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楞严贯摄者。非眼先生。津梁后学而作也。此经之解多矣。何复烦此。曰经者。西方圣人谈道之书也。然圣人之书。原是圣人之言。圣人之所言者。诚与世人不同。而其言之。有伦有脊。为呼为应。一字一句。定有销归。几段几章。自相钩锁。则必与世人之言同。而尤详尽者也。如是。则后世之读经者。必尽晓圣人之言。而后能得圣人之意。尤必如面聆圣人之语而后能会圣人之言。故文人之技。去道远矣而有时妙用其长。震于钟鼓而朗于日月。当亦大觉所为破颜微笑者也。然则古德时贤。纷纶诸解。岂犹有所未足欤。曰其用不同也。夫车舟岐于燕吴。而裘葛分于寒燠。非有优劣存焉。而适宜则固迳庭矣。诸师之解。抉微剖密。各有专长。而或申其义。或未体乎词。求其呼应分明脉络通彻。盖未易数数然矣。先生此编。顾盻生情。宛转会义。盖有出于诸师之外。而补其所不及。通其所未了者。夫修多罗盖亦多矣。而佛顶独为尊胜。不止破显尽致堂室穷幽半满邪正之历历分明。良由房相运笔文字入妙。遂今乾竺奥义白日中天。则先生此编。固调御所嘱累。而清河之功臣也。夫文之载道也固矣。而道未明。亦有二端焉。义学龙象。非曰乏人。而外典之博涉未深。故下笔时有龃龉。求其一一。文从守顺。虚实咸宜。即古德往往有遗议。至于宗门直指自诧。不落言诠。恐一傍语言。便成教相。不屑为青龙疏钞。而翻留心李杜韩欧之业。区区与文士争长。是可怪也。苟谓笔墨在真如之外。彼地水火风。且已兼收者。何故苟谓般若在语言之外。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调御于斯不话堕乎。夫千里之流。一曲偶阏则不贯。一阕之奏。抑扬不尽其致。则曲不成。而况圣人精微之语。宁可卤莽遇之。而托于卓荦。观大意。以免玩物丧志之讥乎。彼诸君子之论。夫固有为言之也。盖古人间出之资。与忘言之教。固有断章取意而有会者矣。固有一字一句而磕着筑著者矣。固有郢书燕说而获大益者矣。不止是也。即以本经言之。固有知见立知句读错断而证入者矣。更以禅宗言之。固有闻挽歌艳诗而桶底脱然者矣。不止是也。以他方世界言之。固有以饮食香台而作佛事者矣。即棒喝犹为钝置。而况语言乎。然以言乎一人之悟殊方之法则可。而欲以投娑婆之机。演大雄之法。举先圣人耳提面命之言。一一令千百年之后之人顺乎耳而浃乎心。饱性海之玹波。睹义天之朗曜。当在此不在彼也。明矣。不佞卒业斯编。不觉忻然。合掌曰。佛顶光明。复烁四天下矣。盖修多罗之义。震旦译云契经。上则契诸佛之理。而下亦必契众生之机故也。经之为义。曰贯曰摄。贯穿所说至道。摄持所化众生故也。先生此编。彷儒者经书讲章之例为之。以必肖必透为则。其理契先佛者。既已择取。诸师之妙解而用之。至于语言如生。𠃔贯𠃔摄。以俯契群机者。向来得未曾有视。紫柴讲录。尤为尽善。当与大圆张尚书金刚义趣广演。并有千秋无疑矣。交光之后。复策奇勋。是可喜也。不佞每讶井络之墟宗风不坠。昭觉大师以比丘身现。内江相国以宰官身现。今先生。又以净名庞老。鼎足其间。皆可云优昙华迦陵音矣。此编行世。六宇同风。人共知。金色头陀。方在鸡足山中。护持佛衣。俟面授补处菩萨。岂知庆喜尊者。亦方于狮子座上。现在结集佛语。不惜更下注脚。慈悲末法众生乎。

康熙丁未一阳月长至日

宗人府丞前吏部左侍郎兼国史院学士

东蒙高珩拜撰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