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三卷 常州府镇江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常州府

毗陵 今常州武进县。《王国志·朱治传》:黄武元年,封毗陵侯。

武进旧城 在武进县西北七十里千秋乡,吴大帝改丹徒为武进。南兰陵故城,在武进县西北。晋太兴元年,萧整自兰陵过江,居武进之东城里。时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始置南兰陵郡及兰陵县。《南畿志》云:府北八十里万岁镇西南。姑幕城,在武进县西南六十里。东晋侨置于晋陵南境。今有大姑小姑二城。

鼓城 在武进县东北二里德泽乡。有方圆二城,东西相对。或作虎城,《南畿志》作古城。又县北有韩城,《南畿志》云:五代时,有韩王筑此。县北三十里有酬城,又北十五里有禄城,皆五代时戍守处。

傅洛城 在武进县西北九十里,今通江乡傅庄即其地。《祥符图经》作博洛城。

南东莞故郡 在府南境,东晋侨置于晋陵南。

南彭城故郡 在府境,晋元帝时分武进置。

晋陵故县,即今武进县治。吴延陵邑,季札所封。汉为毗陵县,晋怀帝时改为晋陵。《大明一统志》云:即今公馆。

毗陵宫在府东南十五里夏城镇。隋大业间,敕十郡兵匠于郡东南创宫苑。周十二里,内为离宫十六,环以清流,荫以嘉木,拟于洛阳西苑,而奇巧遇之。今自城而东南,冈阜环列,地形高昂,即其遗址。

陈氏书楼 在武进县奔牛镇。梁武帝素与陈文表善,帝即位,授以官,不受,愿归教子,敕建是楼居之。

红梅阁 在武进县古荐福寺,相传薛道光与张叔修炼于此。

香泉亭 在武进县牛郎桥下。有井泉香冽,能愈病。宋苏轼建,今圯,“坡仙遗迹”匾额尚存。

东山亭 在武进县荆溪馆前。唐大历中,郡守独孤及建,韦夏卿记。

多稼亭 在郡治内子城西北隅。宋乾道间,郡守晁子健建,张栻为之记。《大明一统志》:宣德中重修。

荣赐亭 在武进县状元桥西南。宋大观三年,会试天下贡士,独毗陵五十有三人,诏褒之,赐州守徐申爵一级。申遂立坊于桥南 曰“进贤”,建亭曰“荣赐”。

琴台 在武进县伯牙渎。一室空洞,虚应有声,若琴。相传伯牙于此鼓琴,弃琴渎中,渎产琴鱼,弦徽悉备。

金牛台 在武进县奔牛镇西五里。《舆地志》云: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阿,人棚断其道,牛骤奔,故名。齐高帝尝与萧顺之登此。

留瓠堂 在武进县安德门内,明天顺间徐王南《所居。谳尝遇一道士,奉之甚虔。王南《贫,道士以囊金留其家而去,数年未尝解其囊。道士义之,投一瓠而别 曰:“冬来无蔬,剖而食之”。及剖得医方一卷,试之辄应,遂大富,乃名其室。

宣嘉堂 在武进县旧晋陵县治东。宋大观间,县令李景得古甓,有篆文曰“位至公卿,功冠天下令名宣扬,万姓嘉昌”。字画奇古,遂以名堂。

梅庵 在武进县。明宫谕赵琬筑,杨士奇、周忱、商辂皆有记。薛碹颜其堂曰“桃李先芳。”

李仆射宅 在武进县罗墅西北,齐尚书李安民居此,倚马石犹存。

陈氏别业 在武进县徐墅西。宋通判陈炤别墅,手植古桧,大数十围,今名陈墅。

万岁街 在武进县阜通镇,梁武帝故里。

天子路 在武进县万岁镇西。旧传秦始皇游此,或曰齐高帝出镇东城,及为天子,后人呼为天子路。

孝义里 在武进县通吴门外孝仁乡,梁孝子佘齐民所居。宋避熙陵讳,改曰“孝义”,即以名乡。

钟村 在武进县西北三十五里,相传钟子期所居。

孝感渎 在武进县滆湖西。旧传晋王祥孙俊封永世侯,尝居此陵,追慕祖德,故以名渎。

古毗陵驿 在武进县天禧桥东枕漕渠。以通荆溪,一名荆溪馆。宋高宗车驾幸金陵,常经此。

八角井 在武德县卧龙侨下,明沙世荣所凿。时大旱,居民饮浊水辄病,世荣掘井供众饮,一方赖之,呼为沙氏义井。又阳湖县东明寺亦有八角井,味甚芳冽。相传明天启间,有龙从井出。

沸井 在武进季子庙前。

独孤桧 在郡圃,唐郡守独孤及所植。

木棉 在武进县金牛墩亭上,大数围、挺无枝叶。高宗纯皇帝南巡,召善绘者图之,莫能肖。刮其皮,则夹岸房屋、人物皆映其中。

临川里 在武进县。宋王安节殉难于此。其四世孙自临川来,居此守墓。今坊额犹存。

汉刺史刘繇墓 在府北滨江。史称繇卒于豫章,孙策载其丧还葬。 谏议大夫蔡邕墓在武进县。

晋琅琊王墓 在府城西五里运河南,即今所祀之琅琊王神也。 隋司徒陈仁呆墓,在府陈湾山,相传山以墓得名。

宋忠定张寿墓 在府境,元被发。 知州许琮墓,在马迹山大墅湾。琮子季玉年十八,登乾道二年进士,擢知制诰,以忤权贵,谪知汾州,尽心民事,人颂之。又有探花许必胜墓,亦在马迹山,琮之后也。

宋直龙图阁邹浩墓 在青山门外,地名林庄,墓道在直街西。浩崇宁中归自岭表,政和初卒,葬此。嘉定间,郡守胡卫命教授赵琳即墓建庵,给田赡祀事。附元脱脱木儿复修邹忠公墓诗序:至正庚寅冬,常之监郡太守率寮属祭道乡先生邹忠公之墓,士君子莫不赋诗以颂休德,俾予题其端。予惟道乡先生实故宋之忠臣,当元符间,正言极谏,务去奸邪,以清弊政,而整纲常。言弗见施,谴黜不悔,载诸史传,赫赫犹在人耳目,万世祀之,不可泯也。自元兵平宋,迄今百余年,松楸净尽,地亦在村氓渔牧寒烟野草间,独遗冢存焉呼!可悯也。问之监守是郡者,未尝一至而访其事,日往月来,其不没于耕犁者几希矣。今二公以内朝之硕臣,出莅兹邦未逾年,政平人和,凶遁奸革,既底于理,而又崇学校之教,访前贤之迹,百废具兴,行前人之所未行,于是郡人谢子兰乃上邹事以请,二公乐从之,即归墓田籍于学。至是,具牲帛亲抵于郊以祭,为之伐秽榛、剪奥草、立华表以耸瞻视,求断碑而获遗文,则久荒之墓复蔚然于林庄矣。及归,仍命构祭亭、树松柏、立石以记。若二公者,非有忠君之盛心,恶能举忠臣之坠典哉!遂不辞而书其实,用达于廊庙得人者。

宋都统王安节墓 在府城西关内,四世孙伯玛祔,江西进士,以其殉节于此,乞改教于常,因家焉。 兵部钱治墓,在武进县旌孝乡北原,欧阳修表墓。 参政张守墓,在武进县朱夏墅。

知县邵文炳墓。在武进县魏村镇北。文炳知于潜,有循政。敕建墓茔。

元参政陈祖仁墓 在武进县蠡河东,学士李时勉志。

明陶将军墓 在府元妙观前,明初战殁葬此。 赞善陈济墓在府茶山路西。 御史钱一本墓在武进县。 都御史唐顺之墓,在武进县陈渡村。 御史王章墓在武进县安善乡。

清大学士吕宫墓 在武进县缪贤坝。 户部尚书赵申乔墓,在武进县栖鸾乡。 编修张惠言墓,在武进县循理乡塘北桥。

胥城 在阳湖县永胜西乡上店西,东晋时侨置莒县于此。《南畿志》云:旧传子胥所筑。

淹城 在阳湖县延政乡。《越绝书》云:毗陵县南城,故淹君城也。其城三重,周广十五里。今外城多圯,内濠亦湮,而内城、中城屹然。中濠、外濠广可十五丈。 又留城在淹城东五里,相传吴王囚越质子淹留于此,故名。

青城 在阳湖县阜通镇。南有圆坛,西有方坛,盖萧齐以兰陵为汤沐邑,置此为郊祀所。稍西即兰陵城也。

避暑宫 在阳湖县马迹山之内闾湾,世传吴王阖闾避暑处。《大明一统志》云:有井名阖闾井。

洗马桥 在阳湖县迎春桥南。《祥符图经》云:隋陈司徒洗马于此。

正素坊 在阳湖县学河前,宋郡守徐申建,以张凿赐号正素处士得名。

舣舟亭 在阳湖县文成坝,宋苏轼至常系舟处。清乾隆二十二年,高宗南巡,郡人即故址筑行宫,为驻跸所。

横山堂 在阳湖县横山麓。宋胡修简宗愈归老,作堂横山,故名。

顾山人草堂 在阳湖县横山。唐沈佺期有过横山顾山人草堂诗。

凝露堂 在府治后。唐独孤及守郡时,有甘露降,宋绍兴间,郡守郑作肃因建堂名之。

城东书堂 在阳湖县夹城图,宋杨文靖讲学处。先是周恭先讲学于此,从游者众,不能容,复创城西书堂,其弟子孚先主之。文靖至,乃皆让席,师事焉,后建为文靖祠。

陆龟蒙宅 在阳湖县飞云岭。

杨龟山故宅 在阳湖县陈湾张山南慈云庵内。清道光元年,复龟山书院,设栗主祀之。

何墅 在阳湖县坂上东三里许,以何之元隐居得名,子孙遂家焉。

桃园 在阳湖县会龙桥南,旧名桃源。春时桃花盛开,延袤数里,游人四集,拟武陵焉。

邱家园 在阳湖县大墅,明初邱梢工故居。明太祖征陈友谅,梢工泊岸侧,友谅舟过,顺流追之,以此就殪,不受封,日求一醉,上命光禄寺给之,常醉卧屋角上,后不知所终。

龚巷 在阳湖县十六都四图。明洪武初,龚明任山西徐沟县主簿,卒,妻石氏奏夫贫不能归榇。上许驰驿归,且表其第曰:“龚巷门闾,”仍著令凡秩卑官贫者得请乘驿。

孙学士山庄 在阳湖县古竹西寝山麓。由麓至耿湾十里,临湖壁立,又名十里山庄。宋孙觌筑园于此,遗址犹存。

顾坡 在阳湖县化被王庙旁,以顾恺之得名,或云即其宅。

剑井 在阳湖县永丰东乡。《风士纪》云:葛仙翁驻鹤地,有剑跃入水,白虹亘天。

赵氏义井 在阳湖县。元时,郡人赵云乡凿以济渴者。凡八:一在正素坊北。一在新坊桥东街侧。一在元丰桥八字尖。一在天井巷。一在曹家巷。一在天禧桥北。一在拱直道院前。

葛井 在阳湖县云居院东。相传为抱朴子炼丹井,不竭。

子胥试剑石 在阳湖县耿湾岭。相传子胥誓师处,有石中分为两,云子胥试剑石。 观音石高二丈许,在陈氏园后,移置郡庙。清咸丰间庙毁,此石仅存。

灵石 在阳湖县惠化乡占石村古祠前。石形如柱。旧传有取之者,风霆大震遂止。

文石 在阳湖县东直街隋司徒庙,后移置县学明伦堂前。清康熙三十二年,郡守于琨甃石作台。

天庆观画龙 在阳湖县东门直街寥阳殿壁,题姑苏道士李怀仁笔。世传怀仁酒豪,尝呼龙松江山,狎而观之,以此画入神品。一日大醉,睨殿壁,索墨汁数斗,立就双龙,观者辟易。

太平寺画水 在阳湖县东门直街弥陀殿壁。郡人徐友画。清济贯河,一笔起西北隅,萦绕数十丈,疑若飞涛腾涌。

晋将军曹横墓 在阳湖县横山冲虚观。宋县令潘洞得巨砖,有“咸康八年右将军散骑常侍”字。

南唐将军柴克宽墓 在阳湖县柴墅。

宋太守李余庆墓 在阳湖县横山。 侍郎张铸墓在阳湖县许村。 侍郎孙觌墓,在阳湖县毛家桥之西。 枢密胡宿墓,在阳湖县万安乡。欧阳修志铭。 教授周孚先墓,在阳湖县安上乡殷坂。弟恭先亦葬此。明郡守李嵩立碣,墓侧有祠。 侍郎霍端友墓,在阳湖县千墩,孙觌志。

尚书下长卿墓,在阳湖县永胜西乡。 学士蔡戡墓,在阳湖县壶公山。 古忠义冢,在阳湖县孝仁乡周巷西北。宋德祐乙亥,毗陵被兵,白骨盈野。元至正间,判官郑云翼收瘗万计。有龚缔作记,赵孟烦书。

明尚书王俱墓、都御史王沂墓,俱在阳湖县三保桥。 尚书白昂墓,在阳湖县定安里,大学士李东阳志铭。 尚书周金墓在阳湖县者塘。 谢应芳墓在阳湖县横山南。 尚书孙慎行墓,在阳湖县东门外金槛里。 巡抚许鼎臣墓在阳湖县青龙桥。 巡抚刘熙祚墓在阳湖县南湫。尚书陈洽墓,在阳湖县三桥东南,大学士曾棨志。 知府陈实衣冠墓,在阳湖县通吴门外,邵宝有遗爱邱记。 孝子宋有稷墓,在阳湖县新塘乡下浦。 隐士邱梢公墓,在阳湖县迎春乡小墅。

清工部侍郎周清原墓 在阳湖县江村。 副都御史徐元洪墓在阳湖县滆湖滨。 布政使赠太仆卿吴砀墓,在阳湖县迎春乡耿湾。 御史管世铭墓,在阳湖新塘乡陈湾山。 赵氏忠节墓,在阳湖中右乡古村。咸丰十年,教谕赠道衔赵起阖门殉难,邻人举诸尸瘗园中西北隅。

阖闾城,在无锡县西南四十五里富安乡,近太湖。《越绝书》云:伍员取利浦及黄渎土筑阖闾城。

范蠡城 在无锡县西十里。《舆地志》云:越伐吴时,范蠡所筑。《吴地志》云:在古历山西,今谓斗城,犹存故址。

黄城即春申君城 在无锡县西十二里,俗谓之黄斗城。《史记》云:楚徙封黄歇于江东,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即此。《后汉郡国志》注:春申君城在无锡。

新安城 在无锡县东南三十里。元初,置新安巡司于此。至正中,张士诚筑城为屯兵之所。

春申涧 亦名黄公涧,在无锡县望湖阁之西。旧有春申君祠,见陆羽《惠山寺记》。山半有大石,镌“卧云”二字,邵宝所书。

溪山胜概楼 在无锡县,元华镆建,郑元祐书额。

望湖亭 在无锡县西北。唐李绅建,以望芙蓉湖,后改为半山亭。

缔岭亭 在无锡县惠山西。宋光禄滕中允建,以花木繁盛若锦缔故名,今听松庵即其遗址。

御亭 在无锡县东南望亭镇,孙吴时立。《晋书·顾众传》:苏峻反,庾冰镇御亭。《咸淳志》:望亭旧名御亭。

万竹亭 在无锡县湖埭中。宋蒋重珍筑堂于此,有亭曰“万竹”,自为记。又有东朱亭,为朱子也。 二友斋,尤袤筑,为杨万里、陈亮也。

曲水亭 在无锡县惠山寺。陆羽《惠山寺记》:前有曲水亭,一名歇马亭。

云海亭在无锡县华藏寺前。

读书台 在无锡县惠山寺左,唐李绅读书于此。

历山草堂 在无锡县西七里历山,即惠山也。宋长史湛茂之读书处,其故址今为惠山寺。

仁山堂 在无锡县西溪。元强以德筑以奉母,赵孟顺颜之曰“仁山”,虞集为之记。

锡麓书堂 在无锡县秦皇坞下。宋尤袤读书处。结庐数椽不事雕饰,历四传无所更易。又有遂初堂,孝宗手书“遂初”二字赐焉。后袤十四世孙质重构,明归有光为记。

寄畅园 在无锡县惠山寺左。明秦金建,旧名“凤谷行窝”,其族孙耀易今名。圣祖南巡,临幸是园,赐额二:一曰“松风水月”,一 曰“山色溪光”。谕德泰、松龄恭摹勒石。

碧山吟社 在无锡县惠山南。明秦旭建,结十老赋诗,沈周绘图,徐有贞作记。

水居 在无锡县五里湖之滨。明高攀龙归里读书、静坐之地,右曰“可楼”。前曰“月坡”。又城南有止水,即攀龙自沉处。附明攀龙记:漆湖之干有洲焉,可二十步,三分赢一以为广,其外池周之,其外堤周之,又其外山周之,所谓军将漆塘诸山也。主人即洲作居,以水为垣,豁然四达。主人偃息其中,以水为娱,泊然自得。或凭轩而眺,或隐几而瞑,或曳杖而游。目之所赴,意之所遇,魂魄之所安,无非水也。居久之,于是主人阅日月升沉、云霞起灭、草木荣瘁、禽鱼往来,与四时百物相代谢,于一水之间而忘乎其为我也。居又久之,于是主人且宅天宇之寥廊,餐元和之膏润,乘浩气而翩跹,上下于无穷之门而忘乎其为水也。或 曰:子之乐,微矣、独矣。主人谢不敏曰:夫造化者,固逸余于是夫。吾请问之,及命之泰。筮得节之兑,其卦曰:水泽,其辞曰安节亨。主人莞尔而笑,乃歌曰:可以乐饥,泌之洋洋兮,所谓伊人,在水中央兮。

实界山房 在无锡县五里湖之滨,明王问所居,归有光为记。

澹宁居 在无锡县西溪,马世奇故宅。

龙尾道 在无锡县西龙山北。《越绝书》云:春申君徙封故吴墟开此。

王右军庄 在无锡县西北洛社市,即今开利寺。

菰川庄 在无锡县菰渎之上。户部华云建,沈周有图,今为福城庵。

愚公谷 在无锡县惠山寺右,中有龙缝泉、邹迪光园。

华坡 在无锡县惠山寺之东,晋孝子华宝所居,今有孝子祠。附元高明华孝子故址记:惠山寺之东偏,当泉水之上有三贤寺。按志书,今祠址华孝子所居宅也。初祠久废,吴人王彬始复。倡建既成,则以三贤事刻诸石。且 曰初址实孝子故居,孝子之事不可以没而不著,复砻其碑,因以记其事,彰善也。孝子名宝,晋义熙末始八岁。父豪戍长安,且行谓曰“我还,为汝冠”。后长安陷,父殁。宝奉命,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不忍答,辄号恸弥日。建元三年,诏表其门闾。凡史载孝子事若此。盖自西晋以来,尚渊虚,贱名检,教弛法敦,波流风靡,而孝独能笃至行,终始不渝,其诚意恻怛,可以贯金石、干云霓,若与宇宙日月同其久。于此见天之降衷,人之秉彝,不以衰世末俗而有异也。孝子晋人,而谓齐孝子者,盖孝子生于晋,长于宋,殁于齐,当其一身而天下三易姓。当时居朝廷有爵位者,朝事司马氏,夕事刘,朝事刘,夕事萧,恬不以为怪。而孝子奉父一言,七十余年未尝斯须忘,以至殁身不替。使当时朝廷有爵位者,其奉君命、恪官守,亦咸若华氏子,则晋当不为宋,宋当不为齐,而孝子宜不日齐孝子也。凡游于兹者,憩幽林,酌清泉,临风览古,怀三贤之高风,慕孝子之至行,有志者宜加奋勉,其未能者则澄思革心,勉追遐躅,是则某所以树碑之意云耳。夫人性一耳,有为者亦若是,吾徒宜毋自怠。

金莲池 在无锡县惠山寺。其水自第二泉流潴其中,金莲蔓生,叶如荇,花色黄,似莲而香。

投钗井 在无锡县堠阳,元华铉妻陈明淑钗于此。铉卒,或劝明淑他适,明淑拔头上钗掷井誓曰:“妾如失节,有如此钗。”

石床 在无锡县惠山寺内,长数尺,厚半之。旁刻“听松”二字,李阳冰篆。皮日休诗云: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竹炉 在无锡县听松庵。明洪武间,湖州竹工为僧性海编竹为炉,规制精密,王绂为之图。永乐间,炉归潘克诚。人清后,炉毁、图亦失,顾贞观复得绂图归于庵。高宗南巡,赐“竹炉山房”,额。后图毁于火,御笔为补首图,命皇六子及董绍、弘口午分画二、三、四图,并王绂溪山渔隐图以赐。

汉仆射刘昌墓 在无锡县西南白石山,即今胥山。 御史虞仲卿墓,在无锡县朱山。王莽逼为司徒,不从,死之,葬此。光武即位,以朱幡表其墓,因名朱山。 荆州刺史顾容墓,在无锡县东南一十八里,俗呼为顾墓。

晋孝子华宝墓 在无锡县惠山寺华坡。

齐光禄大夫王琨墓 在无锡县东北二十五里。

唐刺史滕迈墓 在无锡县新桥门外。

宋赠直龙图阁秦观墓 在无锡县惠山。政和中葬高邮,子湛悴常州迁葬于此,子孙因家焉。弟觏字少章,墓在大坯山。附宋失名重修墓记:淮海先生秦少游,建中靖国初卒滕,归葬高邮。政和中,迁葬于常州无锡县惠山之原,子孙因家焉。墓故有亭,刻建炎四年追赠龙图阁诰,并山谷送秦少游诗置之亭中。秦氏仕不显,诸孙贫窭,墓四旁地皆为豪右所得,亭亦毁坏不存,山谷诗石归邑好事者,独赠碑荒芜榛杞中。樵苏不禁,墓祭几绝。开禧丙寅,永康应纯之以州判官摄邑事,访问遗迹,慨然兴念,封其墓,取旁近地还之,率邑士大夫合钱建亭,乃立赠碑,且赎还诗石,择秦氏诸孙知学者使肄学职得月给,使具祭祀。仓台黄公、常守汤公,皆助其凡费。应君故从余学,余自澄江召归,道出无锡,应君首及兹事,请余记之,余嘉其志,不待再请,然行役未及作也。至吴门,会淮东漕孟良夫,因论少游醉卧古藤阴下,人谓卒于滕之谶也,独未知一事。少游墓后古松一株,直干高耸,有巨藤自墓穴中出,周匝数四,已乃施于松上,盖覆其墓,此真古藤阴下也。松为人斫去,藤芽暨今仅存耳。良夫信安孙惠山寺功德院也,故知其事。应君来索记,因并及之。

尚书章谊墓 在无锡县开原乡横山。 待制李夔墓,在无锡县湛岘山。夔丞相纲父也,先是纲葬母楚国吴夫人,手植松柏数万株,规画甚整。及公卒,合葬焉。先后各庐墓三年。 信安郡王孟忠厚墓,在无锡县孟湾。忠厚字仁仲,洛州人,隆祐太后兄子。高宗时,封信安郡王,赠太保。 魏国夫人墓,在无锡县白茅山。夫人姓沈氏,太师洪皓妻,丞相适母。适为文表墓 曰“慈茔”。 提举喻樗墓,在无锡县回溪里五里泾。 尚书尤袤墓,在无锡县西孔山。

祭酒李祥墓 在无锡县湛岘山。 学士尤焴墓在城镇锡县东孔山。 侍郎蒋重珍墓,在无锡县西四十五里谢堰。 提辖孟文龙墓在无锡县许岘山。 监州麻士龙墓,在无锡惠山。德祐元年,元兵下常州,文天祥遣部将麻士龙、尹玉援之,战于横林,死之,因葬于此。 提举强以德墓,在无锡县粲山。以德尝买山四百亩为义冢,其地亦在粲山。处士王仁辅墓,在无锡县惠山,倪瓒为之营葬。

明义士张翼墓 在无锡县章山。 处士华兴叔墓,在无锡县鹅湖。兴叔字仲谆,感异梦,即湖中填士筑墓,形家,至今传为奇穴。 尚书张筹墓、尚书俞溥墓,并在无锡县章山。 都御史杨璿墓在无锡县长腰山。 都御史盛颐墓在无锡县惠山。 赠中宪大夫秦旭墓在无锡县龙山。

布政秦夔墓 在无锡县惠山。 尚书秦金墓,在无锡县归山薛墩。 都御史谈恺墓,在无锡县开原乡太平墩。 尚书周子义墓,在无锡县惠山。侍郎炳谟祔。 侍郎孙继皋墓在无锡县白茅山。 都御史万象春墓在无锡县大池。 尚书严一鹏墓,在无锡县阳溪之南。 都御史秦耀墓在无锡县大浮山。 左都御史高攀龙墓在无锡县粲山。 侍郎张有誉墓在无锡县马鞍坞。谕德马世奇墓,在无锡县龙山马鞍坞。二妾朱氏、李氏祔。 中书龚廷祥墓在无锡县。 员外华允诚墓,在无锡县惠山石门。

清参议秦铽墓 在无锡县归山。 中允严绳孙墓在无锡县萧家湾。 谕德秦松龄墓,在无锡县开元乡南塘。 大学士嵇璜墓,在无锡县军将山铜坑坞。谕葬。 尚书秦蕙田墓,在无锡县鸭城桥,今迁马鞍坞。 尚书张泰开墓,在无锡县漆塘谢家坞。谕葬。 知县赠兵备道杨梦槎墓,在无锡县兴宁乡寺头。谕葬。 大学士嵇会筠墓在无锡县军将山。 御史邵璿墓,在无锡县大池桃花坞。谕葬。 祭酒顾栋高墓在无锡县独山。 侍郎赠尚书邹一桂墓,在无锡县马鞍坞。谕葬。 主事吴鼐墓在无锡县萧家湾。

泰伯城 在金匮县东南三十里梅李乡。《吴越春秋》云:城周三里二百步。

鸭城 在金匮县东南四十五里。《舆地志》云:吴王牧凫鸭之地,今有鸭城桥。又糜城在县东十七里,吴王豢麋鹿处。

清闷阁 在金匮县东南梅李乡,元高士倪瓒故居。又有云林草堂,外国使臣皆知其名。

小心斋 在金匮县泾里,顾宪成读书处。

专诸塔 在金匮县娄巷。状如浮图,高丈余,龛其中置主以祀专诸。不详所始。

萧庄 在金匮县东四十里。梁萧侍郎别墅,今之胶山寺。

梁鸿井 在金匮县鸿山东岭。相传鸿适吴,尝居此,井犹存。

商泰伯墓 在金匮县鸿山,高一丈四尺,周三十五步。鸿山即南徐记所谓皇山,晋晋陵太守殷师尝表其墓,复一户护守。

周专诸墓 在金匮县娄巷,有塔日专诸塔。

南北朝宋中书令王僧达墓 在金匮县胶山南岭下。

唐平章事李绅墓 在金匮县东五里。绅父悟官晋陵令,因家于锡之梅李乡,父子并葬于此。

明高士倪瓒墓 在金匮县芙蓉山。 布政使华昶墓在金匮县延祥乡。光禄卿顾宪成墓、主事顾允成墓,并在金匮县梅李乡。 太常卿蔡亨墓,在金匮县周泾口,谕葬。

清处士顾祖禹墓 在金匮县崇德里。

江阴旧城 在今县治东北,梁绍泰元年,分兰陵置。又置江阴郡治。今县治东北有古城巷。

夏浦城 在江阴县西十八里。《太平寰宇记》云名鉴浦城,陈至德初,徙江阴郡县治夏浦。因筑此城。

陶城 在江阴县东三十里,亦名盗城。相近又有闾城、郭城,皆南唐屯戍处。

东舜城、西舜城 在江阴县东七十里,今曰东顺乡、西顺乡。顺讹舜也,今二乡有舜井。

暨阳故县 在江阴县东四十里。《太平寰宇记》:汉莫宠所筑,因名莫城。晋太康初,析毗陵县地置暨阳县于此,今有莫城乡。

利城故县 在江阴县西五十里,晋元帝即海虞北境立利城县。宋元嘉中,西迁武进之利浦,今良信乡有利城镇。按隋志,江阴旧有利城、梁丰二县。《太平寰宇记》:利城战国时所筑,一名若溪。

熙春楼 在江阴县古城巷东。四山拱揖,占登临之胜。宋知军颜耆仲建。

赤石亭 在江阴县长寿镇东北。郭璞云:赤石山下有朱砂,上有周穆王庙,或云穆王曾游此。

翠光亭 在江阴县城北一里君山。

庾冰宅 今江阴县祥符寺。冰子希为徐、兖二州刺史,桓温奉有司劾之,以罪免,家于暨阳。

郭璞宅 在江阴县黄山北长岸村。璞为司农太守,移家于此。

许青旸宅 在江阴县青呖市。旧有许真君庙,相传即青呖宅。又有道成墩,其修道处也。

杜康宅 在江阴县东四里,即旧承天寺址。寺西有杜桥。

郭坡 在江阴县北三十里。晋郭璞葬母于暨阳,去水百步,群讶之,璞曰:即为陆矣。其后沙壅,环墓数十里,成桑田。

放生池 在江阴县东二十里,即伞湖。绍兴中,诏为放生池。中有土阜,名伞墩。

梁武堰 在江阴县七里村,相传为梁武帝所筑。

六射垛寨 在江阴县北,相传为秦皇演射处。宋置寨于此,以控扼江滨。又有小石山寨,在小石山下,亦宋置。

石桥寨 在江阴县东四十里。今有石桥镇,又石桥东有故宁远寨。 安边寨,在江阴县东南四十里。南唐置,今废,明教寺即其故址。

金鹅石 在江阴县沙山顶。列阜三十有二,中有一巨石,相传尝有金鹅立其上。

周吴季子墓 在府治北七十里申港。有石碑,古篆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孔子所书。附明都穆墓碑考:吴延陵季子墓,在常州江阴县西申浦。墓故有碑, 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自昔传以为孔子之笔,其大径尺,体势奇伟。考之,唐开元中,玄宗曾命拓其书。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石延陵庙中。今碑之存者,乃宋崇宁二年知常州事朱彦立。盖刻之者屡矣。欧阳永叔好集古文,其论此碑,本之太史公书。谓孔子平生未尝至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谓其字特大,非简牍所容。后永叔有赵明诚者,录古金石多至二千,而此碑不与,遂使好古之士不能不置疑其间。穆尝读《越纪》,见其中载越王勾践躬求贤圣,孔子从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理往奏,则孔子固已历吴至越。其书近古,言似非伪,岂太史公未之见耶?况春秋之时,贤如季子,固圣人之所与。今观十字之间,辞约意博,宛然鲁史之法,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不必亲登其墓而后表之,亦未可知也。但观之笔以竹而纸以代简,则自汉始。及观古法帖,亦有是文,大不逾寸,而多二言,庶几竹简之书。宋黄伯思号称博物,定其非伪。今碑字若此,岂真是耶?抑后人转相传摹,扩而大之,又未可知也。虽然玄宗尝命拓本,则唐以前已有刻字,而其来远矣,又岂后人所敢议耶?监察御史谢公球巡历吴中,谓穆吴人颇知稽古,命知县事王君饼考其说,遂著之云尔。 春申君黄歇墓,在江阴县君山。相传在东岳庙陛之下。 杜康墓,在江阴县城内东南隅。

晋郭璞母墓 在江阴县申港八里许。

陈江阴王墓 在江阴县良信乡。陈受禅,奉敬帝为江阴王,殂葬于此。

宋制置使邱崇墓,在江阴县由里东南。 太常葛胜仲墓,在江阴县由里山南。 丞相葛邲墓在江阴县青旸乡。 侍郎邱寿隽墓在江阴县敌山。

元廉访副使陆垢墓 在江阴县沙山北。 孝子赵铉墓在江阴县沙山。

明江阴侯吴高墓,在江阴县观山。高,江国公良之子。 沙将军墓在江阴县马鞍山下。尚书徐唏墓在江阴县绮山。 大理卿汤沐墓在江阴县由里山北麓。 谕德缪昌期墓在江阴县长泾。 御史李应升墓、处士李如一墓,并在江阴县。 侍郎叶茂才墓,在江阴县马镇。无锡人。

孝子吴凤墓,在江阴县夏港东南。 阎忠烈公应元墓,在江阴县小石湾。 戚烈愍勋墓,在江阴县城内大街守备署左。

清杨文定名时墓 在江阴县东城外。 金孝子犹龙墓,在江阴县南秋村北。 知县李兆洛墓在江阴县观山镇花家坳。

阳羡城 在宜兴县南五里属荆溪汉县。《大明一统志》云:一名蝦虎城。《汉书·高祖功臣表》:阳羡立侯,高祖十二年十日壬寅封。

吴城 在宜兴县西南二十里,一名太伯城。

临津城 在宜兴县西北五十里五贤乡。晋永兴初,分阳羡县地置,属义兴郡。今荆溪北故址犹存。

警楼 在宜兴县太湖滨,明弘治中设以御寇。

章浦亭 在宜兴县西二十五里章浦侧。《晋书》云:周处封章浦亭侯即此。或云周札封此。又东浦亭,在县东三十五里。

泳飞亭 在宜兴县迎华驿前。《南畿志》云:旧名弄舟,宋为放生之所,故名。

浮翠亭 在宜兴县南法藏寺前。宋治平间建亭,面东山,蛟川在其北。

庆源亭 在宜兴县北门外。宋元丰七年,苏轼舣航于此,今迎恩亭其故址。

任公钓台 在宜兴县北一里,临荆溪。梁任昉为守时,垂钓于此。

画溪西堂 在宜兴县西,贮谢康乐累世诗并画像。

保义堂 在宜兴县东一里。明大学士徐溥置义庄,并建堂曰“保义”。

杜牧之水榭 在宜兴县荆溪北。牧之有“阳羡溪头买钓舟”之句,自注云:义兴近有水榭。《南畿志》云:邑人王公辅治地,得巨木亘其中,云是故址。

东坡别业 在宜兴县北四十里隔湖塘头。嘉祐初,坡与蒋之奇有卜邻之约,元丰中自黄移汝,乞居常州。表云:臣有薄田在阳羡,可供值粥。

啸庄 在宜兴县西十五里,义兴太守谢泉居此。

南庄 在宜兴县北五十二里,宋蒋之奇尝置义田于此。

谢公墩 在宜兴县,齐谢眺为宣城太守,尝栖止义兴溧阳间,墩近画溪西堂。

汉云阳乡侯蒋默墓,在宜兴县竹山。函亭乡侯蒋澄墓在宜兴县都山。

晋阳羡侯史韶墓,在宜兴县函山寨西。

陈湘阴侯蒋有政墓,在宜兴县白塔河。函亭侯裔孙也。

宋直学士陈襄墓,在宜兴县箬山。 学士汪藻墓在宜兴县梅林。 枢密王渊墓在宜兴县罗汉山。 丞相蒋芾墓在宜兴县孙墓。 待制岳霖墓,在宜兴县唐门显祖庵侧。忠武王飞子。尚书吴忠旦墓、尚书吴邦翰墓,并在宜兴县莱村。

明都御史杨得安墓在宜兴县小谢。 副都御史杭淮墓在宜兴县百渎。 尚书万士和墓在 宜兴县明珠山。 尚书曹三旸墓在宜兴县瑯歼山。 堵文忠胤锡墓在宜兴县虞山。 左都御 史陈于廷墓在宜兴县毫村。

清巡检程芳祖墓 在宜兴县张渚虬山岭。

国山城 在荆溪县西南五十里永丰乡,西临章溪。《太平寰宇记》云:晋元帝始置国山县于 白石山,成帝移于平地,去旧城七里。

绥安城 在荆溪县西南八十里。刘宋永初三年,分广德、长城、故鄣、义乡、阳羡五县地置 县,属义兴郡。

义乡城 在荆溪县东南八十里义山下,晋永兴初分长城县置,属义兴郡。

九斗坛 在荆溪县善权沿山下,高三尺,周广十三步,山有九峰,状如覆斗。梁天监中武帝 祷雨,梦神告曰:“阳羡九斗山有神张水曹”,帝遣使筑坛致祭,果得雨。

画乡亭 在荆溪县西六十五里函姥山。后汉封蒋澄为函乡亭侯,即此。宋蒋堂有诗。

射虎亭 在荆溪县南五里。晋周处射南山白额虎于此,后人为立亭。南唐徐铉诗云“斩蛟 桥下溪烟碧,射虎亭边路草青”。

西石亭 在荆溪县东南十五里,地产鲜梅,枝干奇古。苏轼诗云“幽香收艾鞠”,陈克诗云 “石亭梅花落如雪”,皆指此。

读书台 在荆溪善权山岩前。有巨石文曰“祝英台读书处”,俗呼为祝陵。

双楠轩 在荆溪县城南,宋慕容晖所居。有双楠如盖,苏轼取以命名。

陆相房 在荆溪县颐山唐陆希声解相印,号君阳遁叟,著《颐山录》。

茶舍 在荆溪县罨画溪。唐李栖筠守常州时,有僧献阳羡茗,陆羽以为芬香可供尚方,遂置 舍岁贡。卢仝诗云:“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边庄 在荆溪县南四十五里。南唐疆域止此,营屯戍守,与吴越为交境之备,旧名石门。

兰台聚 在荆溪县东南二十里。梁到溉兄弟居此,时太守任昉与游,号曰兰台聚。

汉阳羡令袁圮墓,在荆溪县君山。 太尉许戫墓,在荆溪县南门外周渎。

晋将军周处墓,在荆溪县治英烈庙后。 义兴太守刘超墓,在荆溪县永丰凤飞岭,今福泉庵其墓刹也。

唐将军卫逖墓,在荆溪县许墅,临大溪。 丞相李嫔墓在荆溪县。 丞相高智周墓在荆溪县葛墟村。

宋通判贺铸墓,在荆溪县筱岭。 枢密蒋之奇墓,在荆溪县沧浦。 枢密胡松年墓在荆溪县梅林。 枢密郭三益墓在荆溪县横涧。 尚书沈积中墓在荆溪县西坑。 参政周葵墓,在荆溪县梅林,周必大撰碑。 太尉王琪墓在荆溪县筱岭。 宣抚使胡世将墓在荆溪县横山。 太师姚端硅墓,在荆溪县大芦山。

明大学士徐溥墓在荆溪县南阳山。 尚书吴俨墓在荆溪县梅林。 都御史胡忠墓在荆溪具凤凰山。尚书卢象异墓,在荆溪县西洋岕。尚书周鼎墓在荆溪县筱岭。

紫薇宫 在靖江县,吴赤乌元年建。

八角楼 在靖江县孤山巅。

仙人台 在靖江县孤山上,旧传仙人讲道于此。

马驮沙 今靖江县境,故大江中一洲也。《广陵志》云:吴赤乌间,有白马负土入江而成此洲。明嘉靖三年,知县易干循行至西沙焦山港,得断碣云“吴大帝牧马大沙”。隔江一洲,为牧马小沙。盖俗讹合牧马一声,又讹大为驮也。

圣井在靖江县长安寺旧址之北。一名长安井,其泉清冽,与他井异。

孤山碇 在靖江县孤山,俗名石碇。其石颇润泽,周刻法华经三卷,今存其半于土中。

镇江府

京城 即今府治。《文献通考》云:吴主孙权初镇丹徒,谓之京城。《通典》云:南面、西面各开一门,因京岘号为京镇,因名为京口,又 曰徐陵镇。《南徐州记》云:京口先为徐陵。《城邑考》云:郡有子城,周六百三十步,即吴所筑。内外皆甃,号铁瓮城。晋郗鉴、王恭镇此,皆更为营缮。南唐林仁肇复修之。

东西夹城 在丹徒县。唐太和中,观察使王播所筑。长十二里,凿隍绕其外。乾符中,周宝为润帅,更筑土城,周二十六里,为门十。明初,耿再成复修筑焉。

丹徒旧县 在丹徒县东南十八里。春秋之朱方邑,楚改名谷阳,秦曰丹徒。始皇因望气言者,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故名。

秦始皇驰道 在丹徒县。《金陵志》云:始皇三十六年东游至金陵,断山疏淮,由江东丹徒往会稽。

丹徒宫在丹徒县南,宋武帝微时故宅,后筑为宫。藏躬耕农器于此,以示后。鲍照有从过旧宫诗。

万岁楼 在丹徒县西南城上,晋王恭为刺史创此。宋人呼为月台,又谓之月观。其西北有芙蓉楼相对。附宋汪藻《月观记》:京口以江山名天下,其来尚矣。而国家屏蔽,尤重于晋、宋、齐、梁之间。观其千嶂所环。中横巨浸,风涛日夜,架百川而东之。其形胜之雄,实足以控制南北,岂直为骚人羁客区区登览胜哉!州治之西有楼焉,并城而出,名 曰千秋者,考诸图志始于晋王恭之时。由楼西南循城百余步,忽飞檐曲槛萃然孤起于城隅之上,望数百里见之者,月观也。绍兴八年,吴兴刘岑季高来刺是州。承废乱之后,公私扫地,无复故时。季高鸠集经营,悉复其初,乃即月观之址葺而新之。方时艰难,此州实为襟要,其经理规模,盖有足大者。尝四顾而望之,其东 曰海门,鸱夷子皮之所从游也。其西曰瓜步,魏佛狸之所尝至也。若其北广陵,则谢太傅之所筑埭而居。江之中流,则祖豫州之所系楫而誓也。计其一时英雄,慷慨愤中原之未复,反寇之未禽,欲吞之以忠义之气,虽狭宇宙而隘九州,自其胸中所积,亦江山有以发之。今揽而纳诸数楹之地,使千载之事了然在吾目中,则季高之志可知矣。

望海楼 在丹徒府署后。为城中最高处,远眺金山、甘露诸胜如画。宋蔡襄题额。后改为连沧观。

千岩楼 在丹徒县。宋敏求诗“千岩相望蔽松筠”即此。刺史王瑶创。

北固楼 在丹徒县城北一里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皆水。晋蔡谟建此以贮军实。梁武帝幸之,登降甚狭。萧正义乃广其路,旁设栏檐。后再幸,遂通小舆。帝悦,赐以束帛。唐李白诗“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丛楼 在丹徒县。唐天下名楼五,此其一。

多景楼 在丹徒县北固山上。宋太守陈天麟建,唐时临江亭故址。米芾有多景楼呈某使君诗。

得江楼 在丹徒县城内,宋洪适有记。

回宾亭 在丹徒县。梁武帝大同末幸京口,宴帝乡故老于回宾亭。

浮玉亭 在丹徒县玉山之趾。下临江,即钓鳌亭。宋绍兴间,郡守程迈立。每肄习水军,临阅于此。今玉山寺其故址也。

向吴亭 一名通吴楼,在丹徒县治南。唐陆龟蒙诗“秋来懒上向吴亭”即此。

宝墨亭 在丹徒县焦山,以贮王奂之所集右军书陀罗尼经幢及华阳真逸瘗鹤铭。

雄跨亭 在丹徒县北金山寺内,取宋高宗“雄跨江南二百州”之句。陆游《入蜀记》以为跨雄阁、光风霁月亭在府学。

读书台 在府南招隐山上,梁昭明太子读书处。《大明一统志》云:下有福乡井、抚掌泉。

妙高台 在丹徒县北金山上。宋僧了元建。清圣祖有御制妙高台诗。

伎堂 在丹徒县东南,晋谢安立。

积弩堂 在丹徒县唐颓山西二百步。宋武帝攻卢循,军中用万钧神弩,所至摧陷,后积于此。

卫公堂 在丹徒县府署后。唐李德裕为观察使时建,后人因其封爵名之。

玉鉴堂 在丹徒县北金山。宋苏绅诗云“僧于玉鉴光中坐,客踏金鳌胥上行”,盖取此以为名。

刁勰宅 在丹徒县城西南长广航侧。

郗鉴宅 在丹徒县唐频山南。《京口记》云:鉴宅五十余亩。

谢玄宅 在丹徒县长村东大渎北。

刘穆之宅 在丹徒县。穆之世居京口,隆安中凰凰集其处。

戴颐宅 在丹徒县西南七里,招隐寺即其址。

许浑宅 在丹徒县城南三里丁卯涧,浑诗名“丁卯集”以此。

陈升之宅 在丹徒县范公桥南,与苏颂宅相近。

沈括宅 在丹徒县朱方门外,即梦溪也。附宋沈括自记: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梦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居宜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三十缗得之,然未知圃何在。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事占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恍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淳溁杳溟,缭绕地之一偏者,目之 曰“梦溪”。溪之上耸然为邱,千本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覆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木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巅,集茅山舍者,岸花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而花堆有竹万个,环而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觜也。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顿遏而去,而翁独乐焉。鱼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赢,滨柩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

苏颂宅 在丹徒县化隆坊。颂新居诗“版筑多遗址,经营信夙缘”,自注云:旧址乃唐林仁肇故宅。林亦温陵人,而家此。今余居之,信非偶然。

曾布宅 在丹徒县南千石墟之东。布诗云“家居城南千石泉”是也,后为道林寺。

杨一清宅 在丹徒县黄祐街。正德中,武帝南巡其第,赐十二诗焉。

靳贵宅 在丹徒县虎踞门内。武宗幸其第,亲制文以祭之。

西园 在丹徒县放鹤门内,宋韩世忠故园,中有飞盖堂、传觞亭、凌云台、留仙洞。

研山园 在丹徒县千秋桥西灵建寺东,米芾故居,中有致爽轩、宝晋斋。宋绍定初,岳珂为燕游之所。

退圃 在丹徒县,宋睦州悴俞康直所居。

藏春坞 在丹徒县清风桥东。《大明一统志》云:本南唐润州节度使林仁肇故宅。宋郡人刁约因筑此,中有逸老堂、万松冈。

秦潭 在丹徒县月华山下,秦始皇开。宋绍兴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郡守郑兹即以此潭为之。

白莲池 在丹徒县古竹巷东谷中。池上有断溪庵,宋苏轼诗“白莲池上断溪庵”。

寄奴泉 在丹徒县黄鹄山下鹤林寺中殿前。宋武帝微时所凿,寄奴其小字也。

张僧繇四菩萨画 在丹徒县甘露寺。米芾《画史》云:长四尺一,版广八尺许。

陆探微狮子画 在丹徒县,宋苏轼有赞。

周鼎 在丹徒县焦山,大逾斗,古色陆离。传是魏氏所藏,明严嵩当国,索之不得,将罪之,嵩败得免,魏氏遂以鼎送焦山。鼎内有铭,篆古莫能识。清王士祯游此,属新安程邃译出勒诸石。其铭 曰:惟九月既望甲戍,王还于周。口口于图室,司徒南仲右口惠口立中庭,王呼史受册,命口惠日,官司口王口侧口作,锡汝玄衣束带,戈、铧、戟、缟、琱、彤矢、鋚口銮、旌芒。惠敢对扬天子丕显敷休,用作尊鼎,用享于口烈考。用周簋,寿万年,子孙永宝用。凡蚀二字,疑不能知者八字。何架周鼎记:是鼎也,已历二千余年矣,高一尺三寸二分;耳高三寸;足六寸有一分;一尺五寸八分,为腹之径;口之径,一尺四寸五分;其深也,八寸有二分。篆铭凡十行,其六行,行九字;有四行者,行十字。字共九十有四焉。司勋王西樵、邑宰邹西齐相继译之,知为周宣王以锡南仲者。何其历年之久也?凡物以退藏为可久,而适用为可贵。鼎用以荐宗庙、享鬼神,诚可贵也。是鼎独退藏于深山之佛寺,不以适用于世为可贵,故能常保其可贵者。而历时之久,遂至二千余年。计此二千余年中,鼎之所历,运会升沈,陵谷变迁,及凡物之成败得失不知有几,而是鼎以深自退藏故无恙。使常用于世,为世所贵,则有毁于盗贼水火也久矣。余记之,所以为不能退藏者戒也。

延陵古钟 宋孝建三年四月甲辰得古钟六,南徐州刺史竞陵王诞以献。

东坡、佛印、二铜像 在丹徒县金山。明万历间,金山僧重筑妙高台,得铜比丘像于士中。入城,见市中有高冠长髯铜像,与比丘等尺寸合,并知为东坡、佛印也。又于扬州得铜像二:一童子,一小沙弥,又觉与东坡、佛印赠答事有合,建留玉阁奉之。

狠石 在丹徒县甘露寺。石似羊,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吴大帝谋拒魏,或云汉昭烈尝坐此石。石亡已久,寺僧辄取一石充数。附明庞时雍记:汉诸葛孔明与孙仲谋共议破曹瞒计,曾据此石,后人因名狠石。唐罗隐、宋苏文忠俱有诗。迄今时异世殊物改而石随湮没,寻幽吊古者,止按空

籍而兴遐想。余令此,觅古迹,得石于北固西隅蔬圃积土中。其状如羊者,固宛然在也。睹其石,犹足动忠臣、义士诛奸屏邪之思焉。于是因白之郡守龙溪王公并滕公,碑记移之演武场侧,建亭置匾 曰“武侯遗石”,因以鼓三军之气云。

南北朝宋兴宁陵 在府东三十五里雩山,武帝皇考陵也,赵萧二后祔焉。 熙宁陵,在府治,文帝母胡太后所葬。

汉荆王刘贾墓 在府治后圃。

三国吴鲁肃墓在府城东。

晋东海王越墓 在府城南二里。 刺史殷仲堪墓在府城东。 郭璞墓即石牌山江中三石峰也。水涨不能没,如浮玉然。 太尉郗鉴、司空郗愔墓,并在府城东。陈永定中有人发冢,见情尸如生,得古铜器十余。有郑康成所书箴左氏膏盲,愔手注其后云:得之广因邓伯道。 中郎郗昙墓在府城东。 太傅褚裒墓在府城南七里。

南北朝宋庐陵王义真墓、衡阳王义季墓,并在府城东。 刺史萧思话墓在府北京口。

南唐徐知谏墓 在府黄社村。 李从谏墓在府南望城冈。

宋转运使苏舜元墓 在府五老山,蔡襄铭。 长史苏舜钦墓,在府石门村,欧阳修铭。 翰林学士苏绅墓在府岘山。 待制苏携墓在府长冈。 丞相苏颂墓,在府五州山北阜,曾肇铭。通判苏京墓,在府长冈,游酢铭。 学士刁约墓在府白兔山。 大中大夫陈汝爽墓在府黄山。朝散大夫俞康直墓,在府京岘山西。 朝散大夫俞希旦墓在府釜鼎山。 丞相陈升之墓,在府五州山。 右丞相王存墓,在府仙风里,曾肇铭。 祠部王介墓在府黄社村。 学士王汉之墓,在府马鞍山,学士王渔之亦葬此。 光禄王罕墓,在府永安里。 礼部员外郎米芾墓,在府长山。

忠简公宗泽墓,在府龟湾。 尚书左丞相邓润墓,在府下濞塘。 秘书郎黄伯思墓,在府招隐山。 侍郎刘逵墓,在府汝山。 学士赵野墓,在府图山之阳。 开府仪同三司詹文墓,在府白兔山,子度学士亦葬此,今其族居缙云。 节度使赵文亮墓,在府朝阳门外转水湾,死事敕葬。知州陈广墓,在府招隐寺东,死事敕葬。

元翰林学士青阳梦炎墓 在府定波门外凤凰山。

明安远大将军缪大亨墓,在府城西永兴寺侧,尚书詹同奉敕表墓。 侍郎费阉墓,在府白兔山。 大学士杨一清墓在府西大岘山。 大学士靳贵墓在府长山。

清大学士张玉书墓 在府南尤区村。

曲阿城 即今丹阳县治,古名云阳。秦始皇以其地有王气,凿北冈以泄之,截直道使曲,改曰曲阿县。

荆溪 在丹阳县南五十五里白鹤溪口,旧传汉荆王贾所筑。

刘繇城 在丹阳县西南。汉兴平元年,刘繇为扬州刺史,至曲阿筑城以御袁术。

云阳城 在丹阳县延陵镇南。有东、西二城,相距七里,与句容县接境。始皇易云阳为曲阿,至吴嘉禾三年,复名云阳。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凿句容中道,直至云阳西城,号“破冈渎”,即此地也。

吕城 在丹阳县东五十四里,吴将吕蒙所筑。遗址犹存,今为镇。

延陵故县 在丹阳县南三十里。晋太康二年,析曲阿县延陵乡置。《元和郡县志》云:延陵县东至润州一百里,因季子以立名。按《汉书·地理志》云,季札所居在今毗陵,然今县北有季子祠,或当时采地所及。

神亭 在丹阳县延陵镇西三十里。汉建安中,孙策进击刘繇于曲阿,与太史慈遇于神亭,即此处。

王旬宅,在丹阳县市后,今普宁寺。

梁武帝旧宅 在丹阳县塘头村东。帝尝幸旧宅,井上有枣树,帝儿时所植,今井尚存。

萧思话宅 在丹阳县。齐永明中,萧惠基父思话于曲阿起宅,有间旷之致,常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

张祐宅 在丹阳县云阳桥东。

桓彦范宅 在丹阳县北八十里北冈,今于废址立庙祀焉。

权德舆宅 在丹阳县练湖上。德舆忆江南诗有“结庐常占练湖春”之句。又送叔赴晋陵诗序云:“德舆旧居丹阳,去晋陵百里。”

刘宰宅 在丹阳县高牧乡。

陈东宅 在丹阳县石城乡越塘。

夹冈 在丹阳北二十里石潭村。陆游《入蜀记》云:夹冈如连山,盖当时所积之土掘渠以通漕者。有二石人植夹冈上,俗谓之石翁、石媪,实亦古陵墓前物。

陵口 在丹阳县三十一里,齐梁诸陵多在金牛山旁。陆游曰:自常州西北至吕城,又西北过陵口,见大石兽偃卧道旁,盖南朝陵墓也。

金莺池 在丹阳县治后圃。宋夏竦初为丹阳邑椽,一日侍母燕坐,见黄鹂双舞于地,发之得金莺二。其母命瘗之,因筑亭其上。后人发地,求之不得,遂为池。

长冈埭 在丹阳县西南破冈渎,七埭中之一也。

大业、曲阿、废亭、三垒 在丹阳县境,晋咸和二年郗鉴所筑,以拒苏峻。

长冈垒 在丹阳县西南。齐建武中,左兴盛等筑此,拒王敬则。

沸井 在丹阳县季子庙前,二清二浊,觱沸之声昼夜不绝。齐豫章王嶷拜陵还,过延陵季子庙观沸井即此。

丹井 在丹阳县,有四:湛母丹井在仙台观,葛洪丹井在县东湾头邵巷,焦光丹井在归真观,丁令威丹井在大霄观。

齐永安陵 在丹阳县东北三十里,齐高帝皇考妣所葬。 泰安陵,在丹阳县北二十五里,齐高帝及昭皇后合葬于此。 修安陵,在丹阳县东北三十六里金山下,齐明帝皇考妣合葬于此。景安陵,在丹阳县东三十一里,齐武帝所葬。 兴安陵,在丹阳县东十四里,齐明帝及敬后所葬。《舆地志》:齐诸陵,在故兰陵东北金牛山。四时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由陵口人兰陵,升安车轺传驿置以至陵所。

梁建陵 在丹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东城村,武帝葬皇考文帝于此,献后辛祔。梁大同元年作石麒麟,自京口由曲阿至陵所,近陵二十余步忽如跃走状,时以为瑞。帝不悦,终有侯景之乱。大同十年武帝谒建陵,有紫云阴覆陵上。帝望陵流涕,所沾草皆变色。陵旁有枯泉,至是流水香洁。

修陵,在丹阳县东二十一里皇业寺前,梁武帝及德后并葬于此。大同十年帝谒建陵毕,辛丑至修陵,诏曰:朕违桑梓五十余年,展敬园陵但增感恸,园陵职司供事勤劳,各赐一阶,加颁赉。庄陵,在丹阳县西钟离村白鹤山。

汉孙钟墓 在丹阳县西钟离村白鹤山。 董永墓,在丹阳县延陵镇南。

晋司徒蔡谟墓 在丹阳县南四十里石城乡。 尚书左丞董宪墓,在丹阳县东南六十里杨西村,宪永之子。

唐扶阳王桓彦范墓 在丹阳县东下墅村。 处士张祐墓,在丹阳县东北二十里。

南唐沈彬墓 在丹阳县。沈彬晚年手植一树识葬处,后卒掘地得一石椁,举棺就之,广袤中度。 宋学士邵必墓在丹阳县耿冈。 赠修撰陈东墓,在丹阳县尚德乡桐村。 都统制魏胜墓,在丹阳县经山。隆兴二年战死清河口,招魂葬此。

制置使汪立信墓 在丹阳县。元兵南下,立信为沿江制置使,拒守死之,部将金明营葬于此。

三孝女墓在丹阳县大泊西,尝以裙裹土葬母。

明阎圮墓,在丹阳县观音山,有碑。 尚书储懋墓,在丹阳县南千石墟。 尚书沈固墓,在丹阳县东石羊子。 尚书姜宝墓,在丹阳县西三十里。 按察使贺邦泰墓,在丹阳县荆城港。尚书贺世寿墓,在丹阳县荆城港。

湖口城 在金坛县南湖溪村,宋庾业与刘延熙夹岸筑城,今沦于湖。

金山故县 即今金坛治。本曲阿县之金山乡,隋末乡人多保聚于此,因置金山县。

缔衣亭 在金坛县大茅峰西南崖下,汉元寿中立。

武功台 在金坛县治西池中,唐县令姚合筑,合武功人,故名。

八卦台 在金坛县茅洞东。宋绍兴中,待诏陈公甫修道于此,建台演画八卦。

鹤台 在金坛县金菌山后,常有群鹤往来,张伯雨乃筑台居焉。

戴叔伦宅 在金坛县,即今太虚观。叔伦有越溪村居诗。

张纲宅 在金坛县希墟村。纲以参知政事致仕,后于宅内筑喜归亭。

顾况山房、秦系山房 在金坛县菖蒲潭石墨池上。

华阳馆在金坛县南三十里,唐贞观中建。

延陵馆 在金坛县西五十里,唐大历中建。

明秀轩 在金坛县灵济庙前。宋米友仁避地居此,有诗题石轩前,又有湖山伟观轩。

佚老园 在金坛县永仁巷,即王巷宅。其子樵与孙肯堂即其地建宗祠,有敕旌义门。

陶村 在金坛县二十七都,即弘景炼丹处。有丹井,手植银杏尚存。

唐陵村 在金坛县唐安马厂旁。有二处巨石纵横,攒累如山,制度精密,旧传为唐时陵村,以是得名。

钦马池 在金坛县皇业寺东,梁武帝谒建陵饮马于此。

石墨池 在金坛县,费长房学道于此。书符涤砚,涧石悉黑,至今用池水合药有奇验。

葛洪井 在金坛县抱朴峰之左。

陶真人丹井 在金坛县华阳上馆前石桥之东。宋政和初,修井掘土得一已泐井栏,环刻大字云:丹阳人姓陶,仕齐,奉朝请。壬申岁,来山栖身,自号隐居。梁天监三年八月十五日,钱塘陈懋宣书。复穿地,又获一圆砚,朱色;一雀尾炉,中有丹一粒。亟欲取之,堕井中。今炉砚亦不存矣。

梁郄尊师石臼 在金坛县茅山八卦台南。累甓为垣,凿石为臼,方丈余,遗窦尚在。久为荆榛所蔽,宋绍兴筑庵方见之。

汉会稽太守左恢墓 在金坛县北十八里。子忠墓在县南十八里。

三国吴高陵侯韦昭墓 在金坛县西北六十里东溪。

晋左思墓在金坛县。 太守袁宏墓,在金坛丁十五里。

南北朝宋司空徐羡之墓 在金坛县西南二十五里。

唐御史储光义墓,在金坛县庄城东村。 经略使戴叔伦墓,在金坛县南三里,碑存。 宋学士张缜墓,在金坛县方山。 侍郎张悫墓,在金坛县上元乡张原。 参政张纲墓,在金坛县西希墟。 大学士汤鹏举墓,在金坛县东小墟。 孝子王康墓,在金坛县王庄村。

明都御史虞谦墓,在金坛县丹阳门外。 都御史于湛墓,在金坛县官坊村西。 都御史王樵墓,在金坛县南青冈墩。

清布政使于朋举墓 在金坛县。

永世城 在溧阳县南十五里,吴分溧阳置永平县,晋更名永世。

旧县城 在溧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宋绍兴中,得后汉溧阳校官碑于固城湖之侧,故知为汉县治,今谓之旧县村。《汉书·王子侯表》:溧阳侯钦,梁敬王子,建昭元年正月封。《文献通考》:溧阳侯陶谦徐州刺史,以击破黄巾功封。

赵城 在溧阳县东五里。 又党城,在县东十五里。 梁城,在县西五十里。

平陵故县 在溧阳县。沈约《宋志》云:晋分永世县置。《胜公庙记》云:其地是吴濑渚县地,楚灵王与吴战,遂陷北城,吴移濑渚于溧阳南十里,改为陵平县。及平王,又收吴陵平县,改为平陵。《建康志》云:古固城,在溧阳之西溧水县界,亦名平陵城。又《李贺记》云:为儿时,在溧阳闻白头书佐言,孟东野贞元中为溧阳尉。溧阳昔为平陵县,县南五里有投金濑,濑南八里有故平陵城。新志又谓在县西北四十里平陵山西。

蔷薇亭 在溧阳县东唐兴寺,有唐孟郊诗石。

董平宅 在溧阳县北三十里。

赵葵宅 在溧阳县治南。葵有避暑水亭诗云“水亭四座朱栏绕,簇簇游鱼戏萍藻。六龙畏热不敢行,海水煎彻蓬莱岛。身眠七尺白须嘏,头枕一枚红玛瑙。”有侍婢续云“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红尘道”。又有别墅名“晚香堂”,理宗御书赐之。

常寨巷 在溧阳县西门外。明常遇春守溧阳立寨于此。今俗称为柴场巷。

投金濑 在溧阳县西北四十里。伍员欲报击绵女子,不知其家,投金濑水而去。李白有碑。

汉溧阳侯史崇墓 在溧阳县北三十里埭头村。 溧阳侯陶谦墓,在溧阳县西南太石山之阳。按《大明一统志》徐州府萧县有陶谦墓,谦卒于徐州,封于溧阳,两处均可有墓。但当日江表尚未大乱,其子孙归葬封邑,亦事理当然,故仍之。

三国吴抚陵侯史嵩墓在溧阳埭头村。

晋仆射王舒墓 在溧阳县治。

梁尚书范云墓 在溧阳县东北五十里甓桥。

唐开国侯史静滋墓,在溧阳县东北埭头里。 又溧阳男史务滋墓,亦在埭头里。

宋丞相陈康伯墓在溧阳县丁溪。 丞相虞允文墓在溧阳县下庵村。 丞相马廷鸾墓在溧阳县车门里。 行省副使狄英墓,在溧阳县胥渚村。

元契哈喇普花墓,在溧阳县北沙涨村。 普花封高昌郡公,家于溧阳,后死王事,谥忠愍。其子云中郡侯契文质、裔孙吏部尚书契笃哲、礼部尚书契斯墓并在沙涨村。

清侍讲马世俊墓、翰林史鹤龄墓,并在溧阳县。 大学士谥文靖史贻直墓,在溧阳县徐角,谕祭葬。 礼部尚书任兰枝墓在溧阳县大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