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道德真经次解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德经

述夫道者,万物之始也无形;德者,万物之用也有象。德生於道,道成於德,至德至道,一也。得之者生,失之者死。圣人居道德之先,故无生无死。世人在道德之后,故有死有生。得之者无取,失之者莫寻。在无德无取之中谓之得道,於有作有用之际谓之得德。矧乎其有,全不知道德浮泛、生死流浪性命者,不可胜纪,故老子说《道经》焉、《德经》焉。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用也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不恃其德,故有其德。下德之人,常执其德,故无其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无事可为。下德有为,有所作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合德,亦无可为。上义制断,以有可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上礼有求,故无以应之。攘臂者,时谓展手取物也。礼为执行五常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失自然而后有德业,失德业有仁行,失仁行有义路,失义路有礼仪。存礼仪,则薄於忠信,而失自然,为紊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世之愚人,只见其前,不顾其后,只慕其始,不保其终,譬之果木,但爱其华叶,不取其结实也。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处其重厚,不居浮薄。取其结实,不爱华叶。

故去彼取此。

去彼之华,取此之实。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一谓正道以清清静也,地得一以宁安宁也,神得一以灵通灵也,谷得一以盈盈满也,万物得一以生生长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政政化也。其致之谓弃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毁裂也,地无以宁将恐发发泄也,神无以灵将恐歇虚歇也,谷无以盈将恐竭空竭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灭绝也,王侯无以贵高将恐蹙颠蹙也。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因贱显贵,高因下显高。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车毂也,谓众辐所凑。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故致数誉无誉。

孤单寡少也。王侯德及天下,故数其美誉,非欲受其美誉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玉少而贵,石多而贱,有德者不求贵而求贱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

生於有,有生於无。

动静合道,柔弱用道。万物因有而生,却归於无也。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禀清气而生,闻道勤行。中士禀和气而生,闻道如存若亡。下士禀浊气而生,全不知道。道与俗反,故有可笑。

建言有之:

初立言时。

明道若昧,

道明之后,常如暗昧。

进道若退,

遁迹隐名,为进其道。

夷平也道若类,

大道平正,有如类物。

上德若俗,

德虽居上,不离凡俗。

大白若辱,

洁白之人,常如受辱。

广德若不足,

德广无边,故常不足。

建德若偷,

立德之人,如偷盗物,畏人知也。

质真若渝,

真正之人,常似渝滥。

大方无隅,

四方阔远,难定疆隅。

大器晚成,

造大器物者,不可以卒成。。

大音希声,

至大者莫若於雷,不可以长吼。

大象无形,

大象,天地也,无有定形。

道隐无名。

道不可以名字呼也。

夫唯道,善贷且成。

唯道贷与人精气,使各遂其生成也。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名。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道生一气,一气生二仪,二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万物负荷其阴,常抱其阳,用冲气和上下。取孤寡比王公,损益之道,人之常也。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以强梁者为鉴戒,欲使人常守柔弱之道矣。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弱胜刚强也。

无有入无间,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无间是无间隔之处,将无为之道入得无间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少有人得之。希犹少也。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疏身亲,不可损身而逐名。身少货多,不可丧身而求货。得有得病,失有失病,有爱有费,有藏有亡。欲要长久,知足守分,不见危殆矣。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故也。大满若冲,其用不穷匮也。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能为天下政。

道德成满之后,以亏缺冲和为称,则其用无故弊穷匮,所以直似屈,巧如拙,辩由讷。躁热皆烦挠之名,寒静则无事之境,为正理之本也。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去也走马亦戎马也以粪事田园也。天下无道,戎马甲兵也生於郊。

国君有道,不事走马而事田园。无道则戎马徧於郊野,言好甲兵也。事田园,劝农也。事甲兵,害物也。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甚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可欲之罪,求遂志也,殃咎及身。若不知足,是好贪欲也。故知足,凡事皆足矣。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天下之道,一也。户内与天下无二也,但修其内,自知其外。天道与人道合,但修其身,天道必应,何假远行窥牖也。故圣人不以出门求,不以见闻取,不以言论得,自然而成也。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无为无所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博学日有所益。为道德日有所损,谓损情欲也。使至於无为无事之际,则天下之心无难取矣。

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百姓有欲,圣人无为。以无为之心,从有欲之心,随其性矣。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善者,善解祗对,不善者,亦善解祇对,为得其善道。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为得其信理也。

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忄亥恤之。

圣人惵惵孜孜,与百姓混同其心,百姓注目望恩,圣人皆忄亥恤之。

五十章

出生入死,

修道则出生,耽欲则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人之在世,生死是常。纵死十分之中三分,有其生路。纵生十分之中三分,是其死路。为其求生之厚,不免有死有生,故动则犯其死地。

盖闻善摄养也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丘乃。

害人者,兕有角,虎有爪,兵有刃。

兕无所驻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陆行知晨夕,入军识进退,能养生,善避害,故无死地。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万物赖道生德畜,形立身成,故尊道而贵德。

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道德自然,非因爵赏而称尊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谓道能生、畜、长、育、成、熟、覆、养之后,不宰其生,为之玄妙也。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道也,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万物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却守其道,没身不殆。

万物从道而生,故为其母。母须知其子,子须知其母,子母守为,不失其道,故身无危殆。

塞其兑目也,闭其门口也,终身不勤。开其门,济其事,终身不救。

守道者,口不贵言论,目不观好恶。违之者,事无穷救,身受勤劳。

见小曰明,

明见其微

守柔曰强。用其光,道也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凡事从小至大,守柔自强,动用归道,莫失其常,故无身殃。

五十三章

使我介善也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使我善知,有其大道。所畏者,施行不得俗为,知道易,行道难也。

大道甚夷,其人好径。

大道如平路,人不好行,尽往邪径。

朝甚除,

日有除改,为改易衣服器皿,好玩仆马宅舍之属,

田甚苗,仓甚虚,

田畴虽有苗稼,其那仓库空虚,言费用多。

服文彩,

衣美服饰,谓绫罗绵绣也。

带利剑,

好弓剑也。

厌饮食,

烹宰不暇。

资货有余,

积聚宝货,多金玉也。

是谓盗跨,非道也哉。

如此所好,与盗贼无殊。跨是者,非道德也。

五十四章

善建立也不拔,

善建立事者,不可抽拔。

善抱不脱,

善抱道者,不可脱落。

子孙祭杞不辍。

有道德者,子子孙孙世世不绝祭祀。

修之於身,其德能真;

正真无邪。

修之於家,其德有余;

德业有余。

修之於乡,其德能长;

为事长远。

修之於国,其德能丰

万物丰饶。

修之於天下,其德能普。

德泽普褊。

故以身观身,

修身则吉,不修则凶。

以家观家,

修家则理,不修则乱。

以乡观乡,

修乡则和,不修则争。

以国观国。

修国则政,不修则亡。

以天下观天下。

修天下则混同,不修则渍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圣人用此道,可以观天下。

五十五章

舍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伤也,攫鸟猛兽不搏。

厚舍容道德之者,常如赤子,无心於物,故鸟兽见之不为伤害。搏犹害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柔弱,虽柔弱而能熟持坚固,为元气在也。

未知玄牝之合而竣精气结实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声散为嗄。和之至。

玄牝,夫妇之道也。其未知之,则正精常存。号而不散,言和气至也。

知和曰常,益生曰详,

审度精气。

心使气曰强。

不使则住。

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能知和气常存,用心审度,使资益於身为强明,又长守柔弱,壮则非道也。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不可得贵,不可得贱,故为天下贵。

知道者不言,为守道也。不知道者常以言语,欲行其道也。知道者塞兑闭门,挫锐解忿,和光同尘,所以无有亲疏、利害、贵贱,与道同於玄德,故得天下贵之。不知道者反此。

五十七章

以政之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政可以治国,奇可以用兵。用兵将奇谋异茉,驱之死地,不可示以哀诚。治国欲安治民,莫示以奇诈。先除己之患难,然后可以拓土开疆。圣人知此二者,为政治之然也。

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

忌多叛乱,故立其制。讳不从所欲,故行其刑。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以利害为器用,是国家政治之昏乱。

人多知巧,奇物滋起;

人足奇巧,多异物以惑众。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贼盗数起,畏法令而为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人自化,

不肃而成。

我无事而人自富,

各从所欲。

我好静而人自政,

不设法,以临人。

我无欲而人自朴。

不立名教,无人委知。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人蠢蠢;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为政闷闷,其人蠢静。为政孜切,其人残缺。

祸,福之所倚侍也;福,祸之所伏藏也。孰谁也知其极?

人倚有祸,修福助之。不知福生,却有祸至。

其无政。

失其治也。

政为奇,善复为谈。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失其政洽,政事翻作奇诈,善事复为訞乱,人迷惑久固於斯。圣人方圆而不割,廉慎而不秽浊,正直而不申肆,韬光而不晶耀也。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式法也。夫唯式,是以早伏。早伏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充,无不充,莫知其极。能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母犹道也,可以久长。深根固蒂深植其根,蒂无标落。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情,事天时,莫若守法式,故得万物早归伏。归伏之后为重积德,积德充满,莫知物之穷极。能知穷极,可以治国,然后为母。深根固蒂,为善保国家,可大可久也。

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腥小腥杂类。以道莅临也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

圣人在上,禽鱼遂性,而况於国乎?以道莅天下者,时气雍和,淫厉不作,故鬼不能为神也。万物皆有其神,为神则伤人。唯正神不伤人,圣人体道,亦不伤人,故交归於德。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郊,天下之郊牝。

牝,雌也,为柔。

常以静雌守静也胜牡。

牡,雄也,为刚。大国如川源下流,众物皆归,天下混一,四方为郊,常以柔胜刚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故或下而取,或下而聚。夫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欲畜,小欲事。故大者宜为下。

大国以礼小国,小国以礼大国,大国欲畜人,小国入事人。虽两有所求,大者宜下取。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不保。

深奥者莫过於道,善人所为你宝,不善人不解所保持。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善能取与。

人之不善,奚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

天子治三公,三公治百职,百职治万民,故无弃人。

虽有拱璧以四马骏马,不如坐进此道。

道与四马拱璧皆能行,唯修道者身不往。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

古者云:不须日行大道,济利一切,但无罪僭,便为贵也。

六十三章

为无为无作用也,事无事不劳役也,味无味守淡泊也。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大之与小,多之与少,尽以德服之,必无怨恶也。

图难於易,为大於细微也。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小。

凡事先易后难,从小至大,则难事易为,大事易作。

夫轻诺必寡信,

先轻唯诺,后必无应。

多易必多难。

容易施为,终难成立。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历试诸难,后成功德。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安静则易保持。

其未兆易谋,

未有形兆,则易谋度。

其毳易破,

当织毳时,则易破除。

其微易散。

物微小,则易为分散。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治乱於未乱之前,为事於未成之际,豫备不虞。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重之台,起於累土;百仞之高,起於足下。

从微至着,以小成大。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人之从事,常於几微也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世人执着有欲,动则乖违。圣人常事无为,不见衰盛。世人又不能敬始慎终,才拟施为,早已败失。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备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欲於不欲,学於不学,不重货财,不贪名位,如此则备见众人之过,乃辅成万物,以至於自然,此盛人之旨也。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人,将以娱之悦乐也。人之难治,以其知故谓有分别。以智治国,国之贼害也,不以智治国,国之德富有其事。知此两者以智不以智也,亦为楷式定法也。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治本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为治者,非要人明好恶,有分别,只欲使其娱乐,无识无知。如有所知,故为难治。智慧生奸,诈深为贼,害之端。玄德用楷式,时情尽遣,归於大顺。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下流,百谷归之。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谓存恤也

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行济度也

是以处上其人不重责也,处前而人不害损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在位有接下奉上之心,处前有先人后己之德,众无厌倦,常日乐推,谁能与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以我大,不笑。夫唯大,故似不笑。若笑久,其小。

天下以道至大,故不可笑校,谓其大,故不笑校。若人笑校得久,有也其小矣。

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以慈俭不先为三宝,圣人如珍宝执持。

夫慈,故能勇;

慈为救物,故勇。

俭,故能广;

俭能节用,故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不为先,能谦让,故得为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今勇而不慈,广而不俭,先而不后,为取死之道也。

夫慈,以陈军阵也则正,以守狩音则固守城邑也。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阵以慈则不杀,守以慈则不害。应天顺人,自有救卫。

六十八章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存治道也,善战者不怒不尚煞也,善胜敌者不争能阵无战,善用人者为下。

两军相交,礼在其间。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武以定难,善治国者无难,故不尚武也。若事不获己而用兵戈,不怒其寇,不与敌争,以礼下人,务取其胜,将德配天,是古之极法也。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古人有言。

吾不敢求为主为祸之首而为客,

言不获己。

不敢进寸而退尺。

无侵吞之意也。

是谓行无行,

有令无行。

攘无臂,

有收无取。

执无兵,

有兵无用。

仍无敌。

以法行军,何敌之有。

祸莫大於侮敌,

怀轻敌也。

侮敌则几亡吾宝。

自己兵也。

故抗拒也兵相加,若哀者胜。

善战虽无敌可当,若轻敌必丧自己。夫两兵相加,柔者胜强。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无私也,无难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深奥也。言有宗,事有君。

出言依宗祖,为事存君臣。

夫唯无知,是以莫我知。

世有所不知,圣人亦不能知之。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知道者希,则道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弊衣为被褐,抱道为怀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得其道也。

不知知,病。

强去知解。

圣人不病,

无所思虑。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病於所知,故得无病。

七十二章

人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入慎虑,必无大过。

无狭其所居,

无容愁悴,常存止取。

无厌其所生。

生期有限,何可逼迫。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乃可长生。

故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不求见闻,自知也。不爱荣华,自贵也。

去彼取此。

去彼亡生,取此得道。

七十三章

勇於敢则杀,

汏去便往。

勇於不敢则活。

审度事宜。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人不知天道贵无欲,恶利害。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不言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常健,所以自胜自应,自来自谋。万物虽众,以道网罗,拟往何之?故无疏失。

七十四章

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世少有全身远害者。多恣贪叨,不畏刑法,是不惧死也。

若使人常不畏死,而为奇者,吾试得而杀之,

若人不畏死,世有奇者,焉得取次而杀之?

孰敢?

谁敢杀识死之人也。

有司杀者杀。

主刑宪者

夫代司杀者,是代大匠斲。

秉法之人斲权也。

夫代大匠斲,希不伤其手。

虽大匠少有伤其手,或失之轻,或失之重。

七十五章

人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赋敛重也。

人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酷法临人。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重滋味,积珠金。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求生之厚者,死。求生之薄者,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柔弱,其死坚强。

神魂在则柔弱,其散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义,

微生曰义。

其死也枯槁。

气存则柔弱,其绝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

兵务和众,木要中材。

故强大居下、柔弱处上。

枝梢处上,根株在下。兵士在前,主军在后。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由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天贵和顺,弓尚调均,大小无偏,高下有等,以此治世,谓之太平。人道不然,奉强遏弱,将少就多,谓就权要。

孰能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分上所有,将济不足。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处,斯不贵贤。

圣人推功让禄,德及贤良。

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水能淬铁,不可易也。

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阴能消阳,柔能胜强,天下少有知者,少有行者。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国之艰难,诸侯当之。天下多难,唯王治之。是谓为政之道。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先有怨恶,后能平治,未足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符契也,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辙。

有德者,凡事与人符契,不责於人。无德者,常欲使人合辙,故有怨雠。辙犹迹也。

天道无亲,常与去声善人。

天道无有亲疏,常与善人合德。

八十章

小国寡人,有什伯之器才智之人而不用不任用也,使人重死而不徙。

小国无用大道治国之臣,而任有才智之士,使严立法制,禁戢人民,使人冒死而远适他国。圣人欲行大道,不用才智,使人重死而不去也。徙犹移也。

虽有舟举,无所乘之;

不劳运动。

有甲兵,无所阵之;

无有战争。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却使还淳。

甘其食,美其服,

不饥不寒。

安其居,乐其俗。

家给人足,无有徭役。

邻国相望,

四境不侵。

鸡狗之声相闻,

邻里相近

使人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一世自足,至死不相借贷。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直露情诚。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必采访。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不假繁艳。

圣人不积恣音,既尽也以为人己愈胜也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无积聚,圣人为人,人为圣人,圣人与人,人与圣人,所以转多转有也。天道有利而不害,圣人有德而不争也。

道德真经次解卷下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