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道枢

道枢卷之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至游子曾慥集

昆仑篇昆仑之巅,是为泥丸;百神所宅,升举之门。

至游子曰:吾闻之太上日,道一而已。一者,斯真一之谓乎?《黄庭经》曰:子欲不死修昆仑。昆仑者,泥丸也;其犹天焉。阴不升而阳不降则在於物也,其不能造化矣;在於人也,其亦不能运转不息,与天地同流者也。故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其惟吾所谓真一而已尔。

桓凯尝授道於仙君李桓,因以桓为氏。仙君曰:金丹外药,飞步隐身,坎离交际,汝皆已究达,而未闻大道也。夫默朝上帝者,实升举之门焉,然后可以超真不夜之乡,返魂不死之药。玉泉出昆仑之山,金丹出日月之国。其山也,高不满尺,大不盈升,三帝共居,百神所宅。悟此法门,朝真万遍,功行纯备,飞升紫霄,在乎方寸而已。两眉之问,神光之户,玉门、金柱相问而不通,惟得秘语灵文斯可至矣。

夫身之中有三万六千精光之神焉,一万二千魂魄之君焉,泥丸之中有长生不死之大君焉。二仪四象,八卦九官、方丈蓬壶,并悉圆满,无少不具。日月在乎昆仑之下,流光散於金池。金者内应於肺,肺者反应於鼻;木者内应於肝,肝者外应於目。目随五色而盲,鼻逐五香而塞。金木问隔,流光外门,神珠散失,斯其至於死者耶。

夫能回日月之华景,照太极之昆仑山者,何道也?吾左右之目者,日月也。照於十有二时之中,於是天门开焉,真仙自至而返童矣,三年而结黄云,千日而成圣胎,九年而登金阙,十有二年而登三台,如是则龙虎自然交矣。上帝安於金台,众神惟慕瞻乎天表。仙君因告凯曰:汝受灵文,汝心当如死灰焉,.积功十有二年,斯蹑於仙梯,白光生於圆象,紫气冲於云霓,寿与天地齐矣。凯下拜登受。仙君申言曰:内照返灵光,太一含真芳,馨香散华谷,郁郁生紫房,天门开上苍,默默朝玉皇,知此则灵光自照,内境精明矣。吾观夫竺乾之象,其顶出白色,在乎圆光之中而坐宝莲,然则道之成矣。佛老岂有异乎?

服气篇

资谷以强,资气以灵;强则有衰,灵则长生。

至游子曰:夫人禀天地元气而生,故一吐一纳,内外相应焉。六气者,分属於五脏,余一气则包乎三焦者也。能服其气,一年则气通矣,二年则气行矣,三年则气成凝结为玄珠矣。气者,道也;道者,虚无也;虚无者,自然也;自然者,无为也;无为者,心也。心不动者何也?内心不起则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和,神和则气和,气和则元气自充,元气自充则五脏滋润,五脏滋润则百脉流通,百脉流通则津液上应,津液上应则五味止绝,饥渴不生,反老还童当自兹始矣。故始也,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三万六千神居於其身,化为仙人矣。夫神者,无形之至灵也。故神禀於道,静而合乎性焉;人禀於神,动而合乎情焉。是以率性则神凝,久则神止,极则神迁,止则生,迁则死,皆情之所移,非神之所使也。服气之士,一念而神升乎三界之外,下登乎昆仑之丘,入於绛宫,彻於涌泉,使元气轮转而不穷。《经》曰:元气流通,不死之道也。

服雾篇

天地之精,散而为雾;饵其英华,形可以驻。

束华玉妃尝告张微子曰:吾有服雾之方。微子曰:敢问何谓也?玉妃曰:雾者,山泽华精,金石之盈气也。久服之能散形入空,与云合体矣。微子曰:敢咨其方?玉妃曰:吾以平旦之初,坐卧任己,先暝其目,内观五脏,而后口出呼气二十有四过,目见五色之气,绕缠乎尺宅之上,纳乎玉池之中者五十过,咽津者亦如之,既,祝曰:太阳发辉,云雾四迁,结气宛曲,五色洞天。神姻合启,金石华真。蔼郁紫空,炼形保全。出景藏幽,五灵化分。合明扇灵,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天。既已,复琢齿者七,咽液者七。久而行之,可以乘云雾而逝矣。

内景篇

一身之中,有神司之;心安神宁,形则不衰。

梁丘子曰:黄庭者,脑中、心中、脾中者也。

《经》曰:琴心三迭舞仙胎。何也?琴,和也;迭,积也。存三丹田,使和积如一。胎仙者,胎息也;犹胎在腹有气而无息也。

《经》曰:七羹玉钥闭两扉,何也?七窍开合,譬夫关钥,用之以道,不妄开焉。存神闭目者,二扉也。

《经》曰:重迭金关密枢机。何也?守精神而不泄也。

《经》曰:灵台盘固不衰竭。何也?心者,灵台也。有神灵居之,静则守一,动则存神,神全则体安,斯不衰竭矣。

《经》曰:天中之岳精谨修。何也?天中之岳者,鼻也。数按其左右则其气平矣,所谓灌溉中岳者也。

《经》曰:宅中有真裳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何也?元阳子曰:常存心神则无病矣。

《经》曰:翳郁道烟主清浊。何也?翳郁者,木象也。得火则烟生,得阳则气清,清则目明,浊则目暗矣。

《经》曰:心部之宫莲含华,主适寒热荣卫和。何也?寒热,阴阳静躁之气也。人常和适以荣卫其身,老子所谓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者也。

《经》曰: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何也?心主口舌者也,吐纳五脏之津,辨识五行之味,有疾则当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护焉。

《经》曰:肝部之宫翠重裹,主诸关镜聪明始。何也?青阳之本始,窍於目,五行之关镜也。

《经》曰:摄魂还魄永无倾。何也?月之三日、十有三日、二十有三日,其夕三魂奔尸游於外,摄之者常仰视,去枕,伸足,交手於心之上,暝目,闭气三息,扣齿三通,既,以存心之中,有赤气如鹦子从内出於咽中,赤气益大,覆於其身而变成火,以焚其身,觉其体小,热则呼三魂之名曰:爽灵、胎光、幽精,而微祝曰: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复生。不得妄动,监者太灵。若欲飞行,惟诣上清。若有饥渴,得饮玉精。月之朔、望及晦,七魄流荡,则夕当仰眠,伸足,以其掌掩耳,令指相接於颈上,闭息七过,叩齿七通,心存鼻端,白气其大如豆,须臾渐大,冠於其身上下九重,其气忽成二青龙,在二眉之中,白虎在於鼻之左右,朱雀在於心之上,灵蛇在於左足之下。有二玉女衣锦衣,手执火光,当於耳门。既已,咽唾七过,呼七魄之名曰: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阴秽、臭肺,则祝曰:素气九还,制魄邪奸。天狩守户,娇女执关。炼魂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颜。若有饥渴,饮日月丹。

《经》曰:肾部之官玄阙员,中有童子真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青液津。何也?上玄者,心也。气与肾连,故五脏六府九液相交,百脉流通,废一不可焉。九液者,九窍之津也。肾官主於耳,其气衰则阴袭其阳,和合则百脉津液流通矣。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其阳不衰矣。

《经》曰:二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何也?元阳子曰:寒暑相催#1,男女相成。肾之左男戴日,右女戴月,其水王则化为赤子,赤子化为真人而升於九天。九天者,九黑也。青天之气主生者也。

《经》曰: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死三虫亡。何也?金醴、玉英,口中之津也。心中胃口有诧女婴儿,裸而无衣正立於胃管,张口承注灵液,仰吸五气,当漱满口内外津液,满口吞之,遣入玄女口中,五过既毕,叩齿三通,咽液九过,则三虫亡矣。

《经》曰:常念三房相通达,存漱五牙不饥渴。何也?明堂、洞房、丹田之房,三三如九,合九为一。五牙者,五行之生气也。常以立春之日鹦呜之时,入室东向九拜,平坐,叩齿九通,思束方安宝华林青灵元始老君九千万人下降,室内郁郁如云,以覆其形,从口而入,直下於肝,祝曰:九气青天,元始上清,皇老尊神,衣服为青,役御天官,焕明岁星,散辉流芳,陶溉我形,上食朝霞,服引木精,因养青牙,保镇於灵,肝府充缢,玉芝自生,延年驻色,颜及童婴,五气混合,天地长并。祝已,即引青气九咽而止。

《经》曰: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玉卢,鼻也。五形圆坚无灾殃。何也?五岳之气者,五藏之气也,疏通无壅则三虫自亡,出入玄牝,绵绵不绝,於是存炼道成,虚室生白,五藏坚圆,斯疾不生矣。

《经》曰:五灵夜烛焕八区。何也?五灵者,五星也。罗列一身,常能存之,则与天地同体矣。

《经》曰:方寸之中念深藏。何也?方寸之中是为下关,在脐之下三寸,其方圆一寸,以藏精者也。方静圆动,不动不静,惟当杜塞不可泄焉。

《经》曰:内挟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何也?於子之时,心存西方太白星,在二眉之间上直入於一寸,是为玉堂、紫阙,左日右月。次存北方辰星,在於帝乡、玄宫;玄宫者,在於发际五分直入一寸是也。次存束方岁星,在於洞阙、朱台;朱台者,在目之后直入一寸是也。次存南方荧惑星,在於玉门、华方;华方者,在於目毗之际五分,直入五分是也。次存中央镇星,在於金室、长谷;长谷者,在於人中直入二分是也。其存之如缀悬於上,叩齿五通,咽液五过。微祝曰:高元紫阙,中有五神,宝耀敷辉,放光冲门,精气积生,化为老人,首巾素容绿被绛裙,右带流铃,左带虎贲,手把天刚,散绛飞辰,足蹑华盖,吐芒炼神,三景保守,令我得身,养魂制魄,乘枫飞仙。故七曜者,七星也。配七窍者也。九天者,九辰也,配九窍者也,废一不可焉。

《经》曰:气亡液漏非已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何也?闭房炼气,不远唾,不多言,闭情欲,存日月之光是也。上清有采飞根之法,常以日出之初东向叩齿九通。阴祝曰:日魂珠景,昭韬绿瑛,回霞赤童,玄炎讽象。既已,暝目握固,存五色流霞,俱入於口,是为日华飞根者也。於是向日吞霞四十五,咽复咽液九过。

《经》曰:五行相催返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何也?五行之生克周而复始,相催之道返归於一。一者,水数也。是乃五行之首,万物之宗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一也。一者,元之称也。万物所成,故曰终归一也。三者,在人则耳、鼻、口也。五者,帝精也。故三五合,三三为九者也。夫三五者,天地之根蒂,六合之要会,九宫之气节也。三元之气,混成之精,出入上清、太素之宫,能存思之则得长生之道也。

《经》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何也?有吞月精之法,俟月出西向叩齿十通,微呼月魄五夫人之名而祝曰:月魄皎萧,芬艳翳察,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淳金清荧,艮容台标。於是瞑目握固,存月中五色精光俱入於口,其月光之中有黄气,其大如目瞳,是为飞黄月华玉胞之精者也,能修之则郁仪奔日,结璘奔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也。

《经》曰:玄元上下魂魄炼,一之为物颇卒见。何也?资一以为炼神,炼神以合一。一者,无为之称也。其心恬淡以得之而不可见也,守真志满一自归己焉。

《经》曰:结珠固精养神根。何也?结珠者,咽液先后相次如珠,固精不泄焉。神根者,形躯也。

《经》曰:坐起吾俱共栋梁,昼夜耀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何也?神以身为屋邑,是为其栋梁者也。心神用舍,与目相应。华精者,目精也。心开则目开,昼阳而暮阴,故曰调阴阳也。

《经》曰: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何也?胎息之法,仰外散发,其枕高二寸二分,屈左右手之拇指,握固,闭目,伸左右臂去其身五寸,及漱满口,咽其津液者三,微以鼻内之气入五六息而吐之。一呼一吸为一息。至十吐气可以吨呻,呻毕复为之,满四九为一竟焉。一竟者,七日一复也。散发者,无为无欲,神凝液流,元气入於脏,以成五味而俱至焉。合五为一,寂然清静焉。

外景篇

玉牝金钥,以坚其内;独飧太和,可以不死。

《经》曰:上有黄庭下关元。何一也?黄庭者,在首之中,明堂、洞房、丹一田是也。二眉却入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丹田。三者为上元之一一也。黄庭者,两半而成洞房,中生赤一子则为一焉。常思之无失,则赤子化为真人在明堂之中。故知一者在明堂者也。行气导引,闭目内视,安心定志,混沌无涯,致其精上流於泥丸焉。明堂之中有君臣,洞房之中有父母,丹田之中有夫妇。或曰:黄庭者,脾也。其治在中关元脐之下三寸,元阳之门在於其前,悬精如镜,明照於一身。此道也。

《经》曰:后有幽阙前命门,呼吸庐门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何也?幽阙者,二肾也。其状如覆杯,去脐三寸,上小下大,有日月焉。命门者,脐之下也。呼吸喘息者何也?气出为呼,气入为吸。庐者,鼻也,是为吐故纳新之要焉。眉问却入三寸者,丹田宫也。玉池清水者,口之津液也。灵根者,舌也。常当琢齿漱液,可以溉灌舌根焉。

《经》曰:外本三阳神自来,三阳可长生。何也?男八女七,者,三光之历候也。内养从此而生,与日月相守,天地相保焉。三阳婴儿生时,一神魂魄来入於胎中,鼻引阳气取之以内养。赤子、真人、婴儿,是为三阴,所谓阴神一也。魂,阳也;魄,阴也。世之人无有道德则魂魄离身散矣。夫能拘魂制魄,使不动作,常在身中,则道合於自然者也。

《经》曰:游玑悬珠还无端,玉牝金钥身圆坚。何也?游玑运转,气脉流通而不止也。闭口养神,漱练醴泉如流珠也。阴为牝,阳为钥,两不相伤,得乎口和,还精炼形,故得圆坚也。

《经》曰:象以四时□如丹,仰前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何也?明堂四达,应於四时,真人子丹之所居。咀嚼其气,夫能思之则寿无穷焉。首与足,肾与心,心赤肾黑,本於同根。水火相克,故异门也。丹者,血也。化入下元,变为白精#2。当此之时缩鼻还之,上至於泥丸,下至於口,变为玉泉,以鼻引气至於舌根,咽送於腹则雷呜应之,此真气使之然也。

《经》曰: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何也?世人食土地之精,以死报地;圣人食元和之气,以仙报天。故学仙者朝食阳气,暮食阴气,并元气则可以不死矣。

《经》曰:道自持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有浆饥得饱。何也?思心中之赤气,明照万神,守日月之光,念二肾之根,昼守光夜守神,饥食自然之气,渴饮华池之浆,则不饥渴而长生矣。

《经》曰: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於九。何也?根生六府,藏於卯酉,其要妙者也,阳反属阴,转体相就,还藏於九。九为首焉,此所谓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也。常於鹦呜之时,仰卧披发,琢齿三十六通,吞精咽气,斯远死之道也。

《经》曰: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何也?修气上行,达於其首,以补泥丸。五宫六府各有所主,故肾之上下有日月三光焉。三光者,日、月、星候也。三焦者,三关元也。浆者,华池也。

《经》曰:我神魂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鼻香,立於玄膺含明堂。何也?中央魂魄者,二肾也。左魂右魄,昼则以魂守魄焉,暮则以魄守魂焉,拘魂制魄,不得动作可也。阴阳交接,漏液失精,则饮食无味鼻失芳香矣。舌下者,玄膺也。肺者,明堂也。含气咽之,灌於明堂,则流行於身中矣。

《经》曰:通我精华调阴阳,伏於玄门候天道。何也?此蓄精养神者也,负阴抱阳,调其精神。夫玄门者,鼻也。候上都之一神,使守精神以念其身焉。

《经》曰: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关分理。何也?内修其道作无为焉,外修其道作无欲焉,於是心不烦乱,精神留止。精者,神也。气者,道也。保精息气,上下各有分理焉。当精思上下部,以守一神可也。

《经》曰: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候阴阳,下於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冻,入清灵渊见吾形。何也?首面七孔者,精神之门户也,通利其身则不老矣。朝食阳气,暮食阴气,会於口中。於是喉咙之中有十二亭长,皆持玉戟守之,真人在其内主通气上下者也。眉者,华盖也。神位其中,入於脑户,见於泥丸,可以却白驻年矣。

《经》曰:还过华池动肾精,立於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何也?从其脑户历脊下入於肾者也。眉问却入一寸是为明堂,却入三寸是为丹田。鼻者,天根也;引其真气昼夜绵绵可也。

《经》曰:随鼻上下开二耳,阀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理发齿。何也?元气出入於鼻,上下通於二耳也。天者,首也;地者,下部也。童子者,存念守一神也。吸其五气,琢齿三十六通,咽津三十六过,可以理玄白也。

《经》曰:藏养灵根不复枯。何也?养舌之根则不复枯燥,舌之下有醴泉,其出如流珠,常含而咽之勿妄吐也。

《经》曰: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游中宫。何也?人生系带於精液,常当爱养之勿妄施舍,则精凝如玉,在於下部也,可以长生焉。脾者,在太仓之上,朝为老君守理,暮游明堂,为太一君者也。

《经》曰:通利血脉汗为浆。何也?五内安宁,手足汗液,此神明之信也。

《经》曰:上察天气年益长。何也?食其元气则骨轻矣,气与神相和则寿三百年矣。

《经》曰: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过七门饮太渊。何也?玄气者,二肾问之白气也。太渊者,咽口中之醴泉也。

#1催:辑要本作『推』。

#2精:辑要本作『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