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澎湖纪略

澎湖纪略卷之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岭南胡建伟勉亭纂着

土产纪

总论

陆产

水产

·总论

周礼职方掌天下之地,人民材畜有辨,九谷六畜有别。管子师其意,以五施别五土。凡五种之宜与不宜,若草木鸟畜又熟宜;又分五土而三,而各其六也;土物九十而种三十六也。古人之尽地利、穷物性,精知博究以导民如此。诚以贡赋、财用、饮食、宫室、养生、送死之所由藉也。土物之所系,不綦重哉!然而雍州之粱、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秔,与夫璆球裕于西北、金锡盛于东南,以至于橘不植淮、雊不踰济,物产于土而域于土者,亦与宋斤、鲁削、粤鎛同;一迁其地,而弗能为良之意也。太史公曰: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岂虚语耶?昌黎称闽地肥衍,有山川禽鱼之乐,固不仅旁梃龙眼、侧生荔枝焜煌中土已也!夫圣人因地布利,不患其产之不丰,而患其本之弗尚;苜蓿蒲桃、■〈〈崖,炎代圭〉刂〉宾焜竹,固不得与丝、麻、菽、粟而比隆也。今澎湖虽无珍禽、异兽、美果、奇花之饶,而人勤于职,无旷土、无游民,日耕于山、夜钓于水,饱食煖衣,含哺鼓腹,以乐太平,奚事侈陈异物以珍富美也哉!

·陆产

澎湖乃海心孤岛,率皆平衍,并无崇岭密林、飞鸟走兽。即如草木,乃大地之毛,而澎湖独无木焉;道上行人求一休息之处,亦不可得。惟衙署及屋舍之有围墙可以避风者,内中间植一、二株,以资荫庇。其树亦仅随墙高下,不能高出于墙之外。然亦只有榕、柳二种而已,余则不能活矣;草更贱卉;而澎地之草,长不满尺,并未睹所谓白苇黄茅芃芃勃勃者。至于花木,纵有从内地带来,不久亦即萎落焉。余履任时,携有剑兰二盆。到署初年,尚觉青翠开花;次年即减,三年则根苗俱殒。非人事之不齐,实水土之各别也。今民所最重者五谷,而稻麦黍稷菽之不全,仅以高梁、小米、地瓜、杂粮为种植之本、养命之源。盖土地既已硗瘠,而风多雨少,又无沾足之润,虽有上农,亦何所施其力也哉!

谷之属

稻:其名品甚多,且各处所呼又各不同。有红、白二色,早、晚两种。糯米可以酿酒,占米即人家常用之饭米。稻田,澎湖惟大城北、西溪二社约有十数亩。遇雨水调匀之岁,则能种莳;否则,种杂粮。澎虽有稻,实无稻也。

黍:即俗呼为小米者是也。种原出北地,名品亦甚多。粒小于粱,结穗如狗尾者,名狗尾粟;如鸭脚者,名鸭脚粟。内地两种俱有,澎湖只有狗尾粟一种。

秫:即俗名黄小米是也。其性与稻之糯米相同,可以酿酒。澎人独不晓酿酒,只做粘糕等用。

番薯:俗名地瓜。闽书云:皮紫,味甘于芋。自明万历甲午岁荒,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忙种归,教民种之,后乃蕃衍。何乔远有番薯颂,序云:来自吕宋,可生熟食,亦可酿酒。今澎人遍地皆种,获而切片晒干,名曰薯米。其藤可饲羊牛、可供炊爨,利亦普矣哉。

落花生:俗名地豆,又名番豆。蔓生,黄花。花谢时,花心如针入地,即成子,故名落花生。形如荚豆,以一荚三、四子为美。性宜沙土。炒食,气甚香美适口,人多嗜焉。但其性太热,多食非宜。汪訒庵本草,称其辛能润肺、香能舒脾;吾则不敢知也。今各处皆用以榨油,利益甚广。其藤亦可饲牛羊、供爨。澎地遍处皆种焉。

芝麻:一名胡麻、一名巨胜;一名油麻、一名脂麻,谓其脂多油也。有黑、白二种。沈存中云:胡麻即今油麻。古时中国只有大麻,其实为蕡。自张骞从大宛国得种来,故名胡麻。余考麻乃五谷之一,邠诗有禾麻菽麦;周礼三农生九谷,亦有麻。是时,大宛未通中国,安得有胡麻乎?张骞之说,似亦好事者附会耳,存而不论可也。澎人多植,收子以榨油,为利亦普。

高粱:一名芦粟,本草名蜀黍。高粱注云:春种秋收,茎高丈许,状似芦荻,而内实穗大如帚,粒大如椒。有二种,粘者可以作酒,不粘者可供饮食;梢可作帚,茎可供爨、编篱:最有利于人者。澎人以此为周岁之粮。

绿豆:绿以色名也。豆肉平;皮寒,能解金石、砒礝、草木一切诸毒。澎人和米煮饭供食,亦可作芽菜。

米豆:皮色俱白。澎人和米煮饭供食,故名为米豆;亦可作饼馅。春种,秋收。

扁豆:一名娥眉豆,又名沿篱豆。蔓生,花如小蛾,荚生花下。荚软,连荚可食;硬者取其子晒干为扁豆,白者入药,性得中脾之气也。凡女人服草毒堕胎腹痛者,生白扁豆去皮为末,和米饮服(?),浓煎汁饮亦可。血崩不止,取白扁豆花焙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炒米煮饮,入盐少许调下,奇效。亦能解砒毒。

蔬之属

芥菜:农书云:气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也。食之有刚介之气,故字从「介」;比之人为烈士,当举以首蔬云。经霜,味益甘美。心挺出,谓之薹。结子大如苏子,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末,辛辣可爱。亦有为酱者。本草云:其气辛,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等症。取芥心作辣菜,食亦可爱,乃菜上美者也。

白菜:本出北地,近日到处皆有。然出北方者脆美无滓,名曰黄芽白;一本有十余斤、数斤不等。安肃白菜,竟有重至五十斤一本者;其脆美,实非他处可比也。闽地,北船带来之山东白虽美,大不如安肃矣。

芥蓝:菜如蓝而厚,青碧色,亦菜之美者。薹心尤佳。一名灰菜。北方人掘其头腌之,谓之大头菜。

菠薐:刘禹锡佳话录:此本出西域颇棱国;有携其子来,讹颇为「波」。闽中记,以叶纹如波有棱。岂以义求之欤?今尽呼为波菜。

莱菔:即萝卜。本音来。郭璞云:芦萉音罗北,色白,性能消食,尤制面毒。故北人食面必啖萝卜。又有紫色,名水萝卜。有一种黄色者,名胡萝卜;闽、粤人和槟榔食之。澎湖只有白色,并无紫、黄二种。

芹菜:泉郡志云:叶厚而柔,晒之不干;盖载阴气之多者。闽中记云:去头风,利五脏。茎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此乃菜之贱者。

芹菜:诗曰:思乐泮水,言采其芹。芹生于泮,故今丁祭必用焉。有赤、白两种。荻芹根之白者可葅。赤芹则茎叶皆可葅。白芹谓水芹;赤芹生于陆地,谓之旱芹。澎湖有旱芹,而无水芹。

韭菜:一名草钟乳,一名起阳草。说文,「韭」字从叶出地上形。又因种而久,故谓之韭。一岁可以四、五割。性极煖,故号钟乳云。

葱:一名芤,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生辛、散熟、甘温,有发散通气之功。内则:脍脊用葱,又脂用葱。曲礼:凡进饮食之道,葱■〈氵弃〉处末。注:■〈氵弃〉蒸葱也。药性用之尤多,兹不具载。

蒜:小蒜也。,外国有蒜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说文谓之荤菜,释道家谓为五荤之一也。又谓生食增恚、熟食发婬,有损性灵;故绝之。尔雅云:蒚山蒜也(蒚音力)。今人多生食之。

胡荽:湘山集云:即园荽也。茎叶柔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相传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归,故名胡荽云。幼幼新书云:即鹅不食草。

同蒿:时珍云:气同蓬蒿,故名。叶似艾,花如单瓣菊;一花结子近二百成球。学圃杂蔬谓之蕫蒿。

蕹菜:蔓生,花白。茎中虚,摘其茵以土壅之,即活。遯斋闲觉云:本生东夷古伦国,番舶以瓮盛之归,故又名瓮菜。粤中有水瓮菜,沿水面而生。其茎叶更肥脆可啖,能解野葛毒。其汁滴葛根,立萎。

苋菜:有紫、白各种。易曰苋陆,乃马齿苋,非今之苋菜也。吴允睿云:苋性解毒,通窍,利大小肠;人受三春湿郁之气,积热在内,适生此菜解散除治之。此真造化之仁也,最宜食之。此说非本草所有,而言之有理可信。但不可与鳖同食,令人生鳖瘕不可治。

豆角:有红、白各种。世人目为裙带菜。豆荚长尺余,亦菜中之美者。福州人名为豆结。

蓏之属

番瓜:种出南番,故名番瓜,又名南瓜。形如壶卢者,名北瓜。黄色者,又名金瓜。叶如蜀葵,花黄。澎湖之番瓜,开花时带子之花,谓之公花;土人取公花之心插在母花心之中,方能结瓜。盖瓜亦有雌雄。此澎地之所独异也。

冬瓜:广雅:一名地芝。本草注:经霜,而上白衣如粉。又曰冬瓜。益气奈(?)老,除心胸满,去头肉热。热人食之佳。冷人食之瘦。瓜大可数拱,长二、三尺不等。小者名为节瓜,性味亦同。

菜瓜:蔓生,有青、白二色。澎地独无白瓜。酱豉糖醋皆宜。凡病后不可食,又不得与牛乳酪同食。萧子真云:菜瓜能暗人耳目,观驴马食之即眼烂可知矣。

壶卢: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是物各象其形,可为酒饭之器也。俗作葫芦,非矣。世以壶、匏、瓠三物通称,不知本草明分三种: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颈短而小、腹大而圆者为壶。味虽不殊,而形则各别也。鶡冠子曰:「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即此也。今近海之孩,皆背负一壶,亦以防溺也。

丝瓜:天罗、布瓜、蛮瓜、鱼■〈鱼兹〉,一物五名。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二名。世人呼为乱织。又有鱼■〈鱼兹〉之名,或云虞刺。来自南方,故曰蛮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以为常蔬。叶如蜀葵,汁可染绿。老瓜筋络可以涤器,又呼为洗锅瓜云。

苦瓜:学圃:杂蔬,种出南番,今粤、闽皆种焉。皮上痱■〈疒畾〉如荔枝壳,故北人呼为癞蒲菊锦荔枝。味苦,熟则色黄。广州人呼为蒲薘。食物皆宜,亦名为菜中国老。

香瓜:有青、黄二种。味香,性冷,宜生食。暑月食之,可消暑气。本草:甜瓜有十余种;此其一也。粤中香瓜有大至二、三十斤者,亦香甜可嗜。澎地大不及斤,各处俱有,总不如哈密产者之为佳也。

西瓜:草木子谓:自元太祖征西域,始得此种。松漠记又云:洪皓使虏携归。胡峤陷卢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则自五代时已入中国矣。然刘桢、陆机、吴淑诸人皆有瓜赋,则西瓜亦由来久矣。瓜之所出,以炖煌为美。炖煌,古瓜州地也。各处皆生,长于夏月。惟台湾贡瓜,则八月下种、十一月收瓜,每年定例正月贡瓜二十枚。澎地亦长于夏,味不如台地。本草云:性甘寒,解暑、除烦、利便,名天生白虎汤。稽食赋云:瓜曝则寒,油煎则冷。亦物性之异也。

花之属

兰:草木疏曰:兰为王者香。黄山谷云: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谓之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谓之蕙。此说本之尔雅翼,世人皆耳食信之。今闽地山中,一干一花者甚多;且有并头者,一干数花而高出叶上者。山中人皆以意名之,总谓之兰。如山谷所云,诸种将谓之兰乎?蕙乎?可谓强作解事矣。闽兰,总以素心为第一品,然亦一干数花也。澎本不产兰,乃从内地携来。然水土不合,三、二年根苗俱萎矣。

菊:尔雅云:蘜治蘠。埤雅曰:鞠名聚金,聚而不落,故名。礼记:季秋,菊有黄花。今黄、白、红、紫诸色俱备,独以黄为正色耳;刘蒙泉菊谱三十五品、范石湖菊谱七十一种,亦不能尽收。本草名更生,味兼甘苦,性禀和平,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肺肾,治目疾头眩。可药可饵、可酿可枕,仙经重之。野菊名苦薏,不可入药。澎湖并无野菊。

茉莉:开花色白,妙丽而香;方言谓之末利。又有红茉莉,藤生,亦香。闽书云:原出波斯国,移种南海。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十朋作没利,洪迈作末丽,泉州志作木丽,亦随人意会而已。香浊不如素馨。

木芙蓉:一名拒霜。秋开,色淡红。一种百叶,朝开纯白,午后则渐红如醉,谓之醉芙蓉。菊亦名拒霜芙蓉,陆生荷亦名芙蓉。楚词:集芙蓉以为裳;古诗:涉江采芙蓉。皆指芙渠而言也。

老少年:一名秋红,一名雁来红。初生时叶绿,与苋无异。秋深,秀出新叶,红黄相间,俗呼为十样锦;亦花中之佳卉也。

鸡冠:佛书谓之波罗奢。闽中记曰:秋生,紫色,如绣画鸡冠之状。亦有白色者。又有一种,中间花最大,旁枝之花四面环供,名百鸟朝阳。又有错出五色者,亦佳。又一种称寿星鸡冠,亦有红、白二种;或云即后庭花也。本草谓坐种则矮,立种则高。盖矮者另是一种,非「坐种」之谓也。

百日红:一名千日娇。春种、秋花,紫红色。花结如球,大如弹子;其中仁如苋菜仁。采摘经久亦不变色,故名为百日红云。

玉芙蓉:又名满台香。叶粉红色,其气清香,簪于妇人笄内,香越胜于树。树属草本,然植之年久,亦有高二、三尺者。开花黄色,如菊花心。但此花香美不在于花,而在于叶。

美人蕉:图经曰:花出瓣中,极繁盛,红如火炬;又谓之红蕉。四时俱茂。闽部疏曰:秋发一红瓣,上抽绿苗;三、四日间齐放簇若朱莲,经月不散,大是佳卉。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有红、黄、白、紫之色,亦有五色相间者。春间开,至秋尽;开与谢相续。子名急性子,可入药用。宋光宗李后名凤,宫中避后讳,呼为好儿女花。张宛邱呼为菊婢,唐韦后呼为羽客。此草不生蠹,即蜂蝶亦不敢近焉。女子捶其花以染指甲。又名指甲花。

水仙花:丛生,宜湿地。根似蒜,叶如萱草。叶中生茎,茎端开花,瓣白、心黄,谓之金盏银盆;香韵清幽。花种出福清之海坛山上。澎地本无此种,乃从内地携来者。

佛桑花:即木槿,叶似桑。四时长开,朝开夕谢,有朱、白、黄、紫各色。又云扶桑花折枝插土即活,内地人种以作篱。此亦花之最粗者也。

萱花:一名鹿葱,一名忘忧。诗: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忘也,谓食之令人忘忧。周处风土记云:妊妇佩之则生男;又谓之宜男草。根名郁金,花名金针菜。

月季花:一名月月红,花似蔷薇,而香不及,色亦微淡。七姊妹、赛牡丹等花,俱与相类而异名。

木之属(澎地无木,止有后所列二种。然亦止植于人家墙内,其平地大道俱不生长)榕:亦作槦,海物异名记云:材拥肿,不中绳墨,故谓之槦。或曰:其荫覆宽广,故谓之榕。垂须入地,辄复生根,易生之物也。相传:千年榕树,上生奇南香。福州号曰榕城。今粤、闽处处皆有此树。

柽:一名西河柳。叶细而枝柔,似垂丝柳。夏着花粉,红如粟。其木折枝插土即活,亦易生之物。余于澎署及文石书院俱遍植焉。

草之属

草:百卉也。禹贡:厥草惟繇。诗小雅:在彼丰草。论衡云:地性生草,山性生木。澎地之草,长不满尺,岂地性有异欤!亦风多雨少,故草不长耳。草且如此,何有百谷也哉!

蒉:生有三棱。尔雅谓之■〈艹望〉。生淡水者,可以织席;生近海者名曰咸水草,只可作绳。

香附草:一名沙根,又名候莎。尔雅翼:茎叶似三棱,根周匝多毛,谓之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入气分之药。

刺裙草:穗刺人衣裳。或云:到鸡鸣时,一抖即脱落;又谓之鸡鸣草。世人取其心以编帽,缚以作笔亦佳。

蒺藜:子有三角刺。本草云:风家宜用刺蒺藜、补宜用沙宛蒺藜,乃肾、肝、肺三经之药。端午采其蔓煮汤浴身,亦能消风。

蒲公英:叶似莴苣,花如单瓣菊。四时有花,花谢飞絮。断之,茎中有白汁,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治乳痈,为通淋妙品。

苍耳:本草作枲耳,即诗所谓卷耳也。一名羊负来。本草云:性温,善发汁,散风湿;上通于脑、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风、目暗等症。作汤浴,可以治身痒。

车前子:郭璞云:江东人呼为虾蟆衣。一名当道,一名马舄;即诗所谓芣苜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本草称其强阴益精,令人有子。又云与茯苓同功。

艾:有大叶者,有小叶者。本草云:味苦辛,性温热,热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逐血,暖子宫。煎服,用鲜者。捣揉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冻者良;孟子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也。

仙人掌:闽小纪谓:多贴石壁上,如人掌。人家门前屋上多植之,谓可辟邪云。

毛之属

羊:繁露曰:有角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嗥,类死义者;饮乳必跪其母,类知礼者。白泽图曰: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又羊为孝兽。故论畜产,必以羊为首称焉。澎无绵羊,只有山羊一种。从前各家割耳为记,散牧于岛屿之上;今民人日众,土地渐开,乃各畜于家。本草,言羊肉于人最补。澎湖之羊,非为无补,且有微毒;中羊毒者,饮甘草汤则解。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也。

牛:耕畜也。易:坤为子母牛。曲礼:牛一元,大武。元,头也。武,足迹;牛肥则,迹大也。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室;牛大,故大之。羊小,故曰少牢。焦贡易林:牛龙耳瞋。牛耳无窍以鼻听,龙则以角听也。牛齿有下无上,察齿可知其年。牛有黄牛、水牛二种;澎无水牛,只有黄牛。然黄中色,革卦「巩用黄牛」者是也。

犬:尔雅:以犬未成毫为狗。说文,以狗之悬蹄者为犬。今通作狗。易:艮为狗。术家以狗为地厌,能禳逐一切邪魅妖术。史记:秦时杀狗,磔四门以御灾。杀白犬血题门以辟不祥,则自古已然矣。狗守畜,故人家必畜之。犬最有义,古称义犬,事不胜书焉。

豕:曲礼:豕曰刚鬣。注:豕肥,则鬣刚也。豚曰肥腯。腯者,充满貌也。总名曰彘;牡曰豭、曰牙,牝曰豝、曰■〈豕娄〉。古者,教民二母。彘乃家畜也。故家字从豕,言无豕不成家也。孕四月而生,在畜属水,在卦属坎,在禽应室宿。易系辞:坎为豕。言性趋下,豕俯首也。

猫:尔雅翼曰:小兽之猛者。礼: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有黄、黑、白、驳色。尾长腰短,目如金,上齶多棱。提耳而身团缩者良。睛可定时,子、午、卯、酉如一线,寅、申、巳、亥如满月,辰、戌、丑、未如枣核。玉屑云:猫出天竺国,因鼠啮佛书,故畜之彼处。猫死不埋,挂于树上。唐僧取经,得猫归养之,乃入中国。此说谬也!诗大雅有猫、有虎,礼云迎猫。此岂在唐之后乎?

狸:狸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斑如虎者、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澎地止有此二种。

獭:淮南子曰:獭穴知水。言獭能前知岁水潦高下,预度水所不至而穴也;人因以是为潦水之候。月令:正月獭祭鱼。取鱼水■〈氵裔〉四面陈之不食,谓之祭鱼。孟冬复祭之。蔡邕月令章句曰:獭毛虫,西方白虎之属。埤雅曰: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一名水狗,亦有白者。吴主孙和舞铁如意,误伤邓夫人颊,求白獭髓杂琥珀治之而愈。又诸畜肝皆有定,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鱼骨鲠久嗽,取獭肝烧灰服之愈。獭肝必自取者乃真,否则伪也。

鼠:穴虫之最黠者。善窃,昼伏夜动,俗称鼠为耗虫。易:艮为鼠。抱朴子云:鼠百岁则色白。似非也。澎湖之姑婆屿产白鼠,毛如银。鼠,四足,两眼俱红。余任澎三载,仅构得一只,数日即失去;再求则不可得矣。士人云:近日屿上有狸猫,为其所食,故不可得也。

羽之属

鸡:易:巽为鸡。礼:鸡曰翰音。翰,长也。田饶告鲁哀公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子夜不失时,信也。故世称为德禽。风俗通云:鸡本朱氏所化,故呼「朱朱」。祝鸡翁善养鸡,故呼「祝祝」。若夫朝鲜之长尾鸡、南越之长鸣鸡、蜀中鶤鸡、江南矮鸡之类,名色甚伙,不能多载。

鸭:尔雅曰舒凫。尸子曰:野鸭为凫,家鸭为鹜,不能飞翔,如庶人守耕而已。故庶人执骛为贽。鸭皆雄瘖,雌鸣。重阳后乃肥腯,清明后生卵,则内陷不满。伏卵闻磨砻之声,则毈而不成。无雌抱伏,则以牛矢妪而出之。粤人以火焙而生子,此皆物理之不可晓者也。肉作白凤膏甚良;血解诸毒及小儿白痢尤效,以白者为胜。禽经曰:鸡鸣咿咿,鸭鸣呷呷。大抵皆象其声而名之耳。陆龟蒙有斗鸭栏;孟郊为漂阳尉,开射鸭堂。

鹅:尔雅谓之舒雁,一曰苍■〈可鸟〉。鹅颡如瘤,长脰,夜鸣应更。又善旋转运其项;古者善书者,法以动腕,逸少所以好鹅也。写经换鹅有两事:晋史载右军写道德经换鹅。又仙传拾遗云:山阴dao士管霄霞笼鹅一双,请书黄庭经。又是一事也。世遂以黄庭经为换鹅经,即黄鲁直亦承其讹。行有行列,故兵有鹅鹳之阵。

海鹅:即野鹅也。大于雁,谓之驾鹅,亦曰■〈可鸟〉鹅。鹄之别名,则曰天鹅。赞宁曰:凡物之大,皆谓之天。天,大也。海鹅常于海滨猎鱼而食;翎可为箭羽。台、澎之人名曰南风戆,又名布袋鹅。

鹭鸶:诗: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义云:水鸟也,所好洁白,谓之白鸟。凡渡海者,见有白鸟飞翔则喜,以其将近屿岛也。鹭涉浅水,好自低昂,如舂、如锄,故又名舂锄。埤雅曰:顶上有丝毵毵,长尺余,欲取鱼则弭之。禽经曰:鹭啄则丝偃、鹰捕则角弭,藏杀机也。阴阳变化论曰:鹭目感而受胎。一名雪客,一名风标公子。

燕:尔雅:燕,乙也。齐人呼为鳦,取其自呼名鳦也。诗谓之元鸟。礼记:仲春元鸟至。陶隐居曰: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班黑、声大者是胡燕。古今注:一名神女,一名天女。说文:燕,布翅岐尾,作巢避戊己;春社来,秋社去。

百舌鸟:即反舌鸟也。能反覆其口,随百鸟之音。朝野杂记:春啭夏止。礼记云:仲夏之月,反舌无声。

练雀:禽经谓之带鸟。俗名寿带鸟。似山雀而小,头上披一带;雌者尾短、雄者尾长。禽经云:冠鸟性勇,缨鸟性乐,带鸟性仁。张华云:带鸟者,练雀之类是也。台湾人呼为长尾三娘。澎本无此雀,间有自台飞来。余曾获其一只,育之数日,释之而去。

麻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古今注:一名嘉宾。言栖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禽经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老而班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逸周书谓:雀入大水为蛤。殆此类非家雀也。澎湖当日亦无麻雀,台镇吕瑞麟任澎湖时,从内地携百只来,育于署中。陞任时,放之四散,遂蕃衍焉。

叫天鸟:土人名为山麻雀。形与麻雀相类而略大。飞则向天而鸣,故因以名焉。

虫之属

蜂: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绥。范,蜂也。蜂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蜂;传曰:「蜂虿垂芒」是也。虿字象形;蜂动以万针,故借亿万之万。又蜂有两衙,应潮上下。主峰所在,众蜂旋绕之;关尹曰「圣人师蜂之君臣」是也。蜂之种类甚多,采花者为蜜蜂。澎无蜜蜂,只有黄蜂、黑蜂、泥蜂之数种耳。

蜾裸:一名■〈虫医〉螉,一名蒲卢。郭璞注:细腰虫也。庄子:细腰者化为蒲卢。古人名物,皆取形似;瓠之细腰者曰蒲卢,故蜂亦如之。诗:螟蛉有子,蜾裸负之。郑笺云:螟蛉桑虫,蒲卢取去养之,以成己子。法言曰:螟蛉之子殪而逢果裸,祝之曰:类我!类我!七日而化。

蚁:礼记云:玄驹。尔雅名蚍蜉。壅土成封曰蚁封,亦谓之垤。化书:蝼蚁之有君臣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一粒之食,与众畜之;一罪无疑,与众戮之。埤雅云:蚁善斗,力举等身铁。斗辄酣战不解;有行列队伍;抱朴子「蚁有兼弱之智」是也。又有黑、白、黄色等类。闽、越地潮湿,白蚁之为害更甚也。凡蚁之侵物,无可御者,第畏茶茗一物。委弃之茶渣,干而为末,布于中途,蚁即裹足而不敢前矣。

尺蠖:屈伸虫也。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使首尾相就,乃能进步。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元仓子曰:俗随国政之方员,犹尺蠖之于叶也。食黄则身黄,仓苍则身苍。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音鹤)。说文谓之斫父,淮南注谓之拒斧。又谓之天马。此虫知进,惟捕蝉则一前一却。齐庄公目为天下之勇虫,回车避之。庄子云:螳螂怒臂,以当车辙。

蟋蟀:诗义:蟋蟀似蝗而小。正黑身,有光泽如漆;有角翅。或谓之促织。里语:促织鸣,嫩妇惊。袁瓘秋日诗:芳草不复绿,王孙今又归。人都不解。施荫见之曰:王孙,蟋蟀也。唐宫人秋时以金笼闭蟋蟀,置枕函畔闻其声。长安富人以斗蛩为戏,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今世亦有斗蟋蟀事。

螽斯:草木疏:一名春黍。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一母百子;故诗以为子孙众多之况。方言记江东人呼为蚱蜢。今俗人皆呼为草蜢。本草以为螽斯、莎鸡,一物而异名也。

蜻蜓:尔雅谓之虰蝩。又名劳负、名青■〈虫忽〉、名纱羊、名蜻蜳、名虰蛏(音欣)。埤雅曰:蜻蜓饮露,六足四翼,翅轻薄如蝉,遇雨多集水上款飞。青■〈虫忽〉言其色,蛉虰言其状;或云其尾如丁也。或云其尾如亭而梃,故曰蜓、曰蝏也。纱羊,言其翅如纱也。

蝴蝶:古今注一名蛱蝶,一名野蛾,一名凤蝶,亦名凤子、凤车。搜神记云:朽苇为蚕,朽麦为蝶;以至桑化蝶,花化蝶,或桔蠹、蔬叶、坏帛、尺蠖茧皆可化。自无知化为有知,造化固不可测耳。四翅有粉,以须代鼻;其交皆以鼻。道藏经曰:蝶交则粉退,蜂交则黄退。

蝇:酉阳云:蝇声在翼。身青者粪能败物,故诗刺青蝇。巨者首如赤火,号为景迹。故欧赋曰:大忌赤头,号为景迹也。青蝇乱色,故诗以刺谗。苍蝇乱声,故诗曰: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埤雅云:蝇好交,其前足有绞蝇之象。故蝇为字从「蝇」省。

蚊:列子谓之瞀芮。王周赋曰蚋子。古今注:蚊所化不一:洿水有孑孓之蜕,江南有吐蚊之鸟;塞北有蚊母之草,南中有产蚊之木。是草木禽虫皆可化也。注:草虫,昏虫也。「昏」下从「虫」,乃古篆文「■〈蠢,昏代春〉」字也。扬子法言:善挠人。通夕不寝寐,昼伏夜飞。又有一种名蟆子,黑色而小于蚊,不碍纱榖,夜伏昼飞,人尤苦之。

蜘蛛:布网如罾右绕,蛛自处其中。飞虫触网者,缠缚食之。尔雅多名,今皆省文作蜘蛛。诗蠨蛸在户,即小蜘蛛长股者。俗呼为喜子;陆贾曰「蜘蛛集而百事喜」是也。

蛜蝛:尔雅谓之鼠负。郭注曰:瓮器底虫。陶隐居曰:鼠在坎中,背则负之。一名鼠妇。陆佃云:食鼠妇,令人善淫;故有妇名。诗:蛜蝛在室。室无人则生故也。太平御览载:葛洪疟方用鼠负。

螥螂:状如龙蝨,缘壁善走。好在厨箧中,遇物■〈口替〉食,亦■〈虫替〉书与墨。以其食油,闽人或呼为油虫。俗呼曰黄虿。正语曰漆虫。

蜥蜴:似蛇而四足,青碧色,以五色者为雄,而不备者为雌。一种善缘篱壁,形小而黑,名蝘蜓,亦名蛇师。以其常在屋壁,故又名守宫。一种形小尾长,见人不动,名龙子,在草泽中;大者名蝾螈,捕蝇曰蝎虎。首随十二时变色者,曰十二时虫。东方朔射覆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非是守宫,即蜥蜴。

蚓:月令:孟夏蚯蚓出,冬至蚯蚓结。结,屈也。天寒蚯蚓入穴,首向下,阳动则首向上;其身屈曲也。一名螾,一名■〈月旬〉■〈月忍〉(音蠢闰)。一名土龙,长吟于地中。江东谓之歌女。荀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槁壤、下饮黄泉,其用心一也。凡中蚯蚓毒者,以盐汤洗之愈,或更饮盐汤一杯甚良;不可不知也。

蜈蚣:赤腹、黑头,多足。善啖蛇,食其脑;能螫人。一名蝍蛆;庄子谓「蝍蛆甘带」是也。旧说:蟾蜍食蟾蛆,蝍蛆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值,莫敢先动,俗名百足虫。

蠹:凡地蒸湿则多蠹,甚为衣帛书画之害。始则黄色,老则有粉,碎之如银。一名白鱼,一名衣鱼,一名壁鱼;俗呼蠹鱼。一名蟫。杂俎载:何讽得黄纸中一发,长四寸,卷之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云:衣鱼三食神仙字,则化此,名为脉望。夜持映天中星,星使立降。又壁鱼入道经中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吞之可以致仙。

灶鸡:本草名灶马,俗呼亦同。穴灶而居,状如蟋蟀。诗义疏云: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后则夜鸣。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蛇:毒虫也。尾如指甲。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蟠向壬,其毒在涎,其珠在口;其行也纡,其食也吞。蛇交蛇则雄入雌腹,交已乃退出。交雉,则生蜃及蟂。草居常饥,稍饱即蜕。冬含土入蛰;春出蛰则吐之,圆重如石,谓之蛇黄。蛇之为类甚多,大小不一,不能悉载。

蟾蜍:与虾蟆同类。居陆地下阴处,身大背黑,行迟。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蟾蜍也。抱朴子云:蟾蜍千岁,头上有角,腹下有丹书。名曰肉芝;食之得仙。战国策:月魄象蟾兔。故世谓月彩为蟾光者,不考所从出耳。

石之属

文石:产于西屿外堑、小池角二处。石外有璞,剖其璞而石始出。石有五色,错而成文,故名。以黄者为上。土人以有眼者为贵;琢为念珠物类,以供玩赏。然石质松脆,遇北风时则皆折裂。近日挖掘殆尽,构求甚难,亦无有大如鸡卵者;不过零星细小,只可作扇坠等物而已。以余观之,殆不及寿山石远矣。

·水产

水之大者莫过于海。海为天池,所以纳百川者也;上应天星,下饶物产。传曰: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传亦约之而已。若夫析而言之,则有尔雅之书所不及详、山海之经所〔不〕能纪者焉。今澎湖一岛,四面环海,汪洋巨浸,茫无际涯,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试就鱼而论,极其大可以吞龙舟,极其小可以穿针孔,更何有于天琛鲛绢、诡晖异质者哉?欲一一而详之,亦孰得而详之也!第澎人以海潮为田,以鱼蛤为命;海之所生即谷之所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均有赖于水产。余仅就其日夕采捕常见之物,有名可称、有形可举者,类纪之而已。至于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睹,无济于食货、无益于闾阎者,存而勿论焉可耳。

鳞之属

鲸鱼:一名海鳅,俗呼为海翁。身长数十百丈,虎口虾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数万斤,小者数千斤。有言其背生草木,樵者误登其上,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亦荒词,无可考据也。闽大记云:最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鬣若簸朱旗,遒健好动,故又名鱛。闽中海错疏:海鱛喷沫,飞洒成雨。其来也形若山岳,乍出乍没;舟人相值,必鸣金鼓以怖之、布米以厌之,鱛乃逝去。否则,鲜有不罹其害者。间有自毙沙上者,土人梯而脔之,炙其皮以为油,艌船甚佳。其目珠,即明月之珠;鱛死即脱落,故死两目皆空,世罕得而获焉。澎湖于乾隆二十二年夏四月,有一鱛自毙于虎井屿湾上。土人争割其肉,约有数千斤云。今澎署大门尚有支门鱼骨一条,长数尺、大数把;其脊骨可以作碓臼,两眼亦空无目珠。澎人云:此尚是鱛之小者也。

海竖:状如海翁,其大次之;亦有千余斤及数百斤者。三月妈祖诞时,海翁来潮,必三跃而后去。跃时,水浪滔天如雨,土人所酒云此。其不可网也明矣。

龙占鱼:形似海鰂,大仅一、二斤,腌以作鯗,味亦颇佳。此乃澎鱼之上品也。

泥■〈鱼卖〉鱼:即涂魠鱼。形如马鲛而大,重者四、五十斤;口阔身黑,无鳞。澎海之鱼,推此为第一品云。初冬时出,仲春即止。康熙二十二年平台之后,提督施令输鱼规一千二百两,以为赏兵之用。及提督许良彬奏请,将此项归公,以为提督衙门之用,岁以为常。至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永行禁革此项陋规,制宪郝遵奉出示晓谕。大哉皇言!澎民永受恩膏于无穷矣。

白腹鱼:状如涂魠而小。

马鲛:形如白腹,青班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

长翼鱼:头光、身圆而大,有细鳞,翼甚长,重亦有二、三十斤。与涂魠同时而出,形亦颇相类。

梳齿鱼:状亦与涂魠相仿,重者七、八十斤。

鮸鱼:即敏鱼,头大,鳞大。鳞有金色。

鲳鱼:闽中海错疏:鲥之小者,其形扁。谚云:山上獐,海下鲳。言其味之美也。又闽书云:鱼游,群鸟随之,食其涎沫,有类于娼。又曰昌美也。

鲨鱼:海族志:以皮如沙得名。其种不一:有胡鲨,青色,背上有沙。大者长丈余,小者长五、六尺,鼻如锯。皮可镂为脍,槁以为修,可充方物。鲛鲨,皮可饰剑;鲨尾如剑。虎鲨,头凹而有虎文。■〈鱼狗〉鲨,头如狗。黄鲨好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凡鲨鱼翼鬣,取以作馔,俱名鱼翅。

狮刀鱼:背腹如刀,故名。无鳞,肉多刺,味亦美。

乌颊鱼:口尖,身扁,有鳞。黑色,故名。大寒时出。

鳓鱼:三山志:似鲥而多鲠。海错疏:鲥鳓其美在腴。鲥侈口圆脊,多鲠;大者长三、四尺,重六、七斤。鳓狭口,剑脊,亦多鲠;大者长二、三尺,重三、四斤。

鳗鱼:似鳝而腹大,有黄色、青色,春生者毒。产海中者相类而大,土人名慈鳗。

乌颊:即墨鱼也。闽书:形如鞵囊,肉白,皮班,无鳞。埤雅曰:乌鰂八足绝短,前有二须极长。集足在口,缩喙在腹。怀板含墨,遇大鱼辄噀墨溷其波以远害。遇小鱼虾过其前,即吐墨涎以致之。背有板洁白,形如布梭,轻虚如通草,可镂刻;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鳔鮹。

柔鱼:似乌鰂而小厚,味甘美。小者曰猴染。又小者曰墨斗,似锁管。墨斗能吐墨。

青鳞:俗名青鲫。味颇劣。

乌燕鱼:状如燕子,身有黑花;大有十余斤。

狗母鱼:身长、嘴大、尾尖,以形名也。

金目鱼:即松江之鲈四腮者也。

金梭:身圆如梭。沙梭鱼亦同类。

米鱼:身扁细鳞,重止三、四两。

乌鱼:本草名鲻鱼。闽志称:从黄河而来。冬至前捕之,名曰正头乌,肥而味美:冬至后捕之,曰回头,则瘦而味劣。吴王论鱼,以鲻为上。隋大业六年,帝出鲻鱼以赐近臣,称为奇味。

跳鱼:生海屿边泥涂中。大如指,善跳,故名。俗曰花鱼,以其身有花文化。作羹食,味颇佳。

丁香:身圆尖,长寸许。澎人用以作酱,名丁香酱。

水尖鱼:身圆而尖,嘴尖而长。

飞乌鱼:鱼疑是燕所化,两翼尚存。渔人俟夜深时,悬灯以待,乃结阵飞入舟中;舟满,则灭灯以避焉。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小者谓之带柳。闽中海错疏:带冬月最盛,一钓则群带衔尾而升;故市者独多。或言带无尾者,非也;盖为群带相衔而尾脱也。

赤鯮鱼:身短、头大,尾两开;赤色,有鳞。

马鞭鱼:身赤,长而扁。尾尖上有丝一条,故名。

竹叶鰮:身扁,鳞相重叠,大只二、三两。作鲑佳。

石老鱼:头圆、身扁,青色、粗鳞,大有十余斤。

鲢鱼:口小,鳞细,色白。亦有红鳞者,名红鲢。

青嘴鱼:状如龙舌,头上有一条青色。作鯗佳。

象耳:身扁,色黑,其刺最利。重有五、六斤。

鸡鱼:身扁,赤色,细鳞。形颇如鸡,故名。

莺歌鱼:乌嘴,红色,遍身皆绿如莺,故名;即鹦鹉鱼也。

刺龟鱼:身圆如球,头尖尾短,两边有小翼,有刺无鳞,形如龟。其刺如蝟,故名焉。好事者脱其皮以作灯,留为上元节赏玩,殊有可观。

鳅哥:头圆而小,红色,口上有须。

花鰋鱼:状如长翼鱼。

■〈鱼月〉鱼:身扁无鳞,尖头短尾。亦名牛牯■〈鱼月〉。

青威:遍身青色,故名。状如石脑,大有十余斤。

虎鱼:状如虎,巨口细鳞,长不满尺。肉嫩而美。

比目鱼:形如鲽沙,鳞细色紫。一目两相比乃行,故名。闽人呼为鞋底鱼,以形名之也。又谓之贴沙鱼。

章鱼: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内皆有圆文凸起,紫色。春初出,夏初止。澎人以火照取;用作钓饵,亦可充馔。又一种似章鱼而大,居石穴中;人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名曰石拒。又一种曰涂婆。

琵琶鱼:郭璞江赋名鱝鱼。身圆而扁长,尾状如琵琶,故名。有红、黑二种。无鳞,尾上有刺,能螫人,俗呼为锅盖鱼,亦以形名也。游则浮于水面,故又呼为浮鱼。

饲子饭:无细骨。可和饭饲儿,故名。

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黄翅鱼:状如乌颊,肉细味美。其翅黄,故名。

扁鱼:形如贴沙而薄。晒干作鯗,味极香美;闽人之所乐嗜者也。鲜食亦佳。一名涂剃。

金钱鱼:身圆,眼有金睛,故名。体薄多刺。

大头丁:头大尾尖,状如铁丁,故名。

牛尾鱼:状如牛尾,无鳞;身直如条,黑色。

遍身苦鱼:身有花点,细鳞,重只一、二两。

班午鱼:身有班点,细鳞;重只三、四两。

咬网狗:黑色;口歪,无分左右。状似扁鱼。

来猫鱼:头大口阔,细鳞,有花点,皮肉甚粗。

黄爵:身薄而小,多鲠。疑为黄雀所化,故名。

虾:溪、泽、江、海皆有之。磔须钺鼻,皆有断节。尾有硬鳞,多足好跃。其肠属脑,子在腹外。水母依以为眼;越绝书云:「海镜蟹为腹,水母虾为目」是也。一种龙虾,长有二、三尺,须长亦有一、二尺;刳其肉,壳可以作灯。一种红虾,大亦有一、二尺;可理为杯,名曰虾杯,多出于福清。又南海杂志云:商舶见波中双樯遥深(?),高可十余丈,意其为舟。老长年曰:此海虾乘霁晒双须耳,非舟也。鰕之种大小甚多,不能悉载。鰕本鱼族,故当从「鰕」。

(附)淡水鱼(以下数种,澎地西溪、大城北二社内水坑中有之)

鲫鱼:吕子曰:鱼之美者,洞庭之鲋。鲋,小鱼也,即今之鲫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埤雅云:此鱼旅行,吐沫如星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其相附,故谓之鲋;易井九二所谓谷射鲋者也。本草云:诸鱼属火,独鲫鱼属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实肠、行水之功。

鳝:埤雅谓之鳗鲡鱼,本草亦名白鳝。时珍曰: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脂膏甚多。生于泥中。头角焚之,可以辟蠹。说文云:鲡与鳢同。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而生,故谓鳗鲡;一曰鮎亦生鳗;盖其乳子三分之二为鮎、一为鳗。此说近之。

鳝:鳝腹黄,故世称黄鳝。异苑作黄■〈鱼旦〉。似蛇无鳞,体多涎沫。夏出冬蛰。凡贮以水缸,畜数百头,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遍身浮水上。当弃之勿食,食则伤人。

泥鳅:即泥鱛也。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麋与鹿交,鱛与鱼游」是也。古云:守鱼以鳖,养鱼以鱛。盖鱛性善扰,令鱼利转;制字从鱛,得毋是乎!尔雅谓之鰼,注:鰼,寻也。寻习于泥,而厌其清水也。

斗鱼:鱼经云,状如指,长寸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养盆中,令其相斗。闽书名丁班鱼。

金鱼:一谓之变鱼。春末生子,好自吞■〈口舀〉。初黑色,久乃变为红色、或白色、或红黑白相间。尾作三岐。又一种双眼凸起,尾作四岐者,谓之龙头金鱼。前古罕知。惟自宋高宗始畜。高宗畜之池中,置水银其下畜之。最大至三、四寸止矣。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

水鸡,即田鸡也。似石鳞。闽省志称:石鳞陆产,有五种;虾蟆、蟾蜍、大约、两蛤也。水鸡水产,亦有五种;尖嘴蛤、青约、青蛤、黄蛤也。世多食水鸡,而青约等罕有食者。石鳞即古仑,又名谷冻。此种澎湖所无。

龙蝨:又名水龟,状似螥螂而小,黑色、两翅、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落水田中或池塘内。闽人取油盐制藏,以为珍味。余于平和旅舍中,主人设以馔;余未有尝也。

介之属

玳瑁:玳瑁状如龟,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后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顾玠海槎录云: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世言鞭血成班者,谬也。陆佃曰:玳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谓之护卵。应邵曰:雄曰玳瑁,雌曰觜蠵。刘欣期交州记作虳■〈虫辟〉。刘郁西都记:玳瑁遗精,鲛鱼吞食吐出,年深结块者为「撒八儿」,价如金。澎人取玳瑁,伺其登岸伏卵时,尾而逐之;其行甚疾,众并力反其背,俾其仰卧,将石垫住四围,明早抬回剥之。重者一、二百斤,小者亦有数十斤;腌为脯鬻之,味同牛肉。

鲎:介而中圻,厥色青黑。壳甚坚,可以作杓。尾长如枪,足十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负雄而行,虽波涛终不解散,失雄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渔人获必双焉。腹中子如粟,可腌以为酱。闽书云,如熨斗、如便面、如惠文冠,广尺许。韩昌黎诗,鲎实如惠文,尾可为如意,烧烟可辟蚊蚋。

螃蟹,一名郭索。易说卦:离为蟹。埤雅曰:蟹行侧。故今里语谓之旁蟹。澎湖以身圆壳黄者为蟹,并无毛蟹及金钱蟹二种。

蟳:埤雅云:似蟹而大,壳黄,色青。又有金蟳,色黄;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

虎蟳:海族志:文有虎斑。闽部疏:色如玛瑙。其壳作狰狞斑烂,尽似虎头,因之名曰虎蟳。

蠘:闽中海错疏:蠘似蟹而大。闽书云:壳两旁尖出而多黄。螯有棱锯,利截物如剪,故曰蠘。

蟛蜞:在海岸钻穴而居。比户录云:有毛者曰蟛蜞,无毛者曰蟛蠘。

寄生:闽书云:生在蛎房、蚌蛤腹中。郭璞江赋:璅蛣腹蟹。一名璅蛣,生于曲岸中,故名曰蛣。海上有枯螺壳存者,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四足两螯,大如榆荚。其味若虾,炒食味亦甘美。

螺:易说卦:离为螺。古字通亦作蠡,今惟作螺。本草曰:含泥在腹,二十年犹活,能伏气饮露。尔雅翼云:公输见螺,引闭其户不可开,因效之作门;文中子「圣人法蠡蚌而闭户」是也。澎之螺大者如盆、小者如米,种类甚伙;所常见者,则有巴螺、钿螺。俗云:琉球螺可饰物器,达摩螺可作杯;花螺、白螺、黄螺、红螺可作酱,俗名珠螺酱。生水田者,则曰田螺。

牡蛎:三山志:附石而生,傀儡相连如房,故名蛎房。又名蚝。韩昌黎诗:蚝相粘为山,百十各自生。岭表录异:地无石灰者,烧蛎壳为之。本草云: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癧结核;濇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为肝肾血分之药。煆用,亦有生用者。

蚶:壳厚,状如瓦屋;肉紫色。岭表录异云:卢钧镇南海,改为瓦屋子。其肉曰天脔肉。有珠蚶、丝蚶、斧头蚶数种。斧头蚶大者长一尺余,形如斧。内郡蚶有埕,悉系种养;澎湖则自生于海中而已。

蛤蜊:闽书:壳白,厚而圆。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有白蛤、赤蛤、花蛤各种。本草言:壳煆为粉,与牡蛎同功;炒药则用蛤粉。

壳菜:即淡菜也。生四明者,肉小而肥。闽中则肉小而瘦,澎湖则更瘦小矣。生海石中,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紫色,味颇佳。其干者,闽人呼曰干,小名沙箭。一头尖,中衔少毛,号东海夫人。又有乌投、乌投,形状俱同,但略小耳。总如珠母。

蚌:易:离为蚌蛣也。形如蛤蜊,壳厚而长。五杂俎:蚌大者如箕,海滨人习见,不足异也。尔雅:蚌闻雷则■〈疒秋〉,久则生珠;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左思赋:蚌珠胎与月盈亏。陆佃云:蚌无牝牡,须雀蛤化成,故能生珠。专一于阴阳也。

鲍鱼:闽部疏云:附石而生,惟一壳无对;大者如手,小者如两、三指。壳有孔,土人名为九孔;即本草所称「石决明」是也。煆灰,可除肝肺风热并内外障,亦治骨蒸劳热,通五麻,解酒酸。杂俎云:即鳆鱼。而本草图经另是一种,与石决明相近耳。俗呼为将军帽。

海月:闽书一名蚝镜。以其圆如镜,故名。其壳一面红、一面白。亦名海镜。临海志云:海月大如镜;谢灵运诗「挂席拾海月」是也。

(附)海杂产

珍珠:说文:蚌之yin精。刘勰曰:蚌病成珠。淮南子曰:明月之珠,螺蚌之病,而我之利也;国语「珠足以御火灾」是也。通雅云: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珠、照乘珠。大者径寸,或出于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于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目、鲛珠在皮、鳖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金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璁珠(见博物志)。澎湖岛中,蚶蚌间亦有珠,皆碎如小米;然得之亦罕,姑存其名而已。

珊瑚:说文:珊瑚,石也;生西海磐石中。李时珍曰: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陀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良。珊瑚初生白如菌,一岁变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总以枝多者为上。澎湖海中亦有一种名土珊瑚,在水中见淡红色;出水即白而枯槁,并无红润之色。且极松脆,收贮数月即自行碎折,亦海树耳。有一种黑色,极坚实;然色似牛角,亦不堪用。

石帆:类书云:即海树也。枝柯如铁,绠相勾联。以其扁薄如帆,故名。生海底礁石之上,有红、黄、黑、白数种。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见木本。

紫菜:状如鹿角菜而细。秋时,生海底石上;潮浸则髼髼然而竖起,潮退复粘于石上。生时青色,干则变紫。郭璞江赋云:「紫菜荧晔以丛被」是也。澎人采取,捏作饼以鬻于市,名曰菜饼。

海藻:即海菜。青色,似菜而小。春时,生海底石上。或云即猴葵。色赤,大者为鹿角菜。本草云:出东海者有大叶、马尾二种。味咸,能软坚。性寒、能行水、消瘿瘤结核,治痰饮、脚气、水肿之湿热。澎地止有大叶一种。土人采其嫩者,和米煮粥食;粗而老者,采以饲猪。亦济人之物也。

昆布:俗亦名海菜。青色,大叶如菜,与海藻形亦相类。本草云:功用同海藻,而少滑耳。亦春时生海石中。

海藤:与海树同类,此乃单枝直上耳。亦有红、黑、白数种,长有三、二尺不等,亦木本。又有一种,形如铁线甚坚,光如黑漆,亦有可观。土人名曰铁线,亦生海底礁石之上。

海龙:土人名为海马。形如博古龙。身方而有棱,尾卷曲,头有一角;无鳞。长只三、四寸,小者长一、二寸。每于冬节时天寒甚,则冻死浮于海面;渔人拾之,目为珍物云。入药,功同海狗。闽人构求者众,然不可多得也。

海参:黑色;有口,无耳目、无鳞足,形如玛璜而大;长有尺许,大如把。泉郡黑参虽不及辽东刺参,而味亦颇佳。澎地虽产,而肉薄味苦,不中食,并无采用之者。考闽地近海之郡,福、兴、泉、漳、福宁各处皆产;而闽省通志并不载入,亦缺典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