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源禅师与本师借庵老和尚论传戒书
觉源禅师与本师借庵老和尚论传戒书
传戒之书。律中名为授戒羯磨。东土宣律师以后。自华山传戒正范一出。而天下奉为司南。名曰律主。是诚足以庄严佛树矣。但仔细检点。其中有不贯串者凡有数则。一曰发菩提心不贯串。二曰忏摩不贯串。三曰问遮难不贯串。四曰白四羯磨不贯串。司羯磨者。可以离此用。亦可以即此用也。何谓发菩提心不贯串。夫菩提心者。具足一切佛法。一曰直心。正念真如法是。二曰深心。具足十波罗蜜是。三曰回向心。以诸佛大愿回向三处是。三贤分证此三心。十地合证此三心。等觉此三心等有。妙觉圆满此三心。藏中有授菩提心戒一卷。受此一戒。则可以具足一切戒矣。今不预受此戒。先教以忏摩。至授菩萨戒时。但问之以已发菩提心未。答曰已发。授者受者。皆不知菩提心为何物。但含糊问答而已。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事。为今之计。司羯磨者。当发露时。先教之以向十方佛前。发四宏誓愿。司教授者。於过毗尼时。教之以华严净行品。向文殊前。发一百四十大愿。一愿一拜。然后至问已发菩提心时。便可胸中了了。不至突如其来矣。何谓忏摩不贯串。夫忏摩者。名为发露。改往修来。决定毗尼经中。世尊教以发露之法。曰五无间。曰十不善。曰盗用僧物。曰覆藏。又教以回向。称礼三十五佛洪名。不多不寡。此可为式。乃惟专称本师释迦一佛。虽亦可以减罪。而发露不周。其与覆藏有何异乎。何谓问遮难不贯串。律中以一人一坛为正。至多不得过三人。今必决定三人一坛。是畏烦而徒苟简矣。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答之以是。言是自己有。非借来也。今改之以有。是明开其借衣钵矣。后问衣钵具足否。答以具足。恐其不具。与前是字分明两事。若前改为有字。无论文义不对。而前有后具。不又重迭乎。何谓羯磨不贯串。夫四分羯磨。与随机羯磨。虽俱系律藏。但僧祇是佛本意。见於舍利弗问经。余部为被添之甘露。佛已有明训矣。今传戒白四羯磨。主於四分。是不具择法眼也。何则佛法以默然为印证。处处皆然。今白四羯磨中。添入四个成否。齐答四个成字。则是僧竟不默然矣。毋论不是佛法。即后结处默然。故句前后乃自相违矣。惟灵峰大师毗尼事义集要中。不用四个成字。真是鹅王择乳手段。此系得戒紧要事故。不可不辩。更有甚者。律系佛制。如王法不可增减。今传戒正范中。摘去求授人具足羯磨一条。直是减损律制。如周室班爵之制。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传戒之摘去此一羯磨。何以异於战国之诸侯坏周制乎。幸古本尚在。犹有可考。凡司传戒者。用其法去其弊。斯可传佛心印。幸毋效其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