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坛庙二

古田县

社稷坛在县治西里许。宋景德二年建于县东,寻迁县西南。元元贞间,迁今所。明成化十五年修。万历二十六年重修。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县治东南半里许。明洪武初建。成化十五年修。万历二十六年重修。

先农坛在南关外里许。

邑厉坛旧在县西北二里许。明洪武三年建。正德元年改立北门外。国朝乾隆三年重修。

城隍庙一在云津坊,为旧庙;一在县治西,为新庙。皆祀拓主神。唐开元中,大姓刘疆率其部归于州,始立县。卒后,邑人思之,为立庙,号宁境。宋景德中,县令李堪毁淫祠,不废侯庙。即云津坊旧庙。未几,民请迁,更立今所。崇宁二年,赐额惠应。政和二年,封顺宁侯,后加正应。宝祐中,加号灵显,封为城隍之神。元、明屡修。国朝康熙四十四年,修新庙,五十一年,重修旧庙。宋余发林《城隍庙记略》:神姓刘,名疆。世生此土。唐开元间,始与其徒,以其地请於天子而立县。玄宗嘉其忠顺,仍使掌县事。未几,纳职请吏于朝,偕其子弟族人,退居以俟朝命。天子不欲夺其志,诏有司叙其功德,加其封爵,使食禄於家。疆天性仁厚,友爱诸弟,延及其下。殁后,邑人思之,为立庙,号宁境。岁时祭之,感应如响,庙貌至今犹存,咸称为古田拓主庙。累加封赠。至宋谥为顺宁正应侯,夫人林氏号顺应左夫人,郑氏号正宁右夫人,父母子弟同享庙食至今,可谓远也已。呜呼!如侯者,忠君仁民,保族安身,生为民主,殁为神宗,不亦人杰矣哉!明张以宁《增广城隍庙记略》:郡邑皆有城隍祠,由唐始。古田祀顺宁正应灵显侯,报本也。吾闽自无诸扶翼汉室,民为冠带,迄唐开元,独斯邑未造。刘侯筚路山林,乃疆乃亩,挈而归诸职方氏,风气日开,富庶以教,惟吾侯之力也。在礼,有功烈于民,能御大灾,捍大患者,殁则祀。侯之烈光昭图牒,视古之祀法奚其愧,祀在邑西麓。嘉定中,加前号,提封百里,实与长民者共理之,翊庇生民,除其邪祲雨旸,祈祷有应如响,革命初,邑罹多故,灵迹益显。邑之吏民念无以报侯惠,大德八年甲辰肇谋,即侯之祠,增广地基,圯栋腐瓦,咸易其旧。至顺中,复得邑尹赵公孟额、丞胡公薛彻,二宰咸孚诚意赞导,像设俱新,黝垩交焕,讫功于至元丙子。於是,高明完丽,称侯之功烈与吏民尊祀之意,邑人请以宁记之。”

关帝庙在县宇后左。明万历三年,知县周炎建。

孚应庙在县南囦关。旧号陆川庙。祀刘疆弟。宋绍兴二十七年,封英济侯。

安邑庙在县南门外。宋时建。祀林溢、林希。邑有水旱,祷辄应。邑令邱双荐以闻,赐额“显应”,封溢昭烈侯,希昭惠侯。灵渊庙,在县北五里。旧号羊角龙王庙。宋绍兴十四年,赐今额,封溥济侯。

灵应庙在县西北台山下。祀宋县令李堪。嘉定间建。端平三年,赐额“灵应”。明万历二十七年,重修。宋赵以夫《灵应庙记略》清源留君元亮宰吾邑之明年,以书来告。县北台寺有遗爱侯祠,地狭屋敝,从邑人请,广而新之。既成,求文记其事。侯姓李,讳堪。景德间,初宰邑,有功於民,具载图记,及侯之所自为图记。其大者,兴学校、排异教,拆淫祠、以礼经变其俗。至今,家弦户诵,声明而文物矣,皆侯赐也。始,民共祠侯于学。岁久,学迁于溪之东,基化为寺。邑长傅公康欲更其庙。未报,傅公去,及是以书属留君,元亮,竟其志。於是,饬材鸠工,严庙貌以崇敬,饰轮奂以妥灵。侯之爱民,致民之爱侯,厥惟旧哉。留君,秦国丞相正诸孙,有理剧才,抚字馀力,能表章前哲,以淑人心。傅公去邑三十年矣。践华登要,犹却顾旧治,思所以尚贤植教,不忘其民如此。侯得百里而君之,十世之民思之、敬之如一日,其必有道矣。所谓声高位宏,其所施功崇业钜,则大丞之享,通国之典,非侯其谁?是皆可书,以诏来者。”

显应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祀宋县令黄师益。绍定六年,赐额,封灵佑侯。

真武庙在囦关分司南。

顺懿宫又名龙源庙在县东三十里临水洞。《闽都记》:神姓陈氏,闽下渡陈昌女,名靖姑。嫁刘杞,卒年二十四。临水有洞,产巨蛇,时吐气为疠疫。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白蛇斩之。乡人诘之,告以姓名。乃知其神也,为立庙,祀于洞。有梳妆楼。宋淳祐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宋县令洪天锡立碑,明张以宁为记。明徐火勃《龙源庙》诗:“临江遗庙祀婵娟,少女宣灵五代年。蝌斗横纵阶下出,妖蛇降伏井中眠。春秋野老更罗袖,伏腊村童送纸钱。苔满古碑行客吊,妆楼无主锁寒烟。”

东岳庙在紫极宫后。

文昌祠在北台山下。明万历二十三年建。

李延平祠在县治南门。明嘉靖初建。祀宋儒李侗。以朱子门人林用中、林允中、林夔孙、程若中、余偶、林好古、林大春、蒋康国袝。

崇德祠在县坊三保。明嘉靖初建。祀参议魏棨。明徐宗鲁《方伯魏公遗爱祠记略》:“闽壤凭山距海,自昔为要荒之域,故多剽悍草窃。嘉靖癸未岁,盗起古田,纵掠旁邑,以岩谷为巢穴,屯聚弗解。或献议於台使曰:杉洋、盗薮也,不如屠之。使盗无所舍,且易有功。时布政司参议魏公分守兹境,独持不可,曰:杉洋千家,岂有人皆盗耶?渠魁未获,乃荼毒无辜以要功,吾不忍也。台使感其言,属公往经略之。公至,勒兵守要害,以防窜溃。徐遣父老谕盗,曰:首乱者,周马良也。能擒马良来降,余断罔治。不然,若属无噍类矣。盗乃大患,缚周马良诣军前请死,群党解散,古田以宁,台使上公功,进秩焉。公天性敦朴,言若不出口,至遇变故,则断以定见,屹然不能夺。如古田之役是已。顾又谦厚不伐,人鲜知者,千家之命,实赖片言全活,故爱公真如父母,相与立生祠,绘公像,岁时祀之。壬寅春,公之子大理寺正良贵奉敕虑囚於闽,父老迎问公起居,知已谢世,又相与哭祠下尽哀。有司以状请於余,请祠祀古田之学宫,余惟表章仁贤,有益风教,公之治绩与东郡、广陵,媲美齐休,祠而表之,弗可以已。乃檄有司,葺其旧祠,而名宦之请,则咨议於藩臬诸公,佥曰:允宜。乃复檄有司,祗修彝典云。公讳棨,字乔仪,江西新建县人。弘治已丑进士,历官吏部郎中,出莅闽藩最久,自参议擢左参政右布政使致仕,尝行部至延平,值大旱,斋沐祷雨,辄应。有庆云上覆,公行雨中,独不濡。此其至诚恤民,能动天鉴,不特古田去思可纪也。”

熊公祠在三保。明嘉靖间建。祀巡司熊彦迪。明朱衡《谷口巡检熊公祠记略》:“熊公彦迪,江西南昌人。早岁尝疏于朝二十事,其一乞罢江西采办大木尤伟,及官谷口巡司,以捍贼功,捷闻,擢南京兵马司。其乡井宦所之绩,盖相方云。公逝百五十年,人人尸祝,愈久不忘,既祀名宦,又祀之专祠,竖石於亭,知县向缟请文勒石,以慰邦人。公官谷口,永福寇起,蟠据桃花洞,全闽震撼。公于是统领官兵数千,直捣巢穴,擒其酋首数十人,余党悉平。盖官兵之不能剿守,令尉之不能平,一巡检身任之,其功岂不[ht6,7”ss]钅訇然伟哉?公以功附录《成祖实录》,凡读史者皆知。谷口微官,有可祀之功如此,故曰以劝功者也。他如被檄,清荒田千顷,建虎溪寨,保障一方,其功尚多。公身后俱贵显,参政公洛,督学公汲,先后入闽,炳然相望,其功德深于民者,彦迪公遗之也。以熊世美在闽,则人心不磨,虽石固,有时而泐云。”

徐公祠在五保。明隆庆五年建。祀前邑令徐建。

金公祠在黄田驿。祀明巡抚金学曾。学曾有免黄田代办沧峡木贡夫役民怀祀之。

报功祠在南门外。明万历二十八年建。祀明邑令王所,徐建,巡检熊彦迪。

怀德祠在囦关。明万历间建。祀盐运分司林烈,马森为记。

陈公祠在囦关。祀明监运分司陈懋昭。

萧公祠在囦关对溪小武当山。祀明盐运分司萧敏道。

屠公祠在囦关驿傍。祀明盐运分司屠本畯。明杨德周诗:“盐筴多嘉誉,诗篇更擅场。勒铭今岘首,闻笛旧山阳。古路千峰落,芳祠一水长。清风倍惆怅,独荐荔支香。”

刘公祠在县治二保。祀明邑令刘若金。

陈公祠一在县治三保,一在南关六保,一在黄田。俱康熙四十年建。祀国朝巡抚前邑令陈瑸。

屏南县

社稷坛在西门外隔溪。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南门外迎恩桥北。

先农坛在东门外。

邑厉坛在城北山麓。

关帝庙在东门内大街。

忠孝祠

节义祠俱在东门内大街。

城隍庙在东门内后街。

闽清县

社稷坛在县治南三里许。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德怀庙后。

先农坛在县南龙冈庵旧址。

邑历坛在县治北七里。

城隍庙旧在县西门内。明天顺六年,移建西门外。国朝乾隆七年,重修。

关帝庙在县治东。

天后宫在西门外。

昭显庙在县西梅川。神姓陈,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之立庙。宋咸平初修建。天圣四年,大水、高陵垫溺,庙在下,水不为害。元符间,民益新之。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明洪武末,复建二从神祠于庙东西。永乐十六年,西庙火。正统六年,重建。明杨应晓《重修昭显庙记》:“昭显庙者,祀四将军及董公、沈公者也。按四将军相传姓陈氏,河南固始人。唐景福中,事王审知有功,受封爵曰翊惠,曰显惠,曰威远,曰怀远。及没,民为立庙钟南山之麓,是为南庙。元至顺间,县尹董公祯,国朝洪武中县尹沈公源,莅官,和易清慎,惠泽及民。邑人建祠县西祀之。祠毁,并祀于南庙。故今称西南二祠六将军云。邑有水旱疠疫,祈无弗应。民有不直者,辄争相控誓,虽丝发暧昧,罔敢隐,盗贼蠹民者,若阴谴,立就擒获,诚屹然一巨镇也。初,庙址为南宫夫人殿,邑人改创昭显;而迁夫人於后殿,东西庑则陈、蔡二总管。盖原从陈将军入闽者。岁久,庙日就圯。余承乏兹邑,览之叹曰:是尚可不更新乎?乃属乡老谢元泮、吴道充辈,倡议修葺。诹日经营,藏工庀物,饰而像貌,崇而殿阶,峻而垣墉,绘而丹垩,并祀伽蓝土地於两庑。而以战死义勇吴开等从焉。轮奂交美,望之岿然改观矣。或曰:昭显,祀典不载,祀之非礼也。余曰:祀者,祀其利于民者也。将军生沛其泽,没赫其灵。后先辉映,其功德之在楚民,博且钜矣,恶得不祀哉?曰:从以战死,义勇何也?曰:见危授命,自昔称难,贼至,义勇率众御之以死,所谓捐躯民事者也,此其所由从也。窃思之,梅邑无城,周回万山中,多岚瘴。民半流寓,争讼易起。使非有神者主之,尚能使奸宄不萌耶?灾疫不生耶?狡伪者自输其情耶?嗟夫,余于斯,而益信将军之功德,垂庇无穷也。其庙享世世,宜夫!落成之日,乡老咸丐余言,以志不忘,于是乎记。”

龙王庙在县东龙津。宋宣和三年,敕建。政和六年,赐额“显利”。元泰定初重修。

武功庙在仁寿里龙源。宋绍圣间,朝请大夫萧磐,在浯州值风涛,遥望江浒有庙,默祷之。云中三人,皆紫袍金带,风遂息。磐感灵贶,拜谒庙下,神果三人,曰感应、曰灵应、曰威应,皆号将军。遂录其封号以归。祀所居主山后。

德怀庙在县南钟山。神姓陈,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薛丕庙在护仁里名山上。逸人薛丕居山中,或传其为仙。乡人即所居祀之。正统八年重建。

张圣君祠在广济岩。神,宋时永阳人,生而灵慧,没后神光夜发,屡著灵异,人祠祀之。明弘治中重建。万历间重修。

董公祠在县西。祀元县尹董桢。

长乐县

社稷坛在县治西。宋时建。元至正二十七年,重建。明洪武六年修。正统、弘治中重修。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县治西南一里。元至正二十七年建。明洪武六年修。十一年重修。正统、弘治中,再修。

先农坛在东关外。

邑厉坛在天王寺侧。旧在坑尾山。明洪武十一年,迁班鸠岭下。弘治六年,移今所。崇祯十二年,重建。

城隍庙在县治后东华观傍。宋元祐间建。明洪武十四年迁县东隅城外。正德七年,以其地建五贤祠,复迁今所。嘉靖四十年重修。明潘援《重修城隍庙记略》:长乐城隍庙,旧在县治后,东华观侧。创自宋元祐间,至我朝洪武辛酉,县令邱宗亮迁置今所。正统中,县令龙韬复因旧制,而修葺之。历今数十年,职长民者,率视如传舍,而弗之肯顾,颓圯相仍,几至不屋。弘治戊午,王侯以进士为邑令长,补敝扶倾,众废毕举。爰谒斯庙,目击而心恻,曰:吾职兹土,神将于我乎依,使不图改观,将鞠遗址为草莽矣。厥责安逃?遂自规画,计财鸠工,首葺中堂,高敞雅洁,视昔有加。内深其宫,为神攸栖。前扩其庭,启民皈仰。旁翼以廊,便有事者进退。外崇其门,耸行道者观瞻。构坚易朽,起挠为隆,轮奂翚飞,藻绘明焕,始工于是岁十月,落成於今之四月。事办而民不知劳,费广而财不告匮。诚所谓见之超特,才之卓越,而能为人所难者矣。邑之父老群拜请曰:昔无今有,维我侯之绩,不有纪述,曷劝方来?愿尽颠末,以镂诸石。窃惟城隍立庙,在古未有,而创于唐。盖《周礼》安民救荒,必索鬼神,祭法亦谓能捍大患,御大灾,则祀之。城隍之神,为民御灾捍患,凡水旱疾疠,在所必祷,庙祀之制,亦以义起之者欤!况国典褒封优崇祀礼,又当加之意而不可缓焉者也。侯为此举,揆於义而称,稽于制而宜。虽事神也,实为民也。古良牧之用心,殆不是过。使先侯为令者,心侯之心,则必不致敝。继侯为令者,能事侯之事,又何庙之有废为患哉?侯名渔字时霖,浙之象山人。

天后宫在西隅南山之阳。明永乐十年建。一在仙磁氵粤,一在港尾,一在文石,一在松下,一在梅花,一在后山。一名济舟庙,在四都翁山岭。

越王庙在二十一都越王山。详见闽县。

通津庙在十四都。闽永隆四年,封通津侯。

通济祠在十一都。祀通济之神。唐大中十一年建。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唐里人林崇礼创,故乡人呼曰:“崇礼祠”。又有通济庙,在临水渡。宋端平间建。后迁其神于郭门楼上。

林公祠在大宏里。祀唐水部林慎思。

思德堂在二十三都。祀唐仓曹林鶠。

显应庙初名植柱,在八都。《三山志》: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水,沂湍流而上。渔者心异之,取置石室中,望之若植柱。尝有洪氏女浣纱其旁,见若银卮浮水中,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死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塑其女配焉。宋景祐中,祷雨获应,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

祈雨祠在十三都黑龙潭。宋元丰元年建。岁旱祷雨处。

桂林祠在十一都。宋元丰二年建。

灵通王庙在十三都。祀神陈通与其弟灵。宋宣和间,敕封王爵。

金吾祖庙在大宏里。《县志》:里人林通元有善行。卒,人莫知其为神也。宋初。有寇至,望见神人树旗帜御之,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述生平及父母妻子甚悉,事闻,敕赐庙额。

高隍庙在县治西隅。《县志》:宋元丰间,县尉高氏奉其所祀神,曰:高将军来,立庙祀之。永乐三年重建。嘉靖中毁,复建。

瑞沟行祠在二都。《县志》:“神,宋莆田县法曹。时有犯法者数百人,当刑。法曹阴纵之,独抱其文案溺沟而没。县令上其事於朝,遂立祠祀之。”

元明庙在县仪门东。祀司仓库之神,元元统间建。

利孚庙在临水渡。元元统间建。

祠山庙在十洋街。初在县东南,元至正十年建。

昭利庙在十五都。元至正八年建。详见侯官。

汾阳王庙在县东太平桥北。《县志》:“唐咸通中,光州王想,从兄审知节度闽都,摄令长乐,奉所祀汾阳王,来家于芝山之阳,即山北为庙,又刻本庙碑铭于庑上,庙号福惠。”元至正间修。明洪武、隆庆间重修,后圯。崇祯十三年修建。明刘沂春《重修汾阳王庙记略》:芝峰之麓,林泉郁秀,有庙翼然,祀郭汾阳王令公也。历宋于今,几经葺治,迩且就圯。崇祯十一年,夏侯莅兹土,值军兴告急。侯不扰民,而饷用充,未期月,政通而人以和,尤念成民,而致力於神也。新文庙,饰贤祠,诸废兴矣。拜汾阳王祠下,穆然有鼎新之思焉。诸父老为言,士民于王,有求必祷,祷必应。其最异者,嘉靖间倭薄孤城,围中数万生齿,谁不岌岌者,王显其灵旌,耀于壁垒,金鼓以齐步伐,夜则灯火明灭,行枚杂遝,隐见庙中,倭以有备也。惊而宵遁。此城守人所共见,传至今不衰。今之既庶既繁,王实生之。侯闻之,作而曰:“令公奠李唐于再造,洗吐番,回纥之腥,不污中原,功盖天下,千古所钦,祀之非谄。血食于兹,能使岛夷夺魄,而邑咸宁,威莫震焉!德莫隆焉!可令其庙弗治乎?于是,慨捐俸赀,鸠工虑材,完其旧圯,增其未备。不二月,而复告成。庙貌辉煌,视昔有加。侯之致力于神者周,其成全吾民者,又宁有艾乎?爰因诸耆之请,援笔记之。侯讳允彝,别号缓公,直隶华亭人。

五贤祠在县东城外。明正德七年建。祀朱子,以邑先儒黄榦、刘砥、刘砺、陈木开衤付东西二亭。匾曰:“源头活水”,曰“天光云影”。门额曰:“溪山第一”,皆摹朱子墨迹。明马思理《五贤祠记略》:吾邑自朱文公过化而后,以理道相观摩。数百年来,理学名宿相踵于世。近气运稍歇,俗不能无少变,然元气终固,则其风教所从来者久远也。丽邑东郊有祠,祀文公而配以直卿辈四先生。四先生皆邑产,即文公过化时所从游,称入室者,祠颜、五贤附文公,而荣邑产也。祠之前楹,颜曰:崇正。由此思之,艰难险阻之中,淄渑互淆,文公独能不失其正,又得四先生,审百家之同异,定所归依,卒也羽翼正统,章程百代,则四先生之获分文公未座,而称五贤,岂待今日论定哉?是祠创自正德壬申,历今两甲子。中间经几修,修久仍复圯。武林郑侯捐俸重新之,其工视前加毖,而意良厚。凡我多士,尊朱日久,其于四先生之微言懿行,又所称童习而里谈之者,亦曾有明睿端庄,造诣纯笃,独得师传者乎?则请以质之直卿先生,有蚤岁闻道,力行不倦,无忝相训者乎?则请以质之自修先生;有夙秉异姿,承家学之源流,笃志敏道,力辟佛老,轶眉山而媲美河南者乎?则请质之履之,用之二先生。之四先生者,其进修各别,要以立志端方,用功坚苦,卓然不为异说所惑、生死所动,而克底成德,一也。吾党勉之,流风未远,师范尚存,但坚向往,决不落莫。况有贤侯振铎其上,此亦千秋一快事也。侯名尚友,浙江钱唐人。是祠,修于余归田之后。故载笔而为之记。郑世威《五贤祠》诗:“南来独抱伯牙琴,清夜谁能叹赏音。流水盈科看后进,高山仰止见初心。千年进学宗邹鲁,一脉真传贯古今。迤逦道通光霁满,从容步彻白云深”。陈省《五贤祠》诗“远宗周孔近师程,通会诸儒集大成。修已治人留疏草,正心诚意誓生平。一从赵相谗人忌,遂有斯文伪学名。卦得遁爻因远迹,海滨过化列群英”。夏完淳《五贤祠》诗:“安昌千嶂合,绵亘复嵯峨。高峰隐云际,日照涧生波。驾言往东隅,祠宇倚山阿。青地映绿草,峭阁响鸣珂。肃肃瞻遗像,徘徊起啸歌。巍兹五君子,讲学潜幽坡。依师被谗逐,亮节不改柯。苾芬永怀报,济济士民和。山川自今古,大道长不磨。”

三贤祠在晦翁岩。祀朱子及刘砥、刘砺。岩即朱子讲学处也。明叶向高《三贤祠记略》:晦翁岩故名龙峰。宋刘先生伯仲,曰砥,曰砺者,读书其中。考亭先生避伪学至此,二先生师事焉。岩甚奇峭幽绝,逶迤而上,可数百武。有石对峙如削,为石门。考亭先生手书“读书处”镌焉。石门之上有祠,祀考亭,以二先生配。有司岁时展礼。其巅有海天山月亭。学使者潘公所建。久之,祠亭俱圯。孝廉袁公来教邑庠,以祀事至,不胜怀贤举废之念。白于邑令万侯,鸠工虑材,一新其旧。堂庑门楹,无不俱饰,又严禁樵采。而以隙地,及请于大参毕公,得荒洲一区,俾守祠者得食其力。于是,地胜益增,而三先生之俎豆益虔且毖。刘之裔孙诸生自源辈群走而请于余,愿一言昭示来兹。余闻今新学繁兴,异论肆起,有能弹射紫阳,诋訾前哲者,则世共以为高,遂令国家二百馀年尊崇宋儒统一圣真之功令尽废格不行。士习人心,日以颓坏,余甚忧焉,而力不能挽。覩侯与袁君兹举,大足为紫阳生色,且使士子闻之,亦知濂洛一脉,虽当剥蚀之余,犹有贤人君子为之表章,即其足迹所经之地,师弟讲习之区,犹能使数百年后,人之景慕不忘如此,其所关于世道,良为不小。是以因刘氏诸生之请,不辞而纪其事,则不独为一邑一姓之私情矣。叶向高《二贤祠》诗:“寂历岩扉昼不扃,昔贤曾此授遗经。年深但见松杉古,人去长闻俎豆馨。苍藓剔残余片石,白云踏尽出孤亭。一从凫臼与飞来后,夜夜空山有客星。松径萧萧路几盘,芳祠瞻拜肃衣冠。天涯何代无逋客,海上千秋有讲坛。古戍梅花残月晓,芳村荔树早霜寒。怀贤莫起前朝恨,留得名山此日看。”

杨公祠在四都。祀宋扬州都统使杨梦斗。《县志》:梦斗字子仰,邑四都人。登文天祥榜,累官扬州都统使,镇服夷蛮。兄琦、弟叔济、侄次郑,各以职守一方。景炎末,公从文天祥起兵,死于扬子江。故里父老感梦诧异,为建祠故里庐墓之侧。扁曰:“敕封都统大使宋进士文章节义祠。”祈祷迭应。

西越双清祠在五贤祠旁。明崇祯十三年建。祀邑令郑尚友、李奇珍。明夏允彝《双清祠记略》:“双清之祀,以祀武塘李公四可,武林郑公月庵。余盖于两公治邑,知直道在民,不容掩也。余以崇祯十一年莅兹土,去郑公仅一年,去李公且三十年矣。然士民语贤令,必举两公,他令不得望焉。余每庭决事,士民相訾诋,辄曰:若人也,非良。郑公尝创之矣。其事有旧牍者,必曰:斯事也,郑公尝剖之。是归曲于某,若以郑公言,必无误者。余有所兴革,士民即又辄曰:斯利也,李公尝兴之,于今渐没。斯害也,李公尝革之,于今复起。若以李公所措施,无不当者,问及他令事,则曰:某公事岂能遁公腹中耶?嗟乎!李公虽贵为京卿,今没矣。郑公平擢司空属,旋没,民何私于二公哉!三十年来,吏斯土者,何他无所称述也。因询诸舆诵,熟知两公之政。李公精颖绝人,剖狱讼如神,凡民所愿兴而不得,愿革而无从者,公悉为施行之。郑公,学道人也,悃愊无华,以诚与人,久而民信之。其治事也,皇皇无须臾之暇。此两公之异致也。若其洁以持身,慈以字下,遇旱步祷,训士以礼,则两公所同也。李公与余同邑人,郑公余同年友也。在五贤祠之旁。”

连江县

社稷坛在玉泉山前。初在美政街,宋庆元间,移建今所。明洪武间重修。国朝雍正九年,缭之以垣。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新安里。明洪武间建。国朝雍正九年,缭之以垣。

先农坛在北郊之原。国朝雍正六年敕建。

邑厉坛在县北一里。明洪武五年建。弘治间重修。国朝康熙四十四年重建。

关帝庙在县仪门左。国朝康熙五年建。一在北茭。

城隍庙在县治左。宋乾道九年建。明洪武、宣德、景泰、嘉靖间修。国朝顺治十八年,康熙十一年、二十八年,重修。

文昌祠在凤凰池。

忠义孝悌祠见《学校》。

节孝祠见《学校》。

天后宫在江夏街。一在钦平下里。

东岳行祠在郊坂,宋绍兴间建。

威奇庙在仁寿街。旧在县治东,王步下街。明嘉靖三十年建。《县志》:“神姓王,名长瑞。汉景帝时,赤林岭贼杨晖变乱,徵神督剿,旬日,晖授首。叙功,封将军。武帝朝,封地主威奇王,后数效阴功,生民赖之。”

按:汉武徙闽民,而虚其地,不应神有封号,且“威奇”二字,亦颇怪诞。但屡著捍患功,姑存之。

灵溪庙在嘉贤下里。祀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宋绍兴间建。一在清河里。详见闽县。

祠山行祠在玉泉山。宋嘉定三年建。祀汉张渤。详见闽县。

温麻庙在黄家墩。晋太康三年建。祀旧镇之神,前吴、后李二公。明宣德三年重修。国朝康熙十三年重建。

大小亭庙在县东江口。《三山志》:“晋时,有黄助兄弟二人,汉黄香孙也。舟回自海南,至是遇风,兄弟连臂,浮于江岸,夜则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见梦於乡人,曰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辟灾降福。如其言,里无虎豹之患,建盐亭,获其利。人号其兄庙为大亭,弟庙为小亭。”五代闽时,大亭号孚济将军,小亭号昭远将军。

东平王祠在县治后。祀唐御史中丞张巡。嘉靖间修建。按《建宁志》:邓茂七作乱,祈于神,不许。贼怒,焚庙。有顷,大雨狂风拔贼营旗帜,众披靡。复见梦于人,纠众击之,贼忽闻金鼓喧天,人马辟易大败,斩首千五百级。

灵尊庙在县西濂湖旁。《县志》:“神郑璋,字琳叔,光州固始人。唐末,督兵讨黄巢于光化里,南至金鸡山下没,因葬焉。后有林特捧香火至邑,因建庙祀之。梦卜多灵。”

佑圣宫在县东北。嘉定六年建,祀真武。一在治西,一在治南,后移通济桥。一在治北县署后。

临水行祠在温麻庙西。详见古田。

灵勇庙在县土重后。宋嘉定二年建。祀唐僖宗时金吾大将军黄忠肃。《县志》:“神尝战黄巢于三衢,仗钺人闽,没而为神。后唐封金吾无敌侯。靖康初,建寇叶侬侵县境,至罗仑,望神兵遁去。景定四年赐额。一在新安里。”

昭利庙在县东演屿。详见侯官。

灵显庙在省魁坊内。《县志》:“神,黄孟,字叔达,句容人。唐季游闽,没而有灵。宋绍兴间,海寇朱明攻县治,神见梦于人,示默祐。未几,寇解去。景定四年,赐额。咸淳二年,封福惠侯。

英显庙在新安里兑峰。《闽都记》:“神,萧孔冲,字仲谋,建安人。唐庄宗时,中甲科,不乐仕进,削发为僧。志行坚苦,能伏虎豹,没而邑人祠之。宋靖康、绍兴间寇警,两现神异,累封昭烈正顺公。宝祐元年,旱祷辄应。”元赐庙额。明洪武中重建。万历十八年又建。大学士吴沈为记。国朝雍正十年增修。

炉峰庙在县北安德里。《三山志》:“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始至,有桴浮香炉及书砚,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此吾州杜三郎故物也。因创为祠。五代闽时,封高义侯,改稽圣侯。南唐升灵瑞侯。郑南卿为记。”

灵应庙在九龙山下。唐季立庙。宋靖康初,显灵以退建寇。明景泰四年,赐庙额。

康王行祠在岳庙左。明永乐间建。祀宋彭**节度使康保裔。

灵佑庙在县治西九井后。宋嘉定五年建。宝祐三年赐额。明嘉靖四年,移建灵勇庙后。神黄姓,赘于邑陈氏。自言没当为神。宋开禧五年,邑火,显灵。俄大雨,火灭。

灵应祠在城隍庙内东偏。一在新安里。祀宋卓祐之。详见侯官。

灵惠庙在新安里。初立庙永福龟岭,后移祀於此。明建文三年赐额。《县志》:“神黄裳,宋德祐时将,英勇殊特,与元兵鏖战洪塘被杀,犹自持头就颈,遇老妪问曰,头断亦可续乎?妪曰:不能。遂僵而死。”

五通行祠在丹阳。宋绍兴五年建。

下演庙在永贵里。宋淳熙元年建。灾旱疾疫,有祷辄应。

灵顺行祠在上里梅山。宋咸淳四年建,中祀五显,左祀广平王。

惠应庙在二十九都。《县志》:神,闽人黄季,字世长。唐开成二年,荫补,迁判官。建隆间,显迹垆山,发灵磁窑江。咸淳二年赐额。

灵源庙在二十九都,又有行祠在仁贤里《县志》:神姓阮名实,女兄弟三人。旧传祠前有大蛇,人罹其气多病虐,立祠镇之,遂息。”

遗爱祠在东湖山左。唐咸通间建,明嘉靖三年改建湖西。祀唐知县刘达、宋知县鞠仲谋,二人前后兴复水利。后以明知县欧阳瀚、里人林尧袝。国朝康熙十一年,又袝祀署县王绍芝、郡守王之仪。乾隆三年重修。宋李弥逊诗:“山绕平湖绿四边,两公遗爱至今传。频风引钓鱼随艇,谷雨催耕水拍田。败叶丹青悲落日,荒庭簪笏想流年。桐乡不废春秋祀,箫鼓鸡豚久更虔。”陈成已诗:“水自湖心一泒分,高低晚望稻垂云。侵渔争畔人如鬼,莫向祠前听祭文。”

保固祠在东郊兴龙观西。祀明署知县徐访。嘉靖间建。国朝雍正八年重修。

罗源县

社稷坛在西隅棣华坊。宋时建於县西北。元至大三年,移建今所。明洪武初重建。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县治东沈尉桥。

先农坛

邑厉坛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县治东。宋时建。明洪武十二年重建。

关帝庙一在县治西,一在县堂右。

天后宫在东门外。

忠孝祠在明伦堂右。

节烈祠在义学前。

佑圣宫在县西北。宋淳熙间建。

昭佑祠在罗平里石塘。《闽都记》:“神,黄岳,宁德人。唐末,由乡贡入太学。”巢寇入闽,民避地无所衣食,闻岳行谊,从之如归,所活甚众。王审知辟为幕属,不就。朱温篡唐,欲致岳为辅弼,不能拒,遂赴水死。邑人立祠祀焉。元至正间重修。”

顺懿庙在西洋岭。祀临水陈夫人。详见古田。

英惠庙在河阳邨。《闽都记》:神,陈苏,邑人也。宋太平兴国中,立祠祀之。嘉定二年,封英惠王,赐庙额。

忠烈祠在县治西二里许。宋绍兴间建。元、明历修。国朝康熙三十七年重建。《闽都记》:“神陈霸先,霍口里人。五代时,从王审知为先锋。战贼至白塔岭,马踣被害。遂著灵迹,因建祠祀之。宋时,封护国佑民忠烈王。”

双烈祠在西门城内。祀石氏二烈女。康熙四十年重修。

李公祠在西门双烈祠左。祀明分巡道李乐。明万历间建。国朝康熙五十年,重建。明王应钟《李公遗爱祠记略》:“邑负山宅谷,环引沧溟,南控长溪,右连省会,俱距百余里,亦岩邑也。邑原有城,卑隘可逾。庠生陈公达议更拓,时砾石杂砌。岁久渐圯。于雄峙设险之胜,大阙如也。往年夷岛潜发,侵掠福安、宁德诸邑。邑士民恒惴然,亟求增城,以便防守。顾啬于财,阻于费。当道者,莫肯殚心力筹度,竟委之谁何?钟尝谓兹城之役须有庙堂规模、山岳干运者始克集事,殆有待其人乎?岁已卯,临川李公以监司重臣按巡至邑,顾盼斯城,即毅然拓而新之。悉心料理,给支饷银六千两,以为经费。工食之资,于粮里征派,加节省焉。且调度有节,督劝有力,民不重劳,工不糜费。未逾时,而新城告讫工矣。城成,形势岿然,吾邑千百世之永赖也。既逾月,公以迁秩行矣。邑之人士缙绅,永维公之德,报思无由,相与集工鸠材祠公而祝之,且寄之坚城,以贻久远。

永福县

社稷坛在县北北溪桥东。明洪武初建。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县南沙湾。

先农坛在县东小东亨。国朝雍正五年敕建。

邑厉坛在县北三里。

城隍庙在县治东。明洪武元年建,万历三十二年重修。

关帝庙在东镇楼。

忠义祠见《学校》。

节孝祠在县治水门内。

文昌阁在沙湾。一在文庙前,一在漳溪,一在苍霞。

玄坛庙在县前。

东岳宫在东门外。宋吴太傅经建。

徐真君庙在二十都。祀汉徐登。

花林庙在二十都。祀天后。

蓝田宫在二十三都。

显济庙在龙屿。水旱疾疫,有祷辄应。宋黄定《显济庙记》:定髫龄时,与群儿戏龙溪祠下。视东壁间有断碑,载长神张氏,名大郎,次神秀氏,名大敷。唐未,由固始来闽。乐兹地隹山水,卜居,轻赀急义,时能振乏。其没也,立庙而祠之。水旱灾疾,祷辄应之。庙初亦草创载辟,每一厘役,弗劝而趋。盖神之庇此乡也久,故人之事神也勤。余未进士时,梦抵神宫,二神为起立,顾予曰:后子必为闻人,族亦衍以大,今未也。比壮游场屋,历落久不遇,每谒祠未尝不发愧意,神殆戏我。年二十八,始补太学生。旬月前,有异禽采质紫章,集於舍,旦旦蜚鸣,若告其征。辛酉,预荐亦如之。壬辰,奏春官亦如之。已而对彤庭,叨首唱。是禽之至也,率如前。耆老或言曩有庙像,时有禽如雀,驯集神位,合境异之,罗而置诸像中,品色与今所见同。噫,亦异矣。定东归,拜祠下,访断碑已碎裂,深维灵迹昭著,不有登载,后且湮没,姑说梗概,异时力倘可及,愿乞与褒封,且特书屡书,以像神贶未晚也。乾道十年。

威灵庙在洑口。宋绍兴元年,赐额。十九年,封灵贶侯。宋黄彝威《显庙记》:“永泰县东南二里,大溪之滨,高阜之上,有护境王庙存焉。王姓陈,讳必胜,汉时人也。家于闽城之乌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节,没而有灵,肇显于洑口之地,其民相与立祠貌,钦事之。唐永泰二年,兹邑初置。邑人柯氏者,渔于川中流,有若枯木,汛然而来,怪而视之。乃洑口祠所立王刻像也。既尝所经见,愈惊惧。亟推之,以溯波而上。如是数四,乃奔告邑人。邑人素奉王之威德,相谓曰:吾邑初置,王之来,其为吾民之福欤。乃即今庙之址,叠石为屋,以安其像。自是远近钦向,祷祀辐辏。旋建祠宇,以严祭飨之事,其应如响。旱潦凶札之沴,兹邑常少,实王之庇。官吏视事,必先伏谒祠下,为洑口城隍之神,几三百年。皇祐四年壬辰,江夏黄机目庙宇将弛,与邑中善士,劝民出金,市珍材,度良工,造寝殿、飨亭,馔厨、宾厅,翼以回廊,端以大门,总一百二十余楹。又塑王及夫人之像,衣冠之饰,机帐之具悉备。左右部从或塑、或绘,无虑百数。庶以宅王之威神,福民于永永无所愧焉。彝向年奉诏,免解赴春官,将行,有祷于王,默念彝苟被一命而还,当以鄙文仰记王之休德。今迹若穷踬,其明白之心,敢欺神欤。因庙之成,故谨书其实,以信来者。绍兴元年,赐庙额“威显”。十九年初,封灵贶侯,时嘉祐七年。”

印溪庙在汰口。祀唐开闽将军李姓,逸其名。舟楫往来,屡著灵迹。

龟岭庙在二十八都。祀宋大夫黄裳。详见连江。

鳌头宫在漳溪。宋绍兴三年建。一在龙津里。元陈俊建。

陈十五真官庙在嵩口。宋陈稚推舍田为塘,以资灌溉,里人德而祀之。

灵惠庙在大樟镇。神,唐元里人,陈姓。急人之困,没而灵显,里人祀之。

威济灵应庙在汰口。宋宝祐五年,封英惠广利王,妻封协惠福顺妃,子封济美翊忠侯。宋李德榕《威济灵应庙记》:“十年九月朔,德榕来领簿职。甫三日,吏以谒庙请,斋戒走祠下,置果酌奠,顾目兮肸蚃,拜手起敬,毕事退。知神为兹邑凭依也久矣。走而读其碑,得神之所以烜赫灵贶百里者,不可以一二计。岁有十一月,朝廷以邑人有请,增锡封谥,滋知神之福此邦也甚厚,而食兹土也无愧。又知民之为神请也无媚辞,而朝廷之加神封也无滥。予乃是岁除夕,邑遭回禄,丙夜火作,畚扌局四施,不可响迩,乃疾趋而祷之神,反而之火所,则见暴风俄兴,势若用戢,因之人力所加,卒至扑灭。诘旦,躬诣祠下谢万一。初邑民请神,诰命未下,乃戒祝者,诰至,则并其事纪于石,以答神贶,且配旧碑而双於庭。嗣岁中夏,始克就绪。既又虞无以永邦人不朽之报,乃遗之《迎送神辞》云:神之来兮翳云旗,纷前导兮后随,坎坎兮击鼓,荐馨芬兮兰杜,肴丰兮酒旨,郁荔烟兮迤逦。愿我神兮孔歆,民稽首兮拜且喜。神之临兮皇皇,烂侯服兮黼黻。章异灵兮昭晰。嘉贶沓兮未央。潦以阳兮,旱以雨,驱厉鬼兮灭□方。著报称兮安寓,涣新封兮有光。神之去兮,蹑天云,言叩谒兮帝阍,为民兮有请。下土愆兮蕲帝赦眚,坻京兮岁成,安堵兮生生。民有依兮神以食,万有千岁兮洁粢丰盛。累封英惠广利大王,圣父王,子王,夫人宇文氏,皆屡加封号。淳熙十一年。”

周公祠在县学仪门东。祀明知县周焕。万历三十六年,以守城死义邑人黄楷、林居美、林大有、鄢俊衤付。

陈袁二公祠在县南。祀明知县陈克侯、袁世用。

按:明柯潜有《谒王翰祠》诗,载在邑志。祠庙未详何地,记以备考。

福清县

社稷坛在县治北隅,鹫峰山麓。明洪武六年建。国朝乾隆二年,移永福里。九年复移今所。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在县南隅龙首山右。明洪武六年建。

先农坛在县南新丰里水南寺右。

邑厉坛在县治北隅鹫峰山麓。明洪武六年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宋嘉定元年建。明正统、弘治,嘉靖、泰昌间历修。国朝雍正五年重建。

天后宫在海坛。一在瑞岩,一在龙山巅。又称灵慈庙。

灵著王庙在县西隅后王山。神陈元光,唐永隆初,以鹰扬将军随父政戌闽,镇漳州。讨贼,战没,立庙漳浦,封王。宋邑人自漳浦请神香火,祀于县前王巷。英灵显赫,后迁今所。

东平王庙在溪头。祀唐张巡。

都巡感应庙在县西隅。神许忠,建安人,唐末都巡检使,屯兵福清。乾符五年,破走黄巢。明年卒。人思其功,为请于朝,赐额“感应”。

康王行祠在东岳祠旁。宋咸平中建。神为彭**节度使康保裔,与契丹战死,甚著灵异,宇内通祀之。

昭应庙在苏田里渔溪。《三山志》:“闽王牙将卢雄,战没渔溪。因立庙,号通感王。绍兴二十六年,赐今额。”

东岳行祠在覆釜山。宋嘉定八年建,明洪武间重修。

元明王庙在县治西。神姓陈,名无考。五代闽时,封王爵。宋元祐二年重建,四年,复创行祠於县东。

孚应庙在义泉岭下。神陈姓,夫人鲍氏,能禁虎暴。宋淳祐中赐额。

昭灵庙在光贤里余坑。《三山志》:“张天师乘铁舟抵浮山,舍舟而陆,憩於盘石,陟而北,留巨迹鹿踪於苍石上。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立庙。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绍兴八年,赐额‘昭灵’。三十年,加封妙应。乾道三年,加‘普祐’。

忠懿王庙在浔洋里。五代时,王以军民筑大湖洋塍,民因祀之。一在海坛里,曰白马王庙。

龙江祠在海口龙山南。祀宋儒林光朝、林亦之、陈藻。宋末建。

一拂先生祠在西关外。祀宋监安上门郑侠。明正德十五年建。国朝乾隆年重修。明叶向高《一拂先生祠记》:“一拂先生者,宋熙宁中,上《流民图》郑公侠也。罢官归,只余一拂,故称一拂先生。嘉定中,易先生名为介,今祠名仍称一拂者,以此邦人习焉,不欲改也。余惟先生声名在天壤,忠义在简编,魂魄在名山,俎豆在郡国,千秋无斁,焉用辞已。取先生传及谥议读之,叹曰:嗟夫,世之浅窥乎先生也。彼以流民一图为先生重耳。夫先生力拒权相之招,至口舀以美官而不顾,屡触**之怒,至中以危祸而不辞。汲汲皇皇为万姓请命,此其人岂仅以慷慨敢言,自表见者。银台之疏一上,人主至感叹咨嗟,傍徨不寐。举其平日,群臣间日夜讲求,以为振古之事业,一旦而几於尽格。是时,元老大臣如富、韩诸公,力争而不得,而先生以监门小吏,乃能得之,其精诚力量为何如乎?先生一争於安石而佹胜,再争於惠卿辈而遂不悟,新法之行而罢,罢而复行,先生之窜而归,归而复窜,以卒成元丰、绍圣之祸焉。此天也,非先生之所能为也。吾读先生前后疏,语皆忠愤激烈。至於用兵之利害,群小之奸欺,反覆开陈,无所顾忌。千载而下,犹足酸鼻,宜其足以感人主之心而动其听,使世之臣人者皆如先生,天下岂有不可为之事哉?先生之志虽售,而精忠劲节已足暴於天下,万世无所复憾。独惜元祐汇征之时,仅以广文一秩,置先生於远郡,而无能推毂同升,以究先生之用。则司马诸贤亦有不得辞其责者,后之议先生,谥曰:介,介然特立於众小人之中,犹可及也。介然特立於众君子之中,不可及也。斯其为知先生矣。”董应举《一拂先生祠录》:董生应举,伏读先生祠录,作而叹曰:嗟夫!此王介甫、吕平甫诸人所极力挤抑,欲置之死。元祐诸君子所心贤,而未敢辄援者。今乃令人景慕至此哉。予尝反覆公传,详其始末。公之卓然招麾不动,志士或能之,独其结忠致命,期於必济,当九阍不通之日,触禁行权,擅发马递,竟能危动主听,转旱为霖,使人不知所从,人是为奇耳。造次一疏,遂关宋室兴亡。三百年来,鲜有其比,即唐子方、邹志完,号称敢言,其言仅止於宫闱。以公视之,特犹剑首之一吷,至若刘向、屈平劘奸伤乱,言含恸痛,见若蓍龟,非不有关宗社而入之无术,徒郁而自惭。由是观之,不特大节耿著,其识力才术固足以当天下之所难,而为其所不敢。是夫子所谓刚而可与权者,而当时以为狂,斥去之,其知者,以为介,以为合於杀身成仁,难进易退之说,竟无有知公之关系社稷者,非独介甫不知,即司马公亦不知,非独司马公不知,即东坡亦未必知之。盖至绍圣决裂,靖康播迁,公言一一皆验,而公始见矣。使当时尽用公,即不必有元祐,使元祐得公为助,亦何至调停,而竟遗后患乎?此志士所以拊膺长叹也。其后百年,至嘉定,始为公易名祠,建於金陵。又四百余年而祠始复、公之精神气象与其读书之景山斋,寂历夙夜流觞皆赫若目前,临风抚吟,犹足起懦兴顽,使人追想而不能已。东望半山已烟消云散,不可复道矣。嗟夫,世之所恃,固在此不在彼也。按邑立介公祠,未有记。此一拂先生祠,乃金陵清凉寺。先生从父监税江宁读书于此,后人即其地祠焉。叶文忠、董司空二文皆载金陵祠录中,录之於此,以见介公之在吾乡,其忠诚不可没,而两先生阐扬鸿文,均足并垂不朽云?王应山《谒郑介公祠》诗:“汗青久矣怀高谊,此日萧然吊古祠。户外松筠标劲操,里中苹藻荐遐思。下僚有疏频忧国,新法非宜最忤时。安上监门图草在,玉融无麦一凄其。”叶向高诗:“上相宣麻出禁城,纷纷新法尽逢迎。苍生几下监门泪,青史长留抗疏名。啼尽杜鹃应有恨,歌残鸿雁不胜情。只今多少流民在,犹向清朝望太平。乍传封事到银台,折槛朱云亦壮哉。十日真堪霖雨遍,九天惊见书图开。长余正气千年在,犹有清风隔代来。一自名卿题咏后,春风苹藻共徘徊。”

忠烈祠在城东。祀宋招抚使刘仝祖与妻林氏,及林氏之兄林同,明万历二年建。国朝乾隆年重修。明叶向高《忠烈祠记略》:“忠烈祠者,祀宋招抚使刘同祖与其妻林氏及林氏之兄处士同也。景炎之季,宋室播迁,越在南海。招抚以国子丞家居,与处士念世为宋臣,图所以报宋。未几,事败。盛服坐堂上,啮指血题诗於壁而死。语具《忠义集》及《八闽志》中。招抚败,遂自经,有司执林氏,诘反状,林恚而叱曰:“吾夫吾兄以死报国,何言反乎?血诗尚存,汝不知耶?遂遇害。时林、刘子孙仅存如线。入明,而其事已更百余年,稍以湮没。又更二百余年,而至隆、万之间、刘之裔孙宗献乃鸣其事于邑令南陵许公,以闻于学使者永丰宋公、开府桂林殷公,博稽故实,甚核而章。乃檄邑为特祠以祀。刘之子孙乃请邑令,择地于城东山亭堂之左,而建祠焉。树绰楔于其前,额曰:忠烈祠。祠成,而父老人士之稍知故实者,咸咨嗟瞻拜,叹忠义之在天地间,更历代而不可泯灭如此。邑令春秋致祭,俱如仪,毋敢阙怠。至后令乃弗躬,而葺郡乘者至讹林氏于永福。刘之诸生继忠力白而正之,而请邑人郭建初为记其略。建初,博物君子,其论次甚辨,且谓不佞:“高,汝宜为之记。”不佞慨观史传,忠臣义士不称乏矣。乃世独艳称文信国之忠,揭而与穹壤并垂。今处士兄妹之慷慨捐躯,大义皎然,何惭信国?乃信国以元宰,处士以布衣,林又女流,斯愈难而奇矣。不佞盖过燕市,而徘徊信国祠下,为文以吊,悲信国之忠,乃招抚事火亘灼若,沉沦三百余年,而犹关甲乙之口,天之报忠臣,终不爽也。余甚伤忠义之晦,而复为之幸。因纪其始末,令为刘裔者,勒之石以垂无穷,且为吾邑重。”

陈大参祠祀陈贵谊。宋绍定二年,诏罢福清税,贵谊力也,邑人德而祀之。

林简肃祠在凤凰山麓。祀宋少师林栗。

报功祠在县治中。祀中丞汪道昆、少保戚继光。一在海口镇,祀中丞王恂、巡按吉澄、樊献科,郡守祁清、节推徐必达、邑侯王崇文。嘉靖四十四年建。万历三十一年重修。今圯。

戚公祠在县西门内。祀少保戚继光。国朝雍正十一年重修。一在海口镇。明隆庆元年建。明王一言《戚公祠记》:夫建非常之功者,必有宏大之本。垂不朽之名者,根於充养之实。古之君子,出而为文武之宪,退而为孝友之敦,其道一而已矣。我国家承平日久,乃今卦气入咸之九三,正当储戎器,以戒不虞之时。东南频岁多事,南塘戚公衔命仗钺,自浙及闽。以八月七日,兵抵福宁横屿。横屿之贼窠据者二年。公以至之二日,一鼓尽歼之。即念九日,兵抵福清。福清之贼窠,徙兴泉之间者三年。公以至之四日。一鼓而歼其半。其西南以他兵弗备,而突其半,方图追荡之计,可刻期定矣。倭患自元世祖不能服,恃其刁刁,出没水国,兽聚鸟徙,锋不可当,蹂躏我疆土,攻掠我城邑,神人之愤极矣。公千里赴敌,不一月,连破二大窠,何其神哉!虎狼之雄,两地僵户皆数十里,而奔崩窜伏,闻声而隳落者数百里。系累之众生夺於锋敌之下,得全归者以数千计。播迁流离之民,持携相率,而复其本业者,以数万计。顷刻回生,恩同覆载,功德可称量哉!公且恂恂不自居,曰:圣天子之福。督抚司道之功,将士之勇。其所养何如哉?夫操守定,而纪律严,韬略娴,而智勇备。此一将之事也。余读公先行,凿凿乎肝膈之真,忠爱之诚,蔼然可掬。观公之兵,少长有礼,劳而不怨,胜而不骄,肃而不扰,思爱其上而不二。此岂可以寻常才智之将例论哉?《孙武子》十三篇首言道。而所谓道,曰:智、信、仁、勇、严。武子虽不能尽之,其道理却自正当。《采薇》之诗,以道使人而不怨。《木太杜》:以已之心为民之心,而民忠上。即公所言所行,实得此意。故其功名学术,体用相须,无歉古人,可谓贤将矣哉!公行,士民思慕,为公立祠。余唯我朝人物,如王文成,虽不可以将材例之,其赣州家祠而户祝之,公善学文成者,祠之祝之,故宜。”

仰止祠在凤凰山麓。祀明大学士叶文忠向高。

颂德祠在渔溪。祀明御史林汝翥。

林公祠在瑞岩山。祀明户科都给事中林正亨。

美报祠在县南门外。祀明尚宝司司丞叶成学。

义烈祠在县北圣迹寺旁。明夏叔慎兄弟子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