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经言诸痿皆起于肺。说者谓肺气空虚,金不伐木,肝火郁结,大筋短缩,小筋弛长,故成痿症,此特可为筋痿言之耳。至于脉痿、肉痿、骨痿,岂得谓之金不伐火、金不伐土、金不伐水乎?是必不然矣。解经者不必过事高深,但求谛当。经又曰:治痿独取阳明。只此一节,便可知肺胃相关,诸痿起于肺,治痿重阳明之故。盖胃为水谷之腑,一身之精神气血,从此而生。其糟粕则下归小肠;其精华则上输于肺,肺受精气,然后泽及诸脏。兹以所求不得,躁急热中,肺受熏蒸,叶焦成痿,不能散精于他脏,故痿起于肺也。其独取阳明者,因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所以滋养一身,又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从此悟彻,则五脏之痿,可以次第区别矣。

经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其下又曰: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则此症全因肺阴耗散,肺气空虚所致。盖肺为主气之脏,肺伤则元气薄弱而不能下行,故足膝无力而不能任地,是肺痿即气痿也,玉华煎主之。

玉华煎

(自制)

玉竹(四钱) 五味子(一钱) 麦冬(三钱) 沙参(四钱) 党参(四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山药(三钱) 川断(二钱) 牛膝(二钱)

元米(一撮煎汤代水)

经曰: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百脉皆朝于心,心阳上亢,则在下之脉亦厥逆而上,上愈实则下愈虚,故为脉痿。关节之处,如枢纽之折而不可提挈。足胫纵缓,则脉不通而懈弛也。调营通脉汤主之。

调营通脉汤

(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五钱)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党参(四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 黄连(四分酒炒) 当归(二钱) 川断(二钱) 牛膝(二钱)

红枣(十枚) 桑枝(一尺)

经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胆相连,肝热则胆亦热,胆汁内沸,故发为口苦。血为火劫,不能养筋,筋急而挛,故为筋痿也。水木华滋汤主之。

水木华滋汤

(自制)

生地(五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丹皮(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羚羊角(一钱五分) 木瓜(一钱酒炒) 党参(四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川断(二钱) 牛膝(二钱) 人乳(一杯) 桑枝(一尺)

经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与胃皆属土,而分燥湿,湿土既热,则燥土更烈,故胃干而渴。热郁于内,则脾阴耗损,故肉不仁而为痿也。坤顺汤主之。

坤顺汤

(自制)

党参(四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山药(三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料豆(三钱) 川断(二钱) 牛膝(二钱) 红枣(五枚) 莲子(十粒去心)

经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曰: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腰者肾之府,脊者肾之所贯,肾伤故腰脊不举。远行劳倦则伤骨。逢大热而渴者,或外感之热,或内蕴之热,皆消阴耗髓,故骨枯而痿也。滋阴补髓汤主之。

滋阴补髓汤

(自制)

生地(五钱) 龟版(八钱) 黄柏(一钱盐水炒) 知母(一钱盐水炒) 虎胫骨(一钱五分炙) 当归(二钱) 党参(四钱) 枸杞(三钱) 白术(一钱) 金毛脊(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牛膝(二钱) 川断(二钱) 猪脊髓(一条同煎)

卷四

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夫六淫之邪,暑燥火为阳,风寒湿为阴,阴气迭乘,营卫不通,经脉阻滞,筋骨肉三部俱病,而三痹之症作矣。其风气胜者为行痹。风为阴中之阳,中人最速其性善走,窜入经络,故历节作痛而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寒为阴中之阴,乘于肌肉筋骨之间,营卫闭塞,筋骨拘挛,不通则痛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着者重着难移。湿从土化,病在肌肉不在筋骨,所谓腰间如带五千钱者是也。古有三痹汤,今复自制三方,以附于后。

风痹者,血不营筋,风入节络,当以养血为第一,通络次之,去风又次之。若不补血而先事搜风,营愈燥而筋益拘挛,殊非治法。先用大剂补血去风,后即加入参、苓白术以补气分,营卫平调,方无偏胜之患。温经养营汤主之。

温经养营汤

(自制)

生地(三钱切片红花炒) 熟地(三钱切片砂仁炒)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当归(二钱)

枸杞(三钱) 鹿筋(五钱切片) 木瓜(一钱酒炒)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酒炒)

桂枝(五分) 秦艽(一钱) 甜瓜子(三钱炒研) 木香(五分) 红枣(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风气胜者为行痹,去风必先养血。本方以鹿筋、枸杞为主药,以归、芍、二地大养阴血,以桂枝、姜、枣调和营卫,以川断、独活、秦艽、桑枝、木瓜、甜瓜子搜风通络,再加一味木香以调气。立方已极周匝,而先生尚有风去血活之后,减轻风药,再加补气药之叮咛,可见良医之用心无微不至矣。祖怡注。

痛痹者,营卫受寒,不通而痛,宜调养气血,温通经络,龙火汤主之。

龙火汤

(自制)

苁蓉(三钱) 肉桂(五分) 党参(四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当归(二钱酒炒) 白芍(一钱酒炒) 木香(五分)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酒炒)

角霜(四钱) 蚕砂(三钱) 红枣(十枚) 姜(三片)

寒气胜者为痛痹,止痛必先去寒。角霜、苁蓉、肉桂,是本方之主药。参、术、苓以补气,归、芍以养血,川断、独活、蚕砂以去风寒湿,姜、枣、木香调营卫之气。着重在龙火,而寒无立足之地矣。祖怡注。

着痹者,病在肌肉当补土燥湿,立极汤主之。

立极汤

(自制)

党参(四钱) 附子(六分) 当归(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 杜仲(二钱)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 牛膝(二钱) 红枣(五枚) 姜(三片) 苡仁(一两煎汤代水)

湿气胜者为着痹,去湿必先崇土。湿胜必先阳微,附子、茅术、故纸是本方之主药。以参、苓、白术助主药以回阳而扶土。病虽在肌肉,亦不能置筋骨而不问,仲、断、独活、苡仁健筋骨,而未尝无益于肌肉。以当归、牛膝、姜、枣利血脉而和营卫,着重在扶阳气以胜湿。 三痹多起于营卫不通,故俱用姜、枣,而当归、川断、独活,亦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祖怡注。

三痹之外,又有脏腑之痹,症治详后。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此一条明是肺胃同病。肺居至高,脉循胃口,肺气受邪,从胃而上,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烦满而喘。其作呕,则胃亦受邪,水谷之气不安也。桑朴汤主之。

桑朴汤

(自制)

桑皮(二钱) 浓朴(一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沉香(五分) 苏子(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蒌皮(二钱) 贝母(二钱) 郁金(二钱)

佛手(五分) 姜(三片)

桑朴汤,命名以桑皮泻肺、浓朴平胃为主药。用《金匮》半夏浓朴汤全方,以苏子易苏叶。彼治咽中如有炙脔,此治烦满喘而呕,皆所以利气。橘红、蒌皮、杏仁宣肺化痰,沉香、郁金、佛手和胃利气,贝母通治痰郁。其中浓朴、杏仁治喘,浓朴治满,半夏治呕,皆长沙古法。肺胃同治,先生始终不肯放松一呕字。祖怡注。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此一条乃心经主病而兼肾病也。心为生血之脏,百脉皆朝于心。心脉支者挟咽,直者上肺。心营不足,故脉不通。心气不舒,故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则支脉与直脉俱病也。厥气乃肾之邪,水来克火,神衰而恐。恐属于肾,肾病应于心,故为兼病也。宜养心营,通心气,火能生土,则可以制水矣。通阳抑阴煎主之。

通阳抑阴煎

(自制)

当归(二钱) 琥珀(一钱) 辰砂(五分) 丹参(三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沉香(五分) 破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以辰砂、琥珀为主药,而以茯神、远志安心气,以丹参、当归养心血,白术、姜、枣扶脾而和营卫,故纸益智、沉香温命门而通肾气。心脾之血相通,心肾之气相合。上方沉香同郁金则治肺,此方沉香同琥珀则治心气痹,泻之即所以安之也。祖怡注。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此一条乃肝经主病,而波及脾胃者也。肝为多血之脏,而主藏魂。肝受邪则魂不安,而夜卧惊悸。木郁生火,积而成热,故多饮而小便数也。

上为引者,渴而引饮也。如怀者,腹大如怀物也。此由肝火上升犯胃,故胃热而渴;肝气下行克脾,故脾弱而胀也。宜养血疏肝,兼调脾胃,三灵汤主之。

三灵汤

(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羚羊角(一钱五分) 龙齿(二钱) 石决(六钱)

半夏曲(三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 青皮(一钱) 冬瓜子(三钱煎汤代水)

本方以羚羊、龙齿、石决为主药,故名为三灵。当归、白芍是肝家之血药,柴胡、青皮是肝家之气药,茯神、白术以顾心脾。肝非心不灵,肝病先实脾。葛根、半夏曲、冬瓜子所以和胃,胃和而肝不能犯,肝病除而脾胃安矣。祖怡注。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旧解谓肾为脾胃之关,肾痹则邪及脾胃,故腹善胀。尻以代踵者,足挛不能伸。脊以代头者,身偻不能直。此说近似而未畅。盖善胀者,乃肾中真阳不运,重阴凝结所致。尻以代踵者,缘少阴之脉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肾痹则两足废而不能行也。脊以代头者,乃精气耗散,天柱不振也。当发肾中之阳,使重阴解散,精气来复,庶几首与足渐有起色。消阴来复汤主之。

消阴来复汤

(自制)

鹿茸(一钱) 附子(八分) 枸杞(三钱) 菟丝(四钱) 当归(二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 小茴香(一钱) 牛膝(二钱) 木香(五分)

独活(一钱酒炒) 金毛脊(二钱去毛切片) 枣(二枚) 姜(三片)

肾中之阳,命门也,督脉也。鹿茸血肉有情,善能补督脉,天柱骨督脉所主也。附子补肾阳要药,枸、菟能补八脉,故纸温肾命,益智温脾肾,当归、姜、枣和营卫,毛脊健脊足,二香温胃肠,独活、牛膝健两足。痹为阴病,阴盛必伤阳,救阳不得不用温补温通,此原则也,亦定法也。祖怡注。

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此一条乃脾病而兼肺胃病也。脾主四肢,脾病故四肢懈惰。土败则金衰,故发咳。脾病则胃亦病,故呕汁。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干金之令不行,故上为大塞也。安贞汤主之。

安贞汤

(自制)

党参(四钱) 炮姜(六分) 当归(二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 浓朴(一钱) 砂仁(一钱) 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陈香橼皮(六分)

本方以理中、四君去甘草,加当归以活血补血,桑皮苏子、杏仁以泻肺,浓朴、砂仁、香橼以利气。寒去肺开,气顺而大塞通矣。祖怡注。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小肠上通胃口,下接大肠。病在小肠,郁而成热,故渴而数饮。下焦之气闭塞不通,故小溲不得出。气化不及膀胱,水不下行,逆而犯肺,故中气喘争。小水不入州都,而并入大肠,故时发飧泄也。加味木通汤主之。

加味木通汤

(自制)

木通(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二钱) 贝母(二钱)

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瞿麦(二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

灯芯(三尺)

本方以木通为主药,即认定肠为小肠也。心与小肠为表里,而赤苓、车前、瞿麦、灯芯、牛膝莫非利湿之品,使郁热从水道而去,即所以治数饮而出不得也,水谷分而飧泄止矣。气喘不免有痰阻,半、贝、橘、杏化痰。即所以通气而平喘也。祖怡注。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膀胱气闭,水液满而不出,故按之内痛。气有余则生火,内有热,故如汤之沃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膀胱气闭,故小便下涩,清涕上流也。利济汤主之。

利济汤

(自制)

泽泻(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枳壳(一钱) 青皮(一钱) 赤苓(二钱)

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 广皮(一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 小蓟根(五钱)

膀胱,太阳寒水之腑也。按之内痛。涩于小便,不但水停不肯去,亦且有蓄血为之阻。泽泻、赤苓、车前所以去停水;当归、赤芍、牛膝、小蓟所以行蓄血;沉香、枳壳、青陈皮所以利气,气利则停水蓄血亦必随之而去矣。祖怡注。

痹证一门,立方虽不多,而选药则极有尺度。盖痹之为害,气血不通也。十方之中,八方皆用当归,气味俱浓,能行能补,血中气药,无出当归之右,先生重用之,即所以重视之也。惟桑朴汤、木通汤二方不用者,以其病不在血也。用沉香者有桑朴汤、抑阴煎、利济汤三方,以气痹已极,非枳、朴、香、砂、郁金、小茴、青、陈、橼、苏、杏所能胜任,惟有沉香之大力,能摧枯拉朽,无坚不破也。虚证之所大忌,即实证之大将也。初学于此等处,必须深入研究。祖怡又注。

卷四 痹

附:痹症门诸方

三痹汤

治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杜仲 川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茯苓 秦艽 川膝 独活甘草 枣(一枚) 姜(三片)

桂枝五物汤

治痹在上。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白芍(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水煎,分温服。

十味锉散

治痛连筋骨,肩臂难支。

附子(一钱) 黄 (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五分) 熟地(四钱) 枣(二枚) 姜(三片)

薏苡仁汤

治痹在手足,麻木不能屈伸。

薏苡仁(四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肉桂(五分) 麻黄(五分)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通痹散

治痹在身半以下,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者。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等分) 研末,每用三钱酒调服。

人参丸

治痹在脉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茯神(一两) 石脂(一两) 龙齿(一两)

远志(一两) 菖蒲(一两) 黄 (一两) 熟地(二两) 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栝蒌薤白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骨。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三两) 白酒四升,同煮取一升半,分温服。

肾沥汤

治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涩。

麦冬(一钱) 五加皮(一钱) 犀角(一钱) 杜仲(二钱五分) 桔梗(二钱五分)

赤芍(二钱五分) 木通(二钱五分) 桑螵蛸(一两) 加羊肾一枚,竹沥少许,同煎,分温服。

吴茱萸散

治肠痹,腹痛气急,大便飧泄。

吴萸(五钱) 干姜(五钱) 甘草(五钱) 砂仁(一两) 神曲(一两炒) 肉蔻(五钱) 白术(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良姜(五钱) 研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羚羊角散

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 薄荷 附子 独活 白芍 防风 川芎(等分) 姜(三片)

羌活汤

治皮痹,皮中状如虫行,腹胁胀满,大肠不利,语不出声。

羌活 细辛 附子 沙参 羚羊角 白术 五加皮 生地 官桂 枳壳 麻黄 杏仁白蒺藜 丹参 萆 五味 菖蒲 木通 郁李仁 槟榔 赤苓(各等分) 姜(五片) 水煎,分温服。

升麻汤

治热痹,肌肉极热,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缩,皮毛变红黑。

升麻(一钱) 人参(一钱) 茯神(二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

官桂(三分) 防风(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竹沥(半杯)

巴戟汤

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巴戟天(二钱) 附子(五分) 五加皮(二钱) 川牛膝(一钱五分) 石斛(二钱)

甘草(五分) 萆 (一钱) 茯苓(二钱) 防风(一钱) 防己(一钱)

姜(三片)

犀角散

治心痹,神情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及语言错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 人参(二钱) 沙参(三钱) 防风(一钱)

天麻(一钱) 天竺黄(一钱) 茯神(二钱) 升麻(一钱) 独活(一钱)

远志(一钱) 麦冬(一钱三分) 甘草(一钱) 龙齿(一钱) 丹参(一钱)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 研末,每服一钱五分,麦冬汤调服。

人参散

治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拘急。

人参(一两) 黄 (一两) 杜仲(一两) 枣仁(一两) 茯神(一两)

五味(一两) 细辛(一两) 熟地(一两) 秦艽(一两) 羌活(一两) 丹砂(五钱) 每服一钱,不拘时调服。

温中法曲丸

治脾痹发咳呕涎。

法曲(一两) 麦芽(一两) 茯苓(一两) 陈皮(一两) 浓朴(一两) 枳实(一两) 人参(五钱)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当归(一两) 甘草(五钱) 细辛(五钱) 桔梗(五钱) 吴萸(三钱)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紫苏汤

治肺痹,上气不下。

紫苏(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桂心(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枣(二枚)

牛膝酒

治肾痹,复感寒湿。

牛膝(一两) 秦艽(一两) 川芎(一两) 防己(一两) 茯苓(一两)

官桂(一两) 独活(一两) 丹参(一两) 麦冬(一两) 五加皮(四两)

石斛(一两) 杜仲(一两)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苡仁(一两)

地骨皮(五钱) 火麻仁(一两) 好酒一斗,浸三五日,每服半杯。

卷四

经曰: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一则曰厥气,再则曰寒气,可知各种胀症,皆由浊阴上乾清道所致。卫气遇寒则滞,营血遇寒则凝,营卫不调,不能捍卫,阴邪乃得乘虚而入,何脏虚即入何脏,何腑虚即入何腑,真气与邪气相搏,而五脏六腑遂各有胀病矣。兹将见症及治法,详列于后。

经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本纯阳,寒邪来犯,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须发其神明,摧荡邪气,使浮云不能蔽日,自然离照当空,太阳之火不烦补助也。离照汤主之。

离照汤

(自制)

琥珀(一钱) 丹参(三钱) 朱砂(五分) 茯神(三钱) 柏子仁(二钱) 沉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郁金(二钱) 灯芯(三尺) 姜皮(五分)

本方仍用心痹通阳抑阴煎之辰砂、琥珀、茯神、丹参、沉香,而去当归、白术、远志、益智、故纸、红枣,加柏子仁、灯芯、郁金、青陈皮,姜亦用皮。以痹偏于血,而胀偏于气,故减去归、术等六味,而加郁金、青陈皮等助沉香以行气也。祖怡注。

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为主气之脏,居于至高,寒气逆上,肺气壅塞,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虚满而喘咳。当温肺降气,以解寒邪,温肺桂枝汤主之。

温肺桂枝汤

(自制)

桂枝(五分)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沉香(五分) 苏子(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二分) 栝蒌实(四钱) 桑皮(二钱) 姜汁(二小匙冲服)

本方以姜汁、桂枝为主药,所以用当归、茯苓者,助姜、桂也。消胀仍以沉香为大将,橘、半、栝蒌、苏子、桑皮,皆肺胃气分药,所以助沉香也。祖怡注。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肝为将军之官,气血皆盛。但木喜条达,寒气上逆,则两气相积,而肝木怒张。

胁下乃肝之本位,痛引小腹,则壅极而决矣。当疏肝化浊;青阳汤主之。

青阳汤

(自制)

青皮(一钱五分醋炒) 柴胡(一钱醋炒) 蒺藜(四钱) 乌药(一钱) 炮姜(五分)

广皮(一钱) 延胡(一钱酒炒) 木香(五分) 郁金(二钱) 花椒子(二十四粒打碎)

本方所用青皮、柴胡、蒺藜、乌药、延胡、郁金、广皮、木香,无非疏肝解郁、利气活血之品,俱是肝家不祧要药。然而重点则在独取乌梅安胃丸之椒、姜,盖温通之性强,而前八味皆大得其力矣。祖怡注。

脾胀者,善哕,四肢烦 ,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脾为湿土而主四肢,寒气乘之,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故善哕而肢体疲重,夜卧不安也。当扶土渗湿,兼解寒邪,姜术二仁汤主之。

姜术二仁汤

(自制)

炮姜(五分) 白术(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当归(二钱)

苡仁(八钱炒) 砂仁(一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生熟谷芽(各四钱煎汤代水)

本方以姜术二仁命名,扶中阳即所以去伏寒。半夏、茯苓、浓朴、广皮、砂仁、木香、生熟谷芽,所以健脾胃而助消化者至矣。一派纯阳药中,加一味当归补血活血,不完全放弃血分,是制方之正法。本方与脾痹方姜、术、苓、归、夏、朴、砂七味相同,而不用桑皮、苏子、杏仁。祖怡注。

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肾本属水,寒气乘之,水寒则成冰,气益坚凝,坎中之真阳不能外达,故腹满引背,时形困苦。腰髀痛则下元虚寒,营血不能流灌也。当温肾祛寒,温泉汤主之。

温泉汤

(自制)

当归(二钱) 附子(八分) 小茴香(一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肉拌炒) 乌药(一钱)

杜仲(三钱) 牛膝(二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姜(三片)

本方与肾痹用附、归、茴、故、木香、牛膝、姜七味相同,而去茸、脊、菟、智、独活、枣,加杜仲、核桃、乌药、青陈皮,因彼系虚多,此则寒重。两方皆温通温补,而用药不同,大有分寸,其为重视肾阳,尤觉显而易见,以丹田元阳,乃人类生命之本也。祖怡注。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营运,故腹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而妨食便难也。当平胃祛寒温中平胃散主之。

温中平胃散

(自制)

炮姜(五分) 砂仁(一钱) 木香(五钱) 谷芽(三钱炒) 神曲(三钱炒)

广皮(一钱) 茅术(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 青皮(一钱) 陈香橼皮(八分)

本方以平胃散去甘草加炮姜、香、砂,而以神曲、枳壳、谷芽助消化,青皮、香橼和肝胃。平胃散所以燥脾湿,此方所以温胃寒,胃寒乃胃病中最习见之一种。祖怡注。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大肠为传道之官,居小肠之下,司变化而出糟粕。

寒气上逆,变化失度,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重感于寒,故完谷不化也。当温通肠胃,上下兼顾,未可徒治大肠也。顾母理脏汤主之。

顾母理脏汤

(自制)

枳壳(一钱五分麸炒) 青皮(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干姜(五分) 谷芽(二钱炒)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橘饼(三钱切片)

本方乃上条温中平胃散加减,以干姜易炮姜,以白术易茅术,加当归、茯苓等,所以顾母也。

枳、朴、蔻、香辈,所以温通肠胃也。谷芽、橘饼皆扶胃药,所以佐姜、术、归、苓也。理脏必须顾母者,胃是来源,大肠乃出路也。祖怡注。

小肠胀者,小腹 胀,引腰而痛。小肠为受盛之官,居胃之下,受盛水谷而厘清浊,水液渗于前,糟粕归于后。寒气上逆,则化物不出,故小腹 胀、引腰而痛也。当分理水谷,俾二便通行,则胀满自解。通幽化浊汤主之。

通幽化浊汤

(自制)

枳壳(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五分酒炒) 车前(二钱) 赤苓(二钱) 蒌仁(三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乌药(一钱) 谷芽(三钱炒)

姜(三大片)

本方与脾痹加味木通汤相同者,仅有木通(减其量而加酒炒)、赤苓车前三味,而另用枳、朴、青皮、乌药、蒌仁、木香,以通幽门;重用生姜,佐以谷芽,以顾脾胃。因小肠上承胃而下走膀胱、大肠,所以分水谷而行糟粕。其本身薄而且细,曲折最多,上不如胃之浓,下不如大肠之宽,是消化系之关隘,其为病比胃、大肠为独多,故以通二便为急务也。祖怡注。

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膀胱主藏津液,气化则出。盖水气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津液之藏,皆由气化渗入,然后能出。寒气上逆,则水气窒塞不通,故少腹满而小便癃也。当理气行水,俾寒水得真阳而通利,既济汤主之。

既济汤

(自制)

当归(二钱) 肉桂(五分) 沉香(五分) 广皮(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牛膝(二钱) 瞿麦(二钱) 车前(二钱) 苡仁(四钱) 葵花子(四钱炒研同煎)

本方用当归、牛膝、沉香、广皮、泽泻、车前,与胞痹利济汤同,而其着重则在肉桂之活血,同沉香之通气,二味大力之药合作。因为胀重于痹,膀胱最易蓄血,而小便不通,有发生水道闭塞之危险。本方与其说是重在利水,不如说其重在通阳之更为正确也。祖怡注。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状其气与水之流行,而究无实在形质。受寒气逆,故气满于皮肤之中。因无形质,故虽胀而轻轻然不坚也。当调和气血,疏导行水。通皮饮主之。

通皮饮

(自制)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冬瓜皮(二钱) 茯苓皮(四钱) 当归(二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 砂仁(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子(二钱)鲜姜皮(一钱)

本方以五皮饮为主,所谓以皮行皮,轻可去实也。再以枳、朴消痞满,以泽泻、车前利水道,最后以当归、砂仁调和肝胃之气血,可谓轻松流利,举重若轻,于气满皮肤中,轻轻然不坚,针锋相对矣。祖怡注。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虽强,非胆不能断。但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辛汤主之。

后辛汤

(自制)

柴胡(一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一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栀子皮(一钱姜汁炒) 蒺藜(四钱) 枳壳(一钱) 合欢花(二钱) 佛手(五分)

本方柴胡为少阳正药,郁金为治郁良剂,当归、茯苓肝脾兼顾,栀子佐柴胡而清少阳,合欢佐郁金而通心气,枳壳、蒺藜、广皮、佛手皆肝家气分药,肝胆相为表里,深得手挥目送之妙。祖怡注。

卷四 胀

水胀

经曰: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盖上既目肿,下又胫肿,中则腹大,水气已遍行周身,此必中州脾胃先败,土不胜水,日积日甚,泛滥不收。其颈脉动而时咳,乃横流溢出,犯胃射肺。病势至此,危急之至,原非寻常之剂可以取效,但舟车、疏凿等法,又过于峻猛,诚恐水气虽去,元气随亡,仍归于败耳。消阴利导煎主之。

消阴利导煎

(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广 皮(一钱) 浓朴(一钱)

肉桂(五分) 附子(八分) 木通(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牛膝(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鲜姜皮(一钱) 苡仁(一两煎汤代水)

本方以桂、附为消阴之主药,以茯苓、姜皮、腹皮、泽泻、车前、苡仁、木通为利导之整队,以当归、白术、广皮、浓朴顾气血而调脾胃,是速战速决,堂堂正正之师。祖怡注。

卷四 胀

肤胀

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此症由于内则宗气失守,虚气无归;外则寒气客于皮肤,遍身流窜,故腹大身肿而皮浓。但气为无形之邪,虽肿而不坚,按之则气散而不能骤起。当扶正去寒,理气化浊,祛寒建中汤主之。

祛寒建中汤

(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酒炒)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附子(八分)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麸炒) 白蔻(六分) 木香(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附、芍、茯苓同用,能除皮中水气,兼有真武汤意。术、归以顾正,姜、枣以建中。以上是扶正祛寒。枳、朴、木香、白蔻、广皮,理气化浊。理路非常显明。姜、枣并用,胀门惟此一方。盖以寒水去路,不外汗与小便,既有附、术、苓以通小便,而皮肤与营卫最近,不可无姜、枣以通营卫而作汗也。祖怡注。

卷四 胀

鼓胀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此症外象虽与肤胀略同,然色苍黄、腹筋起二端,便与前症迥别。盖黄为脾之本色,苍则木气胜而见于脾;腹起青筋,则肝邪炽盛,而脾土败坏,症势甚危。当扶土抑木,兼化阴邪,扶抑归化汤主之。

扶抑归化汤

(自制)

党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附子(八分)

木瓜(一钱酒炒) 青皮(一钱) 蒺藜(三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 姜(三大片)

本方是治土败木贼、外胀内空之鼓胀,不是治内外俱实之蛊胀。以参、归、术、苓、姜、附扶中土,以浓朴、青、陈、蒺藜、香、砂抑肝木,木瓜以舒筋,牛膝以达下,车前以助茯苓行水。此方归、术、附、姜、广皮、茯苓、浓朴、木香八味,与肤胀祛寒建中汤同。祖怡注。

治胀一门,根据《内经》寒气厥气为病,以温治寒,以通治气,终始不出两大法之外。热胀与其它诸胀,当然不在范围之内。祖怡又注。

卷四 胀

鼓胀

金匮防己黄 汤

治水肿。

防己(一两) 黄 (一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五钱) 姜(七片) 枣(一枚) 水煎,分温服。

防己茯苓汤

治水肿。

防己(三两) 黄 (一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煎,分温服。

枳术汤

治水肿。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水煎,分温服。

实脾饮

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

浓朴(一两) 白术(一两) 木瓜(一两) 大腹皮(一两) 附子(一两)

木香(一两) 草果(一两) 茯苓(一两) 干姜(一两) 甘草(五钱)

每用四钱,水煎服。

复元丹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二两) 木香(一两) 茴香(一两) 川椒(一两) 浓朴(一两)

独活(一两) 陈皮(一两) 白术(一两) 吴萸(一两) 桂心(一两) 泽泻(一两五钱) 肉蔻(五钱) 槟榔(五钱) 研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导滞通幽汤

治脾湿有余,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木香(五钱) 白术(五钱) 桑皮(五钱) 陈皮(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分温服。

胃苓汤

治水肿。

陈皮(一钱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甘草(六分) 泽泻(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官桂(三分) 水煎服。

驱风败毒散

治风水、皮水,凡在表宜从汗解者。

人参(一钱) 独活(一钱) 桔梗(一钱) 柴胡(一钱) 枳壳(一钱)

羌活(一钱) 茯苓(一钱) 川芎(一钱) 前胡(一钱) 甘草(一钱)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姜(三片)

调营散

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为血分。

蓬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白芷 槟榔 陈皮 赤芍桑皮 大腹皮 赤苓 葶苈 瞿麦(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细辛官桂 甘草(各五分) 红枣(二枚) 姜(三片)

防己散

治皮水,肿如裹水在皮肤中,四肢习习然动。

防己(一两) 桑皮(一两) 黄 (一两) 桂心(五钱) 赤苓(二两)

甘草(五钱) 每用五钱,水煎服。

导水茯苓汤

治头面遍身肿如烂瓜,手按之塌陷,手起则随手而起,喘满倚息,小便涩少。

赤苓 麦冬 泽泻 白术(各三两) 桑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每用五钱,灯草二十五根。如病重者可用药五两,再加麦冬二两,灯草五钱,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盏,温服。

人参芎归汤

治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血胀。

人参(二钱五分) 肉桂(二钱五分) 五灵脂(二钱五分) 乌药(五钱) 蓬术(五钱) 木香(五钱) 砂仁(五钱) 炙草(五钱) 川芎(七钱) 当归(七钱)

半夏(七钱) 每用一两,加枣二枚,姜五片,煎服。

化滞调中汤

治脾弱气胀。

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楂(一钱) 半夏(一钱) 神曲(八分炒) 麦芽(八分) 砂仁(七分) 姜(三片)

人参丸

治经脉不利,血化为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若作水治非也,宜服此。

人参 当归 大黄 肉桂 瞿麦 赤芍 茯苓(各五钱)

葶苈(一钱) 蜜丸如梧子大,先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见 丸

治寒气客于下焦,血气闭塞而成瘕聚,腹中坚大,久不消者。

附子(四钱) 鬼箭羽(三钱) 紫石英(三钱) 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延胡索(二钱) 木香(二钱) 槟榔(二钱) 血竭(一钱五分) 水蛭(一钱)

三棱(五钱) 桃仁(三十粒) 大黄(二钱) 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温胃汤

治忧思结聚,阳不能通,大肠与胃气不和,胀满上冲。

附子 浓朴 当归 白芍 人参 甘草 陈皮(各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

川椒(三分) 水煎服。

强中汤

治寒伤脾胃,致成胀满,甚则腹痛。

人参(二钱) 青皮(二钱) 广皮(二钱) 丁香(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附子(一钱) 草果(一钱) 干姜(一钱) 浓朴(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五皮饮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

陈皮(一钱) 青皮(一钱) 茯苓皮(五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鲜姜皮(一钱) 水煎服。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膨胀,气胀热胀。

浓朴(一两) 枳实(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半夏(五钱)

陈皮(四钱) 知母(四钱) 泽泻(三钱) 茯苓(二钱) 砂仁(二钱)

干姜(二钱) 姜黄(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一钱) 猪苓(一钱) 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中满分消汤

治中满寒胀。二便不通,四肢厥逆。

川乌(一钱) 干姜(一钱) 毕澄茄(一钱) 生姜(一钱) 黄连(五分)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麻黄(五分)

柴胡(一钱) 吴萸(五分) 草蔻(五分) 浓朴(一钱) 黄 (一钱) 黄柏(五分) 益智(三分) 木香(三分) 半夏(三分) 茯苓(一钱五分) 升麻(三分) 水煎服。

舟车丸

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

黑牵牛(四两) 大黄(二两酒浸) 甘遂(一两面煨) 大戟(一两) 芫花(一两)

青皮(一两) 橘红(一两) 木香(五钱) 轻粉(一钱) 水泛丸,每服三十粒。

疏凿饮子

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羌活 秦艽 槟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 商陆 赤小豆(各等分) 鲜姜皮(一钱)

卷四

下痢

下痢一症,《内经》谓之肠 。后来论症者,不下数十家。其专主肠胃而言者,固属挂漏;其主湿热及招凉食冷者,亦不过时痢一门。至分别内伤外感,三阴三阳,虚实寒热,则颇为详明周至矣。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本属定法,岂独痢症为然!愚意尚有吃紧两条,试申言之。外感各有主病,内伤各有主经,从此分别,更易下手。外感之邪,不外风寒暑湿燥火。风入肠胃,故为飧泄,内犯于肝。寒气中人,腹痛下痢,内犯于肾。暑湿郁蒸,腹痛下痢,兼有赤白,内犯于脾。燥气中人,口渴心烦,下痢白滞,内犯于肺。

火邪炽盛,渴饮不止,下痢脓血,频数不休,内犯于心。此外感六淫,与五脏相应者也。至内伤之症,伤于肝者,胁痛腹痛,作哕下痢。伤于肾者,腹痛腰痛,身冷下痢。伤于脾者,胸满身重,哕恶食少下痢。伤于肺者,口燥咽干,微咳下痢。伤于心者,烦躁渴饮,下痢不休。此内伤之所致也。感于风者表解之,感于寒者温通之,感湿热者清利之,感于燥者清润之,感于火者荡涤之,当各随所主之病以施治。伤肝者解其郁,伤肾者保其阳,伤于脾者运其中,伤于肺者存其津,伤于心者泄其亢,当各随所主之经以施治。此特就内伤外感两义,缕析言之。其他各症,《痢症汇参》所已载者,概不复赘。

感风下痢,身热脉微弦者,回风外解汤主之。

回风外解汤

(自制)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前胡(一钱) 桔梗(一钱) 枳壳(一钱)

葛根(二钱) 豆豉(三钱)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姜皮(六分) 荷叶(一角)

感寒下痢,腹痛,手足冷,舌白,口不渴,脉沉细者,温中化浊汤主之。甚者加附子。

温中化浊汤

(自制)

炮姜(五分) 小茴香(一钱) 乌药(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佛手干(五分)

感暑湿者,烦渴腹痛,下痢脓血,粉米汤主之。

粉米汤

(自制)

花粉(三钱) 苡米(一两) 藿香(一钱) 薄荷(一钱) 黄连(五分酒炒)

黄芩(一钱酒炒) 木香(五分) 木通(一钱酒炒) 当归(一钱五分) 赤苓(一钱酒炒)荷叶(一角) 绿豆(一撮)

感燥下痢,咽干作渴,腹痛,下痢白滞,金玉保和汤主之。

金玉保和汤

(自制)

金石斛(四钱) 玉竹(三钱) 蒌皮(三钱) 黄芩(一钱酒炒)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广皮(一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荷叶(一角) 陈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火盛下痢,昼夜不休,作渴腹痛,时下脓血,消炎化毒汤主之。

消炎化毒汤

(自制)

黄连(六分) 黄芩(一钱) 大黄(四钱) 银花(二钱) 甘草(五分)

花粉(二钱) 木通(一钱) 青皮(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淡竹叶(二十张)

肝郁下痢,胁痛腹痛,噫气食少,大顺汤主之。

大顺汤

(自制)

蒺藜(四钱) 郁金(二钱) 乌药(一钱) 白术(一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枳壳(一钱) 橘饼(四钱) 煨姜(三片)

肾气虚寒,腹痛下痢,完谷不化,手足俱冷者,立命开阳汤主之。

立命开阳汤

(自制)

干河车(二钱切) 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肉拌炒) 益智仁(一钱五分) 制附片(八分)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小茴香(一钱) 木香(六分) 乌药(一钱) 煨姜(三片)

脾虚下痢,食少神疲,胸腹时痛者,大中汤主之。

大中汤

(自制)

党参(四钱) 制熟附(七分)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 乌药(一钱) 木香(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肺热移于大肠,口燥微咳,下痢白滞者,育金煎主之。

育金煎

(自制)

沙参(三钱) 石斛(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山药(三钱)

料豆(三钱) 当归(二钱) 橘红(一钱) 莲子(二十粒打碎去心)

心火下陷,烦扰不安,下痢脓血者,蒲虎汤主之。

蒲虎汤

(自制)

生蒲黄(六分) 熟蒲黄(六分) 琥珀(一钱) 丹参(三钱) 茯神(二钱)

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 黄连(六分) 木香(五分) 灯心(三尺)

卷四 下痢

附:下痢门诸方

(录其纯粹少疵者以备参用。)

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五分) 甘草(二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 每用五钱,水煎服。

白术黄芩汤

服前药痢疾虽除,更宜调和。

白术(二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水煎,分三服。

黄连阿胶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黄连(三钱) 阿胶(一两) 茯苓(二两) 以连、苓为细末,水熬阿胶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汤下。

白头翁汤

治热痢下重,欲饮水者。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水七升,煮三升,分温服。

加减平胃散

治肠红血痢。

白术(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木香(三钱) 槟榔(三钱) 甘草(七钱) 桃仁(五钱) 人参(五钱) 黄连(五钱) 阿胶(五钱炒)

茯苓(五钱) 每服五钱,枣二枚,姜三片,水煎服。

苍术地榆汤

治脾经受湿血痢。

苍术(三两) 地榆(一两) 每服一两,水煎服。

槐花散

治肠风血痢。

槐花 青皮 荆芥穗(等分) 研末,每用五钱,水煎服。

犀角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心腹困闷。

犀角屑(一两) 黄连(二两) 地榆(一两)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研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羚羊角丸

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数,并治下血黑如鸡肝色。

羚羊角(一两五钱) 黄连(二两五钱) 黄柏(一两五钱) 赤苓(五钱) 研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验。

生地黄汤

治热痢不止。

生地(五钱) 地榆(七钱五分) 甘草(二钱五分) 水煎服。

郁金散

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川郁金(五钱) 槐花(五钱) 甘草(二钱五分) 研末,每服一二钱,食前用豆豉汤调下。

茜根散

治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茜根(一两) 地榆(一两) 生地(一两) 当归(一两) 犀角(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五钱) 黄连(二两) 每服四钱,水二钟,入豆豉五十粒,薤白七寸,煎六分,温服。

十宝汤

治冷痢如鱼脑者。

黄 (四两) 熟地(一两)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半夏(一两) 白芍(一两) 五味(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五钱) 研末,每服二钱,水二钟,加姜三片,乌梅一个,煎六分,食前温服。

芍药黄芩汤

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及下脓血稠粘。

黄芩(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一两,水二钟,煎六分,温服。如痛加桂少许。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萸十两炒赤去之)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 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地榆芍药汤

治泻痢脓血脱肛。

苍术(八两) 地榆(三两) 卷柏(三两) 芍药(三两)

参苓白术散

治久泻及痢后调理者尤宜。

人参(一斤半) 山药(一斤半) 莲子(一斤半) 白术(二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扁豆(一斤半) 茯苓(一斤) 苡仁(一斤) 甘草(一斤) 研末,每服三钱,米汤调下。或加姜、枣煎服。

仓廪汤

治噤口痢,有热及毒瓦斯冲心,食入即吐。

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桔梗独活 柴胡 枳壳 陈仓米(各等分) 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卷四

诸痛

人之一身,自顶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或因于气,病各不同,而其为气凝血滞则一也。气能捍卫,则外感何由而入;营能流灌,则内病何自而生。不通则痛,理固宜然。兹将痛病略举其凡。其咽痛、疝痛、肢节痛,见于肺病、疝病、痹病中者,不复赘。

卷四 诸痛

头痛

头痛有因于风者,肌表不固,太阳受风,巅顶作痛,鼻窍微塞,时流清涕,香芷汤主之。

香芷汤

(自制)

香附(二钱) 白芷(六分)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菊花(二钱) 蝉衣(一钱) 蔓荆子(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黑芝麻(三钱)

本方以白芷、防风、桔梗升清阳而去风邪,因桔梗力小而加香附。以蝉衣、蔓荆、桑、菊清利头目,而以芎、归、黑芝麻养血。芎本血分中风药,治风寒头痛,是其特长。而桑、麻合作,本是养脑之古方,乃用风药而不忘养血之原则。祖怡注。

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不可过用风药。盖风能助火,风药多则火势更烈也。羚羊角汤主之。

羚养角汤

(自制)

羚羊角(二两) 龟版(八钱) 生地(六钱) 白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菊花(二钱) 夏枯草(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红枣(十枚) 生石决(八钱打碎)

本方以羚羊、龟版、石决清肝火而潜风阳;以地、芍、丹皮、夏枯草养血凉血;加柴胡、薄荷蝉衣、菊花,发抑遏之火;红枣则恐其血寒而凝,以反佐地、芍、丹皮也。大队清凉之中,加一味红枣温药,制方巧不可言。祖怡注。

有血虚头痛者,自觉头脑俱空,目 而眩,养血胜风汤主之。

养血胜风汤

(自制)

生地(六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柏仁(二钱) 杭菊(二钱) 桑叶(一钱)

红枣(十枚) 黑芝麻(三钱)

本方以芎、归、地、芍四物为君,辅以枸、菊、桑、麻、枣仁、柏仁大队养血。再用五味、红枣者,所以佐芎、归而收耗散之气血也。理法双清,是名大家之特色。 以上三方,第一方风药多,第二方清药多,第三方养血药多,而桑、菊二味,兼有去风熄风之长。三方鼎立,确不可移。祖怡注。

卷四 诸痛

眼痛

眼目之疾,本有专科,致病多端,非可枚举。兹因痛病,姑拈虚实两条,以发其凡。

目睛红肿,眵泪多而目中如有沙子者,风火盛也。黄连清火汤主之。

黄连清火汤

(自制)

黄连(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归尾(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蝉衣(一钱)

前胡(一钱) 菊花(二钱) 竹叶(十张) 灯芯(三尺) 芝麻(三钱)

本方以黄连、元参对荆、防,以芝麻、归尾、赤芍、丹皮对蝉衣、前胡、桑、菊,以贝母、竹叶、灯芯清心火。头痛之火专属肝,眼痛之火,心肝俱有,黄连、归尾、赤芍、丹皮,俱是心肝同治之药。祖怡注。

目睛不肿,微红羞明,眼珠作痛,此为阴虚夹火,滋阴降火汤主之。

滋阴降火汤

(自制)

生地(六钱) 女贞(二钱) 山药(三钱) 丹皮(二钱) 茯苓(二钱)

料豆(三钱)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谷精珠(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生石决(六钱打碎)

本方以生地、女贞、料豆、沙参、麦冬滋阴。以茯苓、山药合生地、丹皮,得六味三分之二,滋肾即所以降火。

以石决、丹皮、谷精、蝉衣清肝明目,作眼痛之引经。杏、贝所以宣肺。眼与五脏皆有关系,而肝肾是其重心。祖怡注。

卷四 诸痛

齿痛

齿痛实症,阳明风火上升也,葛根白虎汤主之。

葛根白虎汤

(自制)

葛根(二钱) 石膏(五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 防风(一钱) 桔梗(一钱) 淡竹叶(二十张) 白茅根(五钱)

本方兼采白虎、竹叶石膏意,而加葛根、防风,使在腑之火由经而外达。石斛、花粉所以生津清热,薄荷、连翘、桔梗所以散郁火,茅根、竹叶清心即所以清胃也。祖怡注。

齿痛虚症,肾亏而夹有胃火也。齿为后天所生之骨,亦属于肾。况肾为胃关,水不制火,故浮阳作痛也。清热胃关煎主之。

清热胃关煎

(自制)

生地(六钱) 龟版(八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薄荷(一钱)

葛根(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蔗(三两同煎)

本方以生地、龟版为主药,所以滋肾。以甘蔗、石斛、花粉为辅佐,所以清胃。薄荷、连翘散郁火。葛根、桔梗使已发之火,从肺胃表份而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舌痛

舌卷而肿,塞口作痛,难于语言,此心阳炽盛也。先用生蒲黄三钱,泡汤频漱,再服黄连清心饮。

黄连清心饮

(自制)

黄连(五分) 蒲黄(一钱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茯苓(二钱) 薄荷(一钱) 竹叶(二十张)

灯芯(三尺)

本方以黄连、犀角为主药。以蒲黄、竹叶、连翘、灯芯佐黄连,以丹参、元参佐犀角。以薄荷合连翘散郁火。

以茯苓合灯芯,导之从小肠膀胱而去。蒌皮利大肠,又所以佐茯苓、灯芯也。祖怡注。

舌色绛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阴液大亏,心火上炽也,大泽汤主之。

大泽汤

(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六钱) 人参(一钱五分) 龟版(八钱) 麦冬(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蛤粉(四钱) 丹参(二钱) 石斛(二钱) 灯芯(三尺) 藕(五大片)

本方以三才养阴,以龟蛤潜阳,以丹参、柏仁、茯神、藕、灯芯养血凉心,以麦冬、石斛佐地、冬生津养胃,阴血充而虚火自熄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肺气胀痛

营卫不调,肺气满则肺叶皆举,微喘胁痛,泻肺汤主之。

泻肺汤

(自制)

全栝蒌(一个) 桑皮(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郁金(二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姜(二片)

本方与胀门温肺桂枝汤同用栝蒌、沉香、桑皮、苏子、橘红、茯苓、姜,而去桂枝、当归、半夏,加郁金、枳壳、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胀而不痛;此是气满,胀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药轻,而侧重泻肺降气。祖怡注。

卷四 诸痛

心气厥痛

心本纯阳,寒邪上犯,阴阳相争,厥逆作痛,双解泻心汤主之。

双解泻心汤

(自制)

黄连(五分) 附子(八分)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参(二钱) 茯神(二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一钱) 沉香(五分) 合欢花(二钱) 灯芯(三尺)

姜(三片)

本方用附子泻心汤意,去大黄、黄芩,加沉香、姜以佐附子,丹参、茯神以安本脏,远志、郁金、合欢以通心气,广皮以佐沉香,而以灯芯为之引。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气作痛

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汤主之。

加味左金汤

(自制)

黄连(五分) 吴萸(二分) 瓦楞子(三钱 研) 毕澄茄(一钱) 蒺藜(三分)

郁金(二钱) 青皮(一钱) 柴胡(一钱醋炒) 延胡索(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佛手(五分)

本方治肝实法也。不但连、萸之苦降辛开,为肝家正药;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陈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气之药,肝气和而脾胃无贼克之虞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虚作痛

肝主藏血,故为血海。操烦太过,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调营敛肝饮主之。

调营敛肝饮

(自制)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广皮(一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茯苓(二钱) 木香(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治肝虚法也。四物用归、芎、酒芍,加蛤粉炒阿胶;不用熟地,嫌其滞也。枸杞、枣仁、五味,虚肝在所必用。而以茯苓、广皮、木香、姜、枣,调营卫而和气血,补而不滞,润而不腻,通而不破,温和而不燥、不苦寒。虚肝为病,脾胃必更弱于实肝。近代趋势,虚肝患者之多,几欲超实肝而过之。祖怡治一妇人,心痛彻背,痛至那里,肌肉胀至那里,肤外亦痛,夜不成寐。曾用麻醉剂止痛安神,不见寸效。用先生此方,一服而病减大半,夜即能寐。方信先生所云,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完全从临床经验得来,的是虚肝为病最合理之治法。嗣后凡遇类似此症者,悉以此方变通用之,莫不应手而愈。先生对于各种虚症,制方独出心裁,真醇乎其醇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脾湿胀痛

脾本湿土,寒邪乘之,寒与湿凝,是为重阴。脘下至当脐胀满作痛,悦脾汤主之。

悦脾汤

(自制)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茯苓(二钱) 附子(八分) 砂仁(一钱)

木香(五分) 乌药(一钱) 青皮(一钱) 神曲(三钱炒) 苡仁(四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姜术二仁汤,同用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姜为主药,不用炮而用生。去当归、半夏、浓朴、广皮、生熟谷芽,加附子、茅术、神曲、青皮、乌药,其温燥之力,当在姜术二仁汤之上。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肾气厥痛

肾为水脏,寒邪相犯,水寒成冰,少腹厥痛,开阳汤主之。

开阳汤

(自制)

附子(八分) 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一钱) 当归(二钱) 杜仲(二钱)

乌药(二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温泉汤,同用姜、附、故纸、当归、杜仲、乌药、木香、青皮、陈皮,而去小茴、核桃肉、牛膝,加益智、茯苓。彼治腰髀痛,此则以益智助附子、故纸补命火,以茯苓助姜、附去水气也。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胃虚作痛

胃为谷海,其实而痛者,当消当攻,于结胸症内已详言之。其胃气虚弱,脘中作痛者,养胃汤主之。

养胃汤

(自制)

白芍(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山药(三钱)

黄(二钱) 党参(四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广皮(一钱)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以香砂六君去半夏,加黄 、山药、白芍。黄 益脾肺之气,山药补脾阴,白芍补脾血,只得一味酸寒,全方化为中和。脾胃为夫妻,养胃必当顾脾,是历代治胃虚之典型。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胃寒作痛

胃气虚寒,不能纳谷,呕吐作痛,桂朴汤主之。

桂朴汤

(自制)

肉桂(四分) 浓朴(一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丁香(五分) 砂仁(一钱) 白芍(一钱酒炒) 广皮(一钱) 郁金(二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取胀门温中平胃散以白术易茅术,以肉桂易炮姜,以丁香易生姜,同样用浓朴、广皮、砂仁,而去神曲、枳壳、青皮、香橼、谷芽,加当归、红枣、白芍、茯苓。彼是消药多,此则温药多,而兼顾血分。祖怡注。

桂丁定痛散

肉桂(五分) 丁香(一钱) 澄茄(一钱五分) 磁石(三钱)

研令极细,分作十二服。又食人乳加烧红枣乘热 之。乡村农民,夏秋两季,劳动口渴,多饮冷水,心腹作痛,诸药不效。此方温之以桂、丁、澄茄,恋之以磁石,使药力不至一过就了,不论男妇老幼可服。(曾孙子婿)徐相任添加并帮助。

卷四 诸痛

胃中虫痛

胃气反逆,长虫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来,截然而止,返蛰汤主之。

返蛰汤

(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广皮(一钱)

鹤虱(一钱五分) 雷丸(一钱) 乌药(一钱) 砂仁(一钱) 浓朴(一钱) 开口花椒(二十四粒)

本方以归、术补脾,苓、苡去湿以顾正,以花椒、雷丸、鹤虱杀虫,以浓朴、乌药、砂仁运中枢,乃攻补兼施之正法也。祖怡注。

卷四

三冲

新产之后,以去瘀为第一,无病则服生化汤,有病则于治病药中加生化汤。恶露上冲,见证有三:一曰冲胃,胸脘痞悬,时时作哕,去恶平胃散主之。一曰冲肺,气喘鼻掀,头汗微出,去恶清肺汤主之。一曰冲心,头眩神昏,不能语言而毙矣;姑于万分危险之中,勉立一法,以尽人事,去恶清心汤主之。

去恶平胃散

(自制)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炮姜(五分) 楂炭(三钱)

广皮(一钱) 茅术(一钱炒)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去恶清肺汤

(自制)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炮姜(五分) 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 苏子(二钱) 桑皮(三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童便(一杯冲服)

去恶清心汤

(自制)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炮姜(六分) 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 琥珀(一钱) 生熟蒲黄(各六分) 丹参(三钱) 牛膝(二钱)

灯芯(三尺)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