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九卷 方 外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江 宁 府

茅盈 茅衷 茅固

茅盈,咸阳人,汉元帝时之句曲山,学仙成道,人称茅君。盈弟衷,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为执金吾。各弃官渡江,求兄于东山,后成得仙道。太上命固治丹阳句曲山,衷治良常山,盈为司命真君。东岳上乡又有云,盈为大司命君,固为定箓真君,衷为保命真君。内法既融,外教坦平,尔乃风雨以时,疾疠不起。父老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鹤,各在一山头。佳雨灌畦稻,陆田亦复周。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白鹤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句容县志)

三国 吴

葛仙翁

葛仙翁,名玄,字孝先,有仙术。尝从吴主至溧阳,风大作,舟覆,玄独立水上,而衣履不湿。吴主异之,为立洞玄观于方山。后白日升举。尝于山西峰石壁上石臼中捣药,遗一粟,有飞禽过而食之,遂得不死。至今夜静月白,其禽犹作丁当杵臼之声,因名曰捣臼药鸟。仙人琴高自东海跨双鲤来访之,翁与酣饮,既醉而醒,双鲤化为石矣,翁乃以双鹤赠之。仙号位太极左宫、冲应浮佑真君。

(句容县志)

康僧会

康僧会,西域康居国人。赤乌四年,至建康。时中国未有像教,会始诛茅设像,即秦淮西南建初塔寺藏所谓舍利者。江左之有僧刹自会始。

(重刊江宁府志)

支 谦

支谦,字恭明,月支人。大父法度以汉灵帝时来中国。谦幼学梵书,通六国语,博览经籍,兼综艺术。尝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桓、灵世,新生佛经多谶所译。当世称之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献帝末,避乱于吴。吴主孙权以其博学有才,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尝译摩诘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二十七经,辞旨文雅,盛传于世。年六十,卒。

(出三藏记)

帛尸黎密

帛尸黎密,西域人,永嘉中至东土。常行头佗行。卒于梅冈。元帝于冢边立寺,号高座道人。

(江宁府志)

明 感

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奉大法经。为虏贼所获,欲以为妻,备加苦楚,誓不受辱。谪使牧羊,经历十载,怀归转笃,返途莫由。常念三宝,兼愿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乃以观世音经授之,因得习诵,昼夜不休。愿得还家,起五层塔,不胜忧念,逃走东行。初不识路,昼夜兼涉。迳入一山,见有班虎,去之数步,初甚恐惧,少却意定,心愿逾至,遂随虎而行。积日弥旬,得达青州。至州,复为明伯连所虏。音问至家,夫儿迎赎。家人拘制,其志未谐,苦身勤精,三年乃遂,专笃禅行,戒品无衍,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年及桑榆,操业弥峻。江北子女师奉而归。晋太和四年春,与惠湛等十人济江,诣司空公何充,充一见敬重。于时京师未有尼寺,充以别宅为之立寺。问感曰:当何名之 ?答曰:大晋四部,今日始备,檀越所建,皆造福业,可名曰建福寺。公从之矣,后遇疾,少时便卒。

竺道壹

竺道壹,止瓦官寺,受学竺法汰。思澈渊深,晦迹隐智,琅邪王殉深加敬礼。

(江宁府志)

许 迈

许迈,字叔元,句容人。少恬静,不慕仕进。立精舍于余杭悬溜山,携同志遍游名山,因改名元,字远游。著书十二篇,论神仙之事。

(江宁府志)

竺法汰

竺法汰,止瓦宫寺,讲放光般若经。简文帝亲临听讲,公卿毕至。

(重刊江宁府志)

南朝 宋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中印度人。元嘉中,居金陵祗园寺。文帝尝问曰:朕常愿持斋,不杀生命。对曰:帝王所修,与凡庶不同。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神人以和。刑不天命,役不劳力,则风雨时若,百谷滋繁。以此持斋,斋亦大矣;以此不杀,利亦多矣。安在辍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为宏济耶 ?帝抚几称善。

(重刊江宁府志)

慧严 慧议

慧严、慧议,并住东安寺。时斗场寺多禅僧,都下为之语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易林。

僧 导

僧导,十岁出家。高祖西伐长安,要与相见。孝武即位,敕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苦节有精理。大明中,于都下出新经、胜鬘经尤见重。释学觉意,恒于瓦官寺树下坐禅,善神咒。

(江宁府志)

昙 迁

昙迁,游心佛义,善谈老、庄,止乌衣寺。范蔚宗被诛,门有十二丧,无敢近者,迁抽贷衣物,悉营葬送。孝武闻而叹赏,谓徐爰曰:卿著宋书,勿遗此人。

杨羲和

杨羲和,幼而通灵,与二许结神明之交。博学,工书,为公府令。

(江宁府志)

僧祐律师

僧祐律师,姓俞,世居建业。生数岁,入建初寺瞻礼,踊跃不肯还家,深精律部。武帝及临川王知祐年老有足疾,舆入大内,为六宫请受戒。天监四年,奉召来金山澄明水陆仪文,十余年,年七十六而化。著有出三藏记、弘明集、释迦谱等。

(丹徒县志)

释宝志

释宝志,太始中出钟山,往来都邑,被发徒跣,语默不论,预言未兆,远近惊赴。梁武帝尤深敬事,呼为志公。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是也。

(重刊江宁府志)

道云师

道云师,天监中,为僧于金陵高坐寺。台上讲经,天花缤纷,讲竟乃止,因名雨花台。

(常州府志)

傅 宏

傅宏,东阳乌伤人。体权应道,蹑嗣维摩,金色表胸,异香流掌。武帝延主钟山定林寺,甘露恒流。尝建大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

(江宁府志)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南天竺人。普通七年,自西域达南海广州。武帝遣使迎赴京师,车驾为之出郊,延居别殿。问曰:朕即位以来,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答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不领悟。达摩知机不契,折芦渡江。

(重刊江宁府志)

桓 闿

桓闿者,不知何许人。执役陶弘景,十年不懈。一旦,有白鹤集庭,弘景临轩抚接,忽有青衣童子曰:太上命求桓君耳。遂乘鹤冲举。

(重刊江宁府志)

智,华容人。谒慧思禅师,悟法华三昧。宣帝大建七年,抵建康,诏居光宅寺,世称天台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书。

(江宁府志,参续高僧传)

王远知

王远知,琅邪人。父昙选,陈扬州刺史。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初入茅山师陶弘景。陈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及隋炀帝邀远知见于临朔宫,帝亲执弟子礼,敕都城起玉清玄坛以处之。大业末,帝幸江都,远知谏,不从。唐太宗既立,将加重位,固乞还山,许之。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其年卒,年百二十六岁。

(金陵通传)

法 融

法融,隐茅山,后入幽栖寺石室修道,虎鹿驯伏,百鸟献花。贞观中,四祖访之,付以籼大师顿教法门。自后法席之盛,拟于黄梅。其寺与山,遂号祖堂云。

(重刊江宁府志)

李含光

李含光,江都人,孝感之子。年十八,志求道妙。神龙间,度为道士,得老、庄、周易之趣。执父丧过哀,食惟麦,号毁骨立,亲族伤之。开元间,从司马子微于王屋山阳台观。岁余,请居茅山,赐号玄静先生。大历间,遁化于紫阳别院,春秋八十有七。弟子赴丧者千人。所著有本草音释、老庄周易学记义略,及内学记、道学传若干卷。

(万历江都志)

慧 忠

慧忠,得法于智威。平生一衲一铛。尝有谷二廪,盗窥之,虎为之守。县令张逊入山谒,问:有何徒?曰:三、五人。逊曰:可见乎?忠击床者三,有三虎哮而出。其神异多类此。此为牛头第六世祖。

(重刊江宁府志)

张 果

张果,六合园叟也。后携妻至王屋天坛山,仙去。

(重刊江宁府志)

吴法通

吴法通,润州丹阳人。有文学,试举子业不利,入茅山为道士。乾符二年,僖宗遣使受大洞箓,尊为度师,赐号希微先生。

(十国春秋,参江宁府志)

贯 休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素有禅行。贞元十七年,至溧水,建龙城寺居焉。喜吟咏,诗在灵一、无可、清江之上,著禅月集三十卷。

(江宁府志)

南唐

王栖霞

王栖霞,一名敬真。七岁,以神童及第。天祐时,南渡,居茅山修道。唐王加号真素先生。尝问:何道可致太平 ?对曰:王者治身心,仍及国家,陛下尚未能去饥嗔饱喜,何论太平?

(十国春秋)

耿先生

女冠耿先生者,军大校耿谦女也。玉貌鸟爪,常著碧霞帔。保大中,游金陵,以修炼为事。玄宗召见,悦之。尝搦雪为铤,燕之成金,指痕隐然其上。又因宫人扫除,取箕中粪壤,炼为白金。先是,大食国进龙脑油二器,其味辛烈,服之蠲疾。先生见之,曰:此非佳者,当为陛下致之。乃以缣囊悬龙脑于屋栋,须臾,沥如注,香味逾所进者。久之,宫中忽失所在,或云犹见之江、淮间。

(重刊江宁府志)

谭紫霄

谭紫霄,泉州人。得汉张道陵符篆,尽能通之,劾鬼神,治疾病,多效。后主召至建康,赐官不受,所获醮祭之施,转给兵旅。年百余岁,无疾而卒。人咸谓尸解云。

(十国春秋)

文 益

文益,一名法眼,住清凉院,所谓法眼镫也,为五镫之第四。南唐后主欲拒宋师,禅师因观牡丹于大内,作偈讽之云: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上江两县志,参江宁府志)

圜悟禅师

圜悟禅师,讳克勤,彭州崇宁县骆氏儒家子。犀颅月而骨相不凡。从师受书,日记千言,他生不敢齿。一日,游妙寂院,顾见佛书,读之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吾殆过去沙门也。始弃家祝发,为五祖山法演弟子。初在成都照觉寺,后会张商英于荆南,应其请而留碧岩,复受诏移住金陵蒋山,更奉敕住元宁、万寿诸寺。高宗时,赐号圜悟禅师。

笪净之

笪净之,句容人。学仙人导引之术。哲宗时,赐号守静凝和真人。政和三年,卒,遗表以去奢去泰为谏。徽宗朝,追谥冲隐真人。今茅山有先生瘗剑池。

(江宁府志)

周 颠

周颠,建昌人。年十四,得狂疾,走南昌市中乞食,每谒长官,必日告太平。太祖平南昌,还金陵,颠亦随至,曰:告太平。日语如是。太祖厌之,一日,命覆以巨缸,积薪煆之。薪尽,启视,则无恙,遂命寄食蒋山僧寺。已而僧来,诉颠与沙弥争饭,怒而不食且半月。太祖往视颠,颠无饥色。后整衣作远行状,遂辞去。友谅平,太祖遣使往庐山,求之不得,疑其仙去。帝亲撰周颠仙人传纪其事。

(重刊江宁府志)

冷 谦

冷谦,字敬启。谙音律,能画。尝为仙奕图,人共传之。以黄冠入见高帝,授协律郎。因事忤旨,将诛,召至便殿,谦请饮少水就死,帝许之。左右以小罂盛水至,谦先以一足纳罂中,已而渐没。呼谦,辄应,视之,乃空罂耳。帝令碎之,左右执碎罂以呼,片片皆应,自是不复见。后有遇之武当者。

(重刊江宁府志)

张三丰

张三丰,不知何许人。寒暑惟衣一衲,每事辄先知之。太祖求之,不得。永乐初,累致书敦请,乃入见。尝奏对忤旨,欲杀之,忽不见。后上有疾,有使者遇之途,附进蓑衣草数茎,煎汤服之,立愈。由此遂绝。

(江宁府志)

道 成

道成,云州人。年十五,出家兴国寺,独究单传之旨。洪武中,奉聘住天界寺,面奏不会佛法。上制诗镌榜,悬诸法堂,曰:不答来辞许默然,酉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敕就寺建普度大斋三昼夜,上幸丈室顾问。文皇时,命于钟山说法,听者数万人。

(重刊江宁府志)

宗 泐

宗泐,临海周氏子。始生即跏趺,人异之。元末隐径山。洪武元年,诏致高僧,泐应命首至,主天界寺。会高后葬,大风雷雨,百官恐怖。泐宣偈曰: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天诸佛子,同送马如来。上大悦。

(重刊江宁府志)

碧 峰

碧峰,永寿人。少弃家入禅林,胁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日不起。尝趺坐大树下,溪水横溢,人疑其死。七日水涸,竞往视之,趺坐如故,众以为神。太祖诏至京师,召问佛法及鬼神情状,奏称旨。后自鬻衣钵,作佛事七日,沐浴更衣而逝。

(重刊江宁府志)

焦 姑

焦姑,名奉真,家中和桥南。有仙术,能祈阴晴。永乐时,建玄真观居之。将死,戒其弟神乐观道士曰:吾死后,不用木龛,只以芦席裹尸,送江浦县定山下,吾愿足矣。未几,雷雨晦冥,忽失尸所在。封妙惠仙姑。

(重刊江宁府志)

永 慈

永慈,字海州,蜀人。少时见僧辄喜,遍参诸方,得悟妙谛。正统中,主东山翼善寺。

(重刊江宁府志)

古 心

古心,溧水人。幼从素庵于金陵栖霞寺,讲悟玄机。万历间,三怀法师修报恩寺,塔顶不能上,梦神云:待波离尊者至。翌日,古心至寺,三拜而顶举。

(重刊江宁府志)

洪 恩

洪恩,字雪浪,江宁人。年十三出家,长于寺,住宝华之雪浪山,遂以山为号焉。于群儿时,便知趺坐。双重瞳,高颡广颧,大口方颐,肌理如玉。年十三,从父往报恩寺,听无极讲法华,至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恍然有悟,遂自剪其发而为小沙弥。

一日,遇设斋,奔踞第一座。首座喝之,恩曰:此座谁坐得?曰:通佛法者坐得。恩曰:若是,则我当坐矣。曰:汝通何佛法 ?恩曰:请问座。乃举座上讲语,恩信口答之。再问,再答,辩论不竭,如倒峡悬河。众大惊,曰:此儿再来人也!

于佛书无所不读,博综外典,旁及晋字唐诗。乃曰:不读万卷书,不知佛法。尝从无极学,极迁化,次补其处,尽扫训诂,称性而谈。恒教学人以理观为入法之门,黑白众日以万计。说法三十年,不立坛场,不设高座,一茗一炉,据梧谈论而已。杖履间游,四众围绕。编山水为妙声,化树林为宝纲。东南法席之盛,无出其右者。

晚年于望亭结饭僧。素无疾,一日腹泻,谓其徒曰:日而行,夕而息,未有夕而不息者,吾其息乎!吾其息乎!弟子问灭后用龛用棺,曰:坐死龛子,卧死棺材;相锡打瓶,且莫安排。沐浴端坐而化。寿六十有四。遗命还葬于雪浪山北。

生平不作崖岸,不避讥嫌,说法谈禅,论时度曲,因人而施,鲜衣美食,敝衲薄糜,随境而处,事至不推,去不恋。尝于长城中正定二日,林木屋宇,皆为震动。于嘉兴楞严寺,爱其地水竹树,作精舍三间,经营两月,手自涂壁,落成三日,飘然而去,终身不再至。其逍遥摆脱类此。灭后,门弟子四方分至法席者数十处,皆称法门宗匠焉。

憨 山

憨山,名德清,江浦人。年十二,辞亲入报恩寺,事无极法师,悟彻秘旨。晚年以江南习气软暖,宜入冬冰夏雪不可耐之地,以痛自磨厉,遂飘然北迈。天大雪,乞食广陵市中,曰:吾一钵以轻万钟矣。

既而居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春夏之交,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驰骤之声。以问妙峰,峰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语,师然之。日寻缘溪横伨,危坐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忽然忘身,众籁阒寂,水声不复聒耳矣。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说偈以颂之。

游雁门,兵使胡君请赋诗,甫构思,诗句逼塞喉吻,从前记诵,一瞬现前,浑身是口,不能尽吐。师曰:此法光所谓禅病也,惟熟睡可以消之。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君撼之,不动,鸣击子数声,乃出定。默坐却观,如出入息,住山行脚,皆梦中事,其乐无以喻也。

还山,剌血书华严经,点笔念佛,不废应对,口诵手画,历然分明。邻僧异之,率徒众来相嬲,已,皆赞叹而去。常与妙峰夹侍清凉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随所演说,其境即现。又登弥勒楼阁,闻说法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自此是识智之分,了然心目也。后居登州,以建造事得罪,徙广州。迨放还,隐匡庐间。著有金刚经解及老庄解、语录数十卷。清顺治中,奉旨装印入藏。

大 舣

大舣,龙舒人。喜读内典。一日,看人登树,始彻根源。魏国公徐弘基迎主天界寺,高提祖印,广渡群品。

(重刊江宁府志)

大 成

大成,楚人。蒲团默坐,久之豁然。住栖霞寺,门风峻绝,无敢当锋者,洞宗为之再振。

(重刊江宁府志)

寂 光

寂光,字三昧,姓钱氏,世居瓜渚。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有一,就里之弥陀庵出家。初从雪浪恩,习贤首教,嗣遍参名宿,受具戒于慧云。慧云者,以优波离现示,一见光,即器重之,嘱以宏律副座。

宣戒已,乃闭关九子峰,隐司空山,结庐衡岳,移锡秣陵。最后得宝华山,至则鼎新殿宇,改建山门,大开千华之社,四方瓶钵,如渴骥奔泉,日食万指,名动寰区。弘光朝,赐紫衣白金,晋号国师。遂不允留报恩衍教,乃肇开皇坛,敕文武群僚,迎登讲座,法筵之盛,古所未有也。一日,令侍者进历,指某日午后,当别大众。届期沐浴更衣,微笑而逝,寿六十有六。

所历戒席百有余坛,戒嗣遍天下,以数十万计。议者以为南山以后之一人云。所著有梵纲直解四卷。清乾隆二年,奉旨编入大藏。

读 体

读体,字见月,云南人,俗姓许。世袭军官,不屑尘俗,年二十七,超然远引,入剑州赤荡岩修真。三载,一日行遇一老僧,授以华严经,顿悟宗旨。晚主宝华山席。明季律学殆绝,至见月而复兴,四方素翕然从风,日食至三万余指。

(江宁府志)

如 愚

如愚,字蕴璞,江夏人。赋性警敏,横发直指,罔非精奥。始居应天碧峰寺,后居淳西庵。注法华经,以佛心求佛言,支分节解,妙义环生。顾璘、朱之蕃为之序。

智 旭

智旭,俗姓钟。幼读儒书,长而出家,主江宁之祖堂。名公大人执经问难,直抉玄奥。死葬灵峰之众香坞。

(江宁府志)

扫叶者

扫叶者,不知何许人。苦志修行,自建楼于清凉山颠,楼名以传。与杜茶村友善,茶村赠以诗云:尘中方蹙蹙,回首前幽涯;山色张寒锦,川光倚断霞。寻僧逢扫叶,绕树当看花;好记清凉路,明朝来出家。

(重刊江宁府志)

髡 残

髡残,字石溪,一字介邱,号白秃,自称残道者,武陵人,住金陵之牛首寺,俗姓刘。山水奥景奇辟,缅渺幽深,诚玄人之胜概,亦由蒲团中得来也。幼有夙慧,不读非道之书,乃弃举子业而为僧。品行笔墨俱高,所与交者,遗逸数辈而已。

(历代画史汇传)

德 基

德基,号定庵,其先为闽之莆田望族,始祖官于婺,遂隶籍焉。父之泰,母姜,生子三,基其最长也。

性好佛,垂髫即不菇荤。尝自念曰:菽水承欢,已有两弟在,生死苦海,畴能超脱。因堂上顾念,不忍舍去。

及失怙恃,遂投姑苏宝林寺剃度。每见吴中学侣,高帽绮衣,心窃薄之,尝自太息曰:佛祖遗教其若是耶!

一日,忽遇一僧,举止端严,威仪穆肃,甚敬讶之。讯其所自,曰:从宝华山秉戒经此。基闻言,即辞剃度师,陟宝华山,求戒于见月。月一见而器重之,寻登坛纳具。自是刻苦修持,寝食俱废,十载中无寸晷虚掷,直探毗尼奥蕴。三学该通,已任上座,教授来学。久之,继主法席。尝辑宝华山志十二卷。所著有羯靡会释,十四卷,比丘尼戒本会义十二卷,行世。其毗尼关要十六卷,乾隆二年七代嗣福聚奏请奉旨入藏。

(宝华山志)

古林二僧

古林二僧,其名不详,亦不知何许人。一为常住收饭曰饭头,一为常住种菜曰园头,寺众藐之,无与言者。独二僧相与往来,言笑无间。一日,饭头收饭罢,沐浴趺坐,顾邻舍僧曰:烦致信庵后园头兄,吾欲逝矣,恐不及待。邻僧急告,园头方执锄土,闻之,徐曰:去几多时?答以未久。园头曰:然则吾将追之。遂掷锄而逝。此康熙间遗事。

(重刊江宁府志)

福 聚

福聚,字文海,姓骆氏,为宾王裔。居浙之义乌,后侨寓溧水。母戴感异而生,狮头燕项,额广颐丰。年十四,发心出家,就邑之上方寺剃度。苦心修持,潜心讽诵,十易寒燠。乃诣宝华山圆具,遂精究诸大律部。既,虑闻见未广,乃遍参诸方,阅历八载,始归本山。寻任上职,董率来学。时主其席者为珍辉,未几示寂,以衣钵受命继法席为宝华第七代祖也,坚辞不得,乃立规率众,大振法铎。

雍正十有二年,奉召入京师,主大法源寺席,今称法源第一代律祖也,开坛大戒。登坛之夕,堂中放五色宝光,上冲霄汉,观音乐者如堵。四方乞戒学徒,闻至千八百十有九人。事毕,固辞还山。乾隆二年,复将本山祖师著编入大藏。

华严自宝志公至普照,山名始著,而洪恩、寂光、读体、德基、真义、常松、实以迄于聚,具载高僧传。

(句容县志)

释大真

释大真,江浦人。精修梵行,兼通医理。江宁严侍读长明幼患弱疾,大真教以斋心习静,调和呼吸之法。及愈,偶以终身询之,对以历官清要,身还思柳云云。历数十年,长明致仕归,修志庐阳馆于书院,额曰思柳堂。长明惊忆前语,亟招其子观往侍左右。未几,病卒,始悟真之前知也。

真结茅完山下,江上有覆舟者,其子求父尸不得,为诵经咒七昼夜,尸竟逆流而去,人咸异之。卒,葬浦口。

(重刊江宁府志)

海 岳

海岳,字中州,本丹徒儒家子,住持清凉寺。戒行精严,诗文腾跃有气势。尝登山,有遥天岂肯随江尽,万派应知倒海无;瓜渚人家新草色,润州城郭旧斜阳之句。寻登黄山,有木莲花赋数千言,皆典雅精丽。年八十余终,葬清凉山。

(重刊江宁府志)

本 心

本心,字法忍,蔚州郭氏子。年十九,投本州朝阳寺得度。躬亲田牧,力作逾人,少倦辄遭棒喝,历六寒暑无怠。一日,闻诵法华经,至学无学品,恍然有省。遂潜入都,从西城寺通悟律师受具。贫不能购经,乃以直缀一袭易得法华全部。披读一周,洞见诸佛出世本怀,深入法华三昧。南游金山,见观心慧和尚,观以向上键锤接之,遂蒙印可。然深自韬晦,结茅终南。常于老虎穴习定,坐数日如弹指。后为金山、高旻两寺首座。赋性严正,稍见非法即拂衣去。

光绪戊子,过句容赤山,喜其地幽阒,把茅盖头,为休歇处。四方衲子闻风来者,至屋不能容。乃伐木结宇,垒石为墙。领众出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俨然百丈之风焉。尝示众云:诸方浩浩,说禅说教,赤山祗抬石锄土,设有问西来意,便与锄一柄觅生活。其时三关四句六步禅之说炽行,师每曰:古人三关四句,乃大死大活后勘验学者,一时方便,岂可认为实法有传授耶 ?今人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不教看死话头,何能敌生死,得正悟?又言:末法之世,秃头外道,专用邪智穿凿古人言句,盲笺混释,炫卖多闻,无知奉为秘典。此楞严所谓刻人粪为旃檀形者,断送佛祖慧命莫此为甚 !其痛心宗教如此。

师善讲楞严、法华,尤善楞伽唯识诸部。语学者曰:修行不能掀翻八识巢臼,纵有妙悟,皆识神耳。

光绪三十一年秋示疾,弟子问:师此去依止何地?师曰:一切无依,惟依般若。语毕,左胁吉祥而寂。塔于本山。

苏 州 府

魏伯阳

魏伯阳,吴人。好学不仕,入山炼丹,相传以为得仙。作参同契、五行相类等书。

(苏州府志录江南通志)

蔡 经

蔡经,后汉人,居胥门。中散大夫王远方平既得道,欲东入括苍山,过吴,住经家,以其骨相当仙,语以要言,经遂尸解去。

十余年,忽还家,容色稍壮。语家人曰:七月七日王君当来,可多作饮食,以供从官。至日,王君果来,举舍皆见,引见经父母兄弟。因遣人召麻姑。顷之,麻姑至。乃好女子,年可十八九。坐定,各进行厨,皆金盘玉杯,擘麟脯而食之。麻姑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岂将复为陵陆乎 ?远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等,时经弟妇新产数日,姑见,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以少许米掷之,以祛其秽。视其米,皆成丹砂。麻姑手爪似鸟,经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之,使人牵经鞭之,但见鞭着经背,亦莫有人持鞭者。经比舍有陈姓者,闻经家有神人,乃诣门求见。远曰:君心不正,未可教以仙道,当以一符传君,可以禳灾治疾。陈后以符治疾有效,寿百有十岁而死。

其后数十年,经复还家。今吴县有蔡仙乡云。

(苏州府志录神仙传,参姑苏志)

三国 吴

于 吉

道士于吉,琅邪人,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孙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支 遁

支遁,字道林,陈留人。咸和中自金陵来南沙,创立双凤寺。遁后还京,弟子子贵继主寺事。

(常昭合志录府志,参双凤里志)

竺道生

竺道生,本姓魏氏,钜鹿人。初入庐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研群经,万里从师,不惮疲苦。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时泥洹经六卷先至京都,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生乃唱阐提之人皆得成佛。于是旧学以为邪说,遂显示大众,摈而遣之。生正容誓曰:若我所说背经,当见身疠疾,若与实不相背,愿舍寿 !时据狮子座,竟拂衣而行。入吴,止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佛性否?群石皆为点头。俄而投迹庐山。后涅槃大本至,果称阐提悉有佛性。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于庐山法座,讲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南朝 宋

陆修静

陆修静,字元德,郡人。早通坟籍,长慕神仙。栖庐山白云寺,与慧远法师结白莲社。宋文帝表高其风,作停霞宝赞,使徐湛宣旨留之,不可。太始三年,作崇虚馆通仙堂,强招之使讲道焉。元徽五年,偃月而化,春秋七十二。后三日,庐山诸徒见霓旌纷然还山,须臾而失。未几,讣至。初,修静赴召,常衣一布囊,及逝,遗命囊骸投所在岩壑。徒众不忍,奉之山中,未至,忽布囊挂岩树。谥简寂先生。诏以所居为简寂观。

(苏州府志录姑苏志)

惠 响

惠响(康熙志作慧响),吴兴人,姓怀氏。天监中,居虎丘。不得甘泉,乃俯地侧听,得泉,今名曰虎跑泉。后驻锡马鞍山,谋建搭庙。武帝为造寺,名惠聚。响后住虾蟆山,示寂,僧感其开山,乃斫石像于所憩石室,至今犹存。

(如苏志,参昆山志)

蚬子和尚

蚬子和尚,京兆人。天监中住洞庭山,沿江采掇螺蚬以充腹。静禅师往勘之,捉其衣曰:如何是西来意?答曰:神前酒台盘。静曰:不虚,与我同根生。

(苏州府志录江南通志)

惠 旻

惠旻,字元素,河东人。九岁出家,勤精洁业。受具后,从竹园寺志律师,禀承十诵,文理精通。志公丧事毕,东入会稽天台。数年,还吴,止通元寺,结徒砺业,十七年不出寺门。属隋末崩离,吴中饥,守死不移,禅诵无辍。苏州总管闻嗣安迎请上山,固辞不往。刺史李廉、薛通、王荣送入华亭谷斡山,立寺行道数年。更入海虞山,隐居二十余载。远方请业常百余人。中年别于南涧止一草庵,与两兔一彪相亲同止。苏州都督李世嘉遣使频请,不赴。贞观末年终,年七十七。

(续高僧传)

周隐遥

周隐遥,洞庭山道士。自云角里先生之后,山上有其祖。甪里村言,其数世得道。隐遥学太阴炼形,死于崖窟中。属弟子曰:检视我尸,勿为他物所犯,六年后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弟子视之,初则臭秽虫坏,惟五脏不变,依言闭护之。至期,往看,身已全,起坐。弟子备汤沐,以新衣衣之,发鬒而黑,髭粗而直,若兽鬣焉。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复如此。三度,已四十余年,近八十岁,状貌如三十许人。

隋炀帝征至东都,寻恳还本郡。唐贞观中召至长安,馆于内殿。问修习之道,对曰:臣所修者匹夫之事,功不及物。帝王一言之利,万国蒙福,得道之效,速于人臣。区区所学,非万乘之所修也。恳求还山,寻遂其所适。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引仙传拾遗)

印 宗

印宗,姓印氏,吴郡人。精涅槃经。咸亨元年,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因辞,往蕲春,谒恩大师。后于广州遇六祖能大师,始悟玄理,以能为传法师。又采自梁至唐诸方达者之言,著心要集,盛行于世。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终于会稽山妙善寺,寿八十七。

(乾隆志引景德传灯录)

道 遵

道遵,字宗达,吴兴张氏。年二十,诣天竺义威律师受戒,后学天台一心三观法门。广写法华,开经院于姑苏支硎山传教。门人灵翰、法盛、道忻,犹子灵源,皆支硎禅师,善弘禅法。

(乾隆志)

法 钦

法钦,一名道钦,姓朱氏,昆山人也。门地儒素,年二十八,从乡举,赴京师。路由丹徒,过鹤林,素禅师知有异操,劝之出家,寻登坛纳戒,炼行安禅。周旋三年,辞素南征。后到临安径山,遂挂锡于此。大历三年,代宗遣内侍迎至京师,锡号国一。钦之在京及回浙,令仆王公节制州邑名贤多执弟子礼,崔涣、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皆目为功德山云。贞元八年,示寂而逝。赐谥大觉,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天复中,乱兵许思辈发塔,见二瓮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乃合瓮而去。崔元翰、李吉甫、邱丹各有碑碣。

神 建

神建,生唐大历间,尝受法于四祖,称七百高僧中第一人。付法初,师有逢岩即止之语。后行教至灵岩山,顿悟前语,因建道场,号灵岩寺,复更法禅院。贞元八年示寂,其徒以肉身就加塑饰,生气宛然。武宗会昌中,汰天下浮屠教,诸僧遂移其身入小帆山,出佛洞中。宋元符、崇宁朝,两赐师号为惠虚大圣。遇水、旱,祷辄应。

(仪征县志)

文 畅

文畅,吴人。与韩愈、柳宗元善,愈为作送行序。

(苏州府志录康熙志)

晤 恩

晤恩,字修已,常熟人,姓路。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家,投破山兴福寺受训。后唐长兴中,往昆山慧聚寺学律。晋天福初,从携李皓端师习经论。后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冥符意解。汉开运中,造钱塘慈光院,恩因师讲贯弥年,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咸洞玄微。

(宋高僧传)

遇 贤

遇贤,姓林氏,长州人。母初孕,梦吞大珠,生时祥光满室。少溺水,溯流复还,遂出家郡城东禅寺。性嗜酒,人呼为林酒仙。醉则作诗,时有警句。尤能前知人祸福,言无不验。人疾病者,书符与之立愈。郡守梅询赠以诗曰:出入常携一古藤,三衣粗重貌棱棱;红尘酒满何曾醉,知是僧中第几僧。

初,郡中有虎为害,遇贤见之,骑以出城,其害遂息。一日度江,风涛大作,舟将覆,遇贤解袈裟为帆,风浪便止。其神异多类此。颜貌奇怪,口可容双拳,手垂过膝。日行路中,常持一铁锥,见瓦甓碎之。人问其故 ?答曰:世路不平。阖郡酒家得其饮酒,获利十倍。有一酒肆奉之甚谨,贤将示寂,至其家曰:吾日饮汝酒,未能酬直,今当相报耳。乃大吐石臼中,属以纸封闭三日。启视,则已结如鸡子。未几,疫痢大行,人服其一匕即瘥,酒家因以致富。祥符五年上元日,沐浴而化,七日身不欹,颜色如生。其徒火之,取其骨,塑为像,今存寺中。

(苏州府志录姑苏志)

道 原

道原,住永安禅院(康熙志作道元)。祥符中,尝进所纂传灯录三十卷,诏杨亿等刊定,刻板宣布。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引社启人物志)

惠 诠

惠诠,北禅寺僧。狂垢汙,而诗绝清婉。尝书西湖梵夭寺壁曰: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门应未掩,片月随行履。惟闻大吠声,又入青萝去。坡公爱而和之。

(苏州府志)

绍隆 元净

绍隆,含山人也。九岁谢亲,居佛慧院。逾六年,得度受具。又五年,谒长芦信师,得其大略。有传圆悟语至者,读之叹曰:想酢生液,虽米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恨未聆謦亥欬。遂由宝峰依湛欺堂,客黄龙,叩死心,次谒圆悟。一日,入室,悟问: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 ?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悟叱曰:见过什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寻俾掌藏教。有问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虎耳。后归邑,住城西开圣。建炎之扰,乃结庐铜峰之下。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徒徙丘,道大显著。绍兴丙辰,示微疾而逝。后塔于寺之西南隅。

又元净,双溪人,继住虎丘,与绍隆皆勤禅师法嗣也。

(五灯会元)

申元道

申元道,泰陵人。师事徐神翁,得修练之道。将南游,请于翁。翁曰:逢虞即止,遇雪则开。过江,居福山,建潜真观;寓梅李,建颐真馆。后来虞山,问山名,曰虞,乃筑室为招真馆,插竹成林,因名竹林庵。山峭无水,艰于取汲,一日大雪,独庵前一篑不积,遂掘地,得美泉,名曰雪井。后不知所终,人以为仙去。

(常昭合志录旧志)

何中立

何中立,本淮阳朐山书生也。世为鼎族,遭乱南来,寓于郡。尝受业于父,已能文,一旦焚书裂衣遁去。既归,荷蓑结庐于天庆观之龙王堂。佯狂妄谈,久而皆验。卧草中,不垢不秽。晨起,必一至吴江溲焉。郡至吴江四十五里,往返不数刻,人固讶之。

会有一瘵者拜谒乞医,何命持一蓑草去,旬而愈。始翕然传蓑草可愈病,亦有求而不得,随辄不起者。有姓左,人以草煎汤疗病讫,复缄于盒,一日开视,忽生粉红花两朵,于是远近惊异。

孝宗在位,忽梦有蓑而跣,哭而来吊,问之。曰:臣,苏人也。诘其故,则不肯言。寤乃语左珰。时上意颇崇缁抑黄,弗深信也。居月余,成恭后上仙,庄文继即世,珰因进勉释而及之,意欲以验前定,宽上心。上矍然忆昨梦,辍泣而叹。珰进曰:臣微闻苏有何姓者,类其人。因道其所为。上大惊,有诏谕遣,不至。

上尝燕居,深念以规恢大计,累年未有所属,且坤仪虚位,图所以膺佐承颜之重者,焚香殿中。默言曰:何诚仙,必知朕意。遂授珰以香茗,曰:汝见何,惟致贽;问所以来,则曰:陛下自祷,我不及知。珰承命惟谨。何忽掉首吴音曰:有中国人,即有蕃人,有日必有月。趣之去。既,复呼还,曰:所问者姓,我犹忘之,但言朱家例子不可用也。使者归奏,上曰:诚知我心。遂赐号通神先生,筑庵于观之内,亲御宝附书扁以宠之。

既而成肃正中宫,归谢氏。盖故事,惟钦成本姓崔,后育任氏、朱氏,既而惟从朱姓,不复归。上意欲以为比而未决,北伐之谋,亦少息焉。

先是,观中诸黄冠,以殿宇摧毁,欲试其验,群造其庐,拜且白之。何从永疏轴,主者漫以与,何笑曰:来日自有施者。至午而使者果来。既答,则曰:我不能入觐,以此累使者。上闻而益奇之。会浙西赵宪伯辅亦为之请,遂赐笔金阙寥阳殿额,出内帑缗钱数万,绘事一新,以答其意。上每岁以珰将命,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与优普。一岁偶逾期,咸讶而请,亟起于卧,摇首瞬目而招之曰:亟来,亟来。珰是日舟至平望,乃见何在岸浒招而呼。踵庐言之,众曰:何果未尝出也。都道录刘能贞自京口舟还,次无锡,默祷云:先生果有灵感,当出相见。洎至浒墅,何从南来,刘登岸揖。何云:小道不易出。出山果十枚赠别。及平江,则何未尝出也。

何能耐寒暑,勇于啖肉,食至数十斤,犹不饮酒。先有衣袭寄于郭氏,曰:吾死,则以此敛。庆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忽命取之,明日坐而化。太皇太后先两夜梦其求衣,亟命特赐以二十四日至,遂易之以瘗焉。

(桯史参姑苏志)

慧 远

慧远,号瞎堂,眉山彭氏子。年十三,隶药院为僧,听习经论。弃而依灵岩徽公,微有省发。会圆悟领昭觉,师即之。闻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因缘,师大悟。自是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远。圆悟顺寂,师东下屡迁名刹。由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孝宗召见,赐号佛海法师。

(乾隆志引补续高僧传)

邓道枢

邓道枢,字应叔,绵州人。以斋科精严,际遇理、度两朝。一日,谢后遣巨珰召至内后门,泫降德音,且令其责军令状,使无泄。乃言昨夜梦济王大怒,以为吾且将兵,由独松关灭汝社稷。以此令道枢于高峰顶,为誊心章,哀告上帝。已而独松果黄头先锋斩关而入。初道枢端平中随魏了翁出蜀居吴,赵与俾住持文昌宫,宋亡,得上官氏废圃于城东栖息所,名会道观。家铉翁为记。一时名辈皆与游。工诗,善琴,有江游集。

明 本

明本,号中峰禅师,钱塘人,姓孙氏。十五出家,弱冠阅传灯录有疑,往参天目高峰妙高峰,道法孤峻。师昼服力役,夜事禅定,十年胁不沾席。后于言下洞契,师深自韬晦,未尝以师道自任。诸公请住山开法,皆坚辞避之。已而泛舟江、淮之间,所寓庵皆曰幻住。大德庚子,结庵平江之雁荡,众既夥,遂成法席,然竟未尝三年淹也。师乘大悲愿力,为法檀度,观时适宜,随机应物,皆以身先之,而不事空言。有广录三十卷,今在大藏中。

(乾隆志引释祖顺行录)

维 则

维则,字天如,姓谭氏,吉之永新人。初中峰本禅师住天目狮子岩,则得法于中峰。至正间,门人买地于苏之东城,因冈阜为山,有石蹲,名狮子林。且识法之源,自天目狮子岩也。自中峰以来,临济一宗,锋机局段,为之一变。故多论建,有楞严会解语录、别录若干卷。

(乾隆志)

了 通

了通,栖智林寺。嗜酒。一日,通州狼山寺火,众见烈焰中有僧噀酒灭之,自称了通和尚,其火烬皆带酒气。明日,众渡江诣谢,了通力辞无之。未几,沐浴而逝。

(苏州府志录江南通志)

良琦 妙声 宗衍

良琦,字元璞(江南通志作完璞,且列于明代),郡人,出家天平寺。有诗名,与杨维桢、顾仲瑛诸人倡和。其诗多见玉山草堂集。

又妙声,字九皋,横金人,出家景德寺。诗文有东皋录。宗衍,字道源,石湖人。工诗,尤善书。至正初,主嘉禾德藏寺。

(苏州府志录张?人物志,参江南通志)

时 蔚

时蔚,字万峰,温之乐清人,姓金氏。生时母不欲举,姐铺养之。七岁,夜中睹白光满室。十三出家。十六,问升讲主法华义,升知其有异,令之参学。十九,诣虎跑止庵未契,回明州佛迹山禅坐。忽闻寺主宗律师举百丈问沩山净瓶话,豁然有解。往华顶无见师处求决,方答问拂袖出见云:欲与汝受记,汝年未更,居山一、二十年未晚也。后又得法于伏龙千岩传衣,令继法行锡苏州。至邓蔚山,止焉,道风大振,远近来集。洪武辛酉正月入寂。上足弟子普寿、普福、普坚、普隐、普持、普华、普荣。盖千岩传自中峰,中峰传自高峰,临济之十八世,元之季,宗门未坠,世宗亦极崇礼之,未若今之替也。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引吴释传)

万 金

万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依宝积院道源衍法师为弟子,更衣入虎林谒铭古鼎于双径,俾掌记室。至正丁酉出世,住瑞光寺,作孤云庵于城东,以养老母。洪武改元,起住持大天界寺。时召入禁廷,奏对称旨。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二千,建法会于钟山,命总持斋事,承旨创建规式,以母耄,举全室泐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复建会,大驾临幸,诏师阐扬第一义谛。一日,示微疾,委顺而化,六年十二月也,世寿四十七。

(苏州府志录列朝诗集)

席应真

席应真,字心斋,号子阳子,邑人。少学道,经箓丹法,靡不洞究。兼涉儒籍,尤邃于易,释典方术,咸能旁通。奉母至孝,葬祭痛哭如初丧。或谓亲爱既割,何得徇礼若是过欤 ?应真曰:吾法当割爱入道,然世间岂有不孝之神仙也哉!始提点致道观,迁郡之白鹤观。及相城临应宫,与释道衍为忘形交,衍师事之。或云衍之兵法,半是应真所传也。洪武十四年三月,卒,年八十一。

(常昭合志录旧志)

胡道安

胡道安,字安谷,吴江人。为玄妙观道士,晚遇至人,授青城太乙雷书及轩勘蜮魔秘旨。洪武末,吴中秋旱,郡守延道安致祷,道安登坛,醉酒诟骂,怒发冲冠。令下,阴云四合,雷雨大作。性佯狂,人呼胡风子。

(苏州府志录姑苏志)

道 衍

道衍,字斯道,长洲人,相城姚氏子。出家妙智庵。从高启辈为诗,在北郭十子之列,所著有逃虚子集。洪武间,以高僧召,命侍燕邸。靖难时,赞助秘密。太宗即位,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辅太子南京。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宫人,亦不近。永乐六年,朝北京,居庆寿寺。病笃,车驾临视,明日端坐而逝,年八十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

(旧志稿)

通 门

通门,字牧云,晚号淡翁。年十六投洞闻和尚出家。时住维摩寺,晚提一灯,洞闻问知曾读书,出一对云:灯明能破暗。门即应声云:法正足驱邪。洞知是法器,深加提诲。后得法于密云,归住破山,刻法乳录,修明受益。洞闻缘起能诗文,善书法,著述甚富。

(苏州府志)

明 河

明河,字汰如,通州陈氏子。十余岁剃度,究心大乘方等诸经,兼工词翰。依一两润公住铁山,继住中峰。说法于杭之皋亭,吴之花山,白门之长干寺。后于讲期见群鹤绕空飞鸣,未几,示寂。著有华严十门眼法华、楞严圆觉解、续高僧传。

(常昭合志录言志)

张皮雀

张皮雀者,名道修,长洲人也。少有异相,年十七,父母欲为议婚,不从。往礼胡风子为师,尽得其术。

宣德癸丑,三吴亢旱,郡守况钟延张,张须道流舁往,况曰:俟有雨,当舁还。张曰:诺。旦日,结坛义役仓,至则索酒数十瓶,饮尽酣睡,天无纤翳,众哗欲散。张欠伸索镜,以墨涂之而虚其中:天亦黑云四布,惟天中露日。张曰:是无难,俾道官涂之。守恳请握笔一涂,云亦忽合,电掣霆飞,雨如建瓴。逾时,守焚香告足。张拭镜,雨止。守遣道流舁张还,赠以厚币,不受。

戴氏子疾昏谵语,张入门,取棒就床一击之,病遂瘥。

道修风格奇朗,顶双髻,披青布袍。人谓其捕鬼随行,鬼作声类俗所粥儿戏皮雀者,因呼为皮雀。正统庚申,年六十一岁,无疾而死。死后或见之于长桥,疑尸解。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祖 住

祖住,字幻依,丹徒杨氏子。十三出家,十九受具。走少室依大章。五载,复走伏牛山,依高安。凡十二夏,戒律精严,胁不沾席。至都,谒松雪二师,亦如之。后往来吴下及江都,演楞伽诸经。寻演华严钞于京口万寿寺。前后登法座,以十数。万历甲申,憩苏之运华峰。丁亥,复于承天寺构讲堂。九日,忽示疾,语其徒道林曰:二十二日不作离散,可再转华严,但老衲不得曲顺人情。至日,晨起浴,趺坐说偈而逝。塔于莲花峰。年六十六。

当行脚时,夜恒有宝光烛之。演华严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及宝花,如松纹。演四十八愿时,有异人冠白、冠有蛇四足来听。怪之,谓:若冠有蛇。对曰:吾乃观法,而乃境观。倏不见。

(乾隆志引王世贞塔铭)

通 润

通润,字一雨,苏之西洞庭山人。与雪山、杲、巢、松、浸俱受法于雪浪思公。雪浪化后,与浸公分路扬镳,大宏雪浪之道。诸方皆曰:巢师讲,雨师注。又曰:巢、雨二师,雪浪之分身也。润,初置钵于虞山北秋水庵,后卜居铁山,绝影人间者五载,疏严、伽二经于此,署为二楞庵。移住华山,又移中峰,示寂葬焉。

(列朝诗集)

慧 浸

慧浸(康熙志浸作授,吴县志又作侵),字巢松,得度于吴门之雪隐庵。二十,诣云栖受具戒,究心大乘,日背诵华严一帙。尝演贤首教观,人称为巢玄谈。万历间,住华山示寂。

(列朝诗集,参康熙志)

真 可

真可,字达观,号紫柏,吴江沈氏子。生五岁,不语。有异僧过其门,摩顶谓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不见,遂能言。

年十七,出家虎丘寺。二十,从讲师。受俱戒参张拙秀才偈,头、面俱肿,一日忽悟,肿亦消。自是凌轹诸方,过匡山,穷相宗奥义。游五台,至京师,参遍融笑严诸老。归吴,复楞严废寺于嘉禾,创刻藏经于径山。再入燕,访憨山于东海,复戒檀于潭柘。西游峨眉,下瞿塘,过荆襄,登太和,憩匡庐,复归宗古寺。

万历庚子,南康太守吴宝秀以矿税被逮,其妻投环死,可在匡山闻之,叹曰:阉人横行至此,如世道何?乃慨入都。时憨山清公以建寺论戍,可每叹曰:海印不归,我为法一大负;矿税不止,我救世一大负;传灯录不续,我慧命一大负。若释此三负,不复走王舍城矣。及妖书事发,忌者以可数至都门,结交士大夫为罪案,逮下诏狱。但以三负事对,无他辞。已而送刑部狱,执政者欲杀之,可曰:世事如此,久住何为!索浴,端坐,说偈而逝,时癸卯十二月也。

可魁岸雄桀,持身至严。出家四十余年,胁不至席。接人不假常情,如鹰攫兔。凡入室不契者,一棒之下,直欲顿断命根。其得法所自,人莫能测。清公以为可远追临济,近接大慧。论者不以为过。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读 彻

读彻,字苍雪,云南人。居吴之中峰,以讲华严疏钞。寓北郭蓬莱阁最久。读彻诗有一夜花开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之句,王文简士祯极赏之,许为当日诗僧第一;沈文悫德潜选入明诗别裁,岂遗民而逃于禅者耶!

(无锡金匮县志)

道 源

道源,字石林,娄江许氏子。居郡之北禅,晚归虞山。仪貌清古,不招徒众。精专禅讲,博极经史。著有奇巢诗集。尝注李义山诗,吴江朱长孺作笺,多取其说。

(常昭合志录府、县志)

通容 隐源

通容,字费隐,闽人。童真出家,参学有年。往见密云,密问以语,容即喝。密以番菩提击其首,容又喝。屡击屡喝,颅顶俱裂,血流至地,忽然大彻。晚住常熟维摩寺,化后荼毗舍利无算。

弟子隐源,能承其学,日本国来请国师,世祖命往,国主敬事之。

(康熙志)

正 志

正志,号檗庵,嘉鱼人,即熊开元。明崇祯中,由崇明、吴江知县擢给事中。以建言廷杖,谪戍武林。开元自少受天如和和尚记,仕吴时入三峰藏室。鼎革后,披剃隐匡庐南岳间,弘储招至灵岩,温研七年,乃承印记。住三峰。兴济、潮音、仰山、华山诸寺,皆不上堂,祗有示众语六卷,别录十二卷。尤重毗尼,编次戒法五卷。自仰山还吴,退居真际而逝。

(苏州府志)

弘 储

弘储,字继起,晚号退翁,通州李氏子。年二十五,投三峰藏和尚,力参顿明大法,藏许为临济荷担真子。有藏于云龙用出狮吼之记。住常州之夫椒、祥符,又历台州之东山能仁,天台之国清、兴化慧明、瑞岩、天宁诸刹,所至开堂说法,衲子景附。

顺治己丑,始居灵岩。寺久废,储至枟施云涌,遂成丛林。继游南岳德山,大振宗风。归吴,卓锡尧峰。未几,仍返灵岩。康熙壬子秋示寂,寿六十八。所著语录及树泉、雪舟、浮湘、明白庵等集。

(苏州府志)

施道渊

施道渊,字亮生,别号铁竹道人,生吴县横塘乡。童真出家为朝真观道士,遇异人张信符授以丹诀。年十九,从龙虎山徐演真受五雷法,能驱役百神。时为人除祟魅,疗疾苦,不以取利。

初筑室尧峰,晨夕修炼,移住穹窿山,即茅君故宫,鸠材修葺殿堂斋寮,以次鼎新。顺治戊戌,五十三代真人张洪任请于朝,赐额上真观,并赐道渊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由是四方征请。凡建名胜一百七十余所,塑像八千七百二十有奇。郡中玄妙观殿宇倾圯,太傅金之俊延道渊主观事,修复三清、雷尊诸殿,建弥罗阁,规模宏整,所费钜万,一钱不私。

晚游闽、越,探真访道,尤多救济。康熙丙辰,裕亲王召主醮京师,乞归。丁巳除夕,谓众曰:明年此夕,不复与汝等聚矣。戊午七月,果化于山观。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大 涵

大涵,字雁黄,吴江潘氏子。九岁为僧,长参灵岩弘储,从游南岳归,爱台歙山水之胜,遂卓锡焉。在黄山躬耕,闻岭半伐木声,忽有悟,口占一绝,语透宗旨,自是作诗有名。后主海宁安国寺席,复出游罗浮。归,至肇庆,示微疾,说偈而逝。

(苏州府志录江南通志)

实 贤

实贤,字思齐,号省庵,邑时氏子。总角时便有出尘志,七岁礼清凉庵僧客选为师,十五剃染。一日,至普仁寺,见一僧死仆地,瞿然悟世无常,益加鞭策,严习毗尼。谒绍昙法师,听唯识、楞严、止观诸部,昼夜研穷三观十乘之旨,昙师即授记莂,传灵峰四世、天台正宗焉。辨才无碍,讲法华于真寂寺。代昙师讲经律于杭之隆兴寺,主凤山梵天讲寺。雍正甲寅四月十二日,告众书偈,十四日合掌念佛名而寂,鼻筋下垂,颜色明润。虞山上首无住师,以是岁腊月八日,函灵骨塔于琴川拂水岩西。乾隆壬戌,山诸缁素怀师道行,迎骨去,重建塔育王寺之右,其旧塔以藏衣钵云。

(律然省庵法师塔记)

月 霞

月霞,原名显珠,曾参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为法嗣,俗姓胡,湖北黄冈县人。十九岁出家,参宗门向上事,历金山、高旻、天宁诸名刹。后至河南太白山,构一茅蓬,自种自食。一日阅维摩经,入定二日,第三日徒众启请,方觉。复至终南山结茅安居,昼则开垦,夜则坐而不卧,如是三年,开成稻田二百亩。

有人请师出山,参谒南京赤山法忍长老。既至,长老位以首座,令分座说法,由此留心教典。初究台宗,不能惬心,继研华严宗。于杜顺和尚之法界观、贤首清凉诸疏钞均深有契悟。遂以教宏贤首,禅继南宗,为大江南北人士所称许。

月霞曾创办江苏、湖北各处僧教育会,又在南京办僧立师范学堂,民国光复时毁于兵。月霞到处讲经说法,足迹远至日本、暹罗、仰光、锡兰,曾至印度礼祗树给孤独园,跪诵金刚经一昼夜。晚年在杭州海潮寺创华严大学,讲华严经及楞伽经、起信论等。三年圆满,移居常熟虞山兴福寺,续办华严大学。因积劳过甚,力不能支,率弟子十余人遁迹西湖玉泉寺,习静养疴。日间耳闻弟子朗诵华严,夜间主伴入华严法界观,如是月余,习以为常。于民国六年冬月三十日入寂,寿六十岁。

松 江 府

德 诚

德诚,蜀东武信人。常乘小舟往来松江朱泾,以纶钓舞棹,随缘而度,号船子和尚。夹山僧善会至朱泾,见诚大契宗旨,辞行,回顾再四;诚唤会回,立起桡曰:汝将谓别有处耶?乃覆舟入水而逝。咸通十年,僧藏晖即其处建法忍寺。诚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吕盖柔序而刻之。著机缘集。

(金山县志录云间志,参传灯录)

藏 奂

藏奂,姓朱氏,华亭人也。未冠礼道旷禅师出家。诣嵩岳,受具戒,再诣五泄山,入灵默大师室,恭受道要。唐大中十二年,洛下修长寿寺,敕奂居焉。明年,归姑苏,再往明州栖心寺。所在禅者云集,凡入师室者,疑难冰释。咸通七年示寂,葬于天童山。其徒以行状诣阙请谥,赐号心鉴,塔曰寿相。

(云间志引高僧传)

如 海

如海,唐乾符间筑台中泖,作井,施汤茗;建塔标灯,为往来之望。

(俞汝为泖塔记引吴天泽记)

长水法师

长水法师,名子璇,秀州华亭人。有道行,注华严经八十一卷。过精严寺,讲楞严经,自作疏,曾梦文殊入口,疏成,纸为之贵。钱易奏赐楞严大师。后趺坐示寂,以两瓮合之,葬真如寺后。乌珠兵至,发之,见手瓜绕身,复瘗之而去。

(陈志,参佛祖通载)

惟 湛

惟湛,义乌宋氏子。父母逢异僧曰:汝生子六人,第五者宜令出家。后入道双林,覃思得度。首谒神照,复往依广智。常白智曰:师所从者,我无疑焉,若圆顿绝待之旨,当须自得。后敷讲于云间超果寺,大扬道化,天台一宗振于三吴自湛始。熙宁六年三月,趺坐而逝。火浴之顷,舍利灿然。

(顾志)

明 颠

明颠,姓薛氏,以颠名。倭人见之,必罗拜曰:向海中失风,得此僧乃幸免,因知师有异行。一日,遇济颠于朱泾,彼此不相识,忽相顾曰:咦!济颠赠以诗云:青箬笠间天地阔,绿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谩。

(金山县志录顾志)

净 岳

净岳,嘉定二年,礼与圣寺僧若颜为师,从鉴堂义法师受天台教观,尽得其要。出世说法,所至缁白向化。尝取宗门要典曰:金刚、科分章段,卓绝古今。传其宗者,有竹堂正法师、静翁明法师。

(华亭县志)

净 真

净真,字如庵,华亭人,姓沈氏。母梦明月出海堕怀,觉而有娠。童龀授以法华,历耳成诵。出家受具,博究诸乘。首参云梦泽公,次参无极度公,尽得宗旨。因嗣法席,已迁超果。至顺二年,举为上天竺座主,赐金纹衣,赐号佛心宏辩。四年冬,留偈而终。荼毗得舍利五色,舌根顶骨不坏。

(娄县志)

念 常

念常,号梅屋,华亭黄氏子。母杨,梦一僧庞眉雪发,因而有娠。至元壬午三月十二日,诞于夜,神光烛室。既长,风骨秀异。年十二,出家受具戒。至大戊申,参晦机和尚于净慈,言下有省。住余杭、径山、嘉兴、祥符,赴京之五台。后主苏州万寿法席。成佛祖通载二十二卷,虞道园为之序。宝洲谓理明事实,出入经典,有补于名教也。

(补续高僧传)

清 濋

清濋,号兰江,天台刘氏子。尝说法吴中,缁素倾响。后居天界寺。洪武初,召对,称旨,御制清濋说赐之。晚憩郡之东禅寺,有望云集及语录、毗卢正印,皆梓行,学士宋濂为之序。

(顾志)

德 然

德然,号唯庵,华亭张氏子。生具异相,左足下有一痣,口能容拳,舌能舐鼻。七岁诵法华经于杭之天龙寺。参洪石屋,洪属以缘在吴淞,为书松隐二字。遂至浦南结庵以居,扁曰:松隐。足不越阃者三年,道风日盛。尝啮指血书华严经八十一卷,天雨宝花。洪武初,以高行僧荐。寻还松隐,建塔七级,奉藏血书华严经。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沐浴,辞众而逝。有船居诗十首,学士宋濂为序。

(金山县志录顾志)

行 诚

行诚,字无凡,华亭人,俗姓汝,名应元,字善长。少读书,通翰墨,有勇干,隶张肯堂麾下。舟山破,肯堂以二十七人死之。应元已为僧于补陀之荼山,乃诣辕门,求葬故主。诸帅欲斩之,有一帅怜其僧也,语之曰:汝不畏死耶 ?曰:愿葬故主、诸帅而死,死不恨!其帅乃曰:吾今许汝葬,葬毕来此。曰:诺。乃归敛张公并诸骨为一大龛,瘗之。竟诣辕门。诸帅皆惊,乃命安置山中。

又诇知张公子茂滋,羁鄞狱中,会有荐无凡通禅学,得入帅府。乘间为言茂滋忠臣裔,可矜,且孺子不足虑。遂诣当事求出茂滋,不许。请以身代,又不许。会鄞义士陆宇燝,请以阖门保之,闽中刘凤翥,亦为言之,茂滋得出。无凡又为力请,得放归华亭。数年,茂滋病卒,无凡守墓终身。卒于补陀。

(松江诗钞,参鲒碕亭集)

陈和尚

陈和尚,周浦太平庵僧。徒跣行乞,所得辄分济饥寒。顺治初,尝取炉灰给病者,调服辄愈。已而灰不给,撮座间土与之,土陷成井。汲泉应之,亦验。疆吏虑惑众,檄迁之邑城。旋移崇明,复移苏之北寺,信从者益众。与谈皆寻常语,问炉灰土泉何能愈疾 ?则曰:和尚不知,人信之即与之耳。

十年,自夏至冬,亢旱二百余日,里人请浚周浦塘,计二千七百余丈,工甚钜。和尚以积募银千余两,独开茆柴港西九百余丈,工始竣。载王铸浚河碑记。

(光绪南汇县志录胡志,参上海志)

本 月

本月,号旅庵,宁波人,宏觉禅师法嗣。顺治十六年入都,世祖章皇帝特赐乐天知命四字,及一池荷叶衣无尽,数亩松花食有余;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两联。奉旨入善果监院,开法讲席。康熙元年还山,驻锡郡之昆山泗州塔院。八年,宝奎阁敬奉宸翰,又拟种松于昆山之麓,以为十年之后可与苏台之灵台、吴兴之白雀并峙。乃所原未遂,示疾而化。董阆石谓其赋诗作字,皆无蔬笋气也。

(娄县续志)

明 穹

明穹,字苍庵,俗姓吴,张堰人。祝发觉海庵,坚持戒行。王文恭延主超果寺。圣祖仁皇帝南巡,两次迎銮赋诗,上呼为老实和尚,赐台宗阐教匾。年七十余,预知时至,说偈而化。

(金山县志录宋志)

元 珑

元珑,字牧堂,俗姓李,自云李雯侄,住持郡城端应禅院。康熙癸未、乙酉两次迎銮赋诗,称旨,赐禅定寺额、般若相扁,及总看千佛出世、曾无一法与人联,并御书昆山诗扇。刻有奏对录,以志荣遇。

(光绪南汇县志,参松江诗钞)

达 真

达真,号简庵,姓杨氏,内阁学士瑄之叔。受度于超果寺,居西来堂,后居广福林之福城庵,戒律精严。兼工书画,户部尚书王鸿绪以其画扇进呈,圣祖仁皇帝称善,于是四方争购之。雍正六年,世寿七十有四,忽谕徒众曰:明午,吾当逝矣。众问:师何往 ?答曰:吾家自有通宵路,不问他人何处行。至期枟信云集,沐浴更衣,向众作礼而化。

(娄县续志)

痴和尚

痴和尚,江西人,居郡之西禅寺。嗜酒啖牛,能度曲。一日,向天凝视,若得狂疾,嬉笑怒骂皆无状。人问灾祥者,答以隐语,事后悉验。庄中丞有恭恒与之往来。

(娄县续志)

娄近垣

娄近垣,枫泾人,得五雷法。雍正五年,诏封妙正真人,赐字曰三臣。祈祷厌劾,屡著奇验。雅尚冲淡,大耋而有少容。

(旧通志稿)

沈清正

沈清正,号一诚,为道士,后号蟾阳子。清正襁褓而孤,母倪誓死守节。前母兄无行,利母再醮,诱往普陀进香,将鬻于海舶,母觉,投海死,其兄遁不返。清正盲于母族,稍长,念其事,刺血写疏祷于天,冀得母尸。尝宿一古庙,梦神告母在金塘岛,遂浮海渡蛟门。泊一岛,问其名,果金塘也。访居人,有告以某年曾瘗一投水妇,示其处。清正露宿其旁,梦母惨容泣下,呼清正小名。清正闻哭而醒。忆念音容,与得之母族者肖,乃负骨归葬父墓。清正寻母尸,遍历诸郡,沿海处遭飓风,舟几覆,三年水陆数千里,终以痛母故出家。著有鸥亭诗稿。

(娄县续志)

了 缘

了缘,卫城人。尝溺水,缘木得不死,遂为僧。游湖湘间,归而屏居荒寺。忽有艳妇入室,不知所自。缘曰:道所以不成,欲乱之也,意者吾好道未诚乎?乃焚香于顶,涅佛于肤,坚持苦行以终。

(金山县志录旧志)

密 融

密融,字微军,广东揭阳蔡氏子。幼孤。稍长,读书外塾,偶于门首遇断臂僧,因闻佛法,便超然有出尘志。弱冠,母殁,营葬毕,入山寻断臂僧落发。居月余,堂从兄弟十余辈访至,敦迫令归,谓已订婚,何可出家 ?佯诺之,乘夜遁去。入闽之黄柏山,辛苦励行年余,受其戒。

慕江南金山道风,辞师参访,披一衲,科头赤足,徒步行乞,几一年,达江天寺。主僧令随众入堂,看念佛是谁,不入,遂病。病三阅月,屡濒于危。一日,昏愦中忽闻榻前两禅和互举话头,不觉痛哭曰:倘吾从此死者,岂非虚有此行哉 ?匍匐叩维那请入堂,慰之令退,伏不起。主僧怜之,许令方便随众,震威一喝:咄!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尔本来面目?融忽若有省。屡入室呈所见,皆棒出。由是疑情耿耿,双目炯然,不与之食不知食,不推之卧不知卧,行步触壁不知痛,木木如冻死人。如是者久之。一日,豁然洞然,如净琉璃,内外身心不隔纤尘。堂中诸师更复鞭策提撕,不容停著,时则夙疾顿瘳,言谈举止若另一人。读诵经藏,恍同夙契。任禅堂要职数年,或他出参方,仍归任原职,因大众翕服故也。

后与赤山忍、天宁镕等八人入终南山坐禅,及镕南归主天宁,邀融同返,主磬山。嗣又主杭之海潮。去而入紫阳山中,结茅养道。蓬蒿弥望,蛇虺出没,人迹鲜至。有陆绅者,偶误道入山,见而敬之,为之辟草莱,平道路,筑庵五、六间,名曰常寂光兰若。四事供养,静居九年。

初,融与上海留云寺有夙约,至是坚请住持,不得已许之。职满,俗不舍,留而暂居。诸山延请,皆不赴。既不领众,每日礼诵坐禅外,即念观世音菩萨。看起信论,以三、四日看一遍为恒课。亦时为僧俗讲之,曰:此入道初门,亦究竟了义,可谓彻始彻终者也。

性宽和,无疾言遽色,至于教导学人,则壁立千仞,绝不容情。其教人也,或单提向上,或劝生净土,或演畅经教,或敷陈因果,对机而说,不限一格。以故四众之景仰者踊跃奔趋,惟恐失之。融尝立愿劝十万人念佛,同生极乐。凡发心者,令对佛前书明每日念佛若干声,永不退,融为之作证。约十余载,便满其数。

民国八年,赴粤宏法,因入南华礼六祖大师肉身而归。徇众弟子意,住常寂光。

十年春,撄病,久不愈,四月十五日入寂。先一日谓侍者曰:汝辈好住,吾将去矣。将入寂,端坐绳床,召僧俗弟子至前曰:修道即是报恩,自能了生死,始能教人了生死也,汝等勉旃 !乃吉祥卧,令大众念佛,自示,同念,须臾朗笑一声而逝。寿六十有八。

智 先

智先,字古樵,仪征张氏子。年十一,投焦山松寥阁出家,依破暗灯阅无梦无想主人在什么处公案,疑甚,行坐不安。忽一日登山,失足倾仆,豁然大彻。命充监院,后继主法席。住山四十年,百废俱举,僧至者如归。始改披剃子孙制为十方传贤制。焦山于是为丛林。

常 州 府

丁令威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灵虚山。尝来曲阿,为太霄观道士。后于武进西北溪上化白鹤归辽。今溪以白鹤名,始此。溪界晋陵、曲阿之交,其地尚有令威祠、炼丹井。

(常州府志)

王八百

王八百,隐横山修道。相传白日飞升,人为立登仙观,后改为冲虚。南唐徐锴有碑记其事。

(江南通志)

法 响

法响,隋初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于泰兴广福寺。邑有虎害,法响召虎至,杖其胫背,咒之,复纵去。唐初,闻大江中孤山清净,越水结茆以居,座下有二虎听经。一日附舟渡江,舟子索其值,法响以袖中二猫与之,遂登岸。须臾,咆哮于帆樯下,乃二虎也。骇极,急追法响。回,拊虎背,仍为猫,纳诸袖中而去。舟子叩头呼活佛,从此释子渡江,誓不索值。涅槃后弟子造浮屠葬之,名伏虎禅师塔,遗像供孤山寺。岁旱,乡人迎以祈雨,辄应

(靖江县志)

窥 基

窥基,一名乘基,俗姓尉迟。贞观时敕为玄奘弟子。玄奘于夫椒山建祥符寺,使窥基开法。后示寂,高宗制赞,称为百本疏王。

(武进阳湖县志)

普照明觉大师

普照明觉大师,西国人,龙朔时来中国,常寓国祥寺。殿宇将坏,潜以衲衣置梁上,告众曰:当有人主来修此。留衣与锡笠去,常有异香。后寺大兴。景龙时示寂,殡泗洲。中宗问万回曰:僧珈何人 ?曰:观音化身。帝益加重。僖宗朝,以骨塑像,谥真相。

灵 默

灵默,毗陵人,姓宣氏。初谒马祖,被剃受具。后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踞坐,便转身行。石头召曰:阁黎。因回首视之。石头曰:从生至死,祗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 ?乃大悟,拗折柱杖栖止。

(阳湖县志)

义 宣

义宣,晋陵人。天宝初,诣杨州法慎,法慎叹赏。宣讲终南事钞,请业周禅师。著折中记六卷。

(武进阳湖县志)

湛 然

湛然,宜兴人,姓戚氏。唐时至马迹山,结庐祥符寺。后住越州,晚归天台山,传天台教,大振宗风。天宝、大历间,优诏不起。后值说法,隐几而化。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宗 本

宗本,无锡管氏子。性质直,少缘饰。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弊衣垢面,操井臼之役十年,剃发受具,服勤三年,乃辞升游方。至池州,谒义怀禅师,言下契悟。使主端光,集众击鼓,鼓辄堕,圆转震响,众以为法留震地之祥,自是法席大盛。神宗辟相国寺,召本主惠林。对延和殿,有司使习仪而后入。既见赐坐,盘足跏趺,侍卫皆惊变色。帝问:受业何寺 ?对曰:承天永安。帝更喜其直。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元祐中乞归。元符二年入灭,塔灵岩山。

(无锡金匮县志)

张伯端

张伯端,天台人。少好学,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熙宁初,与龙图陆公入成都,遇真人,受金液还丹火候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尝至常州,与薛道光遇于荐福寺,遂阐发真诠,为律诗八十一首,名曰悟真篇。红梅阁废址,即其著书处也。后以书付扶风马处厚,曰:平生所学,盖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言会意者。元丰五年,趺坐而化。

(常州府志)

刘混康

刘混康,吴隍人。幼疏旷,寄食太和观,遇异人于桥侧,与语即归。其师呵之曰:汝去几日,宿何地?混康恍不知。未几,复遇,授以咒术,治疾辄验。徽宗闻而召之,以眉睫间有灼瘢,辞不敢见,有为举手移于发际,遂入对。后住茅山元符万寿宫,赐号静一先生。

(武进阳湖合志录咸淳郡志、朱郡志、唐志、陈志、董志)

永 宁

永宁,字一源,俗姓朱。初栖毗陵焦子山,精修禅定,后复至淮西印正于无用禅师,忽有省悟。至治三年,至宜兴龙池山,建禹门禅院居焉。有白虎驯伏于前,故又名伏虎严。至正二十年,领善卷寺。又以荐至常州天宁寺,奉旨入龙光殿说法,函香往五台及赴广德求雨。留住慈惠庵,每数年必归龙池。后赐号佛心了悟大禅师。

(江南通志,参宜兴县旧志)

倪文光

倪文光,字照奎,瓒从兄。生时,夜有光出屋上。稍长,学道,儒、释、舆地、象胥之说,无不精究。去为黄冠师,作元文馆于弓河之上,以祠老子。有荐之者,署州通判。会蝗,文光祝之,悉入太湖。于是州上其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又赐元中文节贞白真人。尝筑清微观于惠山,重九日登山绝顶,下睨五湖,挥手谢别,越明日,卒。

(无锡金匮县志)

慧 鉴

慧鉴,字仲明,号湛然静者,俗姓徐氏,世居钱塘江上。至正末,浙西兵起,削发为僧,住惠山寺。善画,多散落,莫止藏其江山雪霁图。

(无锡金匮县志)

周松石

周松石,字碧崖,宏治中洞虚宫道士。尝以夏旱祷雨即应,邑人莫息为记其事。喜为诗,有呜籁集。与同邑顾廷钰、戴文泽、许某、唐勉之、谈大猷、厉某、沈廷用、张衍之、孙时用,为碧山吟社十丙会,盖十人皆生同景泰丙子,联为诗社。嘉兴屠尚书勋有记。

(无锡金匮县志)

尹蓬头

尹蓬头,宏、正间尝游毗陵,所携有宋度牒,云理宗时人尹从龙也。尝举进士,后得道为仙。客处士朱昱、光禄胡熙家,屡显神异。常以一药膏贴其足间,屏人揭之,出书一小帙,中言内外丹事,多隐语。游金陵,客魏国公所,佯狂时谈祸福多验。书一客邸小楼壁曰:金土接木。世人罕悟。值武宗南巡,江彬就见,尹正言责之。忤彬,言于上。召见,语多狂。谪戍次铁鹤观。县令其弟子也,与之饮,大醉,忽不见。

(武进阳湖合志录唐志、陈志、董志)

钱月龄

钱月龄,字鹤山,邑人。嘉靖时洞虚宫道士。与王问、华察先后唱和。著有丹邱漫稿。诗见朱彝尊明诗综。

(无锡金匮县志)

法 藏

法藏,号汉月,邑苏氏子。年十一,入寺礼佛,方投地,心若开悟。十五,出家。既而,研穷内外典籍。过海虞三峰,喜其幽寂,居焉。室不置榻,悬板于侧,困则倚之。适窗外植援屈竹有声,忽得心空。后闭关,参临济元要,至疽发于背而不觉。久之,忽推窗见黄梅堕地,乃契旨。闻天童悟禅师出世金粟,往从之,即日请为第一座。未几,欲辞去,天童乃手书临济源流,并信拂授之。初开三峰法席,历主大刹,后归邓尉圣恩。一日上堂,辞众示寂,塔于圣恩寺之右。入塔之夕,有白光如虹贯天。

(无锡金匮县志)

正 传

正传,号幻有,溧阳吕氏子。得法笑严禅师,栖五台山静修十三年,后住宜兴龙池说法,为临济正传,宗风大振。

(江南通志)

圆 悟

圆悟,号密云,宜兴蒋氏子。侍正传于龙池,付受衣拂,后凡六坐道场,于金粟、天童最久,大阐宗旨。临济之传,称为中兴。崇祯中,诏赐紫衣。有语录十二卷行世。

(江南通志,参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觉 誉

觉誉,号天隐,宜兴闵氏子。年二十四,剃染,与圆悟同师正传。因阅楞严,顿成触悟。先开堂磬山禅院,后住武康报恩寺。宗风之振,亚于圆悟。顺治中示寂。

(江南通志)

通 琇

通琇,字玉林,江阴杨氏子。年十九,剃染。久侍觉誉,嗣其法席,凡六坐道场,七会说法。顺治中,尝再召至京,礼遇优渥,赐号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江南通志)

吕 榭

吕榭,字云隐。父贞九,明太仓诸生,鼎革后,弃家为道士。

榭随父访道终南、武当、金陵,从昆阳王律师受法。晚居荡口正心道院,每以青律教人,曰:知道不知律,是名空悟;知律不知道,是名空修。著有心印经注、复元山房诗。华玉淳为之传。

(无锡金匮县志)

济 桓

济桓,字巨渤,邑人。生而异慧。十岁语父,求为僧,不果。十七岁,父为之娶妻,虽同寝处,而不解衣。二十岁,披剃入崇圣寺。见僧众无真修,往浙之杭州广孝寺,以娴内典。转至湖州中峰寺,习静者三年,遂得了义,受衣钵于具德。顺治六年,居扬州天宁寺,诸宰官缙绅与之结方外交。著有语录二卷。

(靖江县志)

居 溟

居溟,字去息,苏州徐氏子。出家邓尉,后参灵岩储禅师,遂受印记。寻主祥符及邑之摩竭保安,继灵岩祖席者二年,复退居无锡北禅寺之旁舍。尝和宋栯堂禅师山居诗四十首,风格特妙。示寂后塔于开原之青山。

(无锡金匮县志)

南 潜

南潜,字月函,湖州董氏子。初以儒服参灵岩,有所触发,不竟学而去。后三年,请为弟子,既得付,属主尧峰宝云院,后主无锡保安。博综典籍,有奇才,汇纂宗间诸书甚富。

(无锡金匮县志)

妙复 继元

妙复,字天钧,住锡山石林庵。与杜诏、荣涟结诗社,号九峰三逸。妙复诗清真闲淡,脱落尘滓,亦诗中之逸品也。朱克敏辑其遗稿。

时大悲庵僧继远亦好为诗,与妙复往还唱和。

(无锡金匮县志)

荣涟 朱道士

荣涟,字三华,少孤多疾,母命入明阳观为道士。为人简直,善画,亦能诗,遍游名山水,所至以诗简画笥自随。事母孝,在外得珍玩良药,悉藏以奉母。母殁,庐墓三年,不复出。邑士大夫共往迎涟,筑室锡山之巅以居之。涟凿池其中,绕麓植梅花,名所居亭曰香雪。

其后有朱道士者,善画山水,亦居于是。秦瀛有雪后登锡山饮朱道士房诗。

(无锡金匮县志)

超 盛

超盛,号如川,俗姓庄,名梁奕,字甸山。生长宦族,幼读儒书。偶因堕车危殆,遇救获苏,顿悟生死梦幻之理,皈依梵教,出家西山。雍正癸丑,召见,命居圆明悟道,赐紫衣。乙卯年,特封无碍永觉禅师,赐银印专敕。时超盛父源洁年高,特命回南省亲,赐赉甚厚。超盛天资明敏,戒律精深,凡于释典,无不洞彻。有语录传世。

(武进阳湖合志录正源略集,兼采庄氏家谱)

超杲 成莹

超杲,字玹水,邑黄氏子。年十三出家,得法于龙池。既而,游京师。世祖时,尝赐紫衣。历主慈云、广济,修笑岩祖塔。南归,修建惠山、嵩山二寺。锡山龙光塔皆久圯之后,一时鼎新。超杲性孝,前后遭父母丧,皆克尽志。后游楚,还至仪真,示寂千佛寺,秦松龄铭其塔。

弟子成莹,少祝发惠山寺。雍正间入都,受戒律于法源寺,赐紫衣,于圆明园内参禅。阅数年,返初地。高宗南巡,赐石刻心经、三希堂法贴,贮于竹垆山房之宝墨斋。

(无锡金匮县志)

纳 川

纳川,上海徐氏子。参大晓,之天宁寺为火头。一日,大晓问:如何是万法归一?以火义呈之。又问:一归何处?曰:烧火满灶红。又问:火尽灰飞时,如何 ?曰:佛眼觑不见。大晓颔之。

(武进阳湖合志录正源略集)

痴和尚

痴和尚,不知何处人,亦莫详其姓名。自大晓主席天宁,继至寺中,昼或行乞,夜即偃卧罗汉堂前,寒暑一衣,科头赤脚。先机示兆,多著灵异,而以痴自晦,人咸以痴和尚呼之。圆寂后,诸名流绘图题咏,犹眷怀不置云。

(武进阳湖合志)

达 如

达如,南海人,何姓,字恒赞。嘉庆时,来天宁寺参净德,一见相契。净德年高,命继席,重建大悲楼九莲阁以及正殿旁宇。两坐道场,六传律学,精研经教,兼通文翰。年七十九,端坐示寂。著佛祖心髓,及语录。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六 溶

六溶,善草书,奔放似怀素。兼善堪舆家言。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陈焕章 曹峻

陈焕章,字倬云,梅里泰伯庙道士。修洁道行,祷雨辄应。间为人祛邪病,无不验者。

徒孙曹峻,字维岳,本望亭儒家子。尝请帑修泰伯庙,及梓其祖得忍所著禹贡正义三卷行世。

(无锡金匮县志)

李谷宾

李谷宾,不知何许人。尝寓崇安寺,与一老僧善,僧患痢,已不起,谷宾煎松萝茶饮之,遽愈。自此常为人治病。凡从之学养生术者,多老寿。居寺中久,将去,留大竹一截,谓寺僧云:吾去必有人来访,可以此示之。既去,果有人至寺,僧告以所留竹,剖之,得画一轴,谷宾小影也。其人捧持画轴,涕泣而去。谷宾不知所终。

(无锡金匮县志)

叶嗣昌

叶嗣昌,字丹山,世居邑之石幢,出家洞虚宫为道士。性澄淡,气清色夷,善符箓。遇岁旱,有司延之设坛祈祷,无不应,以是名闻四方。

后有方楷,孙凤梧,并能传其法。

(无锡金匮县志)

僧 麟

僧麟,字宜振,俗姓郭。父某自昆山迁靖,被盗死,麟悲痛成痼疾。胸中淹贯经史,虽老儒咸为叹服。殁后,邑人蒋中和诔之。

(靖江县志)

清 镕

清镕,字冶开,江都许氏。母梦僧入室而举。两世长斋奉佛,有姑未嫁为尼,故出胎即未染荤酒。年十七,受其戒于泰县祗树寺隐闻和尚。历参杭州普陀、天台诸名刹,未契。已,至常州天宁寺。时方丈定念禅公,门风峻肃,法席岿然,参叩者鳞集,独深器师,师亦矢心执侍。

明年冬结七,值浴次,闻上首二老僧互谈七日间所得,师愧愤交作。不待浴竞,濡足入堂,跌坐禅榻,起本参话头,罄力换拶,誓以身殉。觉刹那间炷香遽烬。鸣磬不坐,随众经行,觑定念佛是谁,更不知身在何处。维那见师行不循轨,以香板击之。师触著,如在云雾中,忽闻霹雳,顿化眼前黑暗为大光明,藏身心一如,受用自在。定公知师已开佛眼,遂受记莂。

越岁,定公圆寂,师至金山。坐次间,侍者卷帘,维那唤放下,师应声触机,一念放下,得力更逾于前。自此大地平沈,融通无碍,当下闻隔江人语历历,视瓜洲如在户庭。凡昔日读经义理隔阂者,洞然顿彻,展关楞严、华严,如从自己肺肝中流出,碍膺之物,一旦尽释矣。

遂行脚入终南,结茆庵温养。庵当山隘,始至,遇虎,虎惊啸,师一念不动,虎屏息贴耳而去。自是虎日必一过,每将至庵,必先鸣三声,既过,复鸣三声,若相告语者然,旋移喇嘛洞。洞有怪物,居者每为所祟,虽持咒禁制无益。或以阻师,师曰:前之被祟者,正以持咒作法与之为对敌耳。我心同太虚,无迎无拒,彼纵拒我,我不拒彼,作祟与否,任之可也。遂入居,三年了无怪异。及自造实报庄严室成,将迁之前夕,洞中砰然,如千钧重物陡落万丈潭底。亟秉烛视,则见黑狐,光可鉴物,两目赤炯射人、厥状奇狞,倏忽遽隐。盖其洞为其窟宅,以师久离恐怖,且不以异类敌视,故于濒行时露形相送也。

仪征天宁庵一公,于师为师祖,师落发后,相依数载,恩感至笃。在实报庄严室,一夕心觉有异,念莲公当有疾,时当冬令,冒雪急走四十八日至仪征,莲公果卧病六日,日夜呼师名,冀得一见。师乃虔礼大士祈愈,足迹深印,至今犹存。莲公病良已。方师首途时,莲公固无恙。

师锻炼既深,动静一致,以为大乘法当自度人,于是仍回天宁。忆定公法乳恩深,本寺自燹后,殿舍未复旧观,遂与同济谋新之。善老既寂,师继席。遇学者入室,深锥痛札,不稍假借,获益甚众。尝谓具大慈悲者,方能以毒棒接人。有日本僧闻风访叩,赋诗说偈,稗贩经典语录,走笔千万言不竭。师不置答,待其缠绕既竟,突问离却古人,何处是你,自己试道一句 ?僧嗒然若丧,旋悔悟流涕,礼谢而去。师之方便为人,其一端也。

民国庚申春,开坛说戒,四众弟子至千五百人之多。

壬戌冬十一月,旧疾作,谓人曰:吾趁弥陀诞日圆满。至二十日午刻,瞑目趺坐而逝,世寿七十一,僧腊六十。寂后七日始封龛,犹端坐面目如生。塔于虞山破龙涧。

镇 江 府

魏 隆

魏隆,字道真(一作道崇)。唐贞观初,居京口之仁静观,修正乙法,道行高朗。郡守李崇德荐之朝,太宗与语,悦之,赐号法师。无何,归京口。卒葬马迹山。逾数月,人有遇之者,启其棺,一鹤飞入云中,独冠剑存焉,咸以为尸解而去。

(丹徒县志)

道 宣

终南道宣律师,丹徒人,俗姓钱。九岁遍览群书,十七岁落发,二十岁从智首法师受其戒,并学律。玄奘归自西域,翻译群经,宣笔受润文,推为上首。以久居终南,故世称终南律师。四分律宗,唐时分三派,道宣为南山律宗之祖,与法砺三相部、怀书之东塔,鼎之为三。乾封二年示寂,懿宗时谥澄照。所著四分律行事钞、戒疏、业疏、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其著述与梁僧裕律师相类,故世有称道宣初为僧祐再生者。

裴头陀

裴头陀,生而胎素,颖异不群。唐河东裴相国休之子也。休作文送其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来润之金山,重兴山寺。北岩有蟒,头陀入洞禅观,蟒遂去。得金数镒,助修建寺。寺成,竟莫知所之。宋相张商英诗:半开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得老头陀。头陀于江际得金数镒,李镇润州以表闻。

(丹徒县志录康熙志、九域志)

法 照

马素禅师,延陵人,姓马氏,名法照,字道清。唐开元润州刺史韦铣请鹤林登座说法,倾,霞光烛天,白鹤翔舞,宝花弥空而下。素曰:此天花也。一日说法,听者千余人,众退,独缟衣百人立不去。素诘之,众曰:我等谢师说法。各脱缟衣矣,遂谢师,翔空而去。

(常州府志)

惟 良

惟良,性冥悟,善通文,文人学士多与之交。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有曰:唐继天德如黄帝,有外臣一行,亦圣之徒,与刊历考元书成化去。继是丹徒惟良,生而能之,非自外求。以乾坤之策,当十期之数,凝神运指,上感躔次,绝机泯智,独以神会。数起于复之初九,音生于黄钟之宫,积微本隐与元化合。李端、卢纶,俱有送帷良南归诗,见润州类集。

(丹徒县志)

罗,普宁寺僧,无双目而能鉴物。大和中铸铜钟,咸通中建佛塔,屡经兵火不毁,人多异之。

(重修丹阳县志)

善 会

善会禅师,广州廖氏子。幼岁出家,依年受戒,听习经学,该练三学,出往润州鹤林。因道吾劝发,往见船子,由是师资道契,微眹不留,恭禀遣命,遁世忘机。寻以学者交凑,庐室星布,晓夕参依。咸通间,众卜于夹山,遂成院宇。僧问如何是夹山境 ?师曰:猿抢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后来法眼云:我二十年只作境话会。中和元年十一月七日,召主事曰: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幻质时尽即去,汝等善为保护,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俗。辄生惆怅,言讫,奄然而逝。塔于本山,谥传明大师。

(五灯会元)

昙 颖

金山昙颖达观禅师,参谷隐聪,得明深旨,恍如梦觉。遂叹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

过京师,寓止驸马都尉李瑞愿之园,李公问曰:人死识归何处?师曰:未知生,焉知死?李曰:生则端,愿已知。师曰:生从何来?李拟对,师椹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甚么 ?李公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师托开曰:百年一梦。后往金山。上堂山僧平生意好相扑,只是无人答对,今日且看首座答对。卷起袈裟下座,索首座相扑。座才出,师曰:平地上吃交 !便归方丈。

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驰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景纯开书大惊,曰:当奈何?复书诀别而已。中夜,候吏报扬州吏书船将及岸,师欣然遣挝鼓升座,叙出世本末,谢裨赞丛林者,劝修勿怠。下座读刁书毕,大众拥步上方丈,师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

(丹徒县志)

佛 印

金山了元佛印禅师,幼称神童,长慕空宗,遂雍染谒开先得法。苏子瞻与师善,师居金山寺时,苏以书抵师,期相过晤言,且曰不必出山,当如赵州上等接人。师得书径来,苏迎笑问之,师答以偈曰: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绳床。苏拊掌称善。

师入室次,苏适至,师曰:此间无坐处。苏曰:暂借佛印四大为座。师曰: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玉带。苏欣然请问。师曰: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居士向什么处坐 ?苏遂施带,师答以一衲。苏述偈曰:病骨难将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且与云山旧衲衣。

李公麟为师写照,师令作笑容,自为赞曰:李公天上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不为拈花明大事,等闲开口笑何人。泥牛漫向风前嚊,枯木无端雪裹春;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四日,与客语,有会其心,轩渠一笑而化。

(丹徒县志)

张绍英

张绍英,为道士,不入城府。徽宗思接方外,屡诏不起。遣中使赍诏入山,赐号明真先生。年七十五坐化。

(重修丹阳县志)

汤志道

汤志道,茅山三十七代宗师。少读书,负奇气。髦髻跣足,坐大茅顶三十年。淳祐五年,召赴阙祷雨。师曰:雨不须祷。上曰:元旱奈何?曰:陛下忧民若此,雨当旋至。是夕,果雨。上大悦,民皆曰汤仙雨也。召住太乙宫,力辞还山。宝祐六年正月三日,召门弟子至,一笑而化。

(重修丹阳县志)

张留孙

张留孙,字师汉,居京口之乾元万寿宫。封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立教大宗师。寻又加志道宏教冲元仁静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年七十四,元至治元年,无疾而化。明年,以其冠剑归葬于龙虎山。诏赠绘像,赵学士孟奉敕赞辞,命藏之万寿宫。

(康熙志、丹徒县志)

优 昙

优昙,蒋氏子,出家庐山东林寺,后住妙果寺。大德间,建道场,结宗社,大兴莲教,赐号虎溪尊者。

(丹阳县志)

慧 旵

慧旵,号东明,王氏子,先本仕族。年十六,师经山寺佛朗,继礼僧宝藏,得悟。永乐间,入钱塘古道山住持。宣德十年,敕赐东明禅寺第一代开山住持。正统间,说偈示寂,年七十。

(丹阳县志)

阎道人

阎道人,自名、号皆曰希言,不知何许人,或自言家山西。年二十七、八时,成瘵,几死,遇师传导引法,得无恙。

嘉靖乙未、丙申间,去家学道。后从太和至郁冈。时似六十许人,或曰已百余岁,或曰元时尝为某路总管,希言皆漫应之。顶一髻,不巾栉,人因称为阎蓬头。衣粗布夹衫,有裙襦而无旧服,履而不袜。盛暑裸露暴日不汗,冬凿冰而浴,所至皆异之。或叩以延年冲举之术,不应,惟劝人行阴骘,广施与,勿淫,勿杀,勿忧恚,勿多思而已。

初至乾元观,仅有门及丙舍,金陵公卿闻其名,汇赀成诸殿阁,山径左右列植桃李,春时若锦绣然。

一日,遇毛百户俊家,饭毕,索汤浴,浴后,移茵蓐地上坐,似欲解脱状。其徒问所欲言,曰:我何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遂暝。趺坐不僵,有暖气,色休休然,汗沾鬓若玑。移龛入乾元观,万历戊子十二月也。司寇王世贞为之传。

(金坛县志)

偶 庵

偶庵,邑庠生陈丹子,原名本升。年二十余,辞家从僧牧尘学修净土业。顺治四年,随师应召,奏对称旨,赐号偶庵。住持海盐金粟寺。

(金坛县志)

霞 标

霞标,名城,襄阳人。少参禅法,大悟宗旨。游金坛,结香茅于城之南壤(即今之净土寺也)福建寺,修勤勿怠,白佛发誓,愿以一毫照彻三千世界,执行峻持,力趋上乘。独与吏部李钦式善,尝语之曰:尽大地是个火炕,惩处容他安歇机锋。酬对毕,合掌说偈,偈曰:余年三十六,世味俱尝足;堪叹阎浮提,几唱还乡曲。一日,别东禅梦庵和尚,束薪楚为窣堵,捐身入化。火大炽,端坐凝然,手双写掷诸其徒曰:此以付汝矣。跏趺灰烬中而逝。康熙三十四年十月六日也。

(金坛县志)

福 毅

敏修福毅禅师,武昌李氏子。年十九,至焦山,参硕庵行载,命看无字话,十余年无所入,乃遍参名宿。大病几死,忽猛省曰:狗子佛性无,乾坤一大炉;拟议刚半步,彻底尽焦枯。返焦山,遂继法席。复主湖州弁山、金陵圆觉、荆州承天、阳州平山、润之五州。乾隆二年,复主焦山。京口大旱,师至扬州募米二万余石助赈。凡为户七万,区十有七,而诸村聚隶之坊二十三,里二百四十胥有奇;凡为户七万,口二十有一万,褓赤罔遗。宜兴储大文为文记其事。后师无病而化,塔全身于润黄山之南。

(焦山志)

实 彻

大晓实彻禅师,崇明黄氏子。诸方参学,自以为大事了毕,即往临安住山。忽染大病,觉所得功夫全然无用。病愈,复诣诸方参学,无有能发疑情者。即自誓入终山石洞,了此一生。山中亦屡有悟处。后有同参相访,力劝出山,言古人悟后,必须见人。乃往钟山,亲近香林月祖。一日,扫地次,祖云:各处俱要扫到。师云:俱已扫到。祖云:那一处未曾扫著?师即以帚向祖面前扫一下。祖云:犹未在。师云:早已瞒他不得。祖微笑,从此契合,付以南源流。后主金山法席。

(语录后记)

了 禅

了禅,字月辉,盱眙人,俗姓雷。主定慧寺。咸丰癸丑,太平军克金山、北固,将扎营焦山,山中震骇。了禅往说之,且曰:昔张世杰以舟师扼焦山,为元阿木所败,仅以身免。焦山无退步,非用武地也。竟得免。当时凡寺院无不毁,而焦山独存,皆了禅之力也。

(焦山志)

显 慧

显慧,字观心,丹徒孙氏子。受具于浙江海潮寺。刻志修禅,依扬州高曼天慧禅师,参叩有省。后回金山,得法于道华,继主法席。太平天国时,寺毁于兵火,仅结茅为禅堂。慧为人真实,主席十载。曾国藩器重之,为之重建江天寺,亲撰碑记。金山之得以重兴,慧之力也。同治十三年甲戌,沐浴更衣,趺坐入寂,年六十有五。

大 须

大须,字芥航,监城县蔡氏,儒家子。年十二,得戒于樊之水陆寺。任华山职事有年。至焦山,为月辉所赏,嘱流长付以法。咸丰辛酉,接主定慧席。时军事初定,常住屡空,禅堂与各庵向多违言,处以开诚布公,蠲尽微嫌,乃大和。专以焚修、文字两途诱掖后进,各就范围,门庭大启。创说戒兼宏净土,以浅近示从入之途,使深造自然有得。工诗,善画兰、竹。光绪己丑入寂。

(焦山志)

大 定

大定,字密源,湖北黄陂邓氏子。天性纯厚,幼茹斋,有出世志。父母殁,诣随州仁圣寺出家。为沙弥时即精进勇猛,胁不沾席。咸丰时,军事方兴,流徙无定居,乃遍参诸方。先入蜀,继至终南、五台、九华、普陀,扬州之高曼,常州之天宁。最后至金山,谒观心禅师,参究有省。观寂后,主法席。性恬淡,居二年即退院,乃领众禅诵不倦。虽老不假给侍,躬自缝浣。室中惟一禅床,每入定,必令人反锁其门,一定数日。年八旬时,开寿戒,登坛乞戒者五百余人,极一时之盛。光绪三十二年丙子秋示疾,五鼓起,端坐至日午入寂,年八十有三。

淮 安 府

孙卖鱼

孙卖鱼,不知其名。尝卖鱼楚州市,极暑中遇一道士,谓曰:汝鱼馁矣,能饮我,可使鱼活。遂饮以斗酒,因与谈论。自此言人祸福辄应。宣和中,召至京师,赐号尘隐处士,复还楚州。靖康初,尝于亳州太守宫号啕大哭而去,人莫解其故。有记其时日者,乃汴京陷之日也。后不知其所在。

(嘉庆一统志)

娄道者

娄道者,安东人,生有异相,长为承天寺僧。后有新知军入境,不喜仙释。道者谓其徒曰:缘尽矣。知军命焚之,不动。忽风雷灭火,口出白烟自焚,独留目睛与舌本耳。

(嘉庆一统志)

陶万明

陶万明,号震寅,大河卫人。为道士,居城,以任侠知名。喜与士大夫之贤而有文章者游。沛人阎古右尔梅避乱淮上,偕友访之,值万明方放饮雄谈,傲岸不能下。乙酉,阎复至淮,为当事画战守策,不听。时阎所率皆河北壮士,鞑珌精良,淮人患其为累;阎亦不自安,以语万明。万明曰:公以国难流离至此,此间人顾不以为义,而目之为戎首乎 ?可移居吾庵,静以听之。阎感其义,为作陶羽士传。有与万明同居道士吕真奎者,有智略,见阎事不成,劝之浮海。言:劳山多异境,服气辟谷者多在焉。不然,效仲连蹈东海以死,何必仆仆为 !阎不能用。

(山阳县志)

传悟 如安 无住 大依 柴村 李正乾

传悟,号雪庄。幼事南安老人,诗画与童求、柴村齐名。闻黄山之胜,因往游焉,遍历前后海。值大雪七日,平地厚丈余,僵卧土神祠中,众僧扫雪出之,不死。因即其地剥木皮结棚以居。远近闻而异之,争致薪米,为构精舍。不肯居,仍栖棚中,人因号为皮棚和尚。康熙中,召至京,终日酣睡,与人不交一言。诸贵臣往候,皆以睡为辞。逾月,放还山。

初,明季僧有如安、无住,妙精禅理;清初有大依、祖琴及道士李正乾,清修苦行:皆与传悟名相亚。

如安,字心怡,幼颖异,涉猎史籍,工书善诗,弱冠乃究心内典。尝住少室二十年。晚归,郡守邵元哲、宋祖舜均礼重之。忽辟谷五十日,端坐而逝。

无住,荆州人,进士,不知其姓氏。明季隐于僧,常持斋,鱼坐邑中芦苇深处,食芦根啜水,无一椽蔽风雨。土人伐苇,见而异之,因为结室,自题曰摘芦。善天文地舆之学。

大依,字南安,别号睡翁,闺人。来止邑之湖心寺,触景吟咏,风旨清远,一时名士多从之游。

弟子柴村,名传遐,结庐村野。诗类其师。尤善画,得元四家意。祖琴,字古音,性孤冷,遁迹焦山二十余年,汲水拾薪自给。每当江声清壮,风月高寒,即拾败叶为诗,清奇孤琼,不落习气。孙元立刊其遗稿。

正乾,号了然,幼学道老子山,服气炼形。中年遍游名山,归拓三仙楼旧址而居之。一日,忽持羽扇,趺坐而逝。

(山阳县志)

扬 州 府

朱 璜

朱璜,广陵人。少病毒瘕,遇睢山道士阮邱,邱曰:卿除腹内三尸,有真人之业,可度教也。璜曰:病愈,当为君作客三十年,不敢自还。遂与药匕,令日服九丸。百日,瘕下如肝脾者数斗,越数旬肥健,心意开朗。又授以黄庭经,使日诵三过。乃同邱入浮阳山。后八十年,复见故处,白发尽黑,至武帝末犹存。

(扬州府志录刘向列仙传)

觉 贤

佛驮跋罗,西域梵僧也,华言觉贤。来扬州,止天宁寺。觉贤能通华言,席地趺坐,翻译华严经。永初二年,宋主闻其贤,欲迎致之,遂遁去。

(扬州府志)

南朝 宋

昙 诜

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解说,注维摩经行世。又能别识鸟兽毛色俊钝之性,洞晓草木枝干甘苦之味,妙尽其理。元嘉十一年,卒。

(扬州府志)

智 锴

智锴,姓夏侯氏,豫章人。少出家,在扬州兴皇寺听朗公讲三论,善受玄文,有名当日。开皇十五年,遇天台凯公,修习禅法,特有念力,凯叹重之。晚讲涅槃、法华及十诵律,弘敷之盛,见重于时。又善外学,文笔史籍弥是所长。

(续高僧传)

鉴 真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就智满禅师出家。神龙元年,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入长安。翌年,依恒景律师受真足戒。此后复观光两京,研极三乘,尤精戒律。壮岁还扬州,住锡大明寺,为时宗匠。

天宝元年,受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之请,东渡弘法,中途以海盗拦劫折回。复以风暴袭击、官吏阻挠,十一年中先后五次,均不果行。天宝十二年十月,率弟子法进、昙静、恩托等作第六次航海,次年正月,抵太宰府。二月,至摄津难波,入南都,馆于东大寺。日本圣武上皇锡以传灯大法师位号,命授戒传律。四月,建戒坛于庐遮那殿前,受戒者四百四十余人,为日本佛教史正式传戒之创举。

鉴真熟谙经典,维以漂海受病失明,仍于日本东大寺校正经卷,并刊三大部律。天平宝宇七年五月,为唐广德元年,卒,年七十六。

鉴真与其弟子,深谙中土文学及建筑雕刻技艺,弘传戒律、台密教义外,悉传之日国。天平宝宇三年所建之唐招提寺堂塔伽蓝并佛菩萨像,均由其手定。又通医药,有鉴上人秘方一卷传于其国。今奈良唐招提寺内供有鉴师塑像,为其国僧侣崇祀。寺东北,遗冢在焉。

(宋高僧传、唐大和尚东征传)

李 珏

李珏,江阳人。以贩籴为业,每斗求利两文以资父母。有籴者,授升斗俾自量。丞相李珏节制淮南,梦入洞府,见石壁金书姓名,有李珏字,方喜,忽二仙童云:此乃江阳部民李珏耳。卒,年百余岁。

(扬州府志录嘉靖志)

刘白云

刘白云,江都人。家富,好济人。遇道士乐子长,与两卷书,能役致风雨,变化万物。于襄州隔江山上,结紫云幄,化兵士数千人,侍卫连月不散。节度使于疑其妖,使兵马使攻之,弓矢不能及。白云乘马走汉水,蹙波起尘,如履平地,追之不得。辰发灵州,巳在湘潭,须臾七百里矣。复于江都值乐真人,授以金液九丹之经。乾符中,犹在长安市卖药,尚有识之者。

(扬州府志录康熙志)

赞 宁

赞宁,扬州僧。有文学,洞古博物,著书数百卷。太祖礼之。王禹偁辈尝就质疑。柳开守扬州,赠之诗,有空门今日见张华之句。

(扬州府志)

刘海蟾

刘海蟾,初名操,改名元英,广陵人。第明经,仕燕。后适秦,韬光隐晦,与陈抟为方外友。祥符间,单父甄栖真号神光子,海蟾以诗往还,论养生秘术,目曰还金篇,凡二卷。又有海蟾子诗一卷。

(扬州府志)

秀铁面

秀铁面,元丰间僧人。誓愿弘深,博通梵典,合州人无上下皆敬礼之。尝创法云寺,以自寓。黄山谷法云旌铭,谓秀公禅师第一祖,以铁面在法云为开山也。

(仪征县志)

徐守信

徐守信(蔡絛铁围山丛谈作徐守真),泰州人。少孤,役于天庆观。嘉祐四年,天台道士余元吉来游,示恶疾,守信事之无倦。忽于溺器得丹砂,饵之,自是常放言笑歌,日诵度人,经绝粒数日,为人言祸福如影响。蒋之奇为发运使,至泰州谒之,坐定,了无言说。将起,忽自言曰:天上也不静,人世更不定。蒋固叩之。曰:天上已遣五百魔王,来世间作官。蒋叩其身之休咎,徐曰:发运亦一赤天魔王也。蒋以经中有神公受命普扫不祥之语,呼曰神公。自是人以神翁目之。

蔡京好方士之术,崇宁初作相,为徽宗言:苏轼知扬州,遣人求字于神翁,神翁大书曰: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神翁虽方外士,而能疾元祐党人。徽宗颇喜之。群阉又言:元符中哲宗尝遣人密问圣嗣,神翁曰:吉人君子。吉人者,徽宗名也。于是召至都下,用太宗见陈抟故事,御绦褐,即便殿,以宾礼接之。既至,未久即物故,年七十六。赐大中大夫,给葬用四品礼,厝城东响林原。弟子苗希颐编次其事为语录。

相传召至京时,写字与人,多验。蔡京得东明二字,皆以为吉。后京贬死潭州城南五里外东明寺。高宗在藩邸,神翁献诗云: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西去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上金鳌背上行。建炎庚戌,高宗航海至牡蛎滩,见金鳌山,易衣登岸,至福济寺,壁间见此诗,方信神翁为异人。

(扬州府志录宋诗纪事,暨春渚纪闻、周清波杂志、陆游家世旧闻、辍耕录)

颜笔子

颜笔子,高邮人。鬻笔,日售十管即止。每管中必有一诗,纪其破毁岁月,或及其人之祸福,人以笔仙称之。转运使饮以酒,饮讫,长揖去。建炎时,秦桧当国,忽向人曰:不可留矣。积笔庭中,坐其上,自举火焚,俯谓人曰:我以恢复无时,奸人擅政,不忍忠良戮辱,故先去耳。年九十七。

(扬州府志录隆庆高邮州志暨神仙通鉴)

李道纯

李道纯,都梁人,号清庵,又号莹蟾子,住仪真长生观。相传得道仙去,里人名其观为飞仙。所著有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三天易髓一卷,道德会元一卷。其门人柴元皋,撰次莹蟾子语录六卷。

(扬州府志)

方 志

方志,字观如,裴庄人。幼出家于天竺之大讲寺。年三十,访五台山远清师,师示以偈,志言下有省。师又叩以妄可是从真起,志即作二偈,有妄从真起本无因、可须向外觅疏亲,又马投龙泉化鳞甲、四海无涯任往游之句,师唯唯。志别去,遍历名山,大畅宗旨。有法华宗旨、品节偈等行世。

(泰州志)

文 铭

文铭,正德间祝发泰州东寺。年六十六,豫告涅槃日,至期作偈,自吐火坐化。

(泰州志)

张裔纬

张裔纬,字仲猷,泰州人。倜傥负气节,好规人过。明思宗死社稷,裔纬故布衣,闻之,以头抢地,号恸不止。会故王子起兵海上,壮士缪景光团乡勇应募,裔纬仗剑从之。既鼎革,遂披剃,人称四和尚云。

(扬州府志录泰州学案)

夏 书

夏书,字大士,号平亦。为明诸生。未冠,工诗文,精书法。有友人索作屏文,久不应,及期,令将屏素装潢,就列厅上,索酒一尊,呼二童子,一执烛,一携酒。乃登几上,且作且书且饮,刻烛立就,观者叹为文字双绝。

年二十余,弃妻孥,学道庐山。去数年,其父明经宗孔命长子闻喜综迹之。比至,见山下牧童曰:子得毋觅江南夏大士乎?闻喜曰:唯。因遥指二层岩曰:茅庵中即其居也。闻喜攀萝而登。阗无一人,见几上只一家书,墨犹未干。闻喜素识弟字,然会其已仙矣。执书返,复父命。宗孔悲且喜,开缄,十数层无一字,只小红药一丸,因和服之,异香达户外,经宿不散,得寿九十五岁。至今祈仙者,大士尚降乩焉。

其兄闻喜,字大夏,亦工诗文,有名于时。

(高邮州志)

行 修

行修,姓陈氏,东乡沙村人。本农家子,年三十一,苦贫,欲赴水死。已而,祝发为僧,操苦行数年。朝普陀归,龛坐南关外荒冢中。嗣游扬州。又年许,归,移龛北关觉印寺西偏。亡何,示大众火化期。至期,沐浴礼佛,敲鱼念佛号,就龛坐。舁至寺东,不逾时,火从龛内发,鱼声不辍。焚至两腕,鱼始下。年三十七,时康熙四年十一月朔也。

平时但见蓬跣行市中,遇僧俗人畜俱礼拜。有铜板僧照智者,特与亲厚,临化,以衲衣付之,又以念珠付北斜桥僧国玺云。

(泰州志)

道 济

道济,字石涛,号大涤子,又号清湘陈人,又号瞎尊者,又号苦瓜和尚。工山水花卉,任意挥洒,云气进出。兼工垒石,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余氏万石园出道济手,至今称胜迹。

(扬州画舫录)

八 极

八极,江都人。汪比部懋麟之兄。初,婚时梦床积绣枕八双,未几,妻死。极悚然曰:岂此生鼓盆无已时耶?遂祝发为僧。始住运河西准提庵。修髯,善饮,工吟咏。朱秋崖赠诗,有桥横无叶树、门立有髯僧之句。后移北门外净工庵,至今庵有遗像。一时名流,题赠几满。

(重修宝应县志)

元 彻

元彻,字石吼,浙江山阴人。住宝应南门外松园兰若。兴化陆西星先生取浮屠不三宿桑下义,改题曰一宿庵。元彻住锡时,适诸暨令朱公康罢官归,交最契。雍正戊申,僧雪鸿讽大吏延主天童法席,非其志也。旋示寂。能诗,刊有未节集二卷。语录入大藏。

(重修宝应县志)

宝彻 际圣

宝彻,字天慧,兴化唐氏子。年十九披剃,参普明浪山有悟,行脚垂三十年。雍正十一年,以大觉普济能仁国师法裔,承诏入禁廷。奏对契合,赐紫,出住高曼寺。阐扬宗旨,捷椎学者,为丛林之最。乾隆十年入灭。

嗣法徒际圣,字了凡,浙海宁薛姓。已娶室生子矣,忽决志出家。投中岩剃染,坐石洞累年。寻出参方求了生死,道价日高。天慧住高旻日,招与分座说法,遂嗣其席。

(江都县续志)

明 彰

明彰,字倬云,号紫松,杭人。披剃后至都,以高行选入藏经馆。雍正甲寅,赐紫,敕住扬州天宁寺。戒律精严,门庭整肃,为一时诸刹之冠。有小房敝帚集。其陈丛林便宜疏,尤切中僧徒流弊。

(甘泉县志)

宗森 恒一

宗森,字品木,浙海宁张氏子。八岁舍家,受具戒于西湖之昭庆,行脚遍参。雍正间,至京师,值开藏经馆,遴选海内三宗高僧,遂获与焉。先是,曾受付属于石塔寺主,既事后,求龙藏供奉石塔,归为华山首座。寻主建隆,时寺圮无完堵,开法重兴。歙商黄晟咸异梦鼎,建隆辛未告成,为建隆常住,中兴。

其后有恒一,字梦因。恬淡能诗,亦海宁人。

(甘泉县志)

佛 心

佛心,字最初,金山人,俗姜姓。少业儒。既壮,弃去,游方外,苦行勤修,超出等辈。

乾隆庚辰,挂锡城北地藏庵,时庵宇多倾圮,心至,见前殿觅最初心旧额,因留焉。躬亲畚锸,锄榛栎,修废坠,又率其徒垦荒瘠田数百亩。壬午,高宗銮舆南幸,将请寺名,州官吏龁之。不为动,跪请道左,得旨赐名善因寺。由是开法结制,不尚空幻,以力行为宗旨,缁流望风归响。前后三十余年,受毗尼秘属者远迩奔赴,土木营构数千缗,巍然一邑巨刹。

晚更深造,微言默勘,立破人百重雾障。年八十,趺坐示寂。后六年,其徒达晏为建塔寺后,邑人夏味堂为铭,置碑亭壁间,以示勿谖云。

(高邮县志)

心 慧

心慧,字半樵。初祝发于天王寺,后为放生寺开山僧。修行精进,毕生以真实力行慈悲心。寒者衣,饥者食,疾病者药饵,丧葬者棺衾,为人赎子女,完婚姻,解忧怨,成功名,造桥修路,惜字放生,情挚而迹隐,绝不令人知,人亦竟无从知之也。州刺史吴公持以普济群生之额奖之。

放生寺初以庵名,心慧于乾隆二十一年发愿结茅于此,败瓦颓垣,风雨狼藉,苦行五十余年,建修置产,遂成大刹。五十八年,请于官,改今名。

嘉庆二年,举禅友祖涛主丈席,瓶钵外一切付之。而自居别院,命其徒若孙他往,以示至公,尤人所难也。

卒,年七十六。诸僧追念不已,立塔于寺,并绘其遗像勒诸碑。

(高邮州志)

洞 廊

洞廊,彭城儒家子,志慕出尘,剃染受戒。始依天慧座下,复侍了凡参叩,践履笃实。时城南漕河之东有布金庵,久废,里人延请住持。苦行勤修,渐加开辟,安禅结制,几埒丛林。乾隆三十二年,陈琅为撰重修碑记。

(江都县续志)

际 源

际源,字霈霖,湖广陈氏子,住宝轮寺。丱角出家,常依高旻座下。博涉释典五灯会元。后禅门未有赓续者,因与昭月互证,成书行世,派别厘然。

(江都县续志)

了贞 远澄

了贞,字昭月,沛县余氏子。幼多疾,出家。年二十,投皇藏峪依止学律。寻住高旻参证,遂嗣方丈席。振扬宗风,钳锤猛厉,每结制入堂,开示淋漓。时瑞金罗有高,长洲彭绍升,皆精通禅悦,依向崇礼。丹徒王文治铭其塔。

嗣昭月者为远澄,上元密氏子,字如鉴。谨守宗旨,数十年门风不替。

(江都县续志)

昌 智

昌智,字度愚。自庐山卓锡宝应,戒律精严,皈依者众。时东门外莲池庵,为懒云和尚所创,未就,而懒云卒,邑人乃延昌智继之。昌智拓基址,新殿宇,安单接众,遂成巨刹。而六时焚修数十年,精进不懈,后遂圆寂于此。

(重修宝应县志)

妙 空

妙空,江都人,生于道光六年,原名郑学川,字书海。少充诸生,颇究儒术。嗣问道于红螺山瑞安法师,博通教典,尤专精净土。

时军事方定,紫柏大师之方册经板,荡然无存,学川悲之。于同治五年丙寅,与杭州许云虚、石埭杨文会、扬州藏经院贯如法师等,同时发愿刻经。学川即于是岁出家。持律精严,过午不食,著述以外,专从事于刻经,故又自号刻经僧。前后十五年,凡创刻经处五所。如苏州、常熟、浙江、如皋,而总持其事于扬州之砖桥。刻全藏近三千卷。

先是,扬州东乡之砖桥,有鸡道院,学川于院后募建接引禅院,为存贮经板及习静之所。其后朗月法师又募建院西邻屋若干楹,与东院通为一所,各日法藏寺,即今之砖桥法藏寺也。

学川示寂于光绪六年庚辰,年五十有五。寂时,以大般若经尚未告成,手持龙藏全函,属其弟子,跏趺安详而逝。寂后三年,大般若经告成。

徐 州 府

琴 高

琴高,沛人,居香城泗水中。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梁、砀间二百余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乘赤鲤出入。

(沛县志)

张 陵

张陵,字辅汉,丰人。七岁通道德经。举贤良方正,不就。入蜀,得九鼎丹经,成丹饵之。年六十,容貌益少。又得秘书,通神变化,驱除妖鬼。既而,与弟子赵升、王长迁鹤鸣山中,受上真秘策。恒帝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与妻雍氏白日升举,时年一百二十三岁。

(同治徐州府志)

彭 宗

彭宗,彭城人。年二十,服业于扛冲,栖真味道,精贯人神。尝从师采药,忽堕深谷,蹈群蛇,曾无惧色。师乃授丹经五千文,宗宝而修之。洞畅幽汉,能三昼夜为一息,或一年不动,人以为死;及起,颜色愈鲜。山中蛇虎,见之潜伏。后为太清真人。

(同治徐州府志)

王元甫

王元甫,沛人。学道于赤城霍山,服青精石饭,得吞日精丹景之法,内见五脏。穆帝永和九年正月望日,见玉帝遣羽车迎之,元甫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为中岳真人。

(沛县志录明一统志)

南朝 宋

道 生

道生,彭城人。父为广武令。道生出家为沙门法大弟子。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诵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元嘉十一年,卒于庐山。沙门慧琳为之诔。

(徐州府志)

北魏

登法师

北魏登法师,太和十九年,帝幸徐州白塔寺,顾谓诸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名僧嵩法师,受成实论于罗什,在此流通。朕每玩成实论,可以释人深情,故至此寺焉。时沙门道登雅有义业,为高祖眷赏,恒侍讲论。二十年卒,高祖甚悼惜之。

(徐州府志)

僧 祐

僧祐,姓俞氏,彭城下邳人。初,出家扬都建初寺,武帝时,居钟山定林寺。尝著宏明集。其学主于戒律,其说主于因果,其大旨则主于抑周、孔,排黄、老,而独伸释氏之法。言颇雅驯。

(同治徐州府志)

刘混成

刘混成,彭城人,字元和。居江南康府白鹤山,久之,留其弟子何玉守舍,自入五老峰石室,种木瓜为食。炼丹成,年八十六,别其弟子而逝。举棺将葬,空无人矣。所居有丹井药臼存焉。

(同治徐州府志)

曹国舅

曹国舅,绍圣四年蝉脱于玉虚观。观在萧县东南五十里,今更名腾云寺。

(同治徐州府志)

洞真子

洞真子,涿州人,姓邱。壮年学道。至元庚寅,游京师,谒真人祁公,赐号宝岩大师。南游邹峄山,师丹阳真侣,号曰洞真子。西游砀山,遇眢井人赵志坚创建聚仙宫,为真静大师,兼本宫提点。廷祐乙卯,邀里中故旧会茶讫,托以他往告别。明旦,人见其西去,弟子志坚辟户视之,羽化矣。

(同治徐州府志)

刘渊然

刘渊然,萧人。遇异人授以秘书,呼召风云,劾诏鬼物。太祖建西山道院居之。洪熙间,赐以御书,号长春真人。后趺坐而化。朝廷遣官致祭,翰林胡俨作传。

(同治徐州府志)

房德稳

房德稳,号云真子。早慕玄风,师事长春真人,攻苦食淡二十余年。尝居丰三年不出。后即胜境,构洞真观修炼。相传为丹成仙去云。

(同治徐州府志)

真 元

真元,砀山李氏子。幼为僧于广福寺,戒律精严。正德中,募修永庆寺。嘉靖中,创建千佛阁,时人目为高僧。

(徐州府志)

李 旺

李旺,沛人。少不羁,日与群儿博。尝过城隍庙,见衲子坐神像下,旺悯之,遗以饼饵。衲与旺语合,遂得异术。寻鬻所居室得钱,日游市中,委钱于地,诸丐者洎小儿竞拾取之,罄其钱而后去。

尝游金陵,过逆旅求宿,主人不纳,旺即趺坐门外。会夜大雪,主人以为不耐寒死矣。早启门视之,旺所卧处,三尺内无片雪,始异而留之,旺谢去。后死于家,已棺矣,翌日有人见之丰县某地,众以为尸解云。

(同治徐州府志)

幻 休

幻休和尚,不详何处人。万历时,卓锡于沛城北之茶棚庵,一时名流畸士多与往来,盖亦有道高僧也。庵中藏其画像一轴,多名士题赞墨迹。释真一题云:纵教烦恼等山高,一赌慈颜意自消;无限春风回大地,那来霜雪上头毛。

(沛县志)

纵 诗

纵诗,邑诸生。少有文名,中岁忽弃世,匿迹冒山。得辟谷法,惟采橡栗疗饥而已。久之,忽卒。后数年,有素识樵夫过诸山巅,呼之,遂不见。

(同治徐州府志)

方灵圆

方灵圆,睢宁找沟集人也。明季为道士,住玉皇庙,晚遇吕纯阳得道,尝外游。顺治末年归,息道旁树下,群儿聚观,见蜣螂数百飞鸣绕其旁,灵圆接以手,嗑而吐之,咸以为异。及起行,视所吐,皆荔枝壳也。邻里争延至,如期往。一日数处同见之,始知为仙。后再往延,不可见矣。

(同治徐州府志)

太 仓 州

周静清

周静清,双凤人。幼好黄老学,事龙虎山张真人为道士,通符箓禁咒。建普福宫,敕授平江路道箓,清宁抱一凝妙真人。

(太仓州志)

柏子庭

柏子庭,能诗。浪迹云游,乞食嘉定村落,语杂谐调。一日,偶触某官驺从,缚至,知为子庭,命赋所张盖,应声云:百骨攒来一线收,葫芦金顶盖诸侯;一朝撑出马前去,真个有天无日头。某官笑而释之。

(江南通志)

善 定

善定,海宁寺僧,号止庵,太仓吴氏子。询法于万寿都纲相本空,得言外旨。后涉猎经史,而戒行尊严。晚年退闻,日与学徒讲说四书,反复有新得,人称定四书。

(太仓州志)

通 云

通云,号石奇,徐氏子。少孤,出家南广寺。遍参诸方,得法于天童圆悟。始说法于灵鹫景星,后主雪窦席十有七年,复归南广。康熙三年示寂。

(太仓州志)

通 州

孙太慧

孙太慧,字羽文。幼学武,未成。终南周真人来海上,往见焉,求为弟子。周遇之严,慧不以为苦也。周有圆室在云梦,遣慧居守,闭关三年,究心道诣。粗解文字,时与士人赋诗往来。周闻而戒之。徙居庐山老君岩,群虎皆训。能自知死期,至日,说偈而逝。

(通州直隶州志)

方 晟

方晟,字雍簴,姓孙氏,初名闳奎,字紫雯。乡贤闳达兄也。少补诸生,课诸弟严。达成进士,喜曰:吾愿毕矣。遂入灵严谒宏储,乞正果。储有天下只一僧小印,遗革时,以传灯许晟,遂手授焉。著有宗门崇行录、纂注金刚经口义。

(通州志)

海 州

王 远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举孝廉,历官中散大夫。后弃官入山修道。桓帝时,连征不出。令郡国逼载至京,闭口不语,题四百余字于门,皆方来事。还乡,居太守陈耽家四十余年,后化去。

(江南通志)

鲍 靓

鲍靓,字太元,东海人。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为南海太守,尝煮白石以食。见仙人阴君,授以道诀。年百余岁。

(江南通志)

南齐

道 荣

由吾道荣,沭阳人。少为道士,好法术。游于晋阳,遇恒岳仙人,授以道家符水、禁咒、阴阳、历数、天文、药性。岁余,仍归隐琅琊山中。辟谷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善洞视。萧轨等败于江南,是日道荣言之如目见,后勘问,与所说符同。又至辽阳山中,夜初马惊,有猛兽逼近,人皆惊怖。道荣徐以杖书地成火坑,猛兽遽走。年八十五,卒。

(嘉庆一统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