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上之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着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经题

经题如来广彰有五。今举前二。仍略陀罗尼三字。盖以大方广圆觉者法之宗。修多罗了义者诠之绝。标宗绝诠经义见矣。末世众生或以获闻经名开悟自性圆觉。或以先闻经名不昧向后敷宣得于佛所彰名晓了真实。有斯饶益。不嫌广略。所谓大方广者。乃圆觉自性常所独露不迁遍至之也。非大之外别有方广大之独露也。以唯一也。既唯一焉。复何所迁。是为方也。既唯一焉。岂不遍逢。是为广也。亦非方之外别有广大方之不迁也。以恒在也。既恒在焉。即乃遍逢。是为广也。既恒在焉。即乃独露。是为大也。亦非广之外别有方大广之遍至也。以无外也。普无外焉。即乃恒在。是为方也。普无外焉。即乃独露。是为大也。法本非一非三。而即一即三者也。如斯契会。方得圆觉自性之所为大方广者。修多罗梵语。此翻契经。所谓契理契机之圣教也。了义者。乃极宣之谓。于理于事无不究竟显了。全彰一实。不涉余诠。犹纯醍醐。不杂他味。经之一言。训常训法。乃贯乃摄。贯彼极宣之言。摄持所化之机。尘劫同遵。非可改易。是为修多罗了义经也。

一序分开二。一通序开三。一指重宣法。

如是。

当文二字。指重宣法。如者圆包之辞。是者当指之辞。盖前已标经题显有成述。故今直圆包当指全经教理文句纶贯宣说。

二表己述闻。

我闻。

当文二字表己述闻。称述我闻表非己语。

三分时别闻。

一时。

当文二字分时别闻。尊者多闻荷命流通法藏。今在结集别别宣说。宜分闻时成立别述防疑生信。然一切经首置斯六言。乃佛般涅槃时教敕尊者。凡诸经首先唱斯句。是为通序。今在当经顺文消释。则为如是圆觉教理文句我所得闻此之一时。合三科文共成通序科竟。

二别序开三。一尊号显法。

婆伽婆。

当文一句尊号显法。此即薄伽梵殊音。唐言无翻。乃梵语五不翻中含多义不翻之一。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含斯六义。俱称佛德。翻摄不尽。故存梵音为如来之果号。尊称果号彰显圆觉教理文句乃果体如来清净法身全该报化住持如来藏中发挥宣说者。以见当经为无上教法。

二标处彰佛。开二一回身性土。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

当文一句回身性土。入于者。称显如来逆流尽源。该果彻因究竟底至圆觉自性之辞。神通大光明藏者。即圆觉自性。应用一切曰神通。包裹法界曰大。非晦昧之空结暗之色曰光明。深无以测富有难思曰藏。

二现行性土开二。一该果彻因开二。一该果光严。

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

当文一句该果光严。三昧梵语。此翻正定。即神通大光明藏之无生灭动摇清净平等。正受是于正定中不受诸受名为正受。此之四言心境清净双彰。三昧无生心之境。正受无生境之心。一切全该之辞。如来称于诸佛。如法界性圆应法界无其增减者。光严称于诸佛圆照觉相永断无明成本佛道者。住持称于诸佛圆觉海慧圆合一切无离觉性者。通文一句三昧四字如海凝波。一切八字如波澄海。波海不别。不共凝澄。非一非二。全彼得此。全此得彼。

二彻因本际。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

当文一句彻因本际。是者。指实之辞。诸众生者。以妄执妄集缘生性之称。清净觉地者。无能所性。身心寂灭者。离诸幻垢。平等本际者。本觉因心。此句文与三昧句语气连贯。乃是序显婆伽婆所得正受于一切如来之光严住持者。即是于诸众生之清净觉地彻其平等本际耳。诸如来非别有所住持。婆伽婆亦别无所正受。总以彰性土如来之果彻因心。非证圣有增而处凡有减者也。合文上科共成证果彻因科竟。

二接因回土开二。一遍行随顺。

圆满十方二不随顺。

当文一句遍行随顺。圆满者。如法界性应现无方。十方者。法界全量。不二者。融通自他妙冥凡圣。随顺者。无诸缚脱即离取舍一切留碍。此如珠光映色随方各现妙无违拒随顺一切。

二现土教授。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当文一句现土教授。于从也。不二境者。无能所境。现诸净土者。能所情忘爱憎境寂无方清净随之显发。合文上科共成接因回土科竟。前合该果彻因科摄属现行性土科竟。连合回身性土管于标处彰佛科竟。盖以三身说法居士不同。故当标处彰显法说何身。

三列众显因开二。初佛与俱开二。一彰数同因。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当文二句彰数同因。与大云云一句。十万人俱一句。与同也。方便教授已令得入实相住持。菩萨摩诃萨梵语存略。具云菩提萨埵。菩提此翻觉。萨埵此翻有情。义兼自他。度自性之众生。度法界之众生。俱云觉有情。摩诃此翻大。合下萨埵云大有情。信大法解大义趣大果修大行证大道之大心众生也。此句机大。十万人俱者。圆觉自性心王心所眷属法数也。此句众普。盖乃序显性土如来无边教授现土同居。唯诸大菩萨圆因该果。无复有声闻缘觉差别修证。

二称名扬德。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

当文十四句称名扬德。十二菩萨名十二句。等字一句。而为上首一句。文殊师利梵语。此翻妙吉祥。本智破无明有常乐妙德立称。普贤经论通名遍吉。本行证实相平等清净立称。普眼如眼光圆照得无憎爱立称。金刚藏证法实性包含法界坚固不坏立称。弥勒此翻慈氏。如圆觉慧圆合一切无违拒性立称。清净慧无妄觉明诸碍知见发本明耀立称。威德自在常寂常灭随顺无碍立称。辨音离名言境圆慧圆修立称。净诸业障断业智依明了知性立称。普觉觉心平等无有不觉立称。圆觉常觉不住遍满总持立称。贤善首觉用智先本成佛师立称。夫呼名盖以召体。十二菩萨总于圆觉自性行因该果体用性相所有断证乃彰名号。若离圆觉无于菩萨无于体性即无呼名故在称名属扬嘉德。等者。未尽之辞。时在会上首菩萨不能备举。盖以圆觉自性本具一切智德。今首举此以该一切。然俱各有所眷属。而此十二菩萨为之上首。上首纲领也。合文上科共成初佛与俱科竟。

次众入住。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当文二句次众入住。与诸云云一句。同住云云一句。与诸眷属者。菩萨同事摄化。随类现身教授纯熟一切顿机众生。皆入三昧者。反流全一住清净觉平等本际。此句众入。同住如来平等法会者。住此觉地觉齐佛觉。乃融自他依正不二。履佛现土平等安居。此句众住。前合初佛与俱科共成列众显因科竟。显因有二。一显行因。二显法因。法因者。必三昧之皆入。斯成于如来之法会平等同住。此十二菩萨所以为末世众生启教圆觉行因者。惟三昧之皆入已成于如来之法会平等同住。乃能启教圆觉。饶益末世众生。前合标处尊号科摄属别序科竟。连合通序科入总序分科竟。是为六种成就。一法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侣。凡经序分例必兼该者。白如是。

二正宗分开二。一彻因断证清净开二。一在断智行清净开二。一智断显真清净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文殊菩萨从同住法会平等本际。一时主伴果则彻乃因心因则该于果地。无二种性可得当名菩萨众生。唯一佛觉究竟遍满。有所兴问希佛垂教开悟末世菩萨众生。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当文三句序问威仪。文殊云云一句。顶礼云云一句。长跪云云一句。菩萨名义准前释。在大众中者。自他一境中。即从座起者。平等法会各住法位自冥他寂。今有兴问为利众生彰他境界。故从己座先现起仪。此句起问。顶礼佛足者。自他感应因果道交。彻因之顶。至果之足。故必己顶礼承佛足。方即事理存不二自他成于感应。右绕者。如日流性南盈西赅。北晦东明。三匝者。环周三世。去现未凝。是乃趋归果位顺行而至之义。此句礼敬。长跪者。身则半竖膝乃双屈。此彰己体因行未彻。卑劣果德竖极之容。叉手者。指不开舒手不成用。此彰己体方便未具狭隘果用横该之相。而白佛言者。直心达意无于饰言绮语。求佛开示本起远离清净。得果彻因了因方便。此句陈辞。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请教因行开二。一请教彻因。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木起清净因地法行。

当文二句请教彻因。大悲世尊一句。愿为云云一句。大悲者。称佛无始度生无缘深慈。世尊者。德严十号法界宗仰。此句赞佛。愿者。言己意欲。为者。邀佛方便。此会者。现土同居。诸来法众者。皆入三昧住法会众。说于如来者。彻因之果。本起清净者。所本起之清净。因地法行者。该果之因。此句正请示教彻因。盖求证果唯务彻因。不知因地法行所本起之清净。则无从彻因原无以圆成果证。故于法会法众求佛示教因行本起。令知清净不迷果证。是云彻因。

二请教了因。

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

当文一句请教了因。欲证彻因须先了因。故云及说。大乘中者。一佛乘中。发清净心者。显发本成佛觉无生灭心。愿令一切众生入究竟觉。远离诸病者。开悟圆觉无取觉者。一切我人诸相。此则得果地觉心无生灭性于因地发心。是云了因。合文上科共成请教因行科竟。

二结益末世。

能使未来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当文一句结益。能使末世者。请所开示菩萨了因如来彻因昭明修习方便有益末世功能。不堕邪见者。了达因果不求果外之因因外之果。无于计取分别诸颠倒见。前合请教因行科共成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摄属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当文三句序结终始。作是语已一句。结述白佛之辞。五体投地一句。殒身求诲。五体者。头面手足五支身分。投地者。全布于地。此盖彰愿隐没在己卑劣狭隘之身。显现同佛尊特圆满之身。如是云云一句。如是者。包指长跪叉手白言投地再请之仪。三请者。列序长跪叉手白言投地申请之极。所以三请者。愿隐没之卑劣狭隘有其体相用之三。希显现之尊特圆满亦有其体相用之三。故请则极于三。终而复始者。详出长跪叉手白言投地具足以请之式。此句例结。前合序述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开二。一赞教因行。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

当文三句赞教因行。尔时云云一句。善男子一句。汝等云云一句。尔时者。彼时也。菩萨三请当终之时。善哉善哉者。重言咏赞示乃谛审深许之意。此句述赞。善男子者。已表成人。具足身相有大德用之称。此句呼召与语。汝等乃能者。同居法众行无优劣智无高下。一人请教众人同心。故以等能齐之。咨询如来云云者。本起远离之清净总属如来之因行乃诸菩萨之所由以彻因该果者。此句赞所请教。

二赞益末世。

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当文二句赞益末世。及为云云一句。不堕邪见一句及兼至也。盖知于如来因行清净即知大乘之所由求无二理致。故云及。此与请语能使口气相为照应。亦属连贯上文为义。得正住持者。入圆觉海遍满总持。此句证真。不堕邪见者。究竟清净无妄能所计取知见。此句绝妄。虽证真之外无绝妄绝妄之外无证真。然证真乃绝妄之本。故世尊推本不堕邪见于得正住持。双复善其所请。合文上科共成赞请教益科竟。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当文二句嘱令谛听。汝今谛听句。如于谛理而听乃能因指看月。当为汝说句。当应也可也。如谛而听则非唯益多闻斯当可于开示。

二受教默然。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文二句受教默然。时文云云一句。及诸云云一句。时者世尊许答嘱听之时。奉教欢喜者。喜得闻所教益于诸菩萨众生。此句自受教。默然而听者。静慧湛持圆闻不住。有斯默然乃能如谛而听。此句偕他受教。合文上科其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因行开二。一如来因行开二。一本起清净开二。一示所本起开二。一标本唯觉。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当文三句标本唯觉。善男子一句。无上法王一句。有大云云一句。无上法王者。称本法性如来。此句示圆觉教主。有大陀罗尼门者。称本性觉该通内外。大别异旁小。陀罗尼梵语。此翻总持。门通出入不遗内外。具总持相用。然必非旁门小窦。斯无不出入。一切该通。故先标大总持。以彰其用。后标门以显其相。名为圆觉者。当指相用呼名以召真体。此句示圆觉法相。

二标起唯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当文二句标起唯觉。流出云云一句。教授菩萨一句。一切清净者。无能断所断。能证所证。染污因果。真如云云者。称佛三德果。证真如法身果。菩提般若果。涅槃梵语。此翻圆寂解脱果。及波罗蜜者。波罗蜜梵语。此翻彼岸到。彼岸佛土也。到证也。证佛土。严佛果。满足成就。中含无量清净法门故云及。此句彰诸行起性悉本圆觉。教授菩萨者。如来显果现土总以教授菩萨悟本清净自性觉行得乃该果之因。此句彰圆觉被机。唯菩萨性。合文上科共成示所本起科竟。

二示所清净开二。初标断妄开二。一示能断照。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当文三句示能断照。一切云云一句。皆依云云一句。方成佛道一句。一切如来者。从于果位追论起因。本起因地者。此本起与上本起异。上乃言起因所本。此乃言最初发觉得清净因心菩萨地时之始起初因。此句从果显因。皆依者。诸佛道同无或殊异。圆照者。常觉不住。清净觉相者。诸法实相无能所性。永断无明者。寂灭无二究竟清净。此句示所彻因。方成佛道者。修证成就得无修证圆满觉心。此句示所成果。文中圆照二字。标指断妄关要。非有功用行乃根性现量圆光。不失现量境即得清净觉境无诸妄觉明所。是故无明永断。苟或照不圆现即乃因明立所同异炽然成立无明。无明者。无圆照之明。若其不依圆照而能断彼无明无有是处。

二示所断妄开二。一徴释开二。初徴。

云何无明。

当文一句初徴。云何者。言指何者谓之无明。虽乃徴名实乃责相。故下释相结名。

次释开二。一释妄性相开二。一妄性迷真开二。一出诸妄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当文二句出诸妄性。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从者。自也。无始者。根本无明。体性虚妄无有本始。指彼无明业相来者。由此无本始之虚妄迷生虚妄。历尘劫以至今日。指彼无明之转现相。种种颠倒者。见相惑乱织妄昏浊自他依正。迷己逐物认物为己。指彼无明智相续执取名字造业。业苦之六粗妄性。

二喻显迷真。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当文一句喻显迷真。犹如者。譬喻之辞。迷人者。迷一法界之人。四方易处者。惑东为西。惑南为北。常住自本己方。而生客作他乡之想。此喻觉明之明了知性于本自心相惑妄计取立所生能见有异同起爱憎心性。成立种子现行无明。犹如迷人迷己本方之东南西北。乃生易处之东南西北。合文上科共成妄性迷真科竟。

二妄相本妄开二。一出诸妄相。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当文二句出诸妄相。妄认云云一句。六尘云云一句。妄认者。所立照亡之妄能性。此即业转现后之智识。四大者。地水火风。为自身相者。迷有和合立己相分成于色法。不悟四大性本各离无实和合。此句迷妄有身。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缘影者。由尘所发之知。乃即攀缘五门落谢尘影之缘虑心识。为自心相者。迷乃光耀立己见分成于心法。不悟缘影黏妄发光非本明耀。此句迷妄有心。是为众生无始生死色心二法所由立相。总皆出彼妄认非实有性。

二喻显本妄。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当文三句喻显本妄。譬彼病目一句。见空中华一句。及第二月一句。譬者比方也。彼者指病目人。病目者有眚之目。此句喻无明业识。见者即彼妄认智识空中华者。本无华相。相出病目。此句喻执身相第二月者。于彼真月。见有重轮。此句喻执心相。言及者。有见空华之病目。即有见于二月。势必双显。非见空华之病目。能无见于二月。故云及。此喻有妄认之身相。即有心相与根本无明为三苦轮转之生死。所以华相喻身二月喻心者以华相从虚空幻影。一期病目对彼常住虚空无有灭空华见之时。除目复清明与暗室黑夜同群盲等皆有见于华相。足当身相。非一期寿尽及离分段生死无有舍执之地。二月从真月幻影。一期病目于彼真月隐现不定成对出生二月之相。时或缘集则见重轮。时或缘离即乃冥观。足当心相对境生起因缘无定之性。合文上科共成妄相本妄科竟。前合妄性迷真科摄属释妄性相科竟。

二释妄因果开二。一迷真因果开二。一迷实相因。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当文二句迷实相因。善男子一句。空实云云一句。空实无华者。觉相如空遍满清净。病者病目人也。妄执者不悟虚空无有出生华相。以己病目于清净虚空见有乱起乱灭之空华相执以为实不悟清净实相。此句是迷真因。此中不及月喻者。众生所认之心相。执为在于身内。华相当身心乃从摄。故不兼出。

二迷真性果。

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

当文二句迷真性果。由妄云云一句。亦复云云一句。由妄执故者。由于执虚妄相乃迷实相。非唯者。唯独也犹云不独。虚空自性者。清净实相之性。此句迷相迷性。亦复者兼及也。实华生处者。究竟正觉心华发明之处。此句迷心。盖以实相由净性显清净相性本觉心发明。若迷于相则迷于性此不待言。即乃失本成佛觉遍满清净寂灭随顺平等自心。故有非唯亦复之辞。科云迷真性果者。以觉成就处乃清净性究竟处故名曰果。合文上科共成迷真因果科竟。

二立妄因果。

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当文一句立妄因果。由此者。以迷清净相性因果乃受虚妄相性因果。妄有者。空华二月也。轮转生死者。本末无明种子起现行现行成种子新熏旧熟如轮环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断时。前合迷真因果科共成释妄因果科竟。连合释妄性相科摄属次释科竟。

二结名。

故名无明。

当文一句结名。故名者。原上文句结示之辞。以斯故立斯名也。无明者。一切众生总以无始迷无失明照性。有上无明性相因果。乃二生佛。是故无有众生但有无明。无明断尽即成佛道。前合徴释科共成示所断妄科竟。连合示能断照科文摄属初标断妄科竟。

次彰清净开二。一无明本虚开二。一非实有体开二。一标显。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

当文二句标显。善男子一句。此无云云一句。此无明者。指上当名无明之性相因果。非实有体者。体该性相因果于四无异验体真实。今四全虚体何有实。

二喻明开二。一喻生无体。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当文二句喻生无体。如梦云云一句。及至云云一句。如者合样之辞。梦中人者。梦境所现之人。或自身变现异本有身。或自身不变接多他身。俱梦中人。喻彼无明住地。梦时非无者。梦人在梦作用宛然。喻彼无明现行。此句喻无明生相。及至于醒者。形开寤爽之际。喻时复圆明照。了无所得者。梦人梦事浑全无状非无竟无。喻彼住行本空。此句喻无明无体。

二喻灭无体。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

当文二句喻灭无体。如众云云一句。不可云云一句。如众空华者。自他依正业行因果种种非一。灭于虚空者。复本虚空自性遍满清净。此句喻无明灭。不可说言有定灭处者。空本无华何有灭华之处。如斯幻灭何有灭相。此句喻灭无体。合文上科共成喻明科竟。前合标显科摄属非实有体科竟。

二本无生处。

何以故。无生处故。

当文二句本无生处。何以故一句。无生处故一句。初句徴问无明如梦人空华非实有体之故。次句释明众生自性唯净圆觉如法界性遍满平等为实华生处。更何有处生彼无明故乃无于实体以本无于生处。前合非实有体科共成无明本虚科竟。盖于无明达体非实则无诸妄身心。达生无处则无诸妄境界。身境妄相俱无无明当体全虚成于开显。

二生死唯名。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当文二句生死唯名。一切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一切众生者。四生九有。于无生中者。梦人空华。妄见生灭者。梦人空华本无生灭众生见生见灭非实有见。此句指众生生死。是故者。妄见非实之故。说名轮转生死者。善恶因苦乐果染净依正一切轮回总唯意识境。俱乃名言境。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此句示生死唯名。此唯名彰妄因果清净。前本虚彰妄性相清净。性相因果清净。即乃一切清净。前合无明本虚科共成次彰清净科竟。连合初标断妄科摄属所清净科竟。接合示所本起科管于本起清净科竟。

二因地法行开一二。标所修法。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

当文二句标所修法。善男子一句。如来云云一句。如来因地者。指己成佛前居因地中。修圆觉者。修于自性圆觉令得平等清净遍满成就。更无他法以当修习。

二示能修行开二。一达妄照觉开二。一达妄本空开二。一妄能所净开二。一所执妄净。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当文二句所执妄净。知是空华一句。即无轮转一句。初句达无生灭性。二句远离妄境。

二能执妄净。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当文一句能执妄净。是远离和合性常自照蕴空。当念无能执永离于业缚。合文上科共成妄能所净科竟。

二妄本性空。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当文二句妄本性空。非作故无一句。本性无故一句。初句非加功用行无诸妄能所。次句无明无自性无法立能所。原本悉清净究竟无生灭。前合妄能所净科共成达妄本空科竟。

二照觉如空开二。一照觉实相。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

当文二句照觉实相。彼知云云一句。知虚云云一句。彼知者。彼修圆觉之人自心了达之知。觉者己本性觉。犹如虚空者。性觉清净如虚空相。此句圆照觉相。如虚空者。了达实相。即空华相者。泯诸妄相。此句证入实相。

二照觉净性。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当文一句照觉净性。亦不可说云云者。修圆觉人自知于不可说无。乃增进开悟显发清净究竟遍满平等觉性。合文上科共成照觉如空科竟。前合达妄本空科摄属达妄照觉科竟。

二顺觉成行开二。一顺觉遍满开二。一遣惑顺觉。

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当文二句遣惑顺觉。有无俱遣一句。是则云云一句。有无俱遣者。通达实相清净不执空华幻影以遣于有。究竟净性遍满得乃正觉住持以遣于无。此句性相圆明。是则者。此则也。指上俱遣之辞。犹云是此则此。非此则不此矣。令知必俱遣乃成顺觉。名为净觉随顺者。了悟性相寂灭现前无有不觉名为净觉。一觉遍满圆合一切无异同性名为顺觉。此句修习成就。

二释遣成顺。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当文六句释遣成顺。何以故一句。虚空性故一句。常不动故一句。如来云云一句。无知见故一句。如法云云一句。初句徴问必俱遣斯成顺说之故。二句虚空性故者。释觉乃实相性无不清净故有之当遣。三句常不动故者。释觉平等住持常自现前故无之当遣。合此二句释觉离于有无所以当有无之俱遣。如来藏中者。清净觉也。无起灭者。无妄能所。此句一相清净。无知见者。无妄觉明。此句一性清净。合此二句释觉清净所以离于有无。故当有无之俱遣乃得名为净觉。如法界性者显发虚空包裹无外。究竟圆满者。圆满慧性圆合一切。遍十方故者。唯一觉境不一不异。此句释觉常住所以离于有无。故当有无之俱遣乃得名为随顺。合文上科共成顺觉遍满科竟。

二结名成行。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当文一句结名成行。是则者。指净觉随顺之辞。必得名为净觉随顺斯得名为因地法行。盖得名为净觉随顺以有无之俱遣。是乃圆照觉相是乃永断无明故得名为因地法行。而有其成于佛道者。此两是则与前皆依相呼照应。标指如来因地法行唯一净觉之随顺圆摄究竟诸妙方便。前合顺觉遍满科共成顺觉成行科竟。连合达妄照觉科摄属示能修行科竟。接合标所修法科管于因地法行科竟。纶合本起清净科该在如来因行科竟。

二菩萨发心。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当文一句菩萨发心。因此者。因净觉随顺之因地法行。大乘发心释准前。前合如来因行科共成示教因行科竟。

二示益末世。

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当文一句示益末世。依此者。依犹因也。于如来之净觉法行准则以修行也。不堕邪见释准前。此与菩萨发心一同指归如来因行者。以兴问如来因行本为示教菩萨以益末世众生令善修学大乘彻因该果。故此标指。前合示教因行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文一句序欲重宣。前已详示今更约语彰其要义为益将来俾易开晓。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因开二。一挈旨如来因行开二。一挈旨本起清净开二。一挈旨示所本起。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二挈旨示所清净。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二挈旨因地法行开二。一挈旨示所修法。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二挈旨示能修行。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二挈旨菩萨发心。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二挈旨示益末世。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智断显真清净科竟。盖以佛道之成在无明之永断。无明之永断在觉相之圆照。无不圆之照斯无不清净之觉相而永断于无明成乃佛道矣。是云智断显真清净。言以智断妄则显于真之清净也。又本文云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流转。夫但知即无此显于真之清净也。无所染污属本智断。然有智断即有行断。智断未彰行断何立。故此章科智断显真。存合下四章科行断绝妄以总成在断智行清净之因地法行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上之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