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自然史

第一章 家畜禽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对家畜禽进行分类时,布封根据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人工划分了等级。他用生动的语言,从生理角度细致描写家畜禽,让人对它们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对驴的描述中,布封提到:“它习惯于食用又硬又难下咽的草,哪怕这些草是马或别的动物不愿意吃的或吃剩下的;但驴对饮用水的质量很是讲究,近乎挑剔,只到自己熟悉的溪流中喝最纯净的水;驴在饮水时也很节制,绝不会把鼻子伸进水中,据说,这是它害怕见到自己耳朵的影子。”

第一节 马和驴

在人类所有的征服行为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征服了马这一彪悍又豪迈的动物。在征战中,马和人类分担着疆场的劳苦,也共享着胜利的荣光;它如同它的主人一样,有着无畏而勇猛的骑士精神,危急当前从不退却;它习惯于战场上刀剑相交所发出的铿锵声音,喜爱并追逐着这种声音,无论狩猎时,还是赛马时,抑或奔跑时,它出色的表现都能够令主人愉悦。

马的驯良让它懂得顺从人类、克制自己的动作,不会随便将自己的烈性逞于一时。它不仅服从于背上的主人的命令,仿佛还能揣测主人的意图,依据主人的表情确定自己是奔腾还是缓行,又或是停下。某些时候,它甚至是在迎合主人的意愿,用它准确而敏捷的动作来回应和执行主人的意旨。此外,在满足人们的各种期望方面,马也总是表现得恰如人愿,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马不会拒绝任何命令,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求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可见,马被誉为天生就是舍己为人的动物是实至名归的。

如果具备了上述特点,那么就是被驯化的马。它们从小被人类养育,之后又经过专门的训练,供人类驱使。它们所受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由于被驯养了很长的时间,它们身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天性。马不仅在劳作时挂着鞍、披着辔,即使是休息时,人们也不会为它们解除羁绊。人类偶尔大发慈悲的时候,会任由它们自由行走于牧场,但它们身上被奴役的痕迹却永远不会消失:被衔铁勒得变形的嘴,满是疮痍和伤疤的腹侧,铁钉洞穿的马蹄。它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状态,浑身都是长期的羁绊留下的烙印。哪怕把这些羁绊一一解除,也不能让它们恢复最初的活泼和自由。那些在马的额上束一撮华丽鬓毛,将领鬃编成精致细辫,满身披上金丝锦毡,甚至戴上黄金链条的行为,并非真正在装饰马本身,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显摆主人的阔绰,所有这些行为之于马,都和给马的蹄子钉上铁掌一样,是对马的侮辱。

但是,天性的美丽永远无可取代。自由展现自己的天性的动物才是最为美丽的。看一看那些在南美各地自在生活的野马,它们不受人类的约束和限制,在原野间腾跃奔驰;它们不需要人类的照顾,也不屑于跟人相处,它们可以自己找到适合的食物。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它们奔跑、游荡,自由地采食大自然赠予的新鲜又丰盛的食物;它们没有固定的栖息住所,在苍穹之下随遇而安,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这比被人类圈养在华美宫殿里的马呼吸到的空气纯净了不止百倍。所以,这些野马远比被驯养的马更强壮、矫健和敏捷,它们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大自然赋予的特质——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那些人工驯养出的马,则只有人类赋予它们的特征——谄媚和技巧。

马的天性是狂野和豪放的,但它绝不凶残。虽然它的力量强于多数动物,却从来不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即使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也不会和对方正面搏击,仅仅是将之驱离,最多以马蹄踏过。它们是群居动物,却不是因为害怕被其他动物攻击而聚在一起,只是为了享受群居之乐。它们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也不需要组成团队来御敌,它们只是相互眷恋,不舍同伴。它们最主要的食物是草料,原野上的草木足以满足它们的食欲,完全不必为了食物与其他动物争夺;它们不是肉食动物,也就不可能为了生存资源而发起攻击。它们从不欺负弱小动物,也不与同伴发生抢夺。而这些往往是肉食动物的劣根性。马总是能够和平相处,因为它们的欲望平凡而简单,又天生懂得节制,加之大自然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源,根本无须妒忌。马的这些优良品质,在人类饲养或放牧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合群和温和是马的两大天性,因此,人类需要的力量和热情只能让它们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表现。它们会在奔跑时奋力向前,在战场上勇敢跨越,即便面对危险也会勇往直前。这些优秀、勇猛的马,奔跑得非常快,但经过人类的驯化,仍然会变得性情温和。

除了上述的优良天性,马是所有身材高大的动物中体形比例最为匀称和优美的。如果我们用马和其他动物相对比,会发现驴子太丑,狮子头大,牛的身体和腿比例失调,骆驼则完全畸形。而其他比马体形更大的动物,如大象、犀牛,它们的体形与美感毫不沾边,称之为肉团会更准确一些。兽类头颅与人类头颅主要的区别是:兽的颚骨过分前伸,这是一个代表着兽类的卑贱的标志。但是,马的颚骨虽然也很长,却不像驴那种的蠢样,又或者牛那样的呆相。马的头部比例出奇地协调,赋予了它略显高贵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与它颈部优美的线条相得益彰。只要马抬起头,它的气质就立时显现,超越所有的四足兽。这样高贵的姿态让它们可以摒弃兽类的卑贱身份而与人类面对面。

马有着炯炯有神的目光,坦然而率真;它的耳朵大小适中,形状优美,既不似牛耳那么短,也不像驴耳那么长;它的鬃毛与头部对应,美化了颈部,让它更多了几分强劲和豪迈;马的尾巴长而下垂,完美地结束在身体的末端,与鹿和象的短尾巴以及驴、骆驼、犀牛的秃尾巴都不一样。马的尾巴由茂密的鬃毛组成,这些鬃毛似乎就是直接从马屁股上生长出来的,但它又不像狮子的尾巴那样向上翘起,而是合乎时宜地自然下垂着,还能灵活地左右摆动,驱赶会造成它困扰的蝇虫。因为马的皮肤虽然坚实,还长着厚且密的毛,但仍然很敏感,蝇虫的骚扰会使它异常苦恼。

不能将驴简单地认知为秃尾巴或退化后的马,也不是杂交物种,驴有着自己的种类,血脉纯正,与其他动物一样。虽然驴的身份远不如马那般高贵,但它拥有和马一样悠久的历史。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对驴这样温和良善、有极佳耐性、消耗不大又实用性强的动物有这么多的误解?难道消耗少、要求低的动物就天生被人类瞧不起吗?

将驴与马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发现驴一直在遭受虐待,人们鞭打它或者任由淘气的孩童欺负它,它们没有如马那样得到人们良好教导的机会。也许有人会说,驴也会被人们豢养,但是很明显,被豢养起来的驴虽然跟马一样丧失了原有的自然天性,但却没有得到人们的细心照料。确实如此,驴没有突出的优点,它仅有的优点也在人们的残酷折磨中消失殆尽了:它是粗鲁的庄稼汉的玩具,常被肆无忌惮地嘲笑;它被迫驮运重物,还要遭受随意的棍棒击打。不得不说,我们的目光是短浅的,从来没有想过,如果世界上不存在马,那么,在牲畜中拥有最高地位的就是驴,它有着比例匀称的标准身形。只因为马的存在把第一的位子占据了,所以驴才退居第二,因为我们拿它与马比较,才产生了各种不满和批评,就这样,驴成为人们眼中无足轻重的牲畜。驴的地位在我们这样的偏见中被降低;更关键的是,驴的天性中存有的各种优点和才能被人们忽视了。事实上,驴和马相比,欠缺的就只是外形上的优势。

豪迈奔放是马的天性,而温和谦恭则是驴的天性,驴凭借着坚忍,又或者还有一些勇气,承受着人类的鞭打和惩罚;它不在乎食物的数量和品质:它习惯于食用又硬又难下咽的草,哪怕这些草是马或别的动物不愿意吃的或吃剩下的;但驴对饮用水的质量是很讲究的,近乎挑剔,只到自己熟悉的溪流中喝最纯净的水;驴在饮水时也很节制,绝不会把鼻子伸进水中,据说,这是它害怕见到自己耳朵的影子。驴在吃饱喝足之后,常常喜欢在草地上滚来滚去,但驴不会在污泥中打滚,这一点和马大不相同,它甚至因为担心四肢被弄湿,而对泥浆退避三舍,所以,驴的四肢比马的要干净很多。驴很容易被驯养,它可以帮助人们驮运重物。空闲时,驴经常躺在地上打滚,似乎在发泄主人对自己关心太少的怨气。更多的时候,它会站着观望远方。

幼年时期的驴非常欢快,体形略带轻巧和高雅,很是漂亮。只是,随着长大,驴的这些优势快速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对待。恶劣的生存条件,不仅使驴愈发迟钝,还变得非常固执和蠢笨。不过,在对自己的孩子时,驴非常有爱心,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曾经这样说过:“当它们被人们强行分开时,哪怕是穿越熊熊大火,母驴也会去找寻子女。”尽管驴常常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对待,然而它们对自己主人的依恋却丝毫不减,在很远的地方它们就能闻出主人的气息。驴对居住的地方记忆很深刻,不会忘记经常走的路。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些有赖于驴良好的视力,加之敏锐的嗅觉,还有长耳朵。但驴的这些特点也让人们将其归类为羞怯的动物,据观察,耳朵比较长,听觉灵敏的动物通常都很胆小。驴驮重物时,头部是下垂的,耳朵也耷拉着;在被人们折磨时,它的表情是有些厌恶的:嘴巴噘着,完全不动弹,似乎在做无声的抗议。如果我们将躺在地上的驴的脑袋摁住,令它的一只眼睛贴着地面,再用木头或者其他东西将它的另一只眼睛遮住,它不会反抗,仍然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驴走路的姿势跟马差不多,只是幅度要小一些,速度更慢。和马比起来,驴的持久力会差一些,哪怕一开始它能跑上一段路,但我们要是催促它一直奔跑,它很快就会疲惫不堪。

第二节 牛

像牛和羊这样的食草动物,与人们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它们既为我们提供食物原料,又不会向我们索取过多。牛则是这些动物中最出色的,它们贡献出了取自大地的一切,即使是排泄物也能肥沃土壤。在这方面,牛比其他动物优秀太多,其他动物总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一片青草丰盛的土地转眼变得狼藉而荒芜。

牛还为我们提供了其他好处。如果离开了牛,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赖以为生的土地将成不毛之地,农田、苗圃都失去生机;如果离开了牛,农活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牛不仅是农民的好帮手,更是农村生活的主心骨,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牛在过往承担着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重大责任;即便现在,它仍然是一些国家——特别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迈向致富之路的根本。所以,牛是我们切实的财富,诸如黄金、白银这些都只是流动资产,是象征意义上的货币。与牛相比,这些象征意义上的货币,是依赖土地产品来实现其价值,但牛的作用则是发展土地产品。

牛与马、驴、骆驼等动物相比较,驮运东西不是它擅长的,因为它的背和腰的构造不适合做这项工作。但是,牛的优势也很明显,它有较厚的颈项和宽宽的肩膀,这样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很适合牵拉类的工作。同时,牛具有庞大的体形、温和的脾气、四蹄较低、相当好的耐性,这些特性都说明它适宜耕耘。牛克服困难的耐性是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尽管马的力量比牛的大,但它的腿太长,这种身体构造不适宜耕耘,而且马的动作敏捷,性情却焦躁。牛做的一直是细碎的事,完成这些事不仅需要体能,更需要耐心和灵巧,但可能是这些琐事做得太多,牛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轻快、柔和与优雅。

耕牛

一头标准的耕牛,体形既不能太肥,又不能过瘦,头要短而粗,耳朵要大;身体壮实,毛皮平滑又密实;犄角有力且有光泽;前额宽大,目光如炯;鼻子粗,鼻孔还需要张开;牙齿整齐洁白,而嘴唇则是黑色;肩膀和胸部很宽厚;颈部多肉,要有能到达膝盖部分的颈部垂皮;腰部、腹部同样要宽厚,臀部要结实;后肢粗壮有力;尾巴末端要有一小撮细毛,尾巴到达地面。另外,还要有坚韧粗糙的皮肤,发达的肌肉,较短而宽的足趾,坚定的脚步。以上就是耕牛应有的特点。

耕牛需要有灵性,才能执行人类的命令。但人们在对耕牛进行驯养时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让它心甘情愿地为人类服务。在耕牛两岁半左右时,人们就需要开始驯养它,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想再驯养成功就会比较困难,甚至可能无法制服它。要想驯养超过这个年龄段很长时间的耕牛,就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耐心,比如温和的抚摸,绝对不要妄图以武力或者暴力的方式征服它,那样只会适得其反。除了轻抚它之外,也可以把它喜欢的食物如大麦糊、磨碎的蚕豆、有盐的饲料等喂给它。与此同时,还需要把牛角捆扎起来,之后套上颈箍,可以时常让它与训练好的牛一起耕耘,它们的体格最好相差无几。在训练耕牛的集体意识时,要注意将它们小心地拴在距离草场不远的地方,然后慢慢牵着它们向草场走近,让它们彼此熟悉,习惯群居生活。训练耕牛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刺棒去戳它们,除非是在很难驯服的情况下。在还没有成功训练耕牛之前,尽量不让它们做较多的耕耘工作,因为这个时候的耕牛容易疲劳。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对它们的食量进行控制,直到训练出现了进展,才能给它们更多的食物。

水牛

性格多变、性情暴躁是水牛的特性,因此人们很难驯服它。水牛的生活习性保持着原始状态,具有很强的野蛮性。它不注重外表的清洁,可能只比猪干净一点点。水牛的野蛮性让人们很难靠近它,也就无法为它清洗,同时,因为它的粗大面孔,目光呆滞且带有敌意,所以它不讨人们喜爱。水牛的头部总是低垂着,基本没有抬起过;四肢瘦弱,尾巴短且粗,面部黝黑。

身材方面,水牛的身躯粗短,四肢细小,以及与身体不成比例的非常小的头部。它的犄角比较尖,一小撮短且卷的毛长在前额;皮又硬又厚,肉的气味难闻也不好吃;水牛的乳汁味道并不好,但产量非常高,因此成为热带地区制作奶酪的主要原料。哪怕是幼小的水牛,肉质也不好,只有舌头比较嫩。与其他部位相比,水牛皮轻盈而又结实,难以穿透,所以价值比较高。

水牛强劲有力,是耕地的一把好手。耕地时,人们会用一个套环穿过水牛的鼻子,以便控制它前进的方向。拉车时,两头水牛的力量跟四匹马的力量相等,由于水牛的脑袋和颈部下垂,使用了全部的力量,所以力量比马大出许多。

第三节 羊

绵羊

绵羊能存活到现在,并持续繁殖,得益于人类的照料和帮助。这是因为绵羊本身并不具备生存能力,特别是母绵羊,它们连基本的自我保护都难做到;公绵羊相对好一点,但也只是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略强一些。但公绵羊只是一时之勇,连自己都无法保护,更谈不上保护同伴了。而且,较之于母绵羊,公绵羊性情更怯懦,一点微弱的声响都会吓它们一跳,因此,绵羊聚集在一起更多是为了消除心中的恐惧。除了懦弱,绵羊还很愚蠢,它们对于危险的感知能力非常迟钝,常常察觉不到危险的降临。它们总是在住处待着,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不会挪动。假如要让羊群迁徙,必须找到领头羊带路才行,羊群只会跟着领头羊行动。但领头羊跟其他羊一样,如果牧人或是牧羊犬不去驱赶,它也只会待在原地。牧羊犬的优点在驱赶羊群时十分突出,它不仅会保护绵羊的安全,还能控制它们的行走路线,绵羊在它的指挥下或分散或聚拢。

绵羊是生性朴实但是非常脆弱的动物,它们无法行走太长时间,这会让它们深感疲惫,甚至虚脱。如果赶着它们快速行走,它们会因为心跳加快而呼吸困难。另外,它们对气候很敏感,难以抵抗烈日和寒风。它们极易生病,特别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即便是肥胖有时也能夺走它们的性命,这些都是绵羊繁殖的阻力。并且,母羊产崽时十分容易难产,所以人类的细心照顾对绵羊而言不可或缺。

山羊

和绵羊比起来,山羊的本领就强多了。而且,山羊感情丰富,不会害怕人类,甚至十分依恋人类,它们与人类和平相处,喜欢被人类抚摸。同时,山羊好动,敏捷活跃,性情活泼,人们难以将它们聚集到一起。群居生活不是山羊所好,它们习惯把住所建造在山崖上,甚至能够在悬崖峭壁上生活。身强体壮的它们非常容易饲养,几乎不会拒绝任何草料。

通常说来,动物的天性各不相同,但山羊和绵羊例外,它们的天性非常相似,身体构造也基本相同,交配、繁殖的方式也都一样,还会得相同的病,因此人们用同样的方法饲养它们。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尽管很细微,比如:相比之下,山羊很少患病,不怕酷热,甚至可以在烈日下休息,强光的照射不会令它们感到不适。但山羊对严寒的抵抗力很弱,这点和绵羊一样。绵羊的户外活动时间有限,但山羊却喜欢在野外撒欢,尽情展现它们的好动性格:它们或跳跃,或奔跑,有时步行,有时静止,靠近一下又离开,跑得远远的……这些行为源自山羊内心的情感,而无法找到其他的确定性因素。山羊身体的构造和充沛的精力使得它们行动敏捷。这些特点充分展示了山羊的本性。

原山羊、岩羚羊与其他山羊

总的来说,原山羊、岩羚羊、家养山羊属于同一个物种。这个物种中,雌性之间很相似,属性也相对稳定;雄性中则形成了一些变种,彼此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这个并不违反自然规律的观点,人们可以认为原山羊是由雄性山羊演变而来,而岩羚羊则由雌性山羊演变而来。我并非是凭想象提出这个说法,这是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的。自然界中,某些雌性物种可以跟其他物种的雄性交配,并繁衍后代,还能最大限度保留自己物种的特性;比如母绵羊与公山羊交配会产下小绵羊,而母山羊与公绵羊交配后,却不能产下绵羊后代。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母绵羊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是公绵羊和公山羊的共同雌兽。原山羊也是相似的情况,母原山羊代表的是原始物种,属性十分稳定;公原山羊则产生了一些变化。表面上看,家养母山羊也属于这个物种,它和母原山羊和母岩羚羊相似,能与上面讲到的三种雄性进行交配,只是雄性本身产生的变化,致使它们的组合也变了,但是后代却不会出现本质上的变化。

这些关系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本性。通常,为了保留物种,雌性动物做出的努力比雄性动物更多,虽然雌性和雄性在创造最初形态的动物时都尽了力,到后来却是母兽独自提供幼兽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因此母兽更多地改变或者同化了幼兽天性。如此,雄性天性中的许多特征没能得以保留。我们在对一个物种做辨别时,首先要观察雌性的特征。雄性仅仅形成生物的一半,而雌性则决定了另一半,并且提供了形态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物质。一个漂亮母亲的孩子总是漂亮的,而一个美男子与一个丑女的孩子一般都不好看。

因此,对于同一个物种来说,有时可能会形成两个亚种,一个雄性亚种和一个雌性亚种。这两个亚种有一些相似点,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像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物种。这就是我们无法明确区分“物种和变种”的根本原因。

第四节 猪

在所有的四足动物中,猪是进化得最不完善的,形体上的不足可能是影响它天性的主要原因。猪的所有习性都很粗野,口味也很污秽。它几乎不会分辨食物的好坏,只是本能地吞食一切出现在它面前的东西,就连自己孕育的小猪崽也不放过。这或许是由于它强大的消化系统需要源源不断的食物去满足,又或者是因为它的味觉神经迟钝,对食物没有什么要求,才会这样来势汹汹地吃东西。

猪的触觉器官也不敏感,它毛发粗糙,皮肤坚硬,更有肥厚的脂肪,不怎么在意人们的击打。有人曾经看见一只老鼠寄身在猪背上,啃食它的皮肉,但猪对此似乎完全没有感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猪的触觉跟味觉一样非常迟钝。不过,猪其他的感官很敏锐。比如野猪,很远就能够望见、听见甚至感觉到猎人的存在。因此,经验丰富的猎人为了出其不意地猎到野猪,会在夜晚静静地等待,并在有风的时候马上将蹲守点换到下风口,因为风会将气味送出很远,而野猪的嗅觉十分灵敏,一丁点人类的气息都会让它转身逃走。

猎人一般都了解,三岁以下的野猪是不会分开的,它们聚集在一处,形成小队伍跟在母亲身后,直到足够强壮了才会单独行动。野猪是一种会主动聚集成群的动物,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受到攻击时,它们可以依靠群体的力量抵御侵犯,相互支援。如果遇到很厉害的敌人,身强体壮的野猪会把老弱幼小的野猪护在中间,围成一圈。家猪和野猪一样,完全不需要狗的保护。但是,家猪是很难驯服的,就算是强壮又有灵活身手的成年人,也只能管理50头左右的家猪。

每到秋天,牧人会把猪放养在树林里,因为树林里丰富的果实能够为猪提供充足的食物;夏天,牧人则会把猪赶到潮湿的沼泽地里,那里有足够多的猪最爱的昆虫和植物根茎;春天,牧人都会将猪放养在荒地上,从清晨到上午10点,再从下午2点到黄昏,每天放牧两次;冬季到来,放牧次数会减少为一次,还要选择天气不错的时候,因为猪对雨雪等恶劣天气没有抵抗力。这也是为什么每每闪电打雷或是下大雨时,猪会一边跑还一边叫的原因。不过,我们很少听见野猪的嚎叫声,母野猪的嚎叫相对多一些,公野猪只会在受重伤时发出嚎叫。受到惊吓之后,野猪会剧烈地喘息,那声音大到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

第五节 狗与猫

家犬

我们在议论一个人时,最重视的是这个人的内在,接着再看外表;会把勇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力气。同样,在对动物进行讨论时,人们也会把动物的内在品质放在重要位置。内在品质,是动物区别于木偶或者植物的根本特征,也是其能够与人类相处的原因所在;同时,动物的生命之所以能够升华,就是因为它有情感,是情感使它产生了欲望,并赋予物质以意志和生气。

所以在人们的认知中,动物情感的完善程度甚至决定了它们本身的完善程度。情感越丰富,它们的能力就越强,越能肯定自己的存在,越容易与其他动物建立联系。如果这种动物具备了细腻而敏锐的情感,这种情感又能通过驯化而更加完善,那么,人类会将这类动物视为最好的帮手,让它们协助人们做一些事情,照顾、帮助甚至保护人们。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动物知道如何通过服务的勤勉和姿态的亲昵来表达自己对人的情感,因此,这类动物总是能得到人们加倍的宠爱。

狗是这类动物中的翘楚,它除了体形优美、身体强壮、性格活泼外,还拥有备受人类喜爱的卓越品质。野狗因为性情暴躁,凶猛且嗜血,常常令其他动物感到畏惧。在家犬身上,这样的天性让位给了温和的情感,它们喜欢接近人类,在主人的脚下匍匐,以依恋为乐事,以得到人类的欢心为目的,向主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勇气和精力,时时刻刻听命于主人。它们关注着主人,揣度人们的想法,能够从一个眼神明白主人的意愿。所以,尽管家犬不如人类的思想深沉,却展现了全部的情感,它甚至还比人类多出一些优点,如爱心和忠诚。家犬没有企图心,不会自私,更不会有寻仇报复的欲望,它什么都不怕,只担心自己会失去人类的欢心;家犬很勤奋,也很柔顺;它总是忘记人类带给它的侮辱,却牢记人类的恩德。它受到虐待却不气馁,不仅逆来顺受,还尝试去忘记这些虐待;人们对它的折磨,不仅不会让它恼羞成怒,它甚至做好了迎接新的折磨的准备;它会用舌头去舔舐鞭打过它的工具,又或者会舔舔人类的手,似乎在向人类示好。这样的忍耐力与和善的性格,让人们再也狠不下心继续责打它。

另外,狗比其他动物更容易被驯服。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被成功驯化,迅速了解人类的各种动作或者口令的含义,还能与人类表现出一样的气质:狗跟着富人,就是一副骄横的样子;跟着乡民,则是一副俗气的模样。狗在主人面前尽献殷勤,通过言谈举动、声音容貌辨别出会带来危险的人,从而阻止他们靠近。它在夜间为主人看家护院时,距离很远就能察觉到靠近的闯入者,假如这些闯入者翻越围墙,它会勇敢地扑上去与其搏斗,竭尽全力地为主人保护家宅。当闯入者败在它的爪下,它会表现出一副无比光荣、无所无畏的模样。

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没有狗这种动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就能深切感觉到它对自然界来说有多么重要了。假如没有狗的帮助,人类难以征服其他动物,更实现不了对其他动物的奴役;即使到了现在,如果没有狗的协助,人们依旧无法发现、驱逐和消灭某些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总而言之,为了自身安全和万物之灵的地位,人类需要在动物界中不断寻找帮手,通过温和的方式与亲切的态度将具有服从意识的动物聚拢在身边,借助它们的力量对付其他动物。人类驯化狗也是为了实现这个主要目的,伴随着对狗的驯化,人类开始征服大地。

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在灵敏性、强壮凶猛等方面都强于人类,而人类驯服了狗,就等于为自己增加了新的能力,弥补了人类本身的不足之处。尽管人类为了增强和完善感官系统而制造了很多的机械器材,但从性能上来讲,它们都比不上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器材——狗。这不仅仅因为狗完善了我们的感官,还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统治其他动物的力量。相比其他动物,狗服从人类并忠心耿耿,因此人类赋予了它们永远的高贵身份——成为其他畜类的指挥者:统领牧群,让牧群听从于它,有时甚至比牧人更具权威,牧群是受它管制的群体,它领导和保护它们。它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保证了牧群的安全与秩序,除非在维护牧群间的安定时,否则它从不乱施暴力。

猎犬

猎犬时刻准备投入战斗,会在听到猎人给出的枪声、号角声等信号之后抖擞精神,用跳来跳去或不停吠叫向主人表达对战斗的热情。主人的作战指示一旦下达,它们就立即潜行,迅速了解周围环境,让猎物无处藏身。通常,猎犬会通过猎物的足迹洞察猎物的去向,再向主人传递与猎物之间的距离、猎物的状况等信息。

猎物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它们对即将降临的危险也很敏感,会在第一时间竞相逃脱;感觉到无法脱身后,才会与猎狗斗上一斗——在逃生方法上,这些猎物往往能够使出让人们惊讶万分的本领:它们会反复行走以掩盖行走的踪迹;逃跑时不断跨越大路或者栅栏,甚至蹚过溪流,躲躲闪闪。如果猎狗穷追不舍,猎物意识到自己无法逃脱的话,就会想出更狡猾的办法:先是和年幼、没有经验的同类一起逃跑,将彼此的足迹混合在一起,之后突然离开同伴,让猎狗去追逐这些倒霉的“替死鬼”。

可惜,受过良好训练的猎狗不会被猎物这些小伎俩蒙住眼睛,它会用敏锐的嗅觉认真地搜索每一个角落,哪怕周遭乱成一团,它也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线索。它会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追赶一开始就被它锁定的猎物,并在追上之后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将其彻底打败,还要饮其血以解心头之恨。一只经过良好训练的猎狗能领会主人的各种意图,知道什么时候该对猎物奋力追赶,什么时候需要停下来。猎狗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每天只需要喂食一次,它们的耳朵比较大,通常是下垂的状态。它们以灵敏的嗅觉和对主人的忠诚,成为猎人最好的帮手。

猫是一种天性不忠的动物,人们之所以驯养猫,只是用以对付家庭的祸害——老鼠。猫虽然体态优美雅致(特别是在年幼时),但它们的天性虚伪而邪恶,这是人们讨厌猫的主要原因。猫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本加厉,驯养只能掩盖一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它。长大后的猫脾性有所改变,但也更加狡猾了,学会了温顺地奉迎主人。猫喜欢强取豪夺,并将自己这样的意图隐藏在狡猾的手段中。表面看起来,猫与人类相处得其乐融融,实际上,它们对如何融入人类的生活不感兴趣。它们看向人类的眼神暧昧不明,带着怀疑或是虚伪,从不直视,喜欢兜着圈子与人接近;它们寻求人们的抚摸,并从中获得愉悦。如前所述,忠诚的动物与人类的感情非常亲密,但猫与狗截然不同,它们只是为了得到宠爱而与人类相处。也正因为这样,猫与人更能相容,而狗在人面前的表现过于真挚,因此不能完全和睦相处。

猫拥有漂亮的外表,爱干净,身手轻盈机敏,享受安逸的生活,总是在自己的住所中铺上最柔软的东西,在上面休息和嬉戏。这些习惯都是由它的天性决定的。

尽管猫栖身在屋里,与人类一起生活,我们仍然无法断言它们是人类家养的宠物,因为它们在人类世界中完全拥有自由,可以随意行走;如果它们想远离某个地方,没有任何东西能让它们多停留一刻。

猫生来怕水、畏寒,讨厌糟糕的气味;它们喜欢晒太阳,对烟囱、壁炉等温暖的地方情有独钟。它们极少深度睡眠,却总是装作一副酣睡的模样。它们常在静默中行走,步伐轻盈,悄无声息;总在远离自己住所的地方排泄,并且想方设法将之掩埋。猫喜欢整洁,因此它们皮毛干燥而有光泽,即便在夜晚也能看见;除此之外,猫的眼睛在昏暗中也会闪闪发亮。

第六节 鸡

公鸡

公鸡是一种笨拙又很普通的家禽,行走缓慢,步伐沉重,因为翅膀很短而无法飞行。它们啼声嘹亮,不分昼夜地引吭高歌,它们的叫声并没有规律,与母鸡的咯咯声截然不同。有一些母鸡发出的叫声类似公鸡,扯着嗓子叫,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它们叫不响,无法完全地发出声音。为了找寻食物,公鸡搜寻地面,用爪子四处刨土,甚至会将谷粒中的小石子吞下,以促进自己的消化;它们用喙部汲水,再仰头咽下。它们的睡姿奇特,最常见的姿势是把头藏进身体一边的羽翼下,一只脚抬起。公鸡的身体和喙似乎是齐平的;脖颈向前抬起;喙下的双膜和鸡冠一样,也是红色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不是肉状物或者膜状物。

状貌豪放、姿态高雅、目光如炬是一只强壮的公鸡应该具有的特征。如果母鸡和公鸡同属于一窝,那么它们的后代是纯种的可能性就很高;要想改变鸡的品种,就必须让不同的鸡进行杂交。有神的眼睛、殷红的鸡冠、没有疾病且匀称的身体、短短的腿和宽羽毛是挑选鸡的原则。与白母鸡相比,黑母鸡的产蛋量更高,因此深得农妇喜爱;在躲避空中猛禽的攻击方面,黑母鸡也技高一筹。

公鸡对母鸡的关心很特别,甚至会忧心于母鸡的不安。公鸡会一直照顾母鸡,时刻带领着它们,保护着它们,随时提示它们可能存在着的危险,只有看到母鸡围着自己、在自己身边吃东西,公鸡才能吃得安心而愉快。观察发现,公鸡通过变化的声音和表情,对母鸡们说不同的话,当失去母鸡时,公鸡会表现出遗憾。公鸡的嫉妒心虽然很强,又颇为多情,但却不会冷落任何一只母鸡。只有面对另一只公鸡时,它的嫉妒心才会突显,如果鸡群中出现了竞争对手,它会怒目圆瞪,鸡毛竖起,毫不犹豫地和对方展开搏斗,直至一方支撑不住,或失败的一方退出战场。众所周知,公鸡是会打鸣的,事实上,它是通过打鸣来宣布主权,以此警告那些妄图侵占它领地的外来者,并向其他公鸡宣布自己不可取代的地位。白天时,公鸡大约每隔一个小时就打鸣一次。清晨,公鸡的鸣叫声就是人们的起床号,告诉人们“天亮了,该起床了”。

母鸡

在生养后代方面,母鸡表现出了高尚的敬业精神。小鸡尚未孵化出来时,母鸡总是坚持悉心守护;等到小鸡破壳而出,它们依旧热情不减,爱心倍增。小鸡宝宝是脆弱的,需要母鸡精心的照料和保护。看着由自己赋予生命的小家伙们,母鸡的疼爱之情油然而生,不断为它们寻找食物。假如找不到充足的食物,母鸡就会将小鸡们唤回身边,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以便它们躲避危险,再用趾甲抠出地面隐匿的小虫子喂给小鸡。正因为母鸡对小鸡投入了如此多的热情,形成了特别的体质,所以我们很容易分辨出普通母鸡与带领小鸡的母鸡。带领小鸡的母鸡往往竖着羽毛,拖着翅膀,嘶哑着嗓子,叫声富于变化,母爱溢于言表。

当小鸡遇到危险,母鸡常常不顾自身的安危,拼了命也要保护小鸡。如果一只鹰突然出现在空中,一般情况下,本身弱小的母鸡会忙于逃生,但为母之后,它就变得坚强无比。它会往前直扑,不断高声嘶叫,挥动翅膀,以勇敢无畏的气势震慑入侵的猛禽。通常,猛禽不会选择与这样的母鸡搏斗,而是避开锋芒,另寻更容易对付的猎物。

母鸡在教导小鸡这件事上,也操心不少,它会一遍遍教授小鸡寻找食物的方法,以及怎么用土洗澡等生存技能。一次又一次,耐心不减。每当母鸡发现食物,就会大声地咯咯叫,把小鸡们呼唤过来。它时常半蹲着身体,方便小鸡随时躲到它的翅膀下,既能取暖又能躲避其他动物的攻击。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母鸡具备作为母亲应有的一切优良品质。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即使把其他家禽的蛋拿给母鸡,它也会如同照顾自己的宝宝一样,付出全部的热情。它不认为自己仅仅只是这些外来幼雏的“奶妈”,而不是它们的生身母亲。当这些“别人家的宝宝”受天性的驱使,蹦跳着冲向小河小溪中嬉戏时,母鸡会讶异、惊慌和担忧。它急于追回它们,但出于对水与生俱来的恐惧,只能在河岸边干着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孵化出来的幼雏置身于在它看来非常危险的境地中,而它却无能为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