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崇儒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御制

【宋会要】

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从丁谓等请,作天章阁眉批:「按《方域》内亦有天章阁,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书言:「圣制已约分部帙,望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从之。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之宰相。十二月,辅臣以御书、御制共二卷进呈,皆帝亲笔及亲作草本。诏藏御集阁以天章为名。

十二月己巳兴工,五年三月戊戌阁成。五年二月,修天章阁功毕。庚子,有司具两街僧道威仪,教坊作乐,奉御书自玉清昭应宫安于天章阁。

四月,召近臣、馆阁、三司、京府官观御书、御集于阁下,遂宴于 玉殿。时辅臣集御制三百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讫大中祥符岁中书、枢密院时(正)[政]记、史馆日历、起居注善美之事,录为《圣政经》,凡百五十卷。并命工镂板。又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毕功焉。五年四月,诏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藏天章阁。阁在真宗时未尝建官,至仁宗天圣八年十月初置待〔制〕,命范讽、鞠咏充职。景佑四年增置侍讲,以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等为之。庆历七年,又置学士、直学士。仁宗于干兴元年八月辛亥赐辅臣先帝《御集》三百卷、《释奠文集》一部、《清景殿诗》二卷、《三惑论》并《欹器论》、《天童经》各一册、《圣政经略》一百五十卷

【宋会要】

真宗宴后苑,作《钓鱼诗》赐吕蒙正。

【宋会要】

(真宗宴后苑,作《钓鱼诗》赐吕蒙正该条眉批:「重复」。。)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孝宗御制

孝宗御制

【宋会要】

淳熙元年六月,召上天竺寺僧若讷讲《法华经》,在御批问荅,类成一书。诏以《大乘妙法莲华经释义》为名。

九月十八日,幸玉津园宴射,赋七言诗赐宰臣曾怀以下,预宴臣僚赓和以进。

二年五月十日,御制诗一首,赐新进士詹骙以下。详见进士。

三年六月一日,御制诗书扇,赐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观张子仁。

四年二月一日,御制《改幸学诏》,赐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周必大。

三月一日,御制《妙堂诗》,赐淮东提举吴琚。

十月一日,御制诗一篇,赐少保史浩。以浩潜藩旧学,赐宴内苑,乃命宿于玉堂。翌日,有诗来上,因俯同其韵,复以赐之。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御制《秋日幸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近体诗一首,赐右丞相史浩以下。 臣咸皆赓和也。

六年六月四日,御制诗赐明州观察使提举万寿观张子仁。

宸翰,不胜战栗。」上曰:「此论欲戒饬臣下趋事赴功而已。岂为卿等耶 迩来年谷屡丰,雨晹时若,中外晏然,皆卿等赞襄之力。」雄等奏:「孔子有言:『迅雷风烈必变。』夫迅雷不为孔子设明矣,而孔子所以必变者,敬天之威故也。陛下训 十一月一日,宰臣赵雄等奏:「欲就堂中,请侍从宣示御制文字。」上曰:「甚好。」雄等奏:「前日恭

教如此,何啻迅雷 臣等及中外小大之臣,无不震惧。」先是,上着论数百言,欲革取士用人之弊,论及诛赏,宣示从臣,故有此奏。

七年五月一日,御制《狠石铭跋》,赐右丞相赵雄等。

八年八月十一日,御制诗赐丞相史浩。以浩屡上丐归之请,留之不可,于其行也,锡燕以赐之。

十年二月十一日,御注《(图)[圆]觉经》一部,赐径山能仁禅寺僧宝印。淳熙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一部二卷,赐(上)[天]竺僧若(纳)[讷]慧持。

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御制《送行诗》赐太保史浩。

十一月一日,宰执奏事谢赐《太上稽山诗》石刻,上曰:「《太上诗》规模宏大,所以赐卿者,正欲仰体太上之意,如『属意种、蠡臣』之句。」

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寔录院依典故编高宗皇帝御制。详(此)[见]国史院。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光宗御制

光宗御制

【宋会要】

淳熙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御赞《顶相》一轴,赐左右街僧若讷。

绍熙元年四月二日,诏高宗《芝草赞》、隆兴御制《芝草诗》、寿皇《芝草赞》、诏熙御制《芝草诗》,共四本,宣付史馆。

五月十五日,赐闻喜宴于礼部贡院。是日,赐新及第进士余复以下御制诗一首。

三年十二月二日,御制、御书《至尊寿皇圣帝圣政序》。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赐闻喜宴于礼部贡院。是日,赐新及第进士陈亮以下御制诗一首。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御书

御书

【宋会要】

淳化四年,内出(分)[八]分书《千字文》,赐宰臣、枢密使已下各一轴。

五年十〔一〕月,赐近臣飞白书各一轴,别赐参知政事寇准飞白草书十八轴。先是,宰臣吕蒙正等皆以赐得,时准出使在外,至是始及焉。

至道元年,〔六月〕六月:原无,依苗校据《玉海》卷三三及《长编》卷三八补。,太宗草书经史故事三十纸,诏翰林侍读吕文仲一一读之,因遣刻石,以数百本,并列秘阁官吏姓名,付内侍裴愈,令于江东名山福地道宫〔佛〕庙各藏一本。或高逸不仕,敦朴有行,为州里所称者,亦分赐之。

二年六月,出飞白书二十轴,赐宰相吕端等人五轴。又以四十轴藏于秘阁。字皆方圆数尺,端等相率诣便殿称谢。帝谓之曰:「飞白依小草,书体与隶〔体〕不同。朕君临天下,复何事于笔砚,但中心好之,不能轻弃,岁月既久,遂尽其法。然小草书字学难究,飞白笔势罕工。朕习此书,使不废绝耳。」

三年六月,真宗谓宰臣曰:「先帝多能,尤于笔法精妙,尽得诸家之体。所有御笔墨迹,遍赐天下名山胜境,用垂不朽。」

真宗大中(详)[祥]符二年十一月,真宗以太宗镂文红管供御笔十有二管,分赐宰臣王旦以下。因谓旦等曰:「先帝听政之暇,常以观书及攻笔法为意,每见诸家字体精妙,无不学者,学之必成。」旦等言:「先帝笔法神气英异,非人臣所及。如侍书王着有名于时,然望先帝甚远。」帝曰:「王着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焉。」知节言:「先帝奕鸉甚

妙,但圣人泛涉游艺,必至精绝,然终非所好。」帝曰:「先帝亦着鸉格势。朕顷在宫中侍先帝,尝见学锺繇书,或自夙兴,常手不释卷。」

五年十一月,内出太宗御集及御书法帖,总三百三十六卷三百三十六卷:苗校:《长编》卷七九作「三百六十卷」。,示辅臣。曰:「太宗嗜〔学〕,实由天纵太宗嗜:「嗜」前,疑脱一字。,属思(授)[援]翰,心极精妙。朕孜孜寻访,殆无遗者。四方以朕购求,所纳者甚众。然或因先朝赐其家宝藏,即复付之。」王旦曰:「以文章化人成俗,(青)[实]自太宗始也。五代以来笔札无体,锺、王之法几乎绝矣。太宗在南宫,留意翰墨,断行片简,传之于外,则争求之,实为楷法。自是学者,书体丕变。实圣教所致。」帝曰:「太宗所用笔,亦与人间不同。」顾向敏中、丁谓曰:「卿等未尝见。」咸再拜陈乞。翌(曰)[日],命赐之,人一双。太宗御草《孝经》一卷,刻石在秘阁。赞后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诗一卷、仿锺繇书一卷、草书笔法一卷、草书故事簇子七轴、草书杂时簇子十七轴、草书 字簇子一轴、草书《急就(草)[章]》一卷、草书《千字文》一卷、颠草书一卷、八分书故事一卷、八分《千字文》一卷、飞白书簇子二轴、着飞白书杂诗二轴、飞白书大字簇子二轴、帝字一轴、佛字四体书一卷、五体书一卷、三般大字簇子一轴,已上刻石在御书院。墨迹杂书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册、八百七十八卷八百七十八卷:此前疑有脱文。、御制四千一十六卷册、古诗故事、药方墨迹杂书簇子一千六百七十一卷、墨迹杂书扇百三十六柄、刻石杂书八百一十八卷、御制七百

九十三卷、古诗故事刻石杂书簇子四百五十二轴,已上分藏于龙图阁、太清楼、秘阁、御书院及内中。御制御书《逍遥咏》十一卷、《缘识》五卷、《秘阁铨》三十卷、《秘藏诠禅枢要》三卷、《莲花心经回文倡颂》三十卷、《心轮图》一轴、注《金刚经》宣演一部,已上并印本,随《大藏经》颁行。副本百三十三部,总千九百四十四卷,并印本。文集中录出歌诗文赋别行三百七十六卷,并印本。刻石杂书三百四十七轴,刻石杂书簇子七百五十三轴,已上赐天下名山寺观,并中外臣僚,及兖州至圣文宣王庙。

天禧五年二月,召辅臣观御书于龙图阁。四月,诏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藏天章阁。

干兴元年三月,仁宗遣内侍至中书,赐御书飞白字一轴。仁宗因至真宗灵位之侧,阅视有飞白书笔,其笔以木皮为之,遂取试书数字。帝素亦未尝攻此书,偶兹阅试,而笔力(遇)[遒]健,有(知)[如]夙习。寻命置其书于真宗灵御前,以申哀慕,及分赐执政近臣。是后书法(盗)[益]精,屡赐近臣。

仁宗天圣三年四月,遣内侍以御书飞白书(各)一十轴,赐宰〔臣〕宸翰(犹)[遒]逸,笔势有法,飞白书尤为精妙。至是,命工模刻以赐之。

四年五月端午,遣内侍赐中书枢蜜院御书飞白扇子各一合。

五年九月,慈孝寺真宗御容殿成,帝亲飞白书额曰「崇真殿」,宣示宰臣等。

宝元二年十一月二日,遣内侍就(转)[辅]臣第,赐御飞白书各一轴。次日,面谢,再拜讫。宰臣等奏

曰:「陛下万机之烦,翰墨不倦,神笔奇奥,旷古未(常)[尝]有。」帝曰:「听政之暇,无所用心,特以此为乐尔。」

康定元年六月八日,内侍省押班赵永德上真宗御制、御书碑铭歌诗三十三轴,诏领恩州(剌)[刺]史。永德在先朝,尝管勾御药院也。

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以〕飞白书文词字赐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李淑。淑出〔守〕许州,为《飞白(状)宝章记》,摹石州廨。

庆历二年正月,大相国寺新修宝奎殿,摹太宗御书寺额于石。帝飞白题之,命宰臣吕夷简撰记,章得象篆额,枢密使晏殊撰御飞白书记。初,帝谓辅臣曰:「昨构一小殿禁中,而有司不谕朕意,过为华丽,然不欲毁其成功。今大相国寺方构殿,藏太宗亲书寺额,可迁致之。」因言:「朕内寝多以黄布为茵褥。」宰相吕夷简等对曰:「陛下孝以奉先,俭以率下。虽圣人之盛德,孰加乎此!」帝曰:「此(遇)[偶]与卿等言及之,非欲闻于外,恐其近名耳。」

佞,察小忠,鉴 四年三月,帝御迩英阁,出亲书十有三轴,凡三十五事:遵祖宗之训,奉真考之业,念祖宗艰难,思真宗爱民,守信义,不巧诈,亲硕学,精六艺,慎言语,待耆老,崇静退,求忠直,惧贵骄,保勇将,尚儒术,议释老,重良臣,广视听,功无迹,戒喜怒,明巧媚,杜希旨,从民欲,慎满盈,伤暴露,哀鳏寡,访屠钓,构远图,绝朋比,斥(近)[迎]合,罪己为民,损躬抚军,求善使过。

五年十二月,以宝相佛阁为慈尊阁,飞白书榜赐之。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五

台山真容院、宝章阁,并州舍利阁,奉先资福院、观音殿、妙法院、正觉殿,洎景灵宫等处,神御殿榜,皆帝飞白。每赐,即先召侍臣观焉。

六年八月,赐宰臣贾昌朝洎从臣御飞白书,人一幅。

七年八月,御崇政〔殿〕,召近臣观御书真宗皇帝加谥位版。初,帝跪设位版讫,再拜泣涕久之。又观新作郊庙祭器。

八年九月,御延和殿,召辅臣观御书。

皇佑元年二月二日,广济军都监李惟贤进二圣御书一轴,诏移曹州兵马都监。

三月十五日,飞白书「天性」字赐端明殿学士李淑。时帝以御书赐近臣,淑方侍养,遣使就第赐之。

九月,(迢)[召]近臣宗室及台谏官、三司、开封府推判官、武臣(剌)[刺]史以上,赴迎阳门,观先朝御书。是月,新篆「明堂」二字,飞白「明堂之门」四字,诏词以藏宗正寺。

三年五月,召辅臣、馆阁、台谏官,观书于御书院。

至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故知明州慈溪县王利用妻张氏进先帝御书飞白一轴,乞男度一名目。诏王度与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奏纳先帝御书者多矣,不过赐以金帛,今以优命,非常制也。

二年五月,诏开封府自今有模刻御书字鬻卖者,重坐之。

嘉佑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驸马都尉李玮进飞白四字,帝书二十五字,赐之宠之。

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帝御迎阳门,宣宰臣以下,观御书妙法正览殿牌额。次赴天章阁观御书,复出三圣御容以示群臣。

五年十月,诏自今臣僚之

家,毋得陈乞御篆神道碑额。

六年三月,御崇正殿,召辅臣观御书「兖州至圣文宣王庙」榜。

七年十二月,幸龙图天章阁,召辅臣至待制、三司副使已上,及台谏官、皇子、宗室、驸马都尉、管军,观三圣御书。又幸宝文阁,亲为飞白书。

英宗嘉佑八年,(未改元。)十二月,诏以仁宗御书藏宝文阁,命翰林学士王珪撰记,立石。

治平元年十二月,英宗召辅臣观御篆「孝严殿」额于迎阳门,御篆神道碑额。太宗御制赵普碑文并书,又篆其额。

皇佑中,王子融自河中府还,以唐明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进,仁宗遂赐其兄曾碑曰「旌贤」。自后勋戚之家,多赐之。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御书赐勋戚

御书赐勋戚

仁宗:旌贤(故相王曾)、旌忠(故相莱国公寇准)旧学(故相晏殊)、旌功(故枢密使曹利用)、怀忠(故相吕夷简)、旌忠、勋德(故枢密使张耆)、显功(赠(大)[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李继隆)、纯孝(观文殿学士张观)、褒贤(赠礼部尚书范仲淹)、褒亲(献穆大长公主)、儒贤(观文殿学士高若讷)、崇儒(观文殿学士丁度)、清忠(故枢密使王德用)、思贤(故相刘沆)、旌忠、元勋(故枢密使狄青)、褒忠(故相陈执中)、全德元老(故相王旦)、亲贤(陇西郡王李用和)(教)忠积庆(宰相文彦博父洎)、显功(鲁国忠武公李继隆)、遗直(故相李迪)、旌劳(故相程琳)、英宗:大儒元老(故相贾昌朝)、忠规德范(故相宋庠)。

神宗元丰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上御崇(正)[政]殿,宣宰臣已下至中书舍人、观察使以上,观景灵宫御书十一殿榜。

六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文彦伓言:「仁宗皇帝赐臣御书,以卷轴甚大,私家难以宝藏。遂送功德院宝胜禅院安置。因建阁奉安,愈为精严。每年乞特赐拨放童行一人。」从之。

哲宗元佑二年九月十五日,赐宰臣、执政、经筵官宴于东宫。上亲书唐人诗分赐之。(详之经筵门)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御迩英阁,宰臣、执政、讲读、记注官,各赐御书诗一首。上亲书姓名于其后。(详见经筵门)

六年三月一日,御迩英阁,宰臣吕大防奏曰:「仁宗所书三十六事,禁中有否 」上曰:「有」。大防请令图写置坐隅,以备亲览。从之。

车驾临幸辟廱,亲书手诏,面赐国子司业吴絪等。乞下有司模勒刊石,颁赐诸路州学。」从之。 徽宗崇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宰臣蔡京等言:「伏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书省检会应颁降天下御笔手诏摹本,已刊石讫,诏并用金填,不得摹打,违者以违制论。

大观元年八月十七日,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郑居中言:「近蒙赐臣御笔八行八刑书,欲望许以所赐模写于石,立之宫学,次及太学、辟廱、天下郡邑,与石经比。」从之。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尚书户部侍郎蔡居厚等言:「比从近臣之请,凡御笔手诏,刊印成策,半岁一颁。然内外之事,总于六曹,六曹之司二十有四,逐司颁降,各有先后,而日月不次,检照寔难。欲乞(命)[今]后六曹及诸处被受御笔手诏,实时关刑部,别策编次,专责官吏,分上下半年,雕印颁

行。」即从之。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议礼局乞以御书《政和新修五礼序》,摹勒立石于太常寺。从之。

三年三月十六日,大司成刘嗣明言:「检会去年五月九日 节文,所赐莫俦等御笔 书,许令辟廱摹写刊石,颁之四方,申命词臣撰次本末,刊于 书之下。近准降下郑居中撰到记文,乞差官书写并题盖。」诏差中书侍郎刘正夫。

是年,郑居中再知枢密院,赐第建阁,藏宸翰。上书其榜曰「勋贤承训。」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御〔书〕「摛文堂」榜赐学士院。以学士强渊明迁承旨,上为增广直庐,书榜宠之。

七年七月十七日,秘书少监毕仲愈言:「奉御笔,近闻金耀门文字库有祖宗潜藩亲书庙讳奏牍,洎元丰内批诏旨,皆得于尘坏之间。恭阅数四残楮断幅,随手纷纷,怆然于怀。可委官编次,集类来上,札付臣〔僚〕编次。乞下书艺局,应副工匠物料,委近侍总领,置局计会,编类指画,表背进呈。」诏令秘书省应副,更不置局。

九月一日,宣和殿大学士蔡攸言:「伏闻国子监、辟廱已挂御书『大成殿』牌,乞许尚书、学士、侍郎、给舍、(侍)[待]制、两省同诣两学赡仰,仍分作两日。」从之。

宣和二年四月四日,姚古言:「自叨窃帅阃,并先兄雄累帅熙河,皆蒙降到宸翰不少,已于私家创造高阁宝藏。乞逄赐阁名。」奉御笔赐名「褒勋之阁」。

十六日,兵部侍郎蔡庄言:「先臣墓道,先蒙赐题碑首,近日大臣及从官被受御书,例皆建阁。伏望锡

之美名」。依故相何执中、刘正夫家已得旨挥,诏许建阁,仍以「褒忠显功」为名。

八月二十日,御笔:「门下侍郎白时中于寿春府私第修建御书阁毕工,可赐御书『醇儒之阁。』」

十二〔月〕一日,新知福州少傅、镇(西)[江]军节度使余深言:「奉御笔,以臣私第建御书阁,蒙降赐御书『贤弼亮功之阁』牌一面。缘臣私第建阁,系在福州。今欲乞依白时中私第御书阁例,差破使臣。其潜火兵士,止乞差一十五人。」从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诏差开州防御使徐位押赐唐州方城县范致虚所建神霄玉清炼真宫殿阁门室御书牌额,共一十五轴。

八月二十四日,赐梁子美私第御书牌阁额为「耆英之阁。」

四年三月五日,驾幸秘书省,太宰王黼 其事,乞宣付秘书。其略曰:「銮辂幸秘书省,诏宰辅从臣暨馆阁之士观书于秘阁,俾恭阅祖宗谟训,崇宁以来御书。复召辅臣侍从及秘书少监至提举官听事,宣示御书《千文》、十体书《洛神赋》、行草近诗,并御尽。即恩许分赉,臣蒙恩独赐匹纸金花《千文》一轴、御书二十二轴。上亲出建隆真迹诗帖数幅,于是群臣始识艺祖书。又出太宗、真宗、仁宗翰墨,至神考书《孟子章句》,上曰:「此先帝在藩邸时所作也。」上色蹙然。」

五年正月十七日,大司乐毕完言:「为装成神宗皇帝御笔石本二轴投进,乞宣付秘阁收藏。」从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赐太傅王黼私第御书「载赓堂」、「膏露堂」、「移山堂」、

「宠光亭」、「老山亭」、「荣观斋」、「四友斋」、「隐庵」九牌。

崇儒 ~ 御书神道碑额 实录有,止称「赐神道碑额」,而不言御书者。别载「丧\华\\葬\

御书神道碑额实录有,止称「赐神道碑额」,而不言御书者。别载「丧(华)[葬]门。

神宗: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赠尚书令韩琦),忠勤懿戚(赠侍郎向经),决策定难显忠基庆(卫王高琼),克难敏功锺庆(康王高继勋),两朝顾命定策亚勋(赠太师中书令曾公亮。初,赐「两朝顾命赞策勋德」,后诏改之)。

哲宗:显忠尚德(赠太师富弼),忠清粹德(赠太师温国公司马光)。

徽宗:旌忠(赠镇童)[潼]军节度使赵隆,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臣(赠太师。《徽宗实录》止云「赐碑额曰『元丰受遗定策宰臣』,蔡额)[确]之墓。确本传所载,又有「殊勋」二字。乃其子渭请御书,因而赐之。

钦宗:张商英(靖康元年九月,工部员外郎李士观乞诏词臣撰商英神道碑、诏:「依奏,碑额朕当亲书。」实录不载额名,亦不载赐御书月日)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十七日元年:《玉海》卷三四作「二年」。,上书《资治通鉴》第四册,赐黄巘善(称)。翌日,巘善称谢,奏曰:「昨晚锡与执政同观,皆言陛下笔力益妙于昔,盖圣学日新之盛。」上曰:「朕退朝,省览章奏罢,多游意翰墨,不以为倦。」又曰:「近将《孟子》论(语)治道处「论」下:原有「语」,一似所写有《孟子》、《论语》二书。而下文则仅称「今陛下写《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又说:「朕每日温阅《孟子》五卷爱其文词简明知要,所以信手多书于屏」云云,都表明所书仅《孟子》一书,故知此「论」下之「语」字为衍文,兹删去之。,手写于绢屏,积之遂多。佗日回銮,亦留屏于此。」巘善曰:「昔人几杖盘孟,皆铭识之,以自警发。今陛下写《孟子》王道政教之言在屏障间,亦古人自警发之意。」上曰:「朕每日温阅《孟子》五卷,爱其文词简明知要,所以信手多书于屏。」汪伯彦曰:「陛下留神此书,取其宜于今者力行之,天下幸甚。」

二十二日,内出亲书座右素屏《旅獒》一篇、《大有》、《大畜》二卦,与《孟子》之言七章,凡十扇。遣中使宣示宰执。翌日,黄巘善等称谢,奏曰:「陛下于《书》取『谨德昭德』之规,于《易》记《大有》畜贤之〔义〕义:原作「盖」,当系涉下文而混淆。。盖曰正心诚意,以齐

家治国者在德;立政造事,以致君泽民者在贤。所摭孟轲当年之格言,皆切本朝今日之急务。屏帏之内,圣贤满前,因知心术之接在兹,非以字画之妙为贵。臣等愧衮职之非宜,幸圣学之多进。」有旨勿拜,潜善等皆再拜。

四年八月八日,上手写《郭子仪传》付范宗尹,呼诸将示之。时韩世忠以进官到堂,上知世忠洎诸将不亲文墨,故执政因而谕之。

绍兴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宰执奏拟柯赐上所藏道君皇帝赐(扎)[札]欲给还此句疑有误。。上曰:「此上皇御书,当须藏置内阁,不当降出。」

四月九日,以经筵,上亲书扇赐讲读官。

九月十一日,进士黄朝美上仁宗皇帝御书「明堂」牌碑本二轴,诏送秘书省藏之。

二年七月一日,进士韦许上太宗皇帝御书,补迪功郎,兼进书籍,特有是命。

。」上曰:「朕瞻仰古先圣王之治,以为规戒。」秦桧曰:「以此见圣学不废。」 八月十六日,上出所写《孝经》、《诗》、《书》篇章,遣中使宣示宰执。翌日,进呈毕,吕颐浩等奏:「蒙宣示御书,仰窥圣意,若稽于古。臣等不胜欣

陛下躬洒宸翰,亲裁睿诏,命有司摹黄庭坚所书《太宗皇帝戒石铭》,勒诸坚 ,拓为墨本, 赐郡县守令。伏闻近命五使廉按诸路,臣以谓与其驰驿而颁,孰若付之五使,赍行而赐之,仍使州县誊本,揭诸通衢。」诏依,令五使附行赍赐,其余州县,令礼部颁降。碑石于尚书省龛立。 十月二十七日,臣僚言:「伏

三年正月十一日,诏

恤刑手诏,委尚书左右司刻石颁降天下。其亲(扎)[札]候刻石(子)[了]毕,付大理寺置之治事厅。既而命枢密都承旨赵子(画)[昼]篆额,以《绍兴恤刑手诏》为目。其后以碑刻赐侍从及寺官,人各一本。

五月十三日,将仕郎谢慥上仁宗皇帝御书飞白一轴,诏赐银绢二十匹两。

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诏韩世忠私第御书阁以「懋功」为名,从其请也。

八月三日,处州进士王杨缴进太宗皇帝御书诗二轴,计一十篇。诏令户部支赐绢二十匹。

九日,秦鲁国大长公主上家藏仁宗皇帝在东宫时真宗皇帝所赐御制亲书《元良述》一轴,诏送史馆秘书省。

二十五日,赐故相韩忠彦御书神道碑额曰「世济厚德之碑。」

五年四月七日,上亲书《无逸篇》为图,设于讲殿之壁。先是,范冲轮对,论仁宗皇帝建迩英阁,尝命儒臣蔡襄等写《尚书 无逸篇》,并《孝经 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为二图,列于左右。元佑初,先臣祖禹为侍讲,乞检寻二图,如仁宗故事。哲宗皇帝从之。愿陛下修祖宗故事,躬写《无逸篇》,为图设于讲殿。」至是,上乃书之。

九月二十日,赐赵鼎御书《尚书》一部。翌日,鼎称谢,上曰:「《尚书》所载君臣相戒 之言,所以赐卿,乃欲共由此道,以成治功。」六年十月,摹勒上石,鼎乞安于私第。

九月,赐新及第汪应辰以下御书石刻《中庸篇》。廷试毕,赐御书自此始。其后以《周官》或《儒行》、《大学》、《 陶谟》及《学记》、《经解》等篇,皆就闻

喜宴日赐之。举故事也。

十月三日,上书《车功》诗,赐宰臣赵鼎等。翌日,宣谕曰:「朕观《鸿鴈》、《车攻》,乃宣王中兴之诗,当与卿等夙夜勉励,修政事,攘夷狄。」鼎曰:「陛下游戏翰墨之间,亦不忘恢复。臣等敢不自勉!」

六年三月六日,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李纲上家藏道君皇帝御笔真迹,诏送史馆。

十一月二十五日,故翰林侍读学士王洙孙男楚老上庆历皇佑御(扎)[札]手诏飞白等,赐银绢各一百匹两。楚老兼进四朝御容,故有是赐。

二十八日,赐成都府府学御书「大成之殿」四字,揭于宣圣殿额。先是,成都府府学教授范仲殳言:「府学大成殿建于东汉初平中,制度简扑,气象雄浑。汉人以大隶记其修筑岁月,刻于东楹。至于今,九百四十三年矣。盖天下栋宇之古,无过于此。臣愿陛下万机之闲,因御翰墨,作『大成之殿』四字,揭之殿额,以着(升)[陛]下(腃)[眷]蜀之意。」至是,从之,仍带赐本学。

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枢密使秦桧言:「乞以赐臣御书《羊(佑)[祜]列传》付有司刊石,以墨本颁诸宰执、大将、侍从。」上谦逊再三,赵鼎等奏:「陛下笔法精诣,实宜传之天下后世,以幸学者。」从之。

十二月十一日,上宣谕辅臣曰:「刘光世喜书,前日来乞朕所临《兰亭帖》,亦以一本赐之。」因论书法甚详,遂及法帖,曰:「其间甚有可议,如古帝王帖中,有汉章帝《千文》,《千文》是梁周兴嗣所作,何缘章帝书之 举此一事,其它可知。岂不误后世学者!」

九年

二月十二日,诏绍兴府天章寺祖宗御书,令守臣取进。先是,建炎四年,(王困)[巡]幸江(淅)[浙],御书凡五百五十轴卷,悉留越州。至是,驻驆临安,降诏取焉。

同日,诏兴化军进士蔡珌上太宗皇帝御书,可赐(来)[束]帛。

此御书,收而藏之。至是还朝,投进。 四月二十三日,亲从额外指挥使王琪进太宗皇帝御书一百件,仁宗皇帝御书飞白五件,徽宗皇帝御书三件,「德成之宫」大字牌文一本。诏令进入。先是,琪诈陷虏庭时,在京于北军处

六月十三日,宰臣秦桧乞以上所赐御书真草《孝经》刻之金石,以布宣德意。上曰:「十八章,世人以为童蒙之书,不知圣人精微之学(不)出乎此也。朕宫中无事,因学草圣,遂以赐卿,岂足传后 」桧请至再三,乃从之。

十年五月十六日,御书《中庸扁》,赐秦桧,乞刊石分赐墨本。从之。

十一年二月二日,诏:「余深被遇徽宗皇帝,擢任宰辅,当时所赐御笔,许令本家投进。」从深男日章请也。

六月二十四日,诏万安军,于蔡攸家收取徽宗皇帝御笔立皇太子诏,叙宣和末策立渊圣皇帝事,因及罪已奏天密表投进宣付史馆实录院编类,送敷文阁藏之。从吉阳军使杨雍请也。

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衢州学生赵缶上家藏徽宗皇帝御书一纸,诏〔锡〕绢十匹。

十月二十二日,右承议郎、直龙图阁张茂上〔言〕,政和中徽宗皇帝御书《上清大洞真经》一部,赐先臣商英,乞赐宣取。诏令尚书省取进。

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诏亲书经史,令户部尚书张澄,将行在见有墨本先次计置,颁降施行。先是,湖州守臣秦(□)[梓]言:「祖宗御书赐在州郡,虽经兵火,多获(实)[宝]存。乞将前后御书经史,颁诸泮宫,使士子得以师承,咸仰崇儒设教之德意。」故有是命。

二月,内出御书《左氏春秋》及《史记》列传于秘书省,宣示馆职。观阅毕,少监秦 以下〔皆作〕诗以进皆作:原无。据《玉海》卷三四及文义补。。

是年六月,内出御书《周易》。

十四年正月,出御书《尚书》。

十月,出御书《毛诗》。

十六年六月,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省宣示馆职,观阅毕,并作诗以进。上又书《论语》、《孟子》,皆刊石立于太学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之廊庑。

七月,赐御书宣圣殿及门榜,并曰「大成」,御书阁曰「首善」。先是,修建太(同)[学]、国子监请依徽宗故事,乞赐宣圣殿及御书阁名榜。内御书阁,徽宗赐曰「求贤」,上改今名。至是,殿、阁告成,赐之。用钧容乐迎至学安挂。

九月四日,上谕辅臣曰:「洪兴祖欲进碑刻,此安用学 书只是看笔法精神,若不善刻者,字画皆失真。朕收得王献之《洛神赋》墨迹六行,置之几案间,日阅十数次,颇觉书有所得。近又写《尚书》一部,已终篇矣。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不惟可以学字,又得经书不忘。」已而降付秦桧,奏曰:「寻常诸生,终年未曾写得一部经书。欲宣示从官,不惟观陛下书法之妙,又令知圣学不倦也。」上曰:「朕宫中无所嗜好,唯学字观书,所得甚多,可以

养神。兼日闻所未闻,其乐无涯。」既而《尚书》委知临安府张澄刊石,仍颁诸路州学。

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上书《干卦》赐龙图阁学士、知宣州秦梓;又以湖州昨刊诸臣所书《易》十碑赐梓,令于私第御书堂一处安置。从梓请也。

七月二十二日,左宣教郎、守殿中侍御史汪勃言:「窃观陛下万机之余,亲写《孝经》,近颁之诸郡,皆止奉安于泮水。虽卿大夫,多有不获藏蓄为恨,而况于庶人乎 乞令诸郡募工摹刻,自郡达县,自县达(卿)[乡],皆使家藏而户晓。庶几普天之下,风俗旷然而大变。」诏令诸州刊石,赐见任官,并系学籍诸生。

十五年三月十八日,邵武军进士吴行成进徽宗皇帝御书吴融《晓赋》一轴,诏令户部支赐绢十匹。

十月三日,上遣中使赐(大)[太]师秦桧第御书阁榜曰「一德格天之阁」,仍就赐御筵。

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处州学士耿世南进徽宗皇帝御笔亲帖三轴,赐绢二十匹。

四月十四日,修武郎张燕上太祖皇帝御书一卷,赐绢十匹。

六月五日,饶州乐平县进士马孝友上仁宗皇帝飞白「风水」二字,赐绢十匹。

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御书太师秦桧像赞,藏于秘阁。

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赐太师秦桧父敏学御书神道碑额曰「清德启庆之碑。」

二十五年十一月五日,赐故太师秦桧御书神道碑额曰「决策元功精忠全德之碑。」

二十六年闰十月二十七日,上书玉牒殿并殿门及

祖宗属籍堂榜,令揭于殿堂之额。以新建殿堂毕,从玉牒所请也。

十二月二十八日,新知池州贵池县陆沇上宝藏哲宗皇帝赐故外祖翰林学士顾临御书《即事诗》一轴,诏送秘阁。

二十七年四月,御试,上曰:「指陈时〔事〕切直者「时」下:疑脱「事」字。,令寘之上列。」因亲书以赐编排官吏部侍郎李琳等。宰臣沈该请刻石颁诸臣僚,诏可。

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处州缙云县进士朱逢辰缴进仁宗皇帝御书,诏令户部倍赐束帛。

戒谕,崇尚清白,禁止赂遗诏书亲 七月二十四日,尚书右仆射汤思退等言:「近恭(北)[札],上曰:「朕自少时,留心翰墨,至今不倦,然(乞)[迄] 思退请以御书刊石,颁中外臣僚。」诏可。 不能臻其要妙。在唐惟太宗好二王书,当时士大夫翕然相尚。如欧、虞、褚、薛,皆有可观。朕有旧藏文皇数帖,其间有好谦自牧,上畏天,下畏群臣等语。不惟字画可喜,其用心实可为后世矜式。」思退曰:「陛下天纵多能,精于艺学,过文皇远甚。当与本朝太宗皇帝俪美齐驱,岂前代帝王所能髣

三十年,〔五月辛巳〕五月辛巳:原无。苗校据《玉海》卷三四、《建炎要录》卷一八五补。,上以「玉堂」二字亲洒宸翰〔赐翰〕苑。知制诰周麟之言:「欲以御书依典故就都堂宣示宰执,许本院摹勒上石,俟石刻成日,于秘书省曝书会宣示馆阁官,并以石本分赐。」诏可。

孝宗隆兴元年十月十四日,诏金山寺御书御制诗令刊石,将碑本投进。从两淅运使朱夏卿之请也。

干道元年二月三日,赐(大)[太]傅宁远军节度使和义郡王

杨存中第御书阁榜曰「风云庆会之阁。」

三年二月,赐故赠太师陈康伯御书神道碑额曰「旌忠显德之碑。」

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御书《戒诏》赐宰臣虞允文等。

八月二十八日,御书汉议郎崔实《政论》赐宰臣虞允文等。

七年正月八日,御书郭熙《秋山平远诗》赐宰臣虞允文等。是日,宰执进呈毕,上宣谕曰:「朕无他嗜好,或得暇,惟书字为娱尔。」允文等奏曰:「允文等外日对罢,顾见石墀上陛下草圣,笔力天纵,有飞动之状。」上曰:「戏书,不足观。朕近写得一轴。」因顾内侍取示允文等,乃郭熙《秋山平远诗》,因以赐允文。且顾梁克家曰:「俟别写赐卿。」上又曰:「太上真草皆极古今之妙,来日与卿等」。允文等顿首谢。

十一日,遣中使赐左丞相虞允文《养生论》、右丞相克家《长笛赋》,皆太上真书。又赐克家御草书《古柏行》一轴。是日,宰执进呈,上宣谕曰:「前日过德寿宫,侍宴太上,饮酒(权)[欢]甚,宫中熙熙,和而有礼。本朝家法,前世所不及也。已与卿等觅得御书,俟请宝来,即赐卿等。」已而,遂有是赐。

二月,御书孙绰《游天台山赋》,赐容州观使干办皇城司夏执中。

六月,御书上天竺灵应观音寺并殿碑。

九月二十一日,故少宰观文殿学士吴敏,孙楠进钦宗皇帝御书一百轴,特与补将仕郎。

十月二十二日,诏右迪功郎刘愈进钦宗皇帝御书二轴,与减二年磨勘比类施行。

八年二月六日,御书:「尚书左右仆射,可依

汉制改作左右丞相,学士院降诏。」

八日,御书赐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周必大:「比来一二大臣同心辅(正)[政],夙夜匪懈,渐革苟且之风,以副综核之意,深可嘉尚。今因除授,宜示褒典。虞允文可特授正奉大夫、(右)[左]丞相。」

四月二十一日,赐新进士御〔书〕《益稷篇》(上与宰执虞允文等论写此篇赐进士之意,详见进士门。)

七月十二日,诏朝请大夫毛奎孙劝进钦宗皇帝御书十轴,与免文解一次。同日,诏故端明殿学士、赠少保、亲侄孙毛勒进钦宗皇帝御书一百轴「少保」下:疑脱人名。,特与补上州文学。

八月一日,赐故太师和王杨存中御书神道碑额曰「安民定功翊运忠德之碑。」

九年二月二日,诏故中书侍郎陈过庭孙进士述进钦宗御书十四轴,端明殿学士张深曾孙伯成进三朝御书十三轴,并续进钦宗皇帝诏旨一轴,各与免文解一次。同日,诏故刑部侍郎程振孙饶州乡贡进士邵进靖康御笔八十八轴。又宣和间为钦宗皇帝东宫舍人(曰)[日],赐亲书《玉〔不〕琢不成器赋》、杜甫《喜雨诗》各一轴,及政和间颁降石刻御笔手诏等三册,与补下州文学。

四月二十八日,御书《荔枝赋》,赐阁门宣赞舍人张延年。

淳熙元年五月一日,御书唐元稹《牡丹花诗》扇,赐临安府通判吴琚。

六月一日,御书刘禹锡诗赐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观张子仁。

二年三月四日,宰臣叶衡奏谢:「昨日蒙遣中使宣示太上皇帝宸翰十轴,并御制跋语,得旨令臣阅毕,

可饮 酒,以庆荣遇。仍宣示执政、侍从、台谏,以其书省以其书省:疑有缺文。。翼日拜谢讫,乞勒石,率预观臣僚奉表称谢。」从之。上曰:「当以此表转于德寿宫。」 。臣欲就都省具 酒,与执政而下共侈非常之赐。」上曰:「甚好。」 知事龚茂良、李彦颖同奏曰:「太上皇帝宸翰刻石赐郡国者,臣等固尝得窥,此十轴藏在御府,群臣无繇见者。今遂获拜观,不胜千载荣遇。」上曰:「太上皇帝于翰墨间,盖是天纵,非寻常学力所能到。如锺、王辈不足道。」「臣等与侍从、台谏、两省官环立展视,莫不骇心动目,即所未

三年九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御书白居易《大巧若拙赋》,赐干办皇城司夏势中。

十一月一日,御书杜牧《战论》,赐皇太子。同日,御书诗赐皇太子嗣濮王士輵、永阳郡王居广各一轴。

四年二月十七日,诏「知临安府赵磻老就太学建阁,奉安太上皇帝御书石经,碑石可置之阁下,墨本于阁上,以『光尧〔御书〕石经之阁』为名。朕当亲写。」参知政事龚茂良等言:「自古帝王未有亲书诸经及传至数千万言者,不惟宸章奎画,照耀万世,其所以崇儒重道者,可谓至矣。陛下圣孝,又欲亲书题额,以增斯文之重。天下幸甚!」上曰:「太上于字画盖出天纵,朕尝谓锺繇字最工,犹带隶体。如太上宸翰,冠绝古今。」

五月二十四日,知临安府赵磻老言:「得旨,就太学建造光尧太上皇帝御书石经阁,将欲就绪。其见在石经《周易》、《毛诗》、《尚书》、《春秋左氏传》、《论

语》、《孟子》外,尚有太上皇帝御书《礼记 中庸》、《(太)[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得旧本,重行模勒,欲补《礼经》之阙。」从之。

淳熙十六年四月七日,故太师秦申王府进纳高宗皇帝御书二轴,诏送实录院。

五月三日,御书「归隐」二字赐天竺弥陀福兴院。

九月十八日,御书「弥陀(兴福)[福兴]之院」六字,赐左右街僧录若讷。

绍(兴)[熙]元年正月四日绍熙:原文作「绍兴」。上文载淳熙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御书赐若讷。若讷显系宗朝人(光宗以孝宗十六年二月即位,次年乃改元绍熙),不得为高宗朝人。据上文改。苗校则移置绍兴元年之首。,御书偈颂一首,赐左右街僧录若讷。

七月九日,御书四季草书扇面四轴,赐左右街僧录若讷。

二年正月五日,御书草书胜常帖,赐左右街僧录若讷。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录贤

录贤

【宋会要】

仁宗嘉佑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三司使张方平等言:「故国子监直讲孙复著述《春秋》之说四十余年,并抄录到所撰《春秋尊王发微》二部。复惟一子大年,欲望特赐甄录。」诏孙复尝在迩英阁讲书,今又进到《春秋尊王发微》,其男大年特补郊社斋郎。后太常博士胡瑗卒常:原作「宰」,下文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条作「学」。按《宋史》瑗本传,瑗系以太常博士致仕,据改。,近臣共援此例,官其一子。

神宗熙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右正言、直集贤院常秩言:「昨召对,蒙问及臣友王回之为人,又被旨进其文编。窃以先(生)[王]之法善善以及子孙,故士者世禄。下逮汉、魏,管宁之徒一时之笃行,被召不至,而犹得拜子为郎。况回未及进用而不幸,有子汾,宜加甄录。」诏以汾补郊社斋郎。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六日,诏录故监察御史王回一子为(为)[郊]庙斋郎,以从臣王觌、曾肇、丰稷、张舜民、贾易、岑象求、上官均等列奏:「回有学术行义,尝因邹浩得罪。自蒙昭雪,擢为御史,不数日而殒。家贫无归,愿加优恤。」故有是命。

高宗绍兴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诏:「赵普佐命之勋,犹汉萧何。今子孙流落,所宜悯恤。令诸州郡博加寻访,如法敦遣赴行在,量才录用。」

九月十五日,明堂(赦):「应曾任宰臣、执政官及节度使,明有勋德,载在史册者,见今后嗣无人食禄,如有子孙,许于所在州军投状,委长吏以下勘验

诣实,保明闻奏,当议量才录用。若系国朝以来勋臣,虽不曾任前件官,亦依此施行。

三十一年,(赦):「国朝勋臣后嗣,无人食禄,录用子孙,许召升朝官三员保明陈乞。内有全去失勋臣元授告敕等干照,若实系勋臣之家,可令更召监察御史以上,管军、知阁、御带、监司、郡守二员委保勋臣元任官职去失来历因依,如无伪冒,特与推恩。」三十一年:该条当在绍兴年之末尾,编者误窜于此。

十月二十六日,唐故尚书右丞相张九龄十二代孙进士昭:「乞依(赦)书,应曾任宰臣、执政官,明有勋德,载在史册者,见今后嗣无人食禄子孙,许量才录用。念祖九龄之后,并无人食禄,见今有祖九龄中书令告一道、明皇御书一道,并朝廷两次用九龄勋臣之荫录用高祖瑛、曾祖锡出身告二道、及宗枝图一本投进。」诏昭特补中州文学。其张九龄告令尚书省给付本家。

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奏:「契勘洪州昨有试〔将〕作监主簿潘兴嗣,自幼得官,高蹈不仕。朝廷察其高行,常除差遣,抗志不就。嘉佑间,宰相韩琦等奏,乞加拔擢,凡所旌宠,每至辄辞。至元符三年,尚书右丞黄履又引孙侔、王回等例,乞录其后,遂官其孙淳,授太庙斋郎,调南康军星子县尉。蔡京用事,言者观望,谓淳与陈瓘有连,每至京师,必馆于瓘家,实预论议;又与曾布有乡曲之旧,故(履)[屡]因缘论荐,遂降指挥追夺,士论冤之。三十余年,今兴嗣与淳皆卒,唯有孙涛,亦复垂老。乞给还

所夺官资与之,以为廉退自守之劝。」诏潘涛特与补右迪功郎。

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诏唐颜真卿之后颜邵补右修职郎、颜卓补右迪功郎,并特命词给告。初,温州发遣颜真卿远孙颜邵、颜卓赍真卿所自书告身,赴行在投进。上曰:「人皆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太山,在处死为难耳。真卿在唐死节,可谓得所处矣。况今艰难之际,欲臣下尽节,其颜邵等可量与推恩,以为忠义之劝。况仁祖时曾召颜似贤赴阙,亦尝命之以官。自有故事。」故有是命。

六年二月六日,诏元佑石刻党人葛茂宗男辅国,与补惠州文学。

五月二十四日,给事中朱震言:「本朝西(路)[洛]程颢、程颐以传道为己任,学者负笈抠衣,亲承其教。散之四方,或隐或见,莫能尽纪。其高弟曰谢良佐,曰(扬)[杨]时,曰游酢。时晚遇靖康、建炎之间,致位通显,诸子世禄。酢仕至监察御史,出典州郡,亦有二子仕宦。独良佐终于监竹木务,名在党籍,着于石刻,终身不遇。虽以朝奉郎致仕奏补其子克已入官,后逢巨贼于德安府,举家被害。今止有一子克念,流落台州,贫窭一身,朝夕不给。窃见党籍诸人及上书得罪、身后无人食禄者,朝廷皆宠之以官。良佐之贤,亲传道学,举世莫知,又遭禁锢而死,诸子衰替,最为不幸。乞依党人及上书人例,特官其子克念,使奉良佐之祀。」诏谢克念特与补右迪功郎。

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湖州言:「故太学博士、天章阁待

制、侍讲胡瑗,以儒学被遇仁宗朝。今其家论替,别无子孙,唯有胡涤服习儒业,乡闾推重。欲望仰追仁祖待瑗之意,矜念胡涤已系免解进士,特褒录,以为天下学者之劝。」诏胡涤特与补下州文学。

十二月五日,唐太师鲁国公颜真卿远孙颜师与言:「昨蒙朝廷下温州搜访颜氏之后,臣系嫡长,特以病患,缘本州岛催督,且令弟卓赍远祖诰 赴朝廷,蒙拘收,就补迪功郎,未几身故。今先臣之后,依旧布衣,不继世禄。乞将弟所得名目,改正与臣被受,庶几仰副国家兴灭继绝、不泯世禄之意。」诏颜师与可特与补右迪功郎。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处士处士:原书眉批曰:「赐处士号」。

处士处士:原书眉批曰:「赐处士号」。

【宋会要】

干道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翰林学士许光凝奏:「昨守邓州,伏见宣教郎致仕王襄经术登科,年未六十,毅然请老,退归田园,事孀嫂如其母,养孤甥若已子。乡党后进,教诲成就者,不知几人;邻里贫民,吉凶赒恤者,不知几家。伏望采察施行。」诏王襄赐处士。

【宋会要】

仁宗天圣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赐临江军玉笥山人朱旦「善济处士。」旦善医术,召至京师访问,故赐。

【宋会要】

干道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诏峡州长阳县隐逸郭雍,特赐「冲晦处士。」以湖北帅臣张孝祥等言:「雍名臣之后。父忠孝师伊川程颐,尽得其学。雍推原本意,着《易》、《中庸》之书十余万言。隐于峡州长阳县山中,安贫乐道,行义高洁。乞赐褒擢。」故有是命。

【宋会要】

嘉佑二年六月七日,赐绛州草泽韩退「安逸处士。」退居稷山,翰林学士承旨孙抃等言韩退有行义,故赐号。

【宋会要】

神宗熙宁六年六月十九日,永兴、秦凤两路察访司言:「虢州卢氏县有退安处士刘易户下役钱,未敢依品官例减半均纳。」诏依七品官例。

【宋会要】

哲宗绍圣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诏兴化军处士(良)[张]弼,(诏)[赐]与「葆光处士」,以左仆射(张)[章]惇奏其所著《易义》可采故也。

【宋会要】

徽宗大观元年闰十月六日,诏睦州清溪县主簿张舟光羊茹切特赐「正素处士」,与一子初品官。以两浙路转运提刑司(奉)[奏]:「举初以郊社斋郎应进士举及第,缘家无兼侍,不忍远去父母,遂不出官,孝行着闻。元丰五年,父朝郎次道告老于朝「朝」下:疑脱一字。,举子錞例合受恩,乃以叔祖子侄无在任者,遂请以官命其曾孙,宗党无不推服。元佑初,朝廷除命,并辞不受。一时士人,愈高其节。崇宁四年身亡,有子未录,家益贫窘,乞赐谥号。」故有是命。

【宋会要】

宣和六年十月十四日,诏今后处士更不令披度道士为小师,所有天宁节回赐恩泽,并罢。

十二月二十二日原书眉批曰:「此条似有脱佚。」,诏「丹华处士」刘知常不出有(司)[时],自炼丹金,造神霄宝轮四百九枚,所以州人列其性识高明、行义修洁、勤苦该博、通晓典故、精于属文,为诸生师表。而前辈诸公,常所钦重。乞加召用,故有是命按,此节年时顺序有误。。

【宋会要】

政和三年三月三十日,诏濮州王老志赐「安泊处士。」

(宣和)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和三十二年:原稿于「宣和」下有旁批,以示校补之意。又眉批云:「宣和止七年,此三十二年误。」据《建炎要录》卷一九九,应为「绍兴」之误,当移置绍兴年间末尾。,诏:「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寄资武义大夫邝询为久病,可将见任官特与换白云处士,赐名守宁,仍命词给告。」

【宋会要】

政和十一年十月十日政和十一年:政和仅八年,疑此处有误。,诏虔州赣县免解进士李珙赐号「养素处士」。

【宋会要】

绍兴五年十一月七日,中书舍人朱震言:「朝廷近以陈得一改造《统元新历》一十七卷,赐号『通微处士』,与一子下州文学。窃见本朝熙宁间,如翰林待诏之类,皆命之辞。得一历学专精,通贯古今,运策之妙,不愧前人。欲望给告命辞,以为韦布之光」从之。

【宋会要】

绍兴七年正月二十四日,诏温州平阳县敦遣到道氏俞居一,道学通博,特补「通元处士。」

【宋会要】

高宗绍兴三年六月二日高宗绍兴三年:本条应在前绍兴五年条之上。,诏婺州东阳县进士张志行,赐号「冲素处士。」以(淅)[浙]东福建路宣谕朱异奏「志行力学有行,乡里推服。(常)[尝]应举宣和中」此处疑有脱文。。知州刘安上、转运使詹度等列奏其「甘贫守道,不求闻达,杜门穷经,虽老不倦。」故也。

【宋会要】

干道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诏邛州隐逸刘浩,特赐「冲隐处士。」四川宣抚制置使司状:「据邛州申,以本州岛乡官刘环等状言,浩自壮岁,弃儒慕道,专以符箓济活为心,庵舍静(谥)[谧],纤毫无取于人,济活之功甚多。其祈晴祷两,果有应验。」故有是命。

【宋会要】

干道七年,百姓王庆年九十,赐「耆德处士。」此据政和七年五月高邮军奏状此至本条末疑有舛误。,不得其时。加六字处士,特依例许封赠父母,依例月给(乳)药钱。

【宋会要】

干道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诏润州丹阳县东太一宫道士居宗惠,特赠「虚静处士」,给告,速行给降。仍下江宁府润州量行应副葬地,并官给事毕应副过事件闻奏。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赐先生号

赐先生号

【宋会要】

仁宗天圣六年三月十六日,虞部员外郎史温之祖虚白进赐「冲静先生」。虚白有高节,善为文。五代乱离,隐居山岩。江南李氏累以禄秩诱之,介然不屈。至是,以家集来上,特有追褒。

【宋会要】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二日,泰山隐士秦辨(说)[赐]号「贞素先生」。辨自言百三十岁,帝召至京与语,多言五代事,亦无他术,但能服食致长年,故赐号,放还山。

【宋会要】

大中祥符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华山隐士郑隐赐号「(正)[贞]晦先生」(正字本音同仁宗讳)。隐自言始以经术为业,遇道士,传辟粟炼气之法,修习颇验,遂居华山之王刀岩,二十余年,冬夏常衣皮裘。帝祀汾阴,召对行宫,作诗赐之,加赉茶药、束帛。固辞不受。

【宋会要】

徽宗崇宁四年六月,诏信州龙虎山上清观汉天师三十代孙张继先,特赐号「虚靖先生」。

【宋会要】

大观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诏凤翔府于仙姑,特(受)[授]「靖真冲妙先生。」

【宋会要】

(致)[至]和元年八月十二日,赐信州贵溪县龙虎山上清观张嗣宗为「冲静先生」。

【宋会要】

(致)[至]和元年十月十日,赐处州祥符宫道士洞渊大师李

思聪为「玄妙先生。」

【宋会要】

(致)[政]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诏左街道录观妙元明冲真虚台大师徐知常,可特授「通虚先生。」

【宋会要】

(致)[政]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诏茅山元符万宁宫法箓道士笪静之,特赠「冲隐先生。」

【宋会要】

(致)[政]和三年十月一日,诏(元)[玄]观法师程若清,可特授「宝录先生」。

【宋会要】

(致)[政]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通直郎、管句埭州玉清韩君丈人观、兼注解《圣济经》所编修道史检讨官刘拣奏:「伏蒙圣慈宣谕,授臣『守静先生』,陛下所以待高尚有道之士。如臣学术无取,昧于大道,兼臣见有家属,(宗)[踪]迹同俗,若忝冒『先生』之号,恐未允(心)议心:疑误。,上负陛下盛时清净之化。所有告命,乞赐追号『虚靖先生乞赐追号虚靖先生:此句文字疑有脱误。此处本为追还「守静先生」赐号之奏,何以辞一「先生」之号,复更求一「先生」之号 且「虚靖先生」之号乃徽宗崇宁四年以赐张继先者,以处何能复乞此号 。』」

【宋会要】

宣和七年二月三日,诏丹华广范崇真处士刘知常,除「金庭辅教先生。」续诏知常特授「金庭辅教元明先生」,视中大夫。

【宋会要】

宣和七年六月十九日,诏通妙处士刘厚,特补「通妙真应先生」,及与封赠父母一次,仍视中奉大夫。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姓氏赐名赐第

姓氏赐名赐第

【宋会要】

赵抃自钱塘请老归,加太子太保致仕,居高斋。东南名士,多从之游。卒谥清献。哲宗命苏轼为碑,赐名「爱直」。韩琦尝称抃「真世人标表」云。子屼、 月或、从子峋、从孙霈、亿。屼字景仁,擢进士第,再擢御史。论事忠鲠,清修有行义,能世其家,终太仆少卿。」 月或少登进士第,从胡瑗学,有文名。早夭,终监西京粮料院。峋字孟远。抃任以官,调德顺法曹。元符末,应诏上书,言章惇、蔡(抃)[卞]托绍述以陷忠良,蔡京朋比奸邪,用之终必误国。崇宁初,京相,考此书,将峋勒停,羁管处州。建炎赠朝奉郎。霈字公时,中上舍第。绍兴间,为右司谏,乞令有司具一岁钱谷之数,以节浮费,上称其极关治体,迁谏议大夫。晋贰吏部,兼侍讲,祠守苏、秀卒。卒,其孙芹终永守。忆,历郡守、监司,以才称。司颖,熙宁三年,诸路长吏应诏敦遣行义之士,送舍人院试论,来者仅三千人,颖入优等,赐进士出身。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置守坟

置守坟

【宋会要】

开宝三年十月五日,诏前代帝王已创兴祠庙,修葺园陵,仍据事迹高卑,各置守陵庙户外,其功臣烈士,今定名德高者二十三人,各置守坟三户,孙膑、陈平、韩信、周亚夫、长孙无忌、魏征、李绩、尉迟敬德、浑、瑊墓十,并破损;公孙杵臼、乐毅、晏婴、曹参、卫青、霍去病、霍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段秀实墓十二,并不破损。功名次者八人,各置两户。赵简子、孟尝君、唐俭、高士廉、岑文本、马周墓六,并破损;赵奢、丙吉墓二,不破损。功名又次者三人,常禁樵采,不得侵耕。慕容德、裴寂、元稹墓,并不破损。其尝经开毁者,仰逐处给官钱,备置棺椁,如法修崇。太常礼院,各随朝廷及逐人官品、当时制度,下少府监,择好罗锦修置礼衣,给付诸州长吏,选日致祭掩闭。仍令所司定仪注以闻。所置守坟户,并以侧近中等以下户充,二税外,免诸色差役。庙宇常须洒扫,无致摧圮;坟陇林木,常禁侵伐,无林木者,常令栽植。委逐县检校,每岁终,具有无破损申州。

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先贤丘坟,不得樵采。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十八日,祀汾阴(赦)书:「应车驾经由州县,有建隆以来佐命及有勋劳、公主、将相坟墓在其境内者,委逐处差官致祭。如有孝子坟冢,量禁樵采。」奉祀路中亦依此制。

景佑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诏陕西州军

应有前代名臣坟墓碑碣、林木,不得损(怀)[坏]。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尧陵

尧陵

【宋会要】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河东路

河东路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九日,知濮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岛雷泽县东谷林山,陵南有尧母庆都灵台庙,历代碑记具存。县北有樊侯仲山甫墓,傍有大碑断缺仆地,不可辨。前有石室,高寻广丈,制度精密,如成都文翁之石室。唐(剌)[刺]史赵冬曦祭文刻于石碑。望 本州岛春秋致祭尧陵,置守陵三五户;樊侯墓取仲姓者二户,免其租,俾奉洒扫。」诏太常礼院详定。礼院言:「干德诏书,祠尧于郓州,本处但有庙,即陵在濮州谷林。望依礼例,给守陵五户。仲山甫别有史策证据,难议施行。」从之。守陵仍差第四等以下户。

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礼部言:「郓州陶唐氏庙岁祭,当移于濮州雷泽县陵庙祭享。」从之。先是,知濮州范子谅奏请祀尧于濮州,而太常亦言濮州尧陵所在,宜如子谅所奏。故有是诏。(舒大刚校点)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七 经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