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八 与舅及表侄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呈诗劝舅 弘治十八年(1505)

老舅近何如?心性老不改。世故恼情怀,光阴不相待。借问同辈中,乡邻几人在?从今且为乐,旧事无劳悔!

【译文】

老舅您最近过得怎么样?

性情怎么总是改不了。

您为世俗人情一直烦恼,

光阴如梭可是不等人。

请问您老的那些乡邻乡亲中,

您的老伙伴还健在几人?

以后一定要快快活活,

不值得为懊悔过去的事情而不快乐。

【点评】

养舅父之志

此信写于弘治十八(1505)年,阳明先生时年34岁,在兵部任主事,开始收弟子,一门心思讲学。讲学的内容在当时有拨乱反正的意思,即圣贤学问是身心学问,要学好身心学问,既要尊师重道,又要树立坚定的志向。

养长辈之志是孝的最高境界。

诗中,外甥劝舅舅要少烦恼多快乐。俗话说,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阳明先生说,乐是心的本体。

几封家书中至少有两个证据可以证明,阳明先生舅舅家并不富裕,一是母亲郑氏嫁到王家后,要亲自打水、舂米和纺织;二是表侄保(宝)一和保(宝)三在伯爵府打工。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郑家和早年的王家,这两家都不是大富人家,但王家是书香门第,郑家舅舅至少也要读过几本书。

【拓展性知识链接】

此心性,彼心性

阳明心学中的心,在十六字心传中,被分为“人心”和“道心”。人心,即我们平常人的心;道心,即天心,即天理,即良知,即圣人的心。

性,在《中庸》首章中,有“天命之谓性”。在阳明心学“四句教”中,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即指性,这个性也是良知的体。

心之体,即性;心之用,即情。俗话中的心性,指性情和脾性。学习致良知学问,需要明白的是,性是指形而上的良知之体。

与郑邦瑞书·不与说情,但为筹谋 嘉靖四年(1524)

修理圣龟山1庙时,我因外祖及二舅父分上,特舍梁木,听社2享将我名字写在梁上。此庙既系社享香火所关,何不及早赴县陈告?直待项家承买了,然后来说,此是享人自失了事机。我自来不曾替人作书入府县,此是人人所知,可多多上覆。二舅母切莫见怪。此庙既不系废毁之数,社享自可具情告理,若享人肯备些价钱取赎,县中想亦未必不听也。汝大母3病势如旧,服药全不效。承二舅母挂念,遣人来看,多谢多谢!

阳明字寄宝一侄收看,社中享人亦可上覆他。

【注释】

1圣龟山:即余姚胜归山。

2社:《说文解字》解释为:地主,土地神,也指祭祀神的场所,后来演变成了地方基层组织和民间团体。

3大母:指阳明先生夫人诸氏(约1474-1525),从郑邦瑞论是表伯母。诸氏弘治二年(1489)嫁入王家,嘉靖四年正月去世。

【译文】

修理圣龟山山神庙时,我因为外祖父和二舅父的情分特意捐舍了梁木,并且同意村社管事的人把我的名字写在了梁木上。这座庙既然成了村社烧香燃灯供神的地方,为什么不趁早到县里陈述告状呢?一直拖到项家出钱把山神庙买走了才来说这件事,这是村社管事的人自己错失了时机。我从来不往府县衙门写信替人说情,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你可以详细地禀告给二舅母。也请二舅母千万不要怪罪。这座庙既然没有被列

入废毁的名单,村社管事的人可以自己写明情况,请求县里处理。如果管事的人愿意准备些钱赎买回来,估计县里也不见得不同意。你表伯母的病还是老样子,吃什么药都不见效。承蒙二舅母挂念,打发人来看望,非常感谢!

阳明写给宝一侄儿收看,也可以禀告给村社管事的人。

【点评】

大公不害亲情

良知无私。

自古以来,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注重人情。儒家的五伦关系就是一个情字在贯穿。感情与理性是相对的。宋明理学这个“理”字,是容不得私情的。有私就不是大公。良知是廓然大公的。

阳明先生不替舅家作书入府县说情,并不等于六亲不认。他从政多年,利用自己的从政经验,替舅家分析情况,并提出了解决的预案。这是大公不害亲情。

【拓展性知识链接】

历史上的公益事业

中国历史上亲族之间、乡邻之间,有着互助的优良传统。阳明先生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地方时,推行的《乡约》就含有邻里守望互助的用意。信中提到捐“舍梁木”也是为了乡邻的公益事业。

宋代大贤范仲淹退休回乡后,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千亩良田,捐赠给宗族,作为义田,所产粮食存入义仓,用以资助宗族中的弱势群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仅是口号,那是大贤们行动的指南。范氏义庄在子孙的爱心接力下,传承了900年。在《与诸弟书》中,阳明先生引用的“责人则明,恕己则昏”的作者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也很贤良。范纯仁有家训传世。范氏家族的事例是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注释。

明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自己出资在老家苏州购买了千亩良田,办起了申氏义庄。

宋、明、清三代,义庄、义田、义学、义药很普遍。这历来是民族精英的历史担当。

现在乡下实行的红白事随礼,起因是过去物力艰难,小户人家一家一户办个大些的事,承担不起物力和人力。

慈善慈善,因慈而善,因善而慈。一个人,善心扩充,邪恶就没有了存身之处。为别人考虑越多时,心胸就越开阔,心胸宽天地就宽。这是为善去恶,这是致良知。

与郑邦瑞书·孝养长辈,体其意,安其心 嘉靖四年(1524)

(一)

阳明字与郑宝一官贤侄:汝祖母所投账目,可将文书逐一查出,与同去人照数讨完,封送祖母收贮,不得轻易使费。此汝祖母再三叮嘱之言,断不可违。汝祖母因此账目必欲回家,是我苦苦强留在此,汝可体悉此意,勿使我有误汝祖母之罪,乃可。家中凡百谨慎小心,女孙不久还差人来取,到此同住也,先说与知之。

四月初三日,阳明字与列位贤弟侄同看。

【译文】

阳明写给郑宝一贤侄儿:你祖母放出去的账款,要把字据一份一份地整理清楚,与一同去的人按照账目把钱全部收回来,把钱包严实后送给你祖母收藏。不准轻易动用这笔钱。这是你祖母反复叮咛的话,绝对不能违背。你祖母因为这笔账款一定要回家,是我费了很多口舌才勉强把她挽留在这里,你要体谅这个心意,不要让我落个因为不让你祖母回家而误了她事的罪名,这才可以。家里大事小事都要小心谨慎,我不久还要派人去接孙女来与你祖母一起住,先在信中说给你知道。

四月初三日,阳明写给各位贤表弟和表侄儿一起收看。

(二)

向曾遣人迎接二舅母,因病体未平复,遂不敢强。今闻已尽安好,故特差人奉迎。书到,即望将带孙女来此同住。其王处亲事,须到此商议停当,然后可许。一应事务,我自有处,不必劳心也,不一一。

阳明书致宝一侄收看。十月十六日。

【译文】

过去曾经派人去迎接二舅母,当时因为二舅母病没有好利索,也就没有勉强接过来。现在听说病彻底好了,就专门派人去迎接二舅母。接到信后,也希望把孙女带过来一起住。她与王家的婚事,需要到这里商量好了,才可以许配王家。一切事务,我都有处置的办法,不必费心了。不再一一细说了。

阳明写给宝一侄儿收看。

十月十六日。

【点评】(一)(二)篇

照顾舅母

良知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何况是亲戚。书中反映了外甥对舅母的照顾。

【拓展性知识链接】

舅舅可是很亲的

舅舅,是对母亲的兄弟的称谓。

外舅,是对岳父的另一种称谓。1495年,岳父诸让去世,阳明先生作有《祭外舅介庵先生文》,文中自称“甥”。

舅,在古代还是媳妇对丈夫的父亲的一种称谓。

舅子,是对妻子兄弟的称谓。

在过去,舅舅是很亲的,也很有权威。权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兄弟们长大了要分家,一般是请舅舅来做主。再一个,母亲去世时的奉安仪式,是需要经过舅舅同意的。

舅舅是和叔伯一样亲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