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陶说

卷五·说器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器大尊

《唐六典》:凡尊彝之制,十有四,祭祀则陈之,一曰大尊。《礼乐志》:陈设则祀上帝,大尊二,在坛上东南隅。五帝、日、月,各大尊二,在第一等。宗庙,大尊二,在堂下。进熟,则上帝以大尊实泛齐。五方帝从祀于圜邱,以大尊实泛齐。日月以大尊实醍齐,从祀于圜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地祗从祀于方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宗庙祫享,大尊实沈齐。

〔按〕大尊,周用于宗庙,汉用于郊祀,皆可据者。唐则郊祀宗庙并用之,盖以周祭天地用陶,必大尊也,故师其意如此。进瓷

《柳柳州集·代人进瓷器状》略云:「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鉶之德。」

〔按〕《状》不言何器,亦不言何人进。唐之造陶器者不一地,考《地理志》言贡瓷石之器者,祗见河南道。河南、河东,地本接壤,岂即河南岁进之瓷,而柳州代为之状与?

紫瓷盆(渤海贡器)

《杜阳杂编》:会昌元年,渤海贡紫瓷盆,容半斛。内外通莹,色纯紫。厚半寸许,举之若鸿毛。

〔按〕《唐书》:渤海本粟靺鞨,附高丽者,其烧瓷当即高丽法也。何以后之传高丽窑器,未闻有此莹而轻者?《唐书》又云: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距京师八千里而远。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若然则《杜阳杂编》之所纪,可以补史之缺。

越碗

陆羽《茶经》:碗,邢不如越。越碗,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详越州窑下)。内邱白瓷碗《国史补》:内邱白瓷碗,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之。

大邑瓷[]

《杜工部集·于韦处乞大邑瓷[]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胜霜雪,急送茆斋也可怜。」

〔按〕《说文》:[],小盂也,字或作椀。《汉·淮南王传》注,食器杯椀之属。杨升菴述宋林少颖语,谓案古[]字,张平子青玉案,即青玉 [],南京人谓传[]为案酒,可证。《枢要》录言:元载家冷物用硫黄[],热物用冷水瓷[]。瓷[],自唐时盛行。内邱属邢州,如《国史补》所云邢[]亦重于天下。大邑属工卩州,色白而坚且轻,扣之有韵,味工部诗,瓷[]之上品矣。《茶经》并不列之下次中,独有取于越州者何也?《格古要论》云:古人吃茶,多用甗,取其易干,不留滓。《茶经》言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敝瓦 []是已。而况似玉、似冰,色青之有助于茶者,邢不如也。宋人取兔毫盏,亦于斗茶为宜。九经无茶字,前人论茶,遂谓自晋宋以降始盛,然《晏子春秋》有茗茶之食,汉王褒《童约》有买茶之语,《吴志·韦曜传》有孙皓赐茶荈当酒之事,此皆在晋以前。《说文》:荼,苦茶,即今之茶。荈檟、苦荼见于《尔雅》,郭《注》云:早采为荼,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荼。《茶经》云: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分别如此。自初采而制造,而收藏,而烹点,有条有理。水则某上水,某中水,某下水;火则时一沸,时二沸,时三沸。育汤之华,薄不为沫,厚不为饽,而有取于轻且细之花。择焉精,语焉详,其用器必审辨于历试之后,非率然也。

绿瓷杯季南金诗:「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按〕《方言》:疋皿(音雅),閜(呼雅反),杨皿(音章),𥂓(音麽),皆杯也。秦晋之间谓之疋皿,伯疋皿 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椷,或曰盏,或曰[],其大者谓之閜。吴越之间曰杨皿,齐右平原以东或谓之麻皿,杯,其通语也。杯、棬见《孟子》、《礼记·玉藻》,久有此名,古人以此为酒器。如季南金所咏,用以试茗,恐后代茶种,即起于此。

瓷罂老瓦盆

杜工部诗:「瓷罂无藉玉为缸」,又「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还同卧竹根」。盏托

《演繁露》:台盏始于盏托,托始于唐。蜀相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象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置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谷漆为之。宁喜其为,名之曰托。

〔按〕《周礼》:彝下有舟。郑司农曰:舟乃尊下台,若今之承盘。是台盏之象,略见于周,而已具于汉。《通雅》云:有鬲塞者,乃碟子环蜡遗制。黄伯思曰:北齐画图已有之。是《演繁露》谓盏托始于唐,《格古要论》谓古无劝盘,非也。或者瓷碗之托,自唐蜀相崔宁女始。《通雅》又云:陶偲曰,刘张有鱼英托镂,言以鱼[]为酒台盏也。又有衬茶碗者,《资暇录》云:贞元初,青郓油缯为叶形,以衬茶碗,又是一家之制。

越瓯、邢瓯

《乐府杂录》:唐大中初,有调音律官、大兴县丞郭道源,善击瓯。用越瓯、邢瓯十有二,以箸击之,其音韵妙于方响。八缶(后唐器)

《绀珠》:八缶,如水盏,凡八,置之卓上击之。后唐司马滔作。

〔按〕击瓯之风盛于唐,其法:瓯中用水加减以调宫商也,习于音而聪者能之。瓯取质紧而声清,此非如点茶佐酒。其窑法佳否,上手立验。《温尉集》中有《郭处士击瓯歌》,即道源也。又有马处士者,善此技,建击瓯楼,张曙有赋。武公业妾步非烟,亦以此名,见《非烟传》。此本因乎击缶,以十二瓯主音律,则击瓯变法。后唐司马滔以八缶置卓上击之,又以击瓯新意,参击缶古风也。杨升菴曰,今人水盏本此。

陶砚(十国前蜀器)

米元章《砚史》:陈文惠家,收一蜀王衍时陶砚,连盖。盖上有凤坐一台,馀雕杂花草,涅之以金泥红漆,有字曰「凤凰台」。

〔按〕昔人论砚曰:细润为德,发墨为材,端州水坑所以贵也。歙石发墨而难细润,澄泥细润而难发墨,陶砚在澄泥之次。旧有以玉、水晶、五金作砚者,更出其下矣。《砚史》又云:杭州龙华寺,收梁傅大夫瓷砚一枚。甚大,褐色,心如鏊,环水如辟雍之制,下作浪花。近足处,磨墨处,无瓷油。是梁亦有之也。

高足碗(十国南平器)

周羽冲《三楚新录》: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宋器白定仁和馆瓶

哥窑瓶

《妮古录》:馀秀州买得白定瓶一。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如米氏父子所书。又于项元度家,见哥窑瓶。纸槌、鹅颈、茄袋、花尊、花囊、蓍草、蒲槌等式瓶

袁宏道《瓶史》: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斋。瓶宜矮而小,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尊、花囊、蓍草、蒲槌形制,短小方入清供。

吉州窑白紫色大小瓶

《格古要论》:吉州宋时有五窑,书公烧者最佳,有白色、紫色花瓶,大者直数两,小者有花。箸瓶(官、哥、定窑)

《香笺》:箸瓶,吴中近制短颈细孔者,插箸,下重不仆。官、哥、定窑者,不宜日用。玛瑙釉小罂

《六研斋笔记》:汝窑用玛瑙为末作釉,当时止供御,绝难得。馀倅汝仅见温指挥使家一小罂。

〔按〕古器,瓶、罂,属汲器、酒器而已。释子有所谓「频伽瓶」者,用以洗手,故佛氏有供花之说。《名义》谓未闻用瓶。《秘阁闲谈》谓:巴东下岩僧,得一青瓷[],折花供佛也。至定、官、哥窑,而花瓶之款遂多。至明而讲清供者,花瓶最重。张谦德《瓶花谱》云:「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夏秋用瓷,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屋宜小,因乎地也。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忌环,忌对,象神明也。口欲小,足欲厚,取其安稳不泄气也。」其论精矣。支廷训为之作传,曰:《涵春君传》,其略云:「借交于姚魏,受知于陶令,折节于董奉师门,披衷于六郎西子。姓湛氏,名撷英,移芳其字云。」

〔又按〕《考盘馀事》:养兰蕙,须用瓢,牡丹则用蒲槌瓶,方称。瓶内须打锡套管,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又可注滚水,插牡丹芙蓉等花。冬天贮水插花,则不冻损瓶质。亦安置花瓶之良法,不可不知。

陶砚

《麈史》:郭惟济得陶器,体圆,色白,中虚,径六七寸。酌水于轮廓间,隆起处磨墨甚良,古砚也。哥窑砚

《曝书亭集·古林哥窑砚铭》:「丛台澄泥邺宫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渟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哥窑三山、五山笔格

白定卧花哇哇笔格

《考盘馀事》:笔格有哥窑三山、五山者,制古,色润。有白定卧花哇哇,莹白精巧。

〔按〕《说文》:咳,小儿笑声。《礼记》:咳而名之,是也。《孟子》:孩提之童,注,知孩笑。唐司空图文:女则牙牙学语。《通雅·谚原》:赤子曰<子牙>儿,逐字转注为小儿。声则同哇哇,如所云牙牙也。《广韵》:哇,小儿声。

官、哥窑圆式、钵盂式、仪棱肚式水中丞青冬瓷菊瓣水中丞定窑瓶式水中丞,又束口圆肚三足者龙泉窑细花纹水中丞

官、哥窑方圆壶,立瓜卧瓜壶

官、哥窑双桃注,双莲房注,牧童卧牛注,方注,笔格内贮水作注定窑瓜壶,茄壶,驼壶,又可格笔定窑蟾注青冬瓷天鸡壶

《考盘馀事》:水中丞,陶者有官、哥窑瓮肚圆式,有钵盂小口式者,有仪棱肚者,有青冬瓷、菊瓣、瓮肚、圆足者。有定窑印花长样如瓶,但口敞可以贮水者,有圆肚束口三足者,有龙泉瓮肚、周身细花纹。近用新烧均窑,俱法此式,奈不堪用。水注,陶者有官、哥方圆壶,有立瓜、卧瓜壶,有双桃注,有双莲房注,有牧童卧牛者,有方者,有笔格内贮水用者。有定窑枝叶缠扰瓜壶,有滞叶茄壶,有驼壶,可格笔,有蟾注。有青冬瓷天鸡壶,底有一窍者。工致精极,俱可入格。

〔按〕《西京杂记》:广川王有玉蟾蜍一枚,以盛书滴。秦嘉妻与嘉书:「今奉金错碗一枚,以盛书水」,即后之所谓砚滴也。水中丞,本宋可山林洪「文房十八官」。酒壶,古称注子。唐太和中,中官恶其名同郑注,改偏提。水注沿注子之名也。《砚北杂志》载:南唐金蟾蜍砚滴,有铭,篆书腹下,甚古,附记于此。左足心曰舍月窟,右足心曰伏棐几。左后足曰为我用,右后足曰贮清氵此,颔下左右各三字,曰端溪石,澄心纸,腹两傍各三字,曰陈元氏,毛锥子,腹下两旁各七字,曰同列无哗听驱使,微吾润泽乌用女。

官、哥、龙泉、定笔洗

《考盘馀事》:陶者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但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有龙泉双鱼洗、菊花瓣洗、钵盂洗、百折洗。有定窑三箍元洗、梅花洗、绦环洗、方池洗、柳斗元洗、元口洗、棱洗。有中盏作洗,边盘作笔觇者。有定窑匾坦小碟最多,俱可作笔觇。

哥窑蟠螭镇纸青冬瓷狮鼓镇纸哇哇狻猊镇纸见《考盘馀事》。

〔按〕《砚北杂志》云:薛道祖与米元章为书画友,其笔砚间物云,镇纸宜金虎盖取重也。官、哥、青冬窑瓷印

《考盘馀事》:印章有哥窑、官、窑青冬窑者,制作巧,纽色之妙,不可尽述。

〔按〕秦以前,金玉为印,其后乃铸铜,最讲纽色。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代之,而镫明镫光,质温色雅。笔意得尽,最相宜也。昌化、寿山,相继而起,为品多矣。陶印亦莹润可喜。窃恐工于冶,未必工于篆,即觅工篆者为之,入火后未必能丝发不走。莫若仿古铜章,钮色烧成,用纲刀[]之,更带生趣。

官、哥窑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定窑、印花纹、方印色池

《考盘馀事》:印色池,官、哥窑,方者佳。尚有八角、委角者,最难得。定窑方池外,有印花纹,佳甚,亦少者。

〔按〕《考盘馀事》又云:有陆子冈做周身连盖滚螭、白玉印池,工致侔古,近多效制。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锈,血侵四里,不知何用。今以为印池,似甚合宜。又云:诸玩器玉当较胜于瓷。惟印色池,以瓷为佳,玉亦未能胜也。此言良是。愚谓近制多工华丽,如陆子冈白玉印池之式,当令陶人仿而为也。

官、哥、定窑、龙泉彝炉,乳炉

《香笺》:香炉,官、哥、定窑、龙泉彝炉,乳炉,大如茶杯,而式雅者为上。(亦见《考盘馀事》)

〔按〕《博物要览》云:宣炉之式,多仿宋瓷,其款多佳,惜乎存世者少也。古无香炉,古铜器为香炉用者,皆尊、彝、卣、鼎礼器。后之为炉者,亦即仿此为式。古博山炉是烧香之器,其制与今香炉迥异。长安丁缓作者,九层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合德遗飞燕金博山五层炉,见《西京杂记》,此制今不见矣。定窑香盒

《香笺》:有宋剔梅花蔗段盒,有定窑、饶窑者,有倭盒、三子、五子者。必须子口紧密,不泄香气,方妙。(亦见《考盘馀事》)

〔按〕香贵燥湿得宜,合和八窨,须蜡纸封固,埋地下半月馀,用香室瓷盒最宜。盒亦作合,亦称合子。合中小合子曰义子,即《香笺》所云倭盒之三子、五子也。《博物要览》云:均窑有炉合,黄沙泥坯,不佳。

糊斗

《考盘馀事》:有建窑外黑内白长罐,定窑元肚并蒜蒲长礶,哥窑方斗如斛,中置一梁。俱可作糊斗。书镫

《考盘馀事》:有定窑三台灯檠,有宣窑两台灯檠,俱堪书室取用。瓷箫

《南村随笔》:德化瓷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上。瓷枕

《考盘馀事》:旧窑枕,长二尺五寸,阔六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虽宋瓷白定,亦不可用。有瓷石者,如无大块,以碎者琢成枕面,下以木镶成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居易录》:德州赵侍郎宅,掘得古冢。有一瓷枕,枕上有杜诗「百宝装腰带」四句。

〔按〕《丰宁传》云:益眼者无如瓷石为枕,可老而不昏,宁皇宫中多用之。官窑花浇

《曝书亭集》:《官窑花浇铭》:「絪兮,若鱼尾之散馀霞。润兮,若海棠之过朝雨。」

〔按〕罗虬花九锡,三曰甘泉浸。《清异录》谓润花雨为花沭浴。花浇可以代润花之雨,而备九锡之一矣,其制当托始于抱瓮之灌。定窑兔毛花

许次纾《茶疏》:茶瓯,古取定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耳。定州花瓷

《苏东坡集·试院煎茶诗》:「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建安兔毫盏

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不用。

鹧鸪斑《清异录》: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按〕《方舆胜览》云:兔毫盏,出瓯宁,下注云,黄鲁直诗,「建安瓷碗鹧鸪斑」,是鹧鸪斑即兔毫盏。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雨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贵也。又《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热用之适宜。称兔毫者,皆曰建安,而许次纾谓定州兔毛花为斗碾之宜,定州先有之耶?东坡《试院煎茶诗》云,「定州花瓷琢红玉」,又不独贵黑盏。《送南屏谦师诗》云:「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又以兔毫盏盛鹅儿酒矣。

小海鸥《清异录》:耀州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碗,号小海鸥。卵碗苏东坡《食槐叶冷淘诗》:「青浮卵碗槐芽饼。」

紫碗

《苏东坡集》:兴隆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铜叶汤敝瓦

《演繁露》《东坡后集·从驾景灵宫诗》云:病贪赐茗浮铜叶。按今御前赐茶,皆不用建盏,用大汤甗,色正白,但其制样似铜叶汤敝瓦耳。铜叶色黄,褐色也。

〔按〕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茶经》以为不宜茶也。铜叶以形名,不以色名。然邢瓷白,越瓷青,陆谓越在邢上,宋人又尚建安黑盏,不取白者,大抵宜于斗试耳。饮器自然以白为上,故当日御前茶器用白。

东坡茗碗

《苏东坡集·赠杜介诗》:「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注》:《东坡十八罗汉颂后跋》,轼家藏十八罗汉像,每设茶供,则化为白乳,或凝为花木、桃李、芍药,仅可指名。

益公汤盏

《夷坚志》:周益公以汤盏赠贫友,归以点茶才注汤其中,辄有双鹤飞舞,啜尽乃灭。

〔按〕此二事甚奇,然亦如窑变之类,时或有之。盖陶出于土,又聚水火之精华也。《吴船录》云:蜀眉郡治军资库中,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月朔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几年,而至今不满。《幽雅志》云:曹著为建康小吏,忽有卢府君,见府门前有大瓮,可受五百石,风云出其中,事亦相类,故附记于此。

定窑劝盘

《格古要论》:定劝盘,古之洗也。古人用汤瓶、酒注,不用壶瓶及有觜折盂。茶锺台盘,始于元朝,古定官窑无此器。官窑人面杯

《妮古录》:馀于项元度家,见官窑人面杯。哥窑合卺双桃杯,有承盘

《妮古录》:项希宪言,司马公哥窑合卺双桃杯,一合一开,即有哥窑盘承之,盘中一坎正相容,亦奇物也。后入刘锦衣家。

〔按〕承盘,汉时已有之,见《礼》注,《格古要论》:以定劝盘为古之洗,非也。《周礼祭器图》:洗,形如罍,洗。罍,受一斛。罍形似壶,与劝盘不相似,且《妮古录》载哥窑合卺杯,已有承盘,彰彰如此矣。合卺,见《仪礼·昏礼》,曰:尊于房户之东,无元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注》:破匏也,四爵两卺凡六,为夫妇各三酳。《释文》《字林》作渼,蠡也。古制用匏,亦用蠡。胡应麟《甲乙剩言》云:都下高邮守杨君家,藏合卺玉杯一器,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蹲兽之上,高不过三寸许。制作甚妙,可与此匹。

哥窑八角把杯《妮古录》:馀于项元度家,见哥窑八角把杯。

〔按〕《南史》:齐徐孝嗣议王侯贵人昏,连卺以真银杯,盖出近俗。今除金银连环,自馀新器悉用埏陶。是杯之用陶,在六朝已然矣。酒杯亦曰酒锺,东坡诗:「薄薄酒饮两锺。」

酒榼《清异录》:瓷宫,谓耀州青榼。

〔按〕《孔丛子》云:昔有遗谚,尧舜千锺,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酒器有锺,有榼,其来已久。杨雄《酒箴》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应劭《注》:鸱夷,形是榼,又名鸱夷也。后又单名之曰鸱。黄鲁直诗,「时送一鸱开锁眉」,苏东坡诗,「金钱百万酒千鸱」。

饶州花青碗

《格古要论》:饶州御土窑,体薄而润,色白,花青,较定器少次。〔按〕此饶器之始。箸<角并>《香笺》所引,亦出《考盘馀事》。

浙瓮

《太平寰宇记》:杭州亭市山馀石乡亭市村,多陶户,善作大瓮。今谓之浙瓮,在南渡后。秘色瓷《六研斋笔记》:南宋馀姚有秘色瓷。

〔按〕此即钱氏秘色窑之遗也。今未得见秘色窑器,岂《笔记》所谓粗朴耐久,似均窑者。前之秘色,亦如此与。○元器

饶州小足印花碗饶州青黑色戗金酒壶、酒盏

《格古要论》:元朝烧,小足印花,内有「枢府」字者最高。又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

〔按〕饶窑在宋元时,有命则开,停即止。故所传者少。今只据《格古要论》,以存大概。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