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粤东地卑多湿,阳气多泄。宦游十载,恰已五旬。中年二气,不及壮盛坚固,眩晕汗出,乃阳不潜藏,变化内风,扰动虚灵所致。内经藏象谓肾为根本,左右有二。盖一阴一阳,互相交纽,水中有火,为生生化育,惟藏畜不露,斯永年无病。而肝为肾子,母气既衰,水不生木热起脊背,直至巅顶,清之补之,无效,未究藏阴内乏,阳气独升之旨。古人以肾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用药之法,填实精气以固其下,佐咸味以达之,兼气重以镇之,介类以潜之,酸味以收之,夏入滋清以凉肝。引之导之,浮阳内风,勿令鼓熟地 北五味子 萸肉 磁石 青盐 琐阳 龟板 茯神 湘莲 天门冬猪脊筋捣烂,和蜜丸,热酒送。

经漏百日,淋带不止,是冲任督带奇经诸脉不能固摄,病在下焦,脉左关沉微而缓,右部虚益气,仅升脾营,焉得药到病所?滋阴堵塞沉腻与胃衰少谷相背,考古崩漏不止,先用局方震灵丹,直达冲任以固之,继用人参汤续其生气,得效,再为进商。

震灵丹

诊脉百至,数促而芤,劳损数年不复,寒热,大汗泄越。将及半载,卧枕嗽甚,起坐少谷食大减,大便不实,由下焦损伤冲脉之气震动,诸脉皆逆。医投清热理肺,降气消痰,益令胃气残害。昔越人有下损过脾不治之训,此寒热汗出,二气不交所致。秋半之气不应,天气肃降乖离,已见一斑。生阳不发,入冬可虑,急固散越之阳,望其寒热汗出,稍缓再商。

救逆汤去白术,加人参。

稚年纯阳体质,热症最多。病偏右胸高,呼气不利,肺气不能清肃,热郁内蒸,逆传膻中。

经天君震动,状若痫症。夫肺主卫,心主营,二气循环于肺胃脉中,苟营卫失和,越日触遇乃发。翁仲仁谓扶肚抬胸,为肺热壅塞。然不及周岁,未受谷食涵养,脏腑柔薄,一切苦寒沉降及腻滞阴药,俱在禁例。且肺位最高,逆行心胞络间,仍从上治,抱持勿卧,令上气下行为顺,可使营卫两和。

薄荷 桑叶 米仁 茯苓 郁金 淡竹叶 鲜石菖蒲再诊西瓜翠衣 鲜枇杷叶 通草 茯苓 生米仁 淡竹叶三诊 宿热未平,秋金燥令亦从天降,致上气不能全顺。症见咳嗽燥逆,议清气分之热大沙参 麦冬 花粉 生甘草 桑叶 灯心四诊 视面部清窍未能爽适,显然肺热未能全解。议进甘寒,仿喻嘉言清燥意。

桑叶 麦冬 梨肉 川贝母 银花 生甘草五诊 伏暑上壅,得宣通而降,头头胸次已平,但乳食不能少运,便溏日有数次,思肺降之热,必移于府。考古幼稚泄泻,每以四苓为主方,不越分利和中之意。

四苓加广皮、木瓜、生谷芽据述产育频多,产后两年,经水至今未来,此为病根,已属下元阴亏。长夏初患泄泻,必天雨地湿,潮雾秽浊气,由口鼻吸受,原非发散消攻可去。只因体质甚薄,致秽浊蔓延,充在三焦,上则咳痰不饥,下则二便涩少,非表有风寒,故无寒热见症。然气分壅塞,津化浊痰,入夜渴饮,胃汁消乏,求助于水,是本虚标实之病。夫肺位最高,与大肠相表里,清肃不行,小便不利矣。

芦根 米仁 通草 茯苓 桑叶 西瓜 翠衣冲入白蔻末。

再诊 前议虚不受补,皆因夏令伏邪着于气分。夫肺气一身之气,既因气阻清肃不行,诸经不能流畅,三焦悉被其蒙。前言攻邪不效,盖客邪由吸而受,与风寒感冒不同,乃氤氲虚空,聚则为殃耳。故取淡渗无味气薄之品,仅通其上,勿动中下,俾虚无伤,伏气可去,稍佐辛香,非燥也,仿辟秽之义。

经霜桑叶 鲜枇杷叶 茯苓 蔻仁 米仁 芦根脉小右弦,呼吸不利,喉中有声,入夜神迷昏倦,少腹微胀,二便不爽,自言筋骨如针刺,身重难以转侧,右环跳筋,纵不能伸屈。此皆暴寒内入,周行上下,阳气痹塞,且频年交冬痰嗽,天暖自安,老年肾真衰乏,少藏纳之司,水液化痰上泛,寒中少阴,则太阳膀胱之气,无以上承,而流通宣化,开合失度,枢机悉阻,浊气升痰饮逆,最忌喘急神昏。若用发散坠降,恐致伤阳劫阴。议进仲景小青龙法,乃太阳表中之里,通营卫不耗其阳,开痰饮不泄其气,仍有收肺逆通膀胱之义。

小青龙汤

惊目外触,恐自内起。内经论惊必伤肝,恐则伤肾。丹溪谓上升之气,多从肝出,谓厥阳暴升莫制,则气塞于上,阴不上承,即天地不能交泰,而为痞塞。至于梦扰筋缩,乃精气不能护神,神无所根据,用药当镇其怯,益其虚,渐引道以致二气之交合。是为医之能事。

妙香散

尾闾尻骨先痛,继以溲溺淋闭,兼有瘀血。夫督脉部位,隶于太阳脉络,气坠频溺,点滴不爽,分利清热愈痛。古贤每以软剂温药,升任督之气。按经旨以治病,谅无误矣。

鹿茸 当归头 淡苁蓉 巴戟 枸杞 沙蒺藜脘下胀及少腹,疏肝平胃,不应肾气,加辛香又不应,食物仍进,二便仍利。病既非停着有形之滞,自属阳微气结,议与通阳润剂。

阿魏 麝香丸服。

新产不满百日,天暑汗出气泄,加以澡浴汤蒸,更助开发,阳浮左升,阴弱莫制,遂喉痒咳逆,牵连左胁及气街背部皆痛。盖产后肝血未充,肾液未足,奇经诸脉,悉皆怯弱。阴亏阳炽,血不能荣养筋脉,法当味浓质静,流护至阴之藏,兼温养奇经。

仿仲圣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 生地 鸡子黄 白芍 豆皮 石决明再诊 考足厥阴肝经,过胃贯膈上,循喉咙,因肝阴少藏阳气,有升无降,每交暮夜,咳甚如哕。戌亥乃肝阴旺时,肝阳扰胃,则阳明脉衰,四肢倦怠,面色青晦,阳化内风,掀越鼓动,为肌浮偏肿,心无液养,似嘈非嘈,似痛非痛,热酿涎沫,吐出复聚。余不以咳嗽为治,急于流护至阴静,制风阳内鼓,夜分更以胃药助之。

午服鸡子黄 白芍 枸杞子 阿胶 甘草 炙草暮服人参 南枣 秋石据述久有胃痛,当年因痛吐蛔,服资生丸,消补相投,用八味丸,温润不合。凭脉论症,向时随发随愈,今病发一月,痛止不纳,口味酸浊,假寐未久,忽躁热头汗淋漓,口不渴饮。凡肝病必犯胃府,且攻涤寒热等药,必先入胃以分,布药不对,病更伤胃气。胃司九窍,清浊既乱于中,焉有下行为顺之理。上下不宣,状如关格,但关格乃阴枯阳结,圣贤尤以为难。今是胃伤困乏,清阳不司旋运,斯为异歧,不必以寒之不应而投热。但主伤在无形,必图清气宣通,则为善治程法。《金匮》大半夏汤。

大半夏汤

诊脉左数微弦,寸尺关虚数。阅五年前病原,左胁映背胀痛,不能卧席,曾吐瘀血,凝块紫人身之吐出水沫,合乎经旨肝病吐涎沫矣。肝木必犯胃土,纳谷最少,而肢软少力,非嗽药可以愈病。此皆肝阳逆乘,实系肝阴不足。仲圣云:见肝之病,先理脾胃,俾土浓不为木克。原有生金功能,据述凡食鸡子,病必加剧,则知呆滞凝涩之药,皆与病体未合。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玉竹 桑叶 生甘草 蔗浆病已十余日,身尚躁热,舌苔粘腻,神呆目定,脉刚而数,烦躁呓语。此暑湿久伏,与时气蛔厥上冒。然内经有湿位之下,燥气乘之,是以从之湿转为燥。若无湿痰之潮气上蒸,舌苔早已燥刺矣。今先滋液以洁烈焰之燔。

鲜生地 麦冬 乌梅 蔗浆 银花露 羚羊角 蚌水再诊 面垢舌白,渴饮,气短如喘,自利,是秽浊气入口鼻,与水谷之气互相混扰,湿气阻窒,氤氲内蒸,三焦皆受。胸背肢节有晦黯斑纹,秽与气血胶固,心终为邪熏灼,神昏呓语,手石菖蒲汁 白蔻仁 犀尖 小青皮 连翘心 金银花 六一散 金汁 至宝丹三诊 邪陷复利,伤及厥阴。症见气上撞心,饥不能食,干呕腹痛,全是肝病见端。为至阴之藏,相火内寄,仲圣治法,不用纯刚之剂,以肝为刚藏也。令正交土旺之时,水火为仇,五日内未为稳当,宜慎之。

人参 淡吴萸 当归 白芍 秦皮 炒乌梅脉沉而微,沉为里寒,微为无阳,舌白似粉,泻起口渴,身体卧着,其痛甚厉。交夏阴气在内,凡阴邪盘踞,必以阳药通之归、地列于四物汤。护持血液,虽佐热剂,反与阴邪树帜。当以纯刚药,直走浊阴凝结之处调摄,非片言可尽也。

川附子 黑川乌 吴茱萸 干姜 猪胆汁再诊 阴寒盘踞少腹,非纯阳刚剂,直入坚冰之地,阴凝不解。此如亚夫之师,从天而降也。医易肾气汤,阴多阳少,立见病加,反至不食,药不对症。仿通脉四逆汤法。

附子、干姜、猪胆汁五旬有四,阳气日薄,阳明脉络空乏,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肩痛肢麻,头目如蒙动痿弱无力。此下虚上实,络热内风沸起。当入夏,阳升为甚,渗湿利痰,必不应病。议清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 桑叶 丹皮 天麻 钩藤下体痿 ,先有遗泄,湿疡,频进渗利,阴阳更伤,虽有参、 、术养脾肺以益气,未能救下。即如长冷阳微,饭后吐食,乃胃阳顿衰,应乎卫外失职。但下焦之病,都属精血受伤,两投温通柔剂,以肾恶燥,久病宜通任督。通摄兼施,亦与古贤四斤健步诸法互参。至于胃药必须另用。夫胃府主乎气,气得下行为顺,东垣有升阳益胃之条,似乎相悖。然芩、连非苦降之气乎。凡吐后一二日,停止下焦血分,药即用扶阳理胃。二日俾中下两固,经旨谓阳明之脉,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本病即有合矣。

鹿茸 归身 柏子霜 茯苓 苁蓉 巴戟 补骨脂 川石斛 牛膝 枸杞子吐后间服大半夏汤,加干姜、姜汁。

再诊长夏湿热,经脉流行气钝,兼以下元络脉已虚,痿弱不耐步趋,常似酸楚。大便或溏,都属肝肾为病,然益下必佐宣通脉络,乃正治之法。恐夏季后湿热还扰,预为防理。

鹿角霜 生茅术 茯苓 苁蓉 归身 熟地 桑椹子 巴戟 远志 茴香 酒蒸金 毛

水熬膏

三诊 痿 在下,肝肾居多,但素饮必有湿热,热瘀湿滞,气血不行,筋缩,肌肉不仁质重着不移,无非湿邪之深沉也。若论阳虚不该大发疮痍,但病久非可速攻,莫计效迟,细生地 归身 黄柏 萆 苁蓉 川斛 牛膝 蒺藜四诊 寝食如常,脉沉而缓,独两腿内外肉脱麻木,年逾五旬,阳脉渐衰,跷维不为用事,非三气杂感也。温通以佐脉络之流畅,仿古圣四斤金刚之属。

苁蓉 牛膝 茯苓 萆 木瓜 枸杞子 蒺藜 金毛狗脊膏丸经云: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夫劳动阳气弛张,则精气不充,留恋其阳,益肾,使肝胆相火不致暴起,宣风静熄,不为晕厥。然必薄味静养为稳。

细生地 连翘 知母 元参 生白芍 竹叶肾厥,由腰脊而升,发时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盖足少阴经脉,上循喉咙,挟舌本,阴浊自下犯上,必循经而至。仿许学士 椒附汤,通阳以泄浊阴为主。

炮附子 淡干姜 葫芦巴 川椒 半夏 茯苓

姜汁泛丸

脐上心下热炽,咽喉间陈腐气遂神昏扑厥。经时汗出而醒,口涌血沫,乃膻中热壅,以致心窍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络中瘀痹。

犀角 茯神 天竺黄 麝香 丹参 菖蒲 郁金 冰片各生研末,赤豆皮煎汤泛丸,竹叶汤送。

暑由上受,先入肺络,日期渐多,气分热邪,逆传入营,遂逼入心胞络中,神迷欲躁,舌音短缩,手足牵引,乃暑热流陷,势将发痉。热闭在里,肢体反不发热,热邪内闭外脱,岂非至犀尖 鲜生地 元参 银花 石菖蒲化至宝丹向来久咳伤肺,更值雨潮感邪,但热不寒,是为瘅疟。仲圣云:消烁肌肉,当以饮食消息之。在乎救胃以涵肺,医知是理否。

竹叶 麦冬 连翘 甘草 梨皮 青蔗汁疟得汗不解,近来竟夜汗出,且胸痞不饥,形瘦脉大便秘,显然阴虚体质。疟邪烁液,致清阳痞结脘中。议以柔剂,存阴却邪。

竹卷心 辰砂益元散 生地 麦冬 知母脾经疟邪,必由四末扰中,仲景论太阴经九条,深戒攻下。谓脾为孤藏,体阴而用阳,喜暖而恶寒,不饥痞胀,嗳气,阳伤则运动无权,滞浊弥漫矣。昔贤制方,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药之味,奈何不究病之阴阳,不分药之气味,便窒则攻下,痞闷则开泄。药不对病,脾胃受伤,数年沉痼,如脾胃论莫详于东垣,苟能玩读,焉有此等混治?炒半夏 淡吴萸 生益智 荜茇 干姜 茯苓苦辛过服,大泻心阳,心虚热收于里,三疟之来,心神迷惑,久延恐成痼症。考诸《金匮》、仲景每以蜀漆散为牡疟治法。

云母石 蜀漆 生龙骨为末,开水调服二钱。

下焦精亏,疟邪遂入少阴,当其发作从背起,乃太阳与少阴表里相应也。阴邪得汗不解,托邪固是,但气易泄,姜、附纯刚,又恐劫阴矣。

人参 鹿茸 桂枝 细辛 杞子炭 归身炭 生姜脉微而迟,色衰萎黄。凡阳气不足,久利久泻,穷必伤肾。今浮肿渐起,目下是水失火而败。若非暖下,徒见泄泻有红,为脾胃湿热,必至中满败坏。

熟地炭 淡附子 茯苓 车前子 生茅术 干姜脉左弦右浮涩,始由脘痛贯胁,继则腹大高凸,纳食减少,二便艰涩不爽,此乃有年操萦虑太甚。肝木拂郁,脾土自困,清浊混淆,胀势乃成。盖藏真日漓,府阳不运。考古治胀名家,以通阳为务,若滋阴柔药,微加桂、附,凝阴 浊,岂是良法。议用局方禹余粮丸,暖其水藏,攻其秽浊。俟其小效,兼进通阳刚补,是为虚症内伤胀满治法。至于攻泻动夺,都为有形而设,与气伤之病不同也。

禹余粮丸

脉缓弱,脘中痛胀,呕涌清涎,是脾胃阳微。得之积劳,午后病甚,阳不用事也。大凡脾阳宜通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乃腻滞,皆非通府,勿佐用之。

人参 半夏 淡干姜 生益智 茯苓 生姜汁大便不通,间服半硫丸五分。

痔血久下,肌肉萎黄,乃血脱气馁,渐加喘促浮肿,再延腹胀,二便不通。此症藏阴有寒,府阳有热。详于《金匮》谷疸篇中,极难调治。

人参 白术 茯苓 智仁 菟丝 木瓜 广皮经营不遂,情怀拂郁,少火化为壮火,风木挟阳上巅,眩晕不寐,是阳不入阴,非阴虚症也。如果纯虚,岂有由春及秋,仍能纳食驱驰。今忽然中脘噎阻,由药伤胃口,致胃阳上逆使然。温胆汤加减之。

陈皮 茯苓 丹皮 栀皮 半夏 枳实 桑叶 竹茹湿温长夏最多,湿热郁蒸之气,由口鼻而入,上焦先病,渐布中下,河间所谓三焦病也与风寒食积迥异。仲景云:湿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湿本阴邪,其中人也则伤阳,汗则阳易泄越,而邪留不解。湿蒸热郁,发现为黄,熏蒸气坠之间,正如罨曲之比。斯时病全在气分,连翘赤小豆汤可以奏效。今经一月,邪弥三焦,自耳前后左肿及右,痈疡大发。夫痈者壅也,不惟气滞,血亦阻塞,蒸而为脓,谷食不思,陡然肉消殆尽,胃气索然矣。商治之法,补则助壅,清则垂脱,前辈成法,一无可遵,因思湿热秽浊结于头面清窍,议轻可去实之法,选芳香气味,使胃无所苦,或者壅遏得宜,少进浆粥,便是进步。经云:从上病者治其上。《灵枢》云:上焦如雾,非轻扬芳香之气,何以开之?青菊叶 荷叶边 金银花 象贝母 绿豆皮 马兜铃 连翘 射干煎好,露一宿,临服加金汁一小杯。

身腴,体质适值过劳,阳气受伤,呕吐食物,身热而无头痛。已非外感风寒。间日烦躁渴饮,唇焦舌黑。是内伏热气。由募原以流布三焦,亦如疟邪之分争营卫者然。然积劳既久,伏邪客病,脉来小缓,按之不鼓,可为征验。且两便颇通,略能纳谷,焉有停聚积滞?仲景以单热无寒之症,不出方药,但以饮食消息之。后贤参拟甘寒滋养胃阴,其热自解。

竹叶 花粉 麦冬 连翘 生地 杏仁 蔗浆寅卯少阳内动,络中血溢,寒热呕逆,骤然泄泻,不能左卧。盖阳木必犯阴土,胆汁无藏,少寐多寤,土藏被克,食减无味。宜补土疏木。

人参 山药 炙草 白术 扁豆 丹皮虚损泄泻,用异功理中,乃补脾胃以煦其阳气方法。无如失血遗精,金水久亏,阴乏上承,咽痛失音,而泻仍不已。长夏吸受暑湿之气,与身中浮越之气,互为郁蒸,遂起疳蚀。气阻则妨食,是劳损为本,而杂以暑湿,纯补决不应病,与轻淡气薄之剂,先清上焦,后议补益。

芦根 马兜铃 通草 米仁 滑石 西瓜翠衣瘦人阴虚,热邪易入于阴,病后遗精,皆阴弱不主固摄也。泄泻在夏秋间,是暑湿内侵,其者。近代名贤,讹传阴症,伤人比比。总之遗泄阴亏,与利后阴伤,均非刚剂所宜,当拟柔刚以人参 山药 川斛 芡实 茯苓 生地炭七年沉痼,心惕热迷,切牙嚼舌,阴火失守,阳乃鸱张。前方理厥阴阳明,以和阳主治,继方以咸味纯阴,填水源以生木。病究竟未能却,自述每每遗泄,其病随发。春夏两时三合。精遗则肾液少,操劳则胆汁亏,欲望春阳不动,安可得耶?熟地 肉苁蓉 五味子 龙骨 茯苓 左牡蛎 石菖蒲 远志 川斛 山萸肉脉弦数右大,舌绛色,面微浮,咳呕上逆,心中热,腹中气撑,卧侧着右,暮夜内外皆热。自五月起病,百日不晓饥饱,病因忧愁嗔怒而起。诸气交逆。少火化为壮火,烦热不熄 ,液皆涸,内风煽动,亦属阳化。见症肝病,十之八九。秋金主候,木尚不和,日潮加剧,病属郁劳,难以久延。议咸苦清养厥阴之阴以和阳。

阿胶 川连 生地 糯米 白芍,鸡子黄再诊,脉百至,右弦数,左细数。寒热无汗,渴饮呕逆,病中咯血,经水反多。邪热入迫血妄行。平日奇经多病,已属内虚,故邪乘虚陷,竟属厥阴之热炽以犯阳明。故为呕为闷,不食,目胞紫暗羞明,咽中窒塞头痛。四厥阴热邪通胃贯膈,上及面目诸窍,先寒后热,饥不能食,消渴,气上冲心,呕哕。仲景皆例厥阴篇中,此伏邪在至阴之中,必熬至枯涸而后已。表之则伤阳,攻之则劫阴,惟咸味直走阴分,参入苦寒,以清伏热。清邪之中,仍护阴气,俾邪退一分,便存得一分之阴,望其少苏。

阿胶 鸡子黄 生地 白芍 黄连 黄柏右脉平和,左寸关弦动甚锐,面色带赤,体质清 ,得木火之形,禀多动之性,加以操持烦虑,五志之阳,无有不炽,宜乎寤多寐少,内风不熄,眩晕自生。经云:阳气下入阴中,阴满乃得寐。谋虑不决,则火动阴伤,肝阳独行,乏阴和协而魂不藏,则寐不安。总以益阴和阳为主治,议加味补心丹,兼和肝阳。

人参 生地 元参 桔梗 川连 茯神 天冬 丹参 枣仁 远志 羚羊角 琥珀 麦冬白芍 柏仁 石菖蒲炼蜜丸五日前胀满已在脘间,兼中下寒冷不暖,议参、附、川乌驱阴寒之气凝结,非补虚方也。十主通阳极妙。若得阳气通调,何患水湿不去。

人参 熟川附子 大茴香 生淡干姜 茯苓 川楝子 川椒和入童便杯许。

脉弦数,腹膨便泄,目自泪出,经来身体掣痛,今秋冬两月不至。据说两年患病,医药不效干血偏滞,非徒补可以治病。议厥阴阳明同治,酸苦泄热为先,和补胃气为佐。

吴茱萸 川连 胡连 川楝子 乌梅 人参 白芍 延胡索 云苓 香附 南枣益母草膏同乌梅肉捣丸。

痰饮乃浊阴所化,阻遏阳气,不入于阴,阴跷空,夜不熟寐,《灵枢经》用半夏秫米汤,谓通阳交阴,饮邪不聚,天王补心丹一派寒凉阴药,与浊阴树帜。中年必以护阳为要,即《金匮》所云必以温药和之也。

半夏 秫术 茯苓少年面色青黄,脉小无神,自幼频有呕吐之症,明是饮食寒暄不调,以致中气不足,咳嗽非外感,不宜疏泄,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

气郁单胀,中空无物,卧则气塞,浊饮上冲,渐有不得安卧之象。问其起病之由,多是恼怒,上咳气逆欲喘,脘中蕴热,咳出脓血。病根固在肝脾,今已传及肺部。丹溪曰:养金制木。脾无贼邪之害,滋水制火,肺得清化之权,目下至要务在顺气。胸中开爽,寝食不废,便可从容论治。不然春分节近,更属难调矣。先用宣通上焦法。

紫菀 杏仁 蒌皮 郁金 浓朴 大腹皮 桑皮 茯苓皮 黑山栀两剂后,早服肾气丸,晚服四君子汤。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但热无寒,是为瘅疟。舌干渴饮,咳嗽,暑邪尚在肺胃。如饥不嗜食,乃热邪不杀谷也。先用玉女煎,存阴消暑和肺胃。

玉女煎再诊原方去牛膝,加竹卷心。

任脉、督脉,分行乎身之前后,自觉热蒸,不梦自遗,皆奇经虚也。辛湿药颇效。六味加五味子不应,方药仅仅达下,未能约束奇经,议用聚精固摄之法。

桑螵蛸 龟板 芡实 沙蒺藜 线鱼胶 胡连 龙骨 金樱子 覆盆子产后阴虚阳实,热易拂郁,近日客邪,乃冬应寒而反温,凡羌活辛温,柴胡扰动肝血,皆属禁忌。谓阳明未复,再动冲阳耳。恶露变成腥水,亦是热犯肝阴之极,液不养筋,内风必动,致面肿身痛,消渴呕逆,自利暮热汗多,全是肝胃受病。诸厥皆隶厥阴,呕不能食,厥阴之治以镇逆,佐以酸苦,泄热调经。

牡蛎 乌梅 黄芩 茯芩皮 川连 郁金 秦皮 炒山楂经以肾司二便,若肾无藏液,下窍气不运化,肠中即不能通水液之燥。水火吸消为多,议知桂化肝风以制木,是为稳当方法。

黄柏 知母 龟甲 肉苁蓉 人中白 肉桂蜜丸望色痿黄少膏泽,按脉弦促而芤,纳谷不旺,病已数年,每春夏阳升气泄,偶加烦冗,情志不适,血必溢出上窍,中气非少壮阴火相同。夫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藏阴内虚,阳动乃溢,常服归脾汤,去 、术、木香,加白芍,以和肝脾之阴,所谓王道养正善药,不计骤人参 茯神 炙草 归身 白芍 枣仁 远志 桂圆肉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气腹满,小腹坚,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体麻木,不得移动,不食不寐,烦则汗出,病机多端。无缕治成法。思冷浊窃踞。阳微不行,为痞塞之象。

二气既乖,岂可忽略。引仲景少阴例,急进通阳为要。议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去须葱白 生淡干姜 生炮附子上药用水一盏,煎至四分,滤清,加人尿一小杯,猪胆汁一枚,频频调和,勿令其沉于药底。

再诊 浊阴蔽塞,舍通阳再无别法。服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脉不微续,仍三五参差。

尚非稳保,议用四逆通脉方。

人参 淡干姜 人尿 炮附子 猪胆汁三诊 症象稍减,但少腹浊阴尚踞,胃气不苏,犹虑反复。

人参 生淡干姜 炮附子 茯苓 泽泻四诊 误用攻表伤阳,致阴邪浊气结闭于下,少腹坚痛,二便阻涩,浊上干,逆则呕。

非温热佐以咸苦寒,何以直达下焦。

炮附子 淡干姜 人尿 猪胆汁 葱白头凡疟久邪结,必成疟母,其邪深客于阴络,道路深远,肌肤无汗,能食不运,便溺通调。病不在腑,从腹下升逆,贯及两胁腰中,推及八脉中,病理固有之。然立方无据捉摸,忆读仲景转旋下焦痹阻,例以通阳。

苓姜术桂汤

精未充而先泄,异日必有难状之疾,此南齐褚尚书之言。夫精气所以护神,既受损伤,神形衰怯,数年不得充旺,议双补脾肾,略用通络,舍此竟无别法。

黑地黄丸。痛发时用阿魏丸。

宿症脘胀,似乎气滞,从小产后失调,病起三年不愈。病伤日虚,不思纳谷,经候如常,及立夏小满,经候不来,食下即吐,汤饮下咽,脘中胀痹,腹满脐突,大便旬余始解。始而畏寒,今渐怕热,呕吐,先出有形之物,继以痰涎白沫,味必酸浊。参诸经旨,全是足厥阴肝经受病,阳化内风,乘犯阳明胃土,胃不主乎顺趋达肠,遂成反胃之症。治宜理肝木以安土。但气逆沸腾,阳药不能下膈,势必随涌,议分治方法于下。

左金丸盐水煮,蒸饼和丸。

左金平肝,苦辛气味,尤虑下行未速,加盐味令其下行,宗《内经》本草咸苦之味入阴厥,阳浊气退避,胃乏中流砥柱,热势风阳再逆。议坐镇中宫木火,庶不乘土。服左金丸逾二时,继用针头、代赭石、化州橘红,饭和丸,煎大半夏汤,加姜汁送下。

再诊 昔人云:吐中有散,谓多呕多吐,诸气升腾而散。《内经》以阳明经脉主束筋骨,以利机关。今为厥阴风木久侵,中虚困穷,清空溃散,致浊蒙蟠聚,不徒胸腹胀满,腰痹肌膜,亦令浮肿。左金泻肝止呕吐,谓肝家郁勃上冲,大苦寒降其逆,大辛热泄其气。丹溪制方之义,以相火内寄于肝胆,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气有余便是火。此非有余,因数日不食,阳明胃土伤疲已极,中无砥柱,木横浊攻。历考治胀诸贤,河间分消三焦,戴人必攻六腑,此皆有余治法。今乃虚症,若呆钝补阳,适助其胀。议通阳明兼泄厥阴法。

人参 川楝子 延胡索 麻仁 茯苓 茺蔚子时刻精遗,少腹胀满,皆肾不收纳。咽喉微干,火升及面,由阴不上承,虚阳浮越。上年用纯阴静药即泻,下损及中,今当固下。

熟地 山药 茯苓 北五味 人参 芡实 湘莲人乳粉同河车、金樱二膏为丸。

眼胞上下脾肾之脉,循行倦于开阁太阴脾脉已钝,甘补多用为宜。

蒸于术 枸杞子 桂圆肉 归身 黄 炙草脉弦右大,弦则为饮,大则胃阳已虚。缘操持萦思,积劳阳伤,致不饥不食,勉纳食物,嗔怒,兼以夜卧不安,多寤少寐,恍惚中心懊 ,忽尔腹鸣气震,四肢筋骱,痿弱无力,起病时晨必寒痉,足跗微冷。按是脉症有年,阳虚为本,而痰饮气逆,因虚而聚。夫虚则生寒,实则生热。寝食不安,将及半载,已交四之气中,长夏湿土乘侮脾胃,虑及肌肿腹胀,故周身束筋利机,阳明胃脉是积。阅医药气血淆混,寒热互投,不以阴阳偏着调理,宜乎不应。议通补理胃阳为主,疏肝为辅,气宣阳苏,何虑痰浊之蒙昧。以茯苓饮法减术,合薛氏星附六君子意。

人参 茯苓 香附 苏梗 白附 半夏 姜汁 陈皮舌白不大渴,寒战复热,神躁欲昏,心胸饱闷更甚。疟系客邪,先由四末以及中宫,咳痰呕逆,是邪干肺胃,体虚邪聚,闭塞不通。故神昏烦闷,郁蒸汗泄,得以渐解,营卫之邪未清,寒热蔓延无已。此和补未必中款,按经设法为宜。

白蔻仁 黄芩 半夏 竹叶 薏苡仁 姜汁治目疾无非辛散寒苦,遂致精滑淋浊。夫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精气皆亏,神志孤独,梦魂纷扰,惊惕恐惧,而无以自主。法当固摄肾关,养心宁神,镇怯理虚,渐次夜视反听,十分调护,方可治疗。

桑螵蛸散

舌色白晦,脉得右大,来去不整,左部小促,耳聋,身热不寐,语言謇涩,非是少阳伤寒,良由小产。阴气不复,惕气上冒,恐有牵搐暴厥之忧,勿以轻浅视之。

生地 阿胶 丹皮 麦冬 白芍 蔗浆再诊前方去白芍,加元参、羚羊角。

遗由精窍,淋由溺窍。异出同门,最宜分别。久遗不愈,是精关不摄为虚,但点滴痛痒,少腹,膀胱撑满,遂致坚满耳。五苓散主治。

五苓散

秋暑失血,初春再发,脉右大能纳食。金匮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要知脉大为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为劳,是情欲致损,安静一年可愈。

黄 北沙参 南枣 白芨 炙草 薏苡仁咳嗽从肺治者,以外邪必由皮毛而入,内合乎肺。然六气皆令火化散之,未解清之润之即愈。若内因之嗽,由别经干连及肺,当明其因,徒治肺无益。夫肾为先天,坎中真阳,内藏而主,封蛰奇经,得司其间,冲阳由前直起。且少阴脉循喉咙,挟舌本,阴乏上承,阳独自灼,故阴上阳下则寿,反则死。八味丸阴中之阳,似乎有理,然肉消形瘦,桂、附仍属刚燥,宜以青盐引入下元,斯为合法。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菟饼 白茯苓 青盐 补骨脂 柏子仁住居临海,风瘴疠气,侵入脑髓骨骱,气血不和,壅遏内蒸,头面清阳痹阻,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

蜣螂 蜂房 川芎 威灵仙火酒飞面为丸。

由夏季目黄神倦,渐至中焦胀满,延至霜降,上吐瘀血,下便污浊。按脉弱细不调,视色神采不振,兼以呼吸带喘,素有寒疾气逆,其宿饮之畜,已非一日,当夏三月脾胃主令,天气热,地气升,人身气泄,加以饥饱劳役,而遂减食胀满,是皆病于中绵延上下矣。夫六府以通以宣通为法,而有阴阳之殊,后之攻劫宣通如神佑舟车禹功等方,值此久病淹淹,何敢轻试?议以专通三焦之阳气,驱其锢蔽之浊阴,温补兼进,若不阳气渐苏,难以拟投。引用忡景去须葱白(四枚) 干姜(切片,盐水泡二十余次,去辣味,三钱) 猪胆汁(十匙) 淡附子(去皮脐,再用包火煨,一钱)再诊 脉神如昨,胸满胀更急,不思纳食,鼻尖冷甚,热汗出,自吐瘀便垢,至今神衰。古人谓上下交征,当理其中,但阳微浊僭,格拒不通,理中守剂,不能理烦治剧,此护阳通阳,仍参苦寒,俾浊阴泄得一分,其阳复得一分,安谷之理在焉,不及缕述。

前方去葱白,加人参三钱。

前用生津养阴,已得咳停热退,可以渐入佳境,不虞发热较甚,三昼夜不减,口渴不饥。盖体弱肌疏,邪易侵袭,郁遏不宣,蒸燎如焚,质系金虚火旺。今遇炎威酷烈,相火风煽,暑热外侵,交相烁液,必致煎熬枯涸,欲进苦寒,奈虚火不堪直折,且虑徒伤胃气,议用海藏神术法,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术 梨汁 防风 麦冬 甘草酒客淋浊,必系湿热之邪,着于气分,故五苓八正,俱用通利。病数年不愈,必由情欲致伤败精血阻于内窍,溺与精异路同门。茎中因精腐阻居多,必通败精,一定之理。

杜牛膝一两五钱。捣汁冲入麝香三分。

痰饮留伏而发最详。《金匮》、《玉函》、仲景,必分内外。以内饮治肾,外饮治脾。

更出都气丸,加坎 、胡桃。

经来渐迟,色淡而少,当期必暮夜,腹痛 胀,腰髀酸楚,经络牵掣少舒,脉数,右小左大溢,用药须择入奇经者为宜。血海固阳明隶属奇经肝肾为多,议两和气血宣通奇脉方。

当归 茺蔚子 生香附 小茴香 焦麦芽 大黑豆皮调入西琥珀末一钱。

面肿气喘,咳呛不止,音渐哑,酒客久蓄之湿热,必上熏及肺,为肿为喘,声音闭塞。按《内经》湿淫于内,治以淡渗,佐以苦温。

芦根 薏苡仁 滑石 赤苓 杏仁 浓朴寒入厥阴之脉,结为气疝,痛则胀升气消,绝无踪迹。老年下元已亏,不可破气攻疝,尿管痛或阻溺,温养下元,佐以通窍。

鹿茸 麝香 韭菜子 蛇床子 茴香 归身 青盐 覆盆子肝肾精血交亏,阳气不肯潜伏,阳升面赤戴阳,阳坠精关不固,时令冬失潜藏,阳生阳动病加,静处山林,勿预家务。迎夏至一阴来复,必有好音,倘然却药,心境操持,与身病无益水制熟地 琐阳 元武板 茯苓 线鱼胶 远志炭宿瘕在胁下,亦与肥气相类,自述因嗔怒,盖肝之积也。久郁气血不通,肝藏内寄相火,时当夏令泛潮苦雨,脾胃受湿,自必困倦,肝木横克脾土,胀势百满,所受湿邪,漫无出路,蒸于肠胃,粘脓积滞,利不肯爽。中焦不和,寤不得逸,症属难治,且议分消。

白术 浓朴 茯苓 猪苓 茵陈 通草胎孕而患疟,古人先保胎,佐以治病。兹诊齿燥舌白,呕闷自利,乃夏令伏邪,至深秋而发,非柴、枳之属可止。呕吐黑水,腹痛,胎气不动,邪陷入里,蒸迫脏腑,是大危之象。

黄芩 黄连 黄柏 秦皮 川贝母再诊 寒少热多,即先后厥之谓。热甚胎攻冲心痛,盖胎在冲,疟邪从四末渐归胃,冲阳明胃脉管辖,上呕青黑涎沫,胎受邪迫,上攻冲心,总是邪热无由发泄,内陷不已,势必坠胎。且协热自利,外邪从里而出,有不死不休之戒。方书保胎必固阴益气,今热炽壅塞,人参胶地反为热邪树帜,前以纯苦气寒急取,固上焦阳明胃、厥阴肝两治,今则用酸苦辛泄两经之热邪,外以井泥护胎。

川连 草决明 乌梅肉 石莲肉 黄芩 白芍 炒川椒三诊 苦辛酸清,泄阳明厥阴邪热,兼外护胎法,病减十之二。视苔色芒刺,舌心干板,而心中痛不已,此皆热邪内迫,阳津阴液告穷。两日前虑其陷伏闭寒,今又怕其昏痉,最难调治。夫护胎存阴,清邪去邪,俱不可少。

阿胶 鲜生地 川连 鸡子黄 知母雨淋冲阳受伤,热水洗浴,迫其冷湿深入,与水谷之气互蒸,而肌肉发黄,陈无择云:谷疸生谷芽 半夏 广皮白 柴胡 黄芩 川连 人参 枳实 姜汁经云:谋虑在肝,决断在胆,操持思虑,五志阳气,有升无降,肝脉循环,绕乎阴器,气逆拂乱,不可疏泄之权,似疝如淋病象。其实内系肝脏,但治淋、治疝,不越子和辛香流气,即从丹溪分消泄热。今形脉已衰当以虚论,肝病三法,曰辛,曰酸、曰甘缓。经云:食酸令人癃,小便不爽,大忌酸味。

当归 茴香 穿山甲 枸杞子 沙蒺藜凡当脐动气,脐腹结瘕,肌肉濡动,眩晕羞明。昔贤都主下焦精血之损,二气不得摄纳,则变乱火风,如混蒙之象,泄气温燥攻病,是虚其虚也。温养有情之属为宜。

紫河车 肉苁蓉 当归 青盐 茯芩 胡桃 黄柏 小茴香 柏子仁 紫石英暑风入肺为瘅疟,金匮为阳气独发。嘉言云:体中阴液素虚,所伏热气,日久混入血分,阴虚阳冒,上焦清气皆蒙,胃阳失和,不纳易痞,究竟伏邪未去。凡苦辛疏泄,皆属禁例。夫上实下虚,有客邪留着,镇降不应,仿徐之才轻可去实之例,分别气血,以宣之,以逐之。

犀角 连翘 元参 通草 竹叶 荷叶十年前小产血崩,损伤未复,家政操持,形神俱不能清静,上年交秋,带下淋浊,不特脂液告竭,奇经与诸络亦无血存留。气冲犯胃,脘膈刺痛,胁肋高突,更兼下焦寒冷,腰围如带拘束,两足麻木,践地痿软,二便窒塞不爽。五液枯涸,至阳不交阴,见痛用沉香大谬。

凡血液枯槁,大忌香燥,姑以血肉参和人参。若春和温煦,草木借以滋生。

人参 甘枸杞 归身 肉苁蓉 小茴香 沙蒺藜 黑芝麻 羊内肾诊脉尺垂,据述冲气上冲,肝脉必搏大无偏,视面色赤亮,肌肉瘦削,乃肾精肝血内耗,阴不和阳,致冲任不主把持,固摄壮水,正谓助阴抑阳。然久损不复,当与味浓质静,或血肉有情,填实精隧。考古海藏与可久辈,咸遵是制。内损精血,务宜绝欲静养,使其加餐壮胃,所谓精生于谷也。且肝肾久伤,累及八脉,阴伤渐干及阳,岂一法网罗者。

闺中室女,忽然神志时惑,遂月事不来,正《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盖气逆血菀,经纬紊乱,日加郁痹,焉得聪明。清旷情怀,致病草木药饵,都属无情,所以不易奏功。议以上清心窍以通神,下调奇脉以通经。

琥珀末(五钱) 丹参(一两)鲜石菖蒲捣汁法丸,辰砂为衣。

回生丹为小丸,早服一钱。另以大黑豆一两,炒赤,置竹篮盖内,以无灰酒淋热豆,取天癸从未至,肉瘦色悴,咳呛着枕更甚,暮夜内外皆热,天明汗出势减,痰或粘或稀,咽中总不爽利,此先天最薄,真阴不旺,弗勤针指,务要安闲怡悦,俾经来热除。不然,俗云干血劳。

复脉汤去姜、桂。

男子结疝,在《内经》则曰冲任为病。子和统论疏肝,今疝未愈,脐右复高突硬起,乃由疝渐至瘕聚肠覃之属。夫肠覃者,寒气客于大肠,与胃气相搏,大肠与肺表里,传送肺气,寒则气凝不行,清气散而浊气结为瘕。迁延日久,如怀胎妊,按之坚,推之移,气病而血不病穿山甲 椒目 桂枝 川楝子 小茴香 茯苓 麝香 白芥子冒暑远行,热气由口鼻吸入,先犯上中,分走营卫,故为寒热疟疾。当淡泊饮食滋味,清疏胃气,投剂或以凉解芳香,或以甘寒生津,皆可疗治。奈何发散不效。复肆行滋补,致肺气壅闭,胃中凝滞,自上及下,一身气机不通,变成肿胀,矫其非而欲与攻逐。无如病久形消,又虑正气之垂寂,不得已用保和丸,缓疏中焦,渐渐升降得宣,六腑转达,腑气先通,经脉之气无有不通者矣。

保和丸

女科肝病为多,产后必病及八脉,即如少腹瘕聚,冲气攻心,必呕吐。逆上则喉间闭寒水半年不来,越日常有寒热。凡下焦多属血病,症属气聚,瘕为血痹。病在冲脉,阴维阳维混混施治,焉得入奇经。

延胡索 川楝子 蓬术 桃仁 生鳖甲 地鳖虫 麝香 楂炭脉缓按之濡弱,谷少不食,浓味运化最迟。饮食不适,即欲痛泻,肤腠麻木,骨软筋痛。且遇暴风骤冷,体中更觉不安,上年肠红,入夏方愈,种种脉症,是气弱阳微,脾胃少于运化,湿郁生痰,致气机不能灵动,法当健阳佐运,即治痰驱湿之本。

人参 于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益智仁 木瓜 天麻 生姜 大枣女子四十九天癸当止,谓阳明脉衰,冲脉力怯,不能招集诸络之血,聚于血海,按月经行。

此向老皆然。今秋热致伤,客邪不重,已见带淋,肌麻血阻,内伤之势已露。况所患甚于腰腹,是必脏阴内损,及于八脉,有形之血既去,无形之气掀旋,诸窍百骸,攻迫肆症,即身中之阳气独行,不得真阴眷恋耳。熟地、五味,滋收固不甚谬,然不入奇经,法当介用潜阳。咸味下引,酸味内收,或佐微苦微润。盖肝恶刚喜凉,肾恶燥喜暖,古人之制然矣。

盐水炒阿胶 茯苓 山萸肉炭 盐水炒鳖甲 知母 女贞子 盐水炒旱莲草 天冬 盐水炒黄柏幼稚惊痫,古人有阳痫之分,据述自幼至今,不论寒暑,寐必汗泄,乃藏真不固,阳不内根据,致内风灼筋牵强,冒窍神迷。且时时神馁恐惧,治在肝肾,用包举大气,内安肝肾。

熟地 石菖蒲 龙骨 五味子 远地 茯苓 琐阳 黄柏 萸肉紫河车膏丸。

惊则动肝,肝气上逆,忧则伤肺,肺气失降,升降失司,中焦不运,气聚成形,风扰鸣泄。

仲景论上升吐蛔,下坠狐惑,都从胃虚起见,风木相侮,阳土日困,食减便溏有诸。由惊忧偏逆致病,因病失治,延虚最难奏效。用药不过生化克制之理,培其受侮,平其冲扰,补阳明以宣府,泄厥阴以平逆,如是而已。至于拔病根,在乎居恒颐养,当医药外求之。

人参 干姜 川椒 川楝子 茯苓 桂枝 白芍 乌梅产育颇多,冲任先伤,其咳嗽失血,呕吐涎沫,都是下元不摄,冲气上逆所致。况晨刻必泻纳下元散失之真,固之摄之,尤虑弗及。若见血见嗽,用滋清沉降,非内热肺咳,奚益于病。徒使迁延胃败。遂至废食,岂不危哉?盐水炒补骨脂 石壳莲肉 熟地炭 炒黄山药 覆盆子 五味子 芡实再诊前方服二剂泻止,今去补骨脂、覆盆子,加青花龙骨。

三诊 自前方固摄之后,五六日精神颇觉向安,但寒在四肢背部,热在心前腹中,即《内经》阳虚外寒,阴虚内热之旨。然产后气虚,必自阴分伤及阳位。张景岳云:气因精而虚者,当补精以化气。况产后八脉空虚,填补方中,必佐以收拾奇经之散亡也。

熟地炭 龙骨 湘莲 紫石英 五味子 人参 芡实 茯神丸方砂仁拌炒熟地 芡实 桑螵蛸 五味子 紫河车 茯苓 人参 远志 沙苑蒺藜山药浆丸。

诊脉右弦左濡,久痔注血,致纳食不易运化,此脾营先伤,胃阳继困,府气不能宣畅,大便不爽,温补未能通调,府气疏滞,更损脾胃生阳东垣每以治土,必先达木,不宜过投燥剂。

仿古治中汤法,佐以疏肝解郁。

人参 青皮 陈皮 木瓜 黑槐米 益智仁 楂肉 茯苓 黑地榆水泛丸。

诊脉百至,左小涩结,右部弦大,绿高年中焦,清阳已微,浊阴渐阻,致脘中窒塞日盛不能纳,下焦阴液枯槁,肠中气痹,溺少便涩。虞花溪云:噎膈反胃,阴枯阳结为多,衰老之象,最难调理。诚情志偏胜无形之伤也。若夫痰气瘀血积聚,亦有是病,有形有象,即易为力矣。惟无形致伤,以有形之药饵施治,鲜有奏效。当以阴阳二气推求,在上为阳,在下为阴,通则流通,守则呆钝。古人成法,宜遵其言,居恒颐养,不在药饵中矣。议宣通之味以翼小效。

大半夏汤加枳实、姜汁、川连。

脉右弦左濡,秋凉宿饮上泛,咳呛入夜,着枕欲寐,气冲胃脘,心悸震动,必欲起坐。

仲景阳涤饮,与世俗仅以肺药疏降迥异,用小青龙减麻辛法。

桂枝 五味子 干姜 茯苓 白芍 炙草 半夏丸方八味去附。加沉香。

频因小产,奇脉不固,经来甚多,经过带下,早震大便溏滑,纳谷日少,时觉心悸震动,始养血滋腻,即脘闷不思纳谷,此皆自下焦损伤,渐及中焦,致脾胃不能转运。近日拟用王荆公妙香散,宣通补中,仍兼顾下,虽似相投,然于调和经带,其力未专,再议两去分治,中鹿角霜 淡骨脂 青盐 炒黑小茴香 紫石英 禹余粮 当归 茯苓用雄羊肾蒸熟捣丸,人参汤下。

男子血淋成块,尿出痛。医治一年妄效。夫淋属肝经,郁火湿热皆有是病,患少壮情欲勉强,必致败精凝窍,精腐变于,理固有诸。用虎杖散法,服五六日痛减血少,晨溺尚有血丝,此随窍中有未尽之败浊,宜通不宜涩。

人中白 琥珀 沉香 白牵牛 川柏韭菜汁丸。

产育致虚,病情多歧,不能缕分。思产后八脉皆空,损伤非在一脏一腑,所以诸恙并起,稍涉情志不适,药饵便少功效。沉痼宿恙,骤难奏功,阅病原,再诊脉,知内因虚损,小效病复,实由于此。姑拟迩日再急,在腹胀洞泄,胁腹 痛,冀得少缓一二,为进商之步。

人参 鹿茸 茯苓 舶茴香 紫石英 补骨脂另用禹余粮、赤石脂等分,糯米煮糊为丸,煎前方送廿丸。

脚气古称南地,多因湿热,医用苦辛宣通开气,渗湿久进,病未祛除,而血液反耗。心热气冲,目黄呕涎,烦躁头痛昏厥,四肢筋纵掣痉,大便艰涩。显然肝血衰涸,内风掀越,此风乃阳气之化,非外来八风,同例而治。分经辨治,病在肝藏,扰动胃络,由气分湿热延中,血中枯燥,静摄小安,焦烦必甚。盖内伤情怀,草木难解,斯为沉痼。

石决明 豆皮 天冬 生地 茺蔚子 阿胶丸方生地 白芍 天冬 桂圆肉 丹参 杞子 阿胶 麦冬 知母 茺蔚子 豆皮乌骨鸡煮烂杵丸。

暑属阴邪,一种湿温秽浊之气,胶结于三焦,故苔灰边白,气喘脘结,周身痛难转侧,小溲窒涩而痛。老年情气已衰,恐有内闭外脱之变。

鲜石菖蒲 浓朴 茯苓皮 橘红 白蔻仁 杏仁另服苏合香丸。

病久反复,精气损伤,遂成虚怯。据说脐下闪闪升触,逆干咳嗽,兼痰多咽痹,明明元海无问医便投草木汤液,恐难久持。

鲜紫河车胶 秋石拌人参 云茯神盐水炒紫衣胡桃肉。

经云: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地气上升也,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天气下降也。

和畅,至晨夕嘈杂,食少无味,下脘如纳粗物,病久胃汁枯,四肢无力,显然脾病。右胁少腹作痛,升降有声,寅卯病进,午后病退,是清阳之气闭结。若仍勤劳家政,深秋关格是虑香附 延胡索 黑山栀 归身 柏子霜 桂圆肉诸动属阳,烦劳则损气。肝司藏血,拂郁则血菀于上,午后则气并于血。升降混淆为厥,脉来浮数,退而细涩,面黄唇白,热势稍轻,神昏如故,胸膈隐痛,必非停滞,谅有瘀聚所致。目 舌缩,为肾水竭绝之征,螈 不止,乃肝虚风动之象,病名暴厥。赵养葵所谓薄厥煎厥之类,开心窍不应,勉以蒲黄散去瘀舒郁,续进滋养,天一之水,以翼风宁火熄。

蒲黄散

情志郁勃,气逆多升,络血上冒,连次小产,冲任已怯,心嘈震悸,目珠痛,头胀,肝胆厥天冬、石决明。经来后期两旬,牙宣吐血,防其倒经,议养肝阴,兼通冲脉。

生地 天冬 枸杞子 牛膝 茯苓 白芍 阿胶 桂圆肉 丹参 茯神乌骨鸡煮烂为丸。

烦劳气泄,阳升巅顶,瞳神必胀,容色夺,目眶变,呼吸似乎下陷,若热气升,舌本必麻,即痰气阻咽。天暖风和必逸,乃血气因劳致虚。有藉乎天气之煦涵,《内经》云:劳者温之。取味甘气平,以补其阴阳血气。然痰气宿恙,勿以腻浊为准。

人参 白术 当归 枸杞子 茯苓 甘草 白芍 天麻 嫩钩藤 菊花炭桂圆汁丸,午后服三钱。另早服虎潜丸四钱。

质瘦脉弱,交夏天暖真气发泄,心热口渴,头痛胁疼,食下如噎,右耳气闭,少聪,语言北沙参 天冬 麦冬 麻仁 杏仁 桑叶 蜜水炒橘红川石斛煮汁泛丸。

筋胀肤疼,发作有年,左胁有形,不痛为瘕,肝气久郁血虚,生热生风,不受辛热之药,以肝木内寄相火,只宜和血熄风,柔筋缓痛。

生首乌 归须 胡麻 丹皮 黑山栀 桑叶 嫩钩藤丸方桑寄生 阿胶 钩藤 丹皮 大生地 当归 天冬 白芍 黑芝麻 柏子仁炼蜜丸。

情怀挹郁,肝气不舒,患乳生痈脓溃,血液大耗,气蒸上逆咳嗽,左胁内痛,不能转侧。盖肝络少血内养,左右升降不利,清润治嗽无益。

炒桃仁 当归 茯神 丹皮 阿胶 柏子仁时令温邪内迫,经水不应期至,淋淋不断,二便不通,唇舌俱白,不喜冷冻饮料,神呆恍惚,言属危脱之象。拟用仲景救逆法,以扼其危。

人参 龙骨 制附子 炙草 桂枝 牡蛎 蜀漆 南枣肉经停两月,恰值嗔怒,阳气升降失和,血随气行冲任,脉络不固,遂为崩漏。且血凝成,非血热宜凉,从来血脱,必须益气,但冲任奇经在下焦,又非东垣归、 、升、柴升举诸法所宜。须固摄奇脉之药,乃能按经循络耳。

人参 茯苓 乌 骨 鲍鱼 茜草震灵丹冲服。

再诊 昨拟震灵丹通摄,咸苦入阴,加人参见效。但头痛身热,是血大去,阴气不主内守,阳孤失偶泛越。景岳云:阳因阴而离散,宜从阴以收散亡之阳。两仪煎加龟甲、秋石主之,人参 熟地 茯神 龟板 紫石英 桑螵蛸 当归酒客中虚聚湿,口鼻吸受秽浊不正之气,初病头胀胸痞,身痛微汗,不解秽湿,在募原内蒸奈不分气血,从热消导,清热攻下,邪混血分成斑,冒入膻中,神昏谵妄,内闭脏腑,外象肢冷大汗,势已危笃,仍以病根源秽邪,逼迫心胞络,论神气少清,翼其回生。

至宝丹四分,金汁一杯,石菖蒲汁一匙,研细和匀,炖温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