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虚劳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胃有寒饮,则呕吐清水。虚火燥金,则咽痛。肝木乘中,则腹胀。此时调剂,最难熨贴。盖补养心血之药,多嫌其滞;清降虚火之药,又恐其滋。欲除胃寒,虑其温燥劫液;欲平肝木,恐其克伐耗气。今仿胡洽居士法,专治其胃。以胃为气血之乡,土为万物之母,一举而三善备焉。请试服之。

党参 冬术 茯苓 半夏 枣仁 扁豆 陈皮 怀山药 秫米

渊按:土虚木燥,积饮内生。原木之所以燥,由脾不运化精微而生营血以养肝木耳。治胃一言最扼要。

阴虚则阳不藏,水亏则木自旺。金衰不能制木,脾弱更受木刑。久病不复,便谓之损。调补之外,何法敢施。

党参 茯神 枣仁 熟地 冬术 当归 陈皮 川贝 神曲 五味子 龙眼肉

又 阳明为阳盛之经,虚则寒栗。少阴为相火之宅,虚则火升,咽喉燥痛,耳鸣颧赤所由来也。至于腹中撑胀,虽为肝旺,亦属脾衰。心跳少寐,咳嗽短气,心营肺卫俱虚矣。虚者补之,是为大法。虚不受补,谓之逆候。古有明训,后人莫得异议。

党参 怀山药 神曲 元参 白芍 茯神 大生地 枣仁 陈皮

病已两月,外皮不热,而脉微数急,是里有热也。里热属阴虚,非关表邪,并无头痛恶寒。愈散其邪,愈虚其表,故反增咳嗽也。若谓湿热,亦似是而非。夫湿热蕴于中焦,必有胸痞恶心见症。此证无之,其非湿热明矣。近来数日腹中不和,大便溏。且以和中为主,兼理其脾肺,再商治本可耳。

党参 茯苓 木香 广皮 砂仁 冬术 神曲 川贝 款冬花

又 和补相投,诸恙俱减。惟脉数未静,究属元气真阴亏损。但前之补在肺脾,再参入肾药,兼养其阴,以观动静。

党参 冬术 白芍 豆皮 莲肉 首乌 归身 茯苓 沙苑子 谷芽

营阴虚则风阳易逆,脾胃弱则肝木易横。心嘈、头眩、耳鸣,液涸阳升之兆;腹胀、脘痞、厌食,脾虚气滞之愆。今吐泻之余,实系肝强脾弱。宗越人肝病缓中论治。

人参 茯苓 冬术 竹茹 麦冬 半夏 陈皮 橘叶 刺蒺藜(鸡子黄拌炒)

阴亏营损,风木之脏失涵;木胜风淫,仓廪之官受制。

是以头痛肢麻,腹满嗳气,心跳少寐,掌热腰酸等症见也。所虑水土俱弱,肝木独强。强者难于骤服,弱者宜急扶持。今再益营阴以抚绥之,实仓廪以堵御之,佐金气以制治之,亦剿抚兼行之法也。

大生地 归身 白芍 谷芽 怀山药 潞党参 神曲 茯神 陈皮 刺蒺藜 红枣 川连(吴萸炒)

气虚则脾弱,肝强侮其所胜,食即饱胀,腹中气冲作泄也。扶土泄木,一定法程。

炙甘草 防风根 砂仁 陈皮 冬术(川朴五分,煎汁拌炒) 焦神 曲茯苓 炮姜 白芍(吴萸三分,煎汁拌炒)

便泄半载,脾肾两亏;脉沉细涩,阴阳并弱。阳萎不举,精伤特甚;面白无华,气虚已极。足跗浮肿,阳虚湿注于下;纳食嗳气,胃虚气逆于中。调治之方,自宜脾肾双补,阴阳并顾。然刚热补阳,恐劫其阴;滋腻补阴,恐妨其胃。刻下节届清明,木旺土衰之候。脾者,土也。肾属坎水,一阳藏于二阴之中。当于补土中兼顾肾脏阴阳为是。

怀山药 炮姜 炙甘草 党参 五味子 菟丝子 砂仁 茯苓 冬术 鹿角霜

如不效,党参换人参,鹿角霜换鹿茸。

脾肾双补,略见小效。今腹中鸣响,气向下坠,属脾虚气陷。舌心光红,脉沉细数,为肾脏阴伤。用补中升阳法。

高丽参 怀山药 冬术 炙甘草 肉果 五味子 陈皮 菟丝子 沙苑子 川断 鹿角霜 白芍

养心营以济肾阴,清肝热以安相火。

生地 茯神 丹皮 黑山栀 豆衣 枣仁 麦冬 北沙参 五味子

气血两虚,心跳头眩。肝郁不舒,胸中痞胀。用景岳逍遥饮参入丹溪左金丸。

大熟地 香附 当归 陈皮 白芍 茯神 枣仁 砂仁 白术 吴萸炒川连

渊按:熟地恐碍膈。头眩属痰阻中脘最多。

夜凉昼热,热在上午,此东垣所谓劳倦伤脾也。上午热属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加神曲、茯苓。

病将半载,寒热淹缠。前方补营,兼以疏郁,心悸腹胀仍然。兹更便溏足肿,是脾气虚弱也。脉缓无力,当补其脾,进归脾加减法。

防风根 党参 黄 冬术 茯苓 大腹皮 归身 白芍 枣仁 木香 荷叶蒂

渊按:可参与桂枝、姜、枣。

心肾虚而不交,脾肝虚而不调。内风上扰,头眩心跳;

中土式微,不寐纳少。交济坎离,须借戊己以为媒;欲平肝风,亦宜培土。

党参 归身 白芍 冬术 茯神 远志 枣仁 神曲 沙苑

心脾营阴内亏,肝胆风火上逆。内热头眩,项间结核。脉虚形弱,治以养营。然病由内生,不易速效。

大生地 洋参 元参 归身 白芍 石决明 茯神 嫩钩钩 豆衣 香附 广皮 川贝 十大功劳

肾水不足,君火上炎,相火下炽。心中如燔,舌光如柿,阳事易举,阴精易泄。拟清君以制相,益肾以潜阳。所虑酷暑炎蒸,亢阳为害耳。

川连 淡芩 黄柏 阿胶 甘草 大生地 鸡子黄(一枚,搅和冲服)

另:鸡子一个,破头,纳大黄三分,蒸熟。每日服一个。

又 投咸苦坚阴降火,以制亢阳,心中之燔灼,舌色之光红,已减三分之一。然上午之身热如燎者未退,幸纳食颇增,苦寒可进,再望转机为吉。

川连 大生地 淡芩 元参 蛤壳 阿胶 元精石 甘草 鸡子黄(一枚,冲服)

又 舌干红,知饥善食。水亏阳亢,土燥于中。咸苦坚阴之剂,虽衰其燔亢之势,未能尽除其焰。犹畏炎暑,湿热相火蒸腾。复入清中固下,仍不出咸苦之例。

洋参 甘草 川连 生石膏 蛤壳 知母 麦冬 阿胶 大生地 黄柏末,猪胆汁丸三钱。每朝开水送下一钱。

渊按:胃气未败,可任苦寒咸润,直折其炎上之火,然亦须防胃败。虚损之所以难治者,大都如此。

骨胳瘦小,先天元气不足。夏秋寒热,至今不已。脉细数弱,气血两亏。头不痛而但身疼,或口沃清水,此胃气虚寒也。当商温补,仿东垣法。

党参 茯苓 陈皮 桂枝 柴胡 黄 半夏 神曲 当归 干姜 砂仁

渊按:中气虚寒,少阳胆木之气抑遏,故寒热纠缠。升阳益胃汤恰合,尤妙在加干姜。

又 补中益胃,温卫气,开腠理,诸恙皆减,仍从前法。

前方去神曲、干姜,加白术、白芍。

劳碌内伤脾,倦怠而无力。凛凛畏寒频,淅淅盗汗出。

咳多痰带红,食少身无热。土衰金不生,卫虚营不摄。延来半载余,劳损难调适。

炙甘草 当归 白芍 冬术 党参 怀山药 黄 麦冬 茯神 五味子 红枣

渊按:此非劳倦伤中,乃劳损伤精也。所因不同,见证亦异,勿得混治。

又 益元气,补脾土。土旺而金自生,气足而力自足。

前方去甘草,加陈皮、生熟谷芽。

先后天俱不足。痰多鼻血,阴亏阳亢之征;纳少腹疼,土衰木横之兆。是以年将弱冠,犹然幼稚之形;面白无华,具见精神之乏。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

党参 茯苓 冬术 陈皮 黑芝麻 怀山药 白扁豆 炙甘草 砂仁 建莲肉 粳米

上药为末,米饮汤调服,加白糖少许。枣汤调服亦可。

附丸方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当求精血之属,治其肾也。

熟地 菟丝子 牛膝 白芍 鹿角霜 山药 五味子 归身 川柏 杜仲 茯苓 甘杞子 泽泻 天冬 龟板 丹皮 山萸肉

上为末,用鲜紫河车一具,洗净,煮烂,将上药末杵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朝盐花汤送下三钱。

卫气虚则洒洒恶寒,营气虚则蒸蒸发热。营卫并出中焦,总以脾胃为主。补脾胃则金有所恃,不必治肝而肝自驯矣。

党参 冬术 当归 川贝 玫瑰花 黄 茯苓 白芍 陈皮

咳嗽发热日久,前投补益脾胃之药六、七剂,谷食加增,起居略健。但热势每交寅卯而盛,乃少阳旺时也。少阳属胆,与肝相为表里。肝胆有郁热,戕伐生生之气,肺金失其清肃,脾胃失其转输,相火日益炽,阴津日益涸,燎原之势,不至涸竭不止也。其脉弦数者,肝胆郁热之候也。刻下初交夏令,趁其胃旺加餐,拟进酸苦益阴和阳,清彻肝胆之郁热。考古有柴前梅连散,颇有深意。

柴胡(猪胆汁浸炒) 白芍 乌梅 党参 炙甘草 淡秋石 前胡 麦冬 川连 薤白头

肺脾两虚,心营亏损。咳嗽气塞,骨蒸夜热,脉形软数,面白无华。劳损根深,夏至防剧。

怀山药 茯苓 枣仁 川贝 党参 五味子 扁豆 苡仁 款冬花 橘饼

又 脉软数为气虚,骨蒸心跳为血虚,咳嗽头眩,面色萎黄,脾肺两虚之候也。

党参 扁豆 陈皮 五味子 款冬花 茯苓 枣仁 川贝 炙甘草 红枣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热气熏于肺则咳嗽,咳久则音哑,肺遗热于大肠,则肛门结疡,皆阴虚之为病也。至于阳虚之说,一则卫外之阳,一则胃中之阳。惟胃中阳虚,呕酸水痰涎。症成劳损。今当扶土生金。

党参 五味子 川贝 半夏 金石斛 茯苓 麦冬 扁豆 陈皮 炮姜 地骨皮 十大功劳

又 投扶土生金法,谷食反减,夜热增重,乃胃阴失降,虚阳外浮也。夫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为阳土生肺金。今诊左脉数疾,为心肝阳亢之象。肝火戕胃,心火烁金。宜其食减热增,夏令防剧。

金石斛 党参 谷芽 陈皮 川贝 石决明 川连 麦冬 半夏 沙参 五味子 茯苓

又 前方退心肝之火,养肺胃之阴,其热稍减而咳未平。然此为肺虚而咳,本非易治之症。再从前法加减。

党参 川贝 桑白皮 五味子 沙参 麦冬 炙甘草 地骨皮 石决明 粳米

又 咳嗽内热俱减,惟脉之细数不退,仍为可虑。

党参 地骨皮 茯苓 白芍 川贝 麦冬 五味子 沙参 炙甘草

每晨服八仙长寿丸三钱,开水送。

左寸关搏指,心肝之阳亢;右关小紧,脾胃虚寒,是以腹中常痛,大便不实。病延四月,身有微热,是属虚阳外浮。近增口舌碎痛,亦属虚火上炎,津液消灼,劳损何疑。当以温中为主,稍佐清上,俾土浓则火敛,金旺则水生。

党参 炮姜 麦冬 茯苓 炙甘草 白术 五味子 灯心

渊按:坤土不能坐镇中宫,虚阳因而上浮,未可以口舌碎痛辄进清降。腹痛便溏,脾土虚寒已着,不得不温矣。

病后胃气不醒,脘腹饱胀,近增寒热恶心,痰升气逆,咳呛口干,阻塞咽嗌,大便艰难,小便短涩,左胁有块,大如覆杯,撑攻作痛。此因脾胃不足,肝木亢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攻消克伐,元气愈伤,纳谷大减,津液日枯,虚火内炽,戕及肺胃,渐见火升颧赤、脉数内热之象,当成劳损。宜以扶土为主,升清降浊,佐以泻火清金,俾得中气安和,自然饱胀渐解。

党参 升麻 川连 怀山药 延胡 茯苓 柴胡 白芍 杏仁 枳壳 通草 陈皮 半夏 川楝子 苏梗 蔷薇露 枇杷叶

渊按:痰升气逆咳呛,虽有寒热,升、柴不可用。因攻克而元伤胃减,仍以连、楝苦寒,延、枳破气,元乃矛盾,欲望中气安和,其可得乎!法虽从东垣得来,但东垣不是如此用法。用古人方,须会其意,若徒袭其貌,适为所误耳。

先咳嗽而四肢无力,肺脾两虚。加以怒动肝木侮脾,土益受戕,脘腹胸胁撑攻。曾经吐血,乃心火乘胃,胃中瘀血上溢。大便溏薄,每月必发寒热数次。姑拟扶土生金,佐以平木。

异功散加白芍、川贝、麦冬、神曲、川连(吴萸炒)、川朴、沉香、五味子。

渊按:乃土虚木横而胀也。川连、川朴益其胀耳。

又 就脉数内热,咳嗽,脘胁仍痛而论,乃阴虚肝郁成热,肺失清肃,仍防吐血。

北沙参 陈皮 川贝 延胡 白芍 金铃子 茯苓 丹皮 橘饼 麦冬 藕汁(冲服)

阴虚肝郁,郁火刑金。咳嗽痰中带血,乳房颈间皆结痰,心空嘈杂,头眩目花,腰酸腿软,劳损之根。治主养阴,佐以化痰。

大生地 归身 白芍 阿胶 茯神 豆衣 玉竹 香附 枣仁 沙参 石决明 丹皮 紫菀 川贝 钩钩 女贞子 藕节 橘叶 红枣

脾虚气陷,肛门先发外疡。疡溃之后,大便作泻,迄今一月有余。自云下部畏冷,而两脉弦硬不柔,此谓牢脉,症属阴虚。法以温中扶土,升阳化湿。

党参 防风根 炮姜 陈皮 冬术 川芎 补故纸 砂仁 神曲

四神丸一两,资生丸二两,和服。日三钱,开水送。

渊按:虽从阴虚而起,目前脾虚阳弱,不得不先治之。

病延半载,骨蒸不已,鼻血时流,周身骨痛。营阴大亏,虚火内亢。脉沉搏数,口燥渴饮。劳损根深,入夏防剧。拟滋少阴,清阳明。

大生地 知母 元参 地骨皮 鳖甲 胡黄连 石膏 党参 炙甘草 麦冬 佩兰叶

营阴内亏,头眩心嘈,下午微寒内热。能食无力,胃中有热则消谷,脾虚气弱则无力也。

党参 沙苑子 茯苓 川连 枣仁 知母 女贞子 白芍 冬术 麦冬 竹茹

左脉空大,肾水亏也。倦怠无力,脾气弱也。食少则阴虚,阴虚生内热,症属内伤。

补中益气加黑山栀、白芍。朝服六味丸四钱。

渊按:阴虚有二,有营中之阴虚,有肾中之阴虚。营阴虚故从东垣,若六味地黄则治肾阴虚。

二月间吐痰带血,血止之后,略兼干咳。交清明节,咳嗽渐甚。四月初,身加发热。今诊脉细数,形容消瘦,行动气升。此属肾气先亏于下,复因劳碌感邪,延绵不已,虑成劳损。静养为佳。

阿胶 牛蒡子 炙甘草 茯苓 杏仁 川贝 款冬花 元沙参 蛤壳 枇杷叶

久有咳嗽血痰之恙,今复肛门结疡,是肺遗热于大肠。

脉数音哑,劳损之根。时当夏令,火旺金衰,颇有气逆血沸之虑。

沙参 地骨皮 阿胶 白芍 麦冬 杏仁 白扁豆 川贝 枇杷叶 丹皮 白蜜(二匙,药汁调服)

脉沉取数,其阴内亏,其热在里,劳损之候。症见咳吐白痰,心腹不时疼痛,痛则气满,得矢气则稍宽。病兼肝郁。据云咳嗽已及三年,初无身热,则病从痰饮而始,宜从痰饮气郁例治之。

法半夏 炙甘草 桂木 茯苓 冬术 陈皮 川贝 神曲 归身 丹皮 白芍 香附 沉香 橘饼

又 痰饮咳嗽发热,肺肾两亏,湿热不化。用苓桂术甘合二陈治其肺脾,都气丸兼治其肾可也。

苓桂术甘汤合二陈,加沉香、杏仁、川贝。都气丸四钱,盐花汤送下。

行动短气而喘,头眩心跳,得食则胀。肝肾虚而气不纳,脾胃虚而气不运。用补中益气送下六味丸。

补中益气汤加茯神、半夏、神曲,砂仁煎汤,送六味丸四钱。

费心太过,中气不足,湿热内蕴。咽下至胸,常若空空,行动无力,臀发湿疮。宜自安逸,防其心跳头眩。

冬术 半夏 茯苓 陈皮 归身 砂仁 党参 香附 苡仁 萆 桑枝

脉沉数,手足冷,胸闷食少,脾胃衰弱。大便干燥者,肠中之津液枯也。法当温中土,润大肠,仿菟丝子丸加减。

吴茱萸 淡苁蓉 花槟榔 怀牛膝 砂仁 柏子仁 川熟附 陈皮 菟丝子 茯苓 怀山药

渊按:槟榔一味,取其沉降直达下焦,引领辛润诸药至大肠耳,非欲其破滞气也。

又 前方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

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今将二方并合服之。

党参 黄 冬术 茯神 归身 炙甘草 砂仁 枣仁 升麻 柴胡 制半夏 木香 陈皮

肾气虚逆,非滋不纳;脾弱运迟,滋则呆滞。然则如何而可?曰,补肾之阳,即可以转运脾气。从仲景肾气丸化裁。

大熟地(附子三分,炒) 五味子 茯苓 怀山药 肉桂心 麦冬(元米炒) 牛膝(盐水炒) 山萸肉 陈皮 紫石英 补故纸(盐水炒) 胡桃肉

病本阳虚土弱,而乏生生之气,故脾胃大惫。时当夏暑,温药难投,补脾虽不若补肾,然酷暑郁蒸,湿热用事,不若补脾胃为稳。

高丽参 陈皮 冬术 炮姜 茯苓 白扁豆 益智仁 谷芽

病本阴虚,时当酷暑,潮热干咳,渐入损途。养阴冀其退热,然药宜轻不宜重,恐过滋反伤脾胃也。健脾可以加餐,然亦不宜燥,恐燥则劫烁肺阴也。姑拟一方备正。

生洋参 白扁豆 五味子 丹皮 麦冬肉 地骨皮 生苡仁 怀山药 沙参 茯苓 枇杷叶

黄昏咳嗽,肺热也。黎明气升,肾虚也。纳食倒饱,脾虚也。补肾纳气治其下,清金化痰治其上,运脾培土治其中,三焦并治。

大生地 沙苑子 麦冬 川贝 茯苓 怀山药 六神曲 沙参 牛膝 枇把叶

久咳痰稠,上午发热,面色青黄。左脉细数,右脉软弱。病属上损。幸大便不溏,尚未过中及下。加谨调养,交夏至节无变再议。

党参 炙甘草 怀山药 麦冬 五味子 青蒿(酒炒) 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枣仁 煨生姜

又 咳嗽脉细数,前上午发热,今下午亦热,阴气渐伤。大便间或带血,脾气虚也。从景岳理阴煎例。扶过夏至节,一阴来复,病无增变,庶几可延。

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生地、怀山药、白芍、白扁豆、川贝、阿胶、红枣。

漏疡日久,阴津暗渗。加以咳嗽气耗,考试劳神,于是咳甚气升,便溏内热、音哑喉痛等等,接踵而至。脉象细数,已成劳损。夫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一有所伤,便为大患,况三者皆虚乎!敢谢不敏,幸熟察焉。

沙参 甜杏仁 麦冬(元米炒) 生甘草 川贝 茯苓 白扁豆 怀山药 十大功劳

年已十七,天癸未通,骨胳瘦小,先天不足也。不时鼻衄,虚火上炎也。腹痛绵绵,中虚木横也。曾见蛔虫,木横则虫动也。此属童损。先天不足之症,以后天补之,难矣。

茯苓 怀山药 陈皮 当归 茜草炭 乌药 冬术 白芍 丹皮 川椒 乌贼骨

肾阴虚而气升喘逆,心阴虚而心跳少寐,胃气虚而痰饮留恋,肝风动而头眩震掉,肠液枯而大便坚干。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肠胃津枯,当滋气血,拟都气丸意。

大生地(蛤粉炒) 茯神(辰砂拌)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沉香 柏子仁 石决明 怀山药 麦冬 西洋参

阴亏于下,气逆于上,抑塞于中,煎熬津液,气急痰凝,病成煎厥。本属为难,而药必清滋,效非容易。所虑酷暑将临,外受炎蒸之热,内无宁静之期,则有甚加剧耳。

鲜生地 枣仁(猪胆汁炒) 元参 茯神 牡蛎 女贞子 石决明 羚羊角 远志(甘草汤制) 竹茹

渊按:煎厥证《内经》述之,世不多见。大抵水亏木燥,肝家风阳挟痰上扰,阻气机,塞窍隧,与肝风痰火有同类耳。

心跳少寐,是血虚也。气攻作胀,是肝虚也。头眩筋惕,是肝风也。食少便溏,是脾虚也。平肝气,熄肝风,养营阴,补脾土,是其治也。

制香附 青陈皮 茯苓(赤白各半) 归身 白芍 沙苑子 制首乌 神曲 砂仁 姜 枣

据述有时惊悸,有时肌肉顽木,或一日溏泄数次,或数日一大便,坚干难出,惟小便常红。此心气郁结,脾气失运。失运则生湿,郁结则聚火。火则耗精,湿则阻气而气机不利矣。拟荆公妙香散加味,补益心脾,通达气机立法。

西洋参 黄 茯神 桔梗 远志 怀山药 麝香(调服) 辰砂 木香 川连(盐水炒) 炙甘草 麦冬(元米炒)

共为末,藿香、陈皮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昔立斋治病,每定一方,令人服数十剂,非心精识果,乌能如此!然非病家信之真,任之专,亦乌能如此!林也不才,何敢妄希前哲。然审病既的,药当不谬。从此加鞭,以图进益。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怀山药 沙参 茯神 枣仁 牡蛎 白芍 洋参 阿胶 红枣 浮麦

此妇年三十四五,从未生育,因惊恐患怔忡头昏,耳鸣火升,发热汗出,食少便坚,将及百日。服此方三十帖见效。即将此方加重,煎膏常服,几及一年,全愈。后生一子。

汗多表虚,便泄里虚,腹痛中虚,气升肾虚。经停肝虚,多梦神虚。三焦皆病,五脏无一不虚。

姑拟培土为主,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党参 冬术 茯苓 沙苑子 怀山药 白芍 枣仁 陈皮 五味子 白扁豆 丹皮 红枣 浮麦

渊按:五脏皆虚,独治后天脾胃,诚为扼要。然便泄腹痛,宜少佐温脾更妙,以阳虚甚于阴虚也。

仁渊曰:此编集痰饮咳嗽,五脏阴阳偏虚之证,非尽属虚劳也。若虚劳证,经谓: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言努力劳倦,伤其中气,致中气衰少,不能布化水谷,肺经治节不行,热气蕴于胸中,不得发越而生内热,乃伤脾胃氤氲之气也。治曰:劳者温之。《金匮》曰: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遗精、失血、盗汗,劳之病也。治以桂枝龙牡、小建中、黄建中等汤,即祖《内经》劳者温之之法。ht ht 相传,后人莫得异议。然余窃有疑焉。盖《内经》之所谓劳,乃劳伤其中气也。故以酸甘温煦之药,温之补之,使卫旺生营,脾胃阴阳之气有所倚赖,则虚可补,劳可复。若《金匮》则相火旺而遗精,阴精虚而火升失血,热蒸于营而盗汗,亦用甘酸温煦以养之。一则伤其中气,一则损其精血,病不同而治则同,此何故也?近世治法,于劳倦伤中者,祖仲景、东垣。于遗精失血者,不敢祖桂枝、建中等法,都从事于朱丹溪、葛可久滋阴之法,亦始效而终不效。良以苦寒滋降,能平炎上之火,易伤中焦之气,胃气一伤,百药莫治,故越人有上损及中,下损及中皆不可治之说。然则丹溪、可久既不可恃,《金匮》方究竟可用否?曰:仲景为千古医祖,非贻误后人者。若内伤劳倦,于仲景、东垣法不得异议。若遗精失血,自元明后诸贤无敢用其方者,诚以相火方炎,阴血上溢,投以刚热,恐益其势耳。昔人聪明才智,岂逊于今,必有试而不合者矣。议者多疵丹溪,余则不敢出违心之论。盖滋降之法,可暂用,不可久用。审其胃气元气可任,暂投以平炎上之火,止其逆流之血,亦治之必须。否则温既助火,凉则伤中,日从事于轻描淡写,坐以待毙,亦何取乎!俟血止火降后,以甘平味浓固精纳气之药以补养之。经曰:损者益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曰:损其肾者益其精,损其肺者养其气。病伤精气者,仍从精气求之,庶于病情有益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