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库书楼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光宣之间,我中国新出之史料凡四:一曰殷虚之甲骨,二曰汉晋之简牍,三曰六朝及有唐之卷轴,而内阁大库之元明及国朝文书实居其四。顾殷虚甲骨,当其初出世,已视为骨董之一,土人仍岁所掘,率得善价以去,幸无毁弃者。而西垂简牍、卷轴,外人至不远数万里,历寒暑、冒艰险以出之,其保藏之法尤备。独内阁文书,除宋元刊写本书籍入京师图书馆外,其余十三年之间,几毁者再,而卒获全者,虽曰人事,盖亦有天意焉。案内阁典籍厅大库,为大楼六间,其中书籍居十之三,案卷居十之七。其书多明文渊阁之遗,其案卷则有列朝之朱谕、敕谕,内外臣工之黄本、题本、奏本,外藩属国之表章,历科殿试之大卷,其他三百年间档册、文移,往往而在,而元明遗物亦间出其中。

盖今之内阁,自明永乐至于国朝雍正,历两朝十有五帝,实为万几百度从出之地。雍、乾以后,政务移于军机处,而内阁尚受其成事,凡政府所奉之朱谕,臣工所缴之敕书、批摺,胥奉储于此,盖兼宋时宫中之龙图、天章诸阁,省中之制敕库、班簿房而一之。然三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美富者。宣统元年,大库屋坏,有事缮完,乃暂移于文华殿之两庑。地隘不

足容!其露积库垣内者尚半,外廷始稍稍知之。时南皮张文襄公方以大学士、军机大臣管学部事,奏请以阁中所藏四朝书籍设学部京师图书馆。其案卷,则阁议概以旧档无用,奏请焚毁,已得俞旨矣。适上虞罗叔言参事以学部属官赴内阁参与交割事,见库垣中文籍山积,皆奏准焚毁之物,偶抽一束观之,则管制府干贞督漕时奏摺,又取观他束,则文成公阿桂征金川时所奏,皆当时岁终缴进之本,排比月日,具有次第。乃亟请于文襄,罢焚毁之举,而以其物归学部,藏诸国子监之南学,其历科殿试卷则藏诸学部大堂之后楼。辛、壬以后,学部后楼及南学之藏又移于午门楼上所谓历史博物馆者。越十年,馆中资费绌,无以给升斗,乃斥其所藏四分之三,以售诸故纸商,其数以麻袋计者九千,以斤计者十有五万,得银币四千圆,时辛酉冬日也。

壬戌二月,参事以事至京师,于市肆见洪文襄揭帖及高丽国王贡物表,识为大库物,因踪迹之,得诸某纸铺,则库藏具在,将毁之以造俗所谓还魂纸者,已载数车赴西山矣。亟三倍其值价之,称贷京津间,得银万三千圆,遂以易之。于是此九千袋、十五万斤之文书卒归于参事。参事将筑库书楼以储之,而属余为之记。余谓此书濒毁者再,而参事再存之,其事不可谓不偶,然固非参事能存之也,国朝祖宗圣德神功之懿、典章制度、声名文物之盛,先正訏谟远猷之富,与夫元明以来史事之至赜、至隐,固万万无亡理。天特假手于参事以存之耳。然非笃于好古如参事者,又乌足以与于斯役也。参事夙以收藏雄海内,其天津之嘉乐里第,有殷时甲骨数万枚,古器物数千品、魏晋以降碑志数十石、金石拓本及经籍各数万种,实三古文化学术之渊薮。

今者又得此大库之书,宸翰之楼、大云之库与斯楼鼎峙北海滨。世有张茂,先必将见有庆云休气发于汉津、箕斗之间,而三垣十二次无不浴其光景者,何其祎欤!虽然,参事固不徒以收藏名家者也,其于所得之殷虚文字,固已编之、印之、考之、释之,其他若“流沙坠简”、若“鸣沙石室古佚书”等,凡数十种,先后继出,传古之功,求之古今人,未见其比。今兹所得,又将以十年之力检校、编录,而择其尤重要者次第印行。其事诚至艰且巨,然以前事征之,余信参事之必能办此也。其诸山川重秀、天地再清,举斯楼之藏,还之天府,以备石室、金匮之储,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余又信参事之必有乐乎此也。然则斯书之归参事,盖犹非参事之志欤?

壬戌七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