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城中人民。乐听法者。往至佛所。前后相次。时城中有盲婆罗门。坐街道边。闻多人众行步驶疾。即问行人。此多人众。欲何所至。行人答曰。汝不知耶。如来出世。此难值遇。今在此国。敷演道化。我等欲往听其说法。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大众围绕听世尊说法,城中人民喜欢听法的络绎不绝来到佛的住地。城中有一位盲婆罗门,坐在街道边,听到众多人在路上脚步匆匆,便问行人:“这么多人要去哪里?”行人回答:“你不知道吗?如来出世难值难遇,他如今在我国宣讲佛法,教化众生,我们想前去听其说法。”

【古文】

此婆罗门。而有一术。众生之中。有八种声。悉能别识。知其相禄。何谓八种。一曰乌声。二曰三尺乌声。三曰破声。四曰雁声。五曰鼓声。六曰雷声。七曰金铃声。八曰梵声。

【白话】

这位婆罗门有一个特长:众生之中有八种声音他都能识别,并因此能知到他的福禄特征。是哪八种声音呢?一、乌鸦声;二、三尺乌鸦声;三、破声;四、雁声;五、鼓声;六、雷声;七、金铃声;八、梵声。

【古文】

其乌声者。其人受性。不识恩养。志不廉洁。三尺乌声者。受性凶暴。乐为伤害。少于慈顺。其破声者。男作女声。女作男声。其人薄德贫穷下贱。其雁声者。志性勦了。多于亲友。将接四远。

【白话】

发乌鸦声的人,生性不知恩养,心不廉洁。发三尺乌鸦声的人,生性凶暴,喜欢伤害他人,缺少慈善和顺心。发破声的人,往往是男发女声,女发男声。这种人福德浅薄,贫穷下贱。发雁声的人,志性正直聪明,亲友众多,能交往四方朋友。

【古文】

其鼓声者。言辞辩捷。解释道理。必为国师。其雷声者。智慧深远。散析法性。任化天下。金铃声者。巨富饶财。其人必积千亿两金。其梵声者。福德弥高。若在家者。作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必得成佛。

【白话】

发鼓声的人,能言善辩,解释道理,定能作国师。发雷声的人,智慧深远,善析法性,能担起教化天下的责任。发金铃声的人,拥有巨大财富,定能积攒下千亿两黄金。发梵声的人,福德广大,如果在家定会作转轮圣王;如果出家学道必定能成佛。

【古文】

时婆罗门。语行路人。我能识别人之语声。若实是佛。当有梵音。汝可将我往至其所。当试听之。审是佛不。时行路人。因牵将往。渐近佛所。闻佛说法。梵音具足。深远流畅。欢喜踊跃。两目得开。便得见佛。紫磨金色。三十二相。明朗如日。

【白话】

这时婆罗门对行路人说:“我能识别人说话的声音,如果真是佛,他定会发出梵音。请你们将我带到他那里去,我想听听他是不是佛。”行路人便拉着他前往,快到佛的住地时,听到佛说法,具足梵音,深远流畅。盲婆罗门欢喜踊跃,两眼得以复明,便得以目睹佛身,紫磨金色,三十二相明朗如日。

【古文】

即时礼佛。喜庆无量。佛为说法。志心听受。即破二十亿恶。得须陀洹。已得慧眼。便求出家。佛言善来。便成沙门。佛重方便。广为说法。即复寻得阿罗汉果。

【白话】

婆罗门立即向佛行礼,无限欢喜。佛为他说法,他专心致志听受,随即破除二十亿恶,得须陀洹果。婆罗门已得慧眼,便请求出家,佛说:“善来!”便变成沙门。佛又以方便为他广说妙法,他当下便获得阿罗汉果。

【古文】

一切众会。莫不奇怪。贤者阿难。从座而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世尊出世。实多饶益。拔济盲冥[盲冥:谓盲昧暗冥,为无明烦恼所覆蔽,则无见理之明,如盲者之无法见物。]。恩难称极。此婆罗门。一时之中。肉眼既开。慧眼清净。佛于此人。恩何隆厚。佛告阿难。吾与其眼。不但今日。过去世时。亦复与眼。阿难重白。不审世尊。过去与眼。其事云何。唯愿垂哀。具为解说。

【白话】

一切与会大众无不感到奇怪,贤者阿难从座而起,长跪合掌对佛说:“世尊出世,实为饶益无量众生,拔济盲冥,恩德至极实难言述。此婆罗门一时之中肉眼既得复明,又获清净慧眼,佛对此人恩德何等深厚啊!”佛告诉阿难:“我不仅今天给他眼睛,过去世时也曾施与他眼。”阿难又问道:“不知世尊过去世时施与他眼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恳请世尊怜悯,为我们详细解说。”

【古文】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富迦罗拔。时有国王。名须提罗(此言快目)。所以名之为快目者。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彻睹墙壁。视四十里。以是故立字号曰快目。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座大城名叫富迦罗拔,当时有位国王名叫须提罗(汉语:“快目”)。之所以叫快目,是因其眼睛无比清澈、明亮,清妙无比,能透过墙壁,看到四十里远,所以立名为快目。

【古文】

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王有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五百太子。其第一太子。名尸罗拔陀提(此言戒贤)。王有慈悲。愍念一切。养育民物。犹如慈父。化导以善。民从其度。风时雨顺。四气[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和适。其国丰乐。群生蒙赖。

【白话】

他统领着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国王拥有二万夫人、宫女,一万大臣、五百太子。他的第一个太子名叫尸罗拔陀提(汉语:“戒贤”)。国王具足慈悲,怜悯一切众生,犹如慈父般养育万民,教化、引导人民从善。人民遵从他的法度,以至风调雨顺,四气和顺,国家丰乐,百姓都蒙受国王的恩德。

【古文】

尔时其王。退自思惟。我因宿福。今为人主。财宝五欲。富有四海。发言化下。如风靡草。今世会用。更无绍续。恐我来世穷苦是分。譬如耕夫。春日多种。秋夏收入。所得必广。复遭春时。若当懒惰。来秋于谷何望。是以我今于诸福田。及时广种。不宜懈怠。

【白话】

此时国王暗自思惟:‘我因往昔种植福德,如今方为人主,财宝五欲具足,拥有四海之富,教化民众如风吹草。如果今世只是享用没有继续培福,恐怕我来世只有受穷苦的分。譬如农夫,春天多播种,秋夏必定会获得大丰收;倘若春天懒惰懈怠,到秋天时怎能指望收获谷物呢?是故我如今应及时广种福田,不应懈怠!’

【古文】

即告群臣。出我库藏金银珍宝衣被饮食所须之具。着诸城门。及积市中。遍行宣令。一切人民。有所乏者。皆悉来取。并复告下八万四千国。亦令开藏施给一切。

【白话】

想罢即告诉群臣:‘拿出我库藏中的金银珍宝、衣被、饮食等所需的物品,放在各城门口及集市中,同时广布天下:一切人民有所缺乏者都可以来取。’并告诉所属八万四千小国,也令他们打开库藏施舍给百姓一切所需。

【古文】

时诸群臣。奉受王教。即竖金幢。击大金鼓。誊[誊:téng。抄写;过录。]王慈教。遍阎浮提。阎浮提人。沙门婆罗门。孤贫困厄。年老疾病。有所欲得。称意而与。一切人情。赖王慈泽。安快自娱。无复忧虑。歌颂赞叹。皆称王德。

【白话】

这时群臣遵从国王的教敕,即竖起金幢、击大金鼓,抄写国王慈教,传遍整个阎浮提。阎浮提中沙门、婆罗门、孤贫困厄、老人病人想要得到什么,都相合其意布施。所有大众仰赖国王慈悲的恩泽,安适欢娱,不再忧虑,所有人民都对国王的恩德歌颂、赞叹不已。

【古文】

尔时边裔。有一小国。其王名曰波罗陀跋弥。恃远慠慢。不宾王化。又其治政。五事无度。受性仓卒。少于思虑。耽荒色欲。不理国政。国有忠贤。不往咨禀。边境之土。役使烦倍。商贾到国。税夺过常。

【白话】

当时边远的地方有一小国,国王名叫波罗陀跋弥,倚仗地处偏远心怀傲慢,不服从大国王的教化。并且治理国政上,五事无度,性情鲁莽,做事缺乏思考,沉迷色欲,不理国政。国内虽然有忠良贤士,也不去向他们请教;边境一带役使繁重;商人们到国中做买卖,税收超过常规。

【古文】

彼王有臣。名劳陀达。聪明智略。明识道理。睹其违度。前谏王曰。王有五事。不能安国。必招祸患。恐是不久。傥不忌讳。听臣说之。王曰。便道。

【白话】

国王属下有位大臣,叫劳陀达,具有聪明才智与谋略,明识道理。他见国王违反常理,向国王进谏道:‘国王有五事,不能安邦治国,恐怕不久必招祸患。倘若您不忌讳,请听臣下为您说说。’国王说:‘直说无妨’。

【古文】

寻长跪白王。受性仓卒。少于思虑。事大不当。必致后悔。王耽荒色欲。不理国事外有枉滞[枉滞: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理情无处。国有忠贤。不往咨禀。则不防虑未然之事。边土之民。役调[役调:服役与征户税。]烦剧。则思违背宾属他国。商贾税夺。违于常度。恶惮行来。宝货猛贵。有此五事亡国之兆。愿王易操。与民更始。

【白话】

大臣随即长跪,对国王说:‘性情鲁莽,做事缺少思考,处事不得当,这样定会导致后悔;国王沉迷色欲,不理国事,外有许多冤案或冤屈之事,无处说理申冤;国中有忠良贤士,不去向他们请教,则不能防患于未然;边土之民差役税赋繁重,则想背离本土,服从他国管辖;对商人税收违反常规,他们厌恶畏惧到我国来做买卖,则国内珍宝、货物价格猛涨。有这五件事,便是亡国的征兆,愿国王改变情操,重新治理国政。

【古文】

须提罗王。恩慈广普。阎浮提人。咸蒙慧泽。我曹此国。独不恭顺。幽遐之民。不蒙其润。愿王降意。还相承奉。便可子孙食禄长久。

【白话】

须提罗王慈恩遍及四方,阎浮提百姓都蒙受他的恩泽,唯独我国不恭敬、顺从,使我们这些僻远的民众,得不到须提罗王的恩泽。愿国王屈意相从,对大王承命奉事,可使子孙福禄长久。’

【古文】

波罗陀跋弥。闻此臣语。心恚作色。不从其言。臣劳陀达。益生嗔愤。而自心念。我见王治政。匡化不周。表贡忠诚。望相扶辅。反更怒盛。不从我言。言既不用。傥复见杀。当就除之。为民去患。

【白话】

波罗陀跋弥国王听了大臣的话,心怀怨恨,面带怒色,根本不听从大臣的谏言。大臣劳陀达更生嗔恚,便心中暗想:‘我见到国王治理国政、匡正教化不周,为表明我的忠诚,望能辅佐他治国。谁料他反而大怒,不听从我的善言相劝,既然进谏无用,或许还会被杀。不如先将他除去,也算是为民除害。’

【古文】

谋未及就。事已发露。王合兵众。欲往诛讨。时劳陀达。知王欲收。即便乘疾马。逃走而去。兵众寻逐。彼劳陀达。素善射术。又知人身着射应死处凡有十八。兵众虽逮。不敢能近。迳得彻到富迦罗拔国。见快目王。拜问讯讫。共王谈对。事事得理。王即善之。立为大臣。

【白话】

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事情就已败露。国王集合兵众,想去讨伐。此时劳陀达知道国王想来抓他,即乘快马逃跑。兵众马上紧追不舍,劳陀达素来善于射术,又知道人身上有十八处中箭应死的部位,兵众虽然赶到,却不敢接近。因此劳陀达径直跑到富迦罗拔国,见到快目王,礼拜问讯后,与国王交谈,他讲得事事颇富道理,大王便看重他,封为大臣。

【古文】

渐得亲近。具以来事。以用启闻。王闻是已。问群臣言。彼之国土。不属我耶。群臣答曰。悉属大王。但恃遐远。不来宾附。劳陀达言。彼波罗陀跋弥。顽嚚[嚚:yin 指暴虐;愚顽。]凶暗。纵逸荒迷。不识礼度。凭远守谬。不承王命。彼民恶厌。视之如怨。与臣兵马。自往降伏。

【白话】

随着与国王逐渐亲近,他就把来之前发生的事禀告给国王。国王听后问群臣道:‘那个国家不属我管辖吗?’群臣回答道:‘都归大王管辖,但他凭恃地处边远不来臣服。’劳陀达说:‘波罗陀跋弥顽固、暴虐,凶残昏昧,恣纵放荡,沉迷荒淫,不识礼度,凭借地处偏远,墨守颠倒邪行,不遵从大王的命令。彼国人民感到厌恶,把他看成怨敌一般,请给臣一些兵马,我愿前往降伏他。’

【古文】

王闻其语。即然可之。告下诸国。选择兵众。克日都集。往彼波罗陀跋弥王国。尔时波罗陀跋弥。比国之王。遣人语之。阎浮提内。都敕发兵。当集汝国。汝快晏[晏:yàn 指平静;安逸。]然。而安坐耶。波罗陀跋弥。闻是消息。愁闷迷愦。莫知所如。著垢黑衣。坐黑闇所。

【白话】

国王听后,便同意他的请求。令各小国选择精兵良将,约定日期前来集合,前往波罗陀跋弥王国。这时邻国的国王派人对波罗陀跋弥说:‘阎浮提内都已下令发兵攻打你的国土,你怎么还舒适地安坐着呢?’波罗陀跋弥听到这个消息,愁闷迷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便穿着污垢黑衣坐在黑暗的地方。

【古文】

有辅相[辅相:辅相。也泛指大臣。]婆罗门。来至其所。问其意故。王有何忧。愿见示语。波罗陀跋弥王曰。卿[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晩辈的称谓。]不闻乎。前劳陀达。逃突至彼快目王边。因相发起。令快目王悉发八万四千诸国兵众。欲来攻我。若当来者。便灭我国。其辅相曰。当令群臣试共议之。

【白话】

有婆罗门宰相来到他那里,问其缘故:‘国王有什么忧愁的事,愿对我宣说。’波罗陀跋弥王说:‘你还没听说吗?原来的劳陀达逃到快目王那里,因此发起事端,劝说快目王发动八万四千小国兵众要来攻打我国,倘若他们到来,便会灭掉我的国家。’宰相说道:‘应当令群臣共同商议此事。’

【古文】

即合共议。各各异计。共辅相言。我闻快目王。自誓布施。唯除父母。不以施耳。其余一切。不逆来意。今此国中。有盲婆罗门。当劝勉之往乞王眼。若能得者。军兵足却。王闻是语。即然可之。寻遣辅相。往求晓之。

【白话】

随即召集大臣共同商议,大家图谋后,与辅相一起说道:‘我们听说快目王发誓布施,除了父母不用来施舍外,其余一切绝不拒绝来者意愿。现在我国中有一盲婆罗门,应当劝他前去求讨快目王的眼睛,若能得到大王的眼睛,其军兵足以退却。’国王听后,马上同意,随即派辅相去盲婆罗门那里,劝说他前往。

【古文】

辅相即时。遣人往唤。寻使来而告之曰。今有国事。欲相劳苦。愿垂留意。共相佐办。婆罗门言。我今盲冥。竟何所能。而相佐办。

【白话】

辅相马上派人去叫盲婆罗门。很快把他带到,告诉他说:‘如今国家有大事要辛苦您,希望您能重视,一起帮助成办这件事。’婆罗门说:‘我现在双眼失明,究竟有什么能力帮你们办事呢?’

【古文】

辅相又曰。须提罗王。欲合兵众来伐我国。若当来者。我等强壮。虽能逃避。犹忧残戮。况汝无目。能得脱耶。彼王有誓。一切布施。随人所须。不逆人意。往从乞眼。庶必得之。若得其眼。兵众可息。此事苟办。当重募汝。婆罗门言。今我无见。此事云何。王重劝勉。我当遣人将护汝往。即给道粮行道所须。引路而去。

【白话】

辅相又说道:‘须提罗王想集合兵众来攻打我国,倘若他们到来,虽然我们身体强壮能够逃避,但还是担心被杀害,更何况你是个盲人,怎能逃脱呢?然而须提罗大王有个誓言:随人的需要,布施一切,绝不拒绝乞求者的意愿。如果你向他求讨眼睛,估计一定会得到;如果得到他的眼睛,他的兵众会停止攻打我国。如果此事能办妥,将重重赏你。’婆罗门说:‘现在我什么也看不见,怎能办妥此事呢?’国王又劝他说:‘我会派人护送你前往。’随即给他道粮以及路上的一切所需,他们上路而去。

【古文】

时快目王国。种种灾怪。悉皆兴现。空中崩声。曳电星落。阴雾霹雳。地处处裂。飞鸟之类。悲鸣感切。挫戾[戾: liè通“ 捩 ”。折断。]其身。自拔羽翼。虎狼师子。走兽之属。鸣吼人间。宛转于地。国王臣民。怪其所以。

【白话】

这时快目王国中接连出现种种反常的现象:空中有崩声,电闪星落,阴雾弥漫,雷霆霹雳,大地处处裂开;飞鸟之类凄切地悲鸣,并摧折自身,自拔羽翼;虎、狼、狮子等走兽之类在人间鸣吼,在地上翻来覆去。国王臣民对这些现象感到十分奇怪。

【古文】

时婆罗门。渐到大城。径至殿前。高声唱言。我在他国。承王名德。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故涉远来。欲望乞匃[匃:亦作“匄”,同“ 丐 ”。乞求、给予的意思。]。王闻是语。即下问讯。步涉遐道。得无疲倦。若欲所得。一切所须。国土珍宝。车马辇舆。衣被饮食。随病医药。一切所须。皆当给与。

【白话】

这时婆罗门不久便来到大城,径直来到殿前,高声说道:‘我在他国承闻大王的名望、德行,布施一切,从不拒绝乞者意愿。故远道而来,希望能得到大王的施舍。’国王听后,立即下座问讯:‘你远道而来,不会太疲倦吧?如果想要得到一切所需,国土、珍宝、车马辇舆、衣被、饮食、随病医药等一切所需,我都会给予你。’

【古文】

婆罗门言。外物布施。福德不妙。内身布施。果报乃大。我久失眼。长夜处冥。承闻大王。故发意来。欲乞王眼。王闻欢喜。语婆罗门。若欲得眼。我当相与。婆罗门言。欲与我者。何时能与。王语之曰。却后七日。便当与汝。

【白话】

婆罗门说:‘以外物布施,所得福德不是很善妙;以自身布施,所得果报才善妙。我很久以来就失去双眼,长夜处在黑暗之中,承闻大王布施一切,故决定前来,想乞求国王的双眼。’国王听后十分欢喜,对婆罗门说:‘想得到我的眼睛,我会给予你。’婆罗门说:‘如果想给我的话,什么时候能给呢?’大王对他说:‘七天以后便布施与你。’

【古文】

王即宣下八万四千小国。须提罗王。却后七日。当剜其目施婆罗门。诸欲来者。悉皆时集。诸王人民。闻斯令已。普来奔诣。于大王所。八万四千诸王臣民。以身投地。腹拍王前。啼泪交流。而白王言。我之等类。阎浮提人。蒙赖大王。以为荫覆。若当剜眼施婆罗门。一切人民。当何恃怙。唯愿回意。勿为一人而舍一切。

【白话】

大王随即向八万四千小国宣告:‘须提罗王七天后要剜下他的双目施与婆罗门,所有想来的人那时都可以聚集。’众王人民听到这个宣布后,都直奔到须提罗大王处。八万四千众王臣民都以身扑地,匍匐在大王面前,泪流满面哭泣着对国王说道:‘我们阎浮提人都仰赖大王的庇护,倘若您要剜眼施与婆罗门,一切人民当以谁为恃怙呢?恳请大王能回心转意,不要为了一人而舍弃一切。’

【古文】

一万大臣亦皆投地。仰白王言。何不哀愍怜我曹等。为一人意。舍弃我等。唯愿回意。莫与其眼。二万夫人。头脑打地。腹拍王前。亦皆求请。唯愿大王。回意易志。莫以眼施。安慰我等。五百太子。涕哭王前。唯愿天父。当见矜怜莫以眼施。抚养我等。

【白话】

一万大臣也都以身扑地,仰头对国王说:‘大王您为什么不哀愍、可怜我们,为了一个人的意愿而要舍弃我们呢?唯愿大王回心转意,不要施与其眼。’二万夫人以头撞地,匍匐在大王面前,也都哀求道:‘恳请大王改变初衷,不要以眼睛来布施,以安慰我们。’五百位太子也在大王面前涕哭道:‘恳请父王怜悯我们,不要以眼睛来布施,以抚养我们。’

【古文】

时戒贤太子。重白王言。愿剜我眼。以代父王。所以然者。我虽身死。国无损益。大王无眼。海内靡恃。时快目王。告诸王臣夫人太子。我受身来。生死长久。设积身骨。高于须弥。斩刺之血。倍于四海。而饮母乳。过四大江。别离悲泪。多于四海。

【白话】

这时戒贤太子又对大王说:‘愿剜下我的眼睛来代替父王的双眼。之所以如此,因为我虽然死去,对国家并没有利害;如果大王没有了双眼,全国将没有了依靠。’这时快目王告诉众王大臣、夫人、太子:‘我受身以来长久流转生死,倘若将身骨堆积在一处,比须弥山王还高,被杀戮所流的血,比四大海水还多,所饮的母乳超过四大江,因离别所流的泪多于四大海水。

【古文】

地狱之中。破坏之身。烧煮斫刺。弃眼无数。饿鬼之中。受若干形。火从身出。还自焦然。如是破坏。眼亦无数。畜生之中。更相食啖。种种死伤。复不可计。人间受身。寿多中夭。或争色欲。还相图谋。共相伤杀。死非一彻。如是破散。无央数眼。正使生天。命亦不久。计本以来。亦受多形。于此三界。回波五道。

【白话】

在地狱道中,身体遭到烧、煮、斩、刺的破坏,舍弃过无数次眼睛;在饿鬼道中遭受若干种身体,火从身上冒出,自身被火烧焦,眼睛也是这样被损坏过无数次;在畜生道中,互相啖食,种种死伤不可计数;在人间受身时,寿命多数中途夭折,或因争夺色欲,互相图谋杀害,死非一种,就这样破坏、失去过无数眼睛;就算生在天界,生命也不能长久。无始以来受了无数身形,在三界中流转五道。

【古文】

为贪恚痴。碎身尘数。未曾给施用求佛道。如此臭眼。危脆之物。如是不久。自当烂坏。今得用施。不应不与。今持此眼。以用布施求佛无上一切智眼。若我愿成。当与汝等。清净慧眼。汝莫遮我无上道意。其在会者。默然无言。

【白话】

因贪嗔痴而舍弃的身体有微尘数之多,但未曾用来布施以求佛道。这样的臭眼纯属危脆之物,不久自当烂坏。如今得以用来布施,不应该不布施。现在以此眼用来布施,寻求佛的无上一切种智眼,如果我的心愿得以实现,定会给与你们清净慧眼,你们不要阻拦我的无上道心。’在场大众默然无语。

【古文】

正语左右。可挑我眼。左右诸臣。咸各言曰。宁破我身。犹如芥子。不能举手向大王眼。王语诸臣。汝等推觅其色正黑。谛下视者。便召将来。诸臣求得。将来与王。王即授刀。敕语令剜。

【白话】

国王命令左右:‘你们可以挑下我的眼睛。’左右众臣都说道:‘宁可摧坏我们身躯犹如芥子许,也不能举手挑大王的眼睛。’大王对众臣说:‘你们去寻找一位肤色纯黑、眼睛向下看的人,将他召来。’大臣们找到这样的一个人后,把他带给国王,大王随即将刀递给他,命令他剜自己的眼睛。

【古文】

剜得一眼。着王掌中。王便立誓。我以此眼。以用布施。誓求佛道。若审当得成佛道者。此婆罗门。得我此眼。即当用视。作是誓已。王即以眼。安婆罗门眼匡之中。寻得用见。得视王身及余众会。

【白话】

那人剜下国王一只眼睛,放在大王掌中。大王便立下誓言:‘我以此眼布施,誓求佛道。如果我确实将成就佛道,愿此婆罗门得到此眼后即能看见东西。’立誓完后,大王就将眼睛安在婆罗门的眼眶里。随即婆罗门就能看见东西,得以见到国王及其余大众。

【古文】

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白王言。得王一眼。足我用视。愿留一眼。王自用看。王复答言。我已言决。许与两眼。不应违言。便更剜一眼。复著掌中。重复立誓。我持眼施。用求佛道审能成佛。至诚不虚。此婆罗门。得于我眼。便当用视。复安一眼。寻得用视。

【白话】

于是婆罗门欢喜踊跃,不能自禁,就对国王说:‘得到大王一只眼睛,足以令我见到东西,愿大王留下一只眼睛自己用。’国王还是回答道:‘我已决定布施给你双眼,不应该违背诺言。’言罢再次让那个人剜下一只眼睛放在掌中,又如上立誓:‘我以此眼布施,用来寻求佛道,如果真能成佛,至诚不虚,愿此婆罗门得到我的眼睛后,随即能看。’又为婆罗门安上一只眼,他随即就能看见东西。

【古文】

当尔之时。天地震动。诸天宫殿。皆亦动摇。时诸天人。愕然惊惧。寻见菩萨剜目布施。咸皆飞来。侧塞虚空。散诸华香。而用供养。赞言善哉。大王所作。甚奇甚特。

【白话】

在这个时候天地震动,诸天宫殿也都动摇。诸天人惊愕恐惧,随即见到菩萨剜眼布施,于是都从天上飞来,充满虚空,并撒下各种花、香作为供养,赞叹道:‘善哉!大王所作甚为奇特!’

【古文】

天帝前问。实为奇特能作是事。欲求何报。王答言曰。不求魔梵。四王帝释转轮圣王三界之乐。以此功德。誓求佛道。度脱众生。至涅槃乐。天帝复问。汝今剜眼。苦痛如是。颇有悔退嗔恚不耶。王言不悔。亦不嗔恨。

【白话】

帝释天上前问道:‘能做这样的事,实在是奇特!你想求得什么果报?’大王答道:‘不求魔王、大梵天、四大天王、帝释天、转轮圣王三界中的安乐,只愿以此功德誓求佛道,度脱众生到达涅槃的安乐。’帝释天又问:‘你如今剜眼如是痛苦,是否有后悔、退失、嗔恚心呢?’大王说:‘不后悔,也不嗔恨。’

【古文】

天帝复言。我今观汝。血出流离。形体战掉。言不悔恨。此事难信。王即自誓。我剜眼施。无悔恨意。用求佛道。会当得成。审不虚者。令我两眼平复如故。王誓已讫。两眼平完。明净彻视。倍胜于前。

【白话】

帝释天又说:‘我现在看你鲜血淋漓,身体颤抖,说不悔恨,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大王便立誓道:‘我剜眼布施,没有丝毫悔恨心,只是用来求取佛道。如果确实将成就佛道,真实不虚,则愿我双眼恢复如初。’国王立誓后,两眼立即完好如初,明亮清澈、视物更胜于前。

【古文】

诸天人民。一切大会。称庆喜踊。不能自胜。王语婆罗门。今与汝眼。令汝得视。后成佛时。复当令汝得慧眼见。将婆罗门。入宝藏中。恣取一担。发遣去还到本国。

【白话】

众天人、百姓、一切在场大众欢庆踊跃,喜不自胜。大王对婆罗门说:‘如今我把眼睛布施给你,令你能看到东西,以后成佛时我将令你得到慧眼。’接着将婆罗门带入宝库中,让他随意拿了一担珍宝,遣送他回到本国。

【古文】

波罗陀跋弥。自出迎之。已见先问。得眼不耶。答言得眼。我今用视。复问言曰。彼王今者。为存为亡。答言诸天来下。寻即誓愿。眼还平复。眼好于前。波罗陀跋弥。以闻此语。恼闷愤结。心裂而死。

【白话】

波罗陀跋弥国王亲自出城迎接婆罗门,见面后先问:‘得到眼睛没有?’婆罗门回答道:‘得到了,我现在已能看东西了。’又问他道:‘须提罗王如今是死是活?’婆罗门回答道:‘众天飞来,大王随即立下誓愿,他的眼睛便得以恢复如初,更胜从前。’波罗陀跋弥听完此语,恼恨烦闷,心裂而死。”

【古文】

佛告阿难。欲知尔时须提罗王。今我身是。波罗陀跋弥。今调达是。时乞我眼婆罗门者。今此会中。盲婆罗门得道者是。先世之时。我与其眼。乃至今日。由见我故。既得肉眼。复得慧眼。我为汝曹。世世苦行。积功累德。今日致佛。汝等应当勤求出要。

【白话】

佛告诉阿难:“要知道当时的须提罗王,就是现在的我;波罗陀跋弥,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当时讨要我眼睛的婆罗门,就是现在在场的得道盲婆罗门。前世时我布施给他眼睛,以至于今天,因为见到我的缘故,既得到了肉眼,又获得了慧眼。我为你们世世苦行,积累功德,如今获得佛果,你们也应当精勤追求出离生死轮回的要道。”

【古文】

佛说是语时。诸在会者。感念佛恩。内身克厉。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发无上道意者。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佛宣说此法时,所有与会者皆感念佛恩,刻苦自励,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的,有发无上道意的。贤者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