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二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后唐同光三年二月十五日,租庸院奏:

诸道州县官并防御团练副使、判官等俸料,各据逐处具到事例、文帐内点检旧来支遣则例,钱数不等,所请折支物色,又加钱数不定,难为勘会。今除东京管内州县官见支手支课钱且依旧外,其三京并诸州,于旧日支遣钱数等第,重定则例,兼切循本朝事体。防御团练副使、判官外,其馀推巡以下职员,皆是本处自要辟请圆融,月俸赡给,亦乞依旧规绳,省司更不支给钱物,谨具如后:

防御团练副使、判官,副使逐月料钱三十千贯;判官逐月二十千贯;刺史州元无副使,有者请废。其军事判官所有月俸,亦是刺史已俸内支赡。三京少尹支料钱,逐月三十千贯。

赤县,令每月正受支料钱二十五千贯,考满并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料钱一十二千贯,考满并摄比正官支一半。

畿县,令每月正授支料钱二十千贯,考满并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支料钱一十千贯,考满并摄比正官支一半。

司录参军每月正授支料钱一十三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诸曹判司官每月正授支料钱一十二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文学每月正授支料钱五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参军每月正授支料钱五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诸州府录事参军,各依逐州上县令支;州判司各依上县主簿支。

一万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料钱二十三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料钱一十二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九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料钱二十二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料钱一十二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八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二十一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一十一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七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二十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一十一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六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九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一十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五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八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一十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四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七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支九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三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六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九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二千五百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五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八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二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四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八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一千五百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三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七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一千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二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七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五百户以上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一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六千五百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五百户以下县,令每月正授支一十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主簿每月正授支六千贯,考满并差摄比正官支一半。

右租庸使奏重定料钱州例如前。如诸道旧有取田处,今后不得占留开破,并依百姓例输税。

奉敕:“宜依。”

长兴二年闰五月,起居郎曹琛奏:“文武两班,或请假归宁,或卧疾未损,才住班簿,便住料钱。伏乞特降敕命者。”敕:“今后文武官请准式归宁假及疾病者,并许支给本官料钱。”其月二十四日敕:“诸道行军司马、副使、判官以下宾寮等,考满未有替人,宜令并全支俸料,元不在省司给俸者,不在此例。”

清泰元年七月敕:“洋王从璋,泾王从敏,每月各给料钱一百千,米、麦各五十石,傔人衣粮各五十分,马五十五匹草粟。”〈二王自方镇入朝,留洛阳私第,故有是给赐。〉

二年十月,将作监丞、袭封介国公宇文颉奏:“蒙恩袭封除官,无袭爵俸给。”诏:“特给本官俸。”

晋天福六年二月敕:“诸卫上将军逐月加俸钱二万。”

汉乾祐三年七月十六日敕节文:“诸道州府令录、判官、主簿,宜令等第支与俸户,逐户每月纳钱五百,与除二税外,免放诸杂差遣,不得更种职田。所定俸户,于中等无色役人户内置,不得差令当直及赴衙参。如有阙额及不逮,明申州府差填,不得衷私替换,若是令录、判司、主簿,除本分人数外,剩占俸户及令当直手力,更纳料钱,并许百姓陈告。其陈告人与免户下诸杂差徭,所犯人追毁告身,更加力役。如令佐、录事参军内有员阙,州府差摄,亦依例支与俸钱。差摄曹官,不得一例供破。定例如后:三千户以上县,令逐月一十二千,主簿六千;二千户以上至三千户以下县,令九千,主簿五千;二千户以下县,令六千,主簿四千。录事参军、判司,依本部内户口取最多县分例支破。其录事参军依县令例,判司依主簿例。”

周广顺元年四月敕:“牧守之任,委遇非轻,分忧之务既同,制禄之数宜等。自前有富庶之郡,请给则优;或边远之州,俸料素薄。以至迁除之际,拟议亦难,既论资序之高卑,更患禄秩之升降,宜分多益寡,均利同恩,冀无党偏,以劝勲效。今重定则例:诸州防御使料钱二百千,禄粟一百石,食盐五石,马十匹草粟,元随三十人衣粮。团练使料钱一百五十千,禄粟七十石,食盐五石,马十匹草粟,元随三十人衣粮。刺史料钱一百千,禄粟五十石,食盐五石,马五匹草粟,元随二十人衣粮。仍取今年五月一日后到任者,依前定例支,其以前在任者,所请如故。”

显德五年十二月,中书奏:

诸道州府县官及军事判官,一例逐月各据逐处主户等第,依下项则例所定料钱及米麦等,取显德六年三月一日后起支,其俸户并停废。

一万户以上县,令逐月料钱二十千,米麦共五石;主簿料钱一十二千,米麦共三石。

七千户以上县,令逐月料钱一十八千,米麦共五石;主簿料钱一十千,米麦共三石。

五千户以上县,令逐月料钱一十五千,米麦共四石;主簿料钱八千,米麦共三石。

三千户以上县,令逐月料钱一十二千,米麦共四石;主簿料钱七千,米麦共三石。

不满三千户县,令逐月料钱一十千,米麦共三石;主簿料钱六千,米麦共二石。

五万户以上州,司录事参军及两京司录,每月料钱二十千,米麦共五石;司户、司法每月料钱一十千,米麦共三石。

三万户以上州,司录事参军每月料钱一十八千,米麦共五石;司户、司法每月料钱八千,米麦共三石。

一万户以上州,司录事参军每月料钱一十五千,米麦共四石;司户、司法每月料钱七千,米麦共三石。

五千户以上州,司录事参军每月料钱一十二千,米麦共四石;司户、司法每月料钱六千,米麦共二石。

不满五千户州,司录事参军每月料钱一十千,米麦共三石;司户、司法每月料钱五千,米麦共二石。

诸司军事判官,一例每月料钱一十千,米麦共三石。

右诸州府、京百司、内诸司、州县官、课户、庄户、俸户、柴炭纸笔户等,望令本州及检田使臣依前项指挥,勒归州县,候施行毕,具户数奏闻。仍差本州判官精细点数后,差使臣覆视,及有人论诉称有漏落,抵罪在本州判官及干系官典。如今后更有人户愿充此等户者,便仰本州勒充军户,配本州牢城服役。

从之。

六年十二月诏:“诸道州府摄官,起今后支给本所诸官俸钱之半。”

回鹘,本牙在天德西北娑陵水上,距长安六千九百里。唐天宝中,安禄山犯阙,有助国讨贼之功。累朝尚主,自号“天骄”。会昌初,其国为黠戛斯所侵,部族扰乱,乃移帐至天德、振武间,又为石雄、刘沔所袭,破之,复为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所攻,馀众西奔,归于吐蕃,吐蕃处之甘州。其后时通中国,世以中国为舅,朝廷每赐书诏,亦尝以甥呼之。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遣都督周易言等入朝进贡,太祖御朝元殿引对,以易言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同正;弟略麦之、石论思并为左千牛卫将军同正;李屋珠、安盐上并为右千牛卫将军同正。仍以左监门卫上将军杨沼为左骁卫上将军,充押领回鹘还番使,通事舍人仇玄通为判官,厚锡缯帛,押领归国,又赐其入朝僧凝卢、宜年思、宜延篯等紫衣。

后唐同光二年四月,其本国权知可汗仁美遣都督李引释迦、副使田铁林、都监杨福安等共六十六人来贡方物,并献善马九匹,庄宗召对于文明殿。乃命司农卿郑质、将作少监何延嗣持节册仁美为英义可汗。至其年十一月,仁美卒,其弟狄银嗣立,遣都督安千等来朝贡。狄银卒,阿咄欲立,亦遣使来贡名马。

天成三年二月,其权知可汗仁裕遣都督李阿山等一百二十人入贡,明宗召对于崇元殿,赐物有差。其年三月,命使册仁裕为顺化可汗。四年正月,又遣都督制拨等五人来朝贡,授制拨等怀化司戈,遣令还。

长兴元年十二月,遣使翟米思三十馀人进马八十匹,玉一团。四年七月,复遣都督李末等三十人入朝,进白鹘一联。明宗复召对于广寿殿,厚加锡赉,仍命解放其鹘。

清泰二年七月,遣都督陈福海以下七十人,进马三百六十匹,玉二十团。至八月,敕回鹘朝贡使、密录都督陈福海可怀化郎将,副使达奚相温可怀化司阶,监使屈密录阿拨可归德司戈,判官安均可怀化司戈。

晋天福三年十月,遣使都督李万全等朝贡。以万全为归义大将军,监使雷福德为顺化将军。

四年三月,又遣都督拽里敦来朝,兼贡方物。其月,命卫尉卿邢德昭持节就册为奉化可汗。五年正月,遣都督石海金等来贡良马一百匹,并白玉团、白玉鞍辔等,谢其封册。

汉乾祐元年五月,遣使李屋等入朝贡方物,并白玉、药物等。七月,以入朝使李屋为归德大将军,副使安铁山、监使末相温并为归德将军,判官翟毛歌为怀化将军。

周广顺元年二月,遣使并摩尼贡玉团七十七、白㲲、貂皮、牦牛尾、药物等。〈先是,晋、汉以来,回鹘每至京师,禁民勿私市易,其所有宝货,皆中卖入官,私下市易者罪之。至是,太祖命除去旧法,每回鹘来者私下交易,官中更不禁诘,由是玉之价直,十损七八。〉

显德六年二月,又遣使朝贡,献玉并硇砂等物,皆不纳,所入马量给价钱。〈时上以玉虽珍宝,无益国用,故因而却之。〉

吐浑,本吐谷浑也。唐咸通中,其酋长有赫连铎者,从太原节度使康承训平徐方有功,朝廷授振武节度使,复盗据云中。后唐太祖逐之,乃归幽州李匡俦。其部族散居蔚州界,互为君长,其氏不常。有白承福者,自同光初代为都督,依中山北石门为栅。庄宗赐其额为宁朔、奉化两府,以都督为节度使,仍赐承福姓李,名绍鲁。其畜牧就善水草,丁壮常数千人,羊马生息,入市中土,朝廷常存恤之。

后唐天成三年二月,其都督李绍鲁等遣使进马一百二十匹,明宗嘉之,赐绍鲁竭忠建策兴复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至四年八月,其首领念公山来朝贡。其年十月,别部首领薛冀堆进状,乞授岚州刺史。明宗在藩时,常与冀堆有旧,欲许之。枢密使安重诲力谏乃止。至长兴元年三月,竟以冀堆为岚州刺史,仍赐名万通。

清泰三年二月,以宁朔、奉化两府留后白可久超授检校司徒,副使赫连海龙检校尚书左仆射,两府大夫李铁匮检校尚书右仆射。

晋天福元年,高祖以契丹有助立之功,割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以赂之,由是吐浑部族皆隶于契丹。其后苦契丹之虐政,部族皆怨之,复为镇州节度安重荣所诱,乃背契丹,率车帐、羊马,取五台路归国。契丹大怒,以朝廷招纳叛亡,遣使责让。至六年正月,晋高祖命供奉官张澄等率兵二千搜索并、镇、忻、代四州山谷吐浑,还其旧地,然亦以契丹诛求无厌,心不平之,命汉高祖出镇太原,潜加慰抚。其年五月,其大首领白承福及麾下念虎里、赫连功德等来朝。九月,又遣首领白可久来朝。少主嗣位,绝契丹之好,数召其酋长入朝,厚加宴锡,每大宴会,皆命列赐坐于勋臣之次。至开运中,捍虏于澶州,召承福等率其部众从行,属岁多暑热,部下多死,复遣归太原,移帐于岚、石州界。然承福驭下无法,多干军令。其族白可久,名在承福之亚,因牧马率本帐北遁,契丹授以官爵,复遣潜诱承福。承福亦思叛去,事未果,汉祖知之,乃以兵环其部族,擒承福与族白铁匮、赫连海龙等五家,凡四百有馀人,伏诛。籍其牛马,命别部长王义宗统其馀属。

奚,本匈奴别种,即东胡之地,人物风族与突厥同。族有五姓:一曰阿荟部,管县六;二曰啜米部,管县四;三曰奥质部,管县六;四曰奴皆部,管县四;五曰黑讫支部,管县三。每部有刺史,每县有令,酋长号奚王。唐制,兼饶乐府都督,居阴凉川,东去营府五百里,南去幽州九百里。幽州置饶乐府长史一人以监之。人马约二万,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出古北口。地宜羊马,羊则纯黑,马则前蹄坚善走。以驰猎为务,逐兽高山,自下而上,其势若飞。语与契丹小异。㸑以平底瓦鼎,煮穄为粥,既饪,以寒水解之而食。每春借边民之荒田种穄,秋熟乃来,持获毕,则窖于山下,人莫知其处所。以木为碓,断椽为臼,所受不过一斗。自天祐初,契丹兵力渐盛,室韦、奚、霫皆受制焉。故奚之部族为契丹代守边土,暨虏人虐其首领,去诸怨之,以别部内附,徙于妫州,依北山而居,渐至数千帐,故有东、西奚之号。去诸卒,其子扫剌代立,后唐庄宗破幽州,赐扫剌姓李,名绍威。

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遣使朝贡。三年九月,以庄宗诞节至,遣使表贡方物。

天成四年,扫剌因翦瓜伤,乃卒。其子素姑代立,亦时遣使入朝。

清泰三年七月,其首领逹剌干遣通事介老奏:“其王素姑谋叛,欲附契丹,已处置讫,权知部落。”废帝降诏,以慰抚之。

晋天福元年,高祖以契丹有助立之功,割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以赂之,繇是奚之部族复隶于契丹。自后常为契丹之所役属。开运三年十二月,契丹犯阙,其王拽剌以所部兵屯于洛阳,及虏主死,随众北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