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须阇提缘品第五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老公老母。两目既冥。贫穷孤苦。无止住处。止宿门下。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行乞食。以供养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供养父母。余残酸涩。臭秽恶者。便自食之。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精舍。世尊和阿难披上法衣托钵,到城中乞食。这时有一对老夫妻,双目失明,贫穷孤苦,没有房子居住,只好住在城门下。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刚刚七岁,一直靠乞讨来供养父母。讨到的水果饭菜,好的就供养父母,剩下酸涩臭秽、令人恶心的自己食用。

【古文】

尔时阿难。见此小儿。虽为年小。恭敬孝顺。心怀爱念。佛乞食已。还到精舍。尔时世尊为诸大众。演说经法。阿难于时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向与世尊。入城分卫[分卫:或翻乞食,或翻团堕。乞食者为比丘行而乞食也,团堕者就乞得之食而释之,以西竺之法,多抟食作团堕叠钵中故也。]。见一小儿。慈心孝顺。共盲父母。住城门下。东西乞食。所得之物。饭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养其老父母。破败臭秽极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甚可爱敬。

【白话】

当时阿难看到这个小孩年纪虽小,对父母却恭敬孝顺,便对他生起爱念之心。佛乞食后回到精舍,就为大众宣说经法。于是阿难长跪合掌,上前禀告佛陀:“刚才与世尊进城乞食,见到一个小孩慈心孝顺。与双目失明的父母一起住在城门下。小孩儿到处乞食,乞到水果饭菜,先挑好的供养老父母,剩下的污秽腐烂不堪的留给自己吃。天天如此,十分令人怜爱和敬佩!”

【古文】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时。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济救父母危险之命。其事云何。

【白话】

佛对阿难说:“不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非常殊胜,难以衡量。为什么这样呢?我回忆自己的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用身肉救济父母摆脱危难。以此功德,在天上作帝释,在人间为圣王,以至成佛,三界中最为尊贵,这些都是由于积累了这样的福德。”阿难问道:“不知世尊在过去世时,慈心孝顺父母,不吝惜自己的身命,能以身肉救济父母的生命危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文】

佛告阿难。谛听善念。我当说之。阿难唯然。当善听之。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特叉尸利。尔时有王。名曰提婆。时彼国王。有十太子。各领诸国。最小太子。字修婆提罗致(此言善住)。所领国土人民。观望最为丰乐。

【白话】

佛告诉阿难:“谛听,善加思惟,我将为你宣说。”阿难答言:“是的,我定善加听闻!”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叫作特叉尸利,当时的国王名叫提婆。有十位太子,各自统领着自己的小国。最小的太子名叫修婆提罗致(汉语:善住),他所统领国土的百姓们看起来最为富乐。

【古文】

时父王边。有一大臣。名曰罗睺。每怀凶逆。叛杀大王。大王已死。摄正为王。即遣兵众。往诣诸国。杀诸太子。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时入园中。欲行观看。有一夜叉。从地而出。长跪白言。罗睺大臣。叛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复遣人。欲来杀汝。王可思计。避其祸难。时王闻之。心用惶怖。

【白话】

当时他父王身边有一位大臣,名叫罗睺,常怀着凶恶叛逆心,最终谋反杀死国王。国王死后,他就掌管国家成为国王,立即派遣兵将前去其它小国杀害各位太子。这位最小的太子为神鬼所敬重,当他进入花园游玩的时候,有一个夜叉从地下涌出,长跪着对他说:‘罗睺大臣谋害了你的父王,又派遣兵将杀了你的各位兄长,如今又派人来杀你,大王应当想好对策,躲避这场灾难。’国王听后,心里惶恐不安。

【古文】

到于其夜。便思计校。而欲突去。时有一儿。字须阇提。(此言善生。)方年七岁。端正聪黠。甚为可爱。其王爱念。出复来还。而抱此儿。悲泣叹息。其妇见王入出惶惶。即而问之。何以匆匆。如恐怖状。其夫答言。非卿所知。

【白话】

到了晚上开始思量对策,便想突然离去。当时国王已有一小儿,名叫须阇提(汉语:善生)。刚年满七岁,相貌端正,聪明可爱。国王因痛爱挂念他,跑出去后又折回王宫,抱住儿子,禁不住悲泣叹息。夫人看到国王出入之间惊恐不安,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好像很恐怖的样子?’国王答道:‘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事。’

【古文】

妇复牵之。我今与汝。身命共并。危险相随。莫见捐舍。今有何事。当以告示。其王答言。我近入园。有夜叉鬼。从地而出。长跪白我。罗睺大臣。今兴恶逆。已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亦遣兵。当来杀王。宜可避之。我闻是语。心怀恐怖。但恐兵众。如是来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

【白话】

夫人拉住国王说道:‘我如今与你同生死共患难,千万不要把我抛弃。如今有什么事,应当告诉我。’国王就告诉夫人:‘刚才我到花园里,有夜叉鬼从地下涌出,长跪着对我说:大臣罗睺已经叛逆谋反,杀害了父王,又派兵将杀害了你的众位兄长,现在又派兵要来杀国王,您应当避开他们。我听到这些话,心中恐怖,害怕杀我的兵将就要到来,所以想快些离开。’

【古文】

其妇长跪。即白王言。愿得随侍。莫见孤弃。时王即便将妇抱儿。相将而去。欲至他国。时有二道。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发惶懅[惶懅:huáng ju 指恐惧慌张。]。唯作七日粮调。规俟一人而已。

【白话】

夫人长跪着请求国王:‘希望能随侍左右,不要将我独自抛弃。’于是国王就带着夫人,抱着儿子,相携而去,想逃到他国。到他国有两条道路,一条路要走七天,一条道十四天。出逃时恐怖慌张,只准备了七天的粮食,打算一个人享用而已。

【古文】

既已出城。其心愦错。乃涉十四日道。已经数日。粮食乏尽。饥饿迷荒。无余方计。憐爱其子。即欲杀其妇。而欲自济并用活儿。令妇在前担儿而行。于后拔刀欲杀其妇。

【白话】

出城以后,心神昏乱,竟然走上了要走十四天的道路。过了几天。粮食吃完了,三人饥饿心慌,也没其它办法。国王怜爱他的儿子,就想杀了夫人救活自己和儿子。于是他让夫人背着儿子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拔刀想杀死夫人。

【古文】

时儿还顾。见父拔刀欲杀其母。儿便叉手。晓父王言。唯愿大王。宁杀我身。勿害我母。殷勤谏王。救其母命。而语父言。莫绝杀我。稍割食之。可经数日。若断我命。肉便臭烂。不可经久。于是父母。欲割儿肉。啼哭懊恼。而割食之。

【白话】

这时他儿子回过头来,见父亲拔刀要杀母亲,儿子便合掌请求父王说:‘宁愿父王杀我,千万不要杀害我母亲。’恳切地劝说父亲,救了他母亲的性命。于是又对父亲说:‘不要一下杀死我,稍稍割下些肉来吃,这样可以维持几天。倘若把我杀死,肉会很快腐臭,不能经久存放。’于是父母决定割儿身肉,边割食边痛苦地哭泣。

【古文】

日日割食。其肉稍尽。唯有骨在。未至他国。饥荒遂甚。父复捉刀。于其节解。次第剥之。而得少肉。于是父母。临当弃去。儿自思惟。我命少在。唯愿父母。向所有肉。可以少许还用见施。

【白话】

一天一天地割食,儿子的肉渐渐快吃光了,只剩下骨头。还没有走到他国,饥荒更加严重。父亲又拿刀将儿子的骨节一段一段地剥剔,又得到少许肉。父母就要将儿子丢弃时。儿子心想:‘我还没完全死去。’就对父母说:‘恳请父母将刚才得到的那些肉拿出少许布施给我。’

【古文】

父母不违。即作三分。二分自食。余有一分并残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于是别去。儿便立愿。我今身肉。供养父母。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使离众苦至涅槃乐。发是愿时。三千世界。六反震动。色欲诸天。而皆愕然。不知何故宫殿动摇。

【白话】

父母没有拒绝,就把肉分成三份,两份自己吃,剩下一份及残余的肉、眼睛、舌头等,都给了他,然后与儿子离别而去。儿子便立下誓愿:‘我如今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此功德愿求取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使他们远离众苦,得到涅槃大乐。’当他发这个大愿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出现六种震动。色界欲界所有天人都感到很惊愕,不知什么原因宫殿动摇。

【古文】

即以天眼观于世间。而见菩萨以身之肉。供养父母。愿成佛道。誓度众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动。于是诸天。皆悉来下。侧塞虚空。悲泣堕泪。犹如盛雨。时天帝释来欲试之。化作乞儿。来从其乞。持手中肉。复用施之。

【白话】

随即通过天眼观察世间,看到菩萨用身肉来供养父母,发愿成就佛道,发誓普度众生。因为这个原因,天地大为震动。于是所有天人纷纷从天而降,充满虚空,悲伤地哭泣,泪水犹如大雨。这时帝释天想来试探他,就化现成一个乞丐,来向他乞食,王子又将手中的肉施舍给他。

【古文】

即化作师子虎狼。来欲啖之。其儿自念。此诸禽兽。欲食我者。我身余残。骨肉髓脑。悉以施之。心生欢喜。无有悔恨。尔时天帝。见其执志。心不移动。还复释身。住其儿前。而语之曰。如汝慈孝。能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是功德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

【白话】

帝释又变化成狮、虎、狼,过来要吃掉他。这孩子暗自想道:‘这些禽兽想来吃我,我剩下的骨头、肉、骨髓、脑髓,都施舍给他们吧。’并且心生欢喜,没有丝毫的悔恨心。这时帝释天见他意志坚定,心不动摇,就恢复了帝释身,站在小孩面前,对他说:‘像你这样仁慈孝顺,能用身肉供养父母,依此功德,想求什么呢?是帝释天、魔王,还是梵天?’

【古文】

儿即答言。我不愿求三界快乐。持此功德。用求佛道。愿度一切无量众生。天帝复言。汝能以身供养父母。得不悔恨于父母耶。其儿答言。我今至诚。供养父母。无有悔恨大如毛发。天帝复言。我今视汝。身肉已尽。言不悔恨。是事难信。

【白话】

小孩立即答道:‘我不想求三界中的快乐,而要以此功德来求取佛道,愿普度一切无量众生!’天帝又对他说:‘你能用身肉供养父母,对父母没有一点悔恨吗?’小孩答道:‘如今我出于至诚而供养父母,没有丝毫悔恨。’帝释天又说:‘我现在看你身上没一点肉,说不悔恨,这种事令人难以置信。’

【古文】

其儿答言。若无悔恨。我愿当成佛者。使我身体平复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复。时天帝释及余诸天。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其儿父母及国中人。皆到儿所。叹未曾有。

【白话】

小孩答道:‘倘若我没有丝毫悔恨而是发愿成佛,则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发完誓愿,身体恢复如初。这时帝释天及其它天神异口同声地称赞道:‘善哉!’小儿的父母及其所在国家的人民,都来到小孩面前,赞叹前所未有也。

【古文】

时彼国王。见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欢喜无量。将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宫供养。极为恭敬。哀此太子。时彼国王。躬将军马。共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还至本国。诛灭罗睺。立作大王。父子相继。其国丰乐。遂致太平。

【白话】

当时那里的国王,见到这位太子所作所为是这般奇特,对他倍加恭敬,欢喜无限。并将他和他的父母带入宫中供养,极其恭敬。因为怜爱这位太子,于是那位国王亲自率领军队和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回到本国,诛灭了罗睺,将他的父立为大王。父子相继为王,使国家百姓丰裕安乐,成为太平盛世。”

【古文】

佛语阿难。尔时善住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我身是。佛语阿难。由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以持身肉。济父母厄。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常生豪尊。受福无量。缘是功德。自致作佛。

【白话】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善住王,就是现今我的父亲净饭王,当时的母亲,就是现今我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须阇提太子,就是现在的我。”佛又告诉阿难:“由于在过去世中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用身肉救济父母于危难之中,以这样的功德,天上人间,常转生在豪贵之家,享受无量的福德;又以这样的功德最终成就佛道。”

【古文】

尔时众会。闻佛自说宿世本缘。尔时会者。皆各悲叹。感佛奇特慈孝之行。其中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无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众会。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白话】

当时在场的大众。听到佛自说宿世因缘。与会大众。都各个悲叹,感念佛陀奇特慈孝的行为。其中有的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的发起无上正真道,有的住于不退转地,与会大众,皆大欢喜,恭敬地奉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