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附录三 民本思想之见于《书经》、《国语》、《左传》者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安民则惠,黎民怀之。(《皋陶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同上)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盘庚于民,由乃在位……(《盘庚》)

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同上)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同上)

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西伯戡黎》)

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洪范》)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同上)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乃庶人。……(同上)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同上)

天棐忱辞,其考我民。(《大诰》)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康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同上)

其丕能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召诰》)

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洛诰》)

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多士》)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无逸》)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同上)

以上《书经》。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引《汤诰》)

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礼记》表记引《大甲》)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引《泰誓》)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襄三十一》引《泰誓》)

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以守邦。(《周语》引《夏书》)

民善之,则畜也。不善之,则仇也。(《吕氏春秋·适威》篇引《周书》)

以上《逸书》。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周语》记祭公谋父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周语》记召公语)

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周语》记内史过语)

谚曰:“兽恶其网,民恶其上。”《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是则圣人知民之不可加也。故王天下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周语》记单襄公语)

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周语》记太子晋语)

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周语》记叔向语)

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则何以经国。(《周语》记单穆公语)

民所曹好(韦注:曹群也),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同上)

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鲁)成公在朝,公曰:“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大夫莫对。里革曰:君之过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回而弃民事……将安用之。桀奔南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灭于戏,皆是术也。”(《鲁语》)

昔者之伐也,起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尽忠极劳以致死。(《晋语》记史苏语)

民之有君,以治义也。义以生利,利以丰民。若之何其民之与处而弃之也。(《晋语》记里克语)

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晋语》)

民,天之生也。知天必知民矣。(《楚语》记子革语)

以上《国语》。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庄三十二》记史嚚语)

或谓栾武子曰:“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子大为政,将酌于民者也。……《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众,故也。”武子曰:“善钧从众。夫善,众之主也。”……(《成六》)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生,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十四》)

夫上之所为,民之所归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襄二十一》记臧武仲语)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襄二十五》晏婴语)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襄三十二》)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昭十五》记叔向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昭四》)

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昭二十》)

以上《左传》。

据上所列举以校其年代,则知商周以前,民本主义极有力,西周之末尚然,东迁以后渐衰,至春秋末几无复道此者。此固由霸政骤兴之结果,抑亦当时贵族常滥用民意以倾公室,故不为贤士大夫所许。观晏婴、叔向之论齐、晋贵族,子家之论鲁贵族,可见矣。(晏婴、叔向语见《左传·昭三年》,子家语见《昭二十五年》。)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