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秉烛后谈

谈搔痒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周栎园著《书影》卷四有一则云:

“有为爬痒廋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予闻之捧腹,因谓人曰,此言虽戏,真可喻道。及见杨道南《坐坐爬痒口号》云,手本无心痒便爬,爬时轻重几曾差,若还不痒须停手,此际何劳分付他。焦弱侯和之云,学道如同痒处爬,斯言犹自隔尘沙,须知痒处无非道,只要爬时悟法华。栖霞寺云谷老衲曰,二先生不是门外汉。予谓二公之言尚落拟议,不若廋辞之当下了彻也。”《北平笺谱》卷一载淳菁阁罗汉笺十六幅,末幅画一人以爪杖搔背,题词云:

吾乡茹三樵著《越言释》二卷,卷下有乖脊一条,即是释痒字者,其文云:

“隐背,俗名搔背爬,唐李泌取松樛枝作隐背,是也。制以象牙或犀角,雕作小兜扇式,边薄如爪,柄长尺余,凡手不能到,持此搔之,最为快意。有以穿山甲制者,可解癣痒,能解毒。”据《格致镜原》五十八引《稗史类编》转引《释藏音义指归》云:

“虞世南以犀如意爬痒久之,叹曰,妨吾声律半工。”以如意为搔背具颇有意思,虽然一般对于如意的解说并不如此,如屠隆著《考槃余事》卷四文房器具笺云:

“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神仙发怒固然难怪,蔡经见长爪而思搔痒,虽未免不敬,却也是人情。曹庭栋著《老老恒言》卷三杂器条下有隐背一则,文云:

“爪许长一横麦,为搔痒故。”此意甚可喜。释家戒律虽极严密,却亦多顺人情处。《礼记·内则》中记子妇在父母舅姑之所的规矩,有“痒不敢搔”之语,殊令人有点为难,想起王景略辈时更不禁深为同情也。

附记

“案爪杖用桑木作手指形,所以自搔背者,俗谓之麻姑手。麻姑,仙女名也,《五车韵端》载麻姑山记云,王方平降蔡经家,召麻姑至,年若十七八女子,指爪长数寸,经意其可爬痒,忽有铁鞭鞭其背,以此故事名耳。”麻姑手读作makonote,今音转为magonote,可解作孙儿手,或与老人更为适切,但其原语盖出于麻姑,古今解说均如此云。北平市上今亦有售者,竹制如手状而多有六指,虬角制者稍佳,但所谓化学制造者品终不高耳。此物终古流行,可知搔痒之亦是一急务也。《释氏要览》卷下论剪爪引《文殊问经》云:

“曰乖曰脊,皆背也,而今人谓痒曰乖脊,以痒不可受而背痒为尤甚也,所以背痒谁搔,汉光武至形之诏旨,为能极人情之至。然头痒而曰头乖脊,脚痒而曰脚乖脊,未免失其义矣。或曰疥脊也,凡牛马驴骡之属多疥其脊,即传所谓瘯蠡者。或又以疥终不可以为乖,则又以乖加,今字书有字,则愈求而愈远。又痒亦作癢,其实只是养,《诗》言中心养养是也。古人往来通问必曰无恙,恙者病也,或曰恙者虫也。然物不病不痒,不虫亦不痒。蛘,搔蛘也。”茹君以易学名家,著有《周易二闾记》等十余种,唯不佞最喜此《越言释》,曾得乾隆原刻,又光绪中啸园葛氏刊巾箱本,据杜尺庄道光中原序知当时尚有家一斋公刊本,即葛氏所从出,惜未能得。以背痒释俗语乖脊之义,很有意思,唯越语亦有分别,搔痒云搔乖脊,若呵痒则仍曰呵痒,故乖脊与痒是两种感觉,此在别的地方不知如何分说也。二十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再记。

“如意,古人用以指画向往或防不测,炼铁为之,长二尺有奇,上有银错,或隐或现。近有天生树枝竹鞭,磨弄如玉,不事斧凿者,亦佳。”又游具笺衣匣下云: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爬之,如人之意。”又《云仙散录》中有陶家瓶余事一则云:

“如意梵云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云,故曰如意。诚尝问译经三藏通梵大师清沼,字学通慧大师云胜,皆云,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故,若局爪杖者,只如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也。又云,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辞于柄,备于忽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若俗官之手板,备于忽忘,名笏也。若齐高祖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梁武帝赐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伦王敦皆执铁如意,此必爪杖也。因斯而论,则有二如意,盖名同而用异也。”诚公所说大抵是对的,有如高僧或是仙人手执拂子,成为一种高贵法物,但其先本只是蝇拂耳,在俗人房中仍用以赶蚊子,儿时见有批棕榈叶为之者,制甚古朴,实胜于马尾巴也。讲经时的如意今已不见,搔背竹钯则仍甚通行。日本寺岛良安编《和汉三才图会》卷二十六爪杖下云:

“匣中更带搔背竹钯并铁如意,以便取用。”可见如意与爪杖分而为二。宋释道诚著《释氏要览》卷中云:

“人之于学虽根器不同,要须自证自悟始得,靠人言语终落声闻。故程氏云,不能存养,只是说话。而佛氏亦云,自悟修行不在于诤。吾夫子云,朝闻道。亦自闻耳,不待人也。故曰,说食不饱。”普通常引《传灯录》里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二语自多风趣,但搔痒之喻更为直截明了,自证自悟,正是如此耳。俗称议论肤泛为隔靴搔痒,又笑话中说胡涂人搔同卧者腿至于血出,都也说得有意义,盖如世人所说,痛可熬痒不可熬,痒得搔是大快乐,而过中又与痛邻,其间煞费斟酌也。《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引《列异传》云:

“上些不是,下些不是。搔着恰当处,惟有自己知。”这里不是谜语,说得更为明白,意思却是一样,未必真能喻道,或者可以作学与文的一个说明罢。梁清远著《雕丘杂录》卷十七,啬翁檠史中有一则云:

案,梁山舟《频罗庵遗集》卷七有《不求人铭》三首,即咏爪杖者,此名亦自佳,但少风趣而有头巾气,不及如意远矣。编校时记。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