宝山、太仓、高淳、溧水等各县。其中最少者为:金山仅一九·○○○亩,青浦五二·○○○亩,太平、川沙均五○·○○○亩以上。

大麦耕作面积,远不如小麦之广,其中最多者为通州有二·一八三·○○○亩,阜宁、盐城、如皋、海门四县均在一·○○○·○○○亩以上。在六○○·○○○亩以上者,则有海州、安东、兴化、东台、山阳各县。未满一○○·○○○亩,则为邳县、句容、江浦、南汇、川沙、青浦、金山诸县。

裸麦种植,在江南颇少,在江北则几乎每县均有,尤以淮属、通属、扬属各县为最多。其中较多者为如皋、通州,其次为上元、江宁、武进、阳湖、靖江等县,再次为吴江、江都、兴化、溧阳等县。

兹将江苏各县麦类耕作面积,列表如下,以资比较:

江苏各县麦之耕作面积表(以一亩为单位)

县 别     小 麦        大麦       裸 麦

南 汇 五八八·○○○      六○·○○○

松 江 二○二·○○○     —○六·○○○

上 海 三○五·○○○     —○二·○○○

奉 贤 一二二·○○○     一二二·○○○

川 沙 八五·○○○     三○·○○○

青 浦 五二·○○○      五二·○○○

金 山 一九·○○○     一九·○○○

吴 县 一·○二二·○○○    一八六·○○○

嘉 定 三四六·○○○    二二四·○○○

崇 明 一八四·○○○   五四一·○○○

常 熟 七二八·○○○    二○八·○○○

江 阴 七四六·○○○    一七四·○○○

宜 兴 八七○·○○○    一九四·○○○      一七○

高 淳 三○三·○○○     九六·○○○

江 宁 五○一·○○○     六二五·○○○       二○○

江 浦 二○○·○○○      四五·○○○

仪 征 三三七·○○○   三二八·○○○

吴 江 六三八·○○○    四六·○○○      五○

昆 山 八五一·○○○   二二三·○○○

宝 山 三○六·○○○     三一·○○○

太 仓 三三一·○○○    一二六·○○○

无 锡 一·○七六·○○○   一九○·○○○

武 进 一·三七六·○○○   二五八·○○○      二○六

溧 阳 五八四·○○○   五八四·○○○

溧 水 三一六·○○○   一三二·○○○

句 容 四一七·○○○     八八·○○○

六 合 四一七·○○○   三七一·○○○

丹 徒 四九七·○○○    一五一·○○○

丹 阳 五九○·○○○    三九七·○○○

太 平 六三·○○○    一○九·○○○

江 都 一·二一九·○○○  五七七·○○○    八六·五八七

宝 应 七九九·○○○    三九○·○○○    九·八八九

清 河 七九八·○○○    二九○·○○○     一○三

宿 迁 四六五·○○○   一○三·○○○

铜 山 二·三五一·○○○   三九二·○○○

砀 山 九九三·○○○     八六·○○○       二○

沛 县 七五四·○○○   —○九·○○○     二○○

沭 阳 一·四八五·○○○  三七一·○○○     九·七五○

赣 榆 一·五。五·○○○  一九○·○○○

安 东 八九七·○○○     六一七·○○○     一○○

盐 城 四五三·○○○  一·○九一·○○○     一九八

泰 兴 七○一·○○○    二○四·○○○

高 邮 一·一三七·○○○  四九三·○○○

山 阳 一·四六○·○○○   六四九·○○○     二二五

桃 源 一·二一三·○○○   三九六·○○○

睢 宁 七四六·○○○    一四二·○○○

萧 县 一·三五五·○○○  二二六·○○○     二○○

丰 县 一·○五○·○○○  一一三·○○○

邳 县 一·○五七·○○○   四二·○○○

海 州 一·六一二·○○○ 一·○六六·○○○

阜 宁 四六六·○○○ 一·一六五·○○○      一二

兴 化 七七一·○○○   六七四·○○○      六七

泰 州 一·○二六·○○○     四九三·○○○

东 台 九四五·○○○    六三·○○○

如 皋 一·六六○·○○○ 一·一四三·○○○    一·六四○

通 州 六六六·○○○ 二·一八三·○○○  一·一一四

靖 江 三五五·○○○    五○五·○○○    三八○

海 门 一九三·○○○  一·二○六·○○○

共 计 四二·○二三·○○○  二一·五九六·○○○ 一一○·九九四

麦之产量 附表

麦类受年成丰歉之影响,经常产量,至不易得。先言小麦收获最丰县份,如川沙、青浦、通州、宝山每亩可收二百二三十斤,无锡、金匮、江阴、如皋、山阳、海门各县可收一百七八十斤,上元、江宁、南汇、太仓、崇明、靖江、阜宁、江都各县一百四五十斤不等,江浦、上海、华亭、奉贤、金山、嘉定等县每亩均在一百斤以上,高淳、六合、丰县、沛县、邳县、沭阳等处均不及百斤,而睢宁、安东、溧阳、溧水等处则仅有五六十斤。相差之巨,不下三倍。

各县大麦生产能力,相差亦巨。如如皋、山阳、宝山每亩可收二百十斤,川沙、武进、清河、宝应、砀山等县均在一百五十斤以上,江宁、上海、南汇、奉贤、华亭、嘉定、崇明、常熟、昭文、靖江、阜宁、江都、高邮、丰县、沛县、萧县等均在一百一二十斤之间。未满一百斤者为溧水、高淳、江浦、六合、丹徒、溧阳、吴县、长洲、元和、荆溪、安东、仪征、兴化、睢宁等各县,均在五六十斤至七八十斤之间。

裸麦生产能力最富县份为山阳,每亩计二百四十斤。其次为宝应,计二百三十斤。宝山、扬中、泰兴又次之,计二百二十斤。江宁各县均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丹徒、南汇、奉贤、太仓、常熟、昭文、武进、阳湖、如皋、清河、江都、砀山各县,均在一百斤至一百五十斤之间。溧水、华亭、金山、海门、宜兴、荆溪、通州、安东、兴化、萧县,均未满一百斤而五十斤以上者。未满五十斤者,则有睢宁等县。

每亩生产率,比较列表如下:

江苏各县产麦每亩收获数量表 (单位斤)

县别        小麦        大麦         裸麦

南 汇     一五○        一二○         一三○

华 亭      一一○         一三○          一二○

上 海     一三○        一二○          一○○

金 山     一三三         六○

长洲(吴县、元和) 一一九         七○

嘉 定      一二○        一二○         一一○

奉 贤      一三五        一二○         一二八

川 沙     二二○        一八○

青 浦      二二○        一八○

吴 江       一二○        一○○

昆 山

宝 山     二一○         二○○        二二○

无 锡     一八○

溧 阳       五三          五三

溧 水      六五         八○         八四

句 容      五三          五三

六 合       八五         五六

丹 徒      八八         六四        一○八

丹 阳      五三

泰 兴      二一○        一八○       二二○

高 邮      一二八         一二○

淮 安     一八○         二○○       二四○

桃 源

睢 宁     六四         七二       四九

宝 应      一○八        一六八        二三○

清 河     七二一        六○一         二○

宿 迁

萧 县     七○        一一○        九○

铜 山

砀 山     一一○         一五○       一四○

太仓(镇洋)     一四○        —○○       一五○

崇 明     一五六         一一五       一二四

常熟(昭文)    一三○         一一○       一三○

江 阴     一八○

宜兴(荆溪)    一一○         九○         八○

武进(阳湖)    一二三        一五○       一三○

高 淳      九六        八五

江 宁      一六九        一三五       一七○

江 浦      一二六        六○

仪 征      一○○         七五

金 坛      五三

太 平      二○○        一八○        二二○

江 都       一六○       一二○        一四○

沛 县      八○       一二○

沭 阳      八五      五二一         三六

赣 榆      一二四       九五

安 东     六○       九○       六○

盐 城      一八○       一七○       二一○

东 台      一八○        一七○       二一○

通 州       二四○        九○

丰 县       八○       一二○

邳 县       八○         九○

东 海       一六○

海 州     一六○

阜 宁     一六○        一二○       一二○

兴 化        八○        七五         九六

泰 县     一八○       一七○       二一○

靖 江     一四○        一二○        八○

海 门      一八○        九○

如 皋      一八五       二一○       一三六

三种麦中,自以小麦产量为最多。据光绪三十四年估计,江苏小麦产量最富县份,当推如皋,计三·○二二·二八七石。其次为江都计一·八八三·三○○石,铜山一·七九七·六○○石,萧县一·七○○·○○○石,宜兴一·三三九·八○○石。产量最少县份,如金山、吴县、长洲、元和、江浦、扬中等县,亦均有数万石不等。总计本省小麦产量有二六·八二四·六三七石。

大麦产量,较小麦为寡。其中产量最丰县份,当推如皋计三·九九五·○三二石,东台一·八。六·○○○石。其次如靖江计八三○·五五四石,泰州五五○·○○○石,安东四九二·○○○石。除吴江、通州等县产量极微外,其他产量最少县份,如赣榆亦有七·二○○石。全省大麦产量,计有一三·九五七·九七一石。

各县裸麦种植不广,产量亦颇有限。大概全省产裸麦者,仅及半数。在产裸麦各县中,产量最多者为如皋,计四·七三四·三八三石。其次如海门六六七·二四八石,泰兴五二○·○○○石。其余各县均不满十万石。总计全省裸麦总产量仅有九·○四六·九六七石。

三种麦类产量,详细比较,列表如下:

江苏各县产麦数量表(单位石)

县 别      小 麦            大麦            裸麦

南 汇     一九八·三七五        一三六·四。六

华 亭      一五○·○○○        一三六·四○六

上 海      四一四·二一○        一○一·五二○

金 山       二○·○○○         二·○○○

奉 贤      一二六·○○○        一四○·○○○   二八○·○○○

川 沙     一○○·○○○         八○·○○○

青 浦      三七·○一七          六○九四○

吴 江     一四○·○○○

长洲(吴县、元和) 六五·○二八         三○·六四一       二○九二六

嘉 定     二一○·二六六        三九·四二五      四二·○五三

崇 明      二八·○○○        一○·○○○       三○·○○○

常熟(昭文)     二○·○○○         一○·○○○       四○·○○○

江 阴     三五○·○○○        二○·○○○       七○·○○○

宜兴(荆溪)  一·三三九·八○○      一二七·○二○

高 淳      三○·○○○          一·二○○

江宁(上元)      二○·○○○        五○·○○○         一○○

江 浦      七○·○○○         三○·○○○

仪 征     一六○·○○○        二○·○○○

金 坛     二○○·○○○         五五·○○○

太 平      四○·○○○        一二○·○○○

昆 山     三五九·四一一          三四·三九○       二一·三九四

宝 山       五一·二○○        三八·四○○      二五·六○○

太仓(镇洋)    二○○·○○○        五·○○○      五○·○○○

无 锡     四○○·○○○         二○·○○○

武进(阳湖)    七○○·○○○        二○○·○○○      一○○·○○○

溧 阳     二三三·一八一        四七·○○○      一九·○○○

溧 水     三二○·○○○        三○○·○○○

句 容     一六七·一八九       二一一·一一四      五八·六四三

六 合     二四八·○○○        二二八·○○○       五·七五○

丹 徒     四四八·○○○        一一二·○○○

丹 阳     一二三·六六○       二八八·五二○     二○·○○○

泰 兴     二六○·○○○        二六○·○○○     五二○·○○○

江 都   一·八八三·三○○       四四一·七○九

宝 应     九五○·○○○       二○○·○○○

清 河     二八九·六○○       一四二·三○○     六三·四○○

宿 迁     六五○·○○○       一三三·○○○      五○·○○○

铜 山   一·七九七·六○○        三二·一○○      二·五六○

砀 山      四四九·四六○           六·一二九

沛 县     七○九·○○○          八·二六○

沭 阳      七○○·○○○        三○○·○○○

赣 榆      四○○·○○○          七·二○○

安 东    一·二八五·一○○        四九二·○○○     九八·四一○

盐 城      三○○·○○○       五○○·○○○     七一·○○○

东 台      九六·七五○     一·八○六·○○○    三八七·○○○

高 邮     九○○·○○○       三○○·○○○

淮 安      八七八·○○○       四二二·○○○     七二·九○○

桃 源     四○○·○○○        二○○·○○○     四○·○○○

睢 宁     四三○·○○○        一四○·○○○

萧 县   一·七○○·○○○       九六·○○○     三○·○○○

丰 县     三九六·○○○        七九·二○○     一五·○○○

邳 县      四四○·○○○        一二○·○○○

海 州     五四○·○○○        二一○·○○○    八○○·○○○

桃 源     三○·○○○        一○·○○○

阜 宁      三○·○○○        一○○·○○○      五·○○○

兴 化     三○○·○○○        一○○·○○○

泰 州     二○○·○○○         五五○·○○○   二五○·○○○

如 皋    三·○二二·二八七       三·九九五·○三二 四·七三四·三八三

通 州     二九六·六五○      一·一八六·六○○

靖 江     一三五·七二八        八三○·五五四     九○·○○○

海 门     七五·一二五          一·九二○   六六七·二四八

麦 之 种 植

江苏所产麦类,以小麦为大宗。此种小麦均系冬麦,亦名秋播小麦。盖播种时期,均在秋季。最早者约在八月初,迟者有在十一月初。惟江苏各县下种日期,多在九月初至十月末之间,尤以霜降节前后十天为最多。至翌年四、五月间,即可收获。为越年生,多与稻轮种。

如江阴小麦,南通产大黄皮小麦,均于霜降播种,次年小满收获。千方步可收四石。全省情形大部相同。大麦、裸麦各地类似,姑不具录。

麦 之 用 途

小麦用途最广,主要为制面作食,及供面粉厂作粉。大麦多作家畜饲料,亦有一部分作酒。裸麦与大麦相似,主要用途,乃在作酒及饲料。故小麦行销县外,供制粉用者颇多。而大麦、裸麦,则以原产地为广,盖农民种植大麦之目的,大部均为自用,而非求售。故种植之多少,常视本身需要多少而定。裸麦用途益狭,产量更少,各地所产者,几全为本地所用。

详细情形,有如下表:

县 别 小 麦 大 麦 裸 麦

县内(%) 县外市场 县内(%) 县外市场 县内(%) 县外市场

南 汇 七○ 上海 一○○

奉 贤 五○ 上海 五○ 上海 一○○

华 亭 一○○ 一○○

川 沙     二○ 上海          四○ 上海

上 海     一○○            一○○

青 浦     一○○             一○○

金 山     一○○            一○○

吴 江      九○   苏州

长洲(吴县、元和) 四○ 上海、无锡       五○ 上海、无锡      九○ 苏州

昆 山      六○ 上海        一○○          一○○

嘉 定     三○ 上海、无锡      一○○          一○○

宝 山     五○ 上海        一○○          一○○

崇 明     三○ 无锡、上海      七○ 无锡、上海     一○○

太仓(镇 洋)    一○ 无锡、上海      一○○          一○ 无锡

常熟(昭文)    四○ 上海、无锡、苏州    一○○           一○○

无 锡    九○ 上海         一○○

江 阴      三○ 无锡         一○○          一○○

武进(阳湖)    七○            一○○        一○○

宜 兴     九○ 邻县         一○○

溧 阳    六○ 无锡         一○○          一○○

高 淳    五○ 上海、无锡      一○○

溧 水    八○ 江都       八五 江都

上元(江宁)  一○ 南京         四○ 南京         五○

句 容    二五 丹徒         九○ 丹徒       一○○

江 浦    四○ 南京         一○○

六 合    二○ 无锡、南京       二五 常州、无锡     一○○

仪 征     九○ 上海         七○ 邻县

丹 徒    九○ 上海         一○○

金 坛    六○ 无锡         九○ 无锡

丹 阳    四○ 上海、无锡      五○ 常州、无锡

太 平    一○○            一○○

泰 兴    九○ 上海、邻县      一○○

江 都    八○ 邻县         一○○

高 邮    三○ 上海、无锡、通州     三○ 泰州

宝 应    九○ 靖江         一○○

淮 安    七○ 靖江、高邮        九八 靖江、宝应     七○ 高邮

清 河    五○ 江南、青岛       一○○         一○○

桃 源    三○ 无锡、镇江       一○○         一○○

宿 迁    八五 上海、山东        九○ 邻县       一○○

睢 宁    六○ 南京、徐州      一○○

铜 山    四五 上海、山东      一○○         一○○

萧 县    七○ 徐州转口         九○ 徐州      一○○

砀 山    六○ 上海、徐州        一○○

丰 县    六五 山东         一○○         一○○

沛 县    五○ 上海、徐州        八○

邳 县    六五 徐州         一○○

沭 阳    八○ 海州           六○ 灌云

东 海    八○ 新浦等地         九○ 新浦等地     一○○

赣 榆    一○○             一○○

海 州    三○ 山东         一○○

安 东    九○ 邻县          一○○         一○○

阜 宁    一○○             一○○

盐 城    二○ 姜堰           五○ 姜堰     七○ 邻县

兴 化    一○○             一○○

东 台    一○○             二○ 通州、泰州    一○○

泰 州    一○○            一○○         一○○

如 皋    六○ 通州          一○○          一○○

靖 江    六○ 无锡           一○○         一○○

通 州    一○○             一○○

海 门    八○ 邻县         一○○ 九○ 邻县

江苏各县所产麦类运销外地者,既以小麦为多,而小麦又大部分运输上海,故上海与各县小麦运销状况最关重要。内地转运,或以民船,或以小车,甚者或以人力,途程非遥,于贸易及费用,皆无关紧要。

豆之贸易,发生较迟。盖当十九世纪之初,西人犹不知其用途也,字典中解释此字,仅云亚洲之豆,可以作酱而已。此时中国尚禁豆出口。光绪十六年,虽云弛禁,然除略销日本外,亦未行销欧美。迨光绪三十四年,日商三井洋行以东三省大豆运往伦敦试销,成绩殊佳,出口由是遂增。宣统元年,销数激增。英菜油工厂视为奇货,纷纷计购。其他各工业国家,亦闻风继起,莫不利市三倍。

吾国大豆产量,以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等省有相当产量。大豆在江苏虽无米麦之盛·然亦为主要产物之一,数量颇巨。所产绿豆,更为著称。

豆 之 种 类

豆之种类颇多,食料与用途亦随之而异。以形体别之,则有圆长、圆扁、圆肾形、米形等。以色泽分,则有黄、红、白、青、绿、褐、赤、斑纹、灰黄、淡绿等诸色。按照普通交易习惯,所分之种类,则有以下数种,每种又有多种名目:

一、黄豆;二、青豆;三、绿豆;四、黑豆;五、赤豆;六、红豆;七、蚕豆;八、豌豆;九、白豆;十、杂豆。

实则中国所产豆类之中,大部均为黄豆。江苏产豆亦以黄豆为主。各县土地肥瘠不一,水利设备、农民耕具各有优劣,虽气候相仿,豆产体粒色泽,殊未能一致。而大略言之,江苏黄豆品种,较长江流域各地为优。如浦东杜豆、平湖杜豆,体圆如珠,外作金黄色,在吾国豆品中可谓佳种。江北各县,虽以地瘠种劣,如徐州、蚌埠、临淮、宿迁一带,所产黄豆,体粒瘦小,皮色萎枯,夹泥不匀,与杜豆相较,自为不如,然与他省所产者相较,则仍未能谓为逊色也。

黄豆之外,主要豆类如青豆,形状大小与黄豆相同,外皮带青色,称大粒青豆,含油量甚少,专供制豆芽之用。其次,如黑豆,又名乌豆,有大黑豆、小黑豆及扁黑豆三种。大黑豆外皮色黑,内部青色;小黑豆粒子较小,外部色黑,内带黄色;扁黑豆色与小黑豆同,形稍扁平。三者均富有脂肪。

豆 之 用 途

豆之用途极广,以前常为吾人忽视。先以黄豆言之。其主要用途,乃作食品,或煮熟作膳,或制为豆腐、豆干、豆豉、豆粉、豆芽菜之类。以之榨油,作食以外,更为今日重要工业原料之一。欧美人士恒以豆油代替牛酪、豚脂、肥皂、甘油、脂肪酸、蜡烛、防水剂、石油等,甚且可为涂料、橡皮等代用品。其用途之广,农产物中,无出其右。盖豆油在植物油中,出产最富,制造便利,价格低廉,而品质则颇佳故也。

黄豆制油,所余之渣,可为豆饼。以前大多用作肥料及饲料,今科学发达,豆饼亦为工业原料之一。考其成分,计水分百分之一二·六五,有机质百分之八三·四,氮百分之六·九五,磷百分之○·七,钾百分之二·四。主要用途,除为肥料、饲料之外,可为各种化学工业原料,及用以制造豆饼酱等食料。是以黄豆之用途,如细分之,可列表如次:

甲、各种食品

一、干豆、酱、煮豆、烤豆、炸豆、汤、假咖啡、早餐、乳质。 炼乳、鲜乳、糖果、喀节音酸素、鲜干酪、干干酪、重干酪、费尔绵持酵干酪。

二、生豆、鲜豆、罐头豆、萨拉得油。

乙、油

膏油质、烛光质、印刷颜料质、假橡皮质、切鲁罗尼德质、软肥皂质、硬肥皂质、食油黑诺列母油质、可代鲜油、可代脂油、珐琅质、萨拉得油、漆油、爆炸油、格里测林油质。

丙、面粉及豆饼

饲畜原料、肥料、早餐、乳质、患糖尿病者食品、儿童食品、空简面条、面。 面食、各种茶点、蛋乳酥、饼干。

丁、苗豆及秸豆

青肥、牧场饲草。 秧草、干草、肥料。

其他主要豆类之用途,如豌豆可作蔬菜之用,或制粉丝。欧美人士以之作豆汤,或加乳油,合肉而食之。日人以之制味哙及酱油,日本著名之金山寺味哙,即以豌豆为原料。再如赤小豆及蚕豆,均作家畜饲料及制洗粉、粉丝、淀粉等。

豆类之种植

江苏产豆区城颇广,如吴县、元和、长洲、六合、上元、江宁、丹徒、上海、海州、青浦、丹阳、嘉定、无锡、扬州、仪征、高邮、宿迁、徐州、砀山、新安等地,出产较多。如以主要种类分之,则黄豆多产于海门、通州、江阴、如皋、崇明、邳县、靖江、宜兴、山阳、南汇、溧阳、太仓、镇洋、常熟、昭文、铜山等县,小豆多产于海门、丰县、宿迁、如皋、通州、山阳、南汇、太仓、镇洋、江浦、无锡、金匮、金坛等县,蚕豆产于海门、嘉定、吴江、无锡、金匮、青浦、崇明、安东、宝山、金山、通州、武进、阳湖等县,豌豆产于如皋、泰州、宿迁等县。

海门所产黄豆,最著者计二十二种。粗骨里青黄豆、骨里青黄豆均清明播种,夏至收获。紫黄豆、白毛壳黄豆、蛋黄豆、八月白黄豆、柿子核黄豆,均于芒种时下种,霜降收获。十月黄黄豆、十月青黄豆、十月白黄豆、水白黄豆,均夏至下种,白露收获。牛眼黄豆、香珠黄豆、紫皮裂纹黄豆、小黄壳黄豆,均芒种下种,白露收获。川沙种黄豆,五月下种,霜降收获。牛踏扁黄豆,夏至下种,霜降收获。其中以十月黄黄豆、紫黄豆、十月青黄豆、十月白黄豆、小黄壳黄豆、水白黄豆、蛋黄豆、川沙种黄豆、黑黄豆为最富于脂肪,其余皆富于蛋白质。就中粒大而含滋养多者,为十月白黄豆。

海门所产小豆亦多,均于小暑播种,寒露收获。有大红袍赤豆、姜黄赤豆、白赤豆、绿赤豆、蟹眼赤豆等。其中最佳者,为大红袍赤豆,其汁可为红纸染料。此外有毛绿豆、光绿豆等,品种亦佳。所产蚕豆有三种,即中绿蚕豆、大蚕豆及夏蚕豆。《中绿蚕豆皮薄,富于脂肪及淀粉,品种最佳。其次为大蚕豆,粒长一寸至一寸一分,宽七分五厘。夏蚕豆又次之,色呈白色。

通州所产黄豆,种类亦多。其中如时豆种黄豆,在清明下种,小暑收获。晏瓜熟种黄豆谷雨下种,节节三种黄豆小满下种,皆在白露收获。白毛节种黄豆及骨里青种黄豆,均芒种下种,霜降收获。柿子核种黄豆、麻雀斑种黄豆、紫裂皮种黄豆、香味黄豆、白花枝黄豆、羊眼种黄豆、小寒黄种黄豆,均芒种下种,寒露收获。此种黄豆,每千方步可收六担。

通州小豆每年分两次收获,第一次谷雨种,夏至收,第二次夏至种,白露收。蚕豆则有茨菇青蚕豆一种,粒小皮薄,为粉料中之良品,霜降前后播种,次年芒种前后收获。

江阴县所产黄豆,有六月枯豆、八月拔豆、羊眼豆、黑白豆、黑白花豆、黑青品豆、肚子青豆、十样香豆、猢狲豆、沉香豆,均由夏至下种,中秋后收获,一亩可收一担。又有白果豆,四月下种,八月收获。所产小豆,则有赤豆及茶绿豆,小暑下种,秋分收获。

如皋所产黄豆,计有十种。就中以黑豆及大红豆为最富于脂肪及蛋白质,鹦哥绿及隔壁香次之,均由立夏前后播种,六、七月收获,每亩可收一担。所产小豆,有赤、绿两种。赤豆又分三种,为大红袍豆、白赤豆及绿赤豆。绿豆有二种,即正绿豆及毛绿豆。正绿豆粒大色明,皮薄粉多。毛绿豆适与相反。下种时间,三月或五月俱可,早者六月可收,迟者为七、八月。如皋又产豌豆,有白色、紫白色两种,八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

丰县黄豆有大黄豆、绿蔓豆、大面豆、红管豆、大青豆、胶泥豆,均于立夏下种,秋分时收。小豆则有小绿豆、高绿豆、小青豆、黄绿豆、白小豆、红小豆等。

崇明县大豆有水白豆、粗水白豆、红香珠豆,均立夏种,寒露收。又有柿子核豆,立夏种,秋分收。蚕豆产有白皮蚕豆,冬至种,次年五月可收。

邳县黄豆有大油豆、大腐豆、大春山豆、小春山豆、春山豆、大青豆、黑豆等种,其中以大油豆为最佳。此外又产白豌豆一种。

靖江县黄豆有邵白黄豆、桂花黄豆,尤以毛荚黄豆为佳。此外又产有蚕豆一种。

山阳县黄豆产蚕绿黄豆、虎皮黄豆。

南汇县产大黄豆及黄绿豆。

溧阳产青黄豆。

太仓产牛踏扁、早红棱、茅紫青、香橼黄粒等。小豆则有绿、赤豆。又出檀麻豆。

常熟、昭文产青香珠豆及紫萝豆。

铜山产大乌大豆。

宿迁产明绿豆、灰绿豆及虎皮豌豆。

江浦县特产绿豆。

金匮县、无锡县特产明绿豆,又产香膝蚕豆。

金坛县亦产明绿豆。

青浦特产蚕豆,最著者为牛踏扁。

吴江、武进、阳湖产丁青蚕豆,又产冬蚕豆、皮白豆,均属优品。

泰州特产紫豌豆。

宜兴则盛产黄豆。

种 植 面 积

由各县豆类种植面积观之,则黄豆以铜山为最广,计一·八八一·○○○亩。海州次之,计一·三九一·○○○亩。沭阳又次之,一·三一六·○○○亩。此外最多者,如如皋为九五九·○○○亩,赣榆九九一·○○○亩。最少者如太平仅一四·○○○亩,江浦一二·○○○亩。

蚕豆非各县皆有。其中面积最广者为通州,计五五五·○○○亩,海门一九二·九三八田。

豌豆以海州种植面积为最多,计三一五·○○○亩。六合计四六·六○四亩。小豆以如皋种植面积最广,计九二二·一二五亩。铜山五四八·五二○亩,宝应二八三·二九四亩。此外各地颇少生产。

江苏各县豆类种植面积表(单位亩)

县 别       大 豆       蚕 豆      豌 豆    小 豆

南 汇   六○·○○○     五·七六○

华 亭   一三三·○○○    五·七四六

上 海    四七·○○○

宝 应   八九·○○○   二八三·二四九

金 山   一九·○○○   七四·五二九

长洲(吴县、元和) 一○二·○○○

嘉 定  七二·○○○  七二·三二○

崇 明  一○四·○○○

常熟(昭文) 一二三·○○○

奉 贤   七三·○○○

川 沙   一七·○○○

青 浦   四六·○○○

山 阳   七。六

吴 江   三六·○○○

宜 兴    五八·○○○

高 淳    一九·○○○

上元(江宁) 三○○·○○○

江 浦 一二·○○○  九·○九三     九·○九三

仪 征 四一·○○○     一六·四二四

金 坛   七三·○○○

太 平  一四·○○○

江 都 四九三·○○○  六四·一五八

清 河   四九三·○○○

宿 迁 二三二·○○○     一七·二○四

铜 山 一·八八一·○○○     五四八·五二○

砀 山 五三一·○○○

溧 阳 五六·○○○

溧 水  四二·○○○

句 容 七三·○○○

六 合 一三○·○○○       四六·三三○

丹 徒   九八·○○○

丹 阳 一四七·○○○

泰 兴  二一八·○○○

高 邮 六八·○○○

桃 源  六六八

睢 宁 二九六

萧 县  七四五

丰 县  六七八

沛 县 四八六·○○○

沭 阳 一·二二六·○○○

海 州 一·三九一·○○○

安 东 九二五·○○○ 一四○·一四一

盐 城 三○九·○○○

东 台 一六八·○○○  一○·五○○

如 皋 九五九·○○○     九二二·一二五

通 州 三七○·○○○ 五五五·○○○

昆 山 一三·○九七

宝 山 一八·○○○  一二二·五四○

太仓(镇洋) 五五·○○○   二三·六七三

无锡(金匮) 一二二·○○○

武进(阳湖) 二七五·○○○

邳 县    四五一 一一二·七七二

东 海   八四○          三一五·○○○

赣 榆    九一九          四二·一八○

阜 宁   三五○   二三·三○二      四六·六○四

兴 化   一九三

泰 州   三九○

靖 江   一六八   一八·六九二

海 门   一四五 一九二·九三八

产 豆 数 量

江苏所产豆类,既以黄豆 亦日大豆。 为主,产量最巨县份,当推如皋、铜山、阜宁、泰州、安东、武进、阳湖等县。如皋计二·八六五·○○○石,铜山计九一一·○○○石,泰州计七○○·○○○石,安东四二四·○○○石,阜宁五○○·○○○石,武进、阳湖四二○·○○○石。总计全省产量有一三·四八七·五○一石。

一般言之,蚕豆以江南各县所产较多。而其中产量最巨者,则为江都八一八·○○○石,如皋四○七·○○○石,武进、阳湖二○○·○○○石。全省蚕豆产量计有三·四○九·一○○石。

其他豆类,主要者为豌豆、小豆、青豆等,产量颇少,且多为农家自用。其中数量较巨者,当推如皋计五九四·三○○石,阜宁计三三○·○○○石,宿迁亦有三○·○○○石。估计全省产量亦仅二·一六四·八七○石。

详细产量,列表如下:

江苏各县产豆数量表 (单位石)

县 别      黄豆          蚕 豆            其他豆类

南 汇     二○·○○○       一二·○○○

华 亭     一五·○○○       一○·○○○

上 海    七○·○○○

金 山    三○·○○○      二○·○○○

长洲(吴县、元和) 五九·七六○       九○○

嘉 定    五二·五六六      二八·二七四

崇 明   五○·○○○       二·○○○           五○○

常 熟   一四○·○○○

江 阴    一○·○○○      三○·○○○           一○○

宜 兴    六○·○○○

高 淳    八○○         五○○

奉 贤    五二·五○○      三一五·○○○      三五·○○○

川 沙   四○·○○○      三○·○○○

青 浦     四○·四八八      三四·七○四

吴 江    六二·○○○     二五○·○○○

昆 山

宝 山   一五·○○○     一二·○○○

太仓(镇洋) 一○○·○○○      八○·○○○

无 锡 一○·○○○      二○·○○○

武进(阳湖) 四二○·○○○     一○○·○○○        五·○○○

溧 阳  二五·○○○       一三·○○○

溧 水   一○·○○○

上元(江宁) 一·○○○

江 浦  二○·○○○       一·○○○

仪 征  二四·○○○      一○·○○○

金 坛   三○·○○○       一·○○○

太 平

江 都   四三七·七○○     八一八·○○○        六五.五○○

宝 应   一○○·○○○      一五·○○○

山 阳 一○五·○○○      —○三○○○        二六·○○○

宿 迁 二○○·○○○      一五·○七二      三○○·○○○

铜 山 九一一·○○○

砀 山  一三·○○○

沛 县  二四·○○○

句 容  三六·四六七

六 合 一九七·九二○     二五·○○○      八八·五七○

丹 徒 八○·○○○         八五○

丹 阳 一五○·○○○         五○○       二○·○○○

泰 兴 二○八·○○○     —○八·○○○

高 邮  一二○·○○○     三○·○○○

桃 源  一○○·○○○      四○·○○○

清 河  一六九·○○○

睢 宁 二八○·○○○      六○·○○○

萧 县 一六四·○○○        三二

丰 县 二○二·四○○

邳 县 六九·六○○        五○○        一·五○○

沭 阳 五四○·○○○

赣 榆 二五○·○○○

安 东 四二四·○○○       一○○     七·四○○

盐 城 二○·○○○        四·○○○

东 台 三八七·○○○        三七·○○○

如 皋 二·八六五·○○○     四○七·○○○    五九四·二○○

通 州 五五○·○○○       五○·○○○

东 海 三五○·○○○      二五○·○○○

海 州 二○○·○○○

阜 宁 五○○·○○○     一七○·○○○     二三○·○○○

兴 化 四○·○○○

泰 州 七○○·○○○     二八七·○○○

靖 江 二○七·○○○

海 门 一六八·○○○      六·八○○

玉 蜀 黍

吾国玉蜀黍产地,以河南、河北及东三省为最多。江苏虽为米麦之产区,而玉蜀黍之生产,亦尚发达。江北一带,尤为重要。江南各县,以气候关系,栽培较少。

产 地

江苏玉蜀黍多产于如皋、海门、镇江、崇明等县。如皋有红、黄、白三种,白者质粘味甘,黄者次之,而收量较胜。海门所产者有六种,推白色者最良,红色者收量较多。江宁所产亦多,黄色粒大而匀。崇明分红、白二种,白者穗长九寸余,红者穗长六、七寸,均称佳品。

种 植

玉蜀黍为雌雄异花之食料作物,属于禾本科。本为热带及亚热带之作物,惟其适应气候力颇强,故虽温带北部之夏季炎热处,亦可栽培之。其最适宜之土质,为排水适宜及地势高燥之沃土。而其最忌者,则为温带地方之粘重湿地。生长期间,早熟种约九十七日,晚熟种约一百八十三日,即平均约一百四十日。其积算温度,约为摄氏一千七百度至三千五百度。夏季之平均温度,须摄氏二十度至二十五度。

玉蜀黍与高梁相似,种植面积以江北各县为广。所占面积最多县份为:淮安计八四七·○○○亩,安东六七三·○○○亩,海州六九五·○○○亩。

详细情形,列表如下:

江苏各县玉蜀黍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县别         种植面积 (亩)        产量 (石)

川沙         一一·○○○       一五·○○○

崇明        一一五·○○○      一一○·○○○

江宁         一四·○○○       二二·○○○

江浦         二一·○○○      一○·○○○

山阳        八四七·○○○      二·○○○

桃源        二九七·○○○     三○○·○○○

东海        二一○·○○○     三二·四○○

海州        六九五·○○○    二·○○○·○○○

通州          七四·○○○      三六·○○○

上海       四○·○○○

太仓       三·○○○

句容       一·八○○

江都        四三·○○○      四○·○○○

清河        一四五·○○○      一五○·○○○

沭阳        一六九·○○○      一八○·○○○

安东        六七三·○○○      七○○·○○○

阜宁        一一七·○○○       八○·○○○

海州        一九三·○○○      二三○·○○○

品 名

玉蜀黍品种,除通常种外,又有甘玉蜀黍、马齿玉蜀黍、小粒玉蜀黍等。通常种之子实表面扁圆,常呈黄色,间有呈白、赤、紫、黑色者。长汉、白燧石等之品种属之。长汉穗大而子实黄,白燧石穗小而子实白。甘玉蜀黍多含糖分,富于甘味,子实之表面多皱,且为硝子质。马齿玉蜀黍之子实表面有凹痕状,如马齿。小粒玉蜀黍子实甚小,由硝子质而成,江苏所产玉蜀黍,此类甚少。

栽 培

玉蜀黍之栽培,多选长大丰熟,具备品种特性之穗,以采取其种子。若仅采其中部之子实,而更以苦盐质汁选种,更为妥适。玉蜀黍之整地,不求精细,在轻松之土质,仅于播种前耕耘一次已足。惟在粘重之土质,宜于冬间耕起之,使之膨胀柔软。玉蜀黍吸收养分甚多,消耗地力亦大,故非新辟地,即不适于连作。其前作物,忌用禾谷类,而以根菜,叶菜等为宜。播种时期,随气候而异,大约在四、五月间栽培。有直接播种于本地者,有先养幼苗而后移植之者。播种法又有条播、点播之别。而普通用点播法,条间二、三尺,株间一尺至一尺五寸。每孔中播种三粒,播种量大概每亩一升至二升。种子之嫩芽,出于地上时,即施行中耕,经二十日而后再行之。同时并施间拔,使每孔中仅留二本。至于中耕之次数,以三、四次为常。收获之时间,在七、八月至十一月间。收获法不一,通常收其穗,而剥转其皮,束而干之,以便贮藏。每亩收量,约在五、六斗至八、九斗之间。

用 途

玉蜀黍之用途,颇为广泛。以前只知可为食料,今则发现且可为工业原料。其子实可供人畜之食料,又可为淀粉、酒精、威士忌等之原料。其茎叶之青刈者,可供家畜之饲料。其苞皮又可为制纸原料。茎亦如之。以其正副产品细分之如下:

茎:作保温纸板。

油:烧食物。

渣:喂猪牛及肥田。

面筋:作味精。

淀粉:浆布、酿酒等。

玉蜀黍糖:制纸烟、硝皮革、冰结淋、罐头食品、糖果及家常杂用等。

玉蜀黍之全部,可知皆可作为有用之物品。上列六项出品,均为日常所需用者。保温纸板在上海价值很贵。玉蜀黍油色洁味佳,在外国久为家庭所乐用。玉蜀黍渣用以肥田及喂猪牛,足以替代豆饼。面筋为造味精之主要原料,上海各厂皆面粉中提取之,其价甚昂,以玉蜀黍面筋代之,价廉倍蓰。淀粉在工业上用途之广,不胜枚举。即以酿酒一项而言,中国每年火酒进口,达五百万加仑。以淀粉制造火酒,销用自广。玉蜀黍糖为用更广,纸烟、皮革、冰结淋、罐头食品、糖果等皆须用之。玉蜀黍效用之广,实可与大豆、花生等相比拟。惟知者尚少,未能充分利用而已。

高 粱

吾国高粱产地,以北部各省为最盛,如东三省、河北、热河、山西、山东、河南等是。中部长江流域之安徽、湖北及江苏亦略有生产,惟产量远不若北部诸省。

产 地

江苏高梁多产于江北,如泰州、如皋、海门、铜山、海州、阜宁、宿迁、安东、邳县等地,崇明及丹徒两地稍有之。如皋以南乡产者为最佳。海州产者,穗大粒饱满而匀,堪称佳品。崇明高梁茎大汁多。邳县所产约分两种,红色者俗呼红高梁,黄色者俗呼黄高粱或红粘高粱,又有白粘高粱,后料亦佳。

种 植

高粱或名蜀黍,亦禾本科之食料作物。茎叶类如玉蜀黍,子实成穗状,而生于茎项。适于温暖之气候,随地皆可,无须苛择土质。惟其最适宜者,则为肥沃之壤土,新辟地更为适宜。且耐水之力颇大,耐旱之力亦甚强,故易遭水、旱诸患之地皆可栽培。

高粱种类,大别之为普通蜀黍、帚蜀黍、鸭颈蜀黍、芦粟等四种。就中充食用者,为普通蜀黍及鸭颈蜀黍二种。帚蜀黍供造帚之用,芦粟供制糖之用。普通蜀黍之穗直立,小穗密集,穗形成纺锥形。鸭颈蜀黍之穗密集而不直立,屈曲有如鸭颈。

高粱犹如玉蜀黍,消耗地力颇大,故不可行连作,且不可不多施肥料。所施肥料宜以堆肥为主,混以室素肥料及磷酸肥料,以为基肥。至其补肥,则用稀薄之人粪尿。播种方法,乃以种子播于麦之条间,或点播之于地之周围。其播种期在四月至六月间,每亩播种量约四合至八合。此种作物,有先养黍苗然后移植于本圃者。种子发芽后,经二星期许,即宜间拔,每株仅留其三本,然后再行二、三次之中耕。在其成熟期将近时,常将其接近者四、五本结合之,防罹风偃倒。

九月间,高粱之茎叶变黄,穗稍下垂,其时即从其穗下尺余处刈取之。悬之于檐下,待其干燥,以连枷脱其子实。待其十分干燥,而后贮藏之。每亩之收量,约在八斗至一石。高粱之供制帚用者,宜不待子实之成熟而速刈之。例如制造刷类及上等之帚者,则于开花后从速刈取之。

用 途

高粱之为用甚广,碾去皮壳而成米,可充食品。未碓碾者,则可供家畜家禽之食料及酿制烧酒。其茎干高者,有时可达十一尺,于农家建筑上用途至广,如建造棚庐,编制屋顶篱障席包,以及地苫覆墙垣等。高粱茎干高者,为有用之材料。如细分之,则高粱之用途,有如下述:

一、食料:代米、饴、果子、饼类、淀粉、豆素面之原料。

二、饲料。

三、酿造物:味哙、高粱酒。乳酸石灰,粕可作饲料与肥料。

四、秆:建筑材料、饲料、加里盐、玩具材料、席子、燃料。

高粱盛产于江北。江南各县为数不多,且多系农家自用,即有买卖,亦多于本地行之,行销外埠者,为数甚微。

落 花 生

种 植

花生,或作落花生,亦名长生果。考其栽培之始,远在一千六百年前,原产巴西国。我国最初之种植者,仅广东、福建两省。据福建《福清县志》云:康熙年间,有僧应元赴扶桑,得种归,中国始有花生。是我国南方之栽培花生,实发轫于近代。当乾隆五十七年, 一七九二年。 英人安穆哈司特卿亦言花生之宜于中国,于是始唤起一般人士之注意。未几,有美国传教牧师汤卜生由美输入大粒花生种子八升,与米尔士博士平分之于上海。米氏传教华北,以之带往山东登州,分赠会友种植。数十年间,遂传遍于山东一带。品种甚优,产量亦富。自是花生在北部各省,栽培日广,需要亦随之激增。

花生适于沙质壤土。江苏以靖江、如皋、海门及淮安四县所产品质较佳。靖江特产小花生,长一寸七分至一寸九分,粒匀实满,富有脂肪。如皋花生有三种:一日小花生,二日淮花生,味香而多脂肪;三日大花生,味美脂肪甚多。均四月下种,九月收获。产额惟西南乡较多。除供内地用外,多运销于日本。海门县花生有二种,日细果,日青果。均立夏下种,寒露收获。其中味香而多脂肪,以细果花生为最佳。淮安盛产大花生,较小花生味美,而收量不多。今日我国花生产量,自以山东为最巨。据日人以前调查,平均每年约为五百五十五万担。以今日之情形而论,自不止此数。其次栽培最广者,当推河南。河南以次则为江苏,产量颇巨,亦苏省重要农产物之一也。

用 途

花生与大豆相似,用途颇广,且系近数十年来所发见,以前知者固颇鲜也。今外人除以花生供食料外,又作为佐点心及制果饼之原料。以其所含油分颇富,可榨油以代橄榄油之用,并可以制造肥皂,故于工业上之需用,亦极繁多。其榨油后所剩之糟粕中,含养分之蛋白质颇富,最适于家畜之饲料,其效能与各种豆饼不相上下。又可用之以作肥料,如农人种植甘蔗,施肥多以花生饼,在锡兰有用以作植茶之肥料者。

种植面积及产量

江苏省花生之种植,以江北各县为多。其中种植面积最广者,当推桃源、 二七二·二五○亩。 萧县、 二七○·九一二亩。 安东、 二二四·二二六亩。 各县。产量当推铜山为最多,计一·四四四·五○○石。其次,如东海六四八·○○○石,宿迁五九○·○○○石,安东五一四·五○○石,丰县三二四·八○○石,产量亦巨。

兹将江苏各县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列表如下:

江苏各县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县别     种 植 面 积(亩)        产 量(石)

南 汇      二○·○○○

奉 贤       二·五○○

崇 明      二三·○○○        四五○

高 淳       三○○

上元(江宁)    一四·三○○        二○○

江 浦     一二·一二四      一○·○○○

六 合      四六·三三○      一四·三二○

仪 征     二四·六三六       二○○

丹 阳       六·九六○

泰 兴      七三·○○○     二六○·○○○

山 阳    一四一·一六九      一·○○○

清 河    二四六·五○○      八·九四○

桃 源    二七二·二五○     四○○·○○○

宿 迁     六八·八一七     五九○·○○○

睢 宁     四七·三八二      二○·○○○

铜 山    一九五·九○○    一·四四四·五○○

萧 县    二七○·九一二      二一八·○○○

砀 山      二四·五○○

丰 县      四八·四五五      三二四·八○○

邳 县      二四·三六○

沭 阳    一六八·七五○      六○·○○○

东 海      四二·○○○      六四八·○○○

赣 榆     六三·二七○       九·○○○

安 东     二二四·○○○      五一四·五○○

阜 宁     二一二·○○○

如 皋     二○一·六○○

靖 江      八三·○○○

通 州      三七·○○○        五·四四○

海 门      一二·三○○

种 植

花生为一年生之草本植物,原分大粒与小粒两种。江苏所产者,以小粒种为多。小粒种枝干细小而直生。大粒种则为蔓生,其叶为羽状复叶,夏秋之交,开花色黄如蝶。花后子房人地一二尺,结实成熟,而为蒴果。花牛性质宜于气候温和而略带干燥之地,故沙质壤土,最宜种植。若裁培于土质黏雨多湿之地,则花梗入予土中,结荚不易。又据多数农事试验场之报告,谓种植花生之土壤中,不可含有过多铁份之矿物质.否则不仅外壳易受污秽,即内部之种实,亦必发生不良结果。至土壤中含有相当石灰质,所产花生较之普通轻松沙质土壤中所产者,重量与产量均有增加。足见花生适宜之土壤,虽以沙质壤土为优,而尤以含有相当石灰质者为更佳也。

各地栽种花生,多在河滩之上,或旧日河床河岸,或其他较高沙地。当未种花生以前,多属荒废之区,种植花生以后,即专植此物,少与其他农产轮种。此外亦有肥沃之地,种植花生者,盖因地位使然,种花生较种他类谷物为有利也。其栽培习惯,常与其他农产轮种,往往于冬麦收获后,种植花生,故每年可有两次收获。其播种时期,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以点播法下种,六七日后发芽,十一二日,芽乃出土。经夏至晚秋时,叶面渐次枯黄,果荚过半成熟,即为花生之采取时期。采时以锹或以手,从成熟之四周掘之,掘出拨下,乃用筛或水冲洗所带泥土,然后曝硒于阳光中,俟其干透时,始收藏之。各地因土壤气候不同,每亩生产数量,亦从而颇多差异。

贸 易

花生之贸易,大抵由农家将花生卖于当地贩卖人,或邻近市镇之花生行,再由花生行贩运至外埠。亦有外埠她买客直接向农家收买,以免中间人之回佣者。营业时期,约自每年十月初至翌年四月终,尤以十一月间为最盛时期。各地营业,每年大概仅有五月。花生由农家运至市场,大部带壳,花生行备有脱壳机,如需以花生仁买卖,则即在行中去壳。花生普通分为上等品、中等品、下等品三种。上等品有壳花生每担可取花生仁七十五斤,中等六十六厅,下等六十四斤。当地花生运输,不外利用独轮车。或牛骡马及马车,或人力扛挑。至其运输出口,则与其他商品相似。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