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医学入门

痞满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痞满先分便易难,

痞与否卦义同。精神气血,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心下痞塞,按之不痛,非若胀满外有胀急之形。大要:大便易而利者,为虚;大便难而闭者,为实。

外感半表同伤寒;

外感邪气,自肌表传至胸膈,为半表里证,宜和解。或已经下,胸满而痛者,为结胸;不痛者,为痞满,同伤寒治法。

杂病食壅兼养血,

杂病食积,下之太过,或误下,则脾胃之阴顿亡,以致胸中至高之气,乘虚下陷心肺分野,其所蓄之邪,又且不散,宜理脾胃,兼以血药调之。若用气药导利,则气愈降而痞愈甚,久则变为中满鼓胀。盖痞皆自血中来,但伤寒从外之内,宜以苦泄;杂病从内之外,宜以辛散。人徒知气之不运,而概用枳梗、槟榔,而不知养阴调血,惜哉!古方,食壅胸中窒塞者,二陈汤探吐;伤饮食胸痞者,枳术丸;食后感寒,以致饮食不化者,二陈汤加山楂、麦芽、神曲;虚寒不散,或宽或急,常喜热物者,理中汤加枳实;稍久,郁成湿热者,平补枳术丸。

痰火气郁利膈间;

痰火因浓味郁成。痰滞者,小陷胸汤,或枳梗二陈汤,导痰汤;火盛者,二陈汤,加芩、连、栝蒌,或黄芩利膈丸,用白术、陈皮煎汤下,或古萸连丸,以泻肝补脾,清湿热开痞结;久病者,黄连消痞丸;如痰火湿热太甚者,方敢用三黄泻心汤,加减量下之。虚者,只宜分消上下,与湿同治。七情气郁成痞,不思饮食,食之不散者,木香化滞汤,或顺气导痰汤。

中虚如刺瘀碍阻,

有禀受中虚,痞滞不运,如饥如微刺者,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有内伤劳役,浊气犯上,清气下陷,虚痞者,补中益气汤加黄连、枳实、芍药。便闭,加大黄;呕,加黄连、生姜、陈皮;冬月,加黄连、丁香。食已心下痞者,平补枳术丸。停饮中寒者,枳实理中丸。

瘀血结成窠囊下,而心下痞者,用桃仁、红花、香附、大黄等分为末,酒调服利之,或犀角地黄汤。血虚挟火,遇劳则发,心下不快者,四物二陈汤加桔梗、栝蒌降之。气血俱虚者,枳实消痞丸。

王道消补总可安。

王道消补,不轻吐下,故古方以芩、连、枳实苦泄,浓朴、生姜、半夏辛散,参、术甘苦温补,茯苓、泽泻淡渗,随病所在调之。通用二陈汤为主,肥人多湿痰,加苍术、砂仁、滑石,倍茯苓、半夏;瘦人多郁热中焦,加枳实、黄连、干葛、升麻;禀受素实,面苍骨露者,加枳壳、黄连、青皮、浓朴;素虚者,加白术、山楂、麦芽、陈皮;误下阴虚者,去茯苓、半夏,加参、术、升麻、柴胡、枳实以升胃气,更合四物汤以济阴血;饮食积痞,加枳壳、砂仁、姜汁炒黄连;食后感寒,加藿香、草豆蔻、吴萸、砂仁;气痞、痰痞,加木香、枳壳、南星;中虚,加参、术、香附、砂仁;瘀血,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