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导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直到近几年,大多数讨论通货问题的权威作者仍认为,只要硬币是完好的,纸币能随时兑换成硬币,就充分达到了硬币和纸币混合流通的目的;通过管制所要预防的,仅仅是暂停支付和银行破产带来的弊害,因为当前大多数银行都把本票的发行同其他业务混在一起。这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的银行原理,我国的通货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之上并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管理的。

但近来一套新的通货原则已由一些很有权威的人士传播开来。根据这些权威的意见,银行券能随时兑换成硬币,这是不够的,所有银行,不论其是否发行纸币,都应具有偿付能力;他们认为,纯粹的金属货币流通才是完善的通货形式(尽管也承认纸币具有便利和节约等优点)。并认为,唯一健全的混合通货原理是这样的,即,根据这一原理,流通中的银行券不仅在价值上而且在数量上,都应与所能兑换的黄金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银行券被认为是一种替代物,这种代替一定数量硬币的替代物,其数量的变化应与通货完全是金属货币的情况下硬币数量的变化完全一样;因而检验管理好坏的标准,不是像纯粹的银行原理所认为的那样,看银行储备有多少金银,持有多少可立即兑换的证券,而是看金块数量的变化同流通中的银行券的数量变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一致。按照这种理论管理银行券的发行,现在被称做采用了所谓通货原理。

为把这一原理应用到实际中去,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国家银行,由银行督察领导,该银行的职责和作用仅限于以纸币兑换黄金,和在纸币数量超过以担保品作抵押发行的固定纸币数量时以黄金兑换纸币;或者,只允许英格兰银行发行纸币,把其发行职能同单纯的营业部严格分离开来。

极力赞成这种分离的论点,似乎已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各种方案也已受到政府的密切注意,因为不仅要避免中止支付和无力支付的危险,而且要赋予信用和贸易更多信任和稳定,并确保物价更为稳定,从而防止或减轻狂热的兴奋和极度的沮丧轮流交替,这种情况在现行体制下是普遍存在的,并被归咎于对通货原理的忽视。

在现行的发行和银行业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稳健的管理下,能否维持纸币的自由兑换,这一问题在后面加以考察。但是,尽管可以暂时不讨论是否能防止中止支付和无力支付的问题,但却应该考察下述看法所依据的理由,这种看法认为,与通货原理体制相比较,现行体制除了使发钞银行有可能中止自由兑换和破产外,还会带来其他弊害,并认为检验地方发钞银行管理好坏的标准,不是同其负债额相比的黄金储备和可动用证券的数量,而是这些银行发行额的变化与英格兰银行发行额的变化是否一致,同时检验英格兰银行管理好坏的标准,是该银行发行额的变化同贵金属流出流入的变化是否一致。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