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国学常识

编 例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编 例

一、本书以供中等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为主要目的,亦可供一般对国学开始发生兴趣者之参考。

二、本书所搜辑之材料,均属于常识范围,不涉专门事项,即一般国学常识书中过于琐碎之人名(例如明代文人有前七子、后七子、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名目,所包含之人名甚多,本书仅提到前后七子的代表人物,其余均从略)、术语(例如沈约所倡诗忌八病的解释,仅举八个名称,并不能明白其实在意义,不如索性不讲)等,亦一概从略。

三、本书对于学术源流及派别,对于各时代思潮的起伏变动及其背景,均加简明的解释,并不惮前后反复申说,以期读者获得贯通的理解。

四、本书对于国学各方面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亦略加叙述,使读者不致堕入抱残守缺的固陋之见。

五、本书引用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冯友兰、胡适之诸先生的言论较多,间亦附以鄙见,不过取舍赞否之间,既非人云亦云,亦不标新立异,唯一的主旨是在使读者能从各大家意见观其会通,而不宥于冬烘学究旧套。

六、本书虽不注重琐碎的常识,但一般国学常识书中之比较重要的事项,仍尽可能容纳(例如“建安七子”、“竟陵八友”……的姓名),故于毕业会考或大学入学考试前参考,仍甚适宜。

七、本书参考坊间出版之同类书籍与期刊,尽可能的集合各方特点,提要钩玄,于短小篇幅之中,具有多数书刊的缩影。读者手此一编,即无异于与各种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史著作相接触。

八、本书分十三章,一百四十二节,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但仍有重要事项或人名书名,为目录上所不及载,或散见各处而不易查阅者,另附索引于书末,详载叙及此等事项之节目次第。

九、书末索引系按每条第一字之韵部,依注音符号一、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ㄧㄢ、ㄨㄢ、ㄩㄢ、ㄣ、ㄧㄣ、ㄨㄣ、ㄩㄣ、ㄤ、ㄧㄤ、ㄨㄤ、ㄩㄤ、ㄥ、ㄧㄥ、ㄨㄥ、ㄩㄥ、ㄦ的次序排列。同韵之字,以声母ㄅㄆ……的次序为次序,而以韵母独用者置于最后。同音之字,则按笔画简繁而分先后。第一字相同者,第二音分。如此类推。声母独用者概隶ㄦ部。

十、本书第一章概说,对国学作轮廓的说明,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概况,特加指出。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考证学与考古学所获的成果,略加介绍,便读者稍微知道一点治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六两章为史学部分,因历史可以指示一切学术的背景,经史又素来是国学的重心,所以置于其他学术之前。而经书为古代史料,又系过去国学的总源泉,所以更列于普通史学之前。第七、八、九章为哲学部分,先诸子,次佛学,再次理学,系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容易看出演变的迹象。第十至十二章为文学部分,因诗歌是最早发生的纯文艺,故首说诗、骚、赋、词、散曲等属于诗歌一类的作品,而后说到散文与骈文。至于小说、戏曲及民间俗文学,因其发展最晚,且至最近方才被人重视,所以放在末了。最后第十三章,略述自然科学及艺术,以表示我们对于这些学术的重视。

十一、我国文人每有几个名宇,本书所用以一般人熟悉者为主,有时称名,有时称号,没有一定,但为免除读者误会起见,随时将其另一通用的名宇注明。

十二、本书因仓卒编成,又因限于环境,参考图书有限,不免发生重要的遗漏与讹谬,尚望学术专家及一般读者不吝赐予指正。

一九四三年元月四日编者识于桂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