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麻疹阐注

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疹原

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

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廉按身热一二日。疹点一齐涌出者重。三四日出者轻。五日后出者重。至六七日隐隐皮肤之间而不见点者尤重。

轻重

麻症出时。有轻重之分。临时须要详察。若气血平和。素无他病者。虽感时气。而正能制邪。故发热和缓。微微汗出。神气清爽。二便调匀。见点则透彻。散没不疾不徐。为轻而易治者也。若素有风寒食滞。表里交杂。一触邪阳火旺之气。内外合发。而正不能制邪。必大热无汗。烦躁口渴。神气不清。便闭尿涩。见点不能透彻。收散或太紧速。则为重而难治者也。

廉按风甚者。宜疏风为主。寒郁者。宜用麻黄。食滞者。宜用消导。痰甚者。宜化痰。火盛者。宜清火。无汗。风寒闭也。烦躁。毒闭于内。发不出也。口渴。火盛也。便闭。大肠火郁而兼食滞也。尿涩膀胱与心火相煽也。喘急。毒郁于肺而兼痰壅也。神气不清。毒盛也。又疹脉。以浮大滑数有神者为吉。细软微弱无神者为凶。尤以肺脾脉洪大有神。虽有别症。

亦不为害。若细软无神。则阳症得阴脉矣。脉症不相合。恐有变卦。必先察其虚实。庶乎无误。

至于收完热退。虽细软微弱。无害也。形色桃红润泽者轻。其毒轻微也。深红者重。火毒盛也。紫黑灰黯隐伏不明者重极。火毒伏于脏也。阳部多者轻。阴部多者重。头为诸阳之首。面为阳中之阳。背为太阳。四肢外向为阳。胸为阴中之阴。四肢内向为阴。腰亦为阴。阳部多而阴部少者顺。阴部多而阳部少者逆。必有后患。二部俱少。火毒轻。二部俱多。火毒重。头面胸腹手足不出。惟背上有红块者不治。热极。喘促。胃胸。肩胁。狂言。衄血。搦手。摇头。寻衣。摸床。哕恶。便闭。口出尸气者不治。黑暗干枯如灰煤者不治。鼻煽。口张。眼胞陷。目无神者不治。痰声在喉内。气喘。胸高者不治。鼻面俱青。粪色青黑如烂鱼肠者不治。后牙疳臭烂。齿落无血者不治。两颊浮肿。环口青黑。颊漏。齿脱。唇崩。鼻坏者不治。口如鱼嘴。气急作鸦声者不治。 后大便不通。气喘。皮肉渐乌者不治。 后余热内攻。谵言妄语。神昏丧志者不治。 后阴虚血燥。疳痨肉脱者不治。

麻疹主治大法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

多致毒瓦斯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

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廉按主治大法。以表发清利养血三项该之。此真的确不磨之论。仲景复起。不能易斯言也。

诚能依此用药。何有危症。然此其大法也。表发固忌清利。亦有火闭而宜兼用清凉者。食闭而宜兼用消导者。痰闭而宜兼用化痰者。没后固宜养血。亦有匿表而宜兼用疏散者。火郁而宜兼用清凉者。食积而宜兼用消导者。痰壅而宜兼用化痰者。且有元气本虚。初发而即宜兼补气血。没后而即用温补者。

亦有初发而兼补气血。没后而反用清凉者。麻疹千变万化。医者亦当以千变万化应之。初非谢氏七十二症所能尽也。故又曰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旨哉言乎。此在读其书者。明其意而推展之耳。

麻疹未出证治

麻疹一证。非热不出。故欲出时。身先热也。表里无邪者。热必和缓。毒瓦斯松动。则易出而易透。若兼风寒食热诸证。其热必壮盛。毒瓦斯郁闭。则难出而难透。治以宣毒发表汤。其间或有交杂之症。亦照本方随证加减治之。

宣毒发表汤 治麻疹将出未出。

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荆芥 防风 薄荷 木通 连翘黏子 淡竹叶 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感寒邪者加麻黄。夏月勿用。食滞加南山楂。内热加黄芩。气急去升麻。加苏叶葱白。甚者并去桔梗。孕妇依前法。再去木通。

廉按风闭者。面色微青。舌胎微白。洒淅恶寒。毛窍竖起。鼻塞气粗。喘闷不宁。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拘挛。眼白足冷。大便清利。重用荆芥。防风。薄荷。升麻。粉葛。前胡。桔梗。杏仁。蝉蜕。葱白。以发之。冬月用麻黄。火闭者。面红目赤。肌肤焦热。舌燥唇裂。大便或闭或泻。甚至气喘狂叫。神昏错语。扬手掷足。喜就冷处。宜于表药中重用石膏。黄芩。知母。或犀角。川连。栀子等药。重甚者加大黄。食闭者。面色微黄。四肢倦怠。吞酸嗳腐。身热口燥。舌上黄白浓胎。胸膈痞满。甚至肚腹坚实。昏睡气急。大便不通。宜于表散药中用枳壳。浓朴。山楂。麦芽。以消其食。卜子。大黄。以通其闭。若食火动心。时发谵语。四肢厥冷。名为食厥。急用芩。连。石膏。蒌仁。大黄。仍佐以发散之药。又有痰闭者。满口痰涎。喉间有声。气急发喘。咯痰不出。宜重用桔梗。杏仁。桑皮。胆星。蒌仁。

白芥子。竹沥等药。仍佐以疏散之剂。以上四症。已甚者俱谓闷 。宜审其所重而用药或四症俱全。宜用三黄石膏汤。再加风药痰药消食药。又闷 多痰喘。一法用明亮雄黄。盛以竹筒。于饭中蒸七次为末。酒浆调服。痰喘即止。闷 之症。有热六七日而不出者。有一出而即隐者。有头面微出而身上俱无者。有身上微影而头面胸背俱无者。有影迹。在内而外不见形者。有皮肤隐隐紫赤者。有红紫遍身紫黑成块者。此皆九死一生之症。然能审其受病之的。而大剂治之。亦可挽救。切勿弃而不治也。凡遇闷 。分其顶心细看。有红筋红瘰。挑破即出。或头面手足有 疔。用银针挑破方出。或顶心中有发。比众发更粗。其色黄赤者。拔去发根见血即出。又曰有交杂之症。宜随症加减治之。固不止此四症已也。学人当推展之。

三黄石膏汤 治风寒毒热郁滞闷症。

麻黄 石膏 淡竹叶 黄柏黄连 栀子 黄芩

麻疹见形证治

麻疹见形。贵乎透彻。出后细密红润。则为佳美有不透彻者。须察所因。如风寒闭塞。必有身热无汗。头痛。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证。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牛蒡子。因毒热壅滞者。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黯。宜用三黄石膏汤。又有正气虚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 白。身微热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红。以人参败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汤 治风寒闭塞。

升麻 粉葛 甘草三黄石膏汤 治毒热壅滞。

麻黄 石膏 淡豆豉 黄柏 黄连 栀子 黄芩人参败毒散 治气虚白麻。

人参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枳壳 桔梗 柴胡 甘草 赤苓引用生姜廉按此亦大略也。云有不透彻者。须察所因。则所因者广。不可枚举。下列三项。亦举一反三之意。如食重则宜消食。痰重则宜化痰之类。触类而旁通之。斯为善读书者矣。或因身体手足厥冷而不透。经曰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此乃阳气郁遏。热极反寒之象。宜重用升葛。荆防。甘桔。黏子。蝉蜕之类。甚者加麻杏石甘汤。便闭。加卜子。大黄。使上升下泄。郁热达外。自然出透。或因切牙而不透。切牙者。胃火盛也。宜用石膏。或因呃逆而不透。呃逆者。火毒上攻也。疹未出透。于升阳透发中。重加石膏一二三两以救之。疹已出透。

或白虎汤凉膈散。随症加减治之。疹后气虚而呃逆者。用人参。扁豆。柿蒂。姜。枣之类。或因沉睡而不透。沉睡者。火郁于内。未得发扬于外也。宜用升阳散火之剂。余治一侄孙。年未满周。一见形而即隐。既隐而沉睡。重用升。葛。荆。防。前胡。桔梗。杏仁。黏子。蝉蜕。

胡荽。角针。以表之。麻疹略现而又隐。沉睡如故。次日加黄芩。石膏。知母。枳壳。山楂。

服之。

亦略现而又隐。隐而变黑。三日服原方如故。至第四日。用三黄石膏汤。一泻而汗出。神气清爽。麻终不见而愈。盖毒从泻出。不必复现也。疹后沉睡多属虚。或因吐蛔解蛔而不透。吐蛔解蛔者。热毒壅迫而出也。胃热则吐蛔。肠热则解蛔。此热极之症。解者稍轻。吐者尤重。疹未出而吐蛔者。宜于升葛。荆防散中。重用石膏。及栀子。使君子。芦根之类。疹已透而吐蛔者。宜用白虎汤。加连芩等药。便闭用大黄。又有麻后胃中空虚。闻饮食香气上行而呕出者。宜用山药。扁豆。茯苓。广皮。使君子。半夏曲。姜炒黄连之类。凡吐蛔不可用甘草及甜物。余见一人年方八九岁。疹未见点。隐隐在皮肤之间。一日吐蛔十一条。一医治之。用升。葛。荆防。前胡。桔梗。杏仁。黏子。石膏四钱。知母一钱。服之如故。此由方是而分两太轻。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也。一医于表药中用肉桂三分。其疹一涌而出。数日而死。可不痛哉。或因夹斑而不透。发斑者。胃热也。疹色稀而红绽。斑则大而干塌。色赤如锦纹。宜石膏托里清热。紫黑者热极也。宜升麻白虎汤。化斑解毒汤。兼以表发之药。青蓝者胃烂也。十不一生。余三弟染疫发蓝斑。治以十四味延中汤而愈。此亦万死一生之症。

若在麻疹。原由阳毒逼致胃烂。恐难用此。余所见麻疹发青蓝斑者。惟马舒之女。有大如钱者。如围棋子者。满身青蓝而肿。此亦不救。有疹出已透。而根地颗粒。混成一块。形色红紫者。用白虎汤之类。有疹出时遍身凹限而黑者。内有伏毒。外有风邪。内服犀角地黄东加减。外以羊须豆煎汤。时时洗之。红豆亦可。须要避风为主。又白麻有血虚而色白者。宜于疏散中加当归。赤芍。丹皮。红花等药。有见点三四日而转红者。有不红而渐次收没者。有没后而翻出火症者。随症治之可也。切勿拘于初为白麻。而作虚热论。

麻杏石甘汤 治风热厥冷。

麻黄(蜜炙) 杏仁 石膏 甘草白虎汤 治切牙呃逆。

石膏 知母 甘草加粳米数十粒凉膈散 治呃逆。

栀子 连翘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淡竹叶本方加大黄。名加减凉膈散。加黄连。黄柏。大黄。芒硝。名凉膈散合解毒汤。

三黄石膏汤(见前)

升麻白虎汤 治斑石膏 知母 甘草 升麻化斑解毒汤 治斑。

石膏 升麻 知母 黏子 甘草 元参 淡竹叶大便闭加大黄。

麻疹收没证治

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始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

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其证潮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胡四物汤治之。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荆防解毒汤 治麻毒内攻。

薄荷 连翘 荆芥 防风 黄芩 黄连 黏子 大青叶 犀角 人中黄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治虚热留滞当没不没。

白芍 当归 川芎 生地 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 黄芩 麦冬引加生姜红枣。

廉按荆防解毒汤。治麻毒内攻。此诚万金良方。余用之屡试屡效。从此可悟其未言者矣。如冬月风寒甚而内隐者。可再加麻黄。杏仁。或竟用三拗汤。加黏子。蝉蜕。荆防等药。或因伤食而内伏者。可于荆防解毒汤内。加枳壳。卜子。神曲等药。或遍身青紫热肿。腹胀喘促溺涩脐凸者。此毒滞血凝。半匿肌表。急投凉膈散。加麻黄。石膏。葶苈子。大黄。庶或可救。若内夹痰热。火毒亢极伏匿烦躁。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东加元参。淡竹叶。此二说本于医通。余意后说。夹痰者。宜加杏仁。胆星。腹胀者。宜加枳壳。大黄、并不可离荆芥。前胡。斟酌用之可也。云当散不散。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不可纯用寒凉之剂。此亦经常之大法。言不可纯用寒凉。则有宜寒凉者矣。张玉潞曰。西北水土刚劲。禀质亦浓。

麻必五七日乃收。东南风气柔弱。麻出不过二三日即化。迩来地运变迁。未有不绵延数日者。当非难没之比。此说是也。又麻疹难没。多属于热。亦有表里未净而迁延五七日不没者。风则表之。食则消之。下之。痰则化之。火则凉之。毒则解之。又宜兼用鲜生地。丹皮等药。凉血养血以顾其本耳。又张玉潞曰。麻见点三四日后。点燥色白。隐隐于肌肉而难没者。此必卫气素弱。不能 发。或衣被单薄。身贪凉快。阻其发越之机以致绵延多日。法当辛散透达。

不可遽用寒凉。蔽塞开泄之路也。

三拗汤 治风寒外袭。麻毒内攻。

麻黄 石膏 杏仁凉膈散(见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