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浮生若梦

第九章 我的旅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我照例地在汽艇刚要开走时,到达码头。我是去漳州的,那是我所想念的故乡。我多年没有回家,那个十二月的早晨重见故里田园,不觉喜出望外。厦门距漳州约三十五英里,沿新筑的汽车道坐汽车本来一时半可达。听说这就是自我离开大学以后国内交通的一种大改进。

我们本来是由厦门岛坐汽艇去漳州,舱内旅客共有二十余人,其中有两个女学生和一个南洋富商。那个商人年约四十,脸面显得油腻,辗转地显露着他的黄金手表与镶金烟斗,但他穿的是短袜子,使我想起厦门的天气是严冬。他说话时嗓音宏朗,似乎每个人都能够或应该听到。“沙利巴亚……暹逻……安南……沙里巴亚……”这些字好像圆滑的大理石珠子一颗一颗地从他的嘴里滚了出来。在他旁边坐的是一个女人,沉静温柔,相貌也不难看,但是手上戴着金镯,脖上戴着一条金链,链子前边挂着一个方盒,看去约有一斤多重。那两个女学生在羡慕着那个女人,不时吃吃而笑。她们肩上围着很厚的羊毛巾,好像西班牙女人一样。但是她们穿着短裙,因此人能看见的,只有羊毛巾和两条腿。她们与南洋商人的妻子,对比得很是十足。一个代表旧式中国,两个代表现代的中国。现代中国对着旧式中国窃笑。现代中国——或者还是说那个现代中国吧——留着剪短烫过的头发。

船行过厦门运河,常是困难的很。不过那天早晨天气晴和,水浪不作,只见海面波纹流动,悠然显露着笑意。经过一刻钟以后,我们到了嵩屿,那是大陆上汽车路的终点,那里有一壁悬崖矗立在海面之上,崖顶有一个白色的大油池,还有亚细亚石油公司的一所住宅。崖高约有三四十尺,就在那个晴和的早晨,海水仍然打在崖石上作响,在日光煦煦之下,崖身有如蓝紫色的一堵泥墙,下面渐呈赤土颜色,上端则为轻灰色,顶上蒙着一层绿色,空中则有青云急驰。这是一幅何策美丽的图画。但是在一个阴冽暴风之夜,一个人可以假想这就是格利尔巴索(grillparzer)所作的heroandleander一剧中的布景。其中“leander”要泅过水道,驾石而上,去向美丽的“hero”唱情歌。我们只要运用一点想像力,可以把水道改为剧中黑利斯蓬海峡(现在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再把亚细亚石油公司的油池改为“hero”会见“leander”的塔,任他们的热情与风波一齐奔放。格氏本人如果一天早晨发现“leander”在崖下洗澡,也是不为稀奇的事。

汽艇到了以后,我们买了车票,但是没有汽车可乘。那里有三辆汽车,但是都被军人挤满。听说公司共有十二辆汽车,八辆已被“军队”征用。“汽车都在哪里?”我问站长说。“在附近的一个村庄藏着,一会儿就会开来的。催是没有用的,等我们先把这些丘八(dhiupa)们打发了再说,不然我们就有多少汽车,也都会被他们占用的。”

士兵们走了以后,汽车开来了。乘客们都争先恐后地强夺座位,我侥幸地在首先开到的一辆车中占了一个前面座位。南洋商人与他的妻子和我同车而坐,但是那两个女学生却在另一辆车上:现代中国与旧式中国分手了。为时不久,我听得后边有人似乎在吵嘴。两个兵士没有买票上了车,查票员告诉他们去票房买半价的票,但是他们置之不理,说他们宁愿在车中买票。

“如果大家都在车上买票,售票亭还有什么用呢?”查票员说,“时间还早得很。”

使我惊奇的,那两个兵士各自愤怒地掏出一块钱来,交给查票员。

“福建这个地方真糟!”一个兵士用河南口音说,“交通不好。”

那个油腻的商人,也是没有买票上车的。“你要研究一下人的心理。”他说,很小心的引用“研究”与“心理”这两个新名词,“大家自然都愿意先占座位。”他有那种自作道理的本能,不愧是我们的一个邦人。

“福建这个地方真糟!”那个兵士又说,但是商人没有再说什么。

我们的旅程起初就不顺利。汽车将要开的时候,司机发觉脚板上的弹簧断了。因为他不谙机器,过了几分钟后还在那里摆弄。这个脚踏坏了,就没有法子移动齿轮。如果汽车开行以后,必须整个路程,只用第三档的齿轮。因为我们必须爬上爬下,这事有些令我沮丧,而且我感到一些不快,这种不祥之兆在开始了。

但是问题是怎样才能把车开动。他们不用绳拉,也许因为找不到,而用第二辆汽车从后边推动。后边的车子一撞,我们的车子一跳,车子的机器轧轧不已。像这样的损害车身,每年总会损害到百分之七十五。一会儿后,当车身转弯的时候,汽车陷入了路上的一处沙堆。那些女人和一个小女孩,都吓得不知所措,强要下车。司机偏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一个车轮插入沙中,车身寸步难行。那个油腻的商人于是开口了,他说那个小孩如果愿意下车,应当有下车的“权力”(又一个新名词)。实际上我们全都下了车,以便减轻车子的重量。

最后,车子掉转过来了,于是我们又抢上车去。南洋商人建议——其实是在命令——每个人都应当原座不动。司机换了一个新的,他把发动机扭转一番之后,车子居然可以开行。但是一经开行之后,不能再使它停车。开行速度用的是第三档齿轮,全程都没有改变。当我看见前面有一山坡的时候,我就客气地问司机,怎样开上去?“使劲用每小时四十五英里的速度开上去。”他回答说。他说着是开上去了。凑巧一连有几处都是山地,他也都是一直使劲开上去,好像檀香山人乘着冲浪板破浪急驰。“很惊人的经验!”我向他称道地说。他是二个大胆鬼,一只眼睛红着,戴着一顶像半个桔子似的毛织便帽。

这样行了好久,到了一个车站以后,有一些乘客下车。后来车子忽又不能开行,连引擎根本就转不动。

“互相帮助!”南洋商人叫着说。他让后来的一辆汽车拖着我们走。但是哪里有绳子呢?侥幸我们在车站上找到相当结实的一条麻绳,分成四条,把两辆汽车拴连起来,相距约有三十英尺。车子开行以前,有一个拿着某日本面粉公司印制的日历免费分送给车上的人,口里喊着“旧历本!旧历本!”大家于是群起抢夺,站长也跑出来拿了一份。旧历虽然已经成了废历,但是全国却都极需要它。

于是车又开行了。前边的车子拖着我们扬扬得意地驶着。可是很难使四条绳子长短齐一,因此全车重量通常总依靠一条绳子而非四条。经过一个急转弯的地方下坡时,那条绳子忽然断了。于是只剩下三条绳子,但是因拴得并不比上次好,不久又有一条断了。只好把其余的绳子割短分开。于是绳子愈来愈短,最后两车相距只有二十英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撞在一起,我担心得很。

“最好小心一点。”我向司机说。

“不要害怕,”红眼的大胆鬼司机回答说,“我自己也要命的。”

“但是你并没有结婚,我是结过婚的。”我反驳地说。这给了那个商人与其他乘客讲道的机会,他们终于胜了,于是我们放弃了到漳州吃午餐的念头。后来绳子又断了的时候,前边的车子独自去了,说定再来接我们到漳州去,我们站着不动。在等候的时候,大家谈起了旧厦漳铁路的好处。那条铁路很荣幸地曾被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之中,可惜被福州的耗子与耗子的郎舅们吃了个精光。途经嵩屿之时,我看见火车上仍然有福州耗子嚼余的骨头,这就充分地证明,这些东西是不能供给别的耗子来咀嚼了,我记得我曾看见半个车厢的空架仍然在那里屹立着。我不知道美国出版的第十四版《百科全书》里边是否还曾保留那条铁路。如果仍然是有的话,那就应当把它删掉。耗子们早已把它的肉吃光了。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火车上的旅客,因为他要下车在饭馆中口护,要求司机等他一会,司机告他说火车不能等候,但是如果他先吃完面,然后再赶上车来,那倒没有什么关系。

到两点钟的时候,那辆汽车来了,于是我们转车往漳州去。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忘记那个油腻商人和红眼司机的面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