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何谓佛子。诸菩萨众。觐见如来。至无限量。菩萨设若亲近如来。则为归道。所以者何。无所见者。为见如来。见如来者。则为一法身。以一法身。若一慈心向于一人。则为普及一切群萌。多所将养。如虚空界。无所不苞。无所不入。或至一切有色无色。有形无形。有处无处。亦无所至。亦无有来。则无有身。以无身故。无所不周。佛身如是。普入一切。群萌之类。悉于诸法。一切佛土。靡所不遍。亦无所去。亦无所从来。所以者何。用无身故。如来身者。欲以开化众生之故。因现身耳。是为佛子。菩萨入于第一之门归趣兴显。则谓如来。

复次佛子。譬如虚空无色无见。无有形类。而不可睹。因分别知。众生之类其所苞[果/衣]。广普弥远不以逼迫。空亦无想念。如是若见如来之身。普照世间。及度世事。因别罪福。如来不来。亦无所去。无所挂碍。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大圣光明。蠲除一切八十颠倒。是为第二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因发起驰逸  则尽威光焰

悉见于众生  增损诸因缘

如空无形色  如来亦如是

以一等法身  救脱众生类

最胜适出现  化一切冥者

渐渐观察谊  兴盛遇佛道

道德甚弘广  照曜三千界

度脱生死难  心悉无想念

人尊无等伦  示现于增损

若有训己者  逮得于缘觉

一切众生知  亲近人中圣

譬如大梵志  自处清明宫

复次佛子。日之光明。照阎浮提。众生之类。蒙恩无限。而仰得活。辉耀无量。犹如流水出于山川。生长百谷。衣服之具。其有窈冥不明之处。亦复赖之。蜎蜚蠕动。牛马骡驴。亦复由之。所欲读说。溪谷树木。及诸药草。悉亦因之。诤讼虚无。悉得决了。空中游行众生之类。悉复怙之。江河浴池。泉源流水。亦复恃之。莲华开披。郡国县邑。州域大邦。悉得其明。展转睹见若干形色。游于田野草苗之中。陆地之人。水中品类。悉复仰之。各各修治生活之业。有所兴造。便能究竟。所以者何。日之光明。宫殿所照不可限量。饶益众生。道德如日。群萌若觐如来身。闻其音声。致无央数不可称限方便之缘。而依得安。回恶就善功德之法。蠲除愚戆。灭众冥事。兴隆道慧。巍巍晖曜。其大慈者。普护众生。其大哀者。救脱黎庶。归趣诸法。长育成就三十七品道之力也。殖种信净。犹如浊水。而致清澄。所睹不虚。不失报应有色无色生没之事。悉见睹之无所伤害。道慧光明。令诸众生。不失德本。为众之首。菩萨大士。犹如莲华。劝化布施一切诸行因缘之便。而为最上。所以者何。圣之道场而无涯底。如来奋震。无量慧光。无限圣场。亦复若斯。是为第三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譬如日宫殿  悉照阎浮提

于空而垂光  除闇无蔽碍

本无无处所  因地生莲华

众人而依怙  若干之土地

胜日亦如是  众生悉恃仰

诸天世人民  善修于德本

降伏于无极  逮致法光明

得见人中圣  因成于三乘

复次佛子。譬如彼一日之宫殿。照大石帝须弥山王。次复照于诸余大山。次照黑山。后乃照陵阜丘垤。及地处所。此阎浮提人所游居。光明随地。其日宫光。无有想念。言当先照于宝山王。又日演晖。等无差别。是其土地。处所高卑。非日光明而有殊特。不念先后。如来若此。等游无量忠正法界巍巍道场。则演出于无损光晖。以斯慧明。普有所照。其前云大。帝石山须弥王者。而先遇光。则谓趣于诸大正士。以法光明而为示现。开化度之。然次乃示声闻缘觉之所慕慧。众生发志。建立德本。然后化于不善之党。稍渐教于一切黎庶。长处邪见。悉皆遭蒙如来之光。已蒙光明。便得受决于当来世。得值如来日之慧晖。令无思想。成诸德本。如其志愿。逮智慧耀。是为第四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如斯日之曜  不离诸有形

又及诸天众  亦皆得依倚

犹如诸江河  饶益于众人

安住光如是  众生悉戴仰

其离笃信者  不见佛日光

何所佛差特  斯等亦蒙赖

若有闻名者  遭遇胜光明

缘是渐获进  至于成佛道

复次佛子。如日宫殿。其生盲者。不见威光。虽无眼目不知昼夜。续因其明。得生活业饮食之具。如是众生。亡失本净。见佛不信无极道光。则谓生盲。虽不睹见。如来慧光。纵使如此。续当蒙于大圣日照。如是比类。微妙弘明。晖曜神通。照其身形。为设瑞应。于当来蠲除爱欲尘劳之行。是为第五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如日照天下  生盲不能见

虽不别昼夜  续蒙其晖曜

众生失本净  不信如来慧

佛恩慈广大  续当蒙得度

复次佛子。譬如月殿造立现四未曾有法。何谓四。照诸窈冥。在于众星。而常弘明。其亡道者。指示处所。普游天下。有所容受。已见月光。众生戴仰。立随方面。有所游出。不怀狐疑。是为四。如是如来之身。有四难及。自昔未有。示现叵逮。非人所见。何等四。普现一切学与不学。缘觉之乘。所誓愿者。从其信乐。如示现之。限碍之事。寿命之节。其损耗者。为示长益。如来道场。不增不减。咸见一切诸佛世界。众生之类。所可造念。随力信乐。应为道器。因何光明。则为一切群萌品类。而见瞻戴。观于佛身。皆蒙曜晖。又如来身。无有想念。便能逮得无所著心。是为第六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其月光明照  神围须弥山

光乃至诸山  然后至丘岸

次照于高土  乃至于平地

渐曜诸卑下  所有诸土地

安住光先照  诸菩萨身形

然后奋晖曜  缘觉之所行

尔乃照自在  次照学不学

乃照众无余  佛道无想念

复次佛子。如大梵天。名曰三千。悉现身三千世界。靡不周遍。亦不分身。群生品类。敢有形者。随其色貌。皆现其前无不见像。如来至真。亦复如是。未曾分身。无若干体。普诸世界。随诸黎庶。志性形体。所可信乐。而示现之。大圣身心。亦无想念。是为第七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梵天名三千  悉遍自现形

于众势各尊  自在无不睹

又斯梵天者  而不分其体

诸法之导师  自在亦如是

佛身普示现  在十方世界

其像无限量  亦不分别体

一切人各念  今现在我前

悉睹佛面像  闻所讲说法

复次佛子。如大医王。皆知诸药。分别好丑所入分部。晓练群籍经典术咒。其阎浮提一切众药。人不识知。谓不中用。医药本德及医咒力。表示群黎。适见此医。病皆除愈悉得安隐。又是其医。非力所造。现在得立。心自念言。此诸民人。将失救护。若没之后。得无孤茕。鄙宁可设权善方便。而为示现。采集众药。以自涂体。承己术力。已合诸药。示如寿终。其身不坏。亦不枯朽。亦不毁碎。往来周旋。坐起经行。皆为变现。医药所当。而疗除众生之病。闻见其音。亦得安隐。终始无异。如来亦然。则为无上医王。晓了疗治一切众生尘劳之病。亿百千垓诸劫之数。造设医药。普归一切智度无极。方便善学道术法药。皆是往古为菩萨时。所建奉行。智慧善权术咒食药。威势之力。住当来际如是无限。处于众生。为兴救护。疗治群萌诸疹疾也。斯则无身。无有事业。其身清净。一切众生。适睹见之。爱欲劳病悉为除愈。虽不信者续而得安。一切佛事未曾断绝。是为第八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犹如假有医  皆学诸方术

其见此师者  众病悉消除

如人病困厄  赍药欲往疗

则已涂己体  现一切威仪

人中尊如是  医王无限量

显扬于圣智  善学慧医术

往本宿所行  故现尊圣身

众人得睹见  除欲病无余

复次佛子。如巨海中。有大宝珠琉璃之藏。名曰等演诸光。其有见此大宝珠曜。若遭斯珠。形像颜貌。皆变如琉璃藏。设人睹见大宝珠色。眼即清净。普获安隐。乃至大珠光明威神。宫殿咸照。群萌蒙光。而永无患。如大宝珠。名曰安众。所处年岁。若放雨时。众生即悉而得安隐。休息诸[病-丙+(止/(止*止))]。如来影曜亦复如是。为大珍宝一切福会无极慧藏。假使众生。遭遇如来圣慧光明。皆获一类。升于正真道宝形像。若觐如来。则逮五眼。值大圣光。一切贫匮。则获法珍。便得丰饶无极之财。乃至道安如来之安。佛子且观正觉威容。无所演说。而普化益。开导群黎。是为第九所入之门。于是颂曰。

譬如无琦珍  诣海深求宝

致一切明珠  其光照周普

若人遭斯珠  便得致自然

其有目睹者  寻获清净眼

胜宝亦如是  演出慧光明

若人遭此晖  则致佛容貌

若观察最胜  即获成五眼

蠲去诸尘冥  便住佛道地

复次佛子。有大宝珠。名一切净念藏王。其大宝珠。功德威神。非十非千。而合集致。又彼大珠。所可著处。斯处众生。普无诸病。亦无众患。设令群黎。从摩尼宝。所念誓愿。悉令具足。如意皆获。又彼宝珠。则不照及。无德本者。一切净念藏王珠者。则谓如来。悦可一切众生品类。至真正觉。所示现身。三昧定者。嗟叹称誉。诸声闻众。一切众生。在彼生死。于五苦中。得越殊特。而度终始。又彼佛子。如来之身。无前无后。一切世界。受形众生。宿有福者。悉为一心。而无乱志。遵修正念。纯淑诸行。精进至向。于如来尊。悉获法愿。而皆具足。其罪重者。无有德本。不能睹见如来光明。则建立之。使蒙劝化。示其德本。是为第十所入之门。为菩萨行。至真正觉。入近如来。而至无量心之所念。其罔普周一切十方。行无挂碍。又法界者。观于诸界。不住本际。又如来者。无起无灭。咸等三世。于一切想而无所想。导利群萌。当来心际。入于此道。令无有余。周满一切诸佛世界。具足法身一切如来。悉为一净。于是颂曰。

譬若如意珠  能与一切愿

设有所求者  则获如所志

其无功德者  斯等不见宝

又其尊妙珠  永无吝惜想

安住身如此  惠施一切愿

若睹有所游  如志悉逮成

其怀凶危心  此人不见佛

如来无吝想  亦无有贪嫉

佛告普贤菩萨。何谓佛子。菩萨顺从如来之音。而等游达宣正觉声。不可限量众响言辞。则从众生心意所好。而为说法。至令众会各得所乐。如其志操而现化之。从心所念随时而入。不失三昧。不终不没。不起不灭。又而察之犹若呼响。悉无有主。亦无有我。众生罪福。所积行故。违失深妙。便有归趣。遐邈难济。兴不洁净。分别法界。故随无断。不舍坏法故。无嗔无恚。无没究竟。所缘住故。亦无有主。亦无不主。亦无教化。亦无不教。斯则为随如来音响。所以者何。譬如世遭大灾变时。即有自然四大音声。乃得知法而无有主。则无贪业。何谓为四。世灾变起。有一大音。自然而出。诸贤且听。一禅为安。第一禅者。离爱恚患。度于欲界。已得超越而致自然。于是众生。闻斯音声。成第一禅。度于欲界。即生梵天。适逮法已。闻于二音。诸贤且听。二禅安隐。则无想行。超度梵天而得自在。于时众生。闻斯二声。则行二禅无想无行。其内为寂。心无所著。成第二禅。即得生于光音天上。适逮法已。闻于三音。诸贤且听。三禅最安。离喜所欲。于心寂定。内无所念。第三禅者。随圣所教。度光音天。于时众生。闻斯三声。超光音天。生离果天。这生天上。这逮法已。闻于四音。诸贤且听。四禅寂然。除苦去安。忧戚喜欢。无苦无乐。清净具足。为第四禅。度离果天。于时众生。闻斯四声。舍离果天。超生清净难及天上。是为佛子。世灾变时。闻四大音。而致弘典自然之声则无部主。大圣之德巍巍无量。自然音声微妙柔软。播越远震。如是无主。亦无所造。无应不应。无举无下。若有欲逮如来法者。则有自然四大音声四大言教。何等四。一声出曰不造德者。皆为苦患。地狱饿鬼畜生三趣。计吾我人。言是我所。贪著所有一切万物。亦复为苦。设殖德本。生天人间。受贤圣教。弃八无闲。所生艰难。奉行十善。诸厄乃除。常值佛法。二声出曰诸贤且听。万物皆苦。烧炙然炽。转相逼迫。思想众患。身则无常别离之法。无形寂灭。不志利养。便无然炽。寻离众难。于时众人。闻此声已。奉持宣行。稍渐精进。得声闻乘。以忍度岸。三声出曰过于罗汉。则有微妙所乐之乘。名曰缘觉。无有师主。而自觉了。于是诸人。闻斯音已。信乐微进逮。缘觉乘。四声出曰。过于声闻缘觉之地。而有大乘菩萨所行。所苞含桴筏回御洪舟。济于彼岸。不断道心。所度无极。将护终始众生患厌。而现有声闻缘觉。其大乘者。为最尊乘为极殊特乘。一切众生。所戴仰乘。信乐超绝。正真乘者。闻此声已。斯等诸根。明达往古宿殖德本。如来至真威神圣旨之所建立。令其志性。含弘光大。自在至诚则发道意。其音说曰。诸如来者。无身无心。亦无所演。无所开化。而令众生。如得蒙安。是为佛子。第一缘事。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如四无量音  普宣于世间

众生界清净  本出虚无际

则有四智慧  寂然安隐禅

众人闻斯响  便弃捐欲界

十力亦如是  普周于法界

为众生之故  畅演无量音

其有致斯印  则超有为相

安住之音响  未曾有疑想

复次佛子。譬如深山岩石之间。因对有声。世假如是。记是方俗。言而无有。身亦无有。见则因呼。对而有声矣。一切音声。言语所由。皆缘对耳。诚谛计之。永无想念。如是仁者。如来音声。无有言教。亦无所处。众生之类。心怀念道。因缘出意。究理音声。亦无有响。亦不可得。是为佛子。第二缘事。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深山中  因缘而有响

从众人所呼  寻报一切音

佛劝化群萌  以音令开达

虽有言辞说  未曾有疑想

十力之音响  法界无著念

分别开导人  制化诸根原

诸微细众生  令其可意悦

有诸十力者  不怀忘想求

复次佛子。如大雷震出音声时。名曰诸天诚谛之法。假使诸天。游行放逸。应时虚空。畅法雷震。一切爱欲。皆归无常。苦恼诳惑。须臾间耳。愚騃所习。觉无放逸。勿务驰骋。若自放恣。当归恶趣。无得迷谬。放逸诸天。闻斯言教。寻则愁戚。各各弃舍爱欲之乐。诣天王宫。乐于天王无尽之典。遵奉法行。且观其法雷震之音。而可自然。亦无别异。为诸天人众。而兴因缘。欲建立众生之故。而有此音。如来音声。亦复如此。则不可得。随人所行。而加演畅大法之音。亦无贪爱无业之音。无放逸音。无常苦空非身之音。皆告法界。悉逮无余。普周众生。随其所乐。而劝化之。便得悦可。导以三乘。各令得所。已无有量自在之慧。菩萨所行。令咸游入不可思议。又如来者。慧无财业。亦无处所。而以诱引。宣告一切。闻此声已。不可计会。众生品类。精进奉行。于是德本。或求声闻缘觉之乘。或志无上无极大乘。又佛道音。普于一切。无所猗著。亦无言说。是为第三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假使天放逸  自然有雷震

发明于诸法  令乐于道义

则于虚空中  宣扬说法音

诸天闻此声  便改不驰骋

十力亦如是  雷震演法雨

流溢于十方  导利诸众生

具足胜言说  以开化他人

闻此音响已  黎庶成佛道

复次佛子。喻有天子。名曰自在。又名善门。所向瞻望。则诸玉女。有百千品。而来集会。鼓作琴瑟。歌颂应弦。节奏若干。且观伎乐。调发妙曲。如来若此。则以一音。随群生心。依本志性情所慕乐。无量之行因其所信。各各现教。令得开解。是为第四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魔自恣  兴造天伎乐

玉女之姿颜  节奏互相和

一心而歌颂  齐音发妙曲

具足亿百千  种种之新声

诸十力若兹  常演一声诏

则以权方便  音气畅群萌

黎庶随信乐  若得闻言教

这听尘劳断  其音无想念

复次佛子。犹如大梵处于天宫。发意之顷。敕诫之音。扬溢于外。众会之表。令诸梵天梵身天子。敬奉音诏。如是仁者。如来正觉演出无上微妙佛音。普告一切众会。仪默于内。声达十方。开度群萌。使至道场。如来等哀。无吝众生。众生诸根。不纯不寂。见闻法化而不爱者。一切悉得。普集道场。各心念言。今者如来。而独为我。演法音声。又如来音声。亦无所御。而造成立所当教化。是为第五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假使逮尊处  梵天之床座

则以一言诏  悦可梵天心

其梵天之响  不超逸于外

悉知一切心  及来众会意

谓十力之德  净处于佛坐

则畅一音响  普遍于法界

不佹戾众会  亦不怀贪吝

其不笃信者  不闻佛音响

复次佛子。犹计如水一切同等。以为一味。若随器中。为若干变。又分别知。诸味各异。法教若斯。如来道教。为一味者。谓解脱味。众生之心。志性各异。谓为正觉。所说不同。如来音声。无有想念。是为第六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计诸水  一切雨自然

味等均清净  无秽八种甘

诸佛子如是  晓了众生音

若志念一味  得佛自然道

遭遇因缘故  随地各差别

其器各各异  令水永不同

一切诸群类  众生行各异

随心闻佛音  所听故不同

复次佛子。如阿耨达大龙王者。若欲雨时。阴云普遍于阎浮提。然后降雨。长育百谷众药树木。竹芦丛林。皆得茂盛。华实充满。诸河源流。悉从无焚龙王身出。令无数物难计众类。致得滋益。如是仁者。如来普于一切世界。周遍无余。大哀优渥。而澍甘露大法之雨。悦可众生。长茂功德。具足备悉十方诸乘。如来之音不从内出。亦不从外。如是无量不可计人。群萌品类。而荷戴仰。是为第七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如众水流行  周于阎浮提

无所不通彻  普润于大地

山陵草众木  五谷依因生

有察其水者  所至无想念

世尊亦如是  宣扬诸法界

布演正法雨  众满于众生

长育百千善  灭除诸尘劳

已晓了佛言  于外不驰骋

复次佛子。如摩奈斯大龙王。假使兴大阴雨时。先贮集云。遍诸天宫。靡不周接。或不演降雨之一渧。观察众人农业普备。然后乃雨。所以者何。不欲烦恼众生之故。心念大龙。设而七日。徐详而下。则放微渧咸周土田。多所滋茂。如是仁者。如来至真。为大法王。兴法重阴。开化众生。若有所道。雨甘露味。为纯淑类。然后乃演无极道化。雨于法泽畅深奥典。不令众生怀恐惧心。宣于无上诸通慧味。多所充满。使得成就。是为第八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有贤龙  名曰摩那斯

则雨周七日  徐泽无所伤

斯龙所以来  欲成众生业

然后设愍伤  安隐降澍雨

十力因黎庶  云集布法阴

欲化众生故  显示第一义

从其人之器  宣奥之法音

闻诏不恐懅  则入于佛慧

复次佛子。譬巨海中。有大龙王。名大严净。一念之顷。便能演出十品之雨。不可计限百千之类。莫不沾洽。雨无想念。又其龙王。无异想念雨之自然。百千众品。而令差别。如是仁者。如来至真。假使欲演法音雨时。发念之顷。分别十法了其所归。宣法光曜。出百种音。或复显畅八万四千众生之行。现八万四千所入之响。至于无量亿百千垓言声之说。悦于无限众生之心。道教法音。亦无想念。而则裂解一切根原。如来之法。若慈无极若干种变。善妙清净。巍巍如是也。是为第九为诸菩萨而得顺从如来之音。于是颂曰。

犹如大严净  龙王之嫡子

而先设云集  然后乃降雨

佛道则自然  而主有所度

口出十种音  二十或至百

或复至百千  法泽无限量

所尊无所畅  不毁坏法界

自恣之龙王  一切龙中尊

荫雨且普达  周遍四方域

润一切有形  堕雨若干品

其海所有水  无有若干种

世尊亦如是  道教等一品

行者心各异  所获故不同

复次佛子。海大龙王。欲兴无极感动变时。必安众生。令怀欣踊。雨四天下。周遍大地。上达自在清明天宫。云布覆荫若干品类。又众云同。现如是像。种种别异。或紫金色。或复黄色。或琉璃色。或白银色。或水精色。或赤珠色。或马瑙光。或车磲光。或首陀光。如是杂逮。大阴所覆。普遍四嵎及四天下。又其水者。无有别异。而云雾布若干种像。变出电已。畅大雷音。从其群萌所欲乐雨。或出玉女倡乐之音。或天琴瑟众伎箫和。或以若干龙妃乐音。或揵沓和妃乐音。或阿须伦偶乐音。或以土地所出音。或以海中雷震伎乐音。或以鹿王鸣呦音。或以无坏鸟乐音。或若干种万舞之伎。其巨云阴之所覆盖。如是色像。时节大悦。自然龙风。普有所吹。假其风出。云雾安详。先放微渧。后散大雨。上达自在清明之天。下遍地上。虚空天宫。靡所不接。雨于大海。莫所破坏。又至自在诸天游居。玉女伎。名欢乐。雨诸舞乐。至其不乐慢天。雨诸如意珠。于兜术天。雨珠璎饰于盐天上。雨若干种华。忉利天上。雨软名香。四天王上。雨好衣服。于郁单曰。雨微妙华。于大龙王宫。雨超等光赤明真珠。为阿须伦。雨于兵仗。名坏怨敌。如是比像。周于四方四天下域。诸天宫殿。所雨弥漫。不可计会。海大龙王。无所吝惜。亦无悭嫉。又诸众生。所殖德本。各各别异。而不一等。自然变为差特之雨。如是佛子。如来至真。以无上慧。为大法王。常显法乐。而以自娱。寂然无以普布法界。法身阴云。靡不周遍。因其众生所信乐者。而示现之。或为众生。颁宣畅示最正觉身。而兴法雨。现变化身。放法云雨。现建立身。而降法雨。现色像身。若干品雨。现功德身。而演云雨。或复示现慧身云雨。或复随俗。示现其身。有十种力。或复现身。四无所畏。自然为显无所损乏。或现法界而无身形。是为大圣法身阴雨。普遍世界。随其音声之所信乐。而为众生演其耀光。除诸垢浊。斯光名曰平等晖曜。或复名曰无量光明。或名普世。或名佛所建立秘奥之藏。或复名曰光照于世。或复名曰无尽之行入总持门。或复名曰其意不乱。或复名曰其心无侣。或复名曰游步所入。或复光明。名曰悦可众愿。如是比像。法雨所闻。雷震之响。至于正觉。晓了佛道。若净逮闻平等雷震。寻则畅达离垢之印。三昧雷震自然之声。一切诸法自在三昧。金刚场三昧。须弥幢幡三昧。日定光三昧。巨海印三昧。可众庶心三昧。无尽响解脱无嗔三昧。无所志乐三昧。常愍无失三昧。假使扬声。各令闻此佛法之音。是如来身。而演甘露。出于无数法音云雨。所闻讲法。游无等侣。悦可众生。是为正觉一切智门不可思议。悦群萌心。悉得其时。名曰晓了弘慧道场成就往古无垢方便。大慈大悲。究竟无逸。兴隆道化。斯则所遵一切菩萨。定厥身心。然后乃演大法之雨。是为佛子。若兹色像显大法雨愍哀之雨不可议雨。平等之觉。导诸群生。开化身心。如来至真。畅不可畅。无极甘露。若诣佛树道场之时。为诸菩萨。宣大法雨。名法界无所破坏。最究兴成阿维颜地。又名如来秘藏菩萨所乐大法之雨。成诸菩萨一生补处。有大法雨名严净饰普令群生。无所违失。不废菩萨。如来之地有大法雨。名曰庄校道自严饰。合逮法忍诸菩萨等。合集宝慧。有菩萨行。名善化。无所断截。而阐法雨。行成菩萨。名无慢门。入深奥门。行不懈厌。又有法雨。令初发菩萨意者。遵无上道。名如来行。大慈大哀。将济群生。兴发法雨。化缘觉乘。信乐中行。为众现说十二因缘之所。或超有解脱果。名入普至际诸见事。而演法雨。开声闻乘。众生信乐。以圣达刀。截割一切尘劳之垢。有智慧剑。而布法雨。名欣灭诸害。为众邪见不可了者。积累德本。而雨诸法。闻音斯名十法畅显法雨。悉得充满。周于一切。随其信乐。应得解脱。如来则为演大法雨。普遍法界。靡所不达。大圣未曾吝惜于法。从其众生纯熟之行。而因根源精进若干。现于法雨。是为佛子诸菩萨行第十之事。

犹如云雾集  四方而风起

超过以时雨  及水之所流

菩萨分别说  黎庶之德本

故今现在世  立此三千界

诸十力如是  善修慧为风

因缘澍法雨  志性甚清净

察众生无等  劝助以清净

所谓诸十力  导师因开化

上于虚空中  云集而降雨

无有而堪任  执持所雨水

唯世遭灾变  乃能堪受耳

言辞谛无著  身界为广普

诸十力如是  自然无所有

大圣有所说  法界之言辞

而雨法教化  所润不可限

无能堪任持  唯有法净志

未曾有斯念  去来之所由

亦复无所造  永无所遭遇

犹如虚空中  云雾而致雨

但假名法耳  自然而无化

诸十力如是  法雨无所有

亦无有来者  未曾见往者

尽菩萨威神  而兴造斯行

觉了法幻变  获世而放雨

众生无所行  则无有三界

犹如自然荫  而降随水渧

唯有尊自在  三千之教名

造立得自由  斯本福果报

安行雨若斯  遍佛土无余

思念及限量  无能计数者

其于众生上  一切世间尊

斯而思惟雨  道宝为手掌

寂灭应澹泊  自然得解达

又断除余事  所起诸阴盖

弃捐斯众瑕  长益道宝行

品任三千界  悉晓了一切

十力之所由  灭尽尘劳欲

思惟念自然  垓德不可量

又复断绝去  一切诸邪见

分别志性行  最胜宝为富

一味而真谛  犹空中放雨

所雨无有际  散渧各有处

又计其水者  无应不应想

众人怀欢喜  犹因生诸法

又复其法者  不起一不多

其无本味等  无应不应想

至于无边际  成佛及圣众

斯等为受持  如是之像法

佛言。以十名德。于如来之音。入无限量。何谓十。游入虚空。则无限量。普至诸法一切境界。而无限量。游入无余。分别晓了众生之界。而无限量。游入一切悦黎庶心。罪福所趣而无限量。游入因缘报应萌类。去尘劳结。慧无限量。游入究竟寂然澹泊无生之音。而无限量。随众所乐。而开化之。入于脱心。而无限量。顺解脱味。游入三界。无有边际。而无限量。处于无底。得无境界。游入慧行。而无限量。选诸法要。诸佛境界。不复回还而无限量。入于如来。顺法不奏。而无限量。如是。贤目菩萨。为不可计。群生言响。畅如来音。于是颂曰。

以十德之事  入佛无量慧

至一切诸法  境界无齐限

大道亦如是  巍巍无能思

而多所愍伤  一切悉蒙度

分别生死际  萌类不可极

化除众罪福  悦心令开解

使不求报应  道慧无崖底

了佛之音声  忽入于寂然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